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9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血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13 0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血管里,只是血吗?——血水,我服了创造这个名词的古人。

  人类的智慧,好像还无法测知一个人全身的血管到底有多长。

  但这条主动脉却即将要诞生了:98.3公里。这还不包括它导入病躯后必将链接的蛛网一样的、累计超过200公里的毛细血管。这生命之血,要输往哪里?

  这是一个号称三秦大地的、因高度贫血而羸弱不堪的躯体。这一代的秦人们汇聚了方方面面的科研力量和民间智慧、动员成千上万的人力和几百亿的财力,试图花四五年的时间,异想天开地编织一片水网,以输血的方式,让古老的关中大地在死亡线上返老还童,浴火重生。具体构想是: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调水15亿立方米,穿越秦岭山脉进入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以解关中之危。

  所谓引汉济渭,说穿了,就是引汉济人,救济渭河两岸的芸芸众生。

  在西安,一位据说是亿万富翁的老板给我感慨的时候,他正端起脸盆,像古老的卖油翁一样,把洗过头的水轻轻注入一个塑料桶里。“这水,还可用来冲马桶”。与身份极不相称的细节,让我怦然心动。

  一滴水,在关中汉子这里获得了尊严。

  多年前,我曾有过一次行走全国考察饮水安全的经历,感受三秦大地的干涸,是我日程的重点。被古老的渭河冲击而成的关中大平原,历史上曾经河道遍布,水网如织。稻花飘香的渭河两岸,豪放的秦腔、老腔、眉户与陕西特色的渔歌、民谣交汇在一起,构成了古老而又独特的关中风情。有一种说法,所谓天府之国的美誉,最早不是针对四川而是针对关中的。而今,陕西人似乎早已丧失了争这个名分的文化自信。曾经名扬海内外的“八水绕长安”景观,疑似一个杜撰的、干涩的传说。旱魔长驱直入到1995年,大地龟裂,小麦绝收。西安、咸阳等十多个城市的不少企业因工业用水不足而被迫停产。“娃儿,你要记着,妈妈,是因水而死的。”这是渭北高原一位因长期饮用塬上的苦咸水而百病缠成的农妇自杀前的遗言。

  年轻的母亲死了,陕西之死,还会远吗?

  假设——有一天古城西安、咸阳、宝鸡、潼关齐刷刷从地球上消失并成为未来人们凭吊的古人类遗址……因这个假设而骂我的人,一定不会明白,在岁月中消失殆尽的楼兰、北庭、龟兹、高昌、米兰、且末、尼雅、庞贝、亚特兰蒂斯等古城,那种死亡的气息和幻灭的景象,距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火把,燃烧的火把。亢奋或羸弱的火把像火龙一样在山川蜿蜒喘息。这是关中父老乡亲求雨、祭天、拜水龙王的场面。成千上万的民众跪倒在地,干裂的嘴唇亲吻大地。也许,那尊贵的一吻,楼兰最懂,亚特兰蒂斯最懂。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今人又延伸了一步:“食以水为先。”公元2014年,传说中的引汉济渭工程终于上马。这是怎样的现场呢?从秦岭北麓的周至县到秦岭南麓的洋县,成千上万的施工人员在几百公里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战场:开山、筑路、打洞、架桥、拆迁、重建……当生存与渴望、抗争与悲壮构成了人类命运的交响曲,当改造与维护、攻克与重铸构成了人类突围与环保的人性乐章。沉睡了几十亿年的大山仿佛睁开了惺忪而又期待的眼睛,苍茫的原始森林敞开怀抱接纳了这些戴着头盔的不速之客,各种奇珍异兽好奇地打量着由挖掘机、卷扬机、钻探机、运输车构成的钢铁洪流……

  地球的一隅,喧嚣着,颤栗着,亢奋着,期待着。

  一位刚刚走出隧洞的民工,急不可耐地摘下头盔,扬头就吼:“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

  谁能告诉我,证明这种红色的除了血,还有什么?

  当多年以后,发生在这里的一切故事尘埃落定,汉水,这条比长江、黄河的诞生还要早七亿年的古老血脉,这个曾孕育过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神话温床,从此将梅开二度,一枝各表:一者,继续汇入滚滚长江东逝水;另一者,北上投入黄河的怀抱,奔流到海不复回。

  我先后靠近了位于汉江中游的黄金峡水利枢纽和位于汉江支流——子午河下游的三河口水利枢纽工地,走进了位于秦岭主脊段的1号洞、3号洞。有位工程师告诉我,输水隧洞分两大部分进行施工,其中42.7公里采用钻爆发施工,主脊段39.1公里采用世界最先进的TMB掘进机施工,沿线布设10条支洞。主洞加上支洞,超过120公里,其中隧洞的最大埋深达2012米,均位居世界第二,而施工的综合难度位居世界第一,这还不包括超长隧洞面临的长距离通风、涌水、岩爆、高温、地热等世界级难题。“常言道:‘一桥飞架南北’,我们这叫‘一洞卧底南北’。”工程师说,“一旦竣工,可与老祖宗在四川建设的都江堰、在广西建设的灵渠媲美,因为它史无前例。”

  我们进入隧洞纵深的方式,是乘坐施工专用大巴,从支洞到主洞直至秦岭山脉的心脏,整整行驶了半个多小时。这是施工人员一寸、一寸、又一寸“抠”出来的世界:潮湿、阴暗,各种机械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与洞外构成了两重天。洞壁犬牙交错,洞底遍地泥泞。山体涌水形成的溪流、深潭随处可见。在作业区,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泥水、汗水、油渍包裹了他们,只剩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纵横交织的铁丝护网紧紧贴着岩壁,兜住了层层迭迭的碎石。“咔嚓——哗啦——哐——”。一种怪异、恐怖的声音不绝入耳,随之而来是飞瀑一样的碎末,从护网中筛下来,袈裟一样罩在了我们身上。

  “这就是人们谈虎色变的岩爆。”技术员告诉我。

  “尽管防护技术先进了,减少了岩爆造成的伤害,但是,岩爆状态下的施工,仍然是生命与死神的博弈。”技术员介绍情况的时候,表情像沙场上的墓碑。“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祈祷进入隧洞的。”

  无语,只剩下紧张的呼吸。那一刻,洞外,半个世纪以来修建的铁路、公路正在承载着现代交通工具,把南来北往的人类送往目的地。凡是选择火车、汽车南下川、云、贵或者北上陕、甘、豫的人,每穿越某个隧洞、跨越某段桥梁,一定能看到窗外的一片片坟茔。每一个坟茔的下面,都长眠着一个曾经生龙活虎的生命,他们一定是某位妈妈的孩子,某位妻子的丈夫,某位少女的心上人……

  “这个,你拿走吧!”同行的靳兄随手从头顶的护网里掏出一块石头。

  其实是一块岩爆形成的石头碎片,巴掌那么大。

  “它是石头,也是命。可是,为了我们的生存,它离开了大山。”

  在人迹罕至的黄金峡,我久久在河滩伫立。这里将成为未来120米以下的水底世界。我这才知道,全线水利工程的实施,将有4个乡镇、98公里等级公路、11座桥梁被淹没,1万多户农民将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搬迁异乡。不被淹与被淹、常住与搬迁,是一个生存的逻辑。为了活着,或者,怎样活得更好。

  最终能够诠释生命秘籍的,其实是人与自然。

  当大自然决定了万物的命运,那么,所有的活着与死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那一刻,秦岭南麓的日头已经很毒,开工前的汉江水一如既往地蜿蜒东流,被山洪冲到河滩的各种树木、椽子和羚羊、狼、狐狸的尸体,无声地演绎着大自然的变数和生命的无常。有一只狐狸,它显然死去很久,但美丽的双眼依然睁着,它有一身棕色的被毛,与耳梢、尾梢的纯白构成一幅悲壮的图画。它多么像我的获奖小说《女人和狐狸的一个上午》中的那只狐狸啊!我从乱石堆里搂了一团淤积的衰草,抖开来,轻轻苫住了它的尸体和容颜……

  血水。你会认为这样的诠释是作家的浪漫和矫情吗?料想你没这个胆,你一定知道你体内70%以上的东西,不是骨与肉,而是水。人类躯体里遍布的水网,就像大地、山峦、平川遍布的河流、小溪与山泉。当你把一杯水一饮而尽,大自然的血已经在你体内大河奔流。

  离开西安那天,偶然看到一位女士正在指责小保姆:“三令五申,你就是不听,你保留洗衣服的脏水干嘛?咱缺这点水钱吗?”

  在女士看来,水是有价的,而且还是廉价的。她一定习惯了社会保障体制带给她生活的安逸、实惠和生命的红利。我问她:“您知道引汉济渭吗?”

  “没听过,是刚到的美国大片吗?”

  我想说是,也想说不是。但最终什么也没说,在是与不是之间,还真找不到合适的答案。在她眼里,我是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或者,是不经意的一滴水。

  飞机把我送到了万米高空。俯瞰大地,黄昏中的秦岭山脉像一根长长的扁担,一头挑着汉水,一头挑着渭河。撒落在崇山峻岭中的几十处忽明忽暗的光亮,一定就是施工现场了。光亮静止着,也奔跑着,像一个个求雨、祭天、拜水的火把。

  那是充血的表情,如吼秦腔时面色如枣的陕西冷娃。

  2015年6月26日于天津观海庐

2#
发表于 2017-9-13 09:13 | 只看该作者
问好秦老师!
3#
发表于 2017-9-13 09:4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老师分享,问好!
4#
发表于 2017-9-13 12:1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谢谢分享。
5#
发表于 2017-9-13 14:18 | 只看该作者
好。的确不错哟!
6#
发表于 2017-9-13 14:2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秦岭老师的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 13:49 , Processed in 0.21021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