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四盘菜 [打印本页]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1 19:43
标题: 四盘菜
本帖最后由 令箭 于 2017-9-27 20:52 编辑

  令箭小说 : 四盘菜

  没有什么奇怪的风或者云能够吹来这个地方,没有什么暴戾的雨或雪可以覆盖这个地方,小张庄的张老太熬死村口那棵古槐以后,那以后的风霜雪雨一路施虐到了小张庄突然温顺地拐个弯溜边而过,继续施虐天地,独独不敢招惹小张庄。

  据说张老太是玉帝私生女落凡间,而小张庄是张老太的简陋宫殿,木墙木楔茅草盖,热炕热饭热脸面,一杆烟袋九尺长,两把砍刀门后掩。

  差一岁就是满数之年,99岁的张老太给干孙子圈定菜谱祝寿之用:小鸡炖蘑菇,韭菜炒羊肉,牛肉炖萝卜,葱爆黑鱼片。

  干孙子继续说,黑水小鸡,白山蘑菇,宁城韭菜,乌兰羊肉,承德牛肉,盘锦萝卜,章丘大葱,辽河黑鱼,奶奶,黑鱼换成朝鲜海蜇不好吗,好好,不换。

  张老太听干孙子说换海蜇,只是没晃长烟袋杆,干孙子就赶紧改口。其实干孙子是好心,奉天城酒店厨师长高帽子上有五颗星,朝鲜海蜇是招牌菜,但张老太的烟杆继续晃是最符合他心意的。

  当初他被人排挤,过得极其不堪。张老太正好在那儿吃饭,吃了葱爆黑鱼一口,她便要求见见厨师。厨师长引着厨师来见,张老太提出要比试一下。结果却没吃出原先的味道。原来炒这道菜的厨师只是个帮厨,并未戴上帽子上灶。张老太不悦,总经理赶紧赔不是。那以后,这个帮厨成了张老太干孙子,后来做到东北菜一哥。

  干孙子起初并不了解张老太为何那么喜欢葱爆黑鱼,但后来了解了张老太为何如此被人敬重或者说是畏惧,她身上有股魔力,但并非是因为某种传说,而是很多人都看见了。比如,某次棚户区改造强拆,那些带着钢盔的拆迁队员精壮悍勇开着拆迁车,气势轧过了不远处的几辆警车。但张老太出手了,不,出烟了。她那杆大烟袋好厉害,一口烟喷过去,好几十个精壮小伙很帅地倒在地上喘气。于是,这个事被各种视频发到网上,一个字,牛逼。两个字,真牛逼。但某位科学院院士不服,做了详细调查,并对某杆大烟袋做各种物理、生物和化学上的科学实验,结论发在中科院朋友圈,结论三个字:假。

  房地产界富豪多,主意也多,比如派个杀手什么的。但他们得到一封信,东北杀手联盟明确表示,没人敢杀张老太。莫非东北某种势力太怂么?后来日本某个组织给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东北杀手联盟在对张老太长达十年的追杀过程中,累计死掉一星杀手12人,二星杀手5人,三星杀手3人,五星杀手一人。结论是,不是他们太怂,而是这个删除对象被死神庇护了。

  既然遇到不破死神,那就井水不犯河水吧,见面多说吉祥话,背后不论人是非。

  但这个事被一个作家知悉了,那可不得了了。作家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聊的物种因子,他们能发现戴安娜的透明胸罩是什么胶纸然后弄出曲折盘旋的文字,也能发现张柏芝的内裤可以半秒内被脱掉的科学原理然后贴出旖旎婉转的文字,遇到了死神代言人,头钻裤裆也不会放过的。那都是红红的绿绿的珍品。

  比如,某个作家就挖掘到了当年张老太的英姿照片。五十岁的张老太是某造反司令部高级顾问,在一次武斗中一口烟气摧毁对方的五辆坦克。那天天很蓝或是很亮,张老太蹲在一辆缴获的坦克上拍了照片,那杆著名的长烟袋叼在嘴里熠熠生辉,但似乎皱着眉头。这就有故事了,先不告诉你。哦,不是不是,其实我也不知道,猜的。

  请原谅我对作家作假的大不敬,其实也有良心没有坏完的作家,比如在英模典籍里就发现张老太在1998年给下岗工人施咒的正能量素材,那时候张老太正值当年,八十一岁亲自坐坛施法,收纳八方妖孽,保住了很多人免受天地妖魔荼毒。

  这个社会无限光明,这个社会无限辉煌,让1937年见鬼去吧。在某网站惊异发现有关张老太1937年被五花大绑押赴刑场的伪满洲国报纸残页。那后面竟然有无中生有的毁谤言语,但更多的是故人来。舌战持续两年之久,结果抓了几个犯罪分子这才尘埃落定。

  某编剧突发奇想,这是绝妙好辞哦。于是张老太横扫千军,一人抵挡一个日军联队的奇战思维展现在荧屏。战史专家们偶然有爆粗口的,但大多数的主流的战史专家们纷纷撰文论证其战略战术的超前性和可借鉴性。这些战史专家们所带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纷纷更改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为自己的导师点赞发红包。

  但张老太听着干闺女念诵那些专家文章并不表态,抽完一袋烟说,淑贤,我去尿一泡。

  也有人来采访,提纲有圣经旧约那么厚。张老太用烟杆挠挠头说,你说真就真,你说假就假,有什么分别,反正不重要了。

  有人说话粗糙度仪,张老太手一伸,孤猿摘桃的架势,某个人的手背上烫出一个心碎的伤痕。坏事传千里,来访者就寥寥了。

  后来张老太死了,熬死了老槐树,眼看要熬死千年古柏,却死在了百岁寿诞的宴席上。有人说小张庄的水污染了,有人说牛肉有杜亚杆菌,有人说她干儿子从日本传来消息说她当初的恋人投了日军梅机关救了她出狱而他自己再也上不了岸后来只好在大洋洲某个小国当了首相但已经死了将近二十年才受打击跑了魂魄的,也有人说他干儿子是地产商协会派来下毒的,但没有人怀疑她干孙子的四盘菜。

  或许这四盘菜是她和恋人在白桦林小屋的最后纪念。这盘菜是甜萝卜,恋人说这是小鸡炖蘑菇,香。这盘仍是辣萝卜,但恋人说这是葱爆黑鱼,香。被叫做牛肉炖萝卜或被叫做韭菜炒羊肉的仍是一盘腌萝卜丝和一盆白菜汤。或许她每年咂摸四盘菜的年代记忆盼着万一的相见,或许这四盘菜没了味道,不死也就不是死神的反常思绪了。

  于是有一个剧本在撰写中:两个人在小木屋热炕上亲昵,炕桌上有四盘菜,有红烛火苗微动,边上放着双刀双枪,而小屋外是漫天大雪。延伸到白桦林,延伸到白桦林外,延伸到一只东北虎的眼睛里,山大王瞳仁里有一队日军正在逼近,逼近……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7-9-21 20:17
本帖最后由 言默然 于 2017-9-21 20:32 编辑

四盘菜,神神叨叨,人物都被神神叨叨淹死了,可信度小。不过,神神叨叨,总比污言秽语好,总算嘴巴干净一些了。莫大的进步,请,请继续,继续憋住——憋住就是胜利!老朽兹予勉励
作者: 碣石清风    时间: 2017-9-21 20:19
先占沙发再加分,谢谢支持。今天有点累,明早再学习。别怪罪
作者: 凌啸远    时间: 2017-9-21 20:40
本帖最后由 凌啸远 于 2017-9-21 20:42 编辑

令先生写文,思想叽里咕噜,颇有奇思。这篇语言上非常沉稳有力,通篇做得很可以。但是在真正的思想写法上,我认为令先生运用了西方解构主义,运用了一些魔幻和荒诞意识,整体呈现出一些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同时又含有中国特色。不过说到令先生写文,我个人感觉太用力了,包括语言上和思想上,显得太用力了,句与句之间,以及意识与意识之间的转换,不容易轻松自然地婉转出来,主要是太用力了。另外令先生喜欢小小的篇幅,又好奇思,一方面通晓西方文学思潮,另外一方面应该多吸收一些中国的底蕴和元素。说到中国小小说最好的始祖,我认为是蒲松龄先生,而且蒲松龄先生《聊斋志异》构思奇特,极多佳篇,几乎可以说是小说当中的魁宝。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1 21:49
碣石清风 发表于 2017-9-21 20:19
先占沙发再加分,谢谢支持。今天有点累,明早再学习。别怪罪

言出必行,支持清兄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1 21:54
凌啸远 发表于 2017-9-21 20:40
令先生写文,思想叽里咕噜,颇有奇思。这篇语言上非常沉稳有力,通篇做得很可以。但是在真正的思想写法上, ...

我觉得小说可长可短,关键是看素材和倾诉之间的元素特质。若短能说清楚,就没必要长。前几天写了个过万字的《当花瓣离开花朵》,那个东西写短了是不合适的。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1 21:58
凌啸远 发表于 2017-9-21 20:40
令先生写文,思想叽里咕噜,颇有奇思。这篇语言上非常沉稳有力,通篇做得很可以。但是在真正的思想写法上, ...

关于聊斋,我选了十四篇准备评论。在这之前,我已经给三十六篇小小说写了评论,中国的只有鲁迅的孔乙己,老舍的断魂枪,林斤澜的五分,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1 22:20
凌啸远 发表于 2017-9-21 20:40
令先生写文,思想叽里咕噜,颇有奇思。这篇语言上非常沉稳有力,通篇做得很可以。但是在真正的思想写法上, ...

关于逻辑衔接问题,我觉得可以有各种尝试。或许用力过猛这种观感是基于铺垫要素的基础审美,可以作为一种习惯留存,但我追求多变的叙述风格。在叙述风格不冲突的条件下,情绪上的层次可以单一可以多重,但我想的远不是这些东西,我大概太在乎内心涌动的真实感。表现自己内心激昂澎湃的东西,在表现力上不尽善尽美大概有可能也是故意的。比如,颜真卿的行书祭侄文稿给我的启示,为什么涂抹多处一个草卷会成为一个传世宝帖呢?
原因是没有涂抹的部分太美了,那些几乎是构图毒瘤的涂抹反而成为好之外不好的真实存在。
作者: 建屋烹文    时间: 2017-9-21 22:48
有人说她干儿子从日本传来消息说她当初的恋人投了日军梅机关救了她出狱而他自己再也上不了岸后来只好在大洋洲某个小国当了首相但已经死了将近二十年才受打击跑了魂魄的

作者: 碣石清风    时间: 2017-9-22 06:08
首先感谢令箭先生发文支持太虚。《四盘菜》深入浅出,庞大的信息量,应该说作品很深奥。实话说老朽不才,虽然没有看懂,但对作品感兴趣很喜欢,神圣的小张庄,传奇的张老太,百岁寿宴的四盘菜,韵味无限。小说再现百年历史沧桑,精华与糟粕,发扬与传承……越咀嚼越有味道的极品小说,堪称典范,欣赏学习,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2 08:31
建屋烹文 发表于 2017-9-21 22:48
有人说她干儿子从日本传来消息说她当初的恋人投了日军梅机关救了她出狱而他自己再也上不了岸后来只好在大洋 ...

偶尔用一下长句也挺舒服的。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2 08:32
碣石清风 发表于 2017-9-22 06:08
首先感谢令箭先生发文支持太虚。《四盘菜》深入浅出,庞大的信息量,应该说作品很深奥。实话说老朽不才,虽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 飞瀑    时间: 2017-9-22 10:36
本帖最后由 飞瀑 于 2017-9-22 11:28 编辑

几个反令人物很可笑
徐*在反令箭活动中,态度坚决,但他不敢面对面,打一枪后就逃跑躲闪。推测,徐是不是之前遭受过令箭先生沉重打击,至今心有余悸?
五*想写长文抨击,可惜笔力不足,说不出什么
言*这个人与苍蝇无异,不停滴嗡嗡叫。除了讥讽这类,要他评论令箭的小说,他屁也放不出一个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2 11:45
飞瀑 发表于 2017-9-22 10:36
几个反令人物很可笑
徐*在反令箭活动中,态度坚决,但他不敢面对面,打一枪后就逃跑躲闪。推测,徐是不是 ...

这世道从来不缺伪君子和小人,只缺乏真知灼见者
作者: 暴雨迎风    时间: 2017-9-22 13:20
荒诞、夸张、黑色幽默,现实与非现实意识交织,主题多元,意蕴深刻,成熟内敛,令人深思。语言很有魅力也很有张力,喜欢!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17-9-22 14:31
读完了,为令箭先生奇诡的笔力赞叹一声。个人以为,这篇小说,是令箭小小说的最新高度。

这篇小说,主干大约是房产开发商为拨除张老太这样的钉子户而利用其干孙子毒杀这么一个故事。本来极简单的内核,但作者为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花费了很大力气来描摩,使这个内核之外的果肉美味无比。这既是为张老太精心制作的四道菜,也是为读者呈现的一道精致餐饮。

在叙事艺术上,这篇小说有个典型的特征就是碎片化叙事。作者打乱了时空顺序,利用自己叙述中的力道控制,信手拈来插进有关张老太的人生片断。而这些碎片,是需要读者参与到作品中去捋顺的。在这些碎片的编织中,作者的力度是精准的,就像速写画,三笔两言便刻画到位,而且与整个故事的碎片群形成呼应互证,看似杂乱无章实则逻辑缜密。这是我们的传统叙事笔法所无法做到的。这就好比如我们传统的工笔细描,往往费力而呆板。如此说来,令箭的表现手法是先进的。当这种手法与小小说这种文体有机结合,那便是精悍的艺术表现力。

当我们最后拼贴、组合之后,小张庄的张老太这个人物的百年人生,便活脱脱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她的爱情,她的英姿飒爽,她的霸气,她的舍身取义,她的仗义直面,她的威望或者说她的社会影响力……她的传奇人生就立在了我们眼前。

那么作者到底要在这个故事背后告诉我们什么呢?仅仅是其传奇人生?仅仅是双枪老太婆似的英雄气概?仅仅是东北菜怎么做怎么好吃?……不是。她活到99,在百岁宴上却死了。她不是老死的。在这个美好的时代(作者语“无限光明……无限辉煌”的时代),她死于非命(她的命是多么硬啊,小张庄的老槐树都“熬不过她”)!这个时代,因为过度开发过度发展,一些旧有的美好被摧毁,房产商的强拆是一个表象,人性的泯灭道德的沦丧才是本质。恩将仇报的干孙子害死了张老太。

很显然,作者借鉴或者延续了卡佛海明威等小说大师的“极简主义”理论与思潮。很多碎片本来可以大书特书的,但隐去了。但是,我没有看出这种“极简”对小说整体的影响,反而觉得刚刚好,全篇并不是只有“骨头”,更有“血肉”。

力赞!




作者: 徽地文狐    时间: 2017-9-22 14:37
唉,为啥这种文字还有这么多(啥奇思啥多元)评论,握草。
谁能为这篇小说写个注,写出这篇小说怎么深刻,我就佩服谁。
令箭,要是我来评,只有两个字:装逼。
五个字,真特么装逼
作者: 羽公子    时间: 2017-9-22 14:47
没看完,看了一半就感觉要说什么了。欣赏老令的文笔,但不欣赏老令的这种锥切式的自我说教。小说是什么?老令不止一次的教导大家,可是自己总是想当然。俗话说,献之摹尽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小说还是扎根着实的,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锥切,理论的东西是需要一点点稀释的,什么都想说,反而什么都没说好!写小说可不是想当然,以为可以任意挥洒,可是一篇小说的根基是要经得起现实推敲的。多读点书吧,读点实际的书,千万别再理论!祝好!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17-9-22 15:05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延伸阅读一下福克纳先生的短篇名作《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花》,那里面写了一个老太婆,非常有意思。
作者: 徽地文狐    时间: 2017-9-22 15:24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17-9-22 15:05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延伸阅读一下福克纳先生的短篇名作《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花》,那里面写了一个老太婆, ...

疯了,居然延伸阅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作者: 凌啸远    时间: 2017-9-22 15:34
这篇小说是写得挺好,包括令箭先生自己都有点按捺不住了,但是发出来又有点受冷落,他自己先要发怒了,认为没有人懂得欣赏。这篇小说可以看出令箭先生个人思想学问,渐渐有一点门庭气象了。不过通篇来看的话,心和意有点重,我认为语言笔法以及写法上有点太用力了。晚上有空再驳一个帖子过来,信口谈一谈,自由交流一下吧。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7-9-22 15:39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7-9-22 15:57 编辑

即将百年的老太婆独力难支。悲剧的作用是警世,即使揭示出来的问题在现实中并不那么严重,或者尚未发生。但悲剧也会让人对现实产生怀疑和失望。

当然,作者的用意或许在于,通过老太婆这个即将倒掉的中流砥柱来表现污浊的众生相。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17-9-22 15:57
凌啸远 发表于 2017-9-22 15:34
这篇小说是写得挺好,包括令箭先生自己都有点按捺不住了,但是发出来又有点受冷落,他自己先要发怒了,认为 ...

对,你说的门庭气象,确实是这样。基本可以自成一派了。我早就有这个感觉。
其实,我读令箭小说也不是很多,但他写得太多了。
我有深刻印象的令箭小说,有好几个,个人的感觉是上佳之作。
写得多,次品或者平庸之作必然是有的,任何作家都回避不了这个问题。
但,正如我们欣赏田径比赛中的跳远、掷铅球等项目,要取其最高水平来记录。
我们欣赏一个人的小说,尽量欣赏他比较优秀的小说。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17-9-22 16:00
徽地文狐 发表于 2017-9-22 15:24
疯了,居然延伸阅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这个,不是拿令箭小说与这些大师们的比,而是,我读他这篇小说,忽然想起了有那么一个老太婆的形象,想起了《献》这个经典,或许有很多朋友没读过,顺便推荐分享一下而已。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17-9-22 16:05
小说这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如果觉得这篇小说不好,可以详细论述嘛,来个一二三四五,山上有老虎。
作者: 羽公子    时间: 2017-9-22 16:10
凌啸远 发表于 2017-9-22 15:34
这篇小说是写得挺好,包括令箭先生自己都有点按捺不住了,但是发出来又有点受冷落,他自己先要发怒了,认为 ...

不错,注重围绕自己的认知和圈子,让所谓的“理论教条”给束缚了,也太局限了。思想是需要大家的思想,而不是一个人的。目前依然还是有人推崇,你看看谁谁谁的名著?我就不明白了,我们连眼下的都看不懂,还需要去看老古董?文学是大众的,是与时俱进的,不能老是停留在老地方,要前进就要有属于自己不同于古人的东西。如果说你写的东西像谁谁谁的,那还有什么进步和借鉴的意义?所以,凡事不是为了说事而说事,也不是为了说事而把所有的理论都搬进来,然后来个“旁征博引”,以为自己就深奥了。事实是,不是深奥,而是说教,干瘪的只有词语的罗列,没有感动读者内心的东西。所有的文字好像只是为了一个“主题立意”而汇总,最终就是一桌大杂烩,管你喜欢不喜欢。

作者: 徽地文狐    时间: 2017-9-22 16:13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17-9-22 16:00
这个,不是拿令箭小说与这些大师们的比,而是,我读他这篇小说,忽然想起了有那么一个老太婆的形象,想起 ...

《献》这个经典每笔之间都有隐线联系,每一句都是在不断的补全故事,或叙述背景或延伸情节,显示了作者非凡的功力。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17-9-22 16:15
徽地文狐 发表于 2017-9-22 16:13
《献》这个经典每笔之间都有隐线联系,每一句都是在不断的补全故事,或叙述背景或延伸情节,显示了作者非 ...

对,我太喜欢福的这个短篇了,为此,我还向他致敬仿写过。
作者: zizhu    时间: 2017-9-22 16:28
手法多元,诸多事件,承载古今中外,面面俱到,四盘菜任务艰巨。
作者: 凌啸远    时间: 2017-9-22 16:47
本帖最后由 凌啸远 于 2017-9-22 16:58 编辑
羽公子 发表于 2017-9-22 16:10
不错,注重围绕自己的认知和圈子,让所谓的“理论教条”给束缚了,也太局限了。思想是需要大家的思想,而 ...

你这狗屁不通,在这里“反智”,用空洞的想法以及理念来反知识。如果你觉得这个旧了,那个旧了,或者说文风知识旧了,可以从它们的来源上思索梳理,进行甄别探究。你没有真正的知识,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7-9-22 18:10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9-22 15:39
即将百年的老太婆独力难支。悲剧的作用是警世,即使揭示出来的问题在现实中并不那么严重,或者尚未发生。但 ...

哎呀,呀!可信度呢?虽说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也非神神叨叨的意识漂流生砌硬垒的空中楼阁!即或大话西游,也都有现实背景,都有现实依据的烘托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7-9-22 18:15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9-22 15:39
即将百年的老太婆独力难支。悲剧的作用是警世,即使揭示出来的问题在现实中并不那么严重,或者尚未发生。但 ...

如若主人公非老太婆,如若主人公抗战老兵——从远征缅甸死里逃生隐姓埋名恬居乡里的老兵,或许有点儿可信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7-9-22 18:23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9-22 15:39
即将百年的老太婆独力难支。悲剧的作用是警世,即使揭示出来的问题在现实中并不那么严重,或者尚未发生。但 ...

如若老兵去缅甸呼唤亡灵,而非神神兮兮捣弄四盘菜,或许形象真实或许就有可信度了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7-9-22 18:26
本帖最后由 言默然 于 2017-9-22 19:50 编辑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9-22 15:39
即将百年的老太婆独力难支。悲剧的作用是警世,即使揭示出来的问题在现实中并不那么严重,或者尚未发生。但 ...

可惜,作者的情怀眼量太狭隘,也就只能神神叨叨闹眼子了;P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2 20:16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17-9-22 14:31
读完了,为令箭先生奇诡的笔力赞叹一声。个人以为,这篇小说,是令箭小小说的最新高度。

这篇小说,主干 ...

文章能看得过去,偶得三二个读者明白,就够了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2 20:20
徽地文狐 发表于 2017-9-22 14:37
唉,为啥这种文字还有这么多(啥奇思啥多元)评论,握草。
谁能为这篇小说写个注,写出这篇小说怎么深刻, ...

你看你现在浮躁成什么样子了,你再过三天回头看你的这个帖子,你会觉得羞愧吗?就算你是一个过气的丧失了鉴赏力的人也不至于变得如此猥琐吧。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2 20:21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17-9-22 15:05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延伸阅读一下福克纳先生的短篇名作《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花》,那里面写了一个老太婆, ...

尚未看过,闲了可以搜索一下。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2 20:22
凌啸远 发表于 2017-9-22 15:34
这篇小说是写得挺好,包括令箭先生自己都有点按捺不住了,但是发出来又有点受冷落,他自己先要发怒了,认为 ...

愿闻其详,稍后感悟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2 20:26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9-22 15:39
即将百年的老太婆独力难支。悲剧的作用是警世,即使揭示出来的问题在现实中并不那么严重,或者尚未发生。但 ...

世事多舛,真或许会淹没在沉默的大多数中,而不是毁灭在假的谎言里,这或许是真像,也可能不是。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2 20:29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17-9-22 16:00
这个,不是拿令箭小说与这些大师们的比,而是,我读他这篇小说,忽然想起了有那么一个老太婆的形象,想起 ...

你和别人完全没必要把我和福克纳或其他谁相比,只不过我的最终目标是超越福克纳以及比他更高明的前辈们。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2 20:31
羽公子 发表于 2017-9-22 16:10
不错,注重围绕自己的认知和圈子,让所谓的“理论教条”给束缚了,也太局限了。思想是需要大家的思想,而 ...

你愿意感动读者赶紧去感动吧,让我去感动读者,你就别指望了。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2 20:32
zizhu 发表于 2017-9-22 16:28
手法多元,诸多事件,承载古今中外,面面俱到,四盘菜任务艰巨。

:handshake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7-9-22 20:41
令箭 发表于 2017-9-22 20:26
世事多舛,真或许会淹没在沉默的大多数中,而不是毁灭在假的谎言里,这或许是真像,也可能不是。

大多数沉默并非天朝独有,历史教训是,兴或亡,代价都最终由大多数承担。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7-9-22 20:44
言默然 发表于 2017-9-22 18:26
可惜,作者的情怀眼量太狭隘,也就只能神神叨叨闹眼子了

老哥,当你追问这些的时候,足以说明小说触目惊心,作者的目的达到了。

作者: 徽地文狐    时间: 2017-9-22 21:00
令箭 发表于 2017-9-22 20:20
你看你现在浮躁成什么样子了,你再过三天回头看你的这个帖子,你会觉得羞愧吗?就算你是一个过气的丧失了 ...

握草,哈哈,我百年之后来看,都对的起我这句话,我对你几年前的任何评价,目前为止都有效。鉴赏力?鉴赏力是我的,你凭什么说是过气?哈哈,说你不行,你就不高兴了。浮躁,我没什么浮躁,我不写,是因为生活我觉得是第一,写作,他么的,是下饭小菜,毕竟我不靠它生活。但是,这一篇,是低级的,哗众取宠的玩意,是没有生活、没有小说情怀,没有写作方式的垃圾,我是确认的。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2 21:20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9-22 20:41
大多数沉默并非天朝独有,历史教训是,兴或亡,代价都最终由大多数承担。

只是可惜了,只是无谓了,悲情总会轮番上演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2 21:21
徽地文狐 发表于 2017-9-22 21:00
握草,哈哈,我百年之后来看,都对的起我这句话,我对你几年前的任何评价,目前为止都有效。鉴赏力?鉴赏 ...

我悲我喜由不得你,你好自为之,不送。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2 21:30
徽地文狐 发表于 2017-9-22 21:00
握草,哈哈,我百年之后来看,都对的起我这句话,我对你几年前的任何评价,目前为止都有效。鉴赏力?鉴赏 ...

你这类人属于给脸不要脸,奉承你几句,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还记得秦时明月吧,揭你的皮,抽你的筋,怎么不吱声呢?还记得杨逍逍吧,棒打脚踹扇耳光,你怎么屁也不敢放?还记得马樱花吧,你无言以对退出六星,你说你张狂个什么劲儿。给你留足了面子,但你给我玩死逼不要脸。那好吧,此后来袭,见一次骂一次,绝不手软。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2 21:51
一篇小说可以写好,也可以写不好,但我竟然不知道可以被随便贴标签。说出好或不好的理由会死么,不至于那么严重吧。但现状就是这样,装逼分子排着队掩饰自己的无知,真可悲。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7-9-22 21:58
言默然 发表于 2017-9-22 18:26
可惜,作者的情怀眼量太狭隘,也就只能神神叨叨闹眼子了

令箭现在还不是名家,未来如何也未见端倪。但从才过去的文人论争看,他的对立方并未像他那样表现出文人应有的文采和气势,反而助长了他的趾高气扬,令人气短啊!

作者: 凌啸远    时间: 2017-9-22 23:56
本帖最后由 凌啸远 于 2017-9-23 00:30 编辑

  昨天晚上信手跟了一个帖子,我就想令先生回帖以后,我就跟他谈谈八大。但是帖子还没回,令先生自己又扯到颜真卿祭侄文稿,可见令先生悟文,艰深广大,极得要领。
  其实中国的诗、书、文、画,四者完全相通,一般的俗类不必与之言,只有能够感悟简约通透的文化精髓,才能彼此心地相知,透彻明白。
  当然我首先还是从令先生提到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粗略地说起,然后再说到八大的书画,由书法至于画,然后又由画至于文,三者简约连通,略作一些很粗浅的陈述以及观感。
  首先令先生提到颜真卿祭侄文稿多处涂抹以及笔墨清晰空白处,彼此相衬之后,形成出来的一种美感。其实这种美感,是眼观直觉上形成的书画美感,是画面感,也是布局上的美感。
  中国传统的书法,一直是高于中国的传统绘画,或者说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首先来源于书法,一是笔墨线条,二是谋局布篇,都要有很深的书法功底。
  所以中国传统的书法,既有眼光直觉上的画面审美感,既能欣赏笔墨浓淡,谋局布篇,又能欣赏书法字迹本身的优美性。中国传统书法,同时暗含了书法以及绘画这样两重的审美效果。
  接下来就谈到令先生提到的颜真卿祭侄文稿,这是书法当中的神妙之作。按照中国传统的书画分类,一般分为四品,分别是妙品、神品、逸品以及能品。其中妙品笔墨精妙,技法娴熟,是得心应手之作,神品是刻画事物的精神本质达到了至高境界,逸品是笔墨技法达到极致而产生的无法之法,信手成篇,能品是形象生动,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把握准确,是规范娴熟之作。
  四品之中,只有能品次之,至于妙品、神品以及逸品,各有所好,也各有优长,难分高下,完全取舍于个人的审美情感了。当然四品之中,界限并非如此分明,也就是说有些作品能够同时兼具四品当中好几品,甚至能够同时兼具四品当中任何一品的审美效果。
  前面令先生提到自己因为颜真卿祭侄文稿所触发的感悟,从而谈到具体作文的方法。当然令先生的感悟,只是视角向外,限于眼观的直觉,由通篇的画面布局所产生的感悟,延伸到行文的法度上来。
  但是令先生没有视角向内,真正悟抵文人的心胸以及才气。所谓才气,我认为大抵都要由非常娴熟的灵巧性脱胎而出。
  不论是颜真卿祭侄文稿,还是王羲之《兰亭序》或者苏轼的《寒食帖》等等,先不管通篇布局以及画面感,先看具体的字迹笔法,都是非常娴熟而又灵巧,由灵巧中的清秀之气不坠落,气度气势不拥塞,才成名篇。
  所以书法要成极品,首先就要笔法非常娴熟,然后由娴熟的笔法中脱胎而出,要有一段灵巧的底蕴以及才气,不舒一段灵巧的心性。然后由娴熟的灵巧中得以超拔,加以性情,以至极品。包括明代祝允明的书法,通篇常常以清秀规矩见长,字迹笔法也是非常娴熟灵巧,能够于方圆之内,自得方圆之外的气韵和法度。
  由书法延伸到画上来也是如此,比如近代的齐白石就是以自我笔墨非常灵脱的气韵,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至于文学艺术上的灵巧以至灵脱性,要如何获得呢?我认为一方面要有非常娴熟的技艺,有了非常娴熟的技艺,自然就能获得灵巧,然后由灵巧中脱却匠气,超拔而出,另一方面还要有非常超脱自由的胸襟。
  论天赋色彩,气韵生动,八大不如齐白石,论艺术直觉通透,笔法简致,意境深远,齐白石远远不如八大。傅雷曾说齐白石一生读书太少,但是八大的书画,一方面能够明显地感受他雍容的书香气度,同时又能够感受他笔法简洁,雄奇隽永的构思。
  八大书画极简洁,虽然静穆疏旷,不以跃然纸上的灵活性见长,但是精神气度上完全不落窠臼,是一个世相通透,骨子里得以灵脱以至超脱的人。
  另外齐白石和八大的书画,皆以简练的小篇幅为主,做得极简。这就好比文学小说中的小小说,要达到极致处,必须要有非常简练的艺术直觉以及不落流俗的构思。
  但凡真正的好文人,身躯骨子里,必须要有一段超拔之气,也要有娴熟的笔墨以至灵脱的笔法构思,才不至于堕入凡品。
  总之令先生作文,我认为心、意、思、气,四者皆太重,笔法上太用力,看似砥砺艰深,思想意识繁复,其实输一段潇洒自由的胸襟,输一脉灵脱疏旷的气度。
  所以令先生要想开一家门庭,我认为先要除却一些胸气,于心、意、思、气上不要厚淤繁重,要有笔法上娴熟的灵脱性,要自由散漫,雄奇疏旷,再谈谋局布篇,信手成文了。
  当然只说这么多了,今晚喝了五两小青花,迷迷糊糊,信手写了一大篇,很粗疏,作为文上自由的交流了。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3 08:26
凌啸远 发表于 2017-9-22 23:56
  昨天晚上信手跟了一个帖子,我就想令先生回帖以后,我就跟他谈谈八大。但是帖子还没回,令先生自己又扯 ...

挺有意思的,但某些方面可再商榷。比如八大。
据可靠史料,八大是明宗室贵胄,清兵入关以及此前李自成的打击,明王室基本回天无力。八大遁于山林,愤而不得,遂以书画消磨时光,后竟成大家。其作品以小幅见长,花鸟虫鱼栩栩如生。但鉴赏家们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八大的鸟永远是向上翻白眼,每个篇幅都是,八大是逗逼么?no。八大眼看复国无望,只好在画作上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悲伤,至死都不愿意放下。但除了让鸟儿翻白眼也无能为力了,八大的这种气度和曹先生的落寞大概就是这样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的。所谓气度,倒是有个现成的例子,鲁迅与胡适。后代人总结成一句话,叫做读鲁迅的书,做胡适的人。不一样的烟火会熏陶出不一样的认识,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胡适是做人的楷模,正所谓情商高。而鲁迅与人斗与天斗,是天生的永远的反对派。家国情怀远远在胡适之上但鲁迅在同时代的大师几无交好之人,甚至会有人觉得鲁迅为人狭隘,这大概也是气的不雅了。站在客观的角度看,胡适活在人间,无论谁都能感觉到他的气度豁达。而鲁迅活在人间之上,只能感叹他的目光如炬却不能有丝毫的靠近。这二人的为人处世和对世界的呐喊,气度迥然不同,理解上自然有不一样的感受,给自己的选择便有了目标。
若回到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他的侄子在安史之乱中领兵不幸身亡,颜真卿先生的痛惜和悲愤溢于言表。在这幅流传后世的法帖中,书家们首先感受到的就是颜真卿的情绪流淌,这才是高于技巧的地方。试想,颜真卿若优雅地抒发小资情怀,那么多大家不会介意他的优雅的。涂抹之处就是败笔,谈何绝品。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意思,看上去很美的东西未必就是美的。东坡先生的黄州寒食帖若无压抑之后悲天情怀,也不会被书家们推崇。说得明白一点,所有伟大的作品都是看上去气量狭窄但实际上有悲情无法释怀的特质存在的。
很高兴和先生交流。
作者: 素离歌    时间: 2017-9-23 08:50
这大概就是真正的小说吧!我很喜欢的表现手法,学习了。
作者: 徽地文狐    时间: 2017-9-23 08:51
令箭 发表于 2017-9-22 21:30
你这类人属于给脸不要脸,奉承你几句,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还记得秦时明月吧,揭你的皮,抽你的筋,怎么不 ...

哈哈,秦时明月怎么了,揭我的皮,抽我的筋,你让他来,只要说一句,我从此不再写字,哈哈。令箭,你可以说别人不行,别人说你不行,你就崩不住了?当年,我批评了秦时明月,他恼羞成怒,写了一篇帖子专门骂我,知道为啥我就算了吗?因为我觉得他是块写作的材料,只是小心脏不能承压,脾气是小孩子脾气。说的具体点吧,他骂我什么,都是相互斗文字,但是他骂了我抄袭,当时我非常纳闷,我什么时候抄袭过?这是最重的骂!就是这篇《罅隙里的青苔》,在外人看来我非常的不要脸,抄袭别人的东西,我还不敢还嘴,说明心虚。真相是什么呢?这是我第一次在公众场合说出来:六星的阿九,曾经拿了一篇关于青苔的,说是要投稿,然后请教我写的怎么样。小文大概300~500字,然后我觉得意象不错,但文字功力稍欠缺,于是我就改了给她。最后她回答我:编辑还是觉得原稿好。我笑笑就没作声了。那天和叶子斗法,一时找不到题材,忽然看见这段小文,便将自己改的用了上去。于是被定义为抄袭。后来有人告诉我,这是北原写的。所以从那一刻起,我对六星一点感觉都没有了。但是我没有反驳,因为我在内心还是觉得秦时明月东西写的不错,比我有灵气,就是生活的情商还欠缺,脾气有待改进,所以,我和论坛一位朋友商量之后,选择了沉默,也就是说,我不想和明月撕,两败俱伤的状态对我无所谓,你也知道我是老油子,论坛比你玩的都早十年,但明月是小弟弟,容易冲动,我觉得欺负他没意思。
还有三点要说明:1、这是我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这件事,如果有必要,我会到六星去说明;
2、在六星有位朋友,知道全部事情,我可以让她证实这件事,对于阿九给我的原文等等我都有留存,我可以上传,也可以像阿九对质,哈哈。
3、N年过去,秦时明月和我还有过关于文字的互动,我们什么都没说,只是相互看看还能不能写字。
作者: 凌啸远    时间: 2017-9-23 09:42
  令先生说到八大的鸟翻白眼,这个是事实,不只是翻白眼,包括八大的书画意境,很善于作一些萧索枯凋的氛围,这可能跟八大深感家国身世的凋零有关,因为他是帝胄后裔,王室子弟。
  另外令先生也不能老是看着悲愤的开端,而不看见它行进的过程,比如司马迁作《史记》以及我们衡阳的王夫之作学问,都是由悲愤而起。古人常说“不启不悱,不愤不发”,但是启归启,愤跟愤,不能将所有的悲愤流淌纸面,不能只看见它的发端,看不见它最终行进的过程。
  还有令先生提到鲁迅先生的事,其实谈的就是学品与人品的问题。我记得鲁迅先生生前唯一的好友刘半农先生,有一次坐在堂屋里说鲁迅,他说鲁迅先生思想一流,学识一流,至于人品既非大善之人,也非大恶之人。鲁迅先生是默然不语,完全承认的,所以学品不等于人品。
  总之令先生是一个执拗固执的人,包括我自身也是,这个无可厚非,但是人嘛,总要有一丝超脱之境,超脱之气,不能由悲愤始,又由悲愤终,所有的过程又将悲愤任意流淌纸面,这样就没出息了。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3 10:01
凌啸远 发表于 2017-9-23 09:42
  令先生说到八大的鸟翻白眼,这个是事实,不只是翻白眼,包括八大的书画意境,很善于作一些萧索枯凋的氛 ...

我并不固执,比如我很好奇民国吃货汪曾祺先生。
这个人有意思,小说也有意思。他的小说里几乎没有什么风云印记,偶尔有点风月,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叙述自己。看过汪先生1937年的小说鸡鸭名家,然后看1980年代的小说邻居,风格几乎未变。深感汪先生不简单,绝口不提世相诡谲,心里是重视的。心性观察多一些参数是很好的,比如先生的判断,都可以接受的。
作者: 凌啸远    时间: 2017-9-23 10:33
令箭 发表于 2017-9-23 10:01
我并不固执,比如我很好奇民国吃货汪曾祺先生。
这个人有意思,小说也有意思。他的小说里几乎没有什么风 ...

  嗯,令先生这种小小说看过三五篇,前面几篇完全不行,这篇可以。另外杨蝉衣先生写文,谈到令先生作小说,思想上太强太用力,几乎要以思想包裹情节,甚至取代情节。由我看来,不是思想上太强,太用力,而是令先生有时情绪不加控制,肆意发挥,自然就落窠臼。其实人世间哪一种真正的艺术情感以及文学思想,不要一点真正的自我节制以及约束呢,大约就是这些了。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3 11:03
凌啸远 发表于 2017-9-23 10:33
  嗯,令先生这种小小说看过三五篇,前面几篇完全不行,这篇可以。另外杨蝉衣先生写文,谈到令先生作小 ...

先生以及蝉衣先生,牧夫先生对于小说的理解对我都大有裨益,话题也很多。比如,克制情绪冷静写作的问题。我其实一直有所困扰。小说必须是感性的存在,没有了主观认知从根本上就没有了写的欲望。但同时理性处理感性认知的手法问题,前辈们各有精彩呈现,存在的只是取舍问题。我在各种尝试的时候,内心感受是不一样的。我在个人喜好上更加喜欢单刀直入,虽然某些小说不得不隐晦地地或者说冷静地去处理。在一个铜管乐团,萨克斯是一枚精灵,长笛最为抒情,但我却喜欢小号,直来直去的最为酣畅。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3 11:10
凌啸远 发表于 2017-9-23 10:33
  嗯,令先生这种小小说看过三五篇,前面几篇完全不行,这篇可以。另外杨蝉衣先生写文,谈到令先生作小 ...

其实成为一个门派只是我偶尔迸发的妄心,或许在未来会有点什么留念,但不确定性很大。柴春芽先生说的文字帝国是存在的,可以绝世而独立,与滚滚红尘阻隔。但人的智识是有限的,先写好文章再说,以后的事情以后处理。谢谢交流。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7-9-23 18:54
那以后的风霜雪雨一路施虐更加温顺,
一路施虐更加温顺——去掉“一路施虐”?

对某杆大眼袋做各种物理、生物和化学上的科学实验,
大眼袋——大烟袋?

一星杀手12人,二星杀手5人,三级杀手3人,五星杀手一人。
三级杀手——三星杀手?

那杆着名的长烟袋叼在嘴里
着名——著名?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7-9-23 18:55
对某杆大眼袋做各种物理、生物和化学上的科学实验,结论发在中科院朋友圈。
作者在“中科院朋友圈”?令箭式的幽默。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3 19:51
蝉衣cy 发表于 2017-9-23 18:55
对某杆大眼袋做各种物理、生物和化学上的科学实验,结论发在中科院朋友圈。
作者在“中科院朋友圈”?令箭 ...


这样写表示科学院的庄严肃穆以及我的崇敬之心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7-9-23 22:48
令箭 发表于 2017-9-23 19:51
这样写表示科学院的庄严肃穆以及我的崇敬之心

亏你想得出来,居然用“朋友圈”。亦庄亦谐里给了语言额外的味道,希望都能感受到。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4 07:40
蝉衣cy 发表于 2017-9-23 22:48
亏你想得出来,居然用“朋友圈”。亦庄亦谐里给了语言额外的味道,希望都能感受到。

科学院属于正经婶儿,朋友圈属于妖冶贱货,放在一起估计就算创新。
作者: 碣石清风    时间: 2017-9-27 19:37
加精理由:《四盘菜》深入浅出,庞大的信息量,应该说作品很深奥。神圣的小张庄,传奇的张老太,拆迁引发的激烈的矛盾冲突,百岁寿宴四盘菜中的杀机,揭示人性美丑善恶,韵味无限。越咀嚼越有味道的极品小说,堪称典范,欣赏学习,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9-27 20:48
碣石清风 发表于 2017-9-27 19:37
加精理由:《四盘菜》深入浅出,庞大的信息量,应该说作品很深奥。神圣的小张庄,传奇的张老太,拆迁引发的 ...

:handshake谢谢清风兄厚爱
作者: 油纸伞    时间: 2017-10-2 10:53
感谢赐稿太虚,感谢赐稿太虚,感谢赐稿太虚。怎么非要凑十二个字才可以跟帖呢
作者: 李小舟    时间: 2017-10-2 11:23
王小波的小说之中,我也最喜欢那篇特立的猪兄。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10-3 16:59
油纸伞 发表于 2017-10-2 10:53
感谢赐稿太虚,感谢赐稿太虚,感谢赐稿太虚。怎么非要凑十二个字才可以跟帖呢

又去骚扰兰舟表妹了吧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10-3 17:00
李小舟 发表于 2017-10-2 11:23
王小波的小说之中,我也最喜欢那篇特立的猪兄。

建议你去读《黄金时代》,说说你对陈清扬的看法,写成读后感放三年以后再看,保持这个习惯,你就会进步。
作者: 李小舟    时间: 2017-10-6 10:13
令箭 发表于 2017-10-3 17:00
建议你去读《黄金时代》,说说你对陈清扬的看法,写成读后感放三年以后再看,保持这个习惯,你就会进步。

我虽然叫小舟,却不是一个文学小青年了。应该比你不小,请别用这种语气教导我,让人不舒服。
作者: 令箭    时间: 2017-10-6 11:58
李小舟 发表于 2017-10-6 10:13
我虽然叫小舟,却不是一个文学小青年了。应该比你不小,请别用这种语气教导我,让人不舒服。

瞪大你的狗眼看清楚,我是建议,并非教导。看不懂汉字,滚。
作者: 李小舟    时间: 2017-10-6 16:11
令箭 发表于 2017-10-6 11:58
瞪大你的狗眼看清楚,我是建议,并非教导。看不懂汉字,滚。

你真是一只四眼狗。怎么张口就骂人了。这又不是你家,你先滚一个我看看。东郭先生一个,文坛上混不出名气,在这里装什么大头蒜。
作者: 李小舟    时间: 2017-10-6 16:13
诸位文友请做个见证,可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先开口骂人的。不是我的错。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