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51|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绽放的岁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3 1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吃地瓜的日子很长,大约经历了十几个年头。我渴望的目光已经有些干枯,有些绝望。但是心中的美好愿望一直在心里滋生,甚至常常让梦变成现实。上高中的那年我还是带着地瓜面做的窝窝头和老咸菜。我瘦弱的身躯一直处于未成熟的状况,我穿的衣服一直是娘用粗棉线纺织的面料。看着集市上,商店里的花洋布,我只有望尘莫及,其实娘也很想扯几尺花洋布给我做一件像样的衣服,只可惜有时候连吃盐的钱都没有。

     不记得是怎么回事,有一天爹从地里下班回来,放下锄头就兴奋的喊,这下好了,我们以后是地主了。我和弟弟妹妹都惊讶的张着嘴半天没闭上,娘惊慌的制止父亲的胡言乱语。爹哈哈的笑着说,没事没事,我们真的要成地主了。上级要分地了,包产到户,实行责任田。刚刚开完会,明天就把地分了,按人头分,大小一样。娘当时的表情很复杂,将信将疑的看着爹。爹说,你看啥,是真的。

      第二天,全生产队的社员都跟着去地里分地,队长会计保管记工员大小干部都跟着去分地。把一块广阔的地切割成方块,归个人管理,归个人做主。已经消失并且在人们心灵深处留下憎恨的地主名称,在这一瞬间成了褒义词,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身价代表。

      分地后,爹就跟叔叔大爷们商量,下一步种植问题。他们的第一个决定就是不再种地瓜。后来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到了后来,就看见整个田野里长出来一片绿油油棉花苗。就在那年的春天,整个田野都改变了模样,再也不是铺天盖地的地瓜。棉花,玉米,麦子都争先恐后的出现了,并且长势旺盛,希望丛生。但是最让人喜悦的还是大面积的棉花,那棵棵翠绿的幼苗,逐渐长成小树一样的植物,墨绿的叶子铺天盖地,一片墨绿的海洋,给人的视觉一种新鲜感。

   阳光下,爹背着药壶,给棉花施农药,从地南头跑到地北头,晶莹的汗珠顺着脊背快乐的滚落,整个脊背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娘弓着背给棉花打叉,汗衫紧紧的贴在身上,脸上的汗水像淋雨一样。整个太阳尽情的释放着热量,蒸煮着田野。我的爹娘不顾一切的劳作着。整理棉花的季节一般都是在暑天,整个三暑天,爹娘把激情都投放到这个关键的季节。棉花长得很快,过了不久,就开出鲜艳的花,有黄色的,粉红色的,淡黄色的,它们绽放在各个枝丫上,有的还隐藏在叶的背后,悄悄地绽放。这是我历来看到的最美丽最鲜艳的花朵,每个周末我们也跟着去地里,一是帮助爹娘干活,二是欣赏着从来没有见过的自然风光。我们会把落在地上的花瓣捡起来,一朵一朵堆放在一起,再拿几朵夹在书页里做标本。

    花落之后,就结出棉桃,棉桃绽放的日子才是最精彩的。也是人们最兴奋的时刻。满地里开放着最美丽的雪花,一朵一朵,连成一片,放眼望去,整个田野一片洁白。爹站在高高的扬水站,看着满地开放的棉花,皱纹里的翻滚着激动的汗珠,眼里的光芒一闪一闪的。娘在腰里系着一个围裙,双手很麻利的摘掉开得正兴奋的棉花,一会就把围裙塞得满满的。她的双手就这样结束了它们美丽的生命。娘拾棉花的动作很快,很急切,也很兴奋,有时候中午连饭都不回家吃,一直到晚上。在棉花盛开的日子里,所有的人都忙得不可开交,也没有人聚在一起聊天闲唠。我也常常去感受棉花给人们带来的一种激情,一种温暖,一种希望。

    在没有鲜花的年代里,我没有穿过鲜艳的衣服,没有戴过鲜艳的花,只记得娘在煤油灯下深纺夜织,经过几道工序才织成的老棉布,给我们做成棉袄棉裤。整个幼年童年包括少年时代,多亏了这些老棉布,才让我没有挨冻。我偶尔在集市上看到稀有的花布,心里的喜悦一点点滋生,幻觉让自己兴奋起来,直到我从幻觉中醒来。

    那一年我们有了空前的收入。爹拉着排子车,棉花高高的堆在上面,象山一样。我在旁边拉着一根绳子,跑上七八里路帮着爹去卖棉花。棉站交棉花的人很多,排着长长的队。我们焦急的等待着,看着前面的车子一点一点的往前挪动,心里一阵阵急躁。有时候天黑了还挨不上号,晚上还要在那里过夜。第一次买棉花,一直等了三天才挨上号。当爹接过一把崭新的票子的时候,他的手微微有些颤抖,脸上的笑容比棉花绽放的还美丽。回到家,爹从怀里一把掏出那叠崭新的票子,甩到饭桌上对我娘说,明天你去赶集,给孩子们扯花布,做衣服。再给我买上一条洋烟,我不再吸旱烟了。娘小心翼翼的把那一打钱收拾起来,眼里的光彩让我感到一种激动。她说,咱们家从来没有这么多的钱。她捧在手里久久的看着,眼里一种晶莹的东西在闪动。最后慢慢地将钱用手绢包好,深深的藏在柜底下。

   后来接连几次卖棉花都没有等那么久。我找到我的一个同学,因为她哥哥是验级员,给他要个号,可以提前进去验级。那一年我们家卖了好多棉花,也赚了不少的钱。那一年我和弟弟妹妹第一次穿上花洋布的棉袄。那一年是我们家转运的开始,也是所有的农民转运的一年。那一年我们家翻盖了新房,从小土屋搬进了红砖瓦房。从此,我就彻底的摆脱了吃地瓜的日子。

   后来的岁月里,我看到过很多鲜花盛开的情景,都不能让我激动。每次看到这些繁华情景,我的脑子里都会出现大片大片盛开的棉花。去年去冠县看梨花,我立身于雪白的梨花的海洋里,却联想起那段棉花绽放的岁月,我感觉那段岁月是我人生中看到的最美丽的风景,然而它在我生命中不仅仅是风景,而是宿命。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任意 于 2010-1-13 18:5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1-13 22:12 | 只看该作者
文中行文厚实而巧妙,功底不浅。最好把字弄大点。
3#
发表于 2010-1-14 00:13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4#
发表于 2010-1-14 01:12 | 只看该作者
包产到户,是最令人欣喜,也是最能解决农村生活贫苦的主要举措。作者的记述我深有感触,当年,能有地瓜吃就很不错了,很多人家因为人口多劳力少而经常闹饥荒。我们这里包产到户比较早,是一九七九年,实际上也就是从一九七八年秋就开始了。这主要还是因为凤阳小岗村的18位农户,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了“包产到户”,从此便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对于包产到户,大家都是激情漫溢,我记得当时的夏季,麦子丰收后就是排了很久的队才出售呢。紧接着,连续几年,粮食生产都是大丰收。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也就在这个时候,农村里的土坯墙稻草顶的房子开始建成了空砖墙大瓦房。这是很可惜的变化呢。你们那里是主产棉花吧。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此文着重记述这些变化。实际棉花里氤氲着的温暖,就是心灵的暖,就是生活的暖。文章里清晰着物质贫困中的精神冀望;棉花丰收后的激奋的精神状态;生活逐渐富裕后穰穰满家、有滋有味的乡村生活。好文。精华支持!
5#
发表于 2010-1-14 07:18 | 只看该作者
岁月里绽放的温暖的花朵——那是沉淀在心间永远的温馨回忆与人生的力量。拜读,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1: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茌山石 于 2010-1-13 22:12 发表
文中行文厚实而巧妙,功底不浅。最好把字弄大点。

谢谢刘兄,向你学习。
7#
发表于 2010-1-14 11:22 | 只看该作者
文字于质朴之中,叙述出一段过往的记忆,以及生活发生的变化.由棉花引申为绽放美好的生活,立意新颖.学习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1: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1-14 01:12 发表
包产到户,是最令人欣喜,也是最能解决农村生活贫苦的主要举措。作者的记述我深有感触,当年,能有地瓜吃就很不错了,很多人家因为人口多劳力少而经常闹饥荒。我们这里包产到户比较早,是一九七九年,实际上也就是从 ...


谢谢杜老师。是啊,那个时代的改变,给人的振奋是记忆犹新的。我常常被感动着。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1: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1-14 07:18 发表
岁月里绽放的温暖的花朵——那是沉淀在心间永远的温馨回忆与人生的力量。拜读,问好!

谢谢,问好于老师。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1: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1-14 11:22 发表
文字于质朴之中,叙述出一段过往的记忆,以及生活发生的变化.由棉花引申为绽放美好的生活,立意新颖.学习

谢谢季老师,最近可好。祝你愉快。
11#
发表于 2010-1-15 10:18 | 只看该作者
好像有人说过,有过农村经历的作家,文字的底蕴是来自泥土滋养,份量是不同的。

楼主的文字,有着泥土的味道,就有了两一种气象。真不错。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8: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扁舟一叶 于 2010-1-15 10:18 发表
好像有人说过,有过农村经历的作家,文字的底蕴是来自泥土滋养,份量是不同的。

楼主的文字,有着泥土的味道,就有了两一种气象。真不错。


谢谢一叶,还望多指点。祝你开心愉快。
13#
发表于 2010-1-17 09:01 | 只看该作者
提读好文。问大家周日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7: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刘兄。保重身体。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7: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刘兄。保重身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5 02:18 , Processed in 0.11942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