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春天里的咳嗽 [打印本页]

作者: 牛背上的童子    时间: 2017-9-14 11:47
标题: 春天里的咳嗽
本帖最后由 zizhu 于 2017-9-14 13:22 编辑

      又是一年春天时。春风吹绿了大地,大雁也飞回来了,小草冒出个嫩芽尖尖,出头探脑,好奇地望着春姑娘。
  
  莹儿娘的咳嗽也像草芽芽一样,露脸了,显声了,一天比一天明显,一天比一天沉重。刚开始那几天,白天不咳,晚上偶尔咳一声两声,后面的日子,白天咳,晚上也咳,一声连一声,一声比一声急促,一声比一声剧烈,仿佛要把黑夜戳破。
  
  吃过晚饭,太阳刚刚落山。莹儿爹像往常一样,爬在炕沿上,紧紧地咬住自己亲手卷的旱烟卷,吧嗒吧嗒用力地抽着,烟头忽明忽暗,映照着莹儿爹沟壑纵横的老脸,皱皱巴巴,布满一生的沧桑,像一块老树皮,若隐若现在袅袅的烟云里。
  
  “娃他妈,明天进城去大医院里看看。”
  
  “不碍事,今年本命年,不利吉。明儿你去找找孙神仙,给我问问。”
  
  莹儿娘趁着不咳的间隙,喘着粗气说,刚说完一阵剧烈的咳嗽来袭。莹儿爹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手忙脚乱,赶紧熄灭烟头,无助地望着莹儿娘,干枯的两眼像两支风中飘曳的蜡烛,发散着担忧和不安的惨光。
  
  夜很静,很黑。莹儿娘的咳嗽,一声接一声,尖锐又饱涨,涨开屋子,刺破夜空。平日睡觉总打呼噜的莹儿爹,这一夜却呼吸均匀,长长地呼出气,慢慢地吸进气,几乎听不到吸气的声音。
  
  天蒙蒙亮,莹儿爹又爬在炕头上,从头根底下摸出烟袋,忽然又像想起了什么似的,摩挲着烟袋,轻轻地放到一边去了。
  
  “娃他妈,还是进城去看看吧!我总觉着你的病厉害着呢,不轻啊!”
  
  “先去问问再说。城里的医院看病,尽过机器做了检查,嘴里吃不上一片药。”莹儿娘眼眶暗黑,两眼深深地陷进去,疲惫不堪,有气无力。她喘喘气,好像用足了全身的力气,说:“娃们外面建筑工地上挣钱不容易,早晨六点半一直干到下午八点,除去中午吃饭的一个小时候,一天起码要干十二三个小时。”
  
  说完,莹儿娘又张开嘴,大口大口地喘起来,又急又气似的,她说:“一天两不见日的——“
  
  “前日个,李三婶胃疼得厉害,到城里的大医院去看,又是抽血化验,又是什么仪器检查,临了,一片药没吃,光检查过机子就花去了八百多块,整整一头猪钱!李三婶哭上回来了,一边哭一边叫唤着,冤枉得很哪,没吃上一片药渣渣儿,头天卖掉的那头黑白花猪钱就完完的了……”莹儿娘说着,两行清泪早已从眼眶里溢出来,静静地流过比老树皮还要粗糙干枯的脸庞。
  
  “嗯,那我早早去问问孙神仙。”莹儿爹边说着,从炕头抱过衣服,一件一件地穿起来。
  
  孙神仙家就在隔壁一个村子,跨过一个干河坝,再走上一截七八分钟的石洼子路,就是神婆家所在的村子。家里有啥不顺当的事,或是家里有人得病了,莹儿娘都会找神婆问问,向神婆请教解决办法。神婆总是很神,总能让人信服。通过神婆的禳眼和化解,家里的大事小事好像都顺当了。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称她为“孙神仙”。莹儿爹骑着自行车,熟门熟路地来到神婆家的庄门前。以前家里有啥不顺当的事,莹儿娘总是让他骑车捎上来问事。
  
  刚刚八点过些,四月的早晨,太阳已经老高了,春光明媚。神婆的屋里已经站着四五个前来问事的人。明亮的阳光直直地照到炕上,屋子里暖融融的。神婆慢悠悠地系好衣服扣子。屋子里的人在明媚的春光里没话找话地说。神婆慢腾腾地从炕头下来,说是昨天晚上去给一户人家剥解,弄完法场回到家,已经凌晨两点多了。睡的迟了,早晨自然迟迟才起。人们停下自己的话头,“哦,哦”地回应着神婆的解释,更加耐心地等待着神婆,似乎对自己要问的事也更加有信心了。
  
  梳洗完毕,神婆顾不上吃饭,盘腿坐在炕桌边,炕桌下沿上坐着一对母女。母亲四十五六岁的样子,微胖的身子像一堆发面,堆在炕沿上。女儿十八九岁,二十不出头。稚嫩的脸庞,浓浓的忧郁塞满全身。半跨着炕沿,倚在母亲旁边。神婆先招呼跟前的,她抬起头,郑重其事地对这对母女说:“你们问个啥事?”那位母亲开口说:“我给我的姑娘问一下婚姻大事。先前自己谈了个,我不同意,就拆散了,后来给介绍了好几个,看一个不中意,再看一个还是不中意,总的没一个到她心上的,天天哭眼掉泪,一个劲儿哭。”神婆说:“说说你姑娘的生辰八字。”那位母亲准确地告诉神婆女儿的生辰。神婆若有所思,随即,说:“先前的那一个和你姑娘就是天配地设的一对,你要给人家拆散哩么!”那位母亲一个劲儿地直点头,说:“就是的啊!谁知道呢!要知道是这样,我就不拆了,让人家好好跟上过去就行了。”说完,面露愧疚,难过地看了看低头纳闷的女儿,咽了咽嗓子,脖子上像一波海浪涌动了一下,最终归于平静。“那怎么办呢?”那位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低声问神婆。神婆说:“你按我说的去化解化解,五月里会有男孩子找你的姑娘,你就成全下。”说完,神婆拿出一个黄色的纸袋,上面是红色的花纹,共拿出五个。对那位母亲说:“这是五份子宝,你拿去,买上些纸钱,东方烧一份,西方烧一份,南方烧一份,北方烧一份,剩下的一份烧在自家大门口。”那位母亲极其虔诚地接过神婆递过来的“宝”,放下五十块钱,领着女儿出去了。
  
  这时神婆看到莹儿爹,热情地打了招呼,问道:“哟,老叔叔,你问个啥事呢?”莹儿爹说:“我给你老婶子问问,最近一直咳嗽着不好。”神婆眯了眯眼睛,说:“你单家里是不是有个得肺病死的人?”莹儿爹直点头,“有,有,有。”神婆说:“就是这个人打搅俺老婶子呢。”说完,神婆拿出五色纸,各数出四张,然后又叠在一起,拿起剪刀在纸上剜了几下,递给莹儿爹,说:“拿去。今天晚上吃罢黑饭,拿上这些纸花,先在病人身上撩三遍,撩完后,拿上些纸钱,把纸花夹上,朝东南方向一起烧掉,不磕头。往后一天一天,人就会好起来。”莹儿爹颤抖着双手,从神婆手中接过纸花,就像得着救命药一样,也像呵护着自己的婴孩一样,千般小心,万般珍重,紧紧地捂在胸口上。莹儿爹腾挪出左手,不停地哆嗦着,从贴身的衬衣口袋里掏出五十块钱,小心翼翼地把那张“绿头头”,恭恭敬敬地放在炕桌上,那是神婆专门用来裁剪纸花的。莹儿爹咧咧嘴,像要笑又像要哭,到底是笑还是哭,谁也说不清楚。他结结巴巴地对神婆说:“麻——麻烦你了,这下——这下好了。”说完,莹儿爹快速转过身,推上自行车,脚下生风,走远了。
  
  出了门,莹儿爹把纸花装在上衣口袋里,左手捂着口袋,右手推上自行车。走了三四步,又把车把换到左手,用右手拍拍上衣口袋。这才用两只手抓牢车把,左腿踏在脚踏板上,抬起右腿,有点笨拙地翻身骑上车,两条腿一上一下,缓慢地转动着,渐渐地消失在暖暖的春光中。
  
  一路上,莹儿爹欢欢喜喜,轻快地踏动着车子。路边的麦苗好似迎宾,热情地朝他点着头,哈着腰,春风吹过,哗啦啦的齐声鼓掌。莹儿爹想想求到的灵丹妙药,再想想那长一声,短一声,揪人心肺的咳嗽声。他不禁喜从心头升起,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到,那一堆黑红蓝绿紫的纸花,是一个个精兵强将,灰飞烟灭间,悄无声息地把莹儿娘的咳嗽消灭得干干净净,无影无踪。
  
  莹儿爹刚进大门,屋子里传来莹儿娘“咳——咳——咳——”的声音,又粗重,又急促,又费事。一声连一声,好像不把肺咳出来不罢休的架势。莹儿爹火急火燎,支好自行车,来到屋里。
  
  莹儿娘青紫着脸,喘喘吁吁,说:“娃他爹,咋问下了?”
  
  莹儿爹扑闪着双眼,一双干涩浑浊的眼睛,闪耀着希望的光芒,急切地回答道:“问上了。”他的另一只手敏捷地掏出神婆剪好的纸花,在空中扬了扬,被苦难浸泡透的脸上露出难得的一丝笑意,说:“吃罢黑饭,我拿它给你攘解,攘解完,利了,散了,你这病也就好了。”
  
  莹儿爹做好了黑饭,是山药面糊糊。莹儿娘许是看到自己的病有希望治了,走到尽头了,心情舒畅,竟然喝了两碗糊糊。这几个月来,她哪是吃饭啊!不论稠稀,她顿顿只吃那么三四口,算是给莹儿爹一个安慰,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待,表明自己吃饭了。
  
  吃完饭,莹儿爹来不及收拾,安顿莹儿娘在炕上躺好,赶忙拿来求来的纸花。他脱掉鞋,跪在炕上,面色庄重。拿起纸花,从莹儿娘的头上开始撩,一直撩到脚头,再从脚头绕到头上,又从头上绕到脚下头,来来去去,不多不少,刚好撩三遍。莹儿娘微闭着双眼,好像纸花真带着她的咳嗽,飞到远处了。撩的整个过程,她居然一声也没有咳嗽。莹儿爹撩到最后,一边撩,一边说:“利了,散了,好了,再也不咳嗽了!”莹儿娘紧跟着他的话音,说:“再也不咳嗽了!”,像是莹儿爹的回声一样,
  
  纸花还真神,好像确确实实带走了莹儿娘的咳嗽!莹儿娘竟然一夜没有咳嗽。莹儿爹和莹儿娘喜上眉梢。病日子总算到头了。老两口长长地舒了口气。
  
  第二天,家里就像过年一样,莹儿娘喜气洋洋的。她早早起来,拿起扫把,扫完屋里,扫屋外,把家中里里外外都彻底打扫了一遍。这些日子,她有病,莹儿爹还要忙地上的活,再者说男人家天生不是收拾屋子,干家务活的料,家里乱七八糟,脏脏兮兮的,不成样子。这家里,没个女人还真不成,生活一下子好像失去了生机,冷冷清清,不堪入目。
  
  中午,莹儿娘特意想为老伴做他一辈子都爱吃,百吃不厌的搓鱼子。做着做着,莹儿娘的呼吸越来越急促,咳嗽又开始了。突然一口痰堵在啜子眼,莹儿娘两眼直翻,她慢慢地朝后倒下去……
  
  莹儿爹从地上干完活回来,发现莹儿娘时,她已经没了气息。莹儿爹失声痛哭。
  
  原来莹儿娘这是回光返照啊!
  
  明亮整洁的屋子里,莹儿爹抱着莹儿娘,他仰着脸,老泪纵横,说:“这是怎么回事啊?”
  
  他想向苍天要一个答案。
  
  春风依旧轻轻地吹着,草芽儿依旧嫩绿嫩绿的。莹儿爹的哭声像烟雾一样慢慢地弥散开来。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牛背上的童子    时间: 2017-9-14 11:53
好久没顾得上来了,今日露个脸。欢迎大家砸砖!
作者: 诚诺    时间: 2017-9-14 12:02
好作品,贴近生活!喜欢
作者: 枫叶飘飘    时间: 2017-9-14 12:06
欢迎老师来家了,敬茶先
作者: 枫叶飘飘    时间: 2017-9-14 12:07
不要忘了回家的路,俺等你……
作者: zizhu    时间: 2017-9-14 13:18
排版有点乱,我给重新排一下。
作者: 郭子贝    时间: 2017-9-14 13:28
前来欣赏佳作,问好牛背上的童子老师!
作者: 郭子贝    时间: 2017-9-14 13:43
有病不去医院,而是求神求佛,并不只是老年人封建迷信的思想在作怪,心疼儿女、怕花钱的原因所占的比例更大。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辛辛苦苦把儿女拉扯大,老来想到的却不是索取,而是儿女们都能过上富足的日子,都能有个好的归宿。语言简洁,情节流畅,环境描写也为作品增色不少。欣赏!
作者: 暴雨迎风    时间: 2017-9-14 16:05
题目很抢眼,有创意。
作者: 枫叶飘飘    时间: 2017-9-14 16:19
对待儿女,父母首先想到的是付出,是关爱,从来不会心安理得地去索取。迷信不是愚昧,是心存侥幸和无奈。感情饱满,故事感人,成功塑造了一对善良、苦命的父母形象。设计精巧,烟火味十足。
作者: 牛背上的童子    时间: 2017-9-14 21:37
郭子贝 发表于 2017-9-14 13:43
有病不去医院,而是求神求佛,并不只是老年人封建迷信的思想在作怪,心疼儿女、怕花钱的原因所占的比例更大 ...

谢子贝打赏评分!子贝读的很细心,读出了我的所思所感。子贝读的也很贴心,读出了天下的父母心!
作者: 牛背上的童子    时间: 2017-9-14 21:42
诚诺 发表于 2017-9-14 12:02
好作品,贴近生活!喜欢

谢诚诺评分!诚诺者,真诚的诺言亦或诚恳的诺言?
作者: 牛背上的童子    时间: 2017-9-14 21:43
枫叶飘飘 发表于 2017-9-14 12:06
欢迎老师来家了,敬茶先

谢枫叶的茶,我且慢用了!
作者: 牛背上的童子    时间: 2017-9-14 21:45
枫叶飘飘 发表于 2017-9-14 12:07
不要忘了回家的路,俺等你……

枫叶这句俺等你让我对咱们的家难舍难离了。
作者: 牛背上的童子    时间: 2017-9-14 21:46
zizhu 发表于 2017-9-14 13:18
排版有点乱,我给重新排一下。

谢版主!偶不是故意要麻烦你,.排了两次还是没排好。.
作者: 牛背上的童子    时间: 2017-9-14 21:48
郭子贝 发表于 2017-9-14 13:28
前来欣赏佳作,问好牛背上的童子老师!

子贝,.老师不敢当啊!汗颜!
作者: 牛背上的童子    时间: 2017-9-14 21:49
暴雨迎风 发表于 2017-9-14 16:05
题目很抢眼,有创意。

版主的意思是内容很…….
作者: 牛背上的童子    时间: 2017-9-14 21:53
牛背上的童子 发表于 2017-9-14 11:53
好久没顾得上来了,今日露个脸。欢迎大家砸砖!

妖儿最近可好?好好.爱自己!爱自己的身体,过自己舒心的生活!
作者: 小野菜    时间: 2017-9-14 22:00
素材很有普遍性!加分点赞
作者: 凌啸远    时间: 2017-9-14 22:03
本帖最后由 凌啸远 于 2017-9-14 22:07 编辑

这篇小说的语言气息可以,但是又有点过分沉迷于小说的语言气息以及描写中,使得整个小说叙事上的脉络不够棱棱突出,因为有被语调气息覆盖的倾向。
另外文学小说这个东西,它的极致处,永远都是教人明白,教人心里通透明白,不是教人糊涂。所以这篇小说里面的内容,讲到一个妇人患咳嗽病,医药费贵,然后丈夫求巫的过程。这个过程于现在的时代环境来说,不够真实贴切,或者说现在是一个科学知识时代,不比老一辈那么迷信糊涂。
所以文学小说不能于大家都常识性地明白里,写一个糊涂的事情。当然作者也可以解析自己的主旨,认为恰恰就是医药太贵,所以才走向求巫的过程,形成一种批判反讽性。但是这种批判反讽,这个求巫的过程太直接了,有点违背当下的常识,架构得不够好。
最后关于小说结尾部分,显得有点仓促急躁了,没有整体性地呼应圆融出来。当然于目前这个论坛来说,这篇小说还算是可以的了。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7-9-14 22:09
牛背上的童子 发表于 2017-9-14 21:53
妖儿最近可好?好好.爱自己!爱自己的身体,过自己舒心的生活!

嗯,谢谢童子关心惦记,我还好。你也一样哦,每天要开心哈
作者: 芒乡化十龙    时间: 2017-9-14 22:14
很吸引人的题目,这本身就是作品的一个成功。
转折的情节,细腻的感情,让人动情和回味。
作者: 牛背上的童子    时间: 2017-9-15 09:56
凌啸远 发表于 2017-9-14 22:03
这篇小说的语言气息可以,但是又有点过分沉迷于小说的语言气息以及描写中,使得整个小说叙事上的脉络不够棱 ...

谢谢啸远的诚恳批评和部分肯定。在众多的赞美声中能听到你的不同声音,无疑对我是最大的鼓励和鞭策。童子真诚地感谢啸远!期盼在今后的作品中听到你更多的声音。
作者: 牛背上的童子    时间: 2017-9-15 09:58
芒乡化十龙 发表于 2017-9-14 22:14
很吸引人的题目,这本身就是作品的一个成功。
转折的情节,细腻的感情,让人动情和回味。

是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存在于我身边的事,有一部分农民父母他们就是这样地生活着,让人很心痛,但也很无奈。
作者: 牛背上的童子    时间: 2017-9-15 10:00
小野菜 发表于 2017-9-14 22:00
素材很有普遍性!加分点赞

这么一个英姿飒爽的帅哥,怎么是小野菜呢?说啥也靠不到一块儿去呀!
作者: 牛背上的童子    时间: 2017-9-15 10:04
枫叶飘飘 发表于 2017-9-14 16:19
对待儿女,父母首先想到的是付出,是关爱,从来不会心安理得地去索取。迷信不是愚昧,是心存侥幸和无奈。感 ...

是啊,无论多么卑微的父母,他们依旧全心全力地爱着他们的儿女们,只有奉献没有索取!养儿方知娘的苦,这一份情,怎敢忘?
作者: 小白兔白又白    时间: 2017-9-15 10:18
一辈子勤俭节约的老人,花钱上医院看病舍不得,信奉迷信,结果还是送了命。警示好文,提醒人们有病不要迷信,要去医院治疗。学习欣赏,赞一个。
作者: 牛背上的童子    时间: 2017-9-15 10:31
小白兔白又白 发表于 2017-9-15 10:18
一辈子勤俭节约的老人,花钱上医院看病舍不得,信奉迷信,结果还是送了命。警示好文,提醒人们有病不要迷信 ...

病之可怜,生之无奈,总让人忍不住唏嘘不断。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