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从领导艺术角度看刘邦和项羽 [打印本页]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10-3-2 13:14
标题: 从领导艺术角度看刘邦和项羽
从领导艺术角度看刘邦和项羽


    因为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迁把项羽的传记列为本纪,使其享受帝王的待遇。但胜者为王败者寇,项羽的结局很悲壮,也很悲惨,下一战使原先屡有战绩的项羽节节败退,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霸王别姬、无颜江东,最后乌江自刎,项羽把这些归结为“天亡我也”,毋庸置疑这里边有历史的必然,也有项羽与刘邦领导、管理艺术水平的原因,尤其是后者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其借鉴意义、启示作用极是明显。

    领导者成功不在于其自身能力有多强,水平有多高,而在于有多少,能力有多强、水平有多高的人才为自己及其事业服务,而或是能尽多大力量为领导极其事业奉献自我。项羽勇武天下千古无二,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破釜沉舟勇猛无敌,用现代企业的话来讲是高精尖专业人才,但他决不是一个好领导。相对而言刘邦则不同,虽然文不成,无不就,论文治不如张良、陈平等人,论武功不如韩信等人,韩信就说过刘邦最多能带十万兵,再多就乱了。但正如刘邦自己总结的那样,“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决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百无一能的刘邦能让张良、萧何、韩信等一等一的人才为我所用,可见其组织才能和领导水平有多高,史载刘邦为人豁达豪爽,且有容人之量,这种亲和力,这种人格魅力是项羽学不到的。此外,刘邦出身微末能以己度人,知道别人特别是基层老百姓的需要,知道“罚不迁列”与“赏不逾时”,攻取咸阳后不取财宝而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一下子就得到了天下百姓的人心,这些都是胜利的基础。

    孙子曰“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刘邦的胜利在于他能给于贤者、能者以施展才华的空间,所以人才来归。每每关键时刻他会问,“为之奈何”,汇集众人之智慧,然后权衡利弊得失,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这是高级智慧,这种“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做派也是项羽学不来的,韩信要求刘邦封假齐王时,刘邦刚要发火,张良桌下踢了他一下,他马上改口,这至少说明刘邦极其聪明悟性甚高,当时韩信举足轻重,当时如果翻脸历史或被改写。项羽至死也不会知道自己怎么就会走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曾子说 “用师则王,用友则霸,用徒则亡”,刘邦视人才为朋友,所以成就霸业,而项羽则正好相反,有范增而不能用并且中了反间计,刘邦所用的人才好多都是项羽的旧部如韩信、英布等人,所以说从领导的角度看项羽是很失败的。

    务实高效,不慕虚名,刘邦因为习惯了失败,所以最后超越了失败,而项羽贪慕虚名,渴望衣锦还乡,由此可见二人格局就不一样,项羽是习惯了胜利,最后却一败涂地客死他乡。毛泽东除了欣赏项羽的骨气之外,还分析了项羽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鸿门宴放跑了刘邦,二是鸿沟为界项羽当了真,三是项羽定都彭城。其实鸿门宴时就是不放跑他刘邦,项羽也能治他于死地,四十万对十万的兵力那是小菜一碟,说到底还是沽名钓誉害了项羽。鸿沟划界时,刘邦也想回家休息,张良说什么协议不协议胜利第一,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打了项羽一个措手不及,这至少说明项羽政治幼稚甚至有些愚蠢。定都问题,项羽、刘邦对于属下的建议其态度也截然不同。看谁笑到最后,刘邦才不会自刎,因为他脸皮比项羽要厚的多,我们在为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感叹的同时,也要看到刘邦是从失败走向胜利,项羽是从胜利走向失败,看谁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坚持不懈向前走,而这其中领导艺术不容忽视。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10-3-2 14:00 编辑 ]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10-3-2 13:19
为活跃气氛,把06年写的一篇文章也贴在这里

          两首关于乌江项羽的诗

        公元前202年,项羽带领兵将溃败至乌江,乌江亭长把船停靠在岸边,对项羽说:“江东地方虽小,但方圆千里,民众数十万,足可称王。望大王赶快随我乘船渡江,汉军没有船无法渡江”。项羽笑道:“这是天要亡我,渡江有什么用,当初江东八千子弟一同渡江西进,今无一人还,就是父老乡亲同情爱怜我,继续让我称王,我有何面目与他们相见,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心中也愧疚啊!”随后把马赠与亭长,手持短兵器与汉军交战,杀数百人,身体受伤十多处。忽见汉军中一将领是自己的故友,对他说用我的头可获刘邦的封邑悬赏,你就拿去吧,说罢自刎而死。
??对于这段历史或者说是项羽的这种做法,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盛赞项羽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宁肯自杀,也不投降的气节,显现出男儿本色、是堂堂英雄,虽败尤荣。也许是作为女人,特别钟爱这位重感情宁折不弯铮铮铁骨的汉子,而或是借古讽今,南宋词人李清照把这种精神推至高峰。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此诗豪气冲天,掷地有声,语言简洁,感情激昂,铿锵有力。在歌颂项羽的同时,也讽刺、鞭挞了当时的投降妥协派。
??第二种观点是项羽不应该认输。太史公司马迁也说,“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我常想如果刘邦落到项羽这般地步,万不会自杀。进而想到赤壁惨败的曹操,虽丢盔弃甲,屁股上冒烟,却还谈笑风声。如果换了他们定会认真总结经验,以图再战。时光到了晚唐,乌江来了一个叫杜牧的诗人,写了这么一首诗。
??题乌江亭
??胜负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一贯擅长和历史唱反调的杜牧,在赤壁假设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后,在乌江亭上,他想象项羽东渡乌江,收拾兵马,如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再次改写历史。当然项羽如果不自刎,那他就不是项羽了,历史也就不会给我们留下一个这么悲壮、优美的故事了。
??2006年3月7日


[ 本帖最后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10-3-2 13:20 编辑 ]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10-3-2 13:22
还有一个谜语大家猜猜

刘邦笑了,刘备哭了。
         答一字
作者: 欣月    时间: 2010-3-2 14:13
好领导应该是有勇有谋的,在企业管理中结果永远是硬道理。问好!
作者: 跃农    时间: 2010-3-2 14:40
分析透彻,确实应从刘项两人的成败中吸取教训。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10-3-2 14:40
原帖由 欣月 于 2010-3-2 14:13 发表
好领导应该是有勇有谋的,在企业管理中结果永远是硬道理。问好!


呵呵,谢谢欣月阅评
领导艺术是门很深的学问
靠悟性、靠学习,
如果不能生而知之,
那就靠后天多学习,多实践
作者: 跃农    时间: 2010-3-2 14:41
学习历史,就是要让历史为我所用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10-3-2 14:44
原帖由 跃农 于 2010-3-2 14:41 发表
学习历史,就是要让历史为我所用


跃农所言极是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10-3-2 14:47
原帖由 跃农 于 2010-3-2 14:40 发表
分析透彻,确实应从刘项两人的成败中吸取教训。


谢谢跃农阅评
作者: 许也    时间: 2010-3-2 14:55
古代人物有着最本真的领导才华,应该好好参考……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10-3-2 15:44
原帖由 许也 于 2010-3-2 14:55 发表
古代人物有着最本真的领导才华,应该好好参考……


呵呵,是的,这也是能量
作者: 许也    时间: 2010-3-3 11:03
在项羽刘邦的比较中,用人惜才这一领导艺术得到了很好的论证。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10-3-4 08:47
原帖由 许也 于 2010-3-3 11:03 发表
在项羽刘邦的比较中,用人惜才这一领导艺术得到了很好的论证。


是的,择人任势是成功的必备因素
但就刘邦的气度和务实就很值得研究
也即领导自身的因素,
刘邦是怎样对自己的事业有利就怎么做
包括把高阳酒徒、盗嫂之辈收在麾下
大胆启用项羽的旧部,如韩信、陈平、英布等人
这些人对项羽及其内部极为熟悉,自然增加了胜利的筹码
用武功打败项羽的是韩信,
使用反间计气跑范增让项羽众叛亲离的是陈平,等等

此外,大胆奖赏部属,一开始刘邦就拿出与部属同甘共苦的劲头
为了自己及其事业刘邦不惜抛妻撇子,要江山不要美人
而项羽则不同情深深雨蒙蒙,抱着美人,扛着虞姬上前线,其部属肯定会嘀咕
“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不但不奋勇向前,而且四面楚歌时,他们比赛看谁跑的更快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10-3-4 08:51
原帖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10-3-2 13:22 发表
还有一个谜语大家猜猜

刘邦笑了,刘备哭了。
         答一字


这字是一个“翠”字,
上边一个“羽”,下边一个“卒”
项羽死了,刘邦笑了
关羽死了,刘备哭了
作者: 许也    时间: 2010-3-4 09:56
比较起来,还是毛泽东了得,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再也不会出现的最后一次大战争也是最后一位大军事家了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10-3-4 10:12
原帖由 许也 于 2010-3-4 09:56 发表
比较起来,还是毛泽东了得,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再也不会出现的最后一次大战争也是最后一位大军事家了


同意许版的看法

中共的广大指战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而国民党这方面要逊色的多,这也是重要因素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