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节日里的诗词 [打印本页]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8-3-7 13:40
标题: 节日里的诗词
  节日里的诗词
  
  1、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国度。在漫长的行走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记忆的日子,被我们的先人们以“节日”的方式固定下来。于是,我们就有了许许多多的丰富多彩,让人回味无穷的节日。
  
  中国,又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从诗经始,诗词就伴随着中华民族,一路沧桑而来。无论悲欢,无论兴亡。
  
  当诗词走进节日,那些隽永的诗句,就让一个个节日,生辉、响亮、光彩夺目。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珍重的日子遇上优美的诗词,那些日子就华美无比,摇曳生辉。诗词里的日子,日子里面的人,都沉沉入醉,不愿醒来。
  
  2、
  
  五月,正是艾叶飘香的季节。
  
  年轻的女子们,从《诗经》里款款而来,轻歌慢吟。在那繁茂的山野,一边采集着艾叶,一边吟唱:“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诗经•王风•采葛》里面的情景。采艾草啊,采艾草,一天不见,我们如同分别了整整三年。《诗经》里的女人们,采集艾草唱着情歌,让人们对艾草,有了最初的认识。
  
  或许,那是最早关于艾草的诗句。《诗经》里面的女子们,一边采撷,一边歌唱,如泣如诉,一咏三叹。但也只是只是为了抒发一种相思罢了,与我们所说的“端午节,没有任何的关系。
  
  艾草采集回去,插在门楣,让艾香飘荡在整个“端午节”里,成为“端午”里面一个重要的元素,则是之后很多年的事情了。
  
  明朝沈榜的《宛署杂记》里面有这样的记载:“五月女儿节,系端午锁,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还有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祛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等。
  
  在北方,很多地方在“端午”这一天,都有这样的习俗,采摘一把艾草,插在门前,取它辟邪却鬼的意思。早上,要把艾草叶子放进脸盆里洗脸,说可以预防眼病。家家还在这一天包粽子,煮鸡蛋等等。“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里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情形。
  
  在南方,在江南荆楚大地上,那条不知奔流了几千年的汨罗江,千帆竞发,龙舟争霸。那是为了纪念一位叫做“屈原”的诗人。唐代卢肇的《竞渡诗》就生动地记述了当时的盛况:“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把一个节日与一位诗人联系在一起,还是第一次。
  
  这个节日因为屈原,有了灵魂。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每年的这个时候,因为“端午”,人们自然就会想起那位诗人,那位被人们誉为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屈子含冤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灵魂不远行,乡俗依稀在。“端午”在,屈原的名字就不会被忘记。
  
  原本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诗人屈原的出现,变得不同寻常了。
  
  简简单单的日子因为物候的原因,成了一个特别的日子,成了一个四季行走中的一个节点,于是,这个日子就成了节日。于是,有了庆祝,有了祭祀,有了铭记。这是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的认知与敬畏,对岁月的记忆与怀想。因了这些人文的痕迹,一个岁月普普通通的脚印,变得清晰、深刻了。又因为屈原,这个原生态的节日,又多了一层人的精神内涵,更加丰满。北方的粽子,南方的龙舟,不仅仅是为了庆祝,更是为了缅怀,为了去那滔滔的汨罗江,寻找那颗不屈的英魂。
  
  这个日子,就格外沉重了。
  
  在一个蕴含着浓浓民俗风情的日子里,多了几分对英雄的敬仰,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可贵之处。
  
  屈原是英雄吗?
  
  人们更愿意把屈原看做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具有不死精神的诗人。有时候,英雄不只是出现在战场上。
  
  纪念一位诗人的节日,怎能缺少诗词呢?
  
  其实,“端午”的起源,与屈原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端”在古汉语里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但是,人们更愿意把原本毫不相干的屈原扯进来,让农事活动,增加几分凝重。这是我们的先人们对一种精神的认可。
  
  就如同清明节那样,在祭拜鬼神的同时,还可以去远足,去踏青。端午,自然也是极其丰满的。除了缅怀,还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宋代的苏轼在他的一阕词中,就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风情画。从中我们大约可以窥见宋代“端午”的一些习俗。“彩线”、“小符”,这些小巧的玩意儿,在我们现在习俗中,还可以寻找到它们的踪迹。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支艾。”
  
  这是文天祥《端午即事》里的诗句。抛开这首诗的主旨不论,但就这一句,就让我对文天祥的敬仰,又多了几分。文天祥,这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诗人、英雄,不但具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耿耿丹心,还具有一片让人感动的情怀。“赠我一支艾”,多么灵动悠远的诗句啊,那样的情景,怎能不让人悠然神往呢?“赠我一支艾”的意境,相比于“赠我一支梅”,又高出了一层。
  
  这么多人格丰满的诗人,把那么多或沉郁、或空灵、或悠远、或典雅的诗句写进端午里,端午,这个节日又怎能不丰盈旷远呢?
  
  端午节,是一个用来缅怀的日子。
  
  3、
  
  知道“中秋节”的,恐怕没有人不知道苏轼那首《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没有人不会吟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没有人不被诗句那旷达悠远的情怀所感染。中秋,因为那轮圆圆的月,因为岁月行走的一个特别的日子,让苏轼产生了灵感,吟咏出了这样传诵古今的名句;中秋,因为苏轼一阕《水调歌头》,而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蕴——圆,或与圆,都一样“千里共婵娟”。
  
  诗词与节日,在千年的流转中,丰盈、圆润了,各自安好。
  
  这就是中国传统节日最具魅力之所在。节日,因为诗词而饱满;诗词,因为节日而不朽。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所以,我们现在才看到唐宋的诗人们,有那么多咏月抒怀的佳句,才会有那么多唐宋的唐宋以后的诗人们,因为一个中秋佳节,而唏嘘,而叹惋,而耿耿于怀。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昔昔都成玦。”纳兰的诗词,向来是那么多情,满满的人文关怀。人如月,在一年的劳碌奔波中,聚少离多,“一夕如环,昔昔都成玦”。在这个月圆人更圆的日子里,在这个瓜果飘香的季节里,谁不看重这样一个写满相思的节日呢?
  
  月圆了。日子,圆没圆呢?
  
  我们的古人是非常讲究“圆”的。古人曾说:“圆”,形也,亦镜也,愿望者也;圆,容也,人之胸怀也;圆,盈也,具有充盈之感,圆满之美好之意蕴者也。”这是古人对“圆”的认识,颇具哲理。在古人的意念中,每一个圆形事物,都会引发人们对“圆满”的想象与渴望;都会引发那些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俊逸的思绪。每当那轮月行走到中秋时节,圆圆的、满满的、盈盈的、润润的,那么明亮,那么妩媚,怎能不让人心有戚戚,举头牵情,颔首伤怀呢?
  
  这世上,总是有许多缺憾,有许多的不如意。
  
  那么,那些千里之外的人们,在一轮圆圆的月亮底下,就把把满怀的相思,写在心底,遥寄一轮明月吧。
  
  中秋,是一个写满思念的日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敞开心扉,叫一轮明月入怀来。不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好,“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也好,就在那一轮明月中寻找幽幽的寄托吧。不管身处何方,不管心系何处,在这月圆之夜,举杯邀明月,遥望夜空,在那朗朗的圆月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诗行,在那圆圆的明月里寻找来自千里之外的慰藉。在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寻找些许慰藉,一慰形单影只之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的千古一叹,让一个行走了几千年的中秋节,生发了几多幽情,几番感慨。也让一个快乐的日子,有了一丝丝的忧伤。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们在苏轼那一阕豪迈却不失蕴藉的诗词中,感受中秋节的韵味;让我们在这浓浓的中秋佳节里,体味古代诗词独特魅力。
  
  一轮明月,承载着几千年的思念,几阙诗词,丰满了一个节日的情怀。
  
  4、
  
  在几千年的时光里,许许多多的诗人,常常因了这一个个传统节日而诗兴大发,淋漓泼墨。于是,我们就有了那么多优美的诗句。
  
  关于春节、关于清明节、关于端午节、关于中秋节……那么多的节日,那么多的诗人,那么多的诗词,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有时候,那些文人墨客,仅仅是为了一些绮丽的梦想,或是为了那么一点点欢乐那么一点点忧愁,就毫无保留地把情感倾泻,满满地投向那些节日。那一个个节日,就丰富多彩,风情万种了。
  
  节日,成了文人墨客一发幽情的舞台。
  
  这些节日,也因为这些绮文丽句,一步步丰盈,一点点厚重。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8-3-7 14:13
先坐沙发,晚点细品。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3-7 19:16
因为喜欢诗词,何老师此篇正合我意,感谢老师美文分享。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3-7 23:04
准备得辛苦、成文得华美!识与艺结合得完美!很赞!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8-3-8 07:26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8-3-7 14:13
先坐沙发,晚点细品。

嗯,先祝雨版节日快乐。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8-3-8 07:27
云馨 发表于 2018-3-7 19:16
因为喜欢诗词,何老师此篇正合我意,感谢老师美文分享。

谢谢云馨来读,谢谢您能喜欢。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8-3-8 07:28
蝉衣cy 发表于 2018-3-7 23:04
准备得辛苦、成文得华美!识与艺结合得完美!很赞!

问好蝉衣,感谢点赞,谢谢。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18-3-8 08:50
节日是最显著的文化。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8-3-8 08:56
节日,诗词,两个庞大的词,其内涵外延之深远丰富令人感叹,若说文化自信,这两个词所代表的文化当不可或缺。欣赏问好。
作者: 欧阳梦儿    时间: 2018-3-8 11:08
在古诗词与节日间纵横驰骋,于是这篇文字便有了内涵有了温度。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3-8 14:37
不知是诗歌造就了节日还是节日孵化了诗歌,总之人们因为诗歌而神圣了节日,也因为节日而吟诵起诗歌。
功课辛苦!
作者: 阳光笑靥    时间: 2018-3-8 15:22
好语句都让他们给写尽了,如今很难再见到有人能写出这么美的节日诗词了……感谢何版的分享,祝福写作快乐。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8-3-8 15:44
文章诗意,淡雅,而又不乏力度。欣赏!问好!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8-3-8 15:50
运涛涛 发表于 2018-3-8 08:50
节日是最显著的文化。

问好运涛,谢谢你的来访。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8-3-8 15:51
青衫子 发表于 2018-3-8 08:56
节日,诗词,两个庞大的词,其内涵外延之深远丰富令人感叹,若说文化自信,这两个词所代表的文化当不可或缺 ...

问好青衫子,很喜欢你的文字。
谢谢来访。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8-3-8 15:52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8-3-8 11:08
在古诗词与节日间纵横驰骋,于是这篇文字便有了内涵有了温度。

谢谢欧阳版来访,问好。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8-3-8 15:53
lvhq018 发表于 2018-3-8 14:37
不知是诗歌造就了节日还是节日孵化了诗歌,总之人们因为诗歌而神圣了节日,也因为节日而吟诵起诗歌。
功课 ...

嗯,节日因为有了诗词的介入,得以内涵丰富。诗词因为节日,得以不朽。
谢谢来访。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8-3-8 15:53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8-3-8 15:22
好语句都让他们给写尽了,如今很难再见到有人能写出这么美的节日诗词了……感谢何版的分享,祝福写作快乐。

问好阳光,谢谢来访。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8-3-8 15:54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8-3-8 15:44
文章诗意,淡雅,而又不乏力度。欣赏!问好!

雨版辛苦,谢谢雅评。
作者: 飞霞    时间: 2018-3-9 17:20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读老师的文章。此篇写得诗意、深刻,对节日、诗词、人文的渗透和阐释,让文章更显生动和厚实。欣赏问好!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8-3-11 12:08
叙述老到,巧妙地用古诗词来诠释几个传统节日,将悠久的古典诗词和历史人文糅合,彰显出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和谐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8-3-11 12:54
飞霞 发表于 2018-3-9 17:20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读老师的文章。此篇写得诗意、深刻,对节日、诗词、人文的渗透和阐释,让文章更显生动和厚 ...

谢谢飞霞的雅评,有点飘飘然了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8-3-11 12:55
薄暮 发表于 2018-3-11 12:08
叙述老到,巧妙地用古诗词来诠释几个传统节日,将悠久的古典诗词和历史人文糅合,彰显出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 ...

薄暮的点评,才是真得够专业,向你学习。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8-3-12 20:45
节日诗词,花香四溢,人文情怀,俱在诗中。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8-3-13 10:14
诗词是人们生活的文化反映,尤其是节日,更是一种生活与精神交融的聚焦点。记载、传承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历史美德。作者文字选取发掘视角,恰切、深入地表达了人们习俗生活和精神文化的相互映照。
作者: 鲜然    时间: 2018-3-15 09:26
诗词里的节日,各有各的味道。难得有心人,叙述它。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