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罢这首词,想必大会对老苏另眼相看,原来他不仅能以雄文大手抒写豪情,也擅饱蘸浓情直击心灵,勾惹人的眼泪。
且来看词:上片起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并未如现如今的年轻人那样,扯破了喉咙“额想你,额想你想的睡不着觉!”但死别已十年之久仍在不经意间忆起,这该是怎样一份该骨铭心的力量。句子极轻极淡,用情极深极浓;第二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第一句写时间之久,这一句描述空间之远,千里之外,且是孤坟,已然酸楚满怀,却又来一句:“无处话凄凉。”此之凄苦无处诉,想来彼处亦然。彼此幽明两隔却心同此理,正应“执子之手,死生契阔”之句。借用修辞学上一术语,是谓“通感。”
第三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读至第二句多数人已是涕泗横流,老苏依然不肯罢休,突兀地给出一个假设“纵使相逢”,说这假设突兀,是说死生之别,断无重逢之理;而这假设又极合情理,一个人对某事某物日思夜想,以致某一瞬间感觉与此事物同处一室,丝毫不怪。就算相逢也不认识了吧?为什么你日思夜想的人会对面相逢而不识呢?诗人自答“尘满面,鬓如霜。”这“尘”是诗人十年来颠沛流离的征尘;这“尘”是亡妻十年来孤坟之内寂寞如雪的积尘。十年了,鬓角添增的又何止数茎白发,再加上思念的煎熬,想必已如秋霜遍野。明里说可能认不出了,暗里又在描述十年沧桑后爱人的模样,复言其无时不在思念。
下半片记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上半片记日之所思,下半片极自然地过渡到夜之所梦。第一句“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开宗明义,并不辞费。夜里做梦回老家了,这再正常不过。思乡而梦回,游子们大都体验过。“小轩窗,正梳妆。”梦回老家看到什么了?你坐在镜子面前正梳妆呢!千里迢迢,不惜梦回故乡,看到的不是儿时的炊烟缭绕,亦非父母的垂垂慈颜。而是爱人一仍其旧,对镜梳妆,既呼应了上片“千里孤坟”之语,又复申诗人对爱人音容笑貌记忆之深刻。
就算梦里相见,总要做点什么吧?然而什么都没有,既没有激情相拥,也没有秉烛夜谈,有的只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连话都没说一句,反而佐证出两人用情之深已毋须言语表达,也已是言语所不能穷尽。只有千行老泪,在无声地传达着彼此深挚的情感。
什么时候最思念远方的亲人?月圆之夜,诗人依理而推:“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处”字一炮双响,既交代时间:“明月夜”,亦交代地点:“短松冈”。为什么是“短松冈”?那是爱人香魂埋骨之所在!那是诗人千里寄情之所在尔!
整首词读下来,不由人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在三妻四妾如家常便饭的宋朝,居然上演这么活脱脱一出古典版“人鬼情未了。”怎不教人唏嘘感叹,而诗人的妙笔更是通篇不用一“情”字,却句句不离一“情”字,让情不仅充盈于字里行间,更跃然读者心间。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李明 于 2010-3-22 19:40 编辑 ]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0-3-22 18:47
老兄啊!放放字体啊,很想看看你对该词的解读,就是看着太累……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0-3-22 22:32
很谙熟的词和解,为此深情而感动。相对于前两篇的深度,此篇推精鼓励。
欢迎楼主参与交流。
作者: 西夏楼兰 时间: 2010-3-23 15:55
宋朝的女子提起来就让人心动。婉约有致,才情可人。
宋朝的男子有几个却是让人热血激荡让人钦佩有加的人物。
宋朝的男人,没有人能比得上辛弃疾。
宋朝的文人,没有人能比得上苏东坡。
握在手中的笔,藏在心里的梦,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边营。胸怀中蕴藏的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辛弃疾不失为一个男人中才气逼人的武将,一个文人中的英豪。他是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文韬武略集于一身的虎胆英雄。他在年轻时挥剑杀入敌营擒杀叛徒,壮威扬名。
“醉里挑灯看剑”,醉是一个男人抒发真情的独特形式,一个醉字真实流露出了人心底的秘密。酒与热血相附相生,一腔热血借着酒的畅饮澎湃激荡。于是,壮志豪情中,剑在手,远方的鼓角声响起,丢失国土的痛在心中郁结成剑气,郁结成激愤的诗。
中国的男人,一旦为文,情常会泛滥。就像与苏东坡同时代的柳永,“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但柳词人过于浅斟低唱,倚红偎翠,词功虽好,但比起豁达豪放的苏东坡,格调总归低了一些。
同样是文人,同样是写情,苏轼能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样的悼亡诗,情专而深,让人感动折服。更何况还有大江东去的豁达雄浑,还有天承寺云影的空灵简约。作为一代大师,苏东坡诗、词、文、书、画涉猎广泛均有独到之处。有了这样两个男人,宋朝的话题便多了此许诗意,多了耐嚼的美味。
很感兴趣这个话题。曾经在写一篇宋朝的文章中,也特意提到了我喜欢的苏东坡,贴出片断交流。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0-3-24 14:30
这首词也是我最喜欢的,读来让人想起很多,逝去的亲人、友人。最真情的也是最感人的吧!
诗词解读很贴切。
作者: 陀螺 时间: 2010-3-24 19:50
以往读东坡的词,读后有种荡气回肠之感。这篇文章将东坡先生的柔情解读得淋漓尽致,使我对东坡先生形象的感知又具体了一些,分享了!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0-3-25 20:15
还忘楼主参与交流自己的主帖。
问候。
作者: 董万军 时间: 2010-3-27 17:16
前来学习,送上支持和问候!
作者: 雕龙手 时间: 2010-3-28 14:22
家教太严,登网不便,怠慢诸位,万望海涵。
宋朝是风情万种的年代,男人有才,女子有貌,苏东坡是其中拔尖人才。
谢谢楼上诸位抬爱顶贴!
作者: 云端 时间: 2010-3-28 15:06
好词,好文,一并欣赏楼兰的回帖。
“宋朝的男人,没有人能比得上辛弃疾。宋朝的文人,没有人能比得上苏东坡。”很好的概括。只是,“情专而深,让人感动折服”“深”可以承认,“专”倒未必是吧。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