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万物联结的“扣”--敬一兵散文《踩着遗物行走》小评 [打印本页]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1 11:25
标题: 万物联结的“扣”--敬一兵散文《踩着遗物行走》小评
万物联结的“扣”
       
--敬一兵散文《踩着遗物行走》小评
梁星钧

  
  “扣”这个词在汉语字典里有“套住”、“拢住”的“绳结”之意。读敬一兵的散文《遗物上的行走》,我更感觉出他文字探索出世间万物联结“扣”的神秘力量。
       
  喜读作者从大的范围和概念上讲“联系”。我们从文可以看出,他对生死的理解不是单纯的宗教观,而是事物普遍联系的生存发展观。其核在于生命的继承和延伸,在于大自然的遗留和馈赠。这也许跟他对哲学的深入研究彻悟不无关系。这种认识体验很值得我们去深切体会。大凡读过他的文章的人,均知他善以一个大的主题框架下,把眼里的一切场景、细物,悉数揽入怀中,巧妙点化成神采飞扬的生命景观。这是他的惯用手法,也是他的圆熟笔力所致。此篇事例比比皆是。如“对于我来说,那些通过邮政传递途径到达我手里的带黑框的信函,还有我的外婆曾经走过的乡村小路,以及时常把我从成都带到昆明的成昆铁路,都是逝者留在我身边的遗物。甚至,就连我喝的水,吃的稻谷小麦,也是死者曾经喝过和吃过的。”他把“信函”、“乡村小路”、“成昆铁路”、“饮用过的水”、“稻谷小麦”等,都当作死者遗物,这样的想象,拓展了生命的巨大想象空间,同时也暗寓了一种怆惋的情怀。又如接下的“这些印象,逐渐沉沦在我的身体里,变成一种血液和骨骼的构建成分,推动我的感官逆源而上,发现我一直十分敬畏的上帝,还有我所有祖先的灵魂,不是虚幻飘渺的神,而是实实在在的卑微而又渺小的氧分子,氢元素,矿物质和碳素。它们借助冥冥之中的力量的召唤,以排列的形式突然就调整了它们的结构,有了目标,有了方向,有了性格,最后通过它们的非凡创造和劳作,形成了海洋、山川、土壤、岩石、一个拿破仑、一条狗、抑或是一只蜻蜓。”
       
  这些充满奇幻的夸张、变形的类比句子,是“联系”的进一步延想,也暗示了世间万物的和谐性,统一性。从遗物带给我们的这些力量和功效,使我们想到了世间万物的相因相袭。如何理解作者这里“逝者遗物”的特定指向?应该是传承、遗存、留赠等同义语。如何理解其“环境外物是遗物”的观点?启示我们用历史唯物观看待对于过往历史,暗含“回望、缅怀、扬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定意蕴。如何理解其“遗物就是历史”的观点?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和善待历史,要善解死者,善待死者。显然,这是一篇关于死亡的话题。也是一篇关于生命的话题。是生死的一次接通和对话。按照作者的理解,生死之间,仅隔着一条“乌黑的铁轨”,人一出生,就漫漫行走在这条穿沟过洞,翻山越岭的无尽的铁轨上。同时,作者通过这种联系的广泛性,深刻性,着重表现了普通联系的内在属性。文中的这个“遗物”,按作者的说法,是生命延伸和达尔文进化论及罗蒙诺索夫的物质不灭定律的具体呈现。
       
  显然,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他从逝往历史的广泛类型性代表性上,集中揭示了生死间的神秘地带,同时也昭明一个道理,生死之间没有太多神秘面纱,并不恐怖遥远,是自然界再寻常不过的普遍和永恒现象。这种独特而新颖的认识论,有助我们打通认识生死的通道,强化我们对此认识的观察体验的覆盖密度。这对于打通认识世界的关节,找到它们的“扣”点,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加之他艺术上借助自己娴熟的圆通文笔,说穿这就是一种融洽联系之笔,灵动有效而色彩斑斓地呈现出了文的架构,使之美不胜收,令人沉醉其中。
       
  作者善用交融的意境推动文字流动。该“复合”状的意境流动含有描议抒的习用手法,而笔力又较集中于一种情感饱满含蓄的细描笔尖,该笔尖像醮足了墨汁和碳素,凝而有序地迸发了出来。加之打通了关节点后的陪衬、依托等纵横铺展,使文构成了一幅苍凉而深邃的人生命运的壮阔画卷。如“火车经过眉山,我的眼睛就代替了苏东坡的眼睛,继续游走在诗意的旷野中。火车过乐山,郭沫若考古的身影就走进了我的视野,转换成我游弋的目光继续审视着自然。火车穿越攀西大裂谷,作为典型的彝族古代圣贤之一,集部落君长、祭司毕摩、天文学家、历算家于一身的支格阿鲁箭射日月,修天补地,呼风降雾,降魔伏鬼的英雄气概就沉淀到了我的骨骼里,成了他的激情延续的一种替代形式。火车抵达攀枝花,在成都受到造反派的冲击,心脏病和下肢动脉硬化症日益加重的李井泉,被陶铸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吩咐成都军区秘密将李井泉送上海治疗,由于派性武斗,明走是不行的,只有沿成昆线先到昆明,然后再辗转上海时,汽车途经攀枝花,他没有看见昔日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而落下的泪水,成了我此刻凭窗眺望攀枝花因了感念而落下的眼泪。子夜火车来到元谋,中国人最早的老祖先元谋猿人的不死灵魂,一下子就凭借夜晚天上的星光,认出了我就是他们生命链条上的一个后代。火车靠站广通,二万五千里长征途经楚雄的红军战士的革命激情,立即就在我每一次的呼吸和脉搏的跳动中,集体从沉睡里苏醒过来……”

  作者通过这些想象的延伸发散,使一切物件、过往、活动,场所都有了生命和气质精神。这表面是讲重复,讲代替,实际是讲生命的延续和新生。这里面饱含了生生不息,精神永恒的痛楚延承味道。我们在读这些句子时,无不感慨激奋,也无不被生命轮回的本象所刺痛。这些是熟稔的自然融通之法,我曾称之为“厨师”技艺,是一种多味杂陈的艺术贯通。他的这种思想艺术融通之法,是深值得我们琢磨和反复咀嚼的。
       
  吸引我们更在其深厚的曲笔艺术表达。对此我很有感触。他不放过眼里的一切景观,让景观赋意而活灵呈现,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情调,是作者的常用思考和表达。加之形象的比譬,拟寓,间接委婉而含蓄地呈现了散文写作的艺术之美。而该笔法的巧妙性,更利于联起历史上的,眼中过往的人事风云,使其叙述不落俗套,不显陈旧,摈弃了重复累赘,而以省墨的简练方式,尽数勾勒出来,达到一种心力所需的艺术景观。如“每次一走上成昆铁路,就感觉是走进了一场梦境里。成昆铁路的梦就在钢轨,枕木,隧道和铁路两旁的山麓,河流以及树木里,由山峦凹凸的坡面制造的阴影和杜鹃花的色泽编织串联,蛇一样游荡在崇山峻岭之间。梦的清凉来自山谷和树荫,恍惚和忧郁来自班驳的阳光,大渡河、金沙江、安宁河乃至邛海和滇池的涟漪是梦的呓语,而梦的质地则是卧在滇池边的睡美人不经意的动了一下身躯,引发了川滇菱形地块逶迤绵延的姿势。虽然我无法确定,铁路边的河流中哪一道涟漪是李白?哪一朵水花是陈子昂?哪一道波浪是苏轼?我也不能判断驮载了成昆铁路的大地上,哪一粒石子是支格阿鲁?哪一棵杜鹃是元谋猿人的血液凝固而成的?但我始终相信,梦的生命力是祖先的生命力的一种延伸,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罗蒙诺索夫的物质不灭定律在成昆铁路上的一次泛化。是说金沙江这么多情,攀西大裂谷这么恍惚和忧郁,川滇菱形地块上的树木这么清凉,云贵高原的泥土这么红艳如血,原来这里就是祖先栖息的地方,成昆铁路是他们梦境的一条线索。”
       
  我们知道,文章无“艺”行之不远。反过来说,只有那些洞察历史光芒的艺术,才具有永恒性。而艺术性,体现在多侧面,各人理解不同。该文呈现的间接委婉的曲笔性,平添了含蓄、委婉、新鲜、亲和、宽厚的动人功力,实在是有便于作者的纵横驰骋表达。该文从观点和细节上寻找死者的灵魂足迹,联通了人类的历史,传承,发展等生命相关的内容思考。这思考是从点到面,以小见大,从低到高的深层探究。彰显了一种穿透、放射和照彻的光芒。
       
  纵观全篇,我们不难看出,该文集思想、知识、文化之大成。也是纵贯古今,横通万物的思想艺术结晶。文章以探寻式、行走式、大包大纳的纵横式的手法,在思考和脚步的运行中,完成了对这一哲学命题及生命命题的思考和书写。饱含了神采飞扬和血液沸腾的情景。这种观察和思考死亡的情形,是生命延续的价值延伸,以及与“我”及世界的联结点,融与性,彰显了作者独特的思考理解以及艺术表达。让我们触动的不仅是认识上“万物相通”的哲理艺术的深刻表达,也在其艺术上融合圆通的曲笔呈现。显然,他的理解角度及触及深度,明显已探究出并打通了世间万物之间的纽结“扣”点,所以他才这么运用自如,酣畅无比,以其艺术之光,生命之彩和人性之美,呈现得如此绚烂。(约3000字)
(写于2010,1,18 清江河)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0-1-22 09:25 编辑 ]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10-1-21 11:25
先占沙发,细品后回复。问好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1 11:27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1-21 11:25 发表
先占沙发,细品后回复。问好


 嗬,这么快,谢谢并请多指教哈!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0-1-21 11:28
敬版主的文章,的确非常值得如此深重、真诚的一评。谢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全面地阅读敬版主散文的视角,也拓展了我们思的深度和广度。问候,致意。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1 11:31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1-21 11:28 发表
敬版主的文章,的确非常值得如此深重、真诚的一评。谢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全面地阅读敬版主散文的视角,也拓展了我们思的深度和广度。问候,致意。


  谢谢了。你等的评价已很好了,我读过,虽没发言。我写后看过许多佳评,其中有一位用“酣畅”二字代替了我的思考概括,我吸纳了,一并谢谢!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0-1-21 11:37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0-1-21 11:31 发表


  谢谢了。你等的评价已很好了,我读过,虽没发言。我写后看过许多佳评,其中有一位用“酣畅”二字代替了我的思考概括,我吸纳了,一并谢谢!
谢谢你的鼓励,希望以后我们多多交流哦。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1 11:50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1-21 11:37 发表
谢谢你的鼓励,希望以后我们多多交流哦。


  谢谢了,好的,望多指教。
作者: 王九峰    时间: 2010-1-21 12:02
评写的很好,既深得作者本意,又赢得读者共鸣.拜读问好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1-21 12:27
不仅是这些纯文学的散文,就是音乐随笔,敬老师写得也是出神入化,这对我来说是极少读到过的精品佳作。我认为,读老师的字,更多的是为自己的阅读上了一节又一节课,艺术,思想,哲学,以及人生。欣赏并学习这一精彩章节,凝聚着神魂无微不至的浸入感与共鸣。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1-21 12:30
http://swf.m.flashyc.com/loads.swf?t=12&f=/swf/2010-1-17/131014390.swf

点开图片撒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1 13:53
已看过一遍,先提读,这会要开会了,晚上回复,问好星钧!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10-1-21 14:05
精到的评析文章,敬版的文字是一个高度,富有灵动之美.结构和方法,真的是值得学习,学习有所收获.读好评再去读敬版的美文,视觉和思想将有一个新境界

[ 本帖最后由 季大相 于 2010-1-21 14:27 编辑 ]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1-21 14:49
下午事情多,先记号。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1-21 15:34
很难得作者如此精微深奥、阐扬光大的解读敬版的文章《踩着遗物行走》。作者是以一种虔诚之心,倾情之势去解读文章,去领悟文章之精髓。显然,《万物联结的“扣”》这个“扣”字意蕴深厚,同时,“小评”则是谦逊之外的“大评”。作者很有力度,很有深度的,很有广度的评,让我们再次感受敬版文章那些未曾被化解的深邃意境。作者要说的是我们需要的发现,需要的感悟,这种感悟是一种美,是艺术的美。在这一点上,梁星钧显然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好文。精华支持!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1 17:03
原帖由 王九峰 于 2010-1-21 12:02 发表
评写的很好,既深得作者本意,又赢得读者共鸣.拜读问好


  谢九峰肯定。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1-21 17:04
纵观全篇,我们不难看出,该文集思想、知识、文化之大成。也是纵贯古今,横通万物的思想艺术结晶。文章以探寻式、行走式、大包大纳的纵横式的手法,在思考和脚步的运行中,完成了对这一哲学命题及生命命题的思考和书写。

   加深了对一兵先生文字的理解与认知。拜读学习佩服这样的文字,问好朋友!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1 17:05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1-21 12:27 发表
不仅是这些纯文学的散文,就是音乐随笔,敬老师写得也是出神入化,这对我来说是极少读到过的精品佳作。我认为,读老师的字,更多的是为自己的阅读上了一节又一节课,艺术,思想,哲学,以及人生。欣赏并学习这一精彩 ...


  谢小暖评。你的评论我也多有学习,很专注和专业。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1 17:07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1-21 12:30 发表
http://swf.m.flashyc.com/loads.s ... -1-17/131014390.swf
点开图片撒   


  感谢配图。我打开了。这样好!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1 17:08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10-1-21 13:53 发表
已看过一遍,先提读,这会要开会了,晚上回复,问好星钧!


  谢谢若雨。盼指评。问好。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1 17:11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1-21 14:05 发表
精到的评析文章,敬版的文字是一个高度,富有灵动之美.结构和方法,真的是值得学习,学习有所收获.读好评再去读敬版的美文,视觉和思想将有一个新境界


  谢你的夸奖和进一步推介。读评他的我们都需大胆和尝试--好在文章是需要人阅评的。各人理解各异更好!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1 17:12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1-21 14:49 发表
下午事情多,先记号。问好!


  谢谢杜版!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1-21 17:19
读的精细,评得精彩。
一兵兄的字,视界开阔,“我”在。这个我完全脱离了偏狭和小情小调,文字给人纵深空间,可以多层次的获得阅读快感。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1 17:24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1-21 15:34 发表
很难得作者如此精微深奥、阐扬光大的解读敬版的文章《踩着遗物行走》。作者是以一种虔诚之心,倾情之势去解读文章,去领悟文章之精髓。显然,《万物联结的“扣”》这个“扣”字意蕴深厚,同时,“小评”则是谦逊之外 ...


  读完你的评我顿了一下。确认自己是被深深的感动了。我在想,一兵版写的这篇文章,至少激起了我的三次以上感动激动:一是读他的文,一次是自己要写拙评,一次就是以你为首的点评了。你用了那些词语,我深信你是认真的,我更看作是鼓励和褒奖,写专评也许比写文要费时一些,但我觉得很快乐--至少有如此的三重以上快乐。足矣!
  当然他的文章如此深厚,我许多没想到,沾边了也不一定能表达,这也就是文章的魅力及余味吧。望各位补益,我们大家来接近他。
  在网上只能说谢谢,如在台下可多敬你两杯--据说你酒量好,当然远握手,握紧手也是可以的。呵呵。问好!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1 17:25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1-21 17:04 发表
纵观全篇,我们不难看出,该文集思想、知识、文化之大成。也是纵贯古今,横通万物的思想艺术结晶。文章以探寻式、行走式、大包大纳的纵横式的手法,在思考和脚步的运行中,完成了对这一哲学命题及生命命题的思考和书 ...


  谢文华老师大力支持。你的文章有时页面不清,读起来费眼睛,可改观一下么?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1 17:27
原帖由 嘎玛丹增 于 2010-1-21 17:19 发表
读的精细,评得精彩。
一兵兄的字,视界开阔,“我”在。这个我完全脱离了偏狭和小情小调,文字给人纵深空间,可以多层次的获得阅读快感。


  是的。他的文章如你所说。谢谢点评关注!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1 18:08
十分感动星钧朋友写的评论文章,这评论确实是看透了我的心思,准确而又精到专业,钦佩与感念之余,真诚地向你说一声:谢谢,我的知音!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1 18:10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1-21 11:28 发表
敬版主的文章,的确非常值得如此深重、真诚的一评。谢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全面地阅读敬版主散文的视角,也拓展了我们思的深度和广度。问候,致意。
面对星钧朋友的精到点评,我十分惭愧,惟有继续努力才是,同时也希望你多提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1 18:14
原帖由 王九峰 于 2010-1-21 12:02 发表
评写的很好,既深得作者本意,又赢得读者共鸣.拜读问好
情形确实如此,感谢你的鼓励,同时借你之言再次向星钧朋友表示感谢!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1 18:16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1-21 12:27 发表
不仅是这些纯文学的散文,就是音乐随笔,敬老师写得也是出神入化,这对我来说是极少读到过的精品佳作。我认为,读老师的字,更多的是为自己的阅读上了一节又一节课,艺术,思想,哲学,以及人生。欣赏并学习这一精彩 ...
十分感谢小暖朋友的鼓励,你的回帖评点与星钧朋友的这篇评论文章同样让我深受感动,严重握手致意!
作者: 西溪    时间: 2010-1-21 18:34
敬版的文字,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学习的,经过梁老师如此深入、细致的评析,以多角度、特别的评论笔触来展示敬版的写作风格,从中获得非常多的启示和感悟。非常难得的。问候敬版和梁老师!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0-1-21 21:50
万物连接,纵惯时间生死。这种打通“扣”住精神一脉传承的笔法,不仅是一种文章表达的技法,更是依托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知识以及思想认识的功底。一向钦佩一兵兄这一文字的能力。星均朋友的这个评可谓具有洞悉文字肌理的敏锐与专长,明晰而透彻的解读,需要很好的学识和素养。佩服星均朋友。真是一篇好评。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1 23:50
       一兵版主的《踩着遗物行走》延循着历史遗落的记忆和影像行走。由感念人的死亡引入,将行走的成昆铁路的感觉融入到这片土地的历史之中。显示出作者深刻的思想的境界,读来有着震撼心灵的巨大魅力。星钧此评以“扣”字为核心,展开《踩着遗物行走》为出发点,对文章的内涵和表达方式进行深度分析,十分形象而又深入的解读出文章的鲜明特点。这样的解读深入到文章的文本和思想深处,非常明晰,显示出深厚的评论素养。欣赏,支持精华,问好乡友。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22 08:04
这是一篇颇具专业水平的好评!论坛有了这样的好评论,才会更加红火。支持精华。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0-1-22 08:23
写评论比起写文章,更需要一种专业精神,相对而言,评论写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写的如此好,欣赏了,问好老师.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1-22 09:05
再读。我常想,一个人对一篇优秀作品的理解和共鸣倘若达到如是的精深,那么一是因为作品是太优秀的,二来是因为解析者的写作功力其具底蕴的。这两者,原作品与解析作者的作品都深深的具备,从而就有了这道无可多得的风景。这样的点评,毫无疑问曾抵达于灵魂之内而又透穿透灵魂之外的最彻底的解读和相知,读的过程中,几乎把两部作品融入到一体,而倍散出灿烂的光芒。我想说:阅读与被阅读,解读与共鸣,这是多么具备功德的事,文学也终会因这样的共鸣,而不会再有阅读之后轻易被遗忘的痛楚——这就是心魂交织的共鸣。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10-1-22 09:22
作者的此篇新创文章,对敬版原创文章的写作特点、思想艺术以及文学魅力进行了精准、翔实的评论,是二度进行的创作。文章质感、思绪宽泛,引导读者对敬版的原创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欣赏、学习,问好朋友!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2 09:36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1-21 15:34 发表
很难得作者如此精微深奥、阐扬光大的解读敬版的文章《踩着遗物行走》。作者是以一种虔诚之心,倾情之势去解读文章,去领悟文章之精髓。显然,《万物联结的“扣”》这个“扣”字意蕴深厚,同时,“小评”则是谦逊之外 ...


  再读,很受鼓舞!感谢了。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2 09:59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1-21 18:08 发表
十分感动星钧朋友写的评论文章,这评论确实是看透了我的心思,准确而又精到专业,钦佩与感念之余,真诚地向你说一声:谢谢,我的知音!


  昨下午下班后读到回帖,不知怎么回复,定然是感动了。一个人过于感动时难吱声。
  许多后来的支持鼓励性好评,使我一面去回读一下拙评,一面惭愧自己如此小评竟得不少文友肯定支持。实说你的写作境界已经很高,我们接近的只是你的心境外围,何况往往拙评在陈述上又词不达意,在许多认识节点上也难能清晰明朗,累赘复迭痕迹比比皆是,当然也跟时间、场所、水平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所以放松自己就成为常的事了。所以还望谅解我等的浅显和误读及其由此产生的歧义。
  感谢了。一兵版主老师及众文友的厚意。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2 10:00
原帖由 西溪 于 2010-1-21 18:34 发表
敬版的文字,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学习的,经过梁老师如此深入、细致的评析,以多角度、特别的评论笔触来展示敬版的写作风格,从中获得非常多的启示和感悟。非常难得的。问候敬版和梁老师!


  谢西溪。久违了。问候!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 10:02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1-21 15:34 发表
很难得作者如此精微深奥、阐扬光大的解读敬版的文章《踩着遗物行走》。作者是以一种虔诚之心,倾情之势去解读文章,去领悟文章之精髓。显然,《万物联结的“扣”》这个“扣”字意蕴深厚,同时,“小评”则是谦逊之外 ...
我十分同意杜版的见地,这个评论写得好,很独特,也很专业,比我的文章优秀多了,值得我认真学习借鉴!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2 10:02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1-21 21:50 发表
万物连接,纵惯时间生死。这种打通“扣”住精神一脉传承的笔法,不仅是一种文章表达的技法,更是依托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知识以及思想认识的功底。一向钦佩一兵兄这一文字的能力。星均朋友的这个评可谓具有洞悉文字肌理 ...


  谢房子老师。你文章及点评都令咀嚼品味再三,大大受益。握手问好!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2 10:04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10-1-21 23:50 发表
       一兵版主的《踩着遗物行走》延循着历史遗落的记忆和影像行走。由感念人的死亡引入,将行走的成昆铁路的感觉融入到这片土地的历史之中。显示出作者深刻的思想的境界,读来有着震撼心灵的巨大魅力。星钧此评以“ ...


  谢若雨版。你的热情和悉心到位点评令我感动。致你以迟到的新年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2 10:04
原帖由 西溪 于 2010-1-21 18:34 发表
敬版的文字,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学习的,经过梁老师如此深入、细致的评析,以多角度、特别的评论笔触来展示敬版的写作风格,从中获得非常多的启示和感悟。非常难得的。问候敬版和梁老师!
感谢鼓励并借你之言再次向星钧表示感谢!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2 10:05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1-22 08:04 发表
这是一篇颇具专业水平的好评!论坛有了这样的好评论,才会更加红火。支持精华。


  高版的两句鼓励和希望话我会记住。感谢了,敬礼!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3 00:39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10-1-22 08:23 发表
写评论比起写文章,更需要一种专业精神,相对而言,评论写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写的如此好,欣赏了,问好老师.


  谢玉琴的阅读和评论。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3 00:46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1-22 09:05 发表
再读。我常想,一个人对一篇优秀作品的理解和共鸣倘若达到如是的精深,那么一是因为作品是太优秀的,二来是因为解析者的写作功力其具底蕴的。这两者,原作品与解析作者的作品都深深的具备,从而就有了这道无可多得的 ...


  小暖的评读竭尽心力情致。深深感谢你的再读评。从你对原作的评,到你对拙评的再度评,最后到你近的创作,无不说明,你竭尽心力,执著奋力,在向大高远的境地迈进!谢谢了。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3 00:47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1-22 09:22 发表
作者的此篇新创文章,对敬版原创文章的写作特点、思想艺术以及文学魅力进行了精准、翔实的评论,是二度进行的创作。文章质感、思绪宽泛,引导读者对敬版的原创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欣赏、学习,问好朋友!:handsha ...


  你的点评极有个性而新颖,你的独到令我很振奋!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3 00:57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1-22 10:02 发表
我十分同意杜版的见地,这个评论写得好,很独特,也很专业,比我的文章优秀多了,值得我认真学习借鉴!


  这话我就惭愧和羞愧了。现在有人说诗歌小说已入世界先进水平,大可分庭抗礼,而散文没指望;又说散文介入诗歌小说之间,很有点“四不像”,有被淹没和吞噬的危险。我们如何能多少发现一点散文的出路呢?是大师们的事,也是我们小民的事。所谓天下兴亡--。许多人都在说,散文这写那写,写到老还真不知咋写了,多少人这样认为呢?
  一并问好二位!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1-23 01:14
见在。周末愉快!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3 09:16
原帖由 嘎玛丹增 于 2010-1-21 17:19 发表
读的精细,评得精彩。
一兵兄的字,视界开阔,“我”在。这个我完全脱离了偏狭和小情小调,文字给人纵深空间,可以多层次的获得阅读快感。
星钧的评比我的文写得好,感谢老弟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3 09:17
原帖由 西溪 于 2010-1-21 18:34 发表
敬版的文字,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学习的,经过梁老师如此深入、细致的评析,以多角度、特别的评论笔触来展示敬版的写作风格,从中获得非常多的启示和感悟。非常难得的。问候敬版和梁老师!
谢谢老朋友的鼓励!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3 09:18
原帖由 西溪 于 2010-1-21 18:34 发表
敬版的文字,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学习的,经过梁老师如此深入、细致的评析,以多角度、特别的评论笔触来展示敬版的写作风格,从中获得非常多的启示和感悟。非常难得的。问候敬版和梁老师!
谢谢老朋友鼓励!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3 09:18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1-21 21:50 发表
万物连接,纵惯时间生死。这种打通“扣”住精神一脉传承的笔法,不仅是一种文章表达的技法,更是依托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知识以及思想认识的功底。一向钦佩一兵兄这一文字的能力。星均朋友的这个评可谓具有洞悉文字肌理 ...
感谢房子,也再次感谢星钧!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0-1-23 11:32
星钧的评,笔力真是深厚。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4 11:12
原帖由 冷晰子 于 2010-1-23 11:32 发表
星钧的评,笔力真是深厚。


  谢晰子赞誉。你的文章才别致而清空哩。问安。
作者: 清浅居    时间: 2010-1-24 11:18
对于敬老师的字,多的是一份敬仰之心。
梁老师悉心的解读,也正是我们的心声。
问好,祝梁老师在新的一年里一切安好!
作者: 杨灵燕    时间: 2010-1-24 11:35
评论写得漂亮!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4 17:10
原帖由 清浅居 于 2010-1-24 11:18 发表
对于敬老师的字,多的是一份敬仰之心。
梁老师悉心的解读,也正是我们的心声。
问好,祝梁老师在新的一年里一切安好!


  谢谢你的鼓励1问好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4 17:10
原帖由 杨灵燕 于 2010-1-24 11:35 发表
评论写得漂亮!


  感谢你的读评!
作者: 何田    时间: 2010-1-24 18: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5 09:13
原帖由 何田 于 2010-1-24 18:09 发表
  评他人文字,功德一件。
  何况与高端作者对语,除了真诚,同质同重是更难的事情。
  看原文时感觉思想的厚重和用笔的游刃。还真是没有这样统领全篇的揣摩。受益当谢!
同原文致以同等敬意。

  谢何田先生冷峻而深邃的评。
  真还未想到“功德”的问题。只是读后有感而发,基本成一篇文的架构,故冒昧端出与行家商榷之。压根就万难与原文质重等同耳。
  很同意你的关于“思想厚重”、“用笔游刃”一说。你的见地简而不凡。领悟并学习之。
  敬意不敢当,共商乃吾愿。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5 09:49
星钧的评论文章写出了风格和水平,让我受益多多,再次真诚感谢!
作者: 李有旺    时间: 2010-1-25 10:03
评得很有水平!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5 14:50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1-25 09:49 发表
星钧的评论文章写出了风格和水平,让我受益多多,再次真诚感谢!



 谢谢你!一篇小小的评,就让你说了这么多的谢和感激,烦你那么多时间--你越那样谦逊客气,我越感受你深似天空大海。
  好久空了,我是说你能时间心情许可,写篇文吧,纵谈下你的艺术观,重点涉及你的文旨艺术指向等问题,让我们有个见识和思想大方向的趋向或称基本定格。
  谢谢了,你别再回了。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0-1-25 22:34 编辑 ]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5 14:50
原帖由 李有旺 于 2010-1-25 10:03 发表
评得很有水平!


  谢友旺老师。话虽少,却感动。
作者: 东只艮    时间: 2010-2-10 02:00
喜欢此类文章。
不过是否能把评论文章的链接在文中贴个,那样更方便对照学习些。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