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对 视(修改稿) [打印本页]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4 02:05
标题: 对 视(修改稿)
      




                             
                对

                             文/琴若雨






    步入一道门槛就是一个天地,大地上的所有事物,都能给眼睛和心灵双重对视。人间烟火和禅院钟声,相隔一道门,里外却是两个世界。仿佛一条河流,此岸是红尘烟云的“尘境”,彼岸是空灵禅意的“梦境”。两相对视,是一种碰撞、融合,像一双手,轻轻推开了隔在两重天地的门,在我这个凡胎俗骨的心中,交集出一团影像的光芒。仿佛一面镜,照着身心和灵魂交融的影子。

    去阿坝县,每次都去寺庙,或格尔登寺,或是郎依寺。阿坝寺院有着“神山净土”的美誉,也有“小西藏”之称。无论是格尔登寺,还是郎依寺、赛格寺,在其殿、堂、楼、阁、亭、榭以及山门、寺墙,还有别具宗教色彩的佛塔、经幢、摩崖、造像、碑刻中都能感受到景致别样和肃穆而沉静的气氛。


    此次来寺院,不为许愿,也不为还愿。带着疑问,想寻求一份红尘内外沟通连接的答案。我和几个女伴原本不该在僧人们诵经时迈入佛门境地。之前主持通过木初老师传话:“女施主,在诵经时不能进入。”。来一次不易,木初老师和寺庙主持已有多年交情,在我们的执意恳求下,他在中间作了努力,得以如愿。这小小的关节疏通,也让我领会到红尘与佛门之间,也不是一道清规戒律绝对能关闭的门。

    我站在经堂的门外,迟迟不敢进入。经筒在眼前左右排列,八月的风在上面游走,有吱吱嘎嘎的声响四起,人们转动着这些写满经文的玛尼轮,象是摇动着经年不老的岁月。喇嘛们清亮、纯净的诵经声,透过酥油灯照耀的经堂,声音的溪流天空般洁净,把高原的时间擦洗得格外虔诚。

    我没有跪莲花蒲团,也没有转动经筒。最想的是我的一双眼睛,能够和看到的一切心灵对视,用干净的心灵,感受佛家弟子参禅诵经的场面,也是想通过他们神态和表情,窥视他们来到这寺院之后,生活是怎样一种情形。

    随主持,与同伴们一起跨入了经堂。行走在清净之地,纵然凡胎俗骨的你,听到梵音经声时,即使没有参禅悟道的心,也自有一种力量,让心灵沉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静默地体味佛陀世界的静谧与超然。

    蒲团上喇嘛甚众,大约有近千人,老老少少翕动着嘴唇,诵念着我听不懂的经文。在人头攒动的经堂内,前排坐着的小僧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不知道是因为我们进入寺院发出了轻微的声音,还是身上穿着鲜艳服装牵扯了他们的目光。孩子们,纷纷抬起头来盯着我们。天真的脸上,白眼球、黑眼珠格外分明,他们的表情几乎无一例外的透着好奇与稚气,而一些年轻僧人则在微微抬起头的一瞬间,赶忙又低了下去;但也有些僧人丝纹不动,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有任何反应。我想,那大概是他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内心或者完全皈依了佛门。

    来的路上,听老师介绍说,寺院有相当部分僧人,是受父母或亲属影响出家为僧的。有的因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入寺的,有的是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好学校。有人因为患病进来的,还有人因为爱情受挫而“遁入空门”。等等。

    一个孩子因为得了奇怪的病,听信算命的说入了佛门才能保全生命;一个年轻的男子,因为父母竭力反对藏汉通婚,走入佛门。我的目光停留在那排孩子身上,想象着这群瞪大了眼睛,或者歪着头调皮的瞧着我们,那些天真的表情里,哪一个是那个孩子?我猜想他入了佛门,是不是真的病已经好了?他的内心是不是在未来里,依然有着对尘世里向往。他们未来的路很漫长,他们能够终其一生,皈依佛门?而那个男子又是哪一位,在他进入佛门之后,果真能了断对女孩的思念?爱情在遁入佛门之后,真的能从一个人内心销声匿迹?

    那一刻,我想到了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入了佛门,也未必能全断了尘世的念想,也未必能将情感抛离这肉身,不然又何来仓央嘉措那些千古绝唱的情诗,他又怎么能写出“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著你的温暖/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些不为外界干扰的僧人,他们沉浸在诵经的声音里,大概真的入了佛境。或者内心果真就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们开悟的瞬间,已经超脱尘世的牵累,陶醉不惹尘埃的境界。那么,世间的负累和沉重全化为乌有了。也许每个人自是不同。当我的眼睛看着这些僧人的姿态,看着很多僧人在瞬间转向我的眼神,我也确信他们的内心,并没有“无一物”。也许修为和定力是个很慢长的过程。

    这些念着佛经的僧人们,虽然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曾经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背景,但我想,禅的真意或者能够带给他们灵性,带给他们心灵的安然和慰籍。众生纷纭的尘世,许多的人忙于追逐繁华,亦有许多的人只为寻觅一份清闲悠然。眼前这些参禅诵经的僧人,他们是为探寻深邃的禅学佛理,弘扬博大精深的佛学思想,还是只为沉醉于淡然的禅意里,寻觅一份清幽的了悟,以忘却红尘中聚散悲欢?

    看着墙壁上挂着的五彩斑斓的唐卡,内心为着佛教艺术魅力所震动。那些用堆绣、彩绘,或矿物颜料绘制的释迦牟尼、观音、白度母等众佛像,绘画技法高超,蕴含着丰富深厚的宗教精神元素,给人以明快、简洁、敞亮的艺术美感。经堂内金黄与紫红两种主体色彩如水印样,在我眼里泛溢出意识流淌的光芒,而释迦牟尼金身佛像的金黄,与佛家弟子紫红的袈裟的色彩,在酥油灯的闪烁中,透出寺院里特有的庄严、神圣、肃穆,在我的内心映照着的世界,有一种奇特的魅力。

    正要离开经堂时,一个约莫六七岁的小僧人,拿着一元钱的新纸币,拦住了主持,说今天清晨施主多给了他一元钱,要交回给师傅。主持摸了摸他的头,脸上露出了赞许的微笑。望着转身离去身着紫色袈裟的单薄背影,我们很好奇,于是问这是为何,主持说:寨子上有人去世了,施主给寺院的每位僧人一元香火钱,希望僧人们能帮助亡灵超度。也许钱币很新,没注意,多给了他一元钱。我被这个细节感染了。忽然想到:佛法无边,和佛门对视,佛门内也好,外也吧,人的真境,大概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2010-1-24于蓉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11-11-24 23:43 编辑 ]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4 02:30
http://music.bhfj.com/banzhu-up/fentuoli/幻与思4879.swf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10-1-24 02:31 编辑 ]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24 07:18
破相为空,而真空不空;不空为有,而妙有非有。此中奥妙,正是参禅悟道的玄机。人生在世,不会没有欲望,欲海既是苦海,沉沦其中,苦海沉浮难以解脱。其实人得欲望也是出于生存,绝欲只是除标不除本的办法。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真正不受欲望约束的境界,还得靠修持自我的身心,日积月累方可以达到。若雨游历佛界圣地,与静虚对视,带给读者的是叩问,是回视,是鼓畅天机的透彻。精华支持!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1-24 08:16
一场对视,一道灵魂洗礼之后构成的风景,大悲之境融入字缕行间,落在纸上,滋养心灵。阿坝县的寺院,作者用心灵完成了对其全部的思想梳理,凝聚出得悟后的真性情,在佛与尘之间对视,就是灵魂与思考的对视,每个灵魂在洗礼前都在讲述着一个永不可参破的故事和宿命,每个灵魂在洗礼之后都呈现出轮回般的清晰和透彻,小雨的思考,正是把人引入一扇门,即“是一种碰撞、融合、一种集结了人间欢乐与悲苦的门。”毫无怀疑这是具备功德的,人最大的至尚之境,就是在自己参悟的同时,指点所有的去向,而不仅仅是方向,更深入沉浸在“佛文化”的境界里,思考本真,为其赋予了艺术气息。这一路行走,该是情景融于佛,思想结于境,以咫尺的篇幅勾勒出心潮的汹涌,是纠结与凝聚着生命意义的大境构思,读来陷入沉思,眼前别一番天地。欣赏和学习,受益内心。亲亲的小雨,如此好的文笔,我喜欢。这么晚了来不休息,要多保重三。 :hug: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1-24 08:21

赠小雨的“虞美人”

——长河夕日映寒冰,岁岁织风景。仰望尘烟尽青稀,一梦已越度旧迹。唏吁宛若故人在,却也浓意去。曾有几重泪洒尽,独自杯来把盏空抚琴。——

看那蓝的天,高的云,天空下的寺院,好想融入这画里,不记前生和今生。偶尔乱写的一首随意词,送给小雨,记着开心! :hug: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24 09:53
门槛两侧,寺庙内外,此岸彼岸,这些相对的景象,各自暗含意境丰满的韵致,如何认识与感悟,全取决于对视之中的设身置地体验和换位思考。在如是的背景定位下,作者凭借寺院的所见所闻,情景交融地铺垫出了自己的观感与禅悟,感性之中不乏理性的气息,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文章围绕对视传递给我们的意境就是,对视作为一种感性的认识手段,没有时空的限制,没有第三者的影响与障碍干涉,完全就是连接此岸与彼岸的一座桥梁,把所有能够庇护我们心灵的亲切美好的事物交汇在我们的身上,成了我们抵御风雨的第三岸。在这篇融观感与随笔风格于一体的文章里,细腻而又缜密的笔触映衬出了文章的一个高光点——一个约莫六七岁的小僧人,手里举着一张一元钱的新纸币,拦住了主持,说今天清晨一施主多发给了他一元钱,要交回给师傅。细微的视觉切点,对应了深刻宽泛的意境,彰显了以小见大的特点,并借此点题,获得拔高意境的艺术效果,确实别致新颖。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感性,优美,纯洁,令我一读再读。好文章,支持精华!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1-24 10:09
先记号。下午来欣赏。问好!
作者: 王九峰    时间: 2010-1-24 10:20
檀香袅袅,佛号声声,莲花座上,拈花一笑,红尘内外,妙相空空.正是万念俱寂,微澜不生.真乃妙章.
作者: 西溪    时间: 2010-1-24 10:27
琴版如此的“对视”,将一个虚幻与现实、尘世的内与外,透照的真真切切。无疑,这是一次灵魂的对视,一次面对红尘与清静界的对视,一次洗脱了心灵尘埃的对视。以细微的情节,映衬大的事物,以宏大的场景,寓意生活风景,此中,起伏着思想的折转、绵深,深喻现实生活与人生,为读者留下宽大的思考空间。问好琴版!拥抱…… :hug: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24 10:40
  此乃一篇解读佛的文字。[开篇具有导入升华之双效]
  拜佛学佛悟佛,已然成为人生象的一道独特景观。方式不同,成效迥异。如上大学,搞科研,去学院研究所固为正宗的全日制,而在门外(红尘),也同样是,或称之业余的,但如执着“专攻”,未必不能收其效。所谓小隐中隐大隐之区别是也。
  女施主,慈眉善目,虔诚之心,佳良之意,执意参入禁地,非为普度众生,实乃关注众生,怀怜凡世,关注生命性灵,对视红尘内外精神心灵,实为修德。可喜可贺,善哉善哉!
  关于追求,谈到寄寓,一言难尽。入门原委,千差万别,如同凡尘。成否正果,还看修为。然则谁无追求?谁避寄托?求物求神,回归淡静,都是追托。天生非有生而寓一隅者,大凡执著一端,必有故由。由此观之,推之,融通才是道理,平衡才是目的,中庸才是理念,淡静才是归途。
阿弥陀佛。众生善终。 
作者: 清浅居    时间: 2010-1-24 10:53
面对这样干净的字,更是其中的一些禅意,让我久久的和你一起也沉静其间。
尘境与梦境的对视,我终究无法逃脱尘境里的羁绊,或情,或缘,总是牵牵绊绊,无法自拔,可对于佛的境地多的更是一份敬仰,却始终参不透其中的超脱,看着这些字若汩汩清泉涤荡我心,更若馨兰暗香迎送,似温软的话语直叩我心。谢谢琴,谢谢你带给我们如此洁净的文字,其实这些字早已超脱了。
问好,预祝你新年里一切安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4 11:13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1-24 07:18 发表
破相为空,而真空不空;不空为有,而妙有非有。此中奥妙,正是参禅悟道的玄机。人生在世,不会没有欲望,欲海既是苦海,沉沦其中,苦海沉浮难以解脱。其实人得欲望也是出于生存,绝欲只是除标不除本的办法。讲道修德 ...


感动迎春版主第一时间的关注与点评,谢谢你的鼓励,问好,新年快乐!
作者: wzq3316    时间: 2010-1-24 11:26
问好,你有机会游历,去寺院,真羡慕你。在那里你能看见天堂,我祝福你。
作者: wzq3316    时间: 2010-1-24 11:31
阿坝,好地方,真羡慕呢,那地方的天有多明净,我能想象见。寺院的意义在寺院之外,在天上。
作者: wzq3316    时间: 2010-1-24 11:32
多发几张照片吧,让我看看那里的天空。
作者: 叶浅韵    时间: 2010-1-24 11:44
每每读完琴版的文字,总是能透过文字看到一个“悟”性极高的女子,让灵魂穿越于思想的高空,无论是情还是感,都参透着一种对生命认知后的坦然。“佛法无边,和佛门对视,佛门内也好,外也吧,人的真境,大概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多少凝重沉思的言语后,还是回到对视的主题,形是散的,神是不离的。最近我也喜欢佛教的东西,西藏还未去过,却是心向往之很久,什么时候我也站在你与佛禅对视的地方,以你的方式作一回修道者。问好!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1-24 12:51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1-24 07:18 发表
破相为空,而真空不空;不空为有,而妙有非有。此中奥妙,正是参禅悟道的玄机。人生在世,不会没有欲望,欲海既是苦海,沉沦其中,苦海沉浮难以解脱。其实人得欲望也是出于生存,绝欲只是除标不除本的办法。讲道修德 ...

同意高版的点评,大气回肠的文字,欣赏学习。
作者: 落梅    时间: 2010-1-24 14:16
我想,写这篇文字的人,一定有着过人的悟性,有着空灵的慧根,否则是断然无法用一颗慈悲之心来对视佛的宽容与无私。只有生命与灵魂的交融与叠印,才可以灵台清澈,明心见性。

一个女子,就这样从红尘的此岸,抵达禅境的彼岸。携带浮世的尘埃,又在禅林深寺,将尘埃过滤,借菩提开出洁净的花朵。花开见佛,暗香流泻,因为佛法的精深浩瀚,从容慈悲。仿佛可以渡化大千世界的一切生灵,令迷失的繁华众相找寻到澄澈的自我。

许多人远离俗尘,入寺出家,有时并不是想要去参禅悟道。只是在这禅远空灵的佛境,那缥缈的古木檀香,超脱的梵音经呗,会令世人不由自主地疏离爱恨,模糊悲喜。让罪恶之人慢慢放下刀剑,选择慈悲。让病苦之人渐渐减去疼痛,留下舒缓。让贪欲名利之人,忘却功贵,甘守淡泊。让坠落爱恨之人,冲破情网,暗自平和。在佛国,一只蝼蚁,一株草木,一粒微尘,都隐含着禅机。

若雨用另一种方式在告诉我们,人生无处不红尘,纵然你迈过佛槛,依旧难忘人间世事,难忘世间悲欢。可是他们追逐命运的姿态已然不同于凡人,他们也许不能端坐在莲台,淡看生死浮沉。却可以将自己低入尘埃,品尝人生万苦。来到寺院,不是遁世,不是避难,却可以用迷惘换通透,沉醉换清醒。

若雨说,人的真境,大概就住在内心深处。所以,无论尘内尘外,都可以自我超脱。你可以借一朵莲花,悠然自处,借一缕白云,沧海遁迹。

一个小沙弥,一元钱,看似寻常的片段,却显禅深的结局。融入了人情,更生慈悲。相信读到结局的人,都会受之感动,都会在心中生出几许禅意的感慨。

没有浓郁的开始,也没有离情的结局,一切都这么的平静。

很高兴,作者在忙碌之时,还能写出如此洁净深刻的好文。这是文字的的超越,也是人生的超越。

我感动着。

祝贺若雨。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1-24 15:40
读你的文字,就有一种心灵沉浸在这宗教特有的神秘、肃穆的氛围里。和佛门对视,和僧人对视,和清净对视,和心灵对视,在所有的对视中,可以超度心灵,可以净化心境。可以深切感受种种氛围、种种音韵、种种表情便是万千禅意。我想,这是一次必然之行,因为作者在这宁静祥和的辉光中,有了大澈大悟、物我俱忘、天人合一的感觉。支持精华!
或者完全归一(皈依)了佛门。。。
能够终其一生,归一(皈依)佛门。。。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0-1-24 16:40
一篇作品的完成,也意味着一次心灵跋涉与精神境界对视和呈现。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人精神世界对读者的完全展示。《对视》则是从目光到心灵形成的物资与精神的通道。基于佛法完成的客观审视,基于佛门内外,完成的领会与超越,不再是单纯意义的体会和描摹。作为个体的人,作为心灵完成的对佛门内外的人的精神世界的对视,不是性别意义上的,也不是对某一个事件、遭遇或欢乐或悲苦的陷入,而是一个大灵魂作为一面镜子,对人世的映照。而佛门的这个层次和阶梯,足以让读者随着作者心灵目光的对视,看到人类精神症结的所在,看到人性、情感与文化光芒在博大精深世界里的原态的呈现,因而,它给人们心理世界带来的启迪,也是一个打开佛门之后,那种灵魂山颠之上的观照、彻悟、明了。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1-24 16:52
没有去过阿坝,但通过若雨版主清晰的文笔得以了解与认知。
   
  不算佛教徒,但每到一处寺院,必要虔诚地跪拜。特别赞叹文笔的细腻与真实——那个小小的七岁的小僧尼的插入,他的眼睛他的举止,让我们看到了心灵的纯洁与人生的美好。

     拜读学习感悟到寺院的幽静,生命的博大。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4 18:41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1-24 08:16 发表
一场对视,一道灵魂洗礼之后构成的风景,大悲之境融入字缕行间,落在纸上,滋养心灵。阿坝县的寺院,作者用心灵完成了对其全部的思想梳理,凝聚出得悟后的真性情,在佛与尘之间对视,就是灵魂与思考的对视,每个灵魂 ...


     从回帖里,我感受到了小暖的文学素养的深厚及审美眼光的敏锐,感性的认识,理性的解读,欣赏,谢谢你的关注与鼓励!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4 18:43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1-24 08:21 发表
11282
赠小雨的“虞美人”
——长河夕日映寒冰,岁岁织风景。仰望尘烟尽青稀,一梦已越度旧迹。唏吁宛若故人在,却也浓意去。曾有几重泪洒尽,独自杯来把盏空抚琴。——

...


小暖好才情,喜欢诗句中的意境与情怀,谢谢你赠送的诗,我收藏了。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4 18:46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1-24 09:53 发表
门槛两侧,寺庙内外,此岸彼岸,这些相对的景象,各自暗含意境丰满的韵致,如何认识与感悟,全取决于对视之中的设身置地体验和换位思考。在如是的背景定位下,作者凭借寺院的所见所闻,情景交融地铺垫出了自己的观感 ...


       问好一兵版主,感动你给若雨的鼓励,谢谢你的点评,真挚、细腻、翔实、精到而又专业,延伸了文字的内涵,欣赏,握手致意!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10-1-24 18:48 编辑 ]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4 18:50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1-24 10:09 发表
先记号。下午来欣赏。问好!


谢谢永生版主,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4 18:51
原帖由 王九峰 于 2010-1-24 10:20 发表
檀香袅袅,佛号声声,莲花座上,拈花一笑,红尘内外,妙相空空.正是万念俱寂,微澜不生.真乃妙章.


感谢朋友的关注与支持,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4 18:55
原帖由 西溪 于 2010-1-24 10:27 发表
琴版如此的“对视”,将一个虚幻与现实、尘世的内与外,透照的真真切切。无疑,这是一次灵魂的对视,一次面对红尘与清静界的对视,一次洗脱了心灵尘埃的对视。以细微的情节,映衬大的事物,以宏大的场景,寓意生活风 ...



    感谢西溪的关注与悉心回帖,你理解得好。感动如是的共鸣与真诚的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0-1-24 18:58
人的真境,大概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心中有佛即是佛吧,问好若雨斑斑,欣赏大作.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4 19:03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0-1-24 10:40 发表
  此乃一篇解读佛的文字。[开篇具有导入升华之双效]
  拜佛学佛悟佛,已然成为人生象的一道独特景观。方式不同,成效迥异。如上大学,搞科研,去学院研究所固为正宗的全日制,而在门外(红尘),也同样是,或 ...


    是的,无论身在何处,倘若能有一颗博大的佛心之境,那么这样的人生大约会更多一些祥和与安宁吧。谢谢星钧的关注与解读。你的解读很有意思,透着浓郁的理性的思辩气息,深刻而生动。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10-1-24 19:11 编辑 ]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0-1-24 19:10
学习美文,文笔和意境真是空灵。问好!
作者: 圆圆饼干    时间: 2010-1-24 19:35
破相为空,而真空不空;不空为有,而妙有非有,借高版的句子抒发感慨之情。
欣赏美女雨斑斑的大气,空灵澄澈之作!
感动中……
作者: 潇湘珍珠    时间: 2010-1-24 20:27
平日看到琴版的回帖,就觉得琴版文学修养了得,今日有幸拜读主帖,琴版的才气和悟性,更令人佩服。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4 21:29
碧天  21:22:14
大作已拜读,偶得一绝相赠:


殿外堂前众不同,参禅礼佛事无穷。
玄机谁解其中妙,心似如来万物空。


谢谢碧天版主所赠的绝句。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4 22:09
原帖由 清浅居 于 2010-1-24 10:53 发表
面对这样干净的字,更是其中的一些禅意,让我久久的和你一起也沉静其间。
尘境与梦境的对视,我终究无法逃脱尘境里的羁绊,或情,或缘,总是牵牵绊绊,无法自拔,可对于佛的境地多的更是一份敬仰,却始终参不透其中 ...


清的理解深入,精透,非常谢你的关注与鼓励。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10-1-24 22:15
文章经典,人气旺盛。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4 22:59
原帖由 wzq3316 于 2010-1-24 11:26 发表
问好,你有机会游历,去寺院,真羡慕你。在那里你能看见天堂,我祝福你。


谢谢朋友的祝福,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4 23:11
原帖由 wzq3316 于 2010-1-24 11:32 发表
多发几张照片吧,让我看看那里的天空。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4 23:29
原帖由 叶浅韵 于 2010-1-24 11:44 发表
每每读完琴版的文字,总是能透过文字看到一个“悟”性极高的女子,让灵魂穿越于思想的高空,无论是情还是感,都参透着一种对生命认知后的坦然。“佛法无边,和佛门对视,佛门内也好,外也吧,人的真境,大概就在自己 ...


问好叶,谢谢你的真诚回复与鼓励。看到你这会在我的QQ空间,欢迎喔。

握手致意。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0-1-24 23:49
感性,优美,纯洁,令我一读再读。


敬版评得好、学习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4 23:55
原帖由 茌山石 于 2010-1-24 12:51 发表

同意高版的点评,大气回肠的文字,欣赏学习。



谢谢山石朋友的关注与支持,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5 00:06
原帖由 落梅 于 2010-1-24 14:16 发表
我想,写这篇文字的人,一定有着过人的悟性,有着空灵的慧根,否则是断然无法用一颗慈悲之心来对视佛的宽容与无私。只有生命与灵魂的交融与叠印,才可以灵台清澈,明心见性。

一个女子,就这样从红尘的此岸,抵达 ...


         落梅,谢谢你的这些字,解读唯美,深刻,有感性的认识,有理性的思考,感动你的认真体会和细致点评,丰盈了文字的意境,伸延了内涵。同时深情的鼓励,真挚的情感,洋溢在字里行间,令人温暖。问候,抱抱!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10-1-25 00:13 编辑 ]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5 00:30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1-24 15:40 发表
读你的文字,就有一种心灵沉浸在这宗教特有的神秘、肃穆的氛围里。和佛门对视,和僧人对视,和清净对视,和心灵对视,在所有的对视中,可以超度心灵,可以净化心境。可以深切感受种种氛围、种种音韵、种种表情便是万 ...


       谢谢永生版主的精彩点评,佩服你的细心,幸好帮我发现了别字,我已修改过了,问好!
作者: 李有旺    时间: 2010-1-25 08:08
美女斑竹的文字越来越耐读了。欣赏并支持精华。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10-1-25 09:51
写寺院、写僧人,并不是铁血文字,而是饱含人性化,以一种我心向佛,佛融众生的境界落笔。真实、自然,透溢出生活的本真。僧人也是人,也应以常人之态揣摩,文字便彰显出人性的魅力之美。真是一篇美文。学习!问好琴版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10-1-25 10:04
佛法无边,和佛门对视,佛门内也好,外也吧,人的真境,大概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如此心性静谧,悠远的文字,仿佛带我也进入了佛门的境地。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完全取决自己内心的决然。而佛门倡导的最高的境界,也是在自己的内心里的修练。而我认为,一个人对生命和生活的的感悟,或许就是一生的最大收获,即便日后沉寂、回归土地,消隐世间。但明白了生命的最后境地便是虚无,也不枉白来人世行走。欣赏、学习若雨好文章。
作者: 堂珂    时间: 2010-1-25 10:42
佛法无边,和佛门对视,佛门内也好,外也吧,人的真境,大概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最后感悟得好!学习严谨而深刻的文字!
作者: 祖克慰    时间: 2010-1-25 14:06
很美的文字,蕴含这深刻的思想。
作者: 曹国魂    时间: 2010-1-25 20:40
干净的文字,对面红尘而又远离红尘,多么空灵的心境!
好文字
问好若雨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1-26 14:13
没有听信传言,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身体去体认。
我看到一种虔诚的姿态,试图和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话。关于宗教精神和世俗烟尘的问询,有很多出色表达。尤其是孩子们,在我们的世界里,他们的童年不该是那个样子。但是,被烟火气息充满的我们,那是一个我们无力抵达的境界。
若雨这篇字,对干净世界的向往明显,而对疾病、爱情的疑问,以及对孩子们的慈悲心理,无疑又属于烟火世界。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0-1-26 14:22
佛法无边,和佛门对视,佛门内也好,外也吧,人的真境,大概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仿佛听到木鱼声声,仿佛悟到禅意深深……
作者: 刘梅花    时间: 2010-1-26 19:35
清雅的文字,喜欢!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10-1-26 21:40
对视中的感悟,有着禅的深理,我想,在佛门净地,人的思维也许更敏锐吧。好久未见,问好琴版!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7 00:39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1-24 16:40 发表
一篇作品的完成,也意味着一次心灵跋涉与精神境界对视和呈现。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人精神世界对读者的完全展示。《对视》则是从目光到心灵形成的物资与精神的通道。基于佛法完成的客观审视,基于佛门内外, ...


    房子老师的点评总给人以清澈的感觉,对文章的宏观把握和文章境界与精神的认识,精透,佩服。感谢你的细心体会与鼓励,令人感动,问好!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10-1-27 00:44 编辑 ]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7 00:46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1-24 16:52 发表
没有去过阿坝,但通过若雨版主清晰的文笔得以了解与认知。
   
  不算佛教徒,但每到一处寺院,必要虔诚地跪拜。特别赞叹文笔的细腻与真实——那个小小的七岁的小僧尼的插入,他的眼睛他的举止,让我们看到了心灵的 ...


问好文华,谢谢你的关注与支持,新年快乐!
作者: 炬焰炯炯    时间: 2010-1-27 10:55
我也是一个朝圣的人!问好若雨!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7 13:20
        以下是一位文友写给我的评,发在此,与朋友们交流。借此对这位好友说声谢谢!很欣赏此评。

         我无法掩饰对这章文字的喜爱!理由在于其立意的高度和厚重,其关乎人生命题的哲学思考,在纯正与清透的思想里所给予读者的启示和导引。在鲜明场景的转换里,对佛学的参悟由滞凝浅显渐趋宏阔幽深,在澄明流淌的出口,人生参悟已是煦色韶光般的温暖和明亮。“对视”,是出世与入世两种人生态度的交织与纠集,全文意在撷取的是佛家禅境对现实人生的普度与关照。不是幻灭的遁世,而是建立在积极用事之上的两重人生境界的整合与圆融。在内心构建一条此岸与彼岸自由出入的通道,摆渡的是一种圆满、完美人生的求索。“想寻求一份红尘内外沟通连接的答案”,“人的真境,大概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这是全文最大的两处思想暴露。把情爱的失意与遭际,以及更多的人生苦难,诉诸于个人内心的修为和人生境界的锤炼,在佛学禅境的沉浸和理念的皈依中,获取内心的安详与强大。《对视》打开的是一扇思考的大门,它恬静、安然、谦容地敞着,把思索的空间更大地留给了读者。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0-1-27 14:11
佛法无边,和佛门对视,佛门内也好,外也吧,人的真境,大概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心如止水,冷无纤尘。如何能做到呢?抱抱琴!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7 22:18
细细读了我的文字,有些语言用得欠准确,又重新作了一次修改。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10-1-27 22:37
静,佛,心,禅。一点点走近,一点点领悟:)
问好若雨!
作者: 禅香雪    时间: 2010-1-27 22:39
也曾去过一个到处是佛的世界,那种大化人心的力量至今都难以忘记。虽然我们离佛的境界很远,但我们可以静心修佛!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8 16:26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10-1-24 18:58 发表
人的真境,大概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心中有佛即是佛吧,问好若雨斑斑,欣赏大作.


谢谢玉琴,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8 16:56
原帖由 薄暮 于 2010-1-24 19:10 发表
学习美文,文笔和意境真是空灵。问好!


问好朋友,谢谢关注与回复!
作者: 苏忠伟    时间: 2010-1-28 17:15
学习,欣赏。
增加了佛学知识及对佛理的认识。
我不信宗教,但对宗教的思想精华是持兼收并蓄的态度。
宗教对人的精神的确有巨大的教化作用,为人类传统文化之范畴。
问好若雨!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1-28 18:00
再读小雨的此篇叙述,其实已经很光泽的作品了,因为它的构思立意都不小,所以填充的时候稍微润色即可整体生辉,是大音境界的凝聚。小雨这样认真,这样认真,还有什么做不成的事业吗?喜欢! :hug:
作者: 洪水河畔    时间: 2010-1-28 18:45
大境界在心里,若雨很认真的文字,学习问好!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0-1-28 19:41
近日网络瘫痪,匆匆来访,先问候,以后细品。
作者: 不觉寒    时间: 2010-1-28 20:28
标题: 回复 1# 琴若雨 的帖子
用干净的心灵,感受佛家弟子参禅诵经的场面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10-1-28 21:03
再学习一遍!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1-28 22:42
感动若雨版主的认真为文的态度,感动这番仔细求真的写文精神。
   再次拜读感悟,问好若雨版主!
作者: 倚楼听风雨    时间: 2010-1-28 23:58
细腻而又缜密的文笔,欣赏了,问好雨版主~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9 00:07
原帖由 圆圆饼干 于 2010-1-24 19:35 发表
破相为空,而真空不空;不空为有,而妙有非有,借高版的句子抒发感慨之情。
欣赏美女雨斑斑的大气,空灵澄澈之作!
感动中……


感谢圆圆朋友的关注与真诚鼓励,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9 00:15
原帖由 潇湘珍珠 于 2010-1-24 20:27 发表
平日看到琴版的回帖,就觉得琴版文学修养了得,今日有幸拜读主帖,琴版的才气和悟性,更令人佩服。


感动你的关注,欢迎你多来,给文字指点出不足地方。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29 13:44
这两天有些忙,暂不能一一回复,先问好,对朋友们说声谢谢!
作者: 管弦    时间: 2010-1-29 14:12
版主文笔真好,向您学习。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1-29 23:24
改得好:)
作者: 田一丁    时间: 2010-1-30 07:52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1-24 16:40 发表
一篇作品的完成,也意味着一次心灵跋涉与精神境界对视和呈现。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人精神世界对读者的完全展示。《对视》则是从目光到心灵形成的物资与精神的通道。基于佛法完成的客观审视,基于佛门内外, ...

借用房子老师的评,欣赏琴版的美文,心灵深处有种被荡涤之感!
问好,琴版!

[ 本帖最后由 田一丁 于 2010-1-30 07:56 编辑 ]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0-1-30 10:14
这样的一场对视,或者,也应该是幸福的。
得以对视,本身即是悟吧。
问好若雨。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0-1-30 10:35
干净、利落的文笔,清净、典雅的文思,读来令人惬意。谢谢若雨版主发来这样唯美、深刻的文字,问候!
作者: 祖克慰    时间: 2010-1-30 10:46
再次拜读!问好!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0-1-30 11:34
这样的对视,能让心走进一个通透清灵的世界。
入尘与出尘,大概,我们都是俗人,无论哪一种,都不够彻底。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0 14:39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0-1-24 22:15 发表
文章经典,人气旺盛。


谢谢朋友的关注,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0 14:47
原帖由 李有旺 于 2010-1-25 08:08 发表
美女斑竹的文字越来越耐读了。欣赏并支持精华。


问好李老师,谢谢你的关注与鼓励!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0 14:53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1-25 09:51 发表
写寺院、写僧人,并不是铁血文字,而是饱含人性化,以一种我心向佛,佛融众生的境界落笔。真实、自然,透溢出生活的本真。僧人也是人,也应以常人之态揣摩,文字便彰显出人性的魅力之美。真是一篇美文。学习!问好琴 ...


问好大相,谢谢你的阅评与支持,问好。

你的系列饮食的文字很有特色,以后可以出一专集了。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0 15:01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1-25 10:04 发表
佛法无边,和佛门对视,佛门内也好,外也吧,人的真境,大概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如此心性静谧,悠远的文字,仿佛带我也进入了佛门的境地。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完全取决自己内心的决然。而佛门倡导的最高的境界 ...


谢谢娴情的细心体会与鼓励。问好!

看到你在管理版面发的帖子,要外出学习一周,祝一路平安喔。等你在论坛。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0 15:02
原帖由 川媚 于 2010-1-24 23:49 发表
感性,优美,纯洁,令我一读再读。


敬版评得好、学习


问好媚,谢谢你!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0 15:03
原帖由 堂珂 于 2010-1-25 10:42 发表
佛法无边,和佛门对视,佛门内也好,外也吧,人的真境,大概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最后感悟得好!学习严谨而深刻的文字!


谢谢朋友的关注与阅评,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0 15:04
原帖由 祖克慰 于 2010-1-25 14:06 发表
很美的文字,蕴含这深刻的思想。


谢谢朋友的关注与阅评,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0 15:04
原帖由 曹国魂 于 2010-1-25 20:40 发表
干净的文字,对面红尘而又远离红尘,多么空灵的心境!
好文字
问好若雨


谢谢国魂的关注与阅评,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0 15:04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1-26 14:22 发表
佛法无边,和佛门对视,佛门内也好,外也吧,人的真境,大概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仿佛听到木鱼声声,仿佛悟到禅意深深……


谢谢修玲的关注与阅评,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0 15:05
原帖由 刘梅花 于 2010-1-26 19:35 发表
清雅的文字,喜欢!


谢谢梅花的关注,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0 15:06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10-1-26 21:40 发表
对视中的感悟,有着禅的深理,我想,在佛门净地,人的思维也许更敏锐吧。好久未见,问好琴版!



谢谢如浩的关注与阅评,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0 15:06
原帖由 炬焰炯炯 于 2010-1-27 10:55 发表
我也是一个朝圣的人!问好若雨!



谢谢朋友的关注,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0 15:07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1-27 14:11 发表
佛法无边,和佛门对视,佛门内也好,外也吧,人的真境,大概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心如止水,冷无纤尘。如何能做到呢?抱抱琴!


谢修玲的再次提读,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0 15:09
原帖由 嘎玛丹增 于 2010-1-26 14:13 发表
没有听信传言,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身体去体认。
我看到一种虔诚的姿态,试图和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话。关于宗教精神和世俗烟尘的问询,有很多出色表达。尤其是孩子们,在我们的世界里,他们的童年不该是 ...


问好嘎玛哥,谢谢你的细心体会与阅评。握手致意!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0 23:12
原帖由 宋长征 于 2010-1-27 22:37 发表
静,佛,心,禅。一点点走近,一点点领悟:)
问好若雨!


问好长征,谢谢你的关注与支持,新年快乐!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0 23:13
原帖由 禅香雪 于 2010-1-27 22:39 发表
也曾去过一个到处是佛的世界,那种大化人心的力量至今都难以忘记。虽然我们离佛的境界很远,但我们可以静心修佛!


问好香雪朋友,谢谢你的关注与支持!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0 23:14
原帖由 苏忠伟 于 2010-1-28 17:15 发表
学习,欣赏。
增加了佛学知识及对佛理的认识。
我不信宗教,但对宗教的思想精华是持兼收并蓄的态度。
问好若雨!


         是的,你说的很好,宗教的思想精华是持兼收并蓄的态度。宗教对人的精神的确有巨大的教化作用,为人类传统文化之范畴。谢谢朋友的支持与阅评。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0 23:21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1-28 18:00 发表
再读小雨的此篇叙述,其实已经很光泽的作品了,因为它的构思立意都不小,所以填充的时候稍微润色即可整体生辉,是大音境界的凝聚。小雨这样认真,这样认真,还有什么做不成的事业吗?喜欢! :hug:


      呵呵,谢谢小暖。那天发得有些急,过后细读,感到有些语言在表达上欠准确。现在感觉要好些了。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1 00:20
原帖由 洪水河畔 于 2010-1-28 18:45 发表
大境界在心里,若雨很认真的文字,学习问好!


谢谢洪水老师,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1-31 00:32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1-28 19:41 发表
近日网络瘫痪,匆匆来访,先问候,以后细品。


期待荷风才女的点评,请多提意见。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