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黄土地.老父亲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1-27 09:55
标题: 黄土地.老父亲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    
                                                                        刘满园
  
  五年前,父亲突然撒手人寰,离我们而去。五年来,我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他,几次想试着写点东西,以寄托哀思,但一直没有写成一篇通畅的文字,从而也无法表达自己深深的缅怀之情。
  
  我的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一副苍老的样子,直到故去。父亲的名字,如今除了我们兄弟几个之外,恐怕再也无人知晓。街坊邻居,亲朋好友,全都有些淡忘。就连孙子辈的,提起刘福才三个字,感觉也十分空洞和陌生。想来,一个平民百姓,谢世之后,很快就会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最多只能活在儿女们的思念里。有的连一个家族,一个村庄都超越不了。
  
  其实,父亲在世时,不仅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很有威望,在周边的十里八乡也有一定的名气。人们常常伸出大拇指,夸赞父亲是一个庄稼把式,种地很在行,单是那个农时,就把握得准确无误。而且特别吃苦耐劳,靠种地供俩大学生。可如今,时过境迁,再也无人提及了。想想,倒也无可厚非。像父亲这样躬耕山野,默默无闻,只能养家糊口的草根农民太多了,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就像森林里的一片树叶,就像田野中的一杯土,过于普通,过于平常,也太容易被忽略掉了。
  
  我的老父亲,一辈子都在种着玉米。父亲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家,十多岁就能拾掇地头的农活,甚至比大人们侍弄得还好。那时候,父亲也上过几年学,但念到初小四年级,遇上国民党拉壮丁,就跟二叔东躲西藏,四处逃命。后来还跑到东北鞍山,当了几年炼钢工人。这是父亲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段时光,可那年月生活紧张,呆在厂子里也混不饱肚子。父亲一气之下,就回到家乡,结婚生子,踏踏实实当了农民。从此,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再也没有离开过土地,没有停歇过种玉米。从互助组到农业社,从大集体到责任制,父亲一直在家乡的土地上,把东山的日头背到西山,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了40多年。父亲一生71年的生命历程中,充满了苦涩和艰辛。
  
  我的老父亲,最热爱脚下的那片黄土地。父亲一生,除了种地,什么也不会。种起地来,父亲却精于其道,得心应手。就算同一块地,连片交界,同时耕作,同时下种,甚至下同样的种子,施同样的肥料,收成也会截然不同。这事人人称奇,实际上源于父亲对土地的投入和热爱。父亲不仅会种地,也爱种地。他对土地忠贞不二,从不弄虚作假,欺瞒土地。春种秋收,他要深耕细作,精心侍弄。闲冬腊月,他要积肥松土,养育土地。父亲的经验不仅是庄家一朵花,全靠肥当家,他还要把土地像孩子一样精心喂养。父亲种地,舍得投入,不光投入超常的劳动,也要投入真挚的感情。一苗一草,父亲都要细心呵护,所以年年都有好收成,,年年都是硕果累累。父亲从不辜负季节,也不辜负土地。多一份劳动,就多一份收获,就是父亲的道理。
  
  我的老父亲,一生都在用生命呵护着生命。父亲一生,艰辛劳动,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养育了我们。从1962年大哥问世,到1975年小弟出生,短短10多年时间,我们弟兄5个先后来到这个世界上,致使父亲肩上的担子不断加码,越来越沉重。然而,父亲硬是凭着一双长满老茧的手,一双跑陕西下四川的腿脚,以及用生命唤起生命的信心,昼夜劳作,不停奔波,拼着性命养活喂大了我们。
  
  在那样极端的岁月里,真不知父亲是怎么熬过来的。祸不单行的是,就在1970年,一场大火把我家的全部家当化成了灰烬,变成了浓烟。转眼之间,我家就一无所有了。而且厄运接踵而来,二哥挖山药从悬崖上摔落,头上至今留着沟壑。我体内生疮,要赶紧剖腹手术。四弟掉进火塘,伤得体无完肤……父亲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就在这样艰苦的境况下,父亲还先后供二哥念完高中,供我读了师范,供五弟毕业于师专。大哥和四弟硬是自己不念,才没有上好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呀。父亲一生,用生命养育了我们,也用生命塑造了自己。他用勤劳和汗水,换来了生命价值,换来了应有的尊敬。
  
  我的老父亲,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念想。父亲也是一个余味悠长的人,是一个无法完全透视的生命个体。在他一步步走向生命尽头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话题。晚年的父亲,竟有了强烈的虚荣心。村里引水架电,他一个花甲之人,偏偏要冲锋在前,号召群众,不过还真有一点凝聚力。可惜的是,全村通上电不到两年,他就辞世了。他带领邻居们从两公里远的地方引来的山溪水,是从一座大山地下流出来的天然矿泉水,喝着清香可口,沁人心脾。村里所有老人弥留之际,都要喝了一口这个水,才能闭上眼去。可父亲还没有喝到这口水,他发病几小时后,就滴水不进了……
  
  年迈的父亲甚至经常摆出一副很有成就感的样子,做什么事都自以为是,特别是进入新千年以后。他帮五弟修房,硬要叫跟我和四弟的房子排成一排,说,长长一排,好看。就为图这个好看,他自作主张,喊来亲戚朋友邻居,三下五除二,把一座自己一手一脚建筑起来的老院子拆坏了。因为拆的七零八散,去年地震一震,我们出生成长的老房子完全成了废墟。为这事,那年五一回家,我毫不客气地数落了父亲一顿。没想到两个月之后,就在这一年农历6月2日,父亲患脑溢血突然亡故,给我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更多时候,父亲不愿再提及含辛茹苦的过去,却喜欢说说眼前的事情。他爱听我们回家说单位上的事,爱听孙子孙女说学校里的事,经常聊到夜深人静,他也不打瞌睡。父亲也爱给给孙子、重孙辈的小娃娃们谝自己在鞍山当工人时的事情,吹嘘自己当过一段生产队长的光辉事迹,显得十分幼稚可爱。遇上红白喜事,父亲还爱给村里人谝谝三国、水浒故事,夜以继日,乐此不疲。他在家里,忙着许多事情,但稍有空闲,他还会经常抱着一本章回小说反复阅读,记牢靠了,等下次有了守夜的事时,再给村里人讲述。
  
  如今,我的父亲就静静地躺在他生前反复耕耘的黄土地里,躺在太阳低下歇息。太阳每天从他的坟头升起又落下,他终于享受了一份闲散和永恒。出于自我安慰,也作为纪念,我们给父亲打造了一座石碑,很古老的那种,立在坟头。可在我心里,却立着另外一块碑,一块忠于土地,热爱劳动的丰碑。将来,我要重复父亲的这种耕耘,因为年年新翻的土壤里,会长出更多的质朴和善良。而且,父亲耕耘过的黄土地,是肥沃的,富有的,也是充满希望的。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11-27 10:0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浓浓亲情,可敬的父亲形象跃立于眼前.质朴文字,让人从中感受父辈的爱之厚重.问好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09-11-27 10:0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父爱如山,充满浓浓的深情,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一片真爱。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11-27 10:0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对父亲的回忆充满了真挚的情愫,读来确实令人动容。如果再注意一下文笔的疏密有序问题,相信文章的感染力还会更强的。问好!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1-27 10:52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浓浓亲情,可敬的父亲形象跃立于眼前.质朴文字,让人从中感受父辈的爱之厚重.问好 [/quote]
谢谢阅读,请指教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1-27 10:5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对父亲的回忆充满了真挚的情愫,读来确实令人动容。如果再注意一下文笔的疏密有序问题,相信文章的感染力还会更强的。问好! [/quote]
谢谢版主,谢谢阅读,谢谢指教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1-27 10:54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父爱如山,充满浓浓的深情,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一片真爱。 [/quote]
谢谢阅读。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1-27 13:5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请阅读并赐教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27 14:0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父亲一生与土地为伍,对于土地怀着极为深厚的感情。而土地在父亲的手中同样给予了丰盈的报答。生活的艰辛,遭遇的磨难,这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经历,但从这些艰辛与磨难中也始终挺直着腰板,为了生活,为了家庭。父亲的一生是劳碌的一生。文章语言真切,情感真切。在记述中鲜明着个性,彰显出品性。问好!


作者: 堂珂    时间: 2009-11-27 14:1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山一样的父亲,朴实厚重的文字,可谓情真意切。
可以尝试着改变一下叙述的顺序,中间加上过度的几句话,这样读起来更有层次感起伏感,一家之言,仅为交流。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1-27 14:2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3 编辑 <br /><br />文字如父亲一样朴实。欣赏、学习!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11-27 17:18
再次提读。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09-11-27 19:41
逝者如逝夫,往事不可追,节哀,很心酸的文字。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1-28 08:24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11-27 14:03 发表
父亲一生与土地为伍,对于土地怀着极为深厚的感情。而土地在父亲的手中同样给予了丰盈的报答。生活的艰辛,遭遇的磨难,这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经历,但从这些艰辛与磨难中也始终挺直着腰板,为了生活,为了家庭。父亲的 ...

谢谢你的精心阅读,谢谢!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1-28 08:25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11-27 17:18 发表
再次提读。

多谢版主关爱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1-28 08:26
原帖由 堂珂 于 2009-11-27 14:18 发表
山一样的父亲,朴实厚重的文字,可谓情真意切。
可以尝试着改变一下叙述的顺序,中间加上过度的几句话,这样读起来更有层次感起伏感,一家之言,仅为交流。

是的,很有道理,接受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1-29 13:54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09-11-27 19:41 发表
逝者如逝夫,往事不可追,节哀,很心酸的文字。

谢谢你的阅读,向你学习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09-11-29 14:36
父亲是一座大山,哪怕倒下,仍是大山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1-29 14:40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11-27 14:03 发表
父亲一生与土地为伍,对于土地怀着极为深厚的感情。而土地在父亲的手中同样给予了丰盈的报答。生活的艰辛,遭遇的磨难,这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经历,但从这些艰辛与磨难中也始终挺直着腰板,为了生活,为了家庭。父亲的 ...

再次感谢您的关爱,您的作品我更爱读
作者: 李雷    时间: 2009-11-29 23:33
父亲一生辛苦,字里行间表达出深深的感情。真挚,朴实。
问好!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1-30 09:37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09-11-27 19:41 发表
逝者如逝夫,往事不可追,节哀,很心酸的文字。

再次感谢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1-30 09:38
原帖由 运涛涛 于 2009-11-29 14:36 发表
父亲是一座大山,哪怕倒下,仍是大山

对,永远是大山,永远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1-30 17:25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11-27 17:18 发表
再次提读。

谢谢
谢谢敬版关爱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1-30 17:26
原帖由 李雷 于 2009-11-29 23:33 发表
父亲一生辛苦,字里行间表达出深深的感情。真挚,朴实。
问好!

感谢关爱,谢谢
作者: 符纯云    时间: 2009-11-30 17:40
文字质朴,情感真挚,娓娓道来,感人至深。
在我五岁那年,我家也遭受过一次火灾,烧光了我们家里所有物什,我们一家的生活也是从那时候重新开始。
向您伟大的父亲致敬!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2-1 08:54
原帖由 堂珂 于 2009-11-27 14:18 发表
山一样的父亲,朴实厚重的文字,可谓情真意切。
可以尝试着改变一下叙述的顺序,中间加上过度的几句话,这样读起来更有层次感起伏感,一家之言,仅为交流。

谢谢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2-1 09:22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09-11-27 19:41 发表
逝者如逝夫,往事不可追,节哀,很心酸的文字。

谢谢,你的阅读,问好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2-1 14:22
woxihuan zhenshi ,zhenshide jilu zhenshide tiyan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9-12-1 15:07
一篇朴实厚重的亲情文字,字里行间有着浓浓的深情,欣赏了!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09-12-1 15:20
感情真挚,父爱如山.
问好!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2-2 09:00
感谢摇曳风铃的阅读,谢谢,你的文章更美,更漂亮。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09-12-2 09:07
立体感和层次感很强,增加了文章的厚度。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2-2 10:37
感谢夏日荷风的阅读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2-3 21:08
谢谢阅读,谢谢。
作者: 竹林笛音    时间: 2009-12-7 22:27
我有一篇《黄土地.黄牛.父亲》的文章,有空互相交流!
作者: 高老庄主    时间: 2009-12-7 22:36
勿忘历史--汉人要警惕!
当年的回民,对渭南两岸的汉人进行了疯狂的种族大屠杀。想一想,当年这里的人口总数不过 七八百万,被杀了五百多万,这是一种怎样的惺风血雨的景 象。据路伟东研究,临潼县1861年的人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口是26万。临潼县志载, “1862--1869七年,临潼县死亡人口30余万.。渭河南北烧杀之灾无一村一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人而幸免。”也就是说,不仅杀光了原来的人口,也杀光了这七年新生的 孩子。

  据富平县志载,咸丰五年(1855),全县有46579户,254257人。到光绪二年
(1876)统计,有28543户,120302人。户数和人数都减少了一半。如果考虑到1
869年之后的新增人口,估计1862--1869七年间回民杀了60%的富平县人。

  据三原县志记载,咸丰十一年(1861)三原县人口16万人,由于回民起义加之光绪年间
两次瘟疫和大旱,三原人口锐减至4万人。回民起义两年间(1862—1863),“县旧隶五
百余村俱残破,仅存东里、蔡王二堡”

  高陵县,据路伟东资料,回民起义前的1861年,高陵县人口6.9万人。高陵县志记载,
“同治三年(1864),县内人口锐减至32192人。”两年时间减少60%。
回民在甘肃杀了六百万人,大约占全省人人的60%.

  回民起义从没有进攻北京打击清政府的意图,说回民起义是反清,没有事实依据。而所有的事
实都是,不断杀汉人村庄,攻击县城。一年时间关中26个县长被回民杀害。所谓的回民起义实际上
主要是为了杀汉人。

  回民起义之初,主要是回汉民之间的矛盾,经常有械斗。当时70%的汉民抽大烟,身体不
好,而回民常习武,心齐,凶狠,械头时多数是汉民吃亏。回民起义起初的原因是,回民借清朝军
队集中到南方对付太平天国和云南回民起义,关中地区防务空虚,一些回民首领屠杀汉民报私仇。

  当时的陕西巡抚面对防务空虚,提出的政策是安抚回民,派朝庭大臣陕西团练头目张芾前去安
抚,想不到回民起义的发起人任武杀了张芾。为了鼓动回民,任武再杀了自己的老母、妻子和孩子
全家,以表示自己已没有任何顾及,血战到底。

  为了给回民起义找到正当的理由,一些历史研究者不断提说,当时有一个“秦不留回”的传
帖,因而回民才要起义。对此,现在有案可查的是,当时陕 西巡抚的初衷是要安抚回民,并不是
“秦不留回”。一个事实是,清朝政府对当时住在城里的回民未杀一人,现在的西安西大街回民坊
还住着大量的回民。当时清朝政府把城门紧闭,以防城外回民进城杀人,也阻城内回民出城杀人。

  对于“秦不留回”的传贴,当时也许有,但清朝政府没有这样的政策,有可能是有人有意挑拨
回汉民族关系。更有可能是,这是一个编造的说法,以鼓动回民对汉人仇杀。

  满清政府在对待民族关系上,回民列在汉民之前,所谓“满、蒙、回、汉”,汉民是最受歧视
的民族。在清朝期间,中国的人口大量增加,这说明清朝 的经济并不是民不聊生,而且发展很快。
另外,回民多做小买卖、不抽大烟,在当时的关中农村,回民比汉民富裕。说回民起义是因受清政
府压迫或是汉民压迫,是有意识找出来的理由。更不能以此为大屠杀辩解。

  回民起义是陕甘人民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大劫难。回民对汉民的屠杀是挨村挨户,不分男女
老幼的杀害。1000多万人死于这场劫难,相当于30多次南京大屠杀。说这是起义,真不知道
义在何处。疯狂的大屠杀,也把回民带向了苦难的深渊,承受着近乎灭族的灾难。反思历史,更让
人明智的选择民族团 结,而不是以反封建之名歌颂大屠杀。

  在中国闹回民起义和太平天国的时候,日本人开始明治维新,从此中国落后了。日本人以他们
的历史上,皇室从来没有改变、没有人推翻而骄傲,而中国人却在歌颂改朝换代,而从没有人去考
虑,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杀掉60%的国民人头,毁掉经济和文化。对于研究回民起义历史的很多
人来说,也是这样。 他们拚命地为大屠杀找根据,而一千万条人命则不是他们所关心的。就连动物
也不会吃掉同类,也知道惺惺相惜。而这些历史学家,他们对人的生命却漠不关心,甚至歌颂大屠
杀,将之称为义举,真是连其码的人性都没有。

清朝大臣左宗堂采取剿抚并用的政策平息回民起义。凡是放下武器不再杀人的,都给予安置让其安
居乐业,包括对待领导回民起义的大元帅,也放弃追究责任。对不放下武器,还要杀人的人则进行
振压。他救了汉人,也救了回民。当时的回民起义精神领袖和幕后人物是宁夏的马化龙,他的目的
是要把西北地区变成一个 伊斯兰国家。如果不是左宗堂,可能陕甘两省的汉人会被杀光,并把中国
分裂。左宗堂从侵略中国分裂新疆的土耳其匪徒阿古柏手中,夺回了新疆,他粉碎了俄国沙皇侵略
中国的企图。对于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英雄,今天没有人纪念,而且一些历史学家还在骂
他,这真是中国人的悲哀。

  回民起义中只有一个人没有投降,白彦虎。他大字不识一个,22岁参加起义,有勇无谋,只
因杀人多而成为回民十八大营的元帅之一,其他元帅多数是能识字的阿訇。面对左宗堂的进攻,其
他回民起义领袖为保回民免受灾难,都投降了,但白彦虎自知罪孽深重,担心左宗堂不会放过他,
不顾跟随他的几万回 民的性命,坚持抵抗。在他参加起义时,他的母亲投井自杀。他的嫂子不想奔
命,发了几句牢骚,他杀了他的嫂子,以挟迫他人。白彦虎到新疆后,投靠了侵略新疆的匪徒阿古
柏,帮阿古柏侵略中国,后又投靠沙皇俄国侵略新疆。

  面对全族快要灭绝的境地,他没有想着保全回民亦然要血战到底;他投靠外国势力分裂中国。
就是这么一个人,现在有人把他奉为民族英雄。理由是他反封建最坚决。这样一种没有人性、没有
国家民族大义的历史观,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当年,在反封建的大旗下,我们毁掉了多少文物,毁
掉了多少优良的文化 传统。今天,这种反封建高于一切的历史观,在很多高层次的搞学术研究的所
谓历史学家心中亦然根深蒂固。学术扭曲了这些人灵魂,面对血流成河的历史,他们在高声的赞
美。他们已成为魔鬼,哪是什么饱学之士。

  更有象张承志这样的作家,还在鼓动圣战,赞美牺牲。知识分子应当追求真善美,以体恤生命
为良知,热爱和平。歌颂屠杀、赞美屠杀,是不为人类所齿的。

陕西回民趁清朝军队到南方镇压太平军,准备屠杀汉人.目的是将陕西的汉人杀光.起义前,他们秘请
铁匠打刀,刀打好后将铁匠杀掉,以防泄秘.为准备杀人的竹杆,将街上的竹竿买光了.大荔县有一个汉
民大村八女井,回民起义第一次杀人就是将此村的汉人全部杀光,一早上杀了一万多人.紧接着,挨村
杀,不分男女和老 幼,很快大荔,渭南,华县的农村被回民杀光.杀完了农村,再进攻县城.一些县城的
老百姓进行了顽强抵抗.在临潼县,一个有文化的回民教师在接到第二天的杀 人传贴后,紧急报告县
长.县城紧急关门,才保住了一些人.而渭河两岸的汉民村庄,全部被杀.全县被杀30万人,不留一人.回
民组织了30万人的军队,在关 中平原杀人.几个月时间杀了五百万人.80%的汉人被杀,只有一些县城
保住了少量人口,向北逃的人都被回民杀了,少量逃进骊山里的人,因回民不敢进山杀人 而留了下
来.
  
清朝将军胜保,看回民人多势众,不敢出城迎战.任由回民屠杀.后被慈禧太后赐死.湘军将领多隆
阿,作战勇敢,将回民赶出陕西,救了陕西人 的命.当年,关中到处都有多将军的忠义祠,现在他则成了
罪人.那个向临潼知县通报情况的回民老师,通报情况后,知道回民不会饶他,杀了自己的老母和妻子
儿女,然后自杀.当年临潼人为他修了祠堂.但现在已没有人知道,这个勇救汉人的回民.

  陕西回民1862年起义,又不断动员甘肃回民起义.甘肃回民1863年开始起义,甘肃回民杀汉人乡邻
难以下手,从陕西逃过来的回民则走一 路杀一路.甘肃汉民被杀了600万.甘肃全省人口减少70%,中部
地区的汉民几乎全部被杀. 这就是回民起义.回民为了在黄河以西地区建立一个纯粹的回民国家,借
着清朝后期的衰弱,对中华民族发祥地上的汉人进行种族灭绝大屠杀,一年时间杀了 1100多万汉人.
  
陕西回民的首领之一白彦虎杀人最凶,杀遍陕西杀甘肃,最后投靠外国势力分裂中国.一些历史学
家以这个人敢造反,誉此人为民族英雄.现在还 有人准备给这个人过节日.而平息了回民起义的左宗
堂,现在则成为罪人. 回民起义是典型的种族灭绝大屠杀,比希特勒屠杀犹太人要残忍得多.比南京大
屠杀严重得多.可惜的是,没有人愿意告诉你这悲壮的历史.反而要把它说成是义举.

1862年,因为买竹事件,在陕西渭南爆发了回回叛乱,很快波及西北五省区。这次叛乱导致的直接
的后果是种族屠杀,其残忍程度决不亚于非洲卢旺达、乌干达的胡图与图西人仇杀。表面看是一场
叛乱,其实是积压了多年的汉回矛盾的总爆发,而不是人们理解的什么人挑拨,叛乱的爆发只是迟
早的事情。在这 次叛乱中,陕西原本人口有1300万,回回大约400万,战后统计的陕西人口约700
万,回回人口为5万。战乱中有大约有350万回回被杀,45万人逃 亡;汉人被杀者有100余万。叛乱
后的陕西,回回人数下降了93%,陕西成为中国民族成分最为单一的省份,关中农村几乎难觅回回的
踪迹。但这次叛乱给后世 的陕西和西北留下了永久的伤痛。
  
  陕西兴平,曾经是回回叛乱的重灾区,兴平北部有一道塬,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北莽山,这个塬
上就是当年汉回大仇杀的主战场,也留下了大量有关回回叛乱的传说和故事。据老人们讲,当年北
塬上住着许多回回,平日里和汉族有不少矛盾,同住一个村子,回回很霸道,不许汉族在他们所谓
的井里打水,两族的孩子 在一起玩耍回回孩子回家要漱口。同样汉族也很讨厌回回家里的羊膻气
味,讨厌回回的礼仪有失风化,互不婚嫁。在叛乱期间,白日里看似平静,到了晚上回回就开始聚
众围困汉族村庄,一般是整村灭绝,除了陕西回回,还有来自甘肃的回回,宿居当地回回家中,晚
上集体行动。就这样北塬上的村庄几乎被回回屠杀殆尽,以致 于100多年后的今天,北部塬上的人
口密度也远远低于南部地区。
  
  在陕西户县,听说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依然是发生在回回叛乱期间,牛东乡有个村子叫马家
村,1867年冬天,回回围困了该村,从西往东开始埃家 杀,杀完人开始放火烧房子,等杀了村子中
间,一看有一家店铺,上面写着“马家当铺”,他们以为是错杀了同族兄弟,这才放过了村东人家
离去,使得该村半数人 家侥幸逃生。当年户县东部临近沣河岸边的地区和长安、兴平、泾阳、三
原、渭南等地一样,是汉回大仇杀的重灾区,汉族的人口损失近半,这个回回聚集区在叛乱后已经
完全失去了回回踪迹。

  陕西周至,是关中民风最为强悍的一个县,回回叛乱期间,该县各村结寨自保,但是回回在这
里也是最为残忍的杀人,汉族也是最为残酷的复仇。有个村子叫萧家村,回回围困该村后全村奋起抵
抗,最后回回采用了种族灭绝的方式,一把火将该村男女老少全部烧死,大火两日不灭。还有个叫
“五屯”的村庄,主要 是回民,在左宗棠的汉军抵达陕西后,人们尊称左爷来了,左爷的大军对五
屯同样进行了种族灭绝,这个村庄彻底从地球上被抹掉了。据当地的老人说,左爷来了以后,汉民
纷纷相助,带领汉军四处搜查回回,周至所有的回回村庄荡然无存,活着的回回都逃到新疆去了。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该县也没有一个回回村庄,个别村庄 的散居的外来回人很难立足,不得已多数
已放弃宗教改为汉族。
  
  类似的故事在陕西关中地区很多,在炎黄故里和汉民族的龙兴之地,回回尚且如此猖狂,其他
地区就可想而知。在左爷大军面前回匪不堪一击,仓皇西逃,但是逃往甘肃后又和当地回回结伙成
匪,大肆屠杀本地汉人。在甘肃,他们血洗张家川,围城后有3万多汉人被悉数屠缪。接着又在泾
川、平凉、华亭固原等地对汉族实施集体屠杀。据统计,甘肃宁夏两地,由于汉族居住分散难以结
寨自保的原因,汉族被屠杀十分惨重,叛乱前甘肃有人口700万,汉族居主导地位,叛乱 后不足300
万人,当地汉族起码有200万以上被屠杀。
  
  140年前的种族屠杀结束了,当代西北汉人提及回回依然心有余悸,回回在民族政策的关照下、
野蛮本性再次显露,利用伊斯兰教煽动,在西北地区有恃无恐。伊拉克战争,西宁的回回YX闹事;
在兰州的大街上回回经常聚众殴打汉人;西安的西大街,提起回回,汉人无不全身发怵;青海、甘
肃的农村地区回回凌辱汉人是家常便饭。这些违法行为在民族政策的幌子下愈演愈烈,长此下去,
在陕甘青宁四省,汉人恐怕又要重回蒙元了。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9-12-7 22:39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好。学习问好!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09-12-8 10:36
原帖由 竹林笛音 于 2009-12-7 22:27 发表
我有一篇《黄土地.黄牛.父亲》的文章,有空互相交流!

好的,相互学习,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