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三爷与红薯 [打印本页]

作者: 横塘凌波    时间: 2009-12-2 14:36
标题: 三爷与红薯
           三爷与红薯

                  
               文/横塘凌波

  五谷杂粮中,三爷最爱吃红薯。

  从每年晚秋红薯被刨出垄,到次年初夏红薯秧苗被插上垄,半年多的时间里,一日三餐,三爷的饭碗里不能没有红薯。

  三爷吃起红薯来是那样香甜,仿佛吃山珍海味似的,让人看了实在眼馋。囫囵个儿的,蒸着吃、煮着吃;砍成块儿的,熬稀粥喝;就连在炕上习过芽苗的烂红薯,他也舍不得仍掉。

  一天傍晚,三爷正自各儿坐在小饭桌前埋头吃饭,三爷的孙子提着一盒糕点之类的东西走了进来。三爷的孙儿在城里某局当科长,官儿不大,却挺实惠的。三十出头的他,已有些发福:圆圆的脸上,红光满面,滚圆的小腹下拢着一条鳄鱼牌的腰带,看上去好像拢在了一个圆滚滚的西瓜上。

  “今儿个咋有空回来?”三爷从饭碗中抬起头来望着孙儿问道。

  “到外地出差,顺便来看看您。”孙儿放下手里的东西,随手拉了把椅子坐下来,看着三爷吃饭。

  小饭桌上只有一碟咸菜,饭碗里照例是玉米粥熬红薯,三爷却吃得津津有味。

  “吃饭了吗?”三爷一边喝粥一边问道。

  “吃过了。我们刚吃过一桌10000多块钱的酒席。”

  三爷惊讶地停下了嘴里正在咀嚼着的红薯,瞪大了眼睛:

  “那么贵呀﹗净吃了些什么东西?”

  “天上飞的大雁,河里游的老鳖,山上跑的野狼……山珍海味,桌上都有,我们吃的那桌酒席叫‘海陆空’”,孙儿眉飞色舞地炫耀道。

  听了孙儿的话,三爷端着饭碗呆呆地愣了好一会儿,又默默地吃起红薯。

  望着头发花白,脸上皱纹纵横,身体瘦弱的三爷,孙儿有些可怜他:“以后您就别老是吃这红薯了,现在,城里的人连喂狗都用鱼和肉,哪里还有把红薯当饭吃的。”


  不什么原因,孙儿的这句话,激怒了三爷。他老泪纵横,浑身哆嗦着站起来,用发抖的手指着孙儿骂道:

  “你……你才吃了几天饱饭!就拿着窝窝头不当干粮?当初,没有这连狗都不吃的红薯,还能有你吗?﹗”

  自从得罪了三爷之后,孙儿就再也没有来看过三爷,只是在逢年过节时,才托人捎些糕点、饼干、烟酒之类的东西给三爷送来,以示自己还有的那点孝心。对于孙儿送来的东西,三爷收下后自己总也舍不得吃,而是放到了村里刘二伯的小卖铺里托他代卖,一日三餐,还是照样吃他喜欢的红薯。

  日子就像村前的那条小河里的流水一样,慢悠悠地流走了。老迈的三爷已到了行将就木的时候。临终前,他托人把孙儿从城里叫回来,我们坐在三爷的的床前,听三爷上气不接下气讲述了一筐红薯的故事。

  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一年开春,田野里的冻土还没有完全化开,饿慌的人们就像遍布天空的星星一样撒满了田野。人们在满坡遍野里寻觅着、翻刨着落在薯垄里已经冻烂的红薯。地里的烂红薯被找干净了,人们又一窝蜂地涌进村里剥食树皮。村里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的树皮被剥光吃掉,露出白森森的树杆儿。最后,连喂牲口的红薯秧、豆秸杆都被人们磨成面蒸窝头吃了。尽管这些能填饱肚子的东西都被人们吃了,但许多人还是饿得患了水肿病,甚至被饿死。

  村里第一个被饿死的是三爷的邻居高二爷。高二爷的死相太惨了:为了把家里仅剩的一点红薯干留给孩子吃,他眼巴巴地看着缸里的半斤红薯干,想吃,而又没舍得吃,最后,两手扒着屋角的缸沿儿而被活活饿死┅┅

  埋葬了高二爷后,夜里,三爷躺在床上无法入睡,他仿佛看到死神正在一步步向他和孩子们逼近。是像高二爷那样等着饿死,还是想别的办法呢?他反复思量着,恍惚中,他看见田野里,那满坡遍地的红薯正冲着他微笑呢,仿佛在说:我是来救你们生命的……三爷从朦胧中醒来,蓦地,他突然想到离村二里地黄土崖上红薯窖里生产队里的薯种,但偷盗队里的薯种是要被判刑的……想到这里,三爷喉咙发干,心里像擂鼓一样“咚咚”跳个不停,他有些兴奋,更有些害怕,但最终还是求生的欲望战胜了恐惧心理……

  三爷摸黑穿上衣服,背起院里的箕筐,悄悄地走出家门,犹疑地来到村街上。没有了鸡鸣,没有了狗叫,初春的深夜寂静的骇人,仿佛又回到了羲皇时代。

  三爷惶惶地走到村口。

  “呱呱喵——呱呱喵——”,忽然,路旁的树上响起了猫头鹰凄厉的叫声,在这寂静的深夜里是那样刺耳吓人。喜鹊报喜,猫头鹰报丧,莫非村里还要饿死人?三爷想。猫头鹰的叫声,坚定了三爷去黄土崖的决心……

  天亮后 ,当生产队长带着公安局的人来到三爷家里时,他供认不讳,然后被带走了,而且在监狱里一蹲就是三年。


  这一年,村里饿死了四十多人,而三爷一家正是靠了那一筐红薯的接济,才迎来了救济粮而没被饿死。


  一筐红薯,三年的监狱生活,却救活了三爷一家人的性命,从此,三爷便虔诚地吃起红薯来。

  三爷断断续续地讲完这些后,挣扎着坐起来,哆哆嗦嗦地从枕头下摸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有几迭大小不一的钱:一角的、两角的、五角的、一元的、两元的……他颤抖着手递给孙儿说:这些年,你捎给我的东西 ,我没舍得享用,换成了这点钱。你把它送到镇里的敬老院,那里的老人都是从灾荒年月熬过来的……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横塘凌波 于 2009-12-2 14:46 编辑 ]
作者: 天下为公    时间: 2009-12-2 17: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下为公    时间: 2009-12-2 17: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邱天    时间: 2009-12-2 17:19
题材不错,是个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文章。

现在的年轻人,吃“啃的鸡”“卖单捞”,哪还听得进三年自然灾害的那些故事?但愿文中“孙子”能听得进去。
作者: 曾经沧海    时间: 2009-12-2 19:13
小说主题鲜明,语句流畅。只是用忆苦思甜的方法来教育晚辈是否奏效,是个问题。另外“爷爷”临终前把积攒的钱托交给敬老院不大可信,如果这篇小说放到八十年代初期,是篇好小说。个见。
作者: 横塘凌波    时间: 2009-12-2 19:36
原帖由 天下为公 于 2009-12-2 17:13 发表
建议作者参与论坛帖子的互动交流。
再问好

谢谢天下版主的点评!
作者: 横塘凌波    时间: 2009-12-2 19:40
原帖由 邱天 于 2009-12-2 17:19 发表
题材不错,是个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文章。

现在的年轻人,吃“啃的鸡”“卖单捞”,哪还听得进三年自然灾害的那些故事?但愿文中“孙子”能听得进去。

     只是把我要表达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个故事表现出来,谢谢邱版主!
作者: 横塘凌波    时间: 2009-12-2 19:59
原帖由 曾经沧海 于 2009-12-2 19:13 发表
小说主题鲜明,语句流畅。只是用忆苦思甜的方法来教育晚辈是否奏效,是个问题。另外“爷爷”临终前把积攒的钱托交给敬老院不大可信,如果这篇小说放到八十年代初期,是篇好小说。个见。

      这个故事也许起不了教化作用,但可以让晚辈了解往昔,爷爷临终前吧积攒的钱托交给敬老院,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少有,但不能说没有,我们这儿有个收破烂的老人曾把自己辛辛苦苦挣得几万元钱交给了希望工程,建了希望小学。文学作品要源于生活而又要高于生活,否则,这篇小说就没有多少意义。
     谢谢曾经沧海老师的提出的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 杨友泉    时间: 2009-12-3 11:05
若能意韵丰富些会更好!
作者: 横塘凌波    时间: 2009-12-3 12:14
原帖由 杨友泉 于 2009-12-3 11:05 发表
若能意韵丰富些会更好!

  谢谢版主的点评!
作者: 远山的风    时间: 2009-12-3 12:54
事非经过不知难。
现在的娃娃我看都应该好好地去受一些苦。
作者: 横塘凌波    时间: 2009-12-3 15:31
原帖由 远山的风 于 2009-12-3 12:54 发表
事非经过不知难。
现在的娃娃我看都应该好好地去受一些苦。


  吃,对于现在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在那个物质匮乏的特殊年代,却是人们生存最首要的问题。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