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2018书】我的读书经验 [打印本页]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6 20:21
标题:  【2018书】我的读书经验
本帖最后由 李灿 于 2018-4-9 09:50 编辑

  最近,中财论坛发起了一个和读书有关的征文。我这些年读过一些书,但不多,也不够深入。然而,在读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经验,要和大家分享。我接触的一些文友,他们读书的习惯,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现在就根据这些现象进行分析。正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一、读书要有怀疑的精神

  我们经常读书,会发现一个问题。有的人不懂得思考,书中写什么他就信什么。其实,像这样人云亦云,是没有出路的。

  例如,我们的语文和历史课本中说,《诗经》和汉乐府都是古代的采诗官采集的民间歌谣,配乐成诗。这么多年来,大家都这么说。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说法靠谱吗?《诗经》和汉乐府中有很多揭露社会阴暗面、批判统治者的作品,统治者会主动欢迎这样的作品吗?他们有这样博大的胸怀吗?《诗经》太久远了,具体什么情况我们不清楚。单说乐府。我们现在通常认为,乐府是秦代的音乐机构,汉武帝以后恢复这一机构,专门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对文化是打压的,说秦代有乐府似乎说不通。如果秦代就有乐府,这些音乐怎么可能只有乐谱没有歌词呢?如果有歌词,为什么没有作品流传下来呢?然后说汉朝,我们先说汉文帝和汉景帝。我们印象中这还算两位仁德的君主,他们的大臣又过得怎么样呢?汉文帝弄得贾谊不得志,后来好不容易召回来了,结果呢?用李商隐的话:“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见,汉文帝并没有倾听民间疾苦的意思。我们接着说汉景帝,他又怎么样呢?晁错上书限制诸侯的势力,结果吃力不讨好,被判腰斩。我们再来说说汉武帝,他的专制独裁就更可怕了。司马迁为李陵辩护,结果惨遭宫刑。颜异只是嘴唇翻动了一下,张汤就迎合汉武帝的意思,说颜异“腹诽”,把颜异杀了。可见,西汉时的皇帝一般都独断专行,根本听不进不同意见。这么多的大臣尚且不能畅所欲言,我们还能指望这些帝王耐心倾听民间的心声吗?

  我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说:“关羽的忠义是真实的,华容道他放走了曹操。”我说:“你看的是《三国演义》吧!你知不知道《三国演义》中很多情节是虚构的呢?”他说:“怎么会呢?我看那些事情都像真的啊!”其实,假的就是假的,是假的就会穿帮。我们要敢于质疑嘛!我举这样一个例子,大家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三国演义》中讲到孙权刚刚执政时,周瑜向他推荐了鲁肃,鲁肃又推荐了诸葛瑾。书中说诸葛瑾“事母至孝”,这就很可笑了。大家也许会问:“这有什么问题吗?”书前面还讲到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亮、诸葛均都是亲兄弟。诸葛亮和诸葛均小时候是孤儿,父亲早死,是叔父诸葛玄养大的。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和诸葛均在南阳耕田为生。那这就有问题了。诸葛瑾避乱江东,还要孝敬老母亲。诸葛亮和诸葛均过着定居的生活,却没让老母亲和自己在一起,这可能吗?不要说以孝治天下的汉朝,就是今天这样的情况也不太可能啊!所以说《三国演义》中很多细节都是虚构的,经不起推敲的。谁要是不加怀疑,把《三国演义》当做真实的历史,那就会闹笑话。

  后来,我学旧体诗。有人说写旧体诗就应该用古韵,要保留入声。没有入声就不能增强音乐感。后来,有人就问:“你说入声能增强音乐感,我想请教一下,入声字怎么发音呢?”结果持这个主张的人哑口无言了,他根本不会发入声的音。既然不会发入声的音,从哪里去体会它的音乐美呢?美从何来呢?原来是从书上看来的,认为书上说的都是对的。这不是很可笑吗?事实上,我们也看到很多诗人用没有入声的普通话新韵,写出来的旧体诗同样朗朗上口。我们怎么还能说,没有入声,就不能体现音乐美呢?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只要善于思考,总能发现问题的。请大家注意,我说的怀疑不是绝对的否定,只是不确信而已。很多事情,尤其是历史上产生的事物,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我们不能说得太绝对,很多都是猜测,我们的怀疑有时也是猜测。怀疑不一定就是对的,但这种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二、只提问不读书要不得

  我们通常总是教育大家,要勤学好问。可是,事实上总有一些人,他们却只问不学。说得更通俗一点,他们只提问不读书。这也是要不得的,很多东西,书中写得明明白白,读了书自然可以搞清楚。可是很多人自己明明有书可读,他们却宁可去问别人,也不去读书自学。

  我大学实习的时候,有一天早自习。一个学生指着课本上的一个字,问我:“老师,这个字念什么?”我看到他的桌子上刚好摆着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就批评他说:“你有这个时间问老师,为什么不能自己去查工具书呢?”我们教学生就是这个理念,你有能力去自学,还去问别人,这样的思想是懒惰的。

  后来,我教书了,发现有的老师竟然也有同样的毛病。我曾经教过四年级科学,后来这门课换了个老师教。有一次,一个老师看到试卷上的一个题目,不会做。他来向我请教:“小李,听说你原来也教过科学,你能告诉我这个题怎么填吗?我知道你刚才上课去了,我等了一节课的时间,终于等到下课了。”我说:“这个题课本上有原话,你自己翻书不就知道了吗?”他说:“我这个人很懒,不愿意翻书。”你说这种人多坏的思想,宁可等几十分钟,等到别人下课了从四楼走到一楼,再去问别人,也不愿意自己翻书,而书就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你身为一个老师,不去钻研教材,连翻一下书都觉得麻烦,你就是这么爱岗敬业的吗?一个老师连课本都不愿意读,还会喜欢读其他的书吗?这个现象的确需要引起重视啊!

  我喜欢写旧体诗,后来也有一些朋友要找我学旧体诗。可是,他们中某些人是叶公好龙,并没想真的去学。我遇到的有一个网友就是这样。刚开始决心很大,说自己一定要学会。可是我把PPT和其他的电子书籍等相关资料发给她后,她却并没有认真读。她依然像以前一样,经常发一些自己和别人写的顺口溜,问我这合格律吗。我当然只能实话实说,这些东西都不合格律。其实,书籍资料中把近体诗的几种格式都写得很清楚,而且近体诗句式排列又是有规律的。我说得很清楚,你逐字逐句地去对照,拿不准的查查平水韵常用字表,不就知道了吗?你有这个时间去问别人是否合乎格律,自己不能判断吗?你拿一些顺口溜去问别人,这不是浪费自己和别人的时间吗?而且她是为提问而提问,你说的有用的建议她也不会采纳。相反,还给自己找理由,例如自己年纪大了,当地没有学习班,没有人当面指导等等。其实,当今的时代,网络上要学习很方便,这些借口能成立吗?你问我,我说了,你又不按我说的做,这样的提问有什么意义呢?

  我举这几个例子,就是要告诉大家,人千万不能有惰性。提问不能代替读书,很多东西书中本身是有答案的。你自己读书找出答案,印象才是最深刻的。一遇到问题就不想自己解决,总想着问别人,那怎么能行呢?而且我上面也说了,我们当下的条件比原来要好得多。我们不仅可以读纸质的书,网络上还有很多资源。要想读书自学,哪里没有机会呢?

  三、有思想的固执比盲从更可怕

  有人看到我这个小标题,可能会说:“你这个部分和第一个部分意思不是矛盾的吗?”其实,两者并不矛盾。我们读书当然要有怀疑的精神,不能一味盲从。可是,现实中还有人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书中明确地说了,这个事物是这样的,他没有读书,固执地认为不是这样的。书中的知识本来没问题,他硬要说有问题。而且你给他纠正了,他还不高兴,说你不该纠正。这样的固执,比起盲从,有时候更可怕。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长者。他看电视剧《荀慧生》,他问我:“荀慧生是不是虚构的人物?”呢?”我说:“他是真实的人物。我看到一本书中说,中国有四大名旦,他们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他竟然骂人:“你也是一旦,混蛋!”你说这人怎么这么坏呢?他几十岁的人,竟然没有一点涵养。别人耐心回答他的问题,他竟然给别人泼冷水。固执己见本身就要不得,把粗俗无知当做幽默,这就更不对了。

  还有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生物学上说家猪的祖先是野猪。可现实中家猪是家猪生的,不是野猪变的。今天的自然界也有野猪,它们还能说是家猪的祖先吗?”我告诉他说:“这是逻辑学上的问题,集合体和事物的类不一样,是不能类推的。”他不耐烦地说:“你这是故弄玄虚。”遇到这样的人,你怎么和他沟通呢?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说“好读书,不求甚解”。现实中,很多人恰恰是倒过来的,他们“不读书,好求甚解”。书读得不多,当然就会有困惑,有困惑就会妄下断言。他们自认为这样标新立异的言论就是创新,其实这只能显示自己的无知。你把书读得深而且广,自然就会知道有些东西究竟是怎么回事。例如,我小时候看繁体字版本的《古文观止》,《陈情》表中,我看到了“皇天后土”的“后”。我当时固执地认为书中写错了,“后”的繁体字不是“後”吗?后来,读了《古代汉语》,我明白了繁体字和简化字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有的简化字在繁体字中可能对应几个不同的字。例如,“后”表示时间、地点的前后的后时写作“後”,表示和帝王、神仙有关的名词时,还是写作“后”。随着知识的增长,自然就不再怀疑了,也不再固执了。

  一个人敢怀疑本身是好的,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总有些知识是正确的。你不分对错,都去怀疑,为怀疑而怀疑,甚至固执到不听劝也要怀疑,那就没有意义了。一个人坚持错误的东西,怀疑正确的东西,一条道走到黑,那就太不应该了。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8-4-6 22:07
一些思想性的问题,只能与同等思想区域段的人交流。
频率不同,有些号是连不上的。感谢分享。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4-6 22:31
小李灿这读书的经验很丰富,介绍的详尽,值得借鉴了。拜读学习,祝周末愉快!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4-7 00:17
文中提到三点,第二点最重要:只提问不读书要不得。浮躁的今天,这种现象最多。
作者: 鲜然    时间: 2018-4-7 08:21
洋洋洒洒一大片,思考、疑问、不盲从,这精神值得学习。

我可能人懒的缘故,大多时候,只是读一些轻松的书,读时愉悦,读后不思量。
反省。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7 09:40
槐安. 发表于 2018-4-6 22:07
一些思想性的问题,只能与同等思想区域段的人交流。
频率不同,有些号是连不上的。感谢分享。

是的,要多和层次高的人交流,和层次低的人交流浪费时间和感情。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7 09:40
云馨 发表于 2018-4-6 22:31
小李灿这读书的经验很丰富,介绍的详尽,值得借鉴了。拜读学习,祝周末愉快!

实话实说而已,我的经验并不丰富。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7 09:41
lvhq018 发表于 2018-4-7 00:17
文中提到三点,第二点最重要:只提问不读书要不得。浮躁的今天,这种现象最多。

是的,这个时代思想上的懒惰者太多。他们遇事不知道自己读书找答案,总想着问别人,而有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他们又没有耐心认真倾听。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7 09:41
鲜然 发表于 2018-4-7 08:21
洋洋洒洒一大片,思考、疑问、不盲从,这精神值得学习。

我可能人懒的缘故,大多时候,只是读一些轻松的 ...

不盲从,也不能固执己见,这是我的理解。
作者: 阳光笑靥    时间: 2018-4-7 11:19
小李老师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不似我们浮皮潦草的,只喜欢读轻松的东西,而且不善于探索总结。此篇文字很厚重,有理有据,很值得借鉴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7 12:42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8-4-7 11:19
小李老师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不似我们浮皮潦草的,只喜欢读轻松的东西,而且不善于探索总结。此篇文字很厚 ...

不敢当,其实我也有很多书没有读过。
作者: an安    时间: 2018-4-7 20:05
第三点近日深有感触。佩服李老师治学严谨的态度和勤奋读书的韧劲儿,我要有这一半儿精神头儿就好了。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7 20:10
an安 发表于 2018-4-7 20:05
第三点近日深有感触。佩服李老师治学严谨的态度和勤奋读书的韧劲儿,我要有这一半儿精神头儿就好了。

是的,有的人错把标新立异当做创新,自以为是还不准别人纠正。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9 07:18
lvhq018 发表于 2018-4-7 00:17
文中提到三点,第二点最重要:只提问不读书要不得。浮躁的今天,这种现象最多。

曾经有人问我某个国家和中国是否接壤,我说:“你查一下地图不就知道了吗?”他说:“我就是不查地图!”他这话好像故意要和我作对一样。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9 07:19
an安 发表于 2018-4-7 20:05
第三点近日深有感触。佩服李老师治学严谨的态度和勤奋读书的韧劲儿,我要有这一半儿精神头儿就好了。

是的,有的人明明自己无知却自作聪明。他们把自己肤浅的认识当做真理。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8-4-9 08:01
悉知李先生执迷于书,常有读书笔记给师友分享,真乃书虫一个,问好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8-4-9 08:01
谢过分享,春天快乐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9 08:11
言默然 发表于 2018-4-9 08:01
谢过分享,春天快乐

前辈言重了,我没那么好。
作者: 轻尘逐香    时间: 2018-4-9 08:48
学习老师的经验,读书各有各的方法,老师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9 08:55
轻尘逐香 发表于 2018-4-9 08:48
学习老师的经验,读书各有各的方法,老师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读书要善于总结,否则毫无意义。
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时间: 2018-4-9 09:11
读书也要问为什么?思考才使阅读有意义。分析有道理。
作者: 轻尘逐香    时间: 2018-4-9 09:20
李灿 发表于 2018-4-9 08:55
读书要善于总结,否则毫无意义。

:victory:学习您的经验!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9 09:38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8-4-9 09:11
读书也要问为什么?思考才使阅读有意义。分析有道理。

是的,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9 09:39
轻尘逐香 发表于 2018-4-9 09:20
学习您的经验!

我小时候课本上有一篇阅读文章讲赵括的,老师说纸上谈兵源于赵括。后来我发现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战国末年还没有纸,何来的纸上谈兵?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9 09:50
lvhq018 发表于 2018-4-7 00:17
文中提到三点,第二点最重要:只提问不读书要不得。浮躁的今天,这种现象最多。

自己有书却不读,这最可恶。
作者: 轻尘逐香    时间: 2018-4-9 22:02
李灿 发表于 2018-4-9 09:39
我小时候课本上有一篇阅读文章讲赵括的,老师说纸上谈兵源于赵括。后来我发现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战国末 ...

就是,纸是什么时候才出现的?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10 07:15
轻尘逐香 发表于 2018-4-9 22:02
就是,纸是什么时候才出现的?

所以说,读书要有怀疑的精神。
作者: 轻尘逐香    时间: 2018-4-10 08:26
李灿 发表于 2018-4-10 07:15
所以说,读书要有怀疑的精神。

支持!有怀疑,才能进步!支持老师!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10 11:22
轻尘逐香 发表于 2018-4-10 08:26
支持!有怀疑,才能进步!支持老师!

书中很多说法是不合逻辑的,经不起推敲的。
作者: 刘晓斌    时间: 2018-4-10 11:32
感谢分享!支持问好!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10 12:01
刘晓斌 发表于 2018-4-10 11:32
感谢分享!支持问好!

谢谢支持,其实我读的书也不多。
作者: 刘晓斌    时间: 2018-4-10 12:59
李灿 发表于 2018-4-10 12:01
谢谢支持,其实我读的书也不多。

应该比我多。因为我这个人很散漫。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10 13:03
刘晓斌 发表于 2018-4-10 12:59
应该比我多。因为我这个人很散漫。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多向德才兼备的人靠齐,才能不断进步。如果总是自我陶醉,自欺欺人,只能碌碌无为地过一生。
作者: 刘晓斌    时间: 2018-4-10 13:15
李灿 发表于 2018-4-10 13:03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多向德才兼备的人靠齐,才能不断进步。如果总是自我陶醉,自欺欺人,只能碌 ...

说得很对,谢谢!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10 13:17
刘晓斌 发表于 2018-4-10 13:15
说得很对,谢谢!

曾经有很多人向我学习旧体诗,刚开始决心很大。后来不愿意学,还给自己找借口,说网上那么多人写的不合格律的顺口溜不都能发表吗?我后来不和这些人交流了。你们怎么不向好的看齐,你要向不好的看齐呢?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4-10 13:25
槐安. 发表于 2018-4-6 22:07
一些思想性的问题,只能与同等思想区域段的人交流。
频率不同,有些号是连不上的。感谢分享。

确实是这样,品位低的人无法沟通。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