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仅以《道德经》及《论语》中关于“道”的记载来论述两者关系。或许观点有失偏颇,或许也可窥得全豹。
可以说《道德经》通篇论“道”,全文都是围绕“道”这个核心来展开。 “道”的意思很难描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显然是自然哲学的一种境界。道家学说是出世的理论,主张无为而治回归自然本性。可以说老子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上的。而老子着重描述的是“道”这种精神境界与客观存在的自然万物的相互关系。
如“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些“道”便是那种玄妙的,彷佛游于九天浮于大海却又醍醐灌顶直指人心的人生修为无上境界。
儒家思想也讲“道”,但相对于《道德经》那种感性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来说,儒家思想更推崇理性。更多的是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人言行的方法。可以说道家思想是教人怎样想怎样思考,而儒家思想更偏重于教人怎样做。因此儒家思想有更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这大概也是它成为历代帝王推崇的理论体系的原因之一。换一种表达方式,就是说儒家思想更适合作为一种全民推广的行为准则,而道家思想更适合作为一种个人修为的追求境界。这或许也便是虽然历代帝王在全社会号召儒学,而自己却炼丹修道梦想羽化成仙的原因吧。
《论语》中的“道”大部分都是可以具体化的行为准则,或者行为方式。如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然而,《论语》中的“道”也有一部分与《道德经》中的“道”一样,都是指那种崇高的修养境界。如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可见孔子在推崇理性的同时,并不排斥天人合一“道”的概念。因此在他的理论中,“道”的含义呈现多样化。这或许便是孔子受老子思想影响的证明。也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在个人追求境界上的融合。所以我认为,认为儒家与道家是新瓶装旧酒的观点是明显站不住脚的,因为二者在基本的发展方向上就是不同的。然而认为儒家与道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互相排斥的观点也是不尽准确的,因为二者显然也是存在共同点的。个人认为,孔子的思想或多或少受到了老子思想的影响。虽然孔子的基本理念与老子不同,但是他在个人梳理归纳自己思想的同时,并没有彻底摆脱老子思想的影响。哲学的一些理念达到一定境界以后是相通的,例如宗教便是如此。“和而不同”岂非正是健康文化的固有特征?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9-12-7 22:34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09 编辑
这篇文章的评述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分析比对儒家和道家的核心学说,结合自己的感悟心得,总结发现出儒家和道家学说核心的区别和传承,对于读者认清两者的区别和关联,有着很好的启示意义。
欣赏。
作者: 照直说 时间: 2009-12-8 20:00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09 编辑
其实老子的思想基础与孔子的思想基础是一致的,只是老子的思想精深些,孔子的思想通俗些,他们谈的内容是一样的,都在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在谈如何正确为人和处事。比如谈到选择学习的老师这个问题时,孔子的名言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子的言论是“故强良者不得死,吾将以为学父”,二者比较起来,老子的话带有革命性,天下所有人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老师(那些欺压善良弱小的人虽然通常都没有好结果,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把他作为学习的老师,从他那里总结经验教训,不做他那样的错误行为),而孔子呢,三人行,另外两个中必定有一个可以作为学习的老师,即重点学习别人的优点,对于那些没有优点的坏人他是不作为学习的老师的,所以他不敢喊“强良者”老师,天下所有人都可以作为学习的老师。
再如对天下、国家的认识,老子说“将欲取天下(包括国家)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而孔子就没有这样直白的深刻论述,当然他也反对把天下、国家私有化。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09-12-8 20:23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09 编辑
一下子把儒家和道家的关系说明白还真不容易
孔子是在伦理、人性方面诠释“道”,
老子是在物理、生理方面诠释“道”,
并各自发挥到极致
其实宗教.哲学.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探询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穷极追究儒家和道家包括佛家,他们的终点和起点是一回事
作者: 鲜衣怒马 时间: 2009-12-8 21:58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09 编辑
其实老子的思想基础与孔子的思想基础是一致的,只是老子的思想精深些,孔子的思想通俗些,他们谈的内容是一样的,都在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在谈如何正确为人和处事。比如谈到选择学习的老师这个问 ... [/quote]
感谢照直说版主的点评,我对这二者之间的联系理解还比较浅显。贸然成文,权当抛砖引玉。
我也认为老子与孔子在思想基础上是有一致性的,只不过他们从一个源头出来却流向了不同的分支。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或许此处也可成立
作者: 鲜衣怒马 时间: 2009-12-8 22:01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09 编辑
一下子把儒家和道家的关系说明白还真不容易
孔子是在伦理、人性方面诠释“道”,
老子是在物理、生理方面诠释“道”,
并各自发挥到极致
其实宗教.哲学.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探询 ... [/quote]
感谢夫子点评!
对于人从哪里来到那里去的确是一个具有无穷魅力的命题
世界上最天才的科学家像牛顿和爱因斯坦,晚年都开始沉迷哲学和宗教,
或许他们也正是因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而有如此转变
作者: 鲜衣怒马 时间: 2009-12-8 22:03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09 编辑
这篇文章的评述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分析比对儒家和道家的核心学说,结合自己的感悟心得,总结发现出儒家和道家学说核心的区别和传承,对于读者认清两者的区别和关联,有着很好的启示意义。
欣赏。 [/quote]
感谢房子版主点评~~
抛砖引玉,希望孔子版更加人气兴旺!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