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书里梦里ràng南瓜 [打印本页]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3-11 11:51
标题: 书里梦里ràng南瓜
本帖最后由 rsjby 于 2018-3-13 21:14 编辑

    1987年,汪曾祺写过一篇名为《昆明菜》的随笔。这篇随笔,是汪曾祺“昆明忆旧”系列的第七篇,包括《汽锅鸡》《火腿》《牛肉》《蒸菜》《诸菌》《乳扇•乳饼》《炒鸡蛋》《炒青菜》《黑芥•韭菜花•茄子酢》九题。在《蒸菜》一题里,汪曾祺写道:“昆明尚食蒸菜。正义路原来有一家。”昆明蒸菜的特色在于衬底,“别处蒸菜衬底多为红苕、洋芋、白萝卜,昆明蒸菜的衬底却是皂角仁。”接着又说:“玉溪街里有一家也卖蒸菜。这家所卖蒸菜中有一色ráng小瓜:小南瓜,挖出瓤,塞入肉蒸熟,很别致。”

    一只嫩南瓜浮现在眼前:比拳头稍大,绿盈盈,青春芳华,油浸浸,滋润无垠。它曾经嫩绿的表皮已然深青,不动声色地端坐在土褐的菜碗里,既明丽非凡,眉眼生动,又出尘绝世,宝相庄严。是的,我见过汪曾祺笔下的ráng小瓜。揭开嫩南瓜的蒂盖,清香伴着肉香扑鼻而来。是大地复苏后草木茁壮、瓜果渐丰的清香。清香里,有根须掘取的泥土香,有藤蔓沾染的露水香,有叶片吸纳的太阳香,还有花开时蜜蜂传过来的蜜香,瓜长中微风吹进来的果香。是一年生肥猪的新鲜肉香,老嫩适度,肥瘦兼带,没有嫩气,也无腊味,既不肥腻,又很滋润。细看,南瓜只是盅,盅里一汪看似清亮其实却很油腻的汤,一颗颗小指头般圆润的猪肉丸子,挤挤挨挨飘浮其上。拈一颗丸子,轻轻咬,入嘴细嫩润滑,舀一勺汤,慢慢啜,进喉滋味无穷,最后再吃南瓜,细细品,异香满口,绕舌千匝,久久不散。不用说,我吃过汪曾祺笔下的ráng小瓜。

    汪曾祺笔下的ráng小瓜,在我嘴里,叫ràng南瓜。很多年前,奶奶做给我吃过。

    奶奶善做菜。辣椒长成,奶奶摘回来,颜色浅淡的,剁碎,拌在豆瓣酱里,有时,还加野葱剁碎,清香咸香扑鼻,拌白米饭吃,特别开味。颜色深青的,埋入柴火堆里片刻,掏出来,拍掉灰,与大蒜一起擂,偶尔还加皮蛋一起擂,辣香碱香满口钻,裹蒸洋芋吃,别有滋味。胡萝卜成熟,奶奶扯回来,清洗干净,切成薄片,晾干水气,嫩姜切成细丝,裏在胡萝卜片里,串成一小串一小串的,汆入豆瓣酱坛子,短则十天半月,长则一年半载,拈出来吃,豆瓣酱的咸里夹着胡萝卜的甜,胡萝卜的甜中带点生姜的辣,爽口爽心。父亲说:这,算是山珍了。

    有次回家,妈妈称了两斤肉,家里正好有只嫩南瓜。奶奶说:给你做ràng南瓜吃。ràng南瓜?我很好奇,守在厨房,看奶奶做。奶奶将瘦肉剔下,剁碎,佐葱花蒜粒姜段,加盐勾芡,捏成一颗颗小指头般圆润的肉丸。嫩南瓜距蒂一指处旋开一盖,掏尽瓜瓤,将肉丸放进掏空的瓜内,加盖复原,置碗里入锅蒸。奶奶说:你来蒸。又叮嘱:火不能大,要细火,要慢慢蒸。我坐在灶边,盯着柴火铁罐,一边添柴,一边给奶奶说学校的朋友,趣事。铁锅里的水烧开了,丝丝缕缕的水汽透出来,渐渐,不只是水汽,水汽里有了细微的香气,香气愈来愈多,越来越浓,先是嫩南瓜的清香,后杂肉丸子的肉香,佐料的蒜香,葱香,姜香。我包裹在浓浓的香气里,喉头差点伸出爪子来。

    开饭时, ràng南瓜被我们兄弟姊妹“秒抢”,来不及品味,就全吞到肚里。爸爸尝了尝,问:如之何?我们异口同声:好吃,好吃。又问:什么味道?我们呐呐不知何所言。爸爸揶揄:全是猪八戒吃人参果。奶奶没伸筷,笑着看我们抢,笑着听着我们说。奶奶笑起来,脸上的皱纹更密更深,皱纹的每道折皱里都泛起亲切的光晕,满满当当,无穷无尽,笼罩着我们。看着奶奶布满皱纹的笑脸,我一下子懂得了什么叫慈祥。此后读书读文,一遇到慈祥这词,眼前浮现出来的,便是奶奶布满皱纹的笑脸。
   
    其实,我们都知道奶奶做的ràng南瓜那肉、那汤、那瓜里特有的味道,只是我们不知如何表达。而且,那味道,也无法表达,只能用一句“好吃”来概括。这“好吃”一直深深地刻在记忆里,轻轻一扯线头,就排山倒海般奔涌而出,将我拉回过去的时光。我经常做梦,梦见奶奶,梦见一家人围坐一桌,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奶奶做的ràng南瓜。更令人惊奇的是,时日愈久,ràng南瓜的味道愈丰富,愈浓酽,愈醇美。奶奶布满皱纹的笑脸,历经岁月磨蚀,却并未模糊,反而愈来愈清晰,愈来愈明亮,愈来愈慈祥,与ràng南瓜的味道一起,成为生命不可或缺的细胞,神经,情感记忆。

    汪曾祺说:“ráng不知道怎么写,一般字典查不到这个字。或写成‘酿’,则音义都不对。”但1993年,汪曾祺又写了一篇名为《昆明的吃食》的随笔,包括《几家老饭馆》《过桥米线·汽锅鸡》《米线和饵块》《点心和小吃》四题。《过桥米线·汽锅鸡》里,再次提到“玉溪街蒸菜”,写到“ráng小瓜”时,却“知道怎么写”了:“玉溪街有一家玉溪人开的饭馆,只卖蒸菜,不卖别的。好几摞小笼,一屋子热气腾腾。蒸鸡、蒸骨、蒸肉……‘瓤(读去声)小瓜’甚佳。小南瓜挖去瓤(此读平声),塞入切碎的猪肉,蒸熟去笼盖,瓜香扑鼻。”

    一直以为,ràng南瓜是奶奶的创制。看到汪曾祺文里的ráng小瓜,才知道,这道菜,昆明也有。家乡与昆明,相隔天远,奶奶一生,从未出过远门。奶奶做出的ràng南瓜,与汪曾祺笔下的ráng小瓜,应该没有因缘牵连。汪曾祺说:“我们到北京后曾做过ráng小瓜,终不是玉溪街的味道。大概这家因为是和许多其他蒸菜摆在一起蒸的,鸡、骨、肉的蒸气透入蒸小瓜的笼,故小瓜里的肉有瓜香,而包肉的瓜则带有鲜味。单ráng一瓜,不能膄美。”我却不以为然,因为在我这里,奶奶做ràng南瓜虽是单蒸,却依然容纳了千百般奇香异味,香满口舌,香满梦境,香满生命,欲譬无词。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3-11 12:25
将瓜类去掉瓤,填充馅料,这个做法方言称为“rang”,成品叫做“瓜盅”。
这个rang字,字义有填充的意思,大约是“穰”字。
呵呵,牵强附会一把。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3-11 13:35
一首普通的ràng南瓜写得有滋有味,还赋予浓浓的亲情,看得我都垂涎欲滴了。
作者: an安    时间: 2018-3-11 13:51
出去旅游,总喜欢搜罗各地美味,但失望的时候多,因为名气大的不见得是最接地气的,偶尔成功,且只能吃一顿便走人,那欢喜可想而知了。而你笔下的美食,恰是我寻不到又神往那部分,你能理解我的心情吗?
作者: 秦皇岛简枫    时间: 2018-3-11 14:21
极好。仿佛又让我大快朵颐了一回。也喜欢你写字的方式和角度。有些微的波澜,不至于呆板无趣。真是好,将朴素说得有趣味不容易。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8-3-11 15:01
好像很快就能种南瓜了,今年一定要做一道穰南瓜。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3-11 21:05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3-11 12:25
将瓜类去掉瓤,填充馅料,这个做法方言称为“rang”,成品叫做“瓜盅”。
这个rang字,字义有填充的意思, ...

汪曾祺在《昆明菜》之《蒸菜》中也说道过这个ráng字:“ráng不知道怎么写,一般字典查不到这个字。或写成‘酿’,则音义都不对。”
我私心认为:奶奶嘴里的ràng南瓜之ràng,应该写成瓤,是作为名词的瓤的动化。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3-11 21:06
云馨 发表于 2018-3-11 13:35
一首普通的ràng南瓜写得有滋有味,还赋予浓浓的亲情,看得我都垂涎欲滴了。

ràng南瓜的滋味,几十年一直在齿间萦绕,不绝如缕,愈演愈烈。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3-11 21:08
an安 发表于 2018-3-11 13:51
出去旅游,总喜欢搜罗各地美味,但失望的时候多,因为名气大的不见得是最接地气的,偶尔成功,且只能吃一顿 ...

哈哈,这些美食,多是我喜欢吃的菜品。它们是否对an安的味道,可不知道哟!:lol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3-11 21:09
秦皇岛简枫 发表于 2018-3-11 14:21
极好。仿佛又让我大快朵颐了一回。也喜欢你写字的方式和角度。有些微的波澜,不至于呆板无趣。真是好,将朴 ...

因为亲历,都是心里想说的话,所以写来比较顺手。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3-11 21:09
rsjby 发表于 2018-3-11 21:05
汪曾祺在《昆明菜》之《蒸菜》中也说道过这个ráng字:“ráng不知道怎么写,一般字典查不到这个字。或写 ...

我也这样想的,但没有找到官方的瓤字的名词动化。不过,民间方言中活用是可能的。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3-11 21:09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8-3-11 15:01
好像很快就能种南瓜了,今年一定要做一道穰南瓜。

时版做出来,一定更香更美。
作者: 秦皇岛简枫    时间: 2018-3-11 21:23
rsjby 发表于 2018-3-11 21:09
时版做出来,一定更香更美。

我也有了适手的小块土地,好好的种几样瓜,学着做。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8-3-11 21:39
文章写得有滋有味,对奶奶一往情深的回忆,很温馨,很有共鸣。首尾特有韵味!大赞!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8-3-11 23:41
我想讲一个大家全都知道只是没想下去和没写出来的观点:
字母先生之所以写菜到出神入化,那是因为爱,
字母先生之所以文句曼妙到活色生香,那是因为他在写他所爱
作者: 秦皇岛简枫    时间: 2018-3-12 08:19
周一,再读一遍。2018,准备做一回。
作者: 清风徐徐    时间: 2018-3-12 08:38
别致的生活情韵。读起来舒畅过瘾。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3-12 09:55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3-11 21:09
我也这样想的,但没有找到官方的瓤字的名词动化。不过,民间方言中活用是可能的。

以为:方言“瓤南瓜”之“瓤”,与蒲松龄“一狼洞其中”之“洞”,异曲同工。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3-12 09:57
秦皇岛简枫 发表于 2018-3-11 21:23
我也有了适手的小块土地,好好的种几样瓜,学着做。

这菜,真的好吃;做法、滋味一直记得。但却没有自己做过,想把这最美好的味道留在记忆里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3-12 09:58
夜莺 发表于 2018-3-11 21:39
文章写得有滋有味,对奶奶一往情深的回忆,很温馨,很有共鸣。首尾特有韵味!大赞!

是写滋味的文,有那么一小点滋味而已。一直以为,这瓤南瓜是我们家里独有的菜,看到汪曾祺写的瓤小瓜,才知道,奶奶曾经做的菜,是可以上书的。所以感慨。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3-12 09:59
槐安. 发表于 2018-3-11 23:41
我想讲一个大家全都知道只是没想下去和没写出来的观点:
字母先生之所以写菜到出神入化,那是因为爱,
字 ...

奶奶曾经做过许多吃食菜品,一直记得。每每回忆起来,特别温馨。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3-12 10:00
秦皇岛简枫 发表于 2018-3-12 08:19
周一,再读一遍。2018,准备做一回。

看你写文字的巧思,定然有一双巧手,真做了瓤南瓜出来,定然也香飘四海,远如我这里,也能嗅到!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3-12 10:01
清风徐徐 发表于 2018-3-12 08:38
别致的生活情韵。读起来舒畅过瘾。

有时候,最温馨的情感,恰恰就在这日常的生活里。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3-12 10:51
rsjby 发表于 2018-3-12 09:55
以为:方言“瓤南瓜”之“瓤”,与蒲松龄“一狼洞其中”之“洞”,异曲同工。

嗯,文言中类似用法很多。
已瓤于心。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3-12 22:35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3-12 10:51
嗯,文言中类似用法很多。
已瓤于心。

1993年,汪曾祺又写了一篇名为《昆明的吃食》的随笔,包括《几家老饭馆》《过桥米线·汽锅鸡》《米线和饵块》《点心和小吃》四篇。《过桥米线·汽锅鸡》里,再次提到“玉溪街蒸菜”,写到“ráng小瓜”时,用汉字代替了拼音:“玉溪街有一家玉溪人开的饭馆,只卖蒸菜,不卖别的。好几摞小笼,一屋子热气腾腾。蒸鸡、蒸骨、蒸肉……‘瓤(读去声)小瓜’甚佳。小南瓜挖去瓤(此读平声),塞入切碎的猪肉,蒸熟去笼盖,瓜香扑鼻。”


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时间: 2018-3-13 08:17
想必不仅仅是菜的余香绕梁,奶奶的情义暗含其中。回忆总是寄托在某件事情上。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3-13 12:13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8-3-13 08:17
想必不仅仅是菜的余香绕梁,奶奶的情义暗含其中。回忆总是寄托在某件事情上。

的确如此,奶奶逝世多年,她做的这些菜一直记得,每想起这些菜,奶奶的模样就浮现出来。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8-3-14 15:42
不只是美食,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于生活的热爱,及亲情回顾。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3-14 16:43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8-3-14 15:42
不只是美食,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于生活的热爱,及亲情回顾。

奇怪:奶奶逝世愈久,关于她的记忆却愈清晰。
作者: 芦汀宿雁    时间: 2018-3-15 12:29
科普rang南瓜,结合亲情里的慈祥与温爱,掺和着时光的风味,别有意蕴。
这“好吃”一直深深地刻在记忆里,轻轻一扯线头,就排山倒海般奔涌而出,将我拉回过去的时光。
rang南瓜,一定要是嫩南瓜吗?
我好想做一回,试试
作者: 芦汀宿雁    时间: 2018-3-15 12:29
此文,可以参加流年征文“旧”,月底结束

作者: 芦汀宿雁    时间: 2018-3-15 12:33
汪曾祺的瓤小瓜,奶奶的单蒸瓤南瓜,殊途同归,都是美味佳肴,原汁原味。
奶奶做ràng南瓜虽是单蒸,却依然容纳了千百般奇香异味,香满口舌,香满梦境,香满生命,欲譬无词。篇末点旨,比照中,有提升。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8-3-15 16:48
看来楼主也是一个美食家,这文章写得香味浓郁,很有质感。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3-15 19:24
芦汀宿雁 发表于 2018-3-15 12:29
科普rang南瓜,结合亲情里的慈祥与温爱,掺和着时光的风味,别有意蕴。
这“好吃”一直深深地刻在记忆里, ...

哈,当然得是嫩南瓜了。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3-15 19:25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8-3-15 16:48
看来楼主也是一个美食家,这文章写得香味浓郁,很有质感。

美食家不敢称,但算得上是四川话里的“好吃嘴”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