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96.【金秋】秋风秋雨漓江近(散文) [打印本页]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3 18:44
标题: 96.【金秋】秋风秋雨漓江近(散文)
本帖最后由 袁达清 于 2017-11-20 11:30 编辑

                                                                          秋风秋雨漓江近

                                                                          文:王克楠’

    秋天了,又去漓江。在没有去漓江前,漓江是一个符号,到了漓江,漓江是一条江。

  因为漓江是一条江,我又一次来了,到这里不是为了参观6A景区,不是为了看“漓江百里画卷。青峰夹岸,绿水萦洄,峡谷峭壁,悬泉飞瀑,绿洲险滩,奇洞美石,景致万千”,关于漓江的形容词太多;我只是为了看看宁静恬淡的漓江水。

  傍晚抵桂林,一路疲劳,倒头就睡,梦还没有做完,天色渐亮,搭头班旅游接送车,一头扎进了漓江。扎进了漓江,头发却没有湿,因为脚底踩的是游船。游船上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大家坐在游船上,嗑瓜子,看着窗外的风景说笑。漓江却不会笑,静静地流淌。大哥是从美国来的,是美籍华人,许多年没有回国,这次专门来看漓江。大哥在大学教哲学,问我,河床里有什么?孔夫子来过没有?

  我不敢随便回答,不知大哥的话语里藏了什么玄机?支支吾吾地答道,是水,也有船,还有美…….大哥朗朗地笑了,说,老弟,就是水啊,哪里有这么复杂的?无论是哲学,还是艺术,化繁为简还是正途。

  我和大哥在谈论的时候,漓江水是静的。开船了,漓江便哗哗哗比地响,是船的涡轮拨动了水。漓江醒着时,哗哗哗,睡时,也是哗哗,哗哗……从表面看,船在走,水未动,其实水也在走,只不过没有船快,罢了。滴江,尽然内心激情澎湃,也显得波澜不惊。

  我仔细打量漓江,江底有石头,平时被江水盖着,河水浅时,会露出来,这些鹅卵石,像小乌龟一般哂太阳。漓江静静地流,似乎并不孤独,有绿树和山陪着。树是绿树,山,也是绿山,山在几亿年前沉在海底时就是绿的,头顶上蒙的是海藻;如今依然是绿的,头顶上蒙的是绿树。

  游船上有喇叭,不断提醒游客到甲板上看漓江两岸风景。我和大哥没有动,静静地读着窗外的漓江。大哥问我,你读到了什么?我说,读到了心?大哥问:谁的心?我答,是水和石头的心。大哥说,水和石头的心容易读出来,人的心难懂,因为人的性格千变万化,最难琢磨。

  桂林的云雾雨天比较多,尤其在秋天,雨水来得更勤。早晨上船时,天气就是阴的,船行一个小时后,下雨了,刚开始雨点小,偶尔也会有小雨,雨花落在船舱玻璃上,像是天空落的泪,也不知天空被漓江的什么打动了?后来雨点子越来越大,雨点子打在江面,击打出很多小涟漪,像是击鼓,也像是摸抚。

  漓江两岸有很多耸立的山,有的山很高,离江很远;有的山不太高,高漓江很近。漓江两岸的山没有坡度,直陡陡地插向天空,或许它们这样做,是为了把脖颈挺得高一点,好清漓江里的流水。船是动的,山也开始动,从远处看是匐匍的,走到近前,大山就抖然直起腰来。

  世界上的美,需要距离,有了一定的距离,才更美。漓江两岸的山很懂审美——朦朦美。远处的山,几乎都雾气罩罩着,就像宣纸上的“晕”……既然美了,不由就会想起美人,美人呢,美人哪里去了呢?洒目江边,美人就应该是江边的石头以及石头叠加起的大山吧?漓江两岸的石头不仅古拙,而且灵秀,尤其是被水浸泡那部分石头,是最懂得恋爱的,它们与漓江水互相抱着,你泡着我,我噙着你,非常恩爱。

  人世间会有欠缺,漓江两岸的山岩壁上会有洞,像是大山偶尔睁开眼睛。江边沙岛上,也会卡看见牛在吃草,很少见鸬鹚。前年春天游漓江,见过一次鸬鹚,已经和它结为莫逆交;因为漓江鱼少了,就不会有渔者用鸬鹚捕鱼。实际上,我也是一只鸬鹚,文坛上的艺术散文少了,我还在写,应该属于另类。人的文明史足有限的,人对水的理解却不断变化,不同的江,就有了不同文明,江水就有了人的性格。漓江还是具有自然美,剥夺自然美的是现代化,现代化使河面上的船变成了轮机船,隆隆地从南到北,再从北到了南,惊跑了江里的鱼儿。

  游船继续在漓江荡漾。远看,江水是平的,近看江波会形成般形的波纹,船娘说,船到阳朔大约在下午一点,中午船家会供应午餐。我和大哥买来一壶红茶,茶色谈黄,不知是不是漓江水泡的。漓江水无色无味,一旦成为茶水,便有了《诗经》的滋味。记着前年春天来看漓江,看到一江春水;眼下是深秋,秋天看江,一江秋水是也。我无法去评价是秋天的漓江好,还是春天的漓江好?我喜欢春天的漓江,更喜欢秋天的漓江,原因很简单,因为秋天的漓江更朦胧一些,朦胧到了极致,就美到了极致。

  哲学家说,人不能进入同一条河流,说起来,已拜访漓江两次了,不知道现在进入的漓江是否是同一条漓江,我想,漓江的轮廓是不会错的;漓江存在的地点在桂林,也不会错的。既然没有错,就想醉一次,醉在漓江边,成为漓江里的一抹倒影。

                                                                                                                          2017年10月从桂林归来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3 18:45
告知编辑,此文为散文,特告知。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7-11-3 19:15
   秋风秋雨漓江近,情景情丝蕴含丰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7-11-3 19:18
:victory:风雨相伴,情景溶融,拜读学习了,喜欢,点赞
作者: 秋實    时间: 2017-11-3 19:59
       漓江是最美的景色,《秋风秋雨漓江近 》是最美的散文,王克楠先生是最美散文的最美作者。漓江,散文与作者,共同融合成了一篇最美文学艺术的长廊!
       感谢分享,问好!
作者: 小野菜    时间: 2017-11-3 20:54
拜读欣赏美文,加分学习!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7-11-3 21:41
我喜欢春天的漓江,更喜欢秋天的漓江,原因很简单,因为秋天的漓江更朦胧一些,朦胧到了极致,就美到了极致。
这样的漓江,我也喜欢!
作者: 姚玉凤    时间: 2017-11-3 23:08
写出了漓江秋天的朦胧美,兄弟两的一问一答给秋天的漓江更增添了一丝禅意。
漓江在09年的秋天去过一次,还真没大看清楚,后来只不过写了两首歌词而已,呵呵
作者: 兰玲    时间: 2017-11-4 08:20
问好克楠老师,又见老师美文,赞!
作者: 戏笑九宫    时间: 2017-11-4 08:21
本帖最后由 戏笑九宫 于 2017-11-5 08:02 编辑

此作是我第四遍仔细研读品味,感觉这是截至目前看到的最漂亮的散文(个人感觉),却无力点评,因为非常优秀!但作为评委,必须对每一篇作品点评,就只好斗胆说两句,不妥之处还望海涵!
桂林山水甲天下,读过此作果然名不虚传,感同身受着漓江美景!但作品的优秀却不仅仅在景致的魅力,更在于边走边想边思的豁达释然和逸趣,貌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却蕴含真情和人生哲理于其中。作者妙笔此起彼伏,诸如“在没有去漓江前,漓江是一个符号,到了漓江,漓江是一条江。”再如“搭头班旅游接送车,一头扎进了漓江。扎进了漓江,头发却没有湿,因为脚底踩的是游船。”如此妙笔不再一一枚举。有句话“文坛上的艺术散文少了,我还在写,应该属于另类。”我解读出来一种执著和坚守,蹉叹不已!哲学一旦融入文学艺术,便有了深度有了深邃的思想内涵,作品内涵丰富外延无限引人沉思。其实,就体裁而言,这应该是一篇游记式散文,形散而神聚,但我更愿意解读为一篇醒世明理的抒情散文。说到这里打住吧,此作恕我无力继续点评,远不是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能够全面、精准、到位地解析的。最后仅仅留下几句顺口溜:读过佳作、受益匪浅,乱弹妄言、真情实感,如有不妥、且看学浅,好文共赏、有心推荐!
感谢老师赐稿参赛,膜拜致敬,辛苦!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11-4 08:57
克楠先生的散文自成一格,别有风味。
加分支持!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1-4 20:51
文字简洁,意蕴丰盈,有用一小物引世间大思之魅。思想的是芦苇,成就思想的却是为芦苇的思者,用心的思索不论是为现实还是因喜好,都会颇有收益。
作者: 满庭芳草    时间: 2017-11-5 15:29
题目就很富诗意,行文如行云流水,有景有情,有感有叹。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欣赏这样有内涵的文章。
作者: 欧阳梦儿    时间: 2017-11-5 16:03
只不过没有船快,罢了——中间多了一个逗号。
作者: 欧阳梦儿    时间: 2017-11-5 16:07
本帖最后由 欧阳梦儿 于 2017-11-5 16:09 编辑

人的文明史足有限的——“足”与“有”应是位置颠倒了吧?
作者: 欧阳梦儿    时间: 2017-11-5 16:14
本帖最后由 欧阳梦儿 于 2017-11-5 16:28 编辑

  最喜欢此文的语言,运用独特而个性,读来却不失美感与准确。再就是文中随处闪烁的禅意、哲思。自然的引发,形像的比拟。总之,这是一篇匠心独具,智慧而不失风趣的美文。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5 17:01
克楠兄是胸中有山水,笔下有意趣,这样个性而艺术地写漓江之行,的确不同凡响。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7-11-5 17:59
次序井然的佳作。灵感点不是一处,串接相对自然。
比较明显的,一是开头有多余的成分,二是走向结尾处的枢转稍显平弱。
作品完成后,在激动中发帖了,小瑕疵就多起来了:
“开船了,漓江便哗哗哗地响,”
江,尽内心激情澎湃,也显得波澜不惊。”
“有的山很高,离江很远;有的山不太高,高漓江很近。”
“它们这样做,是为了把脖颈挺得高一点,好清漓江里的流水。”
“江边沙岛上,也会看见牛在吃草,”
“人的文明史足有限的,”
“近看江波会形成形的波纹,”
作者: 飞霞    时间: 2017-11-5 18:11
王老师的文章写得真好,景物描写与自然引发的哲思巧妙结合,使文章显得灵动而深刻。欣赏美文,问好!
作者: 春秋    时间: 2017-11-5 20:11
拜读美文,无疑是一种享受,点赞,加分,向一楠老师问好!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7-11-5 21:24
飞霞 发表于 2017-11-5 18:11
王老师的文章写得真好,景物描写与自然引发的哲思巧妙结合,使文章显得灵动而深刻。欣赏美文,问好!

是一篇思悟与情感齐飞的人融于景的难得的佳作,值得赞美!
过去,好像没有与王克楠老师交流过,代问作者好!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11-5 21:26
见到先生佳作,拜读学习。
文章语言简练,是您一贯风格,最可贵的不是语言,是蕴含在语言中的哲思,这是文字的灵魂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6 10:02
感谢立红的深入解读,秋天去漓江,感受真的不一样呢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6 10:06
感动蝶衣老师的细致,克楠有礼了,只是可惜征文栏目,作者无权修改,只好麻烦版主了
作者: 刘晓斌    时间: 2017-11-6 10:08
欣赏,学习,支持老师美文!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6 10:15
蝉衣cy 发表于 2017-11-5 17:59
次序井然的佳作。灵感点不是一处,串接相对自然。
比较明显的,一是开头有多余的成分,二是走向结尾处的枢 ...

  秋天了,又去漓江。在没有去漓江前,漓江是一个符号,到了漓江,漓江是一条江。
     因为漓江是一条江,我又一次来了,到这里不是为了参观6A景区,不是为了看“漓江百里画卷。青峰夹岸,绿水萦洄,峡谷峭壁,悬泉飞瀑,绿洲险滩,奇洞美石,景致万千”,关于漓江的形容词太多;我只是为了看看宁静恬淡的漓江水。
  傍晚抵桂林,一路疲劳,倒头就睡,梦还没有做完,天色渐亮,搭头班旅游接送车,一头扎进了漓江。扎进了漓江,头发却没有湿,因为脚底踩的是游船。游船上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大家坐在游船上,嗑瓜子,看着窗外的风景说笑。漓江却不会笑,静静地流淌。大哥是从美国来的,是美籍华人,许多年没有回国,这次专门来看漓江。大哥在大学教哲学,问我,河床里有什么?孔夫子来过没有?
  我不敢随便回答,不知大哥的话语里藏了什么玄机?支支吾吾地答道,是水,也有船,还有美…….大哥朗朗地笑了,说,老弟,就是水啊,哪里有这么复杂的?无论是哲学,还是艺术,化繁为简还是正途。
我和大哥在谈论的时候,漓江水是静的。开船了,漓江便哗哗哗地响,是船的涡轮拨动了水。漓江醒着时,哗哗哗,睡时,也是哗哗,哗哗……从表面看,船在走,水未动,其实水也在走,只不过没有船快,罢了。滴江,尽管内心激情澎湃,也显得波澜不惊。
我仔细打量漓江,江底有石头,平时被江水盖着,河水浅时,会露出来,这些鹅卵石,像小乌龟一般哂太阳。漓江静静地流,似乎并不孤独,有绿树和山陪着。树是绿树,山,也是绿山,山在几亿年前沉在海底时就是绿的,头顶上蒙的是海藻;如今依然是绿的,头顶上蒙的是绿树。
    游船上有喇叭,不断提醒游客到甲板上看漓江两岸风景。我和大哥没有动,静静地读着窗外的漓江。大哥问我,你读到了什么?我说,读到了心?大哥问:谁的心?我答,是水和石头的心。大哥说,水和石头的心容易读出来,人的心难懂,因为人的性格千变万化,最难琢磨。
    桂林的云雾雨天比较多,尤其在秋天,雨水来得更勤。早晨上船时,天气就是阴的,船行一个小时后,下雨了,刚开始雨点小,偶尔也会有小雨,雨花落在船舱玻璃上,像是天空落的泪,也不知天空被漓江的什么打动了?后来雨点子越来越大,雨点子打在江面,击打出很多小涟漪,像是击鼓,也像是摸抚。
漓江两岸有很多耸立的山,有的山很高,离江很远;有的山不太高,离漓江很近。漓江两岸的山没有坡度,直陡陡地插向天空,或许它们这样做,是为了把脖颈挺得高一点,好看清漓江里的流水。船是动的,山也开始动,从远处看是匐匍的,走到近前,大山就抖然直起腰来。
世界上的美,需要距离,有了一定的距离,才更美。漓江两岸的山很懂审美——朦朦美。远处的山,几乎都雾气罩罩着,就像宣纸上的“晕”……既然美了,不由就会想起美人,美人呢,美人哪里去了呢?洒目江边,美人就应该是江边的石头以及石头叠加起的大山吧?漓江两岸的石头不仅古拙,而且灵秀,尤其是被水浸泡那部分石头,是最懂得恋爱的,它们与漓江水互相抱着,你泡着我,我噙着你,非常恩爱。
人世间会有欠缺,漓江两岸的山岩壁上会有洞,像是大山偶尔睁开眼睛。江边沙岛上,也会看见牛在吃草,很少见鸬鹚。前年春天游漓江,见过一次鸬鹚,已经和它结为莫逆交;因为漓江鱼少了,就不会有渔者用鸬鹚捕鱼。实际上,我也是一只鸬鹚,文坛上的艺术散文少了,我还在写,应该属于另类。人的文明史是有限的,人对水的理解却不断变化,不同的江,就有了不同文明,江水就有了人的性格。漓江还是具有自然美,剥夺自然美的是现代化,现代化使河面上的船变成了轮机船,隆隆地从南到北,再从北到了南,惊跑了江里的鱼儿。
游船继续在漓江荡漾。远看,江水是平的,近看江波会形成船形的波纹,船娘说,船到阳朔大约在下午一点,中午船家会供应午餐。我和大哥买来一壶红茶,茶色谈黄,不知是不是漓江水泡的。漓江水无色无味,一旦成为茶水,便有了《诗经》的滋味。记着前年春天来看漓江,看到一江春水;眼下是深秋,秋天看江,一江秋水是也。我无法去评价是秋天的漓江好,还是春天的漓江好? 我喜欢春天的漓江,更喜欢秋天的漓江,原因很简单,因为秋天的漓江更朦胧一些,朦胧到了极致,就美到了极致。
哲学家说,人不能进入同一条河流,说起来,已拜访漓江两次了,不知道现在进入的漓江是否是同一条漓江,我想,漓江的轮廓是不会错的;漓江存在的地点在桂林,也不会错的。既然没有错,就想醉一次,醉在漓江边,成为漓江里的一抹倒影。

                          2017年10月从桂林归来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6 10:17
蝶衣老师,以后多交流,克楠敬重您对文字的态度。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11-6 10:55
再读好文,支持!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7-11-6 10:58
成为漓江里的一抹倒影——这笔收的,精彩。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7-11-6 10:59
王克楠 发表于 2017-11-6 10:17
蝶衣老师,以后多交流,克楠敬重您对文字的态度。

      无论是散文的深度,还是文字的行走能力和节奏,都注定此篇能够获大奖,这种可能性很大,我不怀疑评委能力。
      看了大部分,看完的作品不多,看完后留帖的太少,留帖表扬的更少。跟帖里不留批评语的,不是作品如何,而是通过作品感觉作者没有接受批评的能力;帖子里有赞美又留下批评语的,一是太喜欢作品,二是太相信作者(认为这样的作品后面也有一个了不起的作者)。
      先生知道,名著都有遗憾,而佳作的残缺美是高级享受。关键看欣赏能力或者说是欣赏的心态。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7-11-6 10:59
没去过漓江,从文字里领略其不俗魅力。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7 09:22
感谢解读,有空去一次漓江,一定会满载而归!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7 11:17
惠谢夏冰仔细的阅读,改天向您请教小说创作问题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7 16:24
感谢夏冰文友的尽心解读,一起进步
作者: 张爱珍    时间: 2017-11-7 16:48
我只是从课本是了解过漓江的山水,但是自己一直没有去欣赏过。感谢老师的美文,让我又一次了解了漓江的山水。希望有机会,能够亲自目睹一下丽江的容颜!加分!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7-11-7 17:51
喜欢这样不动声色而又破俗,视角独特而又收放自如的轻松随意的描写。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8 14:30
星钧,好久未见了,克楠问好,在这个没有文学的时代,我们依然坚守——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9 11:03
爱珍,对于漓江而言,听景不如现场体会啊!
作者: 喻芷楚    时间: 2017-11-9 11:33
恬静舒美的文字,我去年夏天去了可怎么也写不一字半句话,可见拙了!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7-11-9 16:35
又见克楠兄文字。
揽阅漓江秋日美丽山水,可谓哲思无限。欣赏好文,问候兄长。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10 06:33
感谢房子兄弟的解读,十分怀念在岁月讨论散文的日子——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10 14:32
夏冰老师,漓江真值去看看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13 06:57
言默然 发表于 2017-11-3 19:15
秋风秋雨漓江近,情景情丝蕴含丰

感谢言默然兄的阅,好久未见了,保重!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13 06:59
感谢言默然兄的解读,保重身体!
作者: an安    时间: 2017-11-13 08:26
无论是哲学,还是艺术,化繁为简还是正途。大哥说得有道理。大道至简。
作者: an安    时间: 2017-11-13 08:28
若人心如石安稳牢固,似水温柔包容,世界会多美好。
作者: an安    时间: 2017-11-13 08:36
我最怕散文,没等读脑袋先疼。读先生的艺术散文,品其中禅意,脑袋渐渐放松下来了。致敬。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14 13:45
秋实老师:漓江真的很羙,会让人感到确实不虚此行!克楠致安!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7-11-14 13:46
王老师这篇散文不仅有漓江清,更有况味,人生的情怀,秋之思念。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14 23:23
感谢小高文友之解读,你是对的,这个世界不存在没有人间的风晕啊😊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14 23:28
对蝉衣表114的认真,克楠在很动,深夜,遥祝!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14 23:30

对蝉衣的认真态度,克楠在很感动,正是深夜了,遥祝!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15 07:28
感谢飞震的认真解读,克楠问好!
作者: 指间年华    时间: 2017-11-16 12:58
王老师的散文,一直有自己的特色,是我喜欢的,虽然不常留言,但一样的黄土地,同样的北方,让我产生无限亲切。
作者: 贵妃醋    时间: 2017-11-16 14:03
文字质朴,意蕴丰厚!赏读克楠老师美文!
作者: 月牙    时间: 2017-11-16 17:25
化繁为简,举重若轻,美。
赏读,问候。
作者: 满庭芳草    时间: 2017-11-16 18:32
再来读美文,是一种享受。
作者: 红秋叶    时间: 2017-11-16 22:22
贴近自然的叙述与走进内心感受的表达,二者统一在了一起。问好。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17 11:00
感谢红秋叶,芳草,月牙文友的赏读,文坛无涯,克楠继续努力!
作者: 王阳    时间: 2017-11-22 17:06
您笔下的漓江,美而不空洞,令人神往。
作者: 紫玉清凉    时间: 2017-11-23 18:50
化繁就简的文字。开篇寥寥几句,既点明主旨又阐明深意,接下来便是带有禅心与佛性的行走。水光天色间,对人生与世事人情的洞察端然呈现。落笔处与开篇遥遥呼应,又有新的提炼。拜读学习老师佳作!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1-23 19:52
紫玉清凉 发表于 2017-11-23 18:50
化繁就简的文字。开篇寥寥几句,既点明主旨又阐明深意,接下来便是带有禅心与佛性的行走。水光天色间,对人 ...

感谢您的解读,漓江真的是一个感悟自然和人的关系的好地方。
作者: 欧阳梦儿    时间: 2017-11-24 16:41
本帖最后由 欧阳梦儿 于 2017-11-25 16:02 编辑






再读,发现自个儿的点评没被回复。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2-5 18:24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7-11-24 16:41
再读,发现自个儿的点评没被回复。

梦儿你好,欢迎多批评。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7-12-7 07:29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7-11-5 16:14
  最喜欢此文的语言,运用独特而个性,读来却不失美感与准确。再就是文中随处闪烁的禅意、哲思。自然的引 ...

再次感谢 梦儿的解读。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