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9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诗酒风流话张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6 1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仙客来 于 2017-9-6 16:21 编辑

  诗酒风流话张先

  在宋朝那一连串熠熠闪光的词人名单里,张先的名字还不算多么耀眼。他或许不如辛弃疾的慷慨悲壮,缺少欧阳修的深婉清丽,没有李清照的哀愁缠绵,赶不上苏轼的豪迈奔放,不及王安石的遒劲清新。然而张先却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不仅是绰号最多的词人,同时还是一位跨界丹青高手。这大概与他的诗酒人生,家庭熏陶,命运安好有关。

  【古今诗话】记,张先因【行香子】词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句而被人称作“张三中”。但张先因平生最得意自己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故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因此世人又称其为“张三影”。当时工部尚书宋祁以“玉楼春”扬名词坛,有次拜访张先,派人先通报:“尚书要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张先屏风后闻言应道:“来的可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一时传为佳话。

  张先与欧阳修,梅尧臣,苏轼等交好。张先创作的【一丛花令】风行一时,欧阳修尤爱之,恨未识其人。有一天,张先前来拜访欧阳修,欧阳修倒屣相迎道:“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从此,张先又多了这个雅号。其实,张先创作【一丛花令】事出有因。传说张先年轻时,与一小尼姑相好,但庵中老尼十分严厉,把小尼姑关在池塘中一小岛的阁楼上。为了相见,每当夜深人静,张先偷偷划船过去,小尼姑偷偷放下梯子,让张先上楼。后两人被迫分手,临别时,张先不胜眷恋,写下了【一丛花】寄意。

  张先一生风流,八十岁时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小妾。苏轼问其白发老先生娶青丝美眷有何感想?张先应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苏轼当即诙谐地应和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后来此小妾八年为他生了两男两女。张先一生共有十子两女,年纪最大的儿子和年纪最小的小女儿年纪相差六十岁。

  在世人眼里,张先就是这样一位诗酒风流的文人,未曾想张先还染指丹青,并留下了一幅【十咏图】。无论是传世作品还是书画著录,张先仅此一幅【十咏图】,可以说是世间孤品,其珍贵可想而知。这幅【十咏图】是张先取其先父张维十首诗作,依诗意绘为丹青,并题原诗于画上。据北宋文学家孙觉为此画题写的序,张先之父张维自幼学书,因家贫未能卒业,躬耕以自给,养教其子,至于有成。张维平时好诗,以吟诗为自娱。张维死后十八年,张先时年八十二,乃取其父所自爱诗十首,因诗题而设景,将张维对乡居生活的感悟绘成

  【十咏图】由三幅画绢拼接而成,尺幅高大,自右向左展卷。首幅主要描写了“吴兴太守马太卿会六老于南园”的雅集场景,画有人物,台榭,花鸟。中幅主要画远近山水,农舍山林,船夫浣女,孤帆飞燕。后幅作山道送别,茅屋,织女诸景。整幅画面将高华池馆和农家劳作场景相映衬,笔墨清雅,气韵醇古,令人“展之咏之,众日忘倦”。

  张先之后,【十咏图】流传于世。此画曾入藏宋理宗权臣贾似道家,又为南宋词人周密之父周明叔所得。明清时,此画又入藏于清内府。

  清朝灭亡后,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将【十咏图】偷运出宫,藏于‘“小白楼”。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溥仪仓皇外逃,余下小白楼数千件书画未带走。伪政权留守的士兵逐渐将小白楼的书画偷抢带走,【十咏图】也由此流落民间,五十年不知下落。直至一九九五年,此画再度面世,由国家文物局批准,以一千八百万元竞价购回此画,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先一生没经历太多的坎坷,他精力旺盛,留恋风月,听歌看舞,写诗作画。他以自身的诗书才华,洒脱不拘,悠然享乐,笑谈人生。不仅给后人留下了词坛佳话,风流轶事,还给国藏馆里增添了珍贵的丹青笔墨。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9:25 | 只看该作者
微风轻拂 发表于 2017-9-13 21:43
 加精理由:文字洗练,清新明快,语言幽默风趣,有画有诗有故事。可能很多人知道苏轼“鸳鸯被里成双夜,一 ...

谢谢版主的抬爱!
12#
发表于 2017-9-13 21:43 | 只看该作者
 加精理由:文字洗练,清新明快,语言幽默风趣,有画有诗有故事。可能很多人知道苏轼“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却不知道张先,这里可以填补一下文人雅事的空白。
11#
发表于 2017-9-9 08:59 | 只看该作者
张先也算大词家了,历代的选本都绕不开他。老师写的精彩!
10#
发表于 2017-9-9 08:59 | 只看该作者
张先也算大词家了,历代的选本都绕不开他。老师写的精彩!
9#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5:50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9-7 13:40
这个“一树梨花压海棠”很是风趣,好像外国一个影片就采用这个作片名。

苏轼是很有才华的,“一树梨花压海棠”,形容的十分形象生动。
8#
发表于 2017-9-7 13:4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一树梨花压海棠”很是风趣,好像外国一个影片就采用这个作片名。
7#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0:2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给位老师的点评,关注,谢谢了!
6#
发表于 2017-9-7 08:32 | 只看该作者
占个座先。
5#
发表于 2017-9-6 19:36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佳作,增长见识。问安!
4#
发表于 2017-9-6 18:15 | 只看该作者
宋代文人士大夫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为世人称道。拜读佳作,问好老师!
3#
发表于 2017-9-6 18:14 | 只看该作者
这需要饱览群书,博学识广才行!
2#
发表于 2017-9-6 16:28 | 只看该作者
一幅【十咏图】引出一段历史,一起文坛佳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5 15:38 , Processed in 0.05063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