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北部有一个小县城叫绥阳县,县城不大,却是中国的一个诗乡。诗乡与诗歌有缘,2013年5月,绥阳迎来了一位前来开发双河溶洞的诗人——梅尔。梅尔是实业家,更是诗人,梅尔与诗乡有缘,她把溶洞当做最有诗意的山间美人,是中国山水的又一个千古绝唱。绥阳是我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在绥阳双河溶洞与梅尔相识,是生命的缘分。2017年母亲节的时候,梅尔在双河溶洞创意“母亲节诗歌朗诵会”,在诗会上,笔者知道了梅尔的名字,得到了她的诗集《海绵的重量》,同时也又一次体会到了诗歌的重量。
梅尔在经商的同时,她还有一颗鲜活的诗心,喜欢茨维塔耶娃和索德格朗的诗歌,认为那是一面内涵丰富的大海,可以寄托所有的生命情思……期待自己的诗歌也能够“写给一百年以后的你”。可以说,只要有生命的存在,就会有诗歌的存在,还是走进梅尔的诗歌世界吧。
诗如人,人如诗,打开一个诗人的诗歌,就接近了她的心灵。一个人的心灵世界来自两个元素,一个是自己的素质,再就是环境的熏陶。笔者注意到1989年这个年度,大约是作者在大学校园的日子,距离现在将近三十年了,作者心中对于青春的日子依然念念不忘。梅尔的诗歌,从年轻时代就有一个“大格局”,她在选材上主动选择有难度的主题——受伤和如何治疗受伤?文本里的“狼”不是所向披靡嗜血的狼,而是一头受伤的狼,因为受伤,而进入生活的低谷,“悲愤/从你的伤口倾泻而来”。虽然饥而寒冷,气质依然未变,“骄纵像一根弯曲的手杖/支撑你千年不败的信心”。信心从来是由于对挫折的抵抗而获得的,民国时期的鲁迅先生对于打击从来没有低头过,他的那些不朽的文学作品是在对黑暗的抵抗中获得的。诗人梅尔笔下的“狼”的形象,也是一个“坚韧”符号,“这样你每一枝保饱蘸黑血的毫笔甩出的墨迹/都凝重而迅即地力透纸魂”,文本里狼的遭遇,也是人在生活中会出现的遭遇,面对疼痛和不测,要素学会保护自己的心灵。
同是在1989年,梅尔还写了诗歌《目光之内及之外》,凸现自己生活在“形而上”的信心;《阴差阳错》表达了她对生活偶然性的认知;《怀念大麦地》是梅尔在1990年的作品,在这个时间段,作者的情绪平静了很多,思维更加宽阔了,从对事物特立独行的表达,进入到对社会人生以及大自然之之瞻望:
这首诗歌用特殊的语境组成“特殊”的空间。梅尔的这首《怀念大麦地》,表面看写的是农事劳动,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寄托。从农耕劳动,寻找生命之根,“土地流尽热血/在季节之外重新冰清玉洁”;土地对于人类来说,是奉献的,从古代奉献到现代,土地的“奉献”品质也会影响人类的性格。可以说,任何事业都需要有根底,诗歌也需要有根,这个“根”就是土地。土地上可以生长万物,当然包括诗歌,相似的吟诵麦地的诗歌,诗人海子也曾经咏叹过。在这首诗歌里,梅尔吟诵道“诗人们躺在稻花飘扬的青毯/回忆你空管的光与馨香”。对于一位成熟的诗人,不仅会写麦子的这一面,也会写到那一面,作者省悟到“金秋的一切并不都很辉煌”,因而要善待季节。作者的另一首短诗《十个海子》用近乎童话的笔调写出了她对诗人海子卧轨自杀事件的痛惜,写出了诗意的海子,“据说橘子在山海关被铁轨劈成两半/橘子成了凹凸不平的太阳”,诗人可以死亡,诗人的精神不死,诗人所追求的那种人类理想不会死,“后来年年开花/花蕊里生长着诗歌海子”,这是美好的想象,也是对海子的最好的纪念。
梅尔在1994年写了《小城之春》,写了“时间”中的小城生存状态,还有被“流言”击倒的状况,表现了“小城”的复杂生存空间。梅尔对小城的关注,其实是对人类存在的关切,人类从神话中的亚当和夏娃,一直走到现代的芸芸众生。在笔者有限的对梅尔诗歌现象的观察中,看到梅尔的诗歌节奏是徐缓的,很少有壮怀激烈的状况,有些诗歌甚至有一点闲适,如她在1996年写的《枯坐的螳螂》和《某星期日午后断想》:
对于诗歌创作来说,有些女诗人习惯写生活的小感受,即使是使用了比较重大的题材,写出来的也是小感受,而梅尔的这首《某星期日午后断想》,从表面看也是属于“闲适类”的,但诗歌本文并没有风花雪月一般的消闲,呈现的是是对于灵魂的歌唱。诗歌有了灵魂,就有站立的根基,这首诗歌的诗核在哪里呢?窃以为就在于——彷徨,诗歌的诗核不应该总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诗歌的动词),不是抽象出来的“思想”,而是一种飞翔氛围,一种诗歌语境的营造。那么,这首诗歌营造了什么氛围呢?应该是诗人自身的虚弱感,是逃避一次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事情的纠结,是对实现理想的必须承受灾难的预判,也是为了完成一种“任务”而出现的紧张感。作者是“为了一个魔鬼交付的任务”,至于“魔鬼”教给了什么“我”什么任务?作者并没有和盘托出,而是让读者去品味。当然,此首诗歌的末尾两句还是透出了作者的心迹,“吹塑的彩点以童真为底价叫卖/一万个假设不足以达到辉煌”,生活是复杂的,有些东西是可以变通的,有些东西是有底线的,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对于一位成熟诗人来说,一是要有真情,二是要有真悟,二者缺一不可。梅尔是有真感情的,她往事的回忆,怀念家乡的草原,“往事里有许多天真的话”。梅尔是南方人,对南方的植物非常熟悉,不愿意看到南方的植物到北方被“炮制”并且产生变异。梅尔对季节充满了感恩之情,“有一种力量/宽容所有剩下的时光”,尤其是“婴儿乘坐马车/来到我隆起的腹中”,令人十分欣喜。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好诗不仅应给人美的享受,而且应该表现人的睿智、责任感和求索精神,我们还进入她的《背叛之旅》的语境吧。
这首诗歌在表现一种“悖论”,美丽的东西和不美丽的东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悖论,即是矛盾,敢于表现矛盾,就是表现生活中的真实的反差。因为生活本身是有反差的,表现了“悖论”,也就接近了生活的真实。现实生活的真实,暂时还没有升华为艺术的真实,但是艺术的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作者借助于云朵的迁徙的物象,逐渐渗透自己对于“背叛”的理解:生活里会有阳光下的鲜艳,更会有“恐惧和彷徨”,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丢失“寓言一般的理想”。人是具体的,具体的人就是有“历史”的人,“棉絮一般的斑驳往事”,这些往事无论精彩也好,不精彩也好,都是一个人的成长。伟大人物是这样,平民百姓也是这样。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多多培养自己的善根,尽量少做和不做“恶事”。一位诗人可以为自己写诗,但是有责任感的诗人,是写给一切喜欢阅读诗歌的人,梅尔的这首《背叛之旅》就是这样一首写给一切人的诗,掀动了那些潜在的正能量。
笔者注意到梅尔是一位诗人,更是现实生活里的创业者。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客户需要拜访,有太多的商业策划需要决策,有太多的商务活动需要处理……然而这一切是外在的,正好像一个人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工作本身并不一定带来心灵的抚慰一般。诗歌是抚慰心灵的,也是“教育”和影响他人的,梅尔没有因为过于紧张的商务而影响自己的一颗诗心的跳动,这样的诗心是博爱之心,一个热爱世界的人,一定会体会到他人不易体会到的幸福,梅尔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女子,而且,她会更加幸福的。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