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50.【金秋】 2017年的寒露    [打印本页]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4 20:13
标题: 50.【金秋】 2017年的寒露   
2017年的寒露

  
  2017年寒露那天,天气骤然冷了下来,走在大街上的男女个个像缩着脖子的鹅,弯着腰踮着脚迈步,似乎一不小心就能踩出一个冷鬼来,袭身,撞心,甚至还有人骂骂咧咧地说话,不是跟别人,而是跟自己。“冷,冷死了,咋这么冷呢?”是冷,树上的叶子也仿佛感觉到了,随着那骂人的语调一片片从高空落下来,斑斓了路面。路面也是冰凉的,上面洒满了水。半空有雨丝不间断地飘下。
  
  这本是一个季节,秋天。但2017年的寒凉却来得莫明其妙,没有提前告知,更没有给人准备的机会,就那么肆无忌惮地来了。它撕裂了夏天的面孔,撞开了冬天的门,在一瞬间将人们迎接秋的笑脸变成了冷脸。到处都是冷气,到处了无生机,万事万物仿佛一下子陷入了寒冷里,连梦想和希望都被淹没了。
  
  从上海回来的那天正好是10月8号,我记得早晨上海的天气还好,天虽然凉,但绝对没有这么冷,而下车后的西安简直就是冰窟。看看天气通显示:9—13度。这就意味着我从22度的天气里忽地掉进了9度左右的天气里,然后在穿着真丝衬衣的条件下与寒冷作对。厚衣服是有的,但都放在家里没有带出来,原本想出游五天早去早回,谁承想人算不如天算。寒风“呼啦”一下扯下半个天来,让人在温差10度的情况下呆若木鸡。冷从骨头里渗出来,沿着空荡的裤管向上爬,抓挠着肌肤上的每一个细胞,于是连头发丝都感受到了寒气。手指头无处搁放。这世界到底是怎么了?
  
  沿着爬满绿植的墙根往前走,减缩思想的同时我也在努力减缩身体占有的空间,希望可以变得更小一点,小到冷空气触摸不到,小到可以在哪一个温暖的地方略停留一会儿,让我凝结的思绪活泛起来,想一想下一步应该怎么办。附近没有车,窄小的街道出租车进不去,步行是唯一挪移身体的方式。当然,我也可以临时租个自行车,但随身携带的箱子太大,大到我根本不可能将它妥善安置到车座上。走,也只有依靠两条腿走了。我所居住的小区不远,步行到达约需要15分钟左右的时间,但也就是这15分钟却让我的骨头摸到了风,举步维艰。天真是冷到家了。
  
  上海的小姑娘也不知道冷不冷,早晨见到她们的时候还在露大腿光胳膊,这会儿是下午3点的时光,她们大概还踱在外滩上享受阳光,让温暖尽情地抚摸美丽的肌肤,而此时我已与上海相隔遥遥了。阳光不属于西安这条小巷,温暖也没有照到我的身上。巷子里只有风,暴戾且伴着雨丝飘摇而下,让寒冷袭击我的身体。外滩上的人相伴出游,照相、观景,偶尔还会因丁点小事斗斗嘴,但那都是惬意和幸福的。现在西安不是上海,此时西安的小巷也不是上海的外滩,心里的冷终不能依靠想象中的温暖代替。“也许,我应该早点回来,逃过这个鬼天气!”站在四周空荡荡的小巷里,我突然产生了某种怨恨。
  
  沿着狭长的小巷往前挪,巷子的尽头,那片红砖灰瓦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那里有一所年初刚刚装修好的房子,可以接纳下我冰冷的身体,给予我某种安慰。问题是脚下这必行的15分钟路程我无法躲避,冷在控制我。落地窗一个一个擦肩而过,晃在眼前的地砖一寸一寸地蹭着手提箱的轮子,而我只能一毫米一毫米地推开不断袭来的寒气。没有疼痛,冰冷的天气里所有的疼痛都在变得麻木,然后向着神经中枢进发,继而凝结。似乎还有一点点知觉,从挪动的手指尖传来,却是为摆脱麻木而有的肢体努力。
  
  这个时候,我唯一的念想就是尽快接近那所能接纳我的房子,坐下来喝一杯热乎乎的茶水,让温暖于瞬间给予我毛孔舒展的力量。我想那些布满我身体的毛孔一定会像小兽一样跳跃起来,愉快地接受水汽的滋润。温暖,竟是那么诱人。
  
  忽然记起了那天睡在马路边的中年男子,他的个子不高,身形消瘦,脚下放置了一把铝制的水壶,一双眼睛迷迷瞪瞪的,看人时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那个人或许是一个流浪汉,或许只是暂时露宿街头的乡下人,但那一天落在他身上的寒冷我却没有感受到。我与他擦肩而过。他的被子很薄,碎花,软软地搭在肩膀上,没有穿袜子,一双脚脏兮兮的,看上去令人厌弃。他是谁,来自哪里?我没有细想,路过他也只是路过罢了。一个露宿街头的外乡人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我无需考虑他的寒冷与无奈。但是,当寒凉的冷风袭来,当此时我的身体和他一样置身于无可回避的冰冷中的时候,我却突然想起了他,想到了他的窘迫和惨状。这是共鸣还是同情?或者,什么都不是,我只是触景生情罢了。那一天的日历上没有写下寒冷,冷是从今天下午才开始的。“如果有一天我像他那样睡在这寒冷里,会怎样?”我的唇角不由自主地向两边拉了拉。那是一种不能想象的惨状,也是我不愿意接受的。我知他只是因了此时的情形,因了2017年寒露这一天。
  
  上海是座繁华的大都市,高楼林立,游人众多,站在上海最高的地方我能看到属于它的美丽。南方毕竟是南方,与西北部不同,文化发达,经济繁荣,上海人或者根本没有听说过“准精扶贫”“贫困户”这样的名词,想象不出窘迫与寒冷的味道。7月5日那天,在上海人民广场我倒是见过一个自称江西人的中年男子,他说自己弄丢了钱包,需要点钱买回乡的车票。我问他,你需要多少钱?他说,七块八块的都行!一时间令我感觉上海要钱的人都很牛拽,内地人在街头要钱从不敢说七块八块,他们的“开口价”是五毛、一块。但我还是给了那个江西人六块钱,与其说在假装相信他的话,不如说我愿意相信上海这座城市,相信它繁华背后的善良。在西安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站在街头要钱的人了,也许有,但他们并没有出现在我的视线里。生活真是一件有趣的事,你看到的未必就是令你感动的,而那些让人思绪万千的又往往发生在无意之中。我保持沉默,正如在心里欣赏上海与西安的不同一样。
  
  上海人谈到西安都说是文化古都,很多人也希望到西安逛逛,比如载我的那位出租车司机,他就很希望到西安来看看兵马俑,看看古城墙,跑到骊山上去感受一下秦始皇的威风。他说上海是好,但工作压力也很大,房价高,消费高,他每天跑车都要在15个小时以上。他还说其实人呆在哪儿都是一样的,身心舒适才是最大的享受,让人感觉仿佛他这位上海本土人恨不得快快离开忙碌的大都市回归田园一样。那司机的上海话讲得地道,待人也热情,即使谈到他工作压力如何大的时候也没有让人觉出寒凉来。所以,我觉得“寒”这种物象是从人心底里冒出来的。现在,我行走的这条小巷两侧住满了豪门大户,方圆两公里的地方都属新城区。下午3时左右的时光,住在这里的人们忙碌的忙碌,不忙碌的则待在家里躲风避雨,冰冷的寒气袭击不到他们,风切割肉身的疼痛他们也感受不到,他们只是优雅地坐在温暖的屋子里看雨丝儿飘落,偶尔和孩子说道一些家常事。同样的优雅以前我也有过,但不知为什么随着日子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它却莫名其妙地淡了、褪了。或许,人所处的境地不同,心情也自会不同。那睡在街头的男子,那向我讨要的江西人,他们心里的想法我可能不明白,但我却明白此时寒冷对我身体的伤害。只有身体力行,你才能够知晓他人冷暖,这也许就是精神上的互通吧。
  
  现在,我是处于寒冷中了,从身心到发肤无一可以躲藏。冷像一把刀子不停地削切着我的身体,一下一下,由外到内,从上到下,牙齿不听使唤了,手脚变得更加麻木,思路也似乎出了问题。看着续续连连从半空落下的雨丝儿,我开始假设如果将自己永远置身在这一片寒冷中会怎样?我会不会有更多的体验。但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尽管有着种种条件的限制,我还是会凭借自己的双腿回到那一处温暖的所在。世事变化,风雨是暂时的,磨难和不堪也是暂时的,我还在心里相信着春天,相信着阳光的重返。2017年的寒露,它或许是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秋日呢。
  
  (3050字)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紫玉清凉    时间: 2017-10-24 20:25
可见人生厚重底蕴的作品。
以个人的思维触角,去感知这个世界的温度,人情的温度,文笔练达,可以洞穿生活的本质。
冷可以加衣,可以躲进温暖的房间,但心上的冷却是无计可逃的。
所以,木门用了一个温暖而充满希望的结尾来调剂前面的厚重与沧凉。
有对世情的忧患,有对弱智的悲悯,也有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很棒!
问候木门!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4 20:25
唉,习惯了修改,竟然发现无法修改了。惨了!
作者: 戏笑九宫    时间: 2017-10-24 20:25
木门老师,请在题目前后标注一下体裁,以便分类比对。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4 20:26
紫玉清凉 发表于 2017-10-24 20:25
可见人生厚重底蕴的作品。
以个人的思维触角,去感知这个世界的温度,人情的温度,文笔练达,可以洞穿生活 ...

我正琢磨着改错别字呢。这下没戏了。
作者: 紫玉清凉    时间: 2017-10-24 20:27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7-10-24 20:26
我正琢磨着改错别字呢。这下没戏了。

我竟然没发现错别字。哈哈。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4 20:28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0-24 20:25
木门老师,请在题目前后标注一下体裁,以便分类比对。

我无法标注啊。操作一不了。
作者: 戏笑九宫    时间: 2017-10-24 20:43
西安-上海,冰火两重天,是应时应景的气温,是一种思想和意境,是人心的冷与暖.....粗读,感觉不错,待慢慢研读品味。
感谢赐稿参赛,辛苦!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7-10-24 20:51
拜读学习了,喜欢这种朴素的几近纪实的描述。

今岁金秋寒露前后,北方寒流倏袭,长江南岸都感受到了。以亲身经历纪实南北差异,不仅仅是气候的,还有心理的物质的文化的习俗的价值观的,内含的外延的情愫情感的,文笔娴熟,生动活泼。
作者: 休憩花园    时间: 2017-10-24 20:59
把感悟于细微处放大,注入陪伴世俗的寒,使文字在跃动中楔进人情的旷味,给人的感觉真还有一种希冀的舒展。拜读学习,问候木门长子老师
作者: 姚玉凤    时间: 2017-10-24 23:10
但2017年的寒凉却来的莫明其妙,
但2017年的寒凉却来得莫明其妙,
作者: 姚玉凤    时间: 2017-10-24 23:11
然后在穿着真丝衬衣的条件下与寒冷做对
然后在穿着真丝衬衣的条件下与寒冷作对
作者: 姚玉凤    时间: 2017-10-24 23:14
我与擦肩而过
我与?擦肩而过
作者: 姚玉凤    时间: 2017-10-24 23:24
这种散文有点特别,基本都是由思绪所组成的,虽然也有叙述、回忆,但更多的时候却是跟着作者的感觉走,真佩服作者一边走路,一边思绪翩翩……还有点意识流的感觉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7-10-25 07:08
这两个城市都去过,气候的差异确实很大,仍然喜欢自己家乡的气候,即使季候的转换不太明显,但那是一种习惯,很难改变,也没法适应别的气候
我们这里还没有达到冷的程度,木木快递几把冷风过来让我尝尝
这两天我也搞篇散文支持一下论坛的活动。问候木木早安,赶快喝一杯热牛奶,就不会那么冷了。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0-25 09:00
寒冷的体验只是表象,对世情冷暖的感知才是真正深肌理的主题。
文字有了精神向度,便有了深厚内涵。
木门精心构思的这个“寒露”,非常别致。
作者: 欧阳梦儿    时间: 2017-10-25 10:03
由此及彼的寒冷,让文章充满了人文关怀。关于寒冷的描述与过渡都极不错。结尾升华自然。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5 16:25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0-24 20:43
西安-上海,冰火两重天,是应时应景的气温,是一种思想和意境,是人心的冷与暖.....粗读,感觉不错,待慢慢 ...

谢谢留评,诚挚问候。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5 16:26
言默然 发表于 2017-10-24 20:51
拜读学习了,喜欢这种朴素的几近纪实的描述。

今岁金秋寒露前后,北方寒流倏袭,长江南岸都感 ...

问好老师,谢谢评读。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5 16:26
休憩花园 发表于 2017-10-24 20:59
把感悟于细微处放大,注入陪伴世俗的寒,使文字在跃动中楔进人情的旷味,给人的感觉真还有一种希冀的舒展。 ...

问候花园老师,久不见了呵。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5 16:27
姚玉凤 发表于 2017-10-24 23:14
我与擦肩而过
我与?擦肩而过

是的,是的,是的,所以惨了!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5 16:28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10-25 07:08
这两个城市都去过,气候的差异确实很大,仍然喜欢自己家乡的气候,即使季候的转换不太明显,但那是一种习惯 ...

咱就不敢乱说上海人的,还是怕惹着谁呢?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5 16:28
柯英 发表于 2017-10-25 09:00
寒冷的体验只是表象,对世情冷暖的感知才是真正深肌理的主题。
文字有了精神向度,便有了深厚内涵。
木门 ...

老师辛苦,对于“寒露”我的理解也只有这些了。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5 16:29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7-10-25 10:03
由此及彼的寒冷,让文章充满了人文关怀。关于寒冷的描述与过渡都极不错。结尾升华自然。

精评。问候梦儿版版。
作者: 暴雨迎风    时间: 2017-10-25 17:10
哈哈,原来寒露那天西安那么冷啊?干脆来重庆得了,重庆可要暖喝多了。在寒冷的洗礼下,还能这么洋洋洒洒地思维,真不愧是才女作家,啥时候都不忘抒情感怀。佩服。赞!
作者: 临沂风铃    时间: 2017-10-25 17:28
来看老师的佳作,给老师加分点赞!
作者: 休憩花园    时间: 2017-10-25 20:35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7-10-25 16:26
问候花园老师,久不见了呵。

是啊,实在想念大家,所以就偷偷回来了
作者: 阳光笑靥    时间: 2017-10-25 21:23
木木的文字,虽然写的是寒露变天的冷,但是读了心里却是暖的,因为文字里有悲悯的情怀……
作者: 戏笑九宫    时间: 2017-10-26 07:26
再读:
这是一篇构思新颖别致推陈出新的抒情明理散文。作品以西安-上海冰火两重天的气温为向导,以感知尘世冷暖为索引,以干练的文笔语言将情景交融、将思想左冲右突,由此拓展层层推进,有沧凉有忧患有悲悯有期冀有高度有思想,物质与人文相互辉映弥漫,于细微处奖感悟无限放大将立意淋漓展示,给人真情和抒怀般的思考,思考人情冷暖洞穿生活本质。作品内涵丰富外延无限,意境幽深韵致悠长,厚重的人生底蕴尽在字里行间。作品散淡的心绪悲悯旷达的情怀,以“冷”为媒介由表及里升华了主题寓意,虽无刻意但不经意使作品形散而神聚,一篇很优秀的散文!
想和木门老师探讨一下,内容是否还有精简凝练的余地?因欣赏而苛求,望海涵!
预祝作品取得理想成绩!
作者: 王阳    时间: 2017-10-26 12:35
木木写寒露,写冷,有温度的人才觉得冷,麻木了,就不觉得了。
作者: 冉令香    时间: 2017-10-26 12:45
透过自然的寒凉,社会林林林总总的寒凉,我感觉到木门那冷静审视的眼神的剖解!问好!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7-10-26 13:24

上海今年入秋模式是瞬杀。我记得我前头还穿短袖,热的汗流浃背,次日醒来,我倒,我得穿毛衣,马路上还有给小孩裹上羽绒服的,真夸张!
别的回复见信息。


作者: 雪白演义    时间: 2017-10-26 14: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6 15:55
暴雨迎风 发表于 2017-10-25 17:10
哈哈,原来寒露那天西安那么冷啊?干脆来重庆得了,重庆可要暖喝多了。在寒冷的洗礼下,还能这么洋洋洒洒地 ...

那几天冷,这几天好些了,重庆是好,有时间一定去。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6 15:56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17-10-25 17:28
来看老师的佳作,给老师加分点赞!

谢谢小风铃。问候。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6 15:56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7-10-25 21:23
木木的文字,虽然写的是寒露变天的冷,但是读了心里却是暖的,因为文字里有悲悯的情怀……

是的,无用的悲悯与无用的同情。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6 15:57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0-26 07:26
再读:
这是一篇构思新颖别致推陈出新的抒情明理散文。作品以西安-上海冰火两重天的气温为向导,以感知尘 ...

九宫老师辛苦,关于精炼一事慢慢斟酌中。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6 15:58
王阳 发表于 2017-10-26 12:35
木木写寒露,写冷,有温度的人才觉得冷,麻木了,就不觉得了。

我也那么觉得,大家都麻木,世界也就没有冷了。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6 15:58
冉令香 发表于 2017-10-26 12:45
透过自然的寒凉,社会林林林总总的寒凉,我感觉到木门那冷静审视的眼神的剖解!问好!

你真的认为我是冷静的?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6 15:59
槐安. 发表于 2017-10-26 13:24
上海今年入秋模式是瞬杀。我记得我前头还穿短袖,热的汗流浃背,次日醒来,我倒,我得穿毛衣,马路上还有 ...

是吧,是吧,我回来的早,不然也同你一样经历一下上海的“秋”。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26 16:00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17-10-26 14:38
从身体到精神,冷到底了。不过,秋天的冷是暂时的,精神的冷也是暂时的。

正是此意,一切都是暂时的,过度中的冷也温暖的蕴含。谢谢来访。
作者: 张爱珍    时间: 2017-10-26 16:18
我是北方人,也许是因为身体瘦弱的原因,尤其惧怕天气突变,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一场灾难。因为我是过敏体质,气温剧变,能诱发过敏性哮喘。还好,我们这里气温可以。学习文友的文章,问好!
作者: 戏笑九宫    时间: 2017-10-28 17:10
好文快沉底啦,再次提起来。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7-10-28 17:21
向内,向内,一直向内。这样的叙述是一种挑战,也是某种突破。你身不由己,便陷入了。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7-10-28 19:33
夏冰 发表于 2017-10-28 17:21
向内,向内,一直向内。这样的叙述是一种挑战,也是某种突破。你身不由己,便陷入了。

打5毛、1块钱的赌,她爬出陷阱的速度超快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10-28 21:20
文章以寒露的冷为线索,在上海与西安中灵活地切换,穿插着与人温暖的往事,充满同情与感同身受。整个文章写得松弛,随意,但细读起来有节奏感,主题鲜明。
作者: 一枚叶子    时间: 2017-10-29 10:12
天凉好个秋,没冻感冒吧?
作者: 戏笑九宫    时间: 2017-10-29 19:09
继续提起来,不能让好文沉底!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7-10-30 11:06
一篇佳作,预祝获奖!评分助力!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30 11:23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0-28 17:10
好文快沉底啦,再次提起来。

不用那么客气,沉就让它沉去。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30 11:23
夏冰 发表于 2017-10-28 17:21
向内,向内,一直向内。这样的叙述是一种挑战,也是某种突破。你身不由己,便陷入了。

陷阱么?好像是那感觉。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30 11:24
槐安. 发表于 2017-10-28 19:33
打5毛、1块钱的赌,她爬出陷阱的速度超快

爬三尺退三尺的超速度噢。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30 11:24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10-28 21:20
文章以寒露的冷为线索,在上海与西安中灵活地切换,穿插着与人温暖的往事,充满同情与感同身受。整个文章写 ...

谢李老师前来,辛苦。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30 11:25
一枚叶子 发表于 2017-10-29 10:12
天凉好个秋,没冻感冒吧?

正在病中,余孽未了啊。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30 11:25
刘彦林 发表于 2017-10-30 11:06
一篇佳作,预祝获奖!评分助力!

问候刘老师,老师客气了。
作者: 秋實    时间: 2017-10-30 19:36
       来木木这里,有两件事情: 一是加分支持。二是欣赏木木文中的的精彩句子。
       “世事变化,风雨是暂时的,磨难和不堪也是暂时的,我还在心里相信着春天,相信着阳光的重返。”这是文才中的高端思维,又是文采中的生花妙笔。不赏不足以平息心中对木木的那片情。
       感谢分享,预祝获奖
作者: 剑叩南天    时间: 2017-10-30 20:01
就是写了一个冷,读了也觉得冷,事实上我们这里也真冷了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7-10-30 20:40
这个温度还嫌冷?我们这都下了还没说什么呢……
阅尽人间冷暖,方才有此感悟。
如果说感悟得还有些不够深的话,就是因为温度不够低了……
作者: 康康    时间: 2017-10-30 22:38
今年我们的江南也是冬来早,去大厅办事,美眉们说,看来,今年的秋装是装不成啦。是啊,金秋少了一道靓丽了。木门虽受了冷,但冷出一篇美文,我却连一个感叹都不曾发生。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31 10:40
秋實 发表于 2017-10-30 19:36
来木木这里,有两件事情: 一是加分支持。二是欣赏木木文中的的精彩句子。
       “世事变化,风 ...

谢老师前来,真挚问候。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31 10:40
剑叩南天 发表于 2017-10-30 20:01
就是写了一个冷,读了也觉得冷,事实上我们这里也真冷了

就是写了一个冷,给自己留点“冷”的纪念。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31 10:41
水如空 发表于 2017-10-30 20:40
这个温度还嫌冷?我们这都下了还没说什么呢……
阅尽人间冷暖,方才有此感悟。
如果说感悟得还有些不够深 ...

江天版这是组团的节奏么,都来了呵?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31 10:42
康康 发表于 2017-10-30 22:38
今年我们的江南也是冬来早,去大厅办事,美眉们说,看来,今年的秋装是装不成啦。是啊,金秋少了一道靓丽了 ...

有冷就得说说嘛,不然对不起2017年的寒露。
作者: an安    时间: 2017-10-31 10:53
槐安. 发表于 2017-10-28 19:33
打5毛、1块钱的赌,她爬出陷阱的速度超快

把咱的陷阱都带这儿来了,不对,你是掉在这的陷阱里了,别动,我来也。
作者: an安    时间: 2017-10-31 10:57
水如空 发表于 2017-10-30 20:40
这个温度还嫌冷?我们这都下了还没说什么呢……
阅尽人间冷暖,方才有此感悟。
如果说感悟得还有些不够深 ...

你试过用以根儿毛线绳或干脆一段卷起的卫生纸松松的缠住手指吗?很松,不至于有什么不适的感觉,但是持续小半天,你再看看,木了,不过血了。所以,温度是一方面,持续的时间长短又是一方面。因此,我想说,如果说感悟得不够深,那就是温度不够低,冻得不够久了。木老师,你看咋办!
作者: an安    时间: 2017-10-31 11:00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7-10-31 10:41
江天版这是组团的节奏么,都来了呵?

江天版手拉手,肩并肩,烙饼挖坑出老千,预防措施:小心谨慎,心态乐观。瞧瞧我们多狂,告诉你我来了,告诉你怎么防守,我们有信心,让您防不胜防。前方……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7-10-31 11:05
木门啥时候也发了征文,这才看见。手机看个开头,就发现寒冷刺骨。为啥不买件衣服穿上,就捱冻肉了。读太累了,等待下午上电脑读。
作者: an安    时间: 2017-10-31 11:05
只有身体力行,你才能够知晓他人冷暖,这也许就是精神上的互通吧。
最引起我注意的就是这句了,原因我想您是懂的,我们单位的同事都不理解,为什么铭铭这样拖累着陈老师,陈老师还能那么乐观,那么憨厚热情,服务于单位的每一个人,而且是默默的,他从不求回报。说着说着我就又激动了,在您这应该说冷的事儿才是,我想正因为他们体会到了极度冰寒,所以才更愿意散发温暖,因为他们是那样真切敏感得感受到,每一点温暖都是可贵的。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31 11:14
an安 发表于 2017-10-31 11:00
江天版手拉手,肩并肩,烙饼挖坑出老千,预防措施:小心谨慎,心态乐观。瞧瞧我们多狂,告诉你我来了,告 ...

说来惭愧,做了六年的散文版主,如今却在江天版浪漫。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0-31 11:15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10-31 11:05
木门啥时候也发了征文,这才看见。手机看个开头,就发现寒冷刺骨。为啥不买件衣服穿上,就捱冻肉了。读太累 ...

写了几天了,当时没想到下车那么冷,早知道真买件衣服备上。
作者: 无才浪子    时间: 2017-10-31 18:11
木有分了,先支持,明天再补!
作者: 落叶留步    时间: 2017-10-31 18:19
2017年的寒露,它或许是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秋日呢。
作者: 小野菜    时间: 2017-10-31 21:38
呵呵!兄弟来迟了,对不起,先加上分再品读学习!
作者: 小野菜    时间: 2017-10-31 21:45
世事变化,风雨是暂时的,磨难和不堪也是暂时的,我还在心里相信着春天,相信着阳光的重返。超赞!
作者: 春秋    时间: 2017-11-3 20:42
如此优美的文字,值得点赞!
作者: 兰玲    时间: 2017-11-4 09:40
木木的文章总是这么好看,这么厚重,支持一个
作者: 兰玲    时间: 2017-11-4 09:41
赞赞赞:lol:lol:victory::victory: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1-4 20:33
春秋 发表于 2017-11-3 20:42
如此优美的文字,值得点赞!

老师前来,不胜欢喜。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1-4 20:34
兰玲 发表于 2017-11-4 09:41
赞赞赞

顶顶顶。(多说两个字)
作者: 混混    时间: 2017-11-5 10:07
西安是挺冷的,干冷,风沙也大。西安的建筑大气厚重粗犷絮叨,非上海那种前卫小气精致浓缩可比。



作者: 刘玉清    时间: 2017-11-5 20:08
走在寒露,走在秋季,身体力行着自然温度,品一次世态炎凉,感一回人情冷暖。
上海也好,西安也罢,哪儿都一样,身心舒适才是最重要的享受。
世事变化,风雨是暂时的,磨难和不堪也是暂时的,我还在心里相信着春天,相信着阳光的重返。
拜读学习木门美文,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1-6 15:38
混混 发表于 2017-11-5 10:07
西安是挺冷的,干冷,风沙也大。西安的建筑大气厚重粗犷絮叨,非上海那种前卫小气精致浓缩可比。

是的,改天到沪苏杭住去,暖和。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1-6 15:38
刘玉清 发表于 2017-11-5 20:08
走在寒露,走在秋季,身体力行着自然温度,品一次世态炎凉,感一回人情冷暖。
上海也好,西安也罢,哪儿都 ...

刘老师好,问候秋安。
作者: 絮语如歌    时间: 2017-11-11 18:38
唯美因你,精彩因你!

作者: 絮语如歌    时间: 2017-11-11 18:54
这份寒冷,这份艰涩的体验,就这样对比,直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好厉害的文字,让人想到了《骆驼祥子》里的烈日和暴雨下!



作者: 哥不是传说    时间: 2017-11-12 07:35
喜欢这样的文字,深邃厚重,给人思考与启迪。加分点赞!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1-12 18:31
絮语如歌 发表于 2017-11-11 18:54
这份寒冷,这份艰涩的体验,就这样对比,直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好厉害的文字,让人想到了《骆驼祥 ...

如歌啊,闲来也写征文吧,那样我就能天天看到你。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1-12 18:31
哥不是传说 发表于 2017-11-12 07:35
喜欢这样的文字,深邃厚重,给人思考与启迪。加分点赞!

是不是老朋友呢?谢了呵。
作者: 喻芷楚    时间: 2017-11-12 19:24
这两个城市我也有计划去,但一直未成行
作者: 雨后春笋    时间: 2017-11-12 22:43
很漂亮的文字,加分支持。
作者: 哥不是传说    时间: 2017-11-13 04:40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7-11-12 18:31
是不是老朋友呢?谢了呵。

经常看到朋友的文字,一直都很喜欢呢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7-11-13 13:19
木木2017年的寒露从东方到西北,这是人生况味。感悟深深啊。力挺!
作者: 无才浪子    时间: 2017-11-16 21:23
最近四处流浪,蹭别人的网络,上网不便,加分迟了!问好!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1-16 22:10
无才浪子 发表于 2017-11-16 21:23
最近四处流浪,蹭别人的网络,上网不便,加分迟了!问好!

这份支持令人感动,谢老师,更为蹭网加分再谢。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1-16 22:11
高骏森 发表于 2017-11-13 13:19
木木2017年的寒露从东方到西北,这是人生况味。感悟深深啊。力挺!

谢支持,用不着这么客气吧。问好噢。
作者: 无才浪子    时间: 2017-11-17 09:41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7-11-16 22:10
这份支持令人感动,谢老师,更为蹭网加分再谢。

不客气!我也想好好学习,可就是不能天天向上啊!太迟钝!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