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话说活字印刷、梦溪笔谈及其他 [打印本页]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1-23 19:13
标题: 话说活字印刷、梦溪笔谈及其他
  话说活字印刷、梦溪笔谈及其他

  曾经和文友讨论关于“四大发明”的问题,我的意见是,除造纸术是真正意义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他三大发明都未必然。火药是炼丹的产物,后长时间用于制作爆竹;罗盘则是看风水的工具;而活字印刷只有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此外既没有其他文献资料,也没有考古发现以为佐证。关于活字印刷,文友大笑我的无知,指出我国已发现西夏文的活字印刷资料,并质疑我:难道你敢说西夏文献不是中国的吗?

  这个我当然不敢否认,更不可能否认。因为这已远远超出学术本身,涉及到政治立场,在此暂且不论。西夏文的活字印刷资料,不但有被国内专家考证后一致认定是活字印刷的《本续》,甚至还有被认定为泥活字印刷的《维摩诘所说经》(下卷),如果不考虑专家可能的误判,其中无论哪个,都是活字印刷起源于中国的铁证,谁也否认不得。那么,我之前所说的《梦溪笔谈》中记载的乃是学术上的“孤证”做不得数的观点自然不攻自破。

  然而即便活字印刷果然起源于中国,那又能怎样呢?“起源于”哪里和是否为文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并不是一码事。就如阿拉伯数字明明起源于古印度,可是却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在欧洲人的手里才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赋予其无穷的生命力。

  不过,本文并不是要讨论这个问题,只是想借《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活版》一文发表一点儿自己的看法。

  文中载:“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这一点很明确地告诉我们,雕版印刷虽然也是中国人发明的,但唐朝时候尚没有盛行;后来五代时开始印刷五经,以后才逐渐流行开来。这一点沈括的记载相当准确,基本没有异议,因为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就藏在大英博物馆。可以想像,因为雕版困难、工作繁重、耗资巨大,所以印刷品的数量极其有限,基本只局限于佛经和主要的儒家典籍。由此不难判断,古人要想得到一本书有多困难,他们的学习和研究条件更是有限,所以要研究古籍,尽管比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更近一些,但他们的研究结果却未必比我们更加科学,更加可靠。“不薄今人厚古人”,是我们应该持有的一种根本态度。

  《活版》一文对毕升发明活字印刷记载得相当详细,从刻字,制版,排版,印刷,各个环节描述得相当清楚,而且就其本身而言,技术上也并不困难。所以今人如果想复制,完全可以做到。事实上,发现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下卷)“行距不直、笔划变形、着墨不均、偶有断笔”,怀疑其为活字印刷,并最后经严格考证得出结论的专家孙寿龄便是根据其中记述的方法,反复摸索实验,历经3年有余,才终于成功复制出泥活字,并复原了有6400多字的泥活字印本《维摩诘所说经》(下卷)。这一点,也是他敢于断定该典籍为活字且是泥活字印刷的重要依据。由此也可以看出,即使没有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毕升亲自传授,只依靠沈括的只言片语,要掌握活字印刷技术也不算什么难事。而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无疑更有着方便、快捷、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

  然而问题在于,具有这么多优点的活字印刷术,却根本没有推广开来,以至于直到清末,我们的书籍仍然以手抄和雕版印刷为主要传播方式。因为在古代中国,不要说会把这种技术用于发展产业,就是将其推广开来都几乎不可能。首先,具有推广能力者们并不需要什么活字印刷就可以得到任何自己想要得到的书籍;而对于数量庞大的民众,印不印书、印多印少又与他们何干?所以毕升尽管发明出具有绝对优势的活字印刷术,但他死后,那些印刷工具就立刻进了私人博物馆,从此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沈括之所以会有本篇笔记,也是纯属偶然,因此“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保藏。”如果这东西不是落到沈括的亲戚家里,如果他根本都没有听说过,恐怕连这几百字的记录都不会存在了。

  其实不要说活字印刷术,就连沈括的《梦溪笔谈》本身也沉寂千年,不但不被重视,甚至长期不为世人所知。据考证,《梦溪笔谈》的宋刻本有三十卷之多,然后流传到后来,只有二十六卷。如今可见的最早版本现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元大德九年(1305)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而此书真正为世人所知,还是源于著名文献学家胡道静(1913-2003)。胡先生耗费了几乎大半生的精力,为该书编纂了近百万言的《校证》,从此该书才真正地饮誉学界。很难想像,如今大名鼎鼎的《梦溪笔谈》在历史上实际始终默默无闻,真正走红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

  事实上,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甚至直到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儒家经典,甚至远远低于佛教经典,这从古来不同典籍的翻印和流行程度可见一斑。不妨略加对比:自宋以来,如果说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版本屈指完全可数,那么一本《论语》、一本《诗经》,甚至一本《金刚经》的翻印及誊抄几乎无法统计。因为在相当长的历史中,人们普通认为,文乃是文人士子经世济用之“道”,而理乃是黎庶百工养家糊口的雕虫小“技”。

  社会发展到今天,科技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诸如活字印刷术之类的古代发明,却绝不应该成为我们用来自高自大、自欺欺人的工具。因为事实上,毕升的活字印刷根本就没有得到推广。换言之,除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用以自傲的“发明权”,实在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甚至我们一再引以为荣的所谓“四大发明”,除造纸术外,真正对世界文明有多少促进作用,实在也很难说。比如指南针和火药,如果说是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西方文明的发展(但似乎都是在侵略方面的),那么我们发明的马蹬使更加灵活机动的骑兵成为可能,其对文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丝毫不亚于这两者,可惜却丝毫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横向对比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不仅仅在现代科技方面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即使在古代,就为整个人类文明发展所做的贡献来看,中华文明也远远不及欧洲文明,这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我们在各个领域占了多少个世界“第一”,此“第一”也只是“第一”而已,并没有“一而再,再而三”,更没有形成燎原之势,将此科技的火种造福国民,更遑论造福人类。但这却没有什么可羞愧的,在科技领域的不足,并不能证明我们的民族如何如何;反之,我们在人文领域内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伟大的思想成就,即使放诸世界,也不逊色于任何一种文明。这一文化的成就,更足以唤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足以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成就。作为中华文明的传人,我们更应该以此为自豪,更应该将此发扬光大,而不是整天躺在虚幻的“四大发明”上洋洋自得、自欺欺人……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an安    时间: 2018-1-23 19:18
本帖最后由 an安 于 2018-1-23 19:45 编辑

关于印刷困难,书籍有限,普通人难得一见,可以给你提供论据:《梦溪笔谈》故事卷一,有记载,前世(唐)藏书,……四处……,其间官书,多为人盗窃,士大夫家往往得之。……自此私家不敢辄藏。但凡别处能弄到,谁去皇上眼皮底下偷啊!
至于活字印刷术、《梦溪笔谈》为何沉寂千年,诸子百家是否值得自豪,近日发帖探讨。

作者: 阳光笑靥    时间: 2018-1-23 19:33
如空老师真是勇于研究探讨,知识渊博,视点和观点都有独到之处,而且很客观。欣赏这种精神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8-1-23 20:20
我最近视力越来越坏。圈儿哥,下回能不能放大个字体
继续观看。。。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8-1-23 20:22
有好东西不使,暴殄天物。
比如我勤俭节约的老豆儿,新衬衫不计其数,就穿旧的,唉唉,我还是求他每年拆个新的吧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1-23 22:11
活字印刷提供了一种印刷方式的思路,虽然它本身没得到广泛运用,但它对包括现代印刷术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至于这有多重要,倒是可议。赞同关于中国在思想领域对世界的贡献定位。
作者: 秋實    时间: 2018-1-24 06:03
本帖最后由 秋實 于 2018-1-24 06:05 编辑

       嚯!《话说活字印刷、梦溪笔谈及其他》如空又整了一篇“东北乱炖”啊!比我的羊杂汤可丰富多了。
       说起科学技术在古代不被重视问题,太轻了。不仅是不被重视,而且,还被传统势力打压、阻挡,甚至被禁用。举个例子吧:
       建国初期,大约50年代末期的样子吧,农村普遍使用 “ 铁瓦车 ” ,效率很低,最多也就拉四五百斤吧。赶上春季翻浆,“ 送粪 ” 都成问题。秋季雨水稍微多一点,谷物只能往家背。
       生产队晚间开会,研究要买 “ 胶皮车 ” 的事儿。议题刚提出来,就被各族长辈们吐槽:“绝对不能买,胶皮车太灵,老牛禁不住。车辙也不一样,没法使用。我们祖先祖祖辈辈使用铁瓦车不是过得很好吗?为什么偏要买胶皮车呢?不行,我们不同意”!
       结果胶皮车的事整整拖了十年之久,才慢慢更新换代了。新技术推广,在古代,艰难啊!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4 09:07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8-1-24 09:10 编辑

四大发明,这不是问题的问题,不知什么时候成了问题了。首先,活字印刷在梦溪笔谈上比较详细的记载,并没有人能够推翻说,沈括说谎,或者说在国外发现了更早的记载。在西夏发现的实物不仅因为西夏属于中华民族,也佐证了这个发明的传播方向。
第二,四大发明有三项在中国没有用在正道,在外国人手里得到了发展和应用,这不算为人类的文明做出巨大贡献吗?仔细想想也对,外国人是洋鬼子,是鬼类不是人类,哈哈。四大发明不是四大发展和四大应用好吗?你也说了是起源,但起源对发展和应用,对整个人类文明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你来说。
第三,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国际公认的,奇怪的是中国有些人反倒不认了。的确中外有人撰文提出疑问,但并无权威的证据推翻。
第四,四大发明是史实,与政治无关。中国人对前人的所有发明以及智慧都应该自豪,应该记住。但是,请阁下举例说明,当今还有什么人“整天躺在虚幻的“四大发明”上洋洋自得、自欺欺人”,严重影响了中国的整体发展,拉远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看见的是一个心浮气躁的社会,大家的注意力全都在挣钱和消费上,躺在钱上洋洋自得,自欺欺人,超过140字的文章都少有人读,更少有人写,谁还记得和自豪你有几大发明??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8-1-24 11:20
等我吃完腊八粥再来。
作者: 善洁用    时间: 2018-1-24 11:56
在中国向来是宝贝是人家的好,等到别人用得美了,恍然大悟,赶紧说是自家的宝贝,叫它见了天日。
拜读水兄大作了。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8-1-24 14:37
为什么不说说有纺织技术的黄道婆,这个可是了不得的技术,直接与衣食住行有关联。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1-24 16:17
怀疑一切,是为史的精神。有定论的东西,自然也可怀疑。
怀疑之后,应该不仅仅有推测,更应该有严谨的考证。
作者: 秋實    时间: 2018-1-24 17:18
还是送如空老弟一个背景和底色一样的头像吧,来的更实在些。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8-1-24 17:26
活字印刷早被激光照排取代,《梦溪笔谈》还要流传千秋万代,曾经的辉煌无须炫耀,记着我们的祖先不笨就好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8-1-24 17:27
拜读学习了,问好
作者: 闫广慧    时间: 2018-1-24 18:51
最近在看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综艺皆目《国家宝藏》,深深被我们的祖先在古代乃至远古时代创造的一个个奇迹震撼,由此为是中国人感到自豪。但我更感到的是惭愧,当年高光的文明为何在我们手里一点点退去光彩,生于当下只能借祖宗来给我们脸上贴金。实在是宗丢人的的事。感慨之余作打油诗抒怀:
中华上下五千年,数毁长城种不迁。
莫道兴衰王道事,传承尽有圣贤延。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1-24 18:56
an安 发表于 2018-1-23 19:18
关于印刷困难,书籍有限,普通人难得一见,可以给你提供论据:《梦溪笔谈》故事卷一,有记载,前世(唐)藏 ...

之前曾有人发文,专论古代纸张的珍贵,记得唐代有王子被选为太子,皇帝赏赐东宫众人,就是一人一叠纸。纸尚如此,何况印刷了。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1-24 18:58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8-1-23 19:33
如空老师真是勇于研究探讨,知识渊博,视点和观点都有独到之处,而且很客观。欣赏这种精神

见笑见笑!人云亦云,就不如不写。当然,也不会为了出新而故意翻案。但凡写些什么,总要有理有据,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1-24 19:01
槐安. 发表于 2018-1-23 20:20
我最近视力越来越坏。圈儿哥,下回能不能放大个字体
继续观看。。。

手机看,可以放大的啊!
新衬衫不计其数,这是个什么概念啊?怎么不配合中央政策,搞些定点扶贫,支援一些没有衬衫的人……比如我之类的……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1-24 19:03
lvhq018 发表于 2018-1-23 22:11
活字印刷提供了一种印刷方式的思路,虽然它本身没得到广泛运用,但它对包括现代印刷术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

其实西方的现代活字印刷术,是否借鉴了中国的,或是否从中汲取了什么思路。我存疑,在没有确凿的资料证明前……一直存疑。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1-24 19:04
秋實 发表于 2018-1-24 06:03
嚯!《话说活字印刷、梦溪笔谈及其他》如空又整了一篇“东北乱炖”啊!比我的羊杂汤可丰富多了。
  ...

这是一个传统,没办法的。我们真正重视科技,不过是几十年的事。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1-24 19:11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1-24 09:07
四大发明,这不是问题的问题,不知什么时候成了问题了。首先,活字印刷在梦溪笔谈上比较详细的记载,并没有 ...

如果有人讨论没饭吃时吃肉粥是否更好,我肯定会一笑置之。就如论坛有人谈“哲学的应用”,我便再不读其文。因为这是“不是问题的问题”,只有不理。理了,且理了一大篇,便可见心里是将其当作“问题”的。
这段回复颇有意味,希望别删别改,任由文友们与我的原文共同品评。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1-24 19:13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8-1-24 11:20
等我吃完腊八粥再来。

又不似东北,零下三十几度,不吃也冻不掉下巴的。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1-24 19:14
善洁用 发表于 2018-1-24 11:56
在中国向来是宝贝是人家的好,等到别人用得美了,恍然大悟,赶紧说是自家的宝贝,叫它见了天日。
拜读水兄 ...

这句说得有道理,确实如此。
而且四大发明一说也不是中国人先提出的,更不是出于科学的目的。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8-1-24 19:31
赞同如空的求实精神。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1-24 19:33
rsjby 发表于 2018-1-24 16:17
怀疑一切,是为史的精神。有定论的东西,自然也可怀疑。
怀疑之后,应该不仅仅有推测,更应该有严谨的考证 ...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正是我们应该有的精神。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定论”的东西,有定论的,都是我们以为的”定论“而已。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4 19:33
水如空 发表于 2018-1-24 19:11
如果有人讨论没饭吃时吃肉粥是否更好,我肯定会一笑置之。就如论坛有人谈“哲学的应用”,我便再不读其文 ...

同样,恐怕不会有多少人读我的回复,更别提参与讨论了。
文人的怪癖,总是自作多情,以为你说白马非马就会有人较真,呵呵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1-24 19:35
言默然 发表于 2018-1-24 17:26
活字印刷早被激光照排取代,《梦溪笔谈》还要流传千秋万代,曾经的辉煌无须炫耀,记着我们的祖先 ...

这个我曾经讨论过,与其大谈毕升,不如为王选而自豪,他发明的激光照排,彻底把铅字送入博物馆,这是真真正的科学英雄。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1-24 19:38
闫广慧 发表于 2018-1-24 18:51
最近在看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综艺皆目《国家宝藏》,深深被我们的祖先在古代乃至远古时代创造的一个个奇迹震 ...

没错,中华文明放眼世界,也是相当伟大的文明。当然,这文明是多方面的,有人文的,也有科学的。
但到近代,中国的科技落后于西方也是不争的事实。向西方学习,努力赶上,直至超过,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而不是躺在前人的辉煌上做“我们过去阔多了”的美梦。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1-24 19:40
微风轻拂 发表于 2018-1-24 19:31
赞同如空的求实精神。

多谢微风兄鼓励!求真,求实,用证据说话,是我一贯的态度。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1-24 19:46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8-1-24 19:53 编辑

再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四大发明”的前生今世: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以“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而自豪。不过,“四大发明”这一说法,却是诞生在抗战期间,是蒋介石为了激励抗战而搞的宣传攻势。

最早的说法是“三大发明”
中华文明有很多和“四”有关的并称,如四书五经、四大美人、唐初四大书法家、初唐四杰、宋代四大书法家、元四家、四大奇书、四大古典小说等等。“四大发明”虽然也是其中之一,但这个并称比上述那些要年轻得多。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它竟然是由一个外国人首先提出来的。
最早的说法是“三大发明”,由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培根的说法得到了英国汉学家麦都思和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认可。
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马克思则做出了这样的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抗战宣传提出“四大发明”
第一个在上述三大发明中加入造纸术的是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他在比较日本和中国时指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这个发明清单后来被著名的英国科学技术史史学家李约瑟发扬光大。
1942年,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虽然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队在蓬勃发展,国民党军队却是屡战屡败,士气不振,放弃首都南京跑到陪都重庆的蒋介石心急如焚,寝食不安。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中华民国,蒋介石觉得急需借助一个东西来振奋一下军心,鼓舞一下民心。这时,他碰巧听说英国学者李约瑟在搞中国科技史,于是就立刻派人把李约瑟和他的助手、他的中国太太鲁桂珍接到了重庆,让他在中国实地考察研究中国科技史。蒋介石在接见李约瑟时和他谈了些什么,外人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不负重托的李约瑟很快就在第二年,即1943年,在重庆提出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这个研究成果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中国,进而传遍了整个世界。
“四大发明”是在抗日战争进入关键时期的历史时刻提出的,当时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反侵略斗志,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曾经有人这样高度评价它在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意义:(四大发明)这项研究抵得上共和国卫队十个师。(引自:http://wemedia.ifeng.com/34616583/wemedia.shtml
再看看被中国人称为“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在西方人眼里的真实地位:
西方人评出中国古代的“十大发明”,四大只占两个,而且还都在末位:
https://www.toutiao.com/i6514282486028042760/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8-1-31 13:01
厚实的文笔,果然精华,问好,祝福
作者: 姜建羽    时间: 2018-2-3 09:34
点赞!                                          
作者: yugongjin    时间: 2018-2-5 19:49
四大发明给我们的教训在于,我们如果注意保护我们的发明,欧美国家就不可能会有书的存在。问好。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2-18 14:42
http://bbs.zhongcai.com/thread-1385263-1-1.html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2-19 21:05
言默然 发表于 2018-1-31 13:01
厚实的文笔,果然精华,问好,祝福

祝福!戊戌年健康快乐!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2-19 21:05
姜建羽 发表于 2018-2-3 09:34
点赞!

多谢,多谢!新年快乐!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2-19 21:06
yugongjin 发表于 2018-2-5 19:49
四大发明给我们的教训在于,我们如果注意保护我们的发明,欧美国家就不可能会有书的存在。问好。

这个说得不严谨了,不说埃及和巴比伦了,只说在在欧洲,很早就有羊皮纸,而且以此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而我们即使有了纸,也是在宋朝之后才大量生产的。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