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无奈的白水蛋 [打印本页]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2-19 10:51
标题: 无奈的白水蛋


时光左岸之:

                                    无奈的白水蛋



  母亲在镇上缝纫社,熬更守夜地给人家打衣服,勉强让外婆、小舅和我,没有饿死。我很小就开始挑水煮饭,到垃圾场刨炭花、竹子林检笋壳,作为家用燃料。捡狗屎割牛草卖给果园和运输社,换点小钱买盐巴酱油。偶尔跟在小舅的屁股后面,下河摸鱼抓虾,给家人打牙祭。

  小舅年长我几岁,在我眼里什么都会。钓鱼打鸟一把好手,会做弹弓、竹子水枪、铁环、螺陀等就地取材的玩具。外婆从小就宠他,也把他惯成了好吃懒做的角色。有一年,他在供销社收购站剐蛇,剐一条蛇五分钱,只取皮和胆,收购站不要蛇肉,卖不了钱,一般都用来喂猪。偶尔小舅会拿回家一些蛇肉,为了不让仁慈的外婆发现,我负责把家里的铁鼎锅偷出来,在慈竹林烧一堆火炖煮。据说疡尘(烟灰)落入蛇肉里有毒,也是选择户外炖煮蛇肉的另一个原因。蛇肉是什么味道?我已不记得。吃过不少白生生的蛇肉,抓在手中蘸点盐巴,再塞进嘴里,填饱过咕咕乱叫的肠胃。或许后来受到了更多教育,因为见过小舅生剐活蛇的血腥?长大后,见到蛇就紧张恶心。

  外婆在世时,经常骂小舅,用蛇做比喻。幺儿呐,你咋个懒得烧蛇吃哦。


    遇到赶场天,受小舅和肚子指使,经常混进经营站门口买肉的人群,伺机偷肉。我躲在大人腿脚后面,望着木架子上那些倒挂的猪肉,两眼放光,闻到肉香,不停咽口水。卖肉师傅剃个光头,猪皮围裙沾满血糊糊的污迹。他耳朵上夹着一根纸烟,手提亮晃晃的尖刀。验完票收过钱,丢进木匣子,盖板咣当一声脆响关闭。手起刀落,刀锋寒光闪过眼前,一块猪肉瞬间就搁在了秤盘上。乘师傅过秤之际,伸出被饥饿鼓舞的手爪,对准早就看好的猪体腹腔,扯下小块碎肉或者油渣,撒腿就跑回了慈竹林。早就等在那里的小舅,已经捡好笋壳竹叶。整到好多?才这么一点,还不够塞牙缝哦。你咋个不去呢?小舅从槐树上跳下来说,娃儿呐,你小,不容易发现。听话,回去拿点盐巴来,我来炒。我和小舅在竹林里藏着一个搪瓷缸子,专门用来煎炒偷盗的成果。只偷到油渣时,顺便到庄稼地,摘一把豌豆尖之类的青菜,混在一起炒,依然美味。

  一切,都在暗地里进行。但这样的勾当,并没有维持多久。卖肉的师傅后来提高了警惕,见到我,脸上依然笑眯眯的,只是将寒冷的尖刀举过头顶,就把我吓得屁滚尿流。母亲知道后,扯起黄荆条就打,屁股上至今留有它坚硬的痕迹。黄紫棍下出好人,在母亲那里,是坚不可摧的古训。黄紫树,川南遍地都是,枝叶繁密,叶片碎小,枝梗尖细,黄蜂和蚊虫喜在其间活动。在夏天的原野,很远就能闻到它腥腻的味道。用它抽打身体,钻心的痛疼。

  我挨打,小舅罚跪。按说小舅比我大几岁,母亲教训我们时,挨打的该是小舅。每次犯错,受重罚的总是我。我不懂。你外婆死了,小舅比你遭孽。唉,娃儿呐,你们能不能让我省点心。说着说着,母亲就落下泪来。一个母亲的心情,娃儿们哪里能懂。

  时间左岸,这样的童年很寻常。小镇上,我没有见过更好的童年。大家都一样,没有玩具,也没有泡泡糖。贫穷并非苦难,苦难和幸福在比较中成立。我从那里来?外婆说,你是石头旮旯拣的,我就毫不怀疑地信了。人生不停地苦苦追问,在比较中不断折磨自己。其实,真相一直就在原地。所有问询,只能把你带向更深的黑暗,谜底,比黑还黑。

  无从知道,没有看到和没有看清,原来是多么的幸福!

  “幺儿吆,砍柴烧,砍不到,要挨叨。”一样的童年,一样的贫穷,一样的日子。每月凭票供应菜油一斤、猪肉五两、煤油三两……只是,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做家务的时间相对少点。整个童年时期,最大的愿望除了填饱肚子,想有一个姐,或者哥,可以帮我分担家务。原本有个哥,大跃进时期,土里不种粮食,妄想生长钢铁。泥土咋能出生钢铁呢?世间总有不断的荒唐,混淆黑白。小镇没有提前进入衣食无忧的理想社会,倒是荒芜了土地,损毁了大片森林,也饿死了很多人。我哥,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被两个掺合着白山泥的高粱粑,活活咽死在了母亲怀里。同样因为饥饿,姐姐在母亲腹中,先天营养不良,以死亡方式来到了这个世界。没有见过他们,就前后走了。哥和姐的死亡,是母亲缄默的疼痛,直到老人家过世,都没有听她说起。

  小时候,伙伴们给我取了一个很长的外号:“每天一个白鸡蛋”。

  上幼儿园第一天,母亲背着我到幼儿园门口,给了我一个煮鸡蛋,也是我童年时期唯一的一个。幺儿,饿了自己吃。鸡蛋还是热的。没曾想我在男女不分的厕所里,把它送给了李幺姑。不幸被黑娃儿看到,给我取了这个绰号,一直伴我走过了漫长的少年。听见同学们叫喊,总是隐隐地觉得,其间充满了很多不懂的暧昧。暧昧在多时,拐弯抹角地隐藏了事实,邪恶一样制造陷阱。这个让我浑身不自在的绰号,后面有一个李幺姑,以及男女授受不亲的小镇传统。传统是小镇的宪法。母亲常说“口水可以淹死人。”是真的,并非简单形容。我对这个绰号的最初感觉,就是后背沾满了口水。

  镇上只有一所幼儿园。先初,母亲没有让我上,家里穷,舍不得每个月两块钱的学费。伙伴们一个个都在那里上学,每天回家时,手里还捏着一颗红苕糖。李幺姑放学就找我,拿着水果糖向我显摆。逗得我两眼放光,口水直流。李幺姑最后说,来嘛,你先咬一口。剩半块给我哦。用红薯削皮煮熟熬制的褐色糖块,有别于白色的生麻糖,做成有糖纸包裹的水果糖式样,于我就像猫闻到了鱼腥。我们那时拍纸烟盒,也拍糖纸,那种透明的水果糖纸,如同中华、牡丹烟盒样稀奇。

  我想上幼儿园,动机很单纯,无非就为一天一颗红苕糖。经常哭闹,母亲不松口。有一天和母亲泼皮耍赖,满地打滚地哭着要上学。原本想哭闹一下就算了,没曾想在地上翻滚过程中,想起色泽光亮的水果糖,就真的伤心起来。都是孩子,为啥我每天就没有一颗糖果?母亲狠下心,没几天就给我报了名。

  李幺姑住在我家隔壁,比我大半岁,透过竹串架墙壁的缝隙就能说话。我把人生里得到的第一个白鸡蛋,毫不犹豫地送给了李幺姑。原因不明,可能和小镇古老的传统有关。我们的母亲都在缝纫社工作,从小就在一起过家家捉迷藏,兄弟姐妹般亲热。

  家里经常都有缺盐少油的时候。母亲说,娃儿呐,你到李幺姑家借一调羹。李幺姑双手捧着盐巴罐,舀嘛,多舀点。还菜油的时候,调羹下面垫着一个小碟,即便漏出一滴,也在碟子里,不会浪费。李幺姑接过碟子调羹,总要故意溢出一些剩在碟子里。我家人多,供应票也多点,给你剩点回去吃油油饭。小小年纪,就承袭了温良传统。一调羹盐巴或者菜油,浓意着多少纯朴和恩情?给李幺姑一个白鸡蛋,既是一种回报,也算一种讨好,就像后来在书上读到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有借有还,也是小镇钉子样坚定的传统,借了邻家一根棉线,也必须记得还。而借针借盐的日子,一直在童年的小镇继续。

  “要好看,素打扮。要好吃,油油饭。”我儿时念叨的童谣中,大多和粮食有关。“折耳根茅草根,我是外婆的好外孙;外婆请我吃煮花生。我不吃,外婆吃……”那些伴随我成长的童谣,既是对生活现实的咏叹,也隐藏着简单而朴素的愿望。“红罗卜抿抿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儿要吃肉,老汉儿没得钱。”

    现在想来,每天一个白鸡蛋,就像儿时清唱的童谣,不存在我当年感受的憋屈,那只是小镇娃儿们,张望童年的共同理想。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嘎玛丹增 于 2010-2-19 10:57 编辑 ]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0-2-19 11:36
童年的苦,童的乐,都是那么生动,却包含着多少生活的艰辛!
每天一个白鸡蛋,童年时期唯一的一个,却送与了邻家的女孩,落下这个一个称呼。
这里面记录着的是良善,与朴实不过的人间情谊。读来感慨。
嘎玛兄的字,总是那么扎实温厚,喜你的喜,悲你的悲。

作者: 董万军    时间: 2010-2-19 12:17
  “时间左岸,这样的童年很寻常。小镇上,我没有见过更好的童年。大家都一样,没有玩具,也没有泡泡糖。贫穷并非苦难,苦难和幸福在比较中成立。我从那里来?外婆说,你是石头旮旯拣的,我就毫不怀疑地信了。人生不停地苦苦追问,在比较中不断折磨自己。其实,真相一直就在原地。所有问询,只能把你带向更深的黑暗,谜底,比黑还黑。”如此厚重的句子啊!多向您学习!问好、祝福!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10-2-19 13:01
淡定的文字,学习并问好嘎玛兄!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2-19 15:41
在物资匮乏的年月里,童年的生活注定也是清汤寡水。从这样的文字里,就可以看得出来。但是,尽管贫穷,却依然你借我还的相互扶持,依然有将一个鸡蛋因感恩而送人的美好情愫。走过艰难岁月的人,或许因此更懂得珍惜与奋发。精华支持!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2-19 15:49
童年生活的真实反映。学习,拜读时光系列美文,问好朋友!
作者: 不觉寒    时间: 2010-2-19 16:53
标题: 回复 1# 嘎玛丹增 的帖子
人生不停地苦苦追问,在比较中不断折磨自己。其实,真相一直就在原地。所有问询,只能把你带向更深的黑暗,谜底,比黑还黑。

祝福兄长虎年健康快乐,创作丰收!!!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10-2-19 17:25
童年,一个鸡蛋就是最好的奖赏.质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文字,将我带回了童年,产生强烈的共鸣。问好战友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10-2-19 17:39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2-19 15:41 发表
在物资匮乏的年月里,童年的生活注定也是清汤寡水。从这样的文字里,就可以看得出来。但是,尽管贫穷,却依然你借我还的相互扶持,依然有将一个鸡蛋因感恩而送人的美好情愫。走过艰难岁月的人,或许因此更懂得珍惜与 ...

学习精华,祝福新年!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2-20 00:10
  民间故事的讲述口吻。还归自然本真。这样写文过瘾。冲撞着某种虚炫。
  春节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2-20 01:37
问好嘎玛哥,先提读,欣赏后再作回复,晚安。
作者: 刘川北    时间: 2010-2-20 10:24
现在看, 这样的童年,还挺有意思。。。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10-2-20 10:28
具象丰满、情景交融,情愫感人。再现了过去生活的场景和不易,好文章,欣赏、学习,问好朋友!
作者: 叶柄    时间: 2010-2-20 10:31
优美的文字。欣赏了!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10-2-20 12:02
淡淡的思绪,难忘的过往。温煦的回忆,温暖着。学习,祝兄长节日吉祥!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2-20 14:08
刚回来。先记号。慢慢欣赏着。问好!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0-2-20 16:14
利落的文字,充满着悲悯的情愫,感人肺腑之余,引发一系列关于生命的深思,继续拜读中……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0-2-20 20:50
一个白鸡蛋,自然现在不算什么,那个年代就不同了。时代的变化物资的反差,让阅读生成了距离之间的味道和美。这些还原的时代细节,无一处不构成文字的力度,自然也是以现在的目光切入那个时代的刀刃。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2-20 22:23
     《无奈的白水蛋》写得是一个特殊年代的生活状况,一个孩子的生活和经历的细节展示。那些叙述的情景因为具体而真切,因为形象而真实。作者融入的个人感怀,既有时代地域生活的特点,也有人们共鸣的生活情状。贫穷是无奈的,无奈之中也蕴涵了热爱生活的美好。一个白水蛋的真情,也折射出时代生活状况的无奈。现在看来“清唱的童谣”一般的岁月,给人难以忘怀的心灵刻痕。欣赏,支持精华,问好嘎玛哥。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10-2-20 23:27 编辑 ]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10-2-21 10:19
原帖由 董万军 于 2010-2-19 12:17 发表
  “时间左岸,这样的童年很寻常。小镇上,我没有见过更好的童年。大家都一样,没有玩具,也没有泡泡糖。贫穷并非苦难,苦难和幸福在比较中成立。我从那里来?外婆说,你是石头旮旯拣的,我就毫不怀疑地信了。人生 ...

童心,童趣,令人留恋,但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更令人伤感,伤怀,这种经历,体会,回味起来,却余味悠长,而且就是陈年老酒,永远芬芳美丽,能在在不同的时段,放射出不同的光华!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2-21 16:54
每天一个白鸡蛋。这个绰号不仅体现着温良的情愫,也包含着童年生活里的真切。在幼儿园里,你给李幺姑的鸡蛋却成为了日后的一种回报。文章里大量场景和细节回放,使得一种在场性比较突出,尤其是人物的行为举止的刻画非常到位,你看看这段记述:“卖肉师傅剃个光头,猪皮围裙沾满血糊糊的污迹。他耳朵上夹着一根纸烟,手提亮晃晃的尖刀。验完票收过钱,丢进木匣子,盖板咣当一声脆响关闭。手起刀落,刀锋寒光闪过眼前,一块猪肉瞬间就搁在了秤盘上。”人的一生里有两种回忆,一种是温暖的,一种是苦涩的。相对来说,温暖的记忆很多。像此文就是一篇温暖的回忆。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作者经由岁月砥砺而获得的那份平和与宽厚,还可以读懂一个人的坚韧与辛苦。支持精华!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2-21 17:46
哲思和跨越让人感叹大气和成熟,新年好,拜读。
作者: 云水苍茫    时间: 2010-2-21 18:17
学习了,问好朋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2-22 08:50
提上。问好战友!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0-2-22 09:02
因为我们对贫穷的无畏,所以童年的时光便是贫穷的,也会被快乐替代,这就是童心。很怀念那些个逝去的日子,虽不富足却掩不住每天的喜悦,那些游戏现在的孩子无从感知,但或许羡慕的很呢。
问好嘎玛兄。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0-2-22 13:20
好文字,好情怀。
作者: 安蕊    时间: 2010-2-22 16:04
童年的记忆总是深刻,有苦有乐,有温馨。学习嘎玛兄好文。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10-2-22 20:46
再次品味!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10-2-22 22:28
时光左岸,也许,那些漂白的记忆,会一直储藏于内心,并发酵成此生最浓的依恋.
问好老哥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2-24 15:56
谢谢朋友们的一直支持和鼓励!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2-24 16:09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2-19 11:36 发表
童年的苦,童的乐,都是那么生动,却包含着多少生活的艰辛!
每天一个白鸡蛋,童年时期唯一的一个,却送与了邻家的女孩,落下这个一个称呼。
这里面记录着的是良善,与朴实不过的人间情谊。读来感慨。
嘎玛兄的字 ...


谢谢修玲!

这个系列以叙事为主,试图只作呈现,尚在学习中。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2-24 16:10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2-19 15:41 发表
在物资匮乏的年月里,童年的生活注定也是清汤寡水。从这样的文字里,就可以看得出来。但是,尽管贫穷,却依然你借我还的相互扶持,依然有将一个鸡蛋因感恩而送人的美好情愫。走过艰难岁月的人,或许因此更懂得珍惜与 ...


问候高版!春天愉快!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2-24 16:11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0-2-20 00:10 发表
  民间故事的讲述口吻。还归自然本真。这样写文过瘾。冲撞着某种虚炫。
  春节问好!


叙事为主的写作方法,于我还很陌生,想改变一下写字的手法。

谢谢星钧!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2-24 16:15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2-20 10:28 发表
具象丰满、情景交融,情愫感人。再现了过去生活的场景和不易,好文章,欣赏、学习,问好朋友!


感谢点评!春安:)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2-24 16:16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10-2-20 12:02 发表
淡淡的思绪,难忘的过往。温煦的回忆,温暖着。学习,祝兄长节日吉祥!



如浩兄弟春天愉快!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2-24 16:22
原帖由 刘川北 于 2010-2-20 10:24 发表
现在看, 这样的童年,还挺有意思。。。



谢谢川北!向你学习。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2-24 16:28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2-19 17:25 发表
童年,一个鸡蛋就是最好的奖赏.质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文字,将我带回了童年,产生强烈的共鸣。问好战友


战友春安:)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2-24 16:39
对不住大家呀,又该下班了,回头再来感谢诸位朋友。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0-2-24 20:42
贫穷并非苦难,苦难和幸福在比较中成立。
说的很有哲理,学习丹增好文。问好。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2-26 16:21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2-20 16:14 发表
利落的文字,充满着悲悯的情愫,感人肺腑之余,引发一系列关于生命的深思,继续拜读中……



我们这里暖,今天冷空气洋洋了几天又来袭。

借用清照,问候荷风:咋暖还寒,好好将息。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2-26 16:22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2-20 20:50 发表
一个白鸡蛋,自然现在不算什么,那个年代就不同了。时代的变化物资的反差,让阅读生成了距离之间的味道和美。这些还原的时代细节,无一处不构成文字的力度,自然也是以现在的目光切入那个时代的刀刃。


回不去,眼界和心力都回不去了

谢谢房子!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2-26 16:23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10-2-20 22:23 发表
     《无奈的白水蛋》写得是一个特殊年代的生活状况,一个孩子的生活和经历的细节展示。那些叙述的情景因为具体而真切,因为形象而真实。作者融入的个人感怀,既有时代地域生活的特点,也有人们共鸣的生活情状。贫穷 ...


北方叫元宵,我们这里叫过大年,大年好!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2-26 16:30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2-21 16:54 发表
每天一个白鸡蛋。这个绰号不仅体现着温良的情愫,也包含着童年生活里的真切。在幼儿园里,你给李幺姑的鸡蛋却成为了日后的一种回报。文章里大量场景和细节回放,使得一种在场性比较突出,尤其是人物的行为举止的刻画 ...


战友春天好!

谢你精细点评!创作丰收。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2-26 16:30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0-2-21 10:19 发表

童心,童趣,令人留恋,但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更令人伤感,伤怀,这种经历,体会,回味起来,却余味悠长,而且就是陈年老酒,永远芬芳美丽,能在在不同的时段,放射出不同的光华!



元宵节快乐:)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2-26 16:35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0-2-22 09:02 发表
因为我们对贫穷的无畏,所以童年的时光便是贫穷的,也会被快乐替代,这就是童心。很怀念那些个逝去的日子,虽不富足却掩不住每天的喜悦,那些游戏现在的孩子无从感知,但或许羡慕的很呢。
问好嘎玛兄。



我们的童年和土地更近。

祝福元宵节!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0-2-26 16:46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10-2-24 20:42 发表
贫穷并非苦难,苦难和幸福在比较中成立。
说的很有哲理,学习丹增好文。问好。



谢谢你及其他朋友们!

周末愉快:)
作者: 堂珂    时间: 2010-2-26 16:52
李幺姑接过碟子调羹,总要故意溢出一些剩在碟子里。我家人多,供应票也多点,给你剩点回去吃油油饭。小小年纪,就承袭了温良传统。一调羹盐巴或者菜油,浓意着多少纯朴和恩情?
这个细节不错!
作者: 潇湘珍珠    时间: 2010-2-26 21:35
生活的苦,纯朴的情,尽在老师的文字中。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