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散落在流光深处的年俗
[打印本页]
作者:
杨木华
时间:
2010-1-3 22:53
标题:
散落在流光深处的年俗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1 编辑
<br /><br />
散落在流光深处的年俗
杨木华
我的老家,在一个古老而小巧的村子的最高处。站在家门口,可以俯瞰缓坡下散布在核桃林中的人家。村庄脚下,是一个狭长的田坝,田坝中,至今都没有人家建房盖屋——在我们这样的山区,有自己自足的几丘田,加上后山遍布的核桃树,纯朴的人们分外满足。
我的关于年俗的记忆,就是从这里开始……
抢
头
水
我家屋后有一棵老核桃树,树根下冒出一股水,水流清澈甘洌,很久以前,父亲挖了一条小沟,把水引到我家旁边。其他人家也依据地形挖沟,水沟弯弯曲曲,泉水流遍村庄的每一户人家。
我家旁的水沟上,一个落差近半米的地方,挖有一个简易的小水塘,在水流出口处用一截竹子作水槽,泉水从竹槽中悠悠流过,聚成一束,冲到下面的石板上,哗哗哗哗,溅起洁白的水花。天性爱水的我们,从小就在沟边玩游戏。沟边,又是过年时我们的“战场”。每到大年初一,村里的小伙伴都要来“抢头水”——我家是那沟清泉的第一个用户,“战场”自然摆在这里。据说,抢到头水的人家,就会一年兴旺如意;喝了头水的人们,就能一年顺利顺心。抢水,是一场属于孩子间的战争。每年正月初一,天不亮,在母亲的呼唤声中,我们早早起来,烧火,点香,拿上茶壶,迎着冽冽的晨风,就着隐隐约约的星光,踩着熟悉的小路,去水沟边“抢水”。抢水之前先要敬龙王,我们对着水塘虔诚作揖,然后把两柱香插在水塘边。简单的祈福仪式就完成了,我们接满一茶壶水,快乐着返家。抢头水是悄悄进行的,不炸鞭炮,不喧哗。此时,大人也已经起床收拾,准备早点。看火塘上红红的火苗舔着茶壶,开心地期待里,我们不停地加柴。等壶嘴吱吱地冒出热气,母亲就会把珍藏的米花拿出来,把切得细细的红糖末加上,用滚烫的开水一冲,一人一小碗。在甜蜜蜜的热气中,崭新的一年开始了。
天时地利与人和,头水年年被我们获得。可是,我们也曾大意失荆州。有一年,也许是头天晚上玩疯了,辛劳一年的父母也睡沉了,等我们蹦到水槽边,才发现,寒风中,已经有两柱点燃的香在一亮一亮地闪烁,似乎用嘲讽的眼光看着我们。大脑里哄的一声,不知如何是好。没有提水,几兄弟恹恹地回家。记不清那个年是如何过完的,那后,我们几兄弟再也不敢小看村子里曾经蔑视的对手。近水楼台未必先得月!我们的执着加上父母的清醒,那后,头水就一直没有丢过。
没有对手的征战是无趣的。有一年,我们几弟兄在把头水抢回家后,拿了几柱香,点燃,到村子里其他人家的水塘边插。弄得那些人家的小伙伴互相猜疑,我们在心底暗笑了很久:总算报了一箭之仇。
后来,我离开村庄到外地求学。有一年寒假回家,才发现,家家户户都装上了自来水,抢头水,至此结束。
恋旧的我,年关时爱去源头处看看。如今,那棵老核桃树风采依旧,树脚下修的一个水泥池,接上了塑料水管,听得见汩汩的流水声,却看不见一点外泄的水滴。人们不用再抢头水了——家家户户只需水龙头一拧,水管中淌出来的都是头水。
偷
青
偷青,和现在
QQ
农场中的偷菜是近亲,我乐意把网络上的偷菜看成是偷青的现代版。
偷青这一年俗,早已消逝在岁月深处。最初的偷青,不单纯是把别人的春天偷回家,也不单纯是为了娱乐。那时,家家户户生活艰难,过年了,总想吃上一点平日里吃不上的新鲜蔬菜,于是,偷青时兴起来。冠名为偷青,却和偷窃,偷盗,小偷有本质的差异。最大的差异是被偷的人并不生气,也不愿撞见前来偷青的人,更不会去菜地里蹲守。在那些万物萧疏的冬季,哪家菜园里的菜长得好,和自家的有何不同,大家都一目了然。于是,年夜前,人们就纷纷出动。
不过,偷青是属于成年人的节目,我们小孩一般不参加——也许是大人才能把偷青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每到年关,赶年街的父母办一点简单的年货就回来了。我们老问:菜呢?父母总是说:梁上挂有腊肉,地里种有蔬菜,鞭炮已买,还要什么!可每到年夜饭,桌上总摆着一些我家菜园里没有的素菜。这样的情节,还有点像现在圣诞节,大人对孩子说的圣诞老人送来礼物的情境。
有一年年夜饭,我们竟然吃到本地没有的莲藕。望着白白嫩嫩的莲藕炖骨头,我们几兄弟喜欢坏了,筷子争先恐后伸向莲藕。我夹了一块,送入口中,糯,香,还有一种说不清的甘甜。丝丝缕缕的牵挂中,记得母亲说过,吃碗莲藕,希望我们快快长大,日子好起来,实现莲年有鱼的梦想!饭后,我们总想不明白莲藕是哪来的,大人被追问烦了都没有结果。
年过完后,我终于知道那莲藕是哪来的了。
在村子背后的山谷中,有一片沼泽地,附近的人家倚着沼泽,堵谷修坝,造了一个近两亩的鱼塘。开始那年,没养鱼,在塘中种了些莲藕。夏天荷叶长势很旺,冬来莲藕却不好采挖。于是,颇为善良的主人在年关近时,允诺免费送给大家采挖。说是挖,其实那沼泽池中是挖不成——可以挖的地方主人早挖了,只能入水探摸,抓到一根,可以顺藤摸藕,捞起一大段。于是,在那冰冷的冬天,父亲冒着彻骨的寒冷,涉足沼泽泥水之中,为我们摸来美味的菜肴。我想象不出当时父亲冻得冰冷的样子,多年后想来,我依旧是浑身温暖。
有一年,大年三十的上午,我路过菜园,发现我家葱郁的白菜被割了一小片,且一路遗留下剔除的老叶片,一直指向偷青客来时的路。心中,却没有恼怒,反而是痛快,终于有人来偷我家的菜了,真好!被偷,有一种回报的快乐!当他们把绿色带回家时,一定也把春天般的心情带回了家,播种在每一个人的心间。
再后来,偷青,成为了年关的一种游戏,给单调的生活增加一些小闹剧,调剂一下不被遗忘的美好心情。
后来的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偷青已经湮灭在历史深处,昔日大家富户的连年有鱼早已摆上寻常百姓家的餐桌。我想,偷青,从最初的偷点吃的菜改善生活,到把新春的绿色带回家的娱乐,到后来的消失不在,再到如今网络偷菜的风靡,似乎走了一个轮回,留给我们的都是感叹:这偷青,偷了一圈,咋又回来了呢?
开
门
迎
新
过年记忆中最甜蜜的莫过于压岁钱。如今寻常人家的孩子,过一个年,获得的压岁钱至少也上
3
位数。而当年的我们,要想获得几角压岁钱,去买一点自己喜欢的鞭炮,还要想方设法,甚至掺杂了投机取巧的成分。
当宁静的乡村中鞭炮声零零落落地响起,孩子们往往抬头侧耳倾听,眼里全是羡慕的神情。年,近了,再近了!于是,一颗小小的心,在胸膛里乱跳:我的鞭炮我的压岁钱……多数情况下,鞭炮被父母买了回来,都是带药引线的小炮仗。留下两串,其他的被我们细细分解,藏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每天数出来几个,选准时候,一声响后,皆大欢喜。嗅着空气中回荡的一丝丝硫磺气息,不到年关,无论怎么压抑放的欲望,鞭炮还是炸完了,院子里只留下一地的红色碎屑,给贫瘠的生活带来一些希望的色彩。
在困难的年月,每年父母都要想办法,在除夕之夜,给我们几兄弟一点小钱,让我们压岁钱的好梦一直做下去。有一年过年时,有亲戚来,听说我读书不错,于是给了我一元钱,推辞不过,接过钱时,我手抖了——我的手,第一次接到那大的钱。亲戚离开后,父母马上让我们寄存给他们,说是担心我们弄丢了。寄存后,就没有取回来的时候了。于是,我们都想办法获取不需上缴的压岁钱。除夕夜,父母就允诺,大年初一谁先起来开门,给谁一角钱,谁先起来烧火,给谁一角钱等等。我们几兄弟,等父母叫唤起床时,各自找一个奖励项目开工,一般情况下我是开门。
开门迎新的程序时这样的。天未亮,在父母的呼唤声中赶紧起床。迅速穿衣穿鞋,跑到门口,先把两扇门都打开。冷风一吹,原来还有些惺忪的睡眼马上清醒过来。站在门中间,大声念到:财门大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滚进不滚出,财门紧紧关!念完,马上伸手拉过门板,好像真有财宝滚进来,怕他们又飞出去一样。关了门之后,要等,等一颗砰砰乱跳的心平静下来,等金银财宝站稳脚跟,才重新开门,自由出入。那时,厨房的火塘上,温暖的火焰已经在跳跃,抢头水的茶壶也已经回到厨房,其他几兄弟相继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只等父母起床,分发预定的奖赏。
当年,我家没有大门,开新门的习俗只能在堂屋门上进行。我们就睡在堂屋里,起床、开门,其实也就是举手之劳的行动。但是,在那些艰难岁月中,由于男童开新门寄托了一家人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信念,所以一直固守着这样的信仰。我们的乐此不疲,除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还因其中掺杂了钱的诱惑。
除了在自家开门迎新,还可以去给其他人家踩门——这是属于我们男孩子的专利。初一早上,各家孩子吃完早点后,就开始到处乱闯,如果你是某一家的第一位客人,那就叫踩门,就会受到一定的礼遇。据说童男子能够给人家带来一年的好运,因此我们这些平日捣蛋逗人恨得小男孩,一个个都成为抢手货。村里有位大妈,家里都是女孩,特别喜欢小男孩去踩门。小时候,别人都是踩几家,我不贪心,似乎约定好一样,每年就只去大妈家。初一早上,大妈吃过早点,就站在大门口望。我一进去,她就拿出早已准备的几角钱,塞到我的手里。再泡上一碗炒米茶,脆脆的米花和甜甜的糖水,一直暖到心底……
初一的下午,我们把压岁钱都换成了鞭炮,一个一个炸响在乡村。
如今开门踩门早已不再时兴,家家高墙大院,院里的孩子,玩着各式各样的鞭炮、礼花,坦然地接受父母亲友的红包馈赠,不需要理由借口,过着属于自己快乐童年。我们呢,除了羡慕,偶尔,那些开门迎新的记忆不由自主地泛
起,那些鞭炮,一个一个,炸响在脑海深处……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4 09:04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1 编辑
<br /><br />地域风情与人文习俗的气息浓郁,感性的色彩与自然的清新韵致饱满,流畅的文笔让文章有了很强的画面感,确实是一篇情愫真挚的原汁原味的好文章,精华支持!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1-4 09:1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1 编辑
<br /><br />读你的文章,我最强烈地感受就是年近了,再近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总会想起畴昔记忆里浓郁的年味,尽管当时的生活还处于贫穷,但年味却让我们感受身心的快乐与满足。如今,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年味似乎愈来愈淡,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人们对年味的暗淡呢?散落在流光深处的年俗,让我们缅想。支持精华!
作者:
立青
时间:
2010-1-4 10:25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1 编辑
<br /><br />喜欢偷青这一篇!问好朋友!!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1-4 12:3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1 编辑
<br /><br />问候木华!新年好!
虽是旧事,读来亲切暖心。
作者:
蒙正和
时间:
2010-1-4 15:2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1 编辑
<br /><br />杨老师好!又发了一个好作品。据说《大理文化》2010年第一期有您好一篇散文,预先祝贺了!
作者:
杨木华
时间:
2010-1-4 18:2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1 编辑
<br /><br />谢谢敬斑竹和杜版主的厚爱!
应时文字,谢谢鼓励!
来得少,问候斑竹!
祝福两位斑竹!
问候各位文友!
作者:
杨木华
时间:
2010-1-4 18:2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1 编辑
<br /><br />杨老师好!又发了一个好作品。据说《大理文化》2010年第一期有您好一篇散文,预先祝贺了! [/quote]
旧文一篇。中财上贴过,就是“魂牵梦绕水磨坊”。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4 19:1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1 编辑
<br /><br />文笔质朴,乡村的风俗习惯跃然纸上,支持精华!
作者:
不觉寒
时间:
2010-1-4 19:45
标题:
回复 1# 杨木华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1 编辑
<br /><br />学习勤奋的朋友
作者:
杨木华
时间:
2010-1-6 11:2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01 编辑
<br /><br />文笔质朴,乡村的风俗习惯跃然纸上,支持精华! [/quote]
谢谢高斑竹!
作者:
杨木华
时间:
2010-1-6 11:28
原帖由
不觉寒
于 2010-1-4 19:45 发表
学习勤奋的朋友
问候新朋友!:handshake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6 11:47
再次提读。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7 23:30
无论是抢头水、偷青,还是开门迎新,三个生活截面,都反映出作者童年经历的真实情景。通过温暖而真切的回忆,呈现了过去年代的特殊生活状态。由此也反映出时代变化留下的印记和缩影。给人诸多生活的感怀。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