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清凉 发表于 2017-10-24 20:25
可见人生厚重底蕴的作品。
以个人的思维触角,去感知这个世界的温度,人情的温度,文笔练达,可以洞穿生活 ...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7-10-24 20:26
我正琢磨着改错别字呢。这下没戏了。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0-24 20:25
木门老师,请在题目前后标注一下体裁,以便分类比对。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0-24 20:43
西安-上海,冰火两重天,是应时应景的气温,是一种思想和意境,是人心的冷与暖.....粗读,感觉不错,待慢慢 ...
言默然 发表于 2017-10-24 20:51
拜读学习了,喜欢这种朴素的几近纪实的描述。
今岁金秋寒露前后,北方寒流倏袭,长江南岸都感 ...
休憩花园 发表于 2017-10-24 20:59
把感悟于细微处放大,注入陪伴世俗的寒,使文字在跃动中楔进人情的旷味,给人的感觉真还有一种希冀的舒展。 ...
姚玉凤 发表于 2017-10-24 23:14
我与擦肩而过
我与?擦肩而过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10-25 07:08
这两个城市都去过,气候的差异确实很大,仍然喜欢自己家乡的气候,即使季候的转换不太明显,但那是一种习惯 ...
柯英 发表于 2017-10-25 09:00
寒冷的体验只是表象,对世情冷暖的感知才是真正深肌理的主题。
文字有了精神向度,便有了深厚内涵。
木门 ...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7-10-25 10:03
由此及彼的寒冷,让文章充满了人文关怀。关于寒冷的描述与过渡都极不错。结尾升华自然。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7-10-25 16:26
问候花园老师,久不见了呵。
暴雨迎风 发表于 2017-10-25 17:10
哈哈,原来寒露那天西安那么冷啊?干脆来重庆得了,重庆可要暖喝多了。在寒冷的洗礼下,还能这么洋洋洒洒地 ...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17-10-25 17:28
来看老师的佳作,给老师加分点赞!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7-10-25 21:23
木木的文字,虽然写的是寒露变天的冷,但是读了心里却是暖的,因为文字里有悲悯的情怀……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0-26 07:26
再读:
这是一篇构思新颖别致推陈出新的抒情明理散文。作品以西安-上海冰火两重天的气温为向导,以感知尘 ...
王阳 发表于 2017-10-26 12:35
木木写寒露,写冷,有温度的人才觉得冷,麻木了,就不觉得了。
冉令香 发表于 2017-10-26 12:45
透过自然的寒凉,社会林林林总总的寒凉,我感觉到木门那冷静审视的眼神的剖解!问好!
槐安. 发表于 2017-10-26 13:24
上海今年入秋模式是瞬杀。我记得我前头还穿短袖,热的汗流浃背,次日醒来,我倒,我得穿毛衣,马路上还有 ...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17-10-26 14:38
从身体到精神,冷到底了。不过,秋天的冷是暂时的,精神的冷也是暂时的。
夏冰 发表于 2017-10-28 17:21
向内,向内,一直向内。这样的叙述是一种挑战,也是某种突破。你身不由己,便陷入了。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0-28 17:10
好文快沉底啦,再次提起来。
夏冰 发表于 2017-10-28 17:21
向内,向内,一直向内。这样的叙述是一种挑战,也是某种突破。你身不由己,便陷入了。
槐安. 发表于 2017-10-28 19:33
打5毛、1块钱的赌,她爬出陷阱的速度超快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10-28 21:20
文章以寒露的冷为线索,在上海与西安中灵活地切换,穿插着与人温暖的往事,充满同情与感同身受。整个文章写 ...
一枚叶子 发表于 2017-10-29 10:12
天凉好个秋,没冻感冒吧?
刘彦林 发表于 2017-10-30 11:06
一篇佳作,预祝获奖!评分助力!
秋實 发表于 2017-10-30 19:36
来木木这里,有两件事情: 一是加分支持。二是欣赏木木文中的的精彩句子。
“世事变化,风 ...
剑叩南天 发表于 2017-10-30 20:01
就是写了一个冷,读了也觉得冷,事实上我们这里也真冷了
水如空 发表于 2017-10-30 20:40
这个温度还嫌冷?我们这都下了还没说什么呢……
阅尽人间冷暖,方才有此感悟。
如果说感悟得还有些不够深 ...
康康 发表于 2017-10-30 22:38
今年我们的江南也是冬来早,去大厅办事,美眉们说,看来,今年的秋装是装不成啦。是啊,金秋少了一道靓丽了 ...
槐安. 发表于 2017-10-28 19:33
打5毛、1块钱的赌,她爬出陷阱的速度超快
水如空 发表于 2017-10-30 20:40
这个温度还嫌冷?我们这都下了还没说什么呢……
阅尽人间冷暖,方才有此感悟。
如果说感悟得还有些不够深 ...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7-10-31 10:41
江天版这是组团的节奏么,都来了呵?
an安 发表于 2017-10-31 11:00
江天版手拉手,肩并肩,烙饼挖坑出老千,预防措施:小心谨慎,心态乐观。瞧瞧我们多狂,告诉你我来了,告 ...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10-31 11:05
木门啥时候也发了征文,这才看见。手机看个开头,就发现寒冷刺骨。为啥不买件衣服穿上,就捱冻肉了。读太累 ...
春秋 发表于 2017-11-3 20:42
如此优美的文字,值得点赞!
混混 发表于 2017-11-5 10:07
西安是挺冷的,干冷,风沙也大。西安的建筑大气厚重粗犷絮叨,非上海那种前卫小气精致浓缩可比。
刘玉清 发表于 2017-11-5 20:08
走在寒露,走在秋季,身体力行着自然温度,品一次世态炎凉,感一回人情冷暖。
上海也好,西安也罢,哪儿都 ...
絮语如歌 发表于 2017-11-11 18:54
这份寒冷,这份艰涩的体验,就这样对比,直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好厉害的文字,让人想到了《骆驼祥 ...
哥不是传说 发表于 2017-11-12 07:35
喜欢这样的文字,深邃厚重,给人思考与启迪。加分点赞!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7-11-12 18:31
是不是老朋友呢?谢了呵。
无才浪子 发表于 2017-11-16 21:23
最近四处流浪,蹭别人的网络,上网不便,加分迟了!问好!
高骏森 发表于 2017-11-13 13:19
木木2017年的寒露从东方到西北,这是人生况味。感悟深深啊。力挺!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7-11-16 22:10
这份支持令人感动,谢老师,更为蹭网加分再谢。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