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回家过年 [打印本页]

作者: 云水苍茫    时间: 2010-2-21 07:41
标题: 回家过年


      本来早就说好要回家过年的,可是从腊月二十七开始来了寒潮,气温骤然降到零下10°C左右。在我们这儿,气温低于零下10°C的时候,一年里也没有几天。白天还好过些,冷的时候活动活动就暖和了,最痛苦的是夜间,把所有能盖的被褥衣服都盖到身上,压得浑身不舒服,身子暖和了,头上还是冻得难受。
  
  腊月二十九,老父亲打来电话,说早上起来看见家中屋里脸盆的水都结了冰,怕我们在有暖气的屋里待惯了回去受不了,怕冻着他的孙子我的儿子。我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家过年。
  
  其实这几年一直都是回家过年的,偶尔一年不回去,此后的一整年里心里都放不下,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愧疚。主要是父母年龄大了,如果过年时不在他们身边,他们就牵挂着,年也过得心神不定,失去许多欢乐。我不忍心让老人的欢乐打了折扣。
  
  仔细想想,离家其实并不远,但平时忙于工作,真的很难经常回家,特别是孩子在千里之外上大学,一家三口同时回家的机会更是难得。而父母年事越来越高,生活圈子越来越小,似乎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了对儿女的关心与牵挂上,对儿女来说,这种关心与牵挂也许并无实际的帮助,有时反会增加麻烦,但是,家,老父老母,总是连着游子,连着儿女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连着最脆弱而又最温馨的神经,我们能拒绝来自年事已高的老父老母的关心与牵挂吗?
  
  父亲今年80岁了,母亲也已经70多岁。亲自经历父母衰老的过程,真是天地间最痛苦而又最无奈的事情。人老先老脚。70岁以后,父亲走路就明显地不如以前有劲了,但他心里是不服老的,还是干这干那的整天不住下。最近两年,听力一年不如一年,一月不如一月,明显进入了快速衰老期,他不得不服老了,但还是想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可听力不济,反应迟钝,常常干不到正经地方。年三十的晚上,我们都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他独自在另一间屋里拥炉取暖,我过去叫了几次,他说不想看。我感到很心酸。因为以前几年他都是和我们一起看晚会的,他不是不想看,他是听不见了。
  
  回家过年,心里总是沉甸甸的。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云水苍茫 于 2010-2-21 07:43 编辑 ]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2-21 09:47
笔触质感,情愫真挚,文章充满了感念的气息,欣赏并问好朋友!
作者: 云水苍茫    时间: 2010-2-21 11:33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2-21 09:47 发表
笔触质感,情愫真挚,文章充满了感念的气息,欣赏并问好朋友!

感谢敬版欣赏,过年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2-21 21:22
父母年事已高,过年相聚就更是倍加珍贵。祝福二老健康长寿!
作者: 云水苍茫    时间: 2010-2-22 06:05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2-21 21:22 发表
父母年事已高,过年相聚就更是倍加珍贵。祝福二老健康长寿!

感谢高版,过年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2-22 07:32
人老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可想而知,也正是需要儿女付出回报的时候。我的母亲曾瘫痪了五年,我在雇了保姆的同时,每天需要四次抱她起卧休息。母亲走的时候,身上没有一处褥疮,连医院里的护士都感到惊讶。现在双亲都离去了,想回报都不可能了。元宵节快乐!
作者: 云水苍茫    时间: 2010-2-22 09:23
高版孝心令人感佩之至,致敬!
作者: 云水苍茫    时间: 2010-2-23 06:37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2-22 07:32 发表
人老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可想而知,也正是需要儿女付出回报的时候。我的母亲曾瘫痪了五年,我在雇了保姆的同时,每天需要四次抱她起卧休息。母亲走的时候,身上没有一处褥疮,连医院里的护士都感到惊讶。现在双亲都 ...

感谢高版一再关注!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2-23 06:44
原帖由 云水苍茫 于 2010-2-22 09:23 发表
高版孝心令人感佩之至,致敬!
高迎春:尊老行孝反哺情
2006-7-9 10:13:16 来源:德州日报
当年《德州日报》在感动德州人物栏目,以这样的标题刊登了我侍奉母亲的事。其实,这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呢。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2-23 06:51
呵护母亲(2006-12-06 09:49:44)
  
母亲因患老年痴呆症,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而瘫痪了四年。每天我要按照自己上下班的时间,安排抱她四次作息。素常与文友相聚,也常因此迟到或早退。当他们了解到,四年间母亲非但没长褥疮,其间还治愈了因住院而硌下的褥疮时,了解到我因长期抱母亲作息,得了严重的腰肌劳损常需按摩治疗时,便言称“母因爱而伟大,子因孝而可敬”,是值得报道的好素材。

他们不顾我的反对,在策划采访了母亲的保姆和邻居之后,写出了长篇通讯《尊老行孝反哺情》。2006年7月9日,《德州日报》在第三版“感动德州之人物故事”专栏,刊登了这篇文章。一时间,让我成了新闻人物。读者在读了报道之后,有多人专程找到母亲的住处,探寻母亲不长褥疮的经验。在看了母亲床上铺着双层厚海绵,封闭式沙发坐便器上,铺着半尺多厚的海绵后,说回家去也照这样护理老人。我忐忑的情怀,也因此得以缓解。我一直认为,照料年迈的母亲衣食住行,是儿子天经地义的事情。

三十年前,父亲突然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生育了我们姐弟五个,经历两次婚姻、半生艰辛的母亲,再一次经受生离死别的打击。工作不久的我,在接孤苦伶仃的母亲进城时,她竟然找不到一件象样的衣裳穿。心中为此酸楚的我,立志让母亲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进城后,每年都为母亲添置新衣服,母亲才恋恋不舍的放弃了她那些老式大襟袄。那年母亲想穿件正流行的马夹,我精挑细选,为轻易不开口要穿的母亲一下子做了二件。一件是暗花深咖啡色的,一件是撒金绒花青黑色的。母亲怪我不该做两件,我说这样你可以倒换着穿。当邻居们夸母亲穿着好看时,母亲脸上是开心的笑容。多年前为母亲添置毛衣毛裤时,店老板建议,当外罩穿的对襟毛衣织纯毛的,毛裤可织混纺的,反正穿在里面谁也看不见。经济原因造成这种观念的流行,但我坚持全织纯毛的,就因为母亲唯独没穿过纯毛的毛裤呢。近几年母亲大小便失禁,裤子要开裆,母亲就把那件纯毛裤送给了姐姐,这件紫红色的毛线外罩,仍然在为母亲遮风挡寒。

由于母亲的脚裹的小,商店里根本选不到适合她穿的鞋。所以给母亲选鞋得去童鞋柜。母亲穿的皮鞋、旅游鞋、全棉拖鞋,都是童鞋中的17号—19号,尽管不太合脚,却也将就能穿。或许是走路少了的缘故,母亲那满脚的老趼,也渐渐消失了。

母亲不喜吃辣,偏爱甜食。我常特意为她备下江米面和红枣,让她蒸粘糕吃。人老了,需要补钙。十几年前,天津产一种壮骨粉,颇有名气。开始需通过关系从天津往回捎带,后来本地商店也有了进货,价位也从21元降到19元再降到16元。为母亲补钙,还真起了作用。走路不稳时的母亲,先后摔过三次跤,都没造成骨折。为母亲做CT的医生说,人老了如果骨质疏松,这样摔,早就骨折了。

这几年,借着去南方参观学习的机会,为母亲捎回来许多她没吃过的水果,有芒果、椰子、荔枝、甜角、枇杷、山竹等,保姆说她也跟着沾了光,不然,一辈子也恐怕难以吃到这些稀罕物。素常日子,为没有牙口的母亲,常选些香蕉、伏梨等软而面的水果吃。深知母亲这辈人的不容易,有牙口的时候,孩子多无钱买。到老了条件好了,许多好东西却只能望而生叹了。

现在,母亲的早餐是鲜奶加鸡蛋蒸糕,午餐是果子,八宝粥,油炸糕,包子等,晚餐以玉米粥、面条为主。城区有一处天津包子,味道鲜美,便常去光顾,雷打不动的每次五个。师傅纳闷,问我每次买这么少,够谁吃的?当我告诉他是为母亲准备的午餐时,他夸奖说从他的包子铺开张,我是为老人买包子最多的人。从此,师傅便隔三差五地多给两个,我在感激的同时也深知师傅这是对天下孝心的褒奖和鼓励。

母亲最初进城的十几年,一直跟我居住。后来三弟买了门市楼,兄弟几个便商议好,为母亲买下了楼后的两间平房。为母亲添置了沙发、桌子和床,安装了吊扇、彩电和取暖炉。母亲说,人老了,还是自己住着最自由。能走动时,常到附近的估衣市,卖些闲时手做的老虎鞋、棉手套等。门前空地上,母亲种植了柳树、香椿树、桃树、石榴树、葚子树。一晃又是十几年,这些树木早已是果实累累,遮天蔽日了。生意盎然的树木,也为母亲的住处凭添了几分幽静。

母亲的一双小脚,走路特别艰难,去泰山旅游时,从山脚到中天门可以坐车,从中天门到南天门可以乘索道。从南天到碧霞祠再到玉皇顶就必须步行了。母亲走平地尚颤颤巍巍,走山路就更显吃力了。搀扶母亲到达碧霞祠,母亲已是气喘吁吁,望着高高的玉皇顶,母亲就打退堂鼓。心想来趟泰山不容易,不登上近在眼前的玉皇顶多遗憾。于是,背起执意不走的母亲,许多游客见此纷纷让路,登台阶时,还有游客上前助我一臂之力,终于让高龄的母亲登上了泰山极顶。当我背着母亲下山时,为我让路的游客,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这掌声,为身背母亲的我增添了前进的力量。后来,我又带母亲游览了较近的吴桥杂技大世界,德州新湖风景区和动物园,难走的地方,也是这样背着母亲。

呵护母亲的细节,不是事前想出来的,更多的则是被母亲的身体条件逼出来的。母亲蹲下难以起身时,我为母亲做了那种椅子改装的坐便器,后来不能行走时,才又想出改装了封闭式沙发坐便器。母亲大小便失禁,开始做了十多个褥子,但也替换不过来,后来才想出铺尿片加尿不湿的办法。人到老时处处难,对策正确及时,才能使母亲少为些难,少受些罪。为了使自己上班和抱母亲不误时,我总是把家里的时钟拨快十分钟。为了工作时不分心,我总是把给母亲输液打针的时间,尽量安排在星期天。在年终总结大会上,县局领导说:都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迎春同志在伺候瘫痪的母亲的情况下,几年来很少请假,各项工作完成很好,他就做到了忠孝两全。全局的同志们,都应该向他学习。领导话语刚落,全场一片掌声。人生,注定有过许多幸福时刻。自己的努力和奉献,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理解,也肯定包含其中。就在掌声响起的那一刻,我就感受到了这种幸福。

所在的单位,有公务员餐厅,除安排大家就餐外还安排了每人午休的床位。我用餐完毕,就得赶到母亲的住处,抱她上床休息。自己一次也未在单位安排的床位上歇息过。别人问我,你整天忙得这么辛苦,你的兄弟们呢?我说他们或在外地或搞运输,时间上不如我充裕有规律。母亲抱大我们姐弟五个,至少需要十五年,与母亲的付出相比,儿女的回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由于坚持药补不如食补的的理念,营养充分的母亲,面色红润,病情稳定。当然,这其中也与保姆的细心护理分不开。

呵护母亲,是儿子的一份孝心和责任。把这份浓浓的亲情化作力量,或许就能护送八十二岁的母亲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心中有这样的信念并为此努力着,苦点累点心也甜。

这是德州日报刊登文章之后我写的文章,特意发给你看看。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2-23 06:54
致母亲
   
  母亲,迈过二千零六年的门槛,您的虚岁整八十二。您用那双裹过的小脚,磕磕绊绊地步入了耄耋之年。您小时候不兴女娃上私塾,即便斗大的字,至今也没识得两口袋。也许是您不识字的缘故,从嫁入高家门,所有的亲戚包括儿女,谁也没给您写过信。只从看过哪位老人自己给自己写信的故事,儿心里便发酸得只想流泪。这么多年算起来,写给别人的信不下上千封,唯独忽略了给您写封信。只从二十出头失去父亲,您就是儿的主心骨。无论日子多么艰难,也没见您掉过泪。您为尚未成家立业的儿女,志气刚强地苦撑着那把遮风挡雨的伞。作为长子,儿应该想到母亲也有常人都有的软弱与孤独,也需要儿女的关爱和理解。

  母亲,轻度的脑萎缩,已使您对时间概念分辨不清,常常把中午误作早晨,把黎明当成黄昏。尽管对身边的事转眼就忘,可您没忘自己属牛,阴历八月二十八生日,还记得父亲的大名,甚至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老年性糖尿病,已使您的视网膜发生病变,看什么都模模糊糊。您却靠听觉,凭话音叫出身边儿女的乳名。儿知道姐弟五个乳名,是您这根苦藤上结出的甜瓜,您心里记得最清。少不谙事,您呼喊在炊烟缭绕的饭时,那个儿女耳朵里没灌满您细致入微的叮咛?长大离家,您默念在牵肠挂肚的思念里,那个儿女不记的您倚门望归的神情?如今,您把都是中年人的儿女仍然当作孩子,五个乳名就象看不够的五封信,时刻被您阅读着。

  许是儿女陆续孝敬您的营养品起了作用,您头上仍有半数的黑发,脸上没有老年斑,甚至绉纹也很少,看貌相都不信您是八十岁的老人。儿却清楚,您的确已步入智衰力竭的暮年。人老先从腿上老,更何况您是一双裹残的小脚。两年前,您柱单拐杖尚可颤颤微微的走路;一年前,您柱双拐杖走路已很困难;如今,您的双脚再也无力支撑沉重的身躯,想出门只能坐儿女孝敬您的轮椅了。趁好天也常租辆三轮,带您围县城转转,深受憋闷之苦的您,每次都高兴的象是返老还童。为您洗头洗脸搓澡都好办,洗您的残足最费劲,弯曲的足缝手伸不进,只能用大号发卡去除垢,惟恐血液循环不好的您从这儿出闪失。记不清多少次诅咒过去那年代,多少次抱怨姥姥从您六岁,就用长长的裹脚布缠紧了您正发育的小脚丫。您哭喊着抗争都没起作用,只有含泪扶着墙根学迈步,从此把身体的重心放在足跟上,修不尽双脚的老茧,把走路的痛苦印满人生的行程。

  母亲,只从您走路不稳,显露的病情就牵动着儿的神经。明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但见您一天天病体衰老,心里仍象烧开的油锅,熬得人肺焦肝枯。小时候儿女有病,您总是着急上火,颠着小脚去寻医问药。为儿女治病,不识字的您甚至吃下抽屉里放陈的药,拿自己的命做试验。现在才懂得拉扯大五个儿女,您愁肠千结地熬过多少个难眠之夜。两年前,兄弟们商议着为您请来不远的亲戚做保姆,渐行渐老的您从此有人陪伴,有人照料。您小便失禁,儿为您改装了封闭式沙发坐便器,您穿开裆裤坐在两层海绵的沙发上,既能方便又可休息,坐卧交替着不生褥疮少受罪。连木匠师傅也说这样改装的坐便器构思巧,保不准都可申请个专利。过去您侍几女总是泽如凯风、惠如时雨,如今也让儿回报您一份孝心吧。

  母亲,脑萎缩造成您吞咽困难,只能靠吃半流质的食物服药、补水,可叹现代医学对老年痴呆症仍然爱莫能助。为增强您的免疫力,儿为您买来复合性维生素,为更好护理您,儿读了许多医学书藉。知道人到老年后,身体的解毒能力也随之下降,依赖药又得尽可能减少服药量。您的病关键在于降低血糖、血脂,调控血压,吃清淡的营养餐,防止并发症。中医《内经》里有句话叫“不治已病治未病”,告诉人防在先治在后的道理。懂些医学常识,懂些护理知识,儿是想尽量减少疾病对您的折磨。母亲自己尚能走路时,从不让人搀扶,您一辈子都在为儿女无私付出,人老了还是这么志气要强,唯恐自己成为儿女的累赘。受经济局限的上辈人,大多没有走出“养儿防老”的模式。儿知道您不让搀扶表面上是不服老,尽量晚一些依赖儿女才是您内心的真想。儿女走出校门,您一句“出去就比家里强”,无疑是给了我们每人一双独立飞翔的翅膀。人到中年,历经岁月淘洗,儿才体会到这句话里所包含的深深的母爱。母亲给了儿女们金山一样的精神财富,人老了却仍不愿向儿女索取回报。

  母亲,脑萎缩已严重损害了您的记忆力和您的理解力,您还能听懂儿给您写的这封信吗?其实这都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您在八十高龄,终于收到了有生之年的第一封信,也收到了儿祝福您老健康长寿的心愿。母亲一辈子善良、刚强、乐观、节俭,处处为儿女着想,事事都委曲自己。人到暮年,儿保证不让您再受半点委曲。面对晚年的风雨泥泞路,儿愿倾其所有照料您,护佑您平安走好这段来日苦短的路程。

这一篇也是我写母亲的散文。
作者: 云水苍茫    时间: 2010-2-23 08:34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2-23 06:44 发表
高迎春:尊老行孝反哺情2006-7-9 10:13:16 来源:德州日报当年《德州日报》在感动德州人物栏目,以这样的标题刊登了我侍奉母亲的事。其实,这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呢。

高版您好!认真拜读了您的文章,我非常非常感动,同时对您更加钦佩之至。如不嫌弃,交个朋友吧,我是临沂的。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2-23 09:43
父亲和母亲都老了。在他们心里,就是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不管我们多忙,这是一份孝道,是他们心理的最大慰藉。问好!
作者: 云水苍茫    时间: 2010-2-23 15:24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2-23 09:43 发表
父亲和母亲都老了。在他们心里,就是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不管我们多忙,这是一份孝道,是他们心理的最大慰藉。问好!

杜版所言极是,问好!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0-2-23 18:20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并欣赏上面的美文!
作者: 王九峰    时间: 2010-2-23 18:46
非常赞成杜版的评语,百善孝为先,也非常敬佩云水和高版的孝心,认真学习了二位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文字,让我感动不已!问好二位
作者: 云水苍茫    时间: 2010-2-25 06:02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10-2-23 18:20 发表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并欣赏上面的美文!

感谢阅读,问好朋友.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2-25 07:05
原帖由 云水苍茫 于 2010-2-23 08:34 发表

高版您好!认真拜读了您的文章,我非常非常感动,同时对您更加钦佩之至。如不嫌弃,交个朋友吧,我是临沂的。
呵呵,我又多了一个文友。若荷也是临沂的,前年她参加德州笔会时我曾特意接她来过宁津,近来她刚刚出了本散文集《茶香悠悠》。
作者: 云水苍茫    时间: 2010-2-25 07:14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2-25 07:05 发表
呵呵,我又多了一个文友。若荷也是临沂的,前年她参加德州笔会时我曾特意接她来过宁津,近来她刚刚出了本散文集《茶香悠悠》。

高版您好,越说越有意思了,我和若荷就在一个院子里住着,两家的楼相距不过50米,前天晚上还在一个桌上吃饭来着,我还准备读完她的散文集后写点评论的文章呢.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2-25 07:23
原帖由 云水苍茫 于 2010-2-25 07:14 发表

高版您好,越说越有意思了,我和若荷就在一个院子里住着,两家的楼相距不过50米,前天晚上还在一个桌上吃饭来着,我还准备读完她的散文集后写点评论的文章呢.
真的呀,如果你见她屋里挂有《孔雀登枝》剪纸,那就是我送给她的礼物。
作者: 云水苍茫    时间: 2010-2-25 07:33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2-25 07:23 发表
真的呀,如果你见她屋里挂有《孔雀登枝》剪纸,那就是我送给她的礼物。

我们院里还住着一位:南岸(乔洪涛),在文坛影响也挺大的。高版创造机会到我们这儿来玩吧,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陪伴,也可以轮流陪伴,呵呵。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2-25 07:41
《山东散文选》烟台、威海、临沂、德州卷目录

(2009-06-25 19:29:43)

《山东散文选》烟台、威海、临沂、德州卷目录

烟台卷

綦国瑞      墨香万代               221

柳新华      两座不同寻常的印度门   228
            神奇的镇北堡           229
            走进泰姬陵             231
王月鹏      齐国故地               233
尹其超      灶火的置换             240
孙美玉      父亲的脊背             243
            在劫难逃               245
徐绍磊      早晨                   249
            写字楼来客             251
李  华      凝固在烟台山下的记忆   254
            烟雨沈园               257
张  圣      遗憾                   260
杨衍陶      乡间摇篮曲             266
            缝合破碎的心灵         267
            烟台山宽又宽          269
张文泰      怀念儿时春节的鞭炮     271
            少年往事               273
于大卫      澳门桥                 275
            草花的性格             277
            这里,放飞着理想       278
栾世瑞      夜雨声声               280
            听听,那蛙声           282
            不灭的微光             284
田野       故乡的山东河           286
            知了树                 288
            我帮喜鹊筑巢           290
张万和      无字碑,任评说         292
            沧海吟                 295
林红宾      故乡的云               299
姜利国      名人之约               301
姜瑞光      孤旅西藏               304
            福山路,我从这里走过   307

威海卷
滕连庆      土地情结               311            
            感受垂钓               312            
            父亲的手               213
王艳秋      葱香厨房               316            
            那些消失了的记忆       317
王云霞      一杯爱情茶             320
            想念羊糁               321
            海草屋                 322
杨秀斗      感受澳门               324
临沂卷
胡序知      祭拜胡杨林             330           
            仰望苍天               333
李公顺      风生水起李家林         336           
            春风?屠苏?李家谱       339
也  果      第二十三回线           345            
            那年夏天的午后         349
若  荷      不再恐惧               353            
            幸福的珍藏             356
乔洪涛      田园笔记               361
朱卫军      馋嘴的岁月             369           
            酒香                   371
            坐席                   373
刘  晓      老城旧事               376
            胡同                   378
刘状林      养荷之趣               381
            送走老磨的魂           382
            童年絮事               384
郎  政      故乡沂源行             387  
            鼓浪琴韵               389
鲁  芒      想象鸟鸣               392
            乡间歌手               393
            两只麻雀               395
胡英子      写意婺源               397
李  剑      永远的的怀念           401
               梦里水乡               404
宋增芬      诗情画意百花峪         406
德州卷
李学民      大嫂                   409
周  童      菩提树下的哀伤         414
                一个人的城市           415
高迎春      故乡菜菜珍蔬香         418
                翠绿娇嫩和事草         420
刘金忠      枫叶如丹照嫩寒         423
崔金鹏      母亲                   426
李学勇      农村生活               428
周相国      读《诫子篇》有感       434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2-25 07:42
在临沂卷里,你的邻居就占了两位,不知是否你也在其中?
作者: 云水苍茫    时间: 2010-2-25 07:51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2-25 07:42 发表
在临沂卷里,你的邻居就占了两位,不知是否你也在其中?

我最近几年让朋友拉着搞了几本书,散文写得很少,现在时间多一点了,陆续写点,希望高版多多指教。
我给乔洪涛的《田园笔记》写过一个评论,等过两天发上来请你指点吧。
作者: 云水苍茫    时间: 2010-2-25 08:15
原帖由 云水苍茫 于 2010-2-25 07:51 发表

我最近几年让朋友拉着搞了几本书,散文写得很少,现在时间多一点了,陆续写点,希望高版多多指教。
我给乔洪涛的《田园笔记》写过一个评论,等过两天发上来请你指点吧。

与高版一番交流,欢洽,温暖。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2-25 08:19
原帖由 云水苍茫 于 2010-2-25 08:15 发表

与高版一番交流,欢洽,温暖。
希望你的散文原创作品首发在这里,认识你真高兴。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2-25 21:06
原帖由 云水苍茫 于 2010-2-25 07:51 发表

我最近几年让朋友拉着搞了几本书,散文写得很少,现在时间多一点了,陆续写点,希望高版多多指教。
我给乔洪涛的《田园笔记》写过一个评论,等过两天发上来请你指点吧。
好的.原来你是诗人啊!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0-2-25 21:27
和若荷是一个院子的,什么时候要是弄个满院子逛的都是写手才有意思呢。 期待多学习到你的大作。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