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秋 收 (系列散文·之四-除菌毒-分烧柴) [打印本页]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9 15:47
标题: 秋 收 (系列散文·之四-除菌毒-分烧柴)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11-14 08:27 编辑

     秋    收 (系列散文 · 之四)

           MLMC  米粒满仓


              谨以此文,还有我的无限深情,
            敬奉金秋!题献给那个社会……


              五、除

  那是上世纪70年代秋收时节,当时我在故乡山东烟台牟平县观水公社半城村读中小学。每逢夏秋两季,农村学校都放麦假、秋假,支援生产队农忙季节收获、耕种,都是义务劳动。记得,每年“三秋”鸣枪开幕,乡村便立时轰轰烈烈、沸腾起来。村街、山里挂起红布横幅标语:誓死打好“三秋”抢收抢种的人民战争!村里村外一派拼抢繁忙景象。广播网成天滚动播放有关“三秋”的内容,县里三令五申,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公社专门在牟平七中(观水高中)校园大操场上,召开全公社机关工作人员、农民参加的万人大会,公社党委书记亲自做长篇专题报告,动员部署秋收秋种大会战。公社机关干部也都下乡驻村,指挥、帮助全公社农村的秋收秋种。
  夏天麦收后的麦田,很快转化为苞米地。一片片套种的苞米苗鲜嫩青绿,脱颖而出、不断蹿高;像仪仗队般一对对排列整齐。而麦茬苞米,则是割麦后才播种。苞米垄间的麦茬子,同时逐渐变灰暗、腐烂,等到几个月后的秋收时,几乎已经不见麦茬的踪影,统统变成尘土肥料、回馈给大地;生于斯、归于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烟台老家雨水特别充沛,比现在多多了。农村俗称“老雨淋子”。恰巧天气预报水平还是初级阶段,农业、农民、粮种的抗灾能力都不很强。多少年、多少次,秋收时节大雨不断,间或亦有台风、冰雹光顾。苞米都倒伏田里,花生、地瓜、土豆在地里生芽或发霉腐烂。那倒伏的苞米地,看上去好似垃圾场,苞米秸与野草横七竖八搅在一起,一片狼藉。丰收的果实,眼睁睁收不到家,粮食损失惨重。
  半年的血汗白流了,这时候,父老乡亲是最难过的。
  秋天菌毒很多,地里、庄稼、野草、虫类等,往往都是携毒者。在田里劳动,身上经常会染上毒菌,特别是四肢。身上中毒了,也没有干净刀子割开皮肤,即使有也不一定使用。农家总是很泼辣、化繁为简:用手指甲或薄石头片,直接切开皮肤,双手拇指甲相对大力猛挤皮肉,挤得生疼还是咬着牙一个劲猛挤,生硬地挤出血液和毒水,局部血挤干净了,毒也就差不多了;有时毒性大,就得先后反复挤几轮,才能除完菌毒。
  当然,在山里劳动的脏手或石块,是没法消毒的,乡民也从来不会想到还要消毒。我们学生仅凭着课本上学到的一知半解,好心提醒他们应该消毒,往往惹他们一顿嘲笑、批评。说我们是书呆子,书念多了,书生气,太娇气,说“不干不净,吃了不招病”。对此,我们完全无力反驳。被说得灰溜溜的脸红脖子粗,倒好像我们犯了错误、说了错话、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只好在心里默默委屈难受一阵子,悄悄叹口气,不敢出声。
  那时候,没有什么杀毒杀菌药,比如风油精、驱蚊花露水;即使有,农家也买不起。所以,染毒了发痒难忍,我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手指甲使劲抓挠、刮抠,恨不得把中毒部位一下子剜下来,将毒菌直接抠出来。身上特别是四肢,往往凸起一个个毒疙瘩,抓挠重了皮肤就直接流血。经常是抓碎了皮肤,然后感染、发炎、脓肿,甚至长成疮疖。
  有时手上有刺,需要挑出来,便等待收工回家用缝衣针挑刺。也有的女劳力,有时袄的套袖上带着“关针”,问男劳力要打火机或洋火,把关针的针尖烧一下消毒,就可以在山里随时结对、互相挑刺。

        六、分  烧  柴


  苞米秸,生产队留下一些,其余的分给农户作为烧柴。
  由专人目测、走步测量,大体估摸着地片面积分给各户。至于苞米秸粗的细的、高的矮的,那就只好大致猜测均衡一下,没法绝对地均等。没有工夫一斤一斤称量,也不容易称重。所以有时会惹出一些争执、纠纷,有的农户觉得自家分的苞米秸太少,就唧唧咕咕闹意见,有的私下发发牢骚也就过去了;有的气不过,就在山里公开争吵。或者与“分匠”争辩、发火,甚至找队长理论,要求重新划分等。有时,干脆就直接吵起架来,与分匠对骂,粗话连篇,连几辈祖宗都能带出来。吵升级了,有的甚至动手打架,双方撕扯纠缠在一起,打得满地滚。有时,两家因此结下怨仇。
  苞米根,也要按人口分到各户,估摸着垄数或者长宽距离分开。各人挥镢一个个刨出来,再费事巴力磕掉根的泥土、装进网包。地土干燥时,一磕苞米根,尘土飞扬冲得泥尘满身都是。头发、脖领里面,以及鼻孔鼻涕都是灰黑尘土。刨完,用独轮小推车把苞米秸和根推回家,晒干了当柴烧。而有些穷困人家,没有小推车,只得把苞米秸、及网包装的苞米根肩扛、或背或抬回家;大人、孩子一块干,对他们而言,真是累死累活的。
  苞米根高的矮的密集稀疏,都有争讲,有时也会引起争执纠纷,双方就找到分匠队长评理。因此,在农村分匠是很不好当的,往往出力不讨好。分匠按走步估量的区域面积划分,不可能完全相等。大家还会为谁家分的苞米根高点、矮点计较,甚至争争讲讲、吵起架来,有的也是吵翻了脸。
       但是,奇怪,从来没有谁嫌自家分得多;更没有为自家得多了而争论或吵架。哈哈!
  也别说为这一点柴草争吵。其实,这是烧饭的重要部分,对农家而言这就是大事情!不够用,就得累死累活来回趟跑上百八十里地,去大山里搂草,你想想,那得遭个什么罪?可以说,柴火不够烧,可就没法吃饭了。所以,农家为庄稼秸秆、毛草而争吵、打仗,还算是可以理解的。
  乡下嘛,农家嘛。也没有什么大利益,于是,小利益就成了大利益;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小事情便也成了大事情。
         各种作物的果实和秸蔓,都需要人工搬运。往村里运送地瓜蔓、苞米秸、花生蔓,也是乡下一景。这时只见村里村外田间路边,人车熙攘川流不息,手提的、肩扛的、两人抬的、小推车推的,男女老少齐上阵。马车或拖拉机装载得像座小山;而劳力用小车推的苞米秸地瓜蔓花生秸,像个移动的大草垛,早把推车人“埋”在里面,他与别人互相看不到,也看不见道路,只得凭经验和感觉走,有时无形中就推进地沟里,人仰车翻。然后,从沟里费劲巴力拖出车子,或者叫他人帮忙一起把车子抬出来,重新装车、捆绑。
  秋后,你到乡村走走,大街小巷是处可见金灿灿的玉米棒子。除了自留地出产一点,队里还分给各户一些玉米棒子。家家户户把金色的苞米穗挂在屋檐下,或堆在房墙边、平台房顶,有的甚至围捆在房前屋后的大树干、或木桩、石柱上,堆成一个金黄色的圆柱体苞米垛。上面搭一块遮雨物件就算齐了。看看这些粮垛的大小,也就不难看出年景收成如何了。
       这丰盈,是播种的史记,春华的结晶,季节的证词,秋实的宣言。
  我分明看见,乡亲们的汗水嘭嘭有声、落入大地;汗珠钻进作物根系,在枝干内部,用四肢使劲向上吱吱地攀爬;跃升枝秸峰巅,继而染红了苹果,喂饱了玉米、稻谷、高粱……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大约2538字。2017-11-9—15:46定稿使用版】

作者: 河西村夫    时间: 2017-11-9 16:40
满仓老师的乡村往事系列散文,语言朴实,拉家常般地给我们讲述了,那时候农村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今夕对比,很有历史意义。问好满仓老师,创作辛苦!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9 18:18
河西村夫 发表于 2017-11-9 16:40
满仓老师的乡村往事系列散文,语言朴实,拉家常般地给我们讲述了,那时候农村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今夕对比 ...

村夫文友,晚上好!
感谢您的阅读,认可,好评。
谢谢您的如此高评。过奖了,
祝好,开心如意!

谢谢加分!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7-11-9 19:07
拜读学习,满仓师友好文笔,喜欢,点赞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9 19:43
言默然 发表于 2017-11-9 19:07
拜读学习,满仓师友好文笔,喜欢,点赞

欢迎默然文友!
感谢您的认可,好评!祝好!如意!

谢谢加分!
作者: 阳光笑靥    时间: 2017-11-9 22:02
继续欣赏满仓老师的系列散文。语言一如既往地平实具象,真实地写出了庄稼人的辛劳和辛酸,写出了作者小时候的劳动经历和场景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11-9 22:22
欣赏学习满仓又一篇佳作!写得好!点赞!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11-9 22:23
大礼包支持!多谢支持!欢迎光临!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11-9 23:52
没想到满仓老师又上一篇新文。手机不方便阅读,先占位,等明天抽时间再细读吧。
作者: 临沂风铃    时间: 2017-11-10 06:18
来读老师的佳作,给老师点赞加分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0 12:58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7-11-9 22:02
继续欣赏满仓老师的系列散文。语言一如既往地平实具象,真实地写出了庄稼人的辛劳和辛酸,写出了作者小时候 ...

欢迎!感谢阳光老师的认可,好评!感谢阅读的如此细致,认真!

祝好!开心如意!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0 12:59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11-9 22:22
欣赏学习满仓又一篇佳作!写得好!点赞!

欢迎光临!
感谢小童心老师的认可,好评!谢谢。开心如意!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0 12:59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11-9 22:23
大礼包支持!多谢支持!欢迎光临!

感谢童心老师!祝好!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0 13:01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11-10 13:03 编辑
云馨 发表于 2017-11-9 23:52
没想到满仓老师又上一篇新文。手机不方便阅读,先占位,等明天抽时间再细读吧。

哈哈,小看满仓老师了不是?怎么,满仓老师上一篇文章,都感到意外\惊奇?
;P
不急,抽空阅读,感谢!
祝好!如意!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0 13:02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17-11-10 06:18
来读老师的佳作,给老师点赞加分

欢迎新朋友!
感谢文友好评!

临沂风铃,您是山东的\临沂吗?可能是老乡?我是烟台的。
作者: 临沂风铃    时间: 2017-11-10 14:05
MLMC 发表于 2017-11-10 13:02
欢迎新朋友!
感谢文友好评!

我是临沂的呢,老师,烟台和临沂很近的,都是山东老乡。很高兴,在中财能遇到老师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7-11-10 15:20
写乡村往事,文笔简明、厚实、老道,具有特定年代的特点和内涵。问好。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11-10 16:31
夏天麦收后的麦田,很快转化为苞米地。一片片套种的苞米苗鲜嫩青绿,脱颖而出、不断蹿高;像仪仗队般一对对排列整齐。

这一段描写的很形象,好!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11-10 16:34
农家总是很泼辣、化繁为简:用手指甲或薄石头片,直接切开皮肤,双手拇指甲相对大力猛挤皮肉,挤得生疼还是咬着牙一个劲猛挤,生硬地挤出血液和毒水,局部血挤干净了,毒也就差不多了;有时毒性大,就得先后反复挤几轮,才能除完菌毒。


第一次听说农田里会染这菌毒,现在是否还有这情况?是不是直接就用农药给灭了呢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11-10 16:42
所以,农家为庄稼秸秆、毛草而争吵、打仗,还算是可以理解的。

可以理解啊,能多分到一点,也算是幸运的了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11-10 16:46
我分明看见,乡亲的汗水嘭嘭有声、落入大地;汗珠钻进作物根系,在枝干内部,用四肢使劲向上吱吱地攀爬,继而染红了苹果,喂饱了玉米、稻谷、高粱……

满仓老师这秋收系列作品现在越写越丰润,形容词用到结尾部分,有效地提高了整篇文字的色彩,赞一个!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0 19:33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17-11-10 14:05
我是临沂的呢,老师,烟台和临沂很近的,都是山东老乡。很高兴,在中财能遇到老师

哈哈,是啊!两地可能接近——1000华里。

都是文友,不必称呼老师。问好!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0 19:34
房子 发表于 2017-11-10 15:20
写乡村往事,文笔简明、厚实、老道,具有特定年代的特点和内涵。问好。

欢迎新朋友!

感谢,房子老师的认可,好评!老师过奖啦!
祝好!开心如意!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0 20:21
云馨 发表于 2017-11-10 16:31
夏天麦收后的麦田,很快转化为苞米地。一片片套种的苞米苗鲜嫩青绿,脱颖而出、不断蹿高;像仪仗队般一对对 ...

欢迎云馨!

哈哈 ,感谢好评!祝好!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0 20:30
云馨 发表于 2017-11-10 16:34
农家总是很泼辣、化繁为简:用手指甲或薄石头片,直接切开皮肤,双手拇指甲相对大力猛挤皮肉,挤得生疼还是 ...

哈哈,城市人,就是不一样啊!
现在还有,菌毒,山里总是有。但是,人们比较注意了,一是机械化,农民也不大用赤脚干活了。以前是,不舍得穿鞋子,贫穷。现在,进地里,也是机械多,不大用人干了。
菌毒,就不大能左右人了。

农药,能杀虫子,杀不了菌毒。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11-10 20:31
没经历过米粒老师这篇文所写的,看着新鲜呢,这样的场景现在真不多见了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0 20:32
云馨 发表于 2017-11-10 16:34
农家总是很泼辣、化繁为简:用手指甲或薄石头片,直接切开皮肤,双手拇指甲相对大力猛挤皮肉,挤得生疼还是 ...

而且,农药,也会,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或多或少中毒的。

山里,水湾的鱼吸收农药,有了抵抗力,人抓到这样的鱼,吃了,就毒死了!——农村。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0 20:33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11-10 20:40 编辑
云馨 发表于 2017-11-10 16:42
所以,农家为庄稼秸秆、毛草而争吵、打仗,还算是可以理解的。

可以理解啊,能多分到一点,也算是幸运的 ...

是啊!农民吗,可怜,也就在这里——没见过大世面,没有大本事。
没有大利益,所以,小利益,就成了大利益。没有大事情 ,小事情也就成为大事情。
其实——这些,也正是,农家的可爱之处。比较淳朴\真实,又比较单纯\耿直。
原生态——不加修饰的原样人!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0 20:34
云馨 发表于 2017-11-10 16:42
所以,农家为庄稼秸秆、毛草而争吵、打仗,还算是可以理解的。

可以理解啊,能多分到一点,也算是幸运的 ...


从这一节,我开始写到——农民的不足,缺点,小农意识。
以前,都是些,乡亲们的好。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0 20:36
云馨 发表于 2017-11-10 16:46
我分明看见,乡亲的汗水嘭嘭有声、落入大地;汗珠钻进作物根系,在枝干内部,用四肢使劲向上吱吱地攀爬,继 ...

哈哈,哪里,过奖了!

感谢云馨的赞美。多多指导才是!多指出不足,我才能进步!哈哈。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0 20:47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11-10 20:59 编辑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11-10 20:31
没经历过米粒老师这篇文所写的,看着新鲜呢,这样的场景现在真不多见了

是啊!现在没有了!过去,还是太落后。
这都是1980年以前的农村——1960年之间。

感谢加分!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11-12 16:52
期待新作!问好朋友满仓!
作者: yugongjin    时间: 2017-11-12 18:47
好文,轻描淡写显意境。问好。
作者: 喻芷楚    时间: 2017-11-12 19:20
我们只知道粮食饱肚子,不知道里面这么多艰辛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3 11:20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11-12 16:52
期待新作!问好朋友满仓!

童心老师好!开心如意!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3 11:20
yugongjin 发表于 2017-11-12 18:47
好文,轻描淡写显意境。问好。

欢迎新朋友!问好!谢谢好评!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3 11:21
喻芷楚 发表于 2017-11-12 19:20
我们只知道粮食饱肚子,不知道里面这么多艰辛

哈哈,你是城市人吧?农民确实很苦!现在好些了!确实是——粒粒皆辛苦!农民不容易!
感谢加分!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11-13 13:11
期待新作!期待佳作!期待着呢!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11-13 13:17
文字朴实,情感质朴,在细致的描述中,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劳作场景。欣赏!问好!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3 13:23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11-13 13:11
期待新作!期待佳作!期待着呢!

哈哈,问好!
好的,等待周三投稿,谢谢童心老师关注。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3 13:27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11-13 13:17
文字朴实,情感质朴,在细致的描述中,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劳作场景。欣赏!问好!

问好!欢迎光临!感谢昙花版主的认可,好评!
祝好!开心如意!
作者: 张爱珍    时间: 2017-11-13 15:00
老师的作品,又把人带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那么亲切,那么熟悉,浓浓的乡情,那些镌刻在记忆中的滴滴滴第,想起来仍然是那么记忆犹新,问候老师!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3 17:37
张爱珍 发表于 2017-11-13 15:00
老师的作品,又把人带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那么亲切,那么熟悉,浓浓的乡情,那些镌刻在记忆中的滴滴滴第, ...

问好!感谢文友的认可。好评!祝好!如意!
作者: 艾桃    时间: 2017-11-14 09:39
又一佳作,拜读学习。
作者: 练峰    时间: 2017-11-14 09:55
我是淄博的,我生于七五年,在很小时候也经历过生产队的生活,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值得怀念的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4 12:59
艾桃 发表于 2017-11-14 09:39
又一佳作,拜读学习。

问好!谢谢认可,好评!祝好!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4 13:00
练峰 发表于 2017-11-14 09:55
我是淄博的,我生于七五年,在很小时候也经历过生产队的生活,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值得怀念的

练蜂好!咱们是山东老乡啊!
感谢认可,好评!
我是烟台的。祝好!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7-11-14 14:31
这啥时候又弄出炉一篇秋收?居然漏下了。看来满仓收不完了。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7-11-14 14:36
不知道什么是菌毒?开始以为满仓又去种蘑菇了,等待读完,才知道是一种病毒。
贫穷年月,总是为吃不饱饭发愁,所有现在开来是一文不值的东西,那个年月居然都是宝贝。
社会的快速进步,让年轻人都不知道饿肚子是什么味道?再要说为吃饱饭闹革命,估计都觉得是原始社会的历史了。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4 14:39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11-14 14:31
这啥时候又弄出炉一篇秋收?居然漏下了。看来满仓收不完了。

我以为,不稀读了呢!本官,水平有限,不要嫌弃!哈哈。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7-11-14 14:42
MLMC 发表于 2017-11-14 14:39
我以为,不稀读了呢!本官,水平有限,不要嫌弃!哈哈。

:@啥话?气死我了!!!!!!!!!!!!!!!!!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4 14:43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11-14 14:42
啥话?气死我了!!!!!!!!!!!!!!!!!

哈哈,很多天了,不来,这不就是——不稀来读么???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7-11-14 15:24
我相信作者的书写态度是很认真的,回望的姿势也很真诚,朴实的文字里满满的乡土经验和情感。但从文学角度而言,这是基本没有难度的写作。只需打开记忆的缺口,文字就涌出来了。需要进一步翻晒,拣选,打磨。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11-14 19:06
yantaid 烟台的朋友晚上好!~~~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11-14 19:06
满仓朋友晚上好!多谢支持~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11-14 19:07
欢迎满仓朋友光临指导雅正~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4 19:13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11-14 19:22 编辑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11-14 14:36
不知道什么是菌毒?开始以为满仓又去种蘑菇了,等待读完,才知道是一种病毒。
贫穷年月,总是为吃不饱饭发 ...

感谢小草的认真回复,辛苦了。
是的,赞同。
所以,我才要写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叫后代人看看,了解一下,前辈们,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也叫他们了解,过去,那个时代,社会,生活什么样。
我并非为了记述而记述,不是为记秋收而记秋收,而是,试图表现那个社会,现实,时代。

不知道是什么毒菌,应该有许多种。反正染毒了,浑身难受。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4 19:15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11-14 19:06
yantaid 烟台的朋友晚上好!~~~

欢迎欢迎。童心老师再度光顾,辛苦了。问好。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4 19:18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11-14 19:06
满仓朋友晚上好!多谢支持~

哈哈,晚上好,同心是老哥。谢谢老哥的问候。祝好。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4 19:25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11-14 19:07
欢迎满仓朋友光临指导雅正~

感谢同心是老师。
好的,我稍后,就去拜读大作,向老哥学习。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11-14 20:25
MLMC 发表于 2017-11-10 13:01
哈哈,小看满仓老师了不是?怎么,满仓老师上一篇文章,都感到意外\惊奇?

不急,抽空阅读, ...

对于满仓老师这秋收系列的故事,我可以说是如听童话故事一般了,因为好多场景真正是没有听说过了,所以感觉是开眼,涨知识了,谢谢满仓老师的精神大餐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4 20:47
云馨 发表于 2017-11-14 20:25
对于满仓老师这秋收系列的故事,我可以说是如听童话故事一般了,因为好多场景真正是没有听说过了,所以感 ...

哈哈。欢迎光临!
感谢云馨的认真回复。谢谢,过奖了!
您知道,一个地方,一些风俗习惯。
祝好!开心!
作者: 美丽的十月    时间: 2017-11-15 15:10
朴实的语言,细腻的描述,让我们久久徘徊在秋收的场景里,流连忘返。虽然干活辛苦,但也有丰收的快乐!谢谢满仓老师!辛苦了!保重身体!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7-11-15 16:52
    虽说是回忆写就,但真实而细腻,宛如历历在目,那种生产队集体劳动的场景被勾勒出来,分粮食,分苞米的秸秆与根——而这仅仅为了生活。乡村长大的我自然明白与清楚其中的苦楚与酸辛……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5 20:19
美丽的十月 发表于 2017-11-15 15:10
朴实的语言,细腻的描述,让我们久久徘徊在秋收的场景里,流连忘返。虽然干活辛苦,但也有丰收的快乐!谢谢 ...

十月好!好久不见!热烈欢迎!

感谢朋友的好评,认可,祝好!

好的,咱们都保重。开心!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5 20:21
于文华 发表于 2017-11-15 16:52
虽说是回忆写就,但真实而细腻,宛如历历在目,那种生产队集体劳动的场景被勾勒出来,分粮食,分苞米的 ...

欢迎文华版主!
感谢版主的认可,好评!
祝好!开心如意!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11-16 09:20
满仓早晨起来好!~~~~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16 14:13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11-16 09:20
满仓早晨起来好!~~~~

童心是老师好!感谢光临!开心安康!
作者: MLMC    时间: 2017-11-21 22:29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11-13 13:17
文字朴实,情感质朴,在细致的描述中,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劳作场景。欣赏!问好!

本主题由 雨夜昙花 于 2017-11-15 15:30 加入精华

感谢,昙花版主加精!费心了!祝好!开心如意!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