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③在荒诞中寻找——读韩少功作品 [打印本页]

作者: 蓝格子    时间: 2003-9-20 10:53
标题: [原创]  ③在荒诞中寻找——读韩少功作品
  我累了,永远也走不出那个巨大的我了。妈妈!
                  ——韩少功

         
  寻找之前,有一股失落,更有一股希冀;寻找之中,充满伤痛常常滴着迷惘的鲜血;寻找之后,指间充塞的可能是欣喜,也可能是滑落着更大的失望。也许新的一轮寻找又正在开始……

  在急急忙忙中读完韩少功的一部分作品,就有了上面与以下的话。时代能塑造人,亦能毁灭人,一个人在时代的轮回里该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众生面前,总有许多的选择。上个世纪的"文革"年代与之后的"改革"年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在其中是哭喊、绝望抑或是狂躁、欣喜、冷静,都真真实实地隐藏在历史的尘埃里。拂去上面的灰尘,那些东西就赫然突兀在你的眼前,灼伤每一只脆弱的眼睛与每一个灵魂,原来历史就是这个样子的啊!有许多可卑的灵魂在渺小地蠕动着,也有许多执着坚强的生命在寒风与喧嚣中颤抖并试图去涅槃。历史与文化总是在扮演着上帝角色的同时又常常会露出狰狞的恶魔相。总有一群文化人在这种文化的裂缝中试图建构-座彩虹似的天桥,并试图在这种海市蜃楼般的梦想里飞跃。他们在寻找,四处碰壁,既有历史早就刻过的伤痕在隐隐作痛,亦有现实与将来的痛与迷惘在雪上加霜。他们还在寻找,寻找土地文化的最底蕴,寻找东方神庙里骨子里的升腾。他们借助了最具有中国土地意味的荒诞。在这种原汁原味中,他们能够寻找到他们所要的东西吗?真不知道,"这是幸福的云游呢,还是永恒的苦役?"

  对于那个时代,我们后来一代人去指手划脚,享人是,享己非,总是缺乏厚实的底气,我们还是看一看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的感受。从他们的感受里,我们也跳将起来,嚷嚷几声。《蓝盖子》让人心疼。在那个时代,谁也无法理解一个热心过头甚至有点变态的好人陈梦桃,陈痴迷且胆战心惊地默默为一群在生命线上挣扎的人服务,得到的是白眼与辱骂。他干着"最轻省的事"--"埋人",负责埋掉苦难岁月里在人间地狱般的农场熬不过而死去的同伴。埋人埋多了,潜意识里的负罪感像一块越来越重的石头压在他孱弱的心头上。其实,这怪他吗?这是他的罪吗?然而他却一件又一件地神经质般地开始了他的"赎罪行动"。在他的心目中,这是替他自己赎罪。但是我们读来,这是那段成为错误的历史,为一群小人在赎罪!冤案平反后,他还在寻找当年为别人买酒喝的酒瓶的蓝色盖子,像朝圣者一样永不知疲倦地寻找。他寻找什么?寻找那段历史的空白,寻找那段空白里的人性与温情!《领袖之死》让人笑后却倍感沉重。荒诞的岁月不出荒诞的事才叫荒诞。这篇小说中展示的社会让我们仿佛回到了明朝东厂西厂横行霸道的那段诚惶诚恐的时代。言论,甚至哭和笑都失去了自由,都受到支配,真让人哭笑不得。为了一个"哭"字,多少人为它哭过,多少人又为它笑过。长科既哭过又笑过,一波三折。在需要哭的时候,长科是一个落魄者,又是一个胜利者。哭来哭去,变来变去,唯一没有变的,仍是长科对家与儿女最深挚的爱。在荒唐的年代,这又是多么奇缺与实在的啊!《那年的高墙》则是借助儿童视角来反映"文革"时期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猜疑。阶级的烙印是人们心头无法推倒的"高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别扭又干涩的,这一切人为的东西在那个年代总是堂而皇之的。

  我们无法抛弃历史,无论它是丑恶还是光彩照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指鹿为马的时代,我们要还原它的真实,亦要思考它的存在。"上山下乡",领袖的大手一挥,嘴角一动,于是就有了一段永远也抹不去的历史。这段历史如此的草率,仅仅是因为一个人的大手一挥吗?韩的有关这段历史的真实,在那段荒唐的岁月里努力地去呼唤一种温情和人性,却很少有一种主动的思考追寻。也许这种思索还未开始……

  历史就这样把一代人无情地拉攫进去又抛弃出来。他们还未来得及去舔舐伤口,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又即将发生的一切,便在他们昨日的伤口上重重地撒了一把盐。八十年代后的中国在经历了荒唐与艰辛之后,终于真切地走向了世界,这是一件好事。但是热闹与喧嚣也就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昨日的宁静,传统的独处,也就成为一种奢谈。"公众的目光投向了金钱,无暇投向心灵",物人强盛而心人萎颓,情感开始失血,道德开始滑坡……这一切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

  《谋杀》中展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每个人都处在被人窥视与陷害的境地,一种不确定感与相互之间的猜疑感深深地攫着每个人。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常常又冲撞让人匪夷所思的偶然。每个人都被他人与自己玩弄着,疲惫不堪,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文明病"吧。八十年代以后,这种被愚弄感就常存在人们的心头上,像梦魇一样挥之不去。《谋杀》讲述的是人的内心在现代社会的状态,而《余赆》则通过时空交错让一个荒诞的故事很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它讲述的则是一个社会一个方面的一个缩影。多年前用批条借车的事件突然出现在眼前,让人惊骇。主管信贷的银行副行长一个多年前鬼使神差的批条在深夜里救了一对母子。时间总是嘲弄人的高手。为救一个深夜临盆的孕妇,需要用一个充满鬼气的方法,才能挽救母子的生命,在一个社会,这就说明了点什么。文中结尾那个老头发牢骚说"莫说竹林不会砍光,起码平价化肥和薄膜是尽量供应的,要走什么后门?"一个到了需要救人性命的时刻也要用一个阴差阳错的办法变相地走走后门,这岂不让人心寒?当今的反腐和社会问题小说层出不穷,《余赆》则用一个较为奇特的视角较早揭示了当今正在热炒的问题。

  作为一个努力追求良知与责任感的作家韩少功,在"上山下乡"后又卷入改革开放的浪潮,对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氛围与社会体制有着敏锐与切肤的感受。多年后的重访已经物事皆非,但知青生活的点滴,那段岁月的身不由己与荒唐,终究不能忘却。他承载着新时期的社会文化烙印,骨子里又常常流淌着那段岁月甚至更为传统的血,两者都不能慰贴灵魂,两者都不能让心灵在里面安居,这又是为什么?难道还有一层更深的东西还未发现,还未挖掘?在他的小说《归去来》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寻访者苦苦搜寻的身影,诚惶诚恐,又焦急苦闷,于是他喊道:"我累了,永远也走不出那个巨大的我了。妈妈!"四处突围后,他终于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投向了民族,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谜",也许时代的许多问题,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由某种潜在的民族品格在无形中决定,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韩的一些文章既或多或少具有鲁迅式的民族批判的特点,又具有三四十年代流行于中国的京派小说的风格。韩认为"乡土是城市的过去,是民族历史的博物馆","在民族的深层精神与文化特质方面,我们有民族的自我"。挖掘民族文化土壤里的一些精神特质,或许对民族的发展与完善有诸多益处,在这一方面,韩少功的努力是极有成效的,也正是他的努力引导了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文学"寻根"热。

  在《北门口预言》、《雷祸》等小说里,他集中批判了鲁迅一直所汲汲于批判的民族劣根性,这在他的小说《爸爸爸》也有所反映。对新时期国民的愚昧、麻木、狭隘、冷漠与不明是非有了重新的刻画。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民族人格的缺陷才酿成了"文革"中的许多荒诞与冷酷,才造成了改革开放后社会的种种弊端。

  当然,我们不能不提他的《爸爸爸》、《女女女》。这两篇小说题目的形式虽然有些相似,但内容却迥然不同,所要揭露的东西也不同。《爸爸爸》关注的是一个民族,而《女女女》则较为细腻地走向了个人,走向生与死这一终极,表现了对个人走向的强烈关注。《爸爸爸》中描写了一个带有原始神话色彩的"民族奋斗史"。作为民族缩影的"鸡头寨",是一个充满迷信,封闭又极端愚昧与落后的村落。村民在贫穷破败里挣扎,却又找不到出路,只好借助迷信与神话,希望通过这种途径获得新生。主人公丙崽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生活。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侏儒傻子,他是鸡头寨的牺牲品,又一度是鸡头寨的保护神,但作为一个接近于植物人一样的傻子是无论如何也挽救不了鸡头寨的破落甚至灭亡,于是到了最后,鸡头寨开始了他们又一次充满血性的悲壮大迁移,丙崽也被无情地遗弃了。读了韩的这部中篇小说,我们确实能够看到我们这个民族停滞不前的某些症状。挽救民族是不是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呢?《女女女》写作的时间比《爸爸爸》晚了整整一年,韩完成了由整体向个体的转变,文章风格与手法也有所变化,在这篇小说里,我们似乎看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子,幺姑一生凝聚了几个时代,有点像王安忆《长恨歌》中的主人公王绮瑶,一生经历了几个不同文化特征的时代。幺姑的一生终究是归入土地,人的最终是不是返归自然,变成猴子或者是鱼?不知道,只知道人死了,"无比实在的辉煌","以眼还眼悄声碎语",一切是非恩怨都将烟消云散,"惟时间在年年的谷穗上昭示永恒与太极之圆满。"幺姑轰轰烈烈地死了,不带走一丁点小东西,但是她与老黑之间的文化代沟与冲突也会圆寂吗?"我"在这二者之间又如何选择并面对?"我"一番比较后,发觉最简单又最深刻的道理居然蕴藏在"吃了饭,就去洗碗"这一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人死了,个体上的文化也就消融了,但是在一个个体死去的同时,又会诞生出无数个新的个体。新的个体与旧的个体之间又会有貌合神离的亲昵与斗争。文化的断层与隔阂让它们各自的承载体去吵闹去消长。还是不去追寻了吧,吃了饭,就去洗碗。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对于上个世纪的吵吵闹闹,我们至始至终有追寻的价值,它让我们更能明白脚下的路与头顶的天,也许这种追寻的过程如同韩少功所说的是"游戏"与"圣战"并存的过程,"因其圣战,游戏才可能精彩;因其游戏,圣战才更有知其不可而为的悲壮,更有明道而不计其功的超脱",但愿这种追寻能够给民族给个人带来一点可喜的东西。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哑猫阿凡    时间: 2003-9-20 12:51
拜读了:))
格子MM对韩少功的作品研究得透彻,笔力深厚啊。
作者: 舄兢    时间: 2003-9-21 11:41
我也买了他的散文,却没有认真地看完
一定回头再看!
作者: 小老鼠    时间: 2003-9-21 20:01
我累了,永远也走不出那个巨大的我了~~~有机会一定拜读~~
作者: 蓝格子    时间: 2003-9-22 22:16
好啊好啊
格子在这里“抛砖”了,等待大家的“玉”了。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