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是武侠,更是言情 [打印本页]

作者: 闫广慧    时间: 2017-9-23 04:32
标题: 是武侠,更是言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学生中流行着这么一句话: 男看金庸,女看琼瑶,不男不女看三毛。就是这三位港台通俗文学的大妖孽被家长们深恶痛绝,斥之为误人子弟的全民公敌。但就是这样的“大毒草”偏偏在那些孩子那里很有市场,并各有阵营,被冠之以“迷”。后来畅销作家王朔在《我看金庸》一文里,单拎出金庸和琼瑶,称他们的小说是“不叫个东西”,“谁读琼瑶金庸谁就叫没品味,一概看不起”。老鹤拜读过王作家的小说,好像品位也不高,他之所以这样糟蹋那两位,除了文人相轻的缘故,更可能是他的书,卖不过那两位而由心底产生的“羡慕嫉妒恨”吧!

       武侠小说在大众看来就是一种消遣解闷儿的“闲书”,所以看过撂下就忘是常态,不会产生什么和影响什么。而武侠小说在文化“精英”眼里,则还不如大众眼里的鸡肋,前边我们已经知道王作家的态度,他可以代表那个阵营里的声音。他们不仅自己不屑读,还要倡导大众戒读,所以,在口诛笔伐打压下的武侠小说鲜有高水平作家啃去烧这个冷灶台。然而,金庸、梁羽生和古龙似乎是个个例,他们的出现提升了武侠小说的品位,更是培养了数量可观的“武侠迷”。而由此派生出的武打片更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整个华人世界。中国人好狠斗勇的恶名也就随之传遍全球。   

        当然,这种认知上的错误,随着武侠小说和武打片在与世界文化频繁的交流和融合中 ,已经成为贴着中国标签的国际知名品牌。《射雕英雄传》走进高等学府大讲堂和作家金庸在国内外知识界文化界地位的空前提升,在之后更使武侠小说拨乱反正,为更多人认可和喜爱。而金庸小说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民间成立的“金庸小说研究会”不仅吸引了众多“金迷”关注,也使不少的专业文字工作者参与其中。老鹤读过一些此类的书评专著,并结合自己的认知,认为武侠小说,尤其金庸小说还是有值得玩味赏评的地方。由此老鹤生出一个念头,借品析《射雕英雄传》谈谈武侠小说中的情感。     


       《射雕英雄传》 是金庸十五部武侠小说中写得最好的其中之一(另一部是《鹿鼎记》,个见)。套用现在评价一部优秀作品标准的最流行说法,《射雕》写得是家国情怀,主题正能量,没毛病。当然小说不能流于说教,除了主题明确之外,故事情节曲折抓人和人物形象形象丰满也是检验一部小说是否成功的标尺。在《射雕英雄传》这本成人童话里,给读者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最厉害的狠角色在他们行走的江湖上劈坚断刃有绝世的武功之外,也有这和常人一样的情感困惑。而更甚的是一部武侠小说居然感情戏占了更多的篇幅,这也大概是为什么《射雕英雄传》吸引人的地方吧。


       在小说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态度,也同时拥有他们不同的感情轨迹。无论是黄药师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世外深情,还是欧阳锋有背伦理错爱嫂子的乱世孽情,或是王重阳与林朝英由爱生恨,由恨有生情的生死恋情,或是一灯大师与周伯通瑛姑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三角迷情,无不写得哀婉凄楚或荡气回肠。当然还有梅超风与师兄陈玄风冲破藩篱为爱流落天涯后阴阳两隔的悲情以及华筝为爱曾经沧海的痴情,无不被爱滋养,无不受情连累,最后,在一个情字面前武功全失,倒在了温柔乡中不能自拔。而这诸情中,写得最好,着墨最多的则是郭靖和黄蓉、杨康和穆念慈这两对情种。


        我们知道,在拼实力比谁狠的血雨腥风的江湖中,大忌就是心太软。郭靖智商不高,情商却是高于常人。他不仅对亲朋师长够好,即便是对要取他性命的对手和仇敌也是不忍下死招,要手下留情的,更何况蓉儿这样对他那么好的女孩,所以更是要不顾性命要保护。(其实每次需要保护的偏偏是他自己)黄蓉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环境又是与世隔绝的桃花岛。所以,尽管黄药师“对女儿爱逾性命”,但性格叛逆的黄蓉与怪癖不善于表达父爱的黄药师还是矛盾冲突不断。于是黄蓉赌气离家出走,踏出了世外的桃源,进入险恶重生的江湖。郭靖邂逅黄蓉,见到的是一个满脸污垢难辨女儿身的小叫花子。出于一种善良的本心,(应该说黄蓉很幸运,涉世之初遇到的是郭靖而不是欧阳克)郭靖不仅做东请她大块颐朵一番,并赠她貂裘衣服御寒。两人还因此结了金兰之好。当然这时的郭靖还不知道黄蓉的家庭背景和黄蓉的女孩子身份,而黄蓉却是一下子就对这个单纯刚直又有点冒傻气的少年产生了好感。此后基本就进入了女追男的模式。而郭靖也很快被征服,两人由此开始了令人艳羡的爱情长跑。


        黄蓉这个女孩子古怪精灵,爱情观很特别的。她的一些爱情观点放在当今社会,也是很前卫的。比如,在她和郭靖面临生死别离的时候,黄蓉嘱托遗言,向郭靖提出了“三准”“三不准”,即允许郭靖为她的死难过一阵子,但不允许永远为她难过;允许郭靖在她死后再找一个妻子,但只允许找华筝,因为只有华筝和她真心爱郭靖;允许郭靖来坟前拜祭她,但不允许带华筝一起来,因为她毕竟还在阴间地府妒忌华筝。每每读到这里,老鹤总是心中有感动,羡慕郭靖有此傻福气,能获得这么纯净的爱情。当然,在《射雕英雄传》中也只有黄蓉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懂得爱的真谛是什么。黄蓉还有一个很异类的爱情观点就是“他要娶别人,那我也嫁别人。他心中只有我一个,那我心中的也只有他一个。”在我们看来,非汝不娶,非尔不嫁才是最海枯石烂的爱情。这种把爱情和婚姻捆绑一起的爱情看似很干净很道德,其实未必就现实。生活和命运往往有很多无奈,当我们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时候,爱人是选择殉情还是继续活下去,这是个有争议话题。当然,黄蓉的选择未必值赞美,但同时也不失一种选择,老鹤是比较倾向于理想的考虑,否则不如意的情侣们都同归于尽了,爱情也就真的成了毒药了。


        和黄蓉郭靖的爱情大圆满不同,穆念慈和杨康的爱情则是彻底的失败。尽管两人都彼此心中装着对方,可爱情的双曲线始终在一个平面无限的接近,却漫漫长路无交点。造成两人有缘无份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的问题是出在了两人门第的悬殊和自身难以逾越的心理落差上。穆念慈是一个街头卖艺的民间女子,她起初择婿的要求条件并不高,“不望夫婿富贵,但愿是个武艺超群的好汉”,“凡年在三十岁以下,尚未娶亲,能胜得一拳一脚的”即可结为良缘。她没有想到,进入她芳心,把她打败的竟是一个偏偏美少年,而且是个小王子。这真成了灰姑娘的故事。然而,杨过之初打擂只是为了好玩和寻开心,并不打算娶一个民女做王妃。所以,穆念慈和她父亲只是一厢情愿。后来,杨康也逐渐爱上了穆念慈,并有了肌肤之亲。可说到谈婚论嫁,依然不能接受穆念慈。与此同时,穆念慈内心的自卑感也使得两人只能泪眼相看不得眷属终成。穆念慈的爱情悲剧给我们现代人一个启示,现实中的灰姑娘嫁豪门成立的条件,除了有牢固的感情基础之外,还需要一方放低姿态,一方又不能有自卑心理。先天的不足后天来补,否则,不对等的婚姻结不出好果子来。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秋實    时间: 2017-9-23 08:10
本帖最后由 秋實 于 2017-9-23 10:34 编辑

         广慧这篇《是武侠,更是言情》写的很好。
        咋看题目,貌似给《射雕》定义。实则,是一篇以射雕为主体的文学评论。
       文章开篇精要介绍了武侠小说的由来以及沿革。紧接着对《射雕》进行了剖析。以郭靖宇黄蓉的爱情为例,阐述了作者“更是言情”的观点。又通过穆念慈与杨康、杨过的爱情悲剧,总结出给现代人的启示:“现实中的灰姑娘嫁豪门成立的条件,除了有牢固的感情基础之外,还需要一方放低姿态,一方又不能有自卑心理。先天的不足后天来补,否则,不对等的婚姻结不出好果子来”。
       其实,武侠小说一直以来很受年轻人的青睐。尤其是到了90年代后期,陆续把武侠作品搬上银幕,更是影响了几代人。甚至,国外年轻人一提起中国人,首先就是武功。武功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很受人羡慕,纷纷来中国少林学武,
       创作辛苦,感谢分享,问候!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7-9-23 09:10

占楼层,编辑中,勿回复。。。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7-9-23 09:54
武侠是个壳,言情是内核。 射雕犀利以情感人,家国情怀,超越了小情小爱。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7-9-23 19:13
其实我更喜欢《天龙八部》,射雕与书剑恩仇录是早期作品,神雕、倚天国是中期,天龙是后期,金庸儿子自杀,他对人生有更多思考。早期作品有太多家国情怀,中期更注重个性的追求,而后期则有对人生更多的思考。
个人并不喜欢《射雕》乃至《神雕》中郭靖口口声声的“侠之大者”,如戚继光、岳飞,都不能称之为“侠”,而是救时的英雄。侠者,乃是法纪废弛的一种畸形产物,所以是叫一般统治者深恶痛绝的,在和平时代也叫百姓痛恨。
金大侠笔下的的情,有人总结:金庸都是女追男,古龙都是男追女,不无道理。
也曾总结过金的情,大抵认为,没有那么美好。他骨子里深刻的“门户之见”随处可见。比如:郭黄恋,郭是江湖义士郭啸天之子,是北丐的弟子;而黄是东邪之女,也是北丐弟子——简直太“般配”了。杨穆恋,一江湖女子,一小王子,太不般配,所以不成。
最可怜的是杨过和小龙女,本来是一对璧人,可是小龙女不是清白之身——所以不“配”杨过;怎么才能“配”上呢?杨过掉条胳膊,成残疾人,这就“般配”了。当然,反过来看也无不可。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7-9-23 19:42
水如空 发表于 2017-9-23 19:13
其实我更喜欢《天龙八部》,射雕与书剑恩仇录是早期作品,神雕、倚天国是中期,天龙是后期,金庸儿子自杀, ...

反过来看就是小龙女失身。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7-9-23 20:11
秋實 发表于 2017-9-23 08:10
广慧这篇《是武侠,更是言情》写的很好。
        咋看题目,貌似给《射雕》定义。实则,是一篇以 ...

秋先生这开头图片挺有意思。那个一休一样的人儿摇着辫子,眼睛一眨一眨的,太招摇了。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7-9-23 20:15
好像咋说都有道理。反正文学作品,就是大众爱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喜欢那种口味,就是好作品。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7-9-23 20:22
我表示,我开卷就躺木仓了。嗯,我是小时看三毛的那个。
顺便讲句,所有小说写的都是人性,所以,所有小说都要言情。
作者: 秋實    时间: 2017-9-23 22:47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9-23 20:11
秋先生这开头图片挺有意思。那个一休一样的人儿摇着辫子,眼睛一眨一眨的,太招摇了。

装饰一下,博博眼球。还请大家喜欢。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9-23 23:32
出门在外,手机不方便读文,等回去再细读闫老师佳作,问候。
作者: 闫广慧    时间: 2017-9-24 23:41
秋實 发表于 2017-9-23 08:10
广慧这篇《是武侠,更是言情》写的很好。
        咋看题目,貌似给《射雕》定义。实则,是一篇以 ...

深深谢秋实的精辟评论。老鹤看金庸小说时,正是早恋懵懂的时期,henshi纠结,便在书中找答案,金庸没给我答案,我却学会了把武侠当言情来读的习惯。
作者: 闫广慧    时间: 2017-9-24 23:42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9-23 09:10
占楼层,编辑中,勿回复。。。

问好安然!
作者: 闫广慧    时间: 2017-9-24 23:43
微风轻拂 发表于 2017-9-23 09:54
武侠是个壳,言情是内核。 射雕犀利以情感人,家国情怀,超越了小情小爱。

微版说到我心里。谁说武侠没有正能量?
作者: 闫广慧    时间: 2017-9-24 23:44
水如空 发表于 2017-9-23 19:13
其实我更喜欢《天龙八部》,射雕与书剑恩仇录是早期作品,神雕、倚天国是中期,天龙是后期,金庸儿子自杀, ...

先生博览全书,不愧是通闻古今中外。佩服!
作者: 闫广慧    时间: 2017-9-24 23:46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9-23 19:42
反过来看就是小龙女失身。

我最恨就是小龙女被玷污那段文字。金庸shang6了我那颗纯洁的心。
作者: 闫广慧    时间: 2017-9-24 23:46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9-23 20:11
秋先生这开头图片挺有意思。那个一休一样的人儿摇着辫子,眼睛一眨一眨的,太招摇了。

秋实也玩小顽皮。
作者: 闫广慧    时间: 2017-9-24 23:48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9-23 20:15
好像咋说都有道理。反正文学作品,就是大众爱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喜欢那种口味,就是好作品。

小草姐说的正是我想表达的,个人喜好决定书的优与劣。
作者: 闫广慧    时间: 2017-9-24 23:49
槐安. 发表于 2017-9-23 20:22
我表示,我开卷就躺木仓了。嗯,我是小时看三毛的那个。
顺便讲句,所有小说写的都是人性,所以,所有小说 ...

希望我能用拥抱抚慰你受伤的心。
作者: 闫广慧    时间: 2017-9-24 23:50
秋實 发表于 2017-9-23 22:47
装饰一下,博博眼球。还请大家喜欢。

额喜欢,这真是我喜欢秋实的地方。
作者: 闫广慧    时间: 2017-9-24 23:50
云馨 发表于 2017-9-23 23:32
出门在外,手机不方便读文,等回去再细读闫老师佳作,问候。

张姐来就是对我的激励。问好姐!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7-9-27 15:11
加精理由:武侠是个壳,言情是内核。广慧以一贯通俗有趣的解读揭示金庸武侠小说成功的根本。同样作为一个金庸迷,只能说四个字“高度认同”。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9-27 21:46
第一次读武侠故事,是看射雕,感觉那部书写得真是好。现在再读闫老师此篇评论,感觉那武侠剧也通畅了。
作者: 闫广慧    时间: 2017-10-6 07:02
微风轻拂 发表于 2017-9-27 15:11
加精理由:武侠是个壳,言情是内核。广慧以一贯通俗有趣的解读揭示金庸武侠小说成功的根本。同样作为一个金 ...

问候微版,最近俗务太多,回帖迟了,怠慢见谅!
作者: 闫广慧    时间: 2017-10-6 07:04
云馨 发表于 2017-9-27 21:46
第一次读武侠故事,是看射雕,感觉那部书写得真是好。现在再读闫老师此篇评论,感觉那武侠剧也通畅了。

无论是何种题材都可以写出精彩,金庸用他的作品诠释了这个道理。拜问王姐秋安!
作者: 七大姑八大姨    时间: 2017-10-7 15:01
记性不太好,隐约记得当年还是蛮喜欢武侠言情还有三毛的,三毛挂掉的那天,貌似偶还吟唱了很多遍她的那首《橄榄树》,疑惑干嘛用丝袜上吊、、、
当年琼瑶的书比金庸的书看得多,好象后者的书找来困难一点。射雕是先看过电视剧,后来才找来的书看,记忆里光忽悠那些“盖世神功”去了,什么行侠跟言情之类的,只有现看搂主的文来过瘾了,再后来后来,某些导演导拍的以射雕里故事胡诌出来的电影,那个颠覆,叫偶更一步糊涂了原著到底是什么
作者: 闫广慧    时间: 2017-10-7 18:06
七大姑八大姨 发表于 2017-10-7 15:01
记性不太好,隐约记得当年还是蛮喜欢武侠言情还有三毛的,三毛挂掉的那天,貌似偶还吟唱了很多遍她的那首《 ...

那个年代男孩子女孩子都感情单纯,比较容易骗。放到这个年代估计他们不会那么火。我记得那时偶尔看了本琼瑶的《月满西楼》,居然被整哭了。太不可思议了。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