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乡村宴席 [打印本页]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7 14:40
标题: 乡村宴席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29 编辑 <br /><br />                乡村宴席         
                  

                    文/于文华

    宴席是乡村饮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乡风民俗的最佳展示,是农村人情礼仪的最好注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象征,也是农民一个家庭财富人文与社会关系的友好亮相。
     乡村生活离不开摆席、坐席、吃席,但过去只仅仅在人生重大活动诸如嫁女娶媳,老人过世才摆席,足以说明席的重要性、特殊性。西北宴席一般的标准是四碟子八碗。坐席一般是一家之主的事,男人居多。男人不在家或有事情实在脱不开身,才有女人代劳。农民干事就图个实惠,昔日席上以猪肉片子为主打,加以豆腐、腐竹、蔬菜之类的铺垫。几乎没有什么凉菜,都是热菜:有肉丸子、肉夹饼、红烧肉、拔土豆丝,后来发展到先上一个大拼盘,有海带、粉丝、豆芽、酸菜、猪肝子与红红的猪肉片,至于孩子满月,老人留胡子祝寿,一般只吃碗臊子面即可。
      既然是席,就不能马虎和大意,要专门请乡里的厨师做。厨师是乡村宴席里的关键人物,客人招待的好不好,主要看厨师的手艺精不精,厨师是四乡八镇做菜有名的人,走南闯北,阅历丰富,炒炸煎蒸有一套,吃过席的一般都翘大拇指,人们能如数家珍地数着指头,举出代表本地厨师的几个招牌、拿手菜。设席的人找几个人打个招呼,吃饭时沿村庄巷子转一圈,吆喝几声,鞭炮声一响,前来帮忙的人们就自动来了,家家户户都是有物出物,有人出人。开席的前一天,厨师提着专门的几样简单的工具来到主家,吩咐人在厨房盘一个马槽炉子,长约两米左右,院子里能避风雨的地方,也砌一个,这是用来搭茶水的。养好的肥猪早杀好了,厨师先把肉秤秤,这样做菜心中就有了底数。有些富裕的人家宰了羊和几只鸡,菜的路数和品种就丰富实惠了。然后厨师根据主人要求的标准,写出需要的菜蔬、调料和盐、醋、酱油甚至清油的数量,调料精确到几两几钱,随即安排打下手帮灶的几个女人,谁去切菜,谁去剥蒜,谁去烧火,谁去择菜切菜,谁去和面擀面,谁去洗土豆、萝卜……
     一时之间,灶房里风匣“吧嗒、吧嗒”想起来,烟囱里粗壮的烟雾缭绕在房顶,人们进进出出,小孩们高兴的追来追去。请来的远方亲戚,提着“礼行(礼物,西北风俗过去一般是提十二个黄皮馍馍,后来变成几斤白糖,再后来变成了时尚的牛奶。丧事主要亲戚要拜大斋小斋,乡党邻居拜小斋。后来人们图省事只提20至30斤麦子。)”一般人吃席也不会空着手进门。早有迎客的人接过包包,让到书房里(正房里),请到炕上坐下来。来客穿着过年才穿的衣服,有些妇女还特意擦了香油与胭脂,把小孩也打扮打扮。据说有些缺水的山区,人们常年不洗脸,吃席才特特美美洗个脸。庄子里过事情有一套规矩与程序,早就请好了东家。大东即主事,是乡村宴席的主要角色与张罗之人。主事在村子里德高望重、有头有脸,说话具有权威性与绝对权。事先和主人家商量一番,谁主内谁跑外谁干啥,记账的接包包的收礼的,厨房做菜的洗碗的,里外让客上烟烧茶倒茶的,端菜入席的,各干其事,各司其职。一般写在一张纸上,贴在显要醒目地方,谁都会看见,喊人就能对号入座。马上有提茶供水的人放好小炕桌,提着茶水,调了白糖,端来酥软芳香的四个馍馍,一再央求来客吃几嘴。来客也不客气,寒暄着、叙说着路途见闻与庄稼收成之类的乡间话语,喝着茶、吃着馍。有人赶着驴车拉着大铁桶去找着拉水,有人去大街上购买调料与烟酒,有人去公社商店借碗和盘子碟子(这是有关系的人家)。一般人家拉席会就地取材,挨家挨户借东西,四方四正的大方桌是坐席的最佳餐桌,连同两把或者高椅子、小凳子都借上,要是有好看整齐的大碟子、碗和筷子都要借上。遇到一个村子的红白之事,村里的人几乎都行动起来,桌子板凳,碗筷瓢盆,为了一次乡间宴席而从每家每户集中起来。借的人要仔细看好,有无缺损,最好做个记号,归还时才能一一“完璧归赵”。要是不注意碗、盘的齐整,还时人家说是怎么破坏了,有了缺口,主家就要赔上一个好的。
      院子扫的干干净净,整洁美观。借来的方桌、长条凳摆好,前来帮忙的人先坐下来,三五成群地喝茶、聊天。主人家富裕,会提前放些烟酒,让人们随意的猜拳喝酒。抽着劣质烟,喝着低档酒,但人们的心情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头天晚上的席主要炒几个菜,关键是喝酒,美其名曰:待东。将前来帮忙的男人们先招待一下,人们会格外卖力。洗碗淘菜的妇女,唧唧喳喳,谁都像过年一样喜悦而兴奋,谁都像自家过事情一样卖力。要是丧事人们就要显得情绪低沉,言谈举止不能过于高兴,但上了六七十岁的老人被称为喜丧,也会像红事情一样热闹,要是四世同堂的老人过世,更是喜庆异常。
     开席的当日大清早,早有主事的大东早早起来,喊起前晚喝的有些醉帮忙的人。吩咐人赶紧再把院落打扫打扫,贴红对子的贴对子,挑水的挑水,劈柴的劈柴,架火的架火,烧水的烧水。家里所有的门都红彤彤的,显得庄重而喜气洋洋。大红的纸,黑色的墨,飘逸着喜庆祝愿的话语,衬托的黄墙呢屋都脸庞红扑扑的,像是喝了些酒的乡人,有些兴奋,有些陶醉,有些雀跃。而厨师早辛苦了一个晚上,将煎炸蒸的火菜准备停当,蒸笼里蒸好了拿手的看家菜,连汤都调制好了,剩下的就是炒菜了,到时候他随炒随端,不会误事。
     院落前白杨树上的喜鹊喳喳叫几声,吸引的闻讯而来的鸟雀也“叽叽喳喳”欢快起劲地议论谈喧着什么。急不可耐的小伙,早就将点炮的香烟点燃,直到大东说:时辰到了,快去放炮!
     鞭炮响了,清脆悠扬,高亢响亮,人们知道:又一个新娘子就要到庄子了,又一个新人从此将在这里生活一辈子。或者妮子将出嫁了,将走向她从未去过的地方,且那个村子会成为她以后人生的重要舞台。要是请来的客人多,大东会安排远方的亲戚和庄院邻居在新娘子来之前先拉席,因为进门有具体时辰,显得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等拉完赶紧擦桌子,收拾一番,外面早有眼尖的小孩通风报信,说娶亲的人已到了村口,大东将正喝的兴高采烈、不亦乐乎的几个迎亲的人从酒桌上撵下来,喝着、骂着、推搡着到门外,甚至将厨房里正在啃骨头的新郎喊出来,赶紧去外面迎候来客。
      主人安排放鞭炮的再次炸响洪亮的喜庆炮。小孩们围挤在一块,抢着捡拾那些零星的未燃烧的。已经成为乡村一员的年轻或者中年妇女,也站立一旁,想早些一睹新娘子风采。是暗中比试一番呢?还是女人的天性使然,谁也无从考证。出阁女子的人家也放一串鞭炮,哭哭啼啼的女子极不情愿地被人拉上红色的马,或者坐在拖拉机、汽车里面,陪嫁的东西抬到车上,陪同姑娘一起到男方家去的西客,坐车的坐车,护嫁妆的护嫁妆。(有些大立柜、五斗橱之类的家具有玻璃,需要专门人护)西客的成员有女子的姑妈、舅舅、同学、乡邻以及姑娘的玩伴,一般以坐席定人,去一席就是8人,两席就要16人。要成双成对,不能去单。有些地方西客最多可达五六个席,几十个人,浩浩荡荡的队伍,叫人笑话。有人正在犁地,说要当西客,忙忙将裤脚的尘土抖抖,河边洗个手,将犁头与牛交待给一旁的村人,挤着坐进胶皮轱辘大车的末梢或者爬到汽车、拖拉机里。为了那一顿能解馋过瘾的席,会不顾脸面与尊严。
     门前设了香案,两根粗粗的红蜡烛燃烧着,股股青烟飘然缭绕着,既是一种礼仪的象征,也是乡风民俗的传承。花瓶里的塑料花笑吟吟的,迎接新娘子成为家庭的一员。新娘子与新郎官双手各端着米面升子进了门,表示以后生活有米有面,充裕实在,恩恩爱爱,安逸圆满。西客可不能这般随意进门。几个小伙子早就像门神一样,把门把的死死的。干啥?要敬酒!有些富裕的人家预备了茶碗大小的酒器,一般人家也将家里最大的酒盅拿出来。当西客第一关就要能喝酒,东家早找了一些村子里酒量大的人,专门用来对付西客。过事情不喝翻几个,说明没有招待好客人。坐席的女西客们推着搡着,从小伙的胳膊底下钻进了院子,有人的头上撒了些酒,不要紧,没有啥,反正过事情就是图热闹。小伙们拉拉扯扯一番,女人们一个个早溜进去了。男人可不能随意放进去。老人带头,规规矩矩喝了两杯,进门。年轻力壮的,可不能这样轻松,要给个下马威。耍闹一番,西客进了门,乡村酒宴才正式拉开帷幕——这是男方实力的体现,是男子家庭和村子礼仪水准的展示,也显示出厨师的水平与技艺。
     先洗洗脸上、擦擦衣服上的灰尘,一个个被请到了热气腾腾的屋里,老人上炕,年轻人请到地下,女客也如法炮制。东屋炕上一桌,这是长者与辈分大的。乡村讲究辈分,即使年纪轻轻,但人家辈分大,不能乱了规矩,也是上炕的。请尊贵的人上炕,既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最高待遇。其他的人做在地下。炕上放一张四四方方的炕桌,人们将新的半新不旧的布鞋脱在地下。茶水与馍馍是乡村宴席的第一道菜。不论吃与不吃,上茶水是必不可少的第一道程序。茶里调上过年才喝的白糖。山里水硬,调的是盐,味道不大好喝,但能让人的肠胃好受。茶水撤走,才是大拼盘。随即敬烟、上酒。第一盅酒敬给最尊贵、最年长的来客,再以此类推。乡村吃席规矩多,一个平时粗野的人,坐在席上会规规矩矩,否则会被人贻笑大方的。最尊贵的上席不动筷子,其他人只能干着急。端盘入席,顺桌椅,摆菜肴,须分清上下。上席的方位,背对中堂,面对大门,面对出菜者,面对走道。上席说:请吧,请吧!大家才左右相互招呼着,客客气气谦让着,眼睛瞅着一块好肉,就是不能挟。上席为了显摆风度,显得格外慢条斯理,加上年长爱絮叨,挟一口菜抿一口酒,没完没了地拉家常,有时眼看他把筷子伸在半空,说话间又忘了挟菜,总让一旁望着盘中的菜垂涎三尺的人们急的不知道说啥好。等上席挟了一筷子,才一个个斯文地吃起来。吃菜也不能狼吞虎咽,一个劲挟菜,要吃一口,把筷子放下来,咀嚼一番再家,不能连续拿着筷子吃菜,显得文雅客气,生怕别人笑话自己吃相不雅。碗里的肉丸子是有数的,一人一个,多吃上席会瞪眼的。一个碗里不多不少放10个,多余的两个是上席的。他发话或说吃吧吃吧,人们才能夹那个眼馋的肉丸子。要上两道馍馍,头一道是黄皮子馒头,人们迫不及待抢着,几下子就狼吞虎咽完。过半天上第二道馍花花子(各种染料与清油加工成的像花一样绽放的馒头)时,人们才慢条斯理细嚼慢咽吃,好像很斯文、很客气。等吃过几道菜后,早在一旁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陪酒的东家,急不可耐地钻到炕上,先敬酒,再猜拳。西客也非等闲之辈,个个拳术好、酒量大,喝的前来陪酒的败下阵。一个不行,四个、五个、六个挨个上,东家不惜一切,采取车轮战术,轮番上阵,主要对付那几个看起来能喝的舅舅、姑爹、姑舅。几番较量,西客招架不住,菜没有夹几筷子,喝的东倒西歪,有人赤脚下炕跑着去外面吐起来。人们说:这就好,这就好!待客待客,把西客喝成这样就好了。酒喝得越多,场面越热闹,主人家越高兴。也有时酒喝到一定程度,有人的言语过重过激,惹得东西客吵架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视野的开阔,乡村宴席上内容才丰富起来,档次与规模也一家赛过一家,除了亲朋好友,还要请乡村领导、社会贤达、学校老师、村里头头脑脑,一请几十桌客。鸡鸭鱼和海鲜也走进寻常百姓家,城里人时兴的五花八门的各种凉菜也摆上餐桌,就连上菜亦按照城里宾馆的顺序,先冷盘、凉拌,后热炒、汤类。订婚、上寿、开庄门、过生日也能拉几桌酒席。有些人家开始与城市接轨,在乡镇的餐馆招待客人,而随礼的礼物不再是馍馍与牛奶,变成了钞票。起初是5元、10元,再水涨船高,乡党邻居20元,知己亲戚50元、100元。但不变是只要在家里待客,还是8人为一席,渴与不渴、喝与不喝,茶水依旧要最先上,席上第一道菜依然是大拼盘。我发现无论城乡宴席上,有一道菜热度不减,风靡依旧:肉夹馍。肉是糟肉,馍是热馍。夹在一块,不肥不腻,既有营养,又能解馋。与时俱进的厨师将馍发展为荷叶一样的饼子,上糟肉是,热气腾腾的荷叶饼也随即端上,而这也是人们最喜欢的菜肴。
     乡村宴席,犹如一部有声有色、原汁原味的黑白电影,时时在乡村人的心幕上闪现、上演,其中一些喜庆热闹的画面,犹如大写镜头般定格在灵魂与记忆深处,给人以美好的回味与咀嚼的甜蜜!
     乡村宴席,就像摇曳在故旧家园里的一道古朴美丽风情线,回荡着质朴和谐的民风,闪烁着真诚好客的民俗礼仪,传承着其乐融融、友好相处的淳朴乡情!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2-17 14:44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29 编辑 <br /><br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7 14:45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29 编辑 <br /><br />这是我在宾馆里吃席时,我说我写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个乡长说你写写乡村的席吧,包括怎么设席、怎么拉席、怎么吃席……可以说是一篇命题作文。敬请各位文友与尊敬的版主给予指导、批评、帮助!向各位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2-17 14:50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29 编辑 <br /><br />先整张图片上来。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2-17 15:00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29 编辑 <br /><br />乡下人办宴席,是一种民风的传承与延续。此文比我写的《乡村里的酒席》要好多了。乡村宴席,我可是赶得多了,几乎每年要有二十多次。而最为集中的还是在九月之后,特别是现在农闲时,做事办宴席的则更多。这个时候大家都有时间了,也乐得参加。乡村宴席,就是乡村的真实底蕴。少不得,少不了。也显现着乡下人的纯朴敦厚。他们在熟稔稼穑之道时,努力着去改变生活状况。乡村宴席,就是这么繁冗、热闹。这又是一次机会,让大家在参加宴席时加深之间的感情,也使得在清苦的环境里感受着浓厚的乡情亲情。当你回到乡下,参加这样的宴席,面对熟悉的亲切的他们时,使你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生活素朴仁厚真实的一面。这就是我们心中常常的久久的想望和牵念。好文。精华支持!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12-17 15:0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29 编辑 <br /><br />呵呵!与杜版的乡村宴席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学习好文


作者: 川媚    时间: 2009-12-17 16:06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29 编辑 <br /><br />乡村宴席,犹如一部有声有色、原汁原味的黑白电影,
欣赏好文章好图片。学习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12-17 16:1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29 编辑 <br /><br />地域特色与民俗风情的韵致浓郁,文字质朴清新,欣赏这篇原生态的文章,支持精华!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09-12-17 16:3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29 编辑 <br /><br />仍是乡村美文,气色浓郁。欣赏。(字有点淡)


作者: 李雷    时间: 2009-12-17 17:0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29 编辑 <br /><br />乡村宴席,犹如一部有声有色、原汁原味的黑白电影,时时在乡村人的心幕上闪现、上演,其中一些喜庆热闹的画面,犹如大写镜头般定格在灵魂与记忆深处,给人以美好的回味与咀嚼的甜蜜!
乡村宴席,就像摇曳在故旧家园里的一道古朴美丽风情线,回荡着质朴和谐的民风,闪烁着真诚好客的民俗礼仪,传承着其乐融融、友好相处的淳朴乡情!——好话!
真实、具体。好文!
拜读!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12-17 17:4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29 编辑 <br /><br />读这般细腻的文字,乡村宴席的火爆场面,犹如就在眼前。支持精华!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9-12-17 18:11
收藏美文了。好一场乡村待客的大席面,面面俱到啊。欣赏!
作者: 李华新    时间: 2009-12-17 19:24
原帖由 妹姚 于 2009-12-17 18:11 发表
收藏美文了。好一场乡村待客的大席面,面面俱到啊。欣赏!

欣赏!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9-12-17 19:34
从生活中来的美文,让人如身临其境,享受着原汁原味的朴实与美好!欣赏您的好文!
作者: 杨润    时间: 2009-12-17 20:39
又读到你的佳作。我是农村娃,农村长大的,读你的文章常让我感动,因为那里写的正是我经历过的生活。感谢你用精美富有诗意的文字记录着农村的文化,向你致敬!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7 21:19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12-17 14:50 发表
先整张图片上来。
10387




   图中的炒菜很丰盛,是红烧肉、红烧排骨、是黄焖猪肉……这是现在的乡村宴席的菜。过去西北的席上的东西菜少而又少,主要是肥猪肉。谢谢精美插图。问好朋友!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7 21:38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12-17 15:00 发表
乡下人办宴席,是一种民风的传承与延续。此文比我写的《乡村里的酒席》要好多了。乡村宴席,我可是赶得多了,几乎每年要有二十多次。而最为集中的还是在九月之后,特别是现在农闲时,做事办宴席的则更多。这个时候大 ...


  那里那里,永生过谦了。我描绘的是西北乡村的宴席,先生写的是你们家乡你的心中你的记忆与独特视角里的乡村宴席。
   我在前面说过,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是一位乡长给我的任务,说写的好,他初步答应给我推销50本我的《最乡村》。因为小时候经常被奶奶搀扶着去走南闯北吃席。后来参加工作最初在乡村,也参加过多次婚丧嫁娶,所以写的感觉很顺手。
   衷心感谢先生的鼓励、厚爱与肯定,也谢谢细致的点评与鼓励。问好朋友!

b2adb5fd69a061d1fd037f3f.gif (423.68 KB, 下载次数: 454)

b2adb5fd69a061d1fd037f3f.gif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12-17 21:42
于老师的文章,记录农村文化,生活趣味浓厚,场面描写生动,令人身临其境。好看,这也是我熟悉的场景和生活。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7 21:58
[quote]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09-12-17 15:03 发表
呵呵!与杜版的乡村宴席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学习好文 [/quote]

    谢谢夸奖,谢谢支持,谢谢问候!祝福朋友!

200862810011196.jpg (321.23 KB, 下载次数: 380)

200862810011196.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7 22:00
[quote]原帖由 川媚 于 2009-12-17 16:06 发表
乡村宴席,犹如一部有声有色、原汁原味的黑白电影,

欣赏好文章好图片。学习 [/quote]


  感谢文友的欣赏与支持,问好朋友!

世界上最牛的乡村宴席.jpg (173.97 KB, 下载次数: 481)

世界上最牛的乡村宴席.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7 22:05
[quote]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12-17 16:18 发表
地域特色与民俗风情的韵致浓郁,文字质朴清新,欣赏这篇原生态的文章,支持精华! [/quote]

       衷心感谢一兵先生的精华支持与厚爱。谢谢一直以来强有力的支持,问好朋友!

现在的乡村宴席图.jpg (439.9 KB, 下载次数: 435)

现在的乡村宴席图.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7 22:07
[quote]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09-12-17 16:39 发表
仍是乡村美文,气色浓郁。欣赏。(字有点淡) [/quote]

   谢谢老友的赞誉和欣赏,问好朋友!

乡村厨师.jpg (145.34 KB, 下载次数: 474)

乡村厨师.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7 22:08
原帖由 李雷 于 2009-12-17 17:08 发表
乡村宴席,犹如一部有声有色、原汁原味的黑白电影,时时在乡村人的心幕上闪现、上演,其中一些喜庆热闹的画面,犹如大写镜头般定格在灵魂与记忆深处,给人以美好的回味与咀嚼的甜蜜!
乡村宴席,就像摇曳在故旧家园 ...


   感谢老乡欣赏与支持,问好朋友。对你来说,这些都是司空见惯了的生活。问好!

乡村厨师在厨房忙碌.jpg (260.87 KB, 下载次数: 428)

乡村厨师在厨房忙碌.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7 22:10
[quote]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12-17 17:49 发表
读这般细腻的文字,乡村宴席的火爆场面,犹如就在眼前。支持精华! [/quote]

   衷心感谢迎春先生的评阅与支持,谢谢关爱。问好老友!

乡村宴席2.jpg (230.22 KB, 下载次数: 394)

乡村宴席2.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7 22:12
[quote]原帖由 妹姚 于 2009-12-17 18:11 发表
收藏美文了。好一场乡村待客的大席面,面面俱到啊。欣赏! [/quote]

    谢谢支持,其实我就是如实、客观、公正地反映了现实生活……谢谢朋友的点评与支持。问好!

乡村婚礼.jpg (143.2 KB, 下载次数: 482)

乡村婚礼.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7 22:13
原帖由 李华新 于 2009-12-17 19:24 发表

欣赏!


   谢谢支持了。问好朋友!

乡村宴席1.jpg (253.86 KB, 下载次数: 371)

乡村宴席1.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7 22:15
[quote]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09-12-17 19:34 发表
从生活中来的美文,让人如身临其境,享受着原汁原味的朴实与美好!欣赏您的好文! [/quote]

   过奖了。我只是如实描绘了一番……谢谢老友的关爱与欣赏。你的文章也很大气耐读。彼此学习,共同提高!问好!

乡村宴席书的插图.jpg (307.09 KB, 下载次数: 429)

乡村宴席书的插图.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7 22:20
原帖由 杨润 于 2009-12-17 20:39 发表
又读到你的佳作。我是农村娃,农村长大的,读你的文章常让我感动,因为那里写的正是我经历过的生活。感谢你用精美富有诗意的文字记录着农村的文化,向你致敬!


   俺也是农村长大的。要不是乡村生活的哺育,我是不会也不能有今天的小有成就。也不会有丰富的素材与生活积淀。小时候也曾经埋怨父母为什么把我降生在贫穷落后的乡村。长大后才明白:一个人的出生是自己无法改变的。要改变的只有以后的生活轨迹。

    谢谢夸奖与致敬了。你的这种说法让我感动,让我得到了另外一种力量。这也是写作的动力与源泉。
   问好新朋友!

乡村宴席4.jpg (155.78 KB, 下载次数: 471)

乡村宴席4.jpg

作者: 李雷    时间: 2009-12-17 22:24
肚子咕噜噜响,都是你惹的祸!

钟鼓楼.jpg (63.62 KB, 下载次数: 505)

钟鼓楼.jpg

作者: 石丁香    时间: 2009-12-17 22:33
活灵活现的乡风民俗,读来如身临其境,把思绪又拉回了久远。
学习,问好!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09-12-18 00:22
民俗文字,一直必看,看一次回到旧年一次。
作者: 堂珂    时间: 2009-12-18 07:15
整篇文章营造出一种喜庆和谐的气氛,描写生动形象细腻---学习!
作者: laohai66666    时间: 2009-12-18 07:24
标题: 这种浓郁的乡土气息一直就让 人怀恋!问好朋友!
:victory: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09-12-18 08:48
文华的文字是成熟的,质朴的,娓娓道来的文笔中,透露出对生活的从容和平和心态。真的很艳羡如此的文笔,问候!致意!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8 11:08
[quote]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09-12-17 21:42 发表
于老师的文章,记录农村文化,生活趣味浓厚,场面描写生动,令人身临其境。好看,这也是我熟悉的场景和生活。 [/quote]

     谢谢小龙女的赞扬与评阅,问好朋友!

2016768208132973915.jpg (185.49 KB, 下载次数: 312)

2016768208132973915.jpg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2-18 11:11
刚开会回来。看到这么多吃的,馋啊。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8 16:21
[quote]原帖由 李雷 于 2009-12-17 22:24 发表
肚子咕噜噜响,都是你惹的祸! [/quote]

  谢谢老乡关注,问好朋友!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8 17:52
[quote]原帖由 石丁香 于 2009-12-17 22:33 发表
活灵活现的乡风民俗,读来如身临其境,把思绪又拉回了久远。
学习,问好! [/quote]


   谢谢丁香朋友的提读与欣赏,问好朋友!

2579155211600260642.jpg (133.46 KB, 下载次数: 337)

2579155211600260642.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8 17:53
帖由 嘎玛丹增 于 2009-12-18 00:22 发表
民俗文字,一直必看,看一次回到旧年一次。


    谢谢朋友的点评与支持,问好朋友!

1183602277068647218.jpg (154.2 KB, 下载次数: 332)

1183602277068647218.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9 21:24
[quote]原帖由 堂珂 于 2009-12-18 07:15 发表
整篇文章营造出一种喜庆和谐的气氛,描写生动形象细腻---学习! [/quote]

    谢谢提读与欣赏,问好朋友!

319650f4a8534b0ebd3109fd.jpg (161.25 KB, 下载次数: 406)

319650f4a8534b0ebd3109fd.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19 21:25
原帖由 laohai66666 于 2009-12-18 07:24 发表
:victory:


   谢谢新朋友的评阅与支持,问好!

花开富贵.jpg (142.31 KB, 下载次数: 310)

花开富贵.jpg

作者: 潇湘珍珠    时间: 2009-12-19 21:39
有如亲临其境了,好文。拜读。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12-20 00:57
       细腻的描写,生动的场面,绵密的文字,现场感强,细节朴实生动,不断变化的画面和镜头让我感觉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欣赏如是细腻而饱满,鲜活而流畅的文字,支持精华,问好文华!
作者: 曹国魂    时间: 2009-12-20 06:51
朴实的乡情,熟悉的场景,记叙着乡村的风俗!
美文!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09-12-20 20:19
应该说乡间宴席我每年都会亲临几次,正如你所写的,是一种大城市里所没有的“美味”,朴素而真情,热烈而亲切。拜读。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0 20:21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09-12-18 08:48 发表
文华的文字是成熟的,质朴的,娓娓道来的文笔中,透露出对生活的从容和平和心态。真的很艳羡如此的文笔,问候!致意!


   谢谢荷风朋友的欣赏与支持,问好朋友!

08925cedcc47dbfab31cb1ee.jpg (287.34 KB, 下载次数: 454)

08925cedcc47dbfab31cb1ee.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0 20:23
[quote]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12-18 11:11 发表
刚开会回来。看到这么多吃的,馋啊。 [/quote]

   再次感谢永生先生的提读与欣赏,问好朋友!呵呵,做这么多吃的,也只能“望肉止馋”了……

乡村宴席2.jpg (230.22 KB, 下载次数: 390)

乡村宴席2.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0 20:25
原帖由 潇湘珍珠 于 2009-12-19 21:39 发表
有如亲临其境了,好文。拜读。


   谢谢朋友的提读与支持,问好朋友!

44f55da50ee37cdb9152eec9.jpg (125.73 KB, 下载次数: 394)

44f55da50ee37cdb9152eec9.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0 20:27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12-20 00:57 发表
       细腻的描写,生动的场面,绵密的文字,现场感强,细节朴实生动,不断变化的画面和镜头让我感觉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欣赏如是细腻而饱满,鲜活而流畅的文字,支持精华,问好文华!


   特别感谢若雨版主的厚爱与精华支持,谢谢细致入微的精彩点评。也谢谢问候与赞誉。我会继续努力!
   问好朋友!

b2adb5fd69a061d1fd037f3f.gif (423.68 KB, 下载次数: 487)

b2adb5fd69a061d1fd037f3f.gif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0 20:29
原帖由 曹国魂 于 2009-12-20 06:51 发表
朴实的乡情,熟悉的场景,记叙着乡村的风俗!
美文!


   谢谢西北文友的提读与支持,问好朋友!

1b872e42a3623f3d9213c619.jpg (478.86 KB, 下载次数: 450)

1b872e42a3623f3d9213c619.jpg

作者: 木祥    时间: 2009-12-20 21:19
乡村的宴席,是最能让人感受乡村风俗的场所.问好!
作者: 海怡    时间: 2009-12-20 21:35
乡村宴席的前前后后让老弟写活了,读后如亲临其境,席间那种质朴,那种热烈场面令人回味无穷并令人感动。欣赏学习。:)

文华老弟的文字越来越好。无愧精华。:)
作者: 李雷    时间: 2009-12-20 21:46
再品佳作!
读过后的第一感觉是我再哭十年也哭不到你的水平。真正应了俗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你一个吃席的人,竟然把乡里置办酒席观察、思考的这么细致深刻!
拜读!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1 10:43
[quote]原帖由 茌山石 于 2009-12-20 20:19 发表
应该说乡间宴席我每年都会亲临几次,正如你所写的,是一种大城市里所没有的“美味”,朴素而真情,热烈而亲切。拜读。 [/quote]
   
   谢谢山石朋友的欣赏与支持,问好朋友!

2585066186111391431.gif (352.67 KB, 下载次数: 456)

2585066186111391431.gif

849772954689907320.gif (161.88 KB, 下载次数: 429)

849772954689907320.gif

作者: LWLAG2006    时间: 2009-12-21 11:24
原帖由 川媚 于 2009-12-17 16:06 发表
乡村宴席,犹如一部有声有色、原汁原味的黑白电影,

欣赏好文章好图片。学习

学习你的好文!问好!
作者: 吴安臣    时间: 2009-12-21 13:43
写出了乡村宴席的各个侧面,活生生的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此篇可以荐给读者杂志乡村版。问候文华。
作者: 沐晨    时间: 2009-12-21 14:29
呵呵!精彩!!!!!
小时候最喜欢跟着母亲做大席了!
前阵子才刚回老家做了个席,可惜啊,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人,已抛弃了太多传统的东西!即便是白金五星、钻石五星的大酒店也远不及您所描写的大席让人神往惦念!
还有,永远也忘不了农村里过事儿时帮忙的人吃的乱炖白菜汤!
啧啧......那滋那味......怎一个‘好’字了得啊!!!!????
:P
作者: 小月    时间: 2009-12-21 15: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1 19:41
[quote]原帖由 木祥 于 2009-12-20 21:19 发表
乡村的宴席,是最能让人感受乡村风俗的场所.问好! [/quote]

    感谢木详老友的关爱与支持,问好朋友!

2007102218172776954.jpg (151.46 KB, 下载次数: 404)

2007102218172776954.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1 19:45
原帖由 海怡 于 2009-12-20 21:35 发表
乡村宴席的前前后后让老弟写活了,读后如亲临其境,席间那种质朴,那种热烈场面令人回味无穷并令人感动。欣赏学习。:)

文华老弟的文字越来越好。无愧精华。:)


   感谢海怡大姐的厚爱与问候。谢谢赞誉,问好朋友!

72027d180110616042a9ad30.jpg (67.55 KB, 下载次数: 469)

72027d180110616042a9ad30.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1 19:50
原帖由 李雷 于 2009-12-20 21:46 发表
再品佳作!
读过后的第一感觉是我再哭十年也哭不到你的水平。真正应了俗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你一个吃席的人,竟然把乡里置办酒席观察、思考的这么细致深刻!
拜读!


   再次感谢老乡捧场,这是耳濡目染、日积月累的结果。没有什么秘诀。……谢谢老乡的赞誉,你的作品也大有起色,比起周生发和徐老乡你坚持的最久。谁坚持的越久,谁成就就越大。也许我在文学之路上坚持了这么多年的结果吧,但比起春夜听雨的许多大家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多加努力。问好老乡!

c829b12bcfc910b1023bf64a.jpg (308.69 KB, 下载次数: 405)

c829b12bcfc910b1023bf64a.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1 19:52
[quote]原帖由 LWLAG2006 于 2009-12-21 11:24 发表

学习你的好文!问好! [/quote]


   谢谢新文友的厚爱,问好朋友!

200862810011196.jpg (321.23 KB, 下载次数: 329)

200862810011196.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1 19:56
原帖由 吴安臣 于 2009-12-21 13:43 发表
写出了乡村宴席的各个侧面,活生生的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此篇可以荐给读者杂志乡村版。问候文华。


    谢谢安臣老友的提读与欣赏,问好朋友!要是推荐到读者乡村版还需要修改一番。问好朋友!

112853525013970.jpg (353.02 KB, 下载次数: 355)

112853525013970.jpg

作者: 若水    时间: 2009-12-21 20:46
于老师的乡村文字每一篇都是那么生动朴实、细腻感人,读之如身临其境,乡村宴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都经常参加,那火爆的场面无论是灶台上还是宴席上,处处透露着乡村生活的美好。学习美文,握手致敬!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9-12-21 22:55
前几天读过一篇名为《坐席》的小说,今天又学习文华的民俗妙文,值得好好一品。学习,问好!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09-12-22 11:00
老师写的这章字,读来,如临其境。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3 15:40
[quote]原帖由 沐晨 于 2009-12-21 14:29 发表
呵呵!精彩!!!!!
小时候最喜欢跟着母亲做大席了!
前阵子才刚回老家做了个席,可惜啊,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人,已抛弃了太多传统的东西!即便是白金五星、钻石五星的大酒店也远不及您所描写的大席让人神往 ... [/quote]


    谢谢新文友的欣赏与了解,也谢谢朋友的触情感怀。问好!

FunshionImg.jpg (59.1 KB, 下载次数: 534)

FunshionImg.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3 15:50
原帖由 小月 于 2009-12-21 15:13 发表
乡村宴席,犹如一部有声有色、原汁原味的黑白电影,时时在乡村人的心幕上闪现、上演,其中一些喜庆热闹的画面,犹如大写镜头般定格在灵魂与记忆深处,给人以美好的回味与咀嚼的甜蜜!
生活感受深刻的文字。学习。

     谢谢小月朋友的提读,问好了新友!
作者: 心中的秘密    时间: 2009-12-23 16:24
真切质朴的场面,细腻清新的文字,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说是命题,确如身临其境一般。
拜读学习!
欣赏美文!
支持精华!
问好于老师!!!
作者: 小月    时间: 2009-12-23 17: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不觉寒    时间: 2009-12-23 18:50
标题: 回复 1# 于文华 的帖子
有一道菜热度不减,风靡依旧:肉夹馍。肉是糟肉,馍是热馍。夹在一块,不肥不腻,既有营养,又能解馋。与时俱进的厨师将馍发展为荷叶一样的饼子,上糟肉是,热气腾腾的荷叶饼也随即端上,而这也是人们最喜欢的菜肴。
最馋就是肉夹馍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3 20:44
原帖由 若水 于 2009-12-21 20:46 发表
于老师的乡村文字每一篇都是那么生动朴实、细腻感人,读之如身临其境,乡村宴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都经常参加,那火爆的场面无论是灶台上还是宴席上,处处透露着乡村生活的美好。学习美文,握手致敬!



   谢谢若水朋友鼓励,谢谢支持,问好朋友!

20090704_122cfd56efd1a80f4c166cSkRCX8TTrp.jpg (282.17 KB, 下载次数: 444)

20090704_122cfd56efd1a80f4c166cSkRCX8TTrp.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3 20:45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09-12-21 22:55 发表
前几天读过一篇名为《坐席》的小说,今天又学习文华的民俗妙文,值得好好一品。学习,问好


   谢谢如浩老友的提读与欣赏,问好朋友!

3111705867537242698.jpg (151.08 KB, 下载次数: 480)

3111705867537242698.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3 20:46
[quote]原帖由 冷晰子 于 2009-12-22 11:00 发表
老师写的这章字,读来,如临其境。 [/quote]

   呵呵,过奖了客气了,问好朋友!谢谢朋友!

4512043876673298025.gif (522.83 KB, 下载次数: 511)

4512043876673298025.gif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3 20:47
原帖由 心中的秘密 于 2009-12-23 16:24 发表
真切质朴的场面,细腻清新的文字,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说是命题,确如身临其境一般。
拜读学习!
欣赏美文!
支持精华!
问好于老师!!!


   谢谢厚爱,谢谢支持,谢谢问候!问好老朋友!

200611181928676468.jpg (254.6 KB, 下载次数: 424)

200611181928676468.jpg

作者: 刘川北    时间: 2009-12-23 21:00
农村大全,百事通。问好,欣赏。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4 18:10
[quote]原帖由 小月 于 2009-12-23 17:21 发表
其实这样的场面在前些年的城里也见过,很是热闹壮观,学习好文! [/quote]

   感谢朋友提读,问好。祝福圣诞节快乐!

609674799556653215.jpg (27.61 KB, 下载次数: 490)

609674799556653215.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4 18:16
原帖由 不觉寒 于 2009-12-23 18:50 发表
有一道菜热度不减,风靡依旧:肉夹馍。肉是糟肉,馍是热馍。夹在一块,不肥不腻,既有营养,又能解馋。与时俱进的厨师将馍发展为荷叶一样的饼子,上糟肉是,热气腾腾的荷叶饼也随即端上,而这也是人们最喜欢的菜肴。 ...


   谢谢朋友欣赏,祝福圣诞节快乐!

200611181928676468.jpg (254.6 KB, 下载次数: 404)

200611181928676468.jpg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2-24 18:17
[quote]原帖由 刘川北 于 2009-12-23 21:00 发表
农村大全,百事通。问好,欣赏。 [/quote]

   感谢朋友关注,问好!祝圣诞节快快乐乐!

1189794726556470834.jpg (133.86 KB, 下载次数: 432)

1189794726556470834.jpg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12-24 19:04
学习了。问好!圣诞快乐!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