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征文12号]在石家庄给人相面(外一章) [打印本页]

作者: 征文组委会    时间: 2010-4-19 09:48
标题: [征文12号]在石家庄给人相面(外一章)



  九三年去石家庄打工,临走带的一千多块钱,除去车票、吃饭、看望几个朋友,不到十天兜里的钱就快花光了,但工作一点眉目也没有。为了在石家庄坚持下去,我把饮食花费降到了最低点,早上一碗豆腐脑一个馒头,中午两个馒头一袋榨菜,喝点白开水。晚上一袋方便面一袋榨菜一个馒头,五毛钱花生米,半斤白酒,加起来三块多钱。一天的消费不超过五块钱。而兜里的钱最多只能坚持20天。

  为尽快使兜里有钱,吃过晚饭我顺裕华道到石家庄火车站,在广场西南角一个路灯,找了一块干净地方,从兜里掏出用黑墨写的象形字“相面”二字,往地上一放,顿时招引了许多看热闹的人。

  其实,相面二字和根本不会写象形字,再说“相面”二字也不是象形字。我只是画了两个字唬人。并在纸的角上写出了相面两个汉字,人们一看就明白了。

  时间不大,就有人问相面多少钱。我说,相面十块,看手相五块。于是,有一三十多岁男子说:“你给相相面,看看我是干啥的,出门干啥去,相准了我给你五十元。”我一听,来了个大脑袋,准备挨宰。

  我上下先打量一下他的身段。这位男子三十出头,一米七五左右的个儿,身体不胖,但很健壮很结实。从他的面部看,长瓜脸,尖下额,两道剑眉又黑又长,一对深邃的眼睛,黑眼球多白的少,眼仁明光锃亮,象含着水珠。高高的鼻梁,薄薄的嘴唇特别红润,雪白的牙齿齐刷刷。鼻子下面两溜小胡子非常浓。面色红润,透出一股正气。

  从他的穿着打扮看,上身休闲,下身军人的绿裤子。透出一股军人的气质。

  我慢声细语地说:“你是个复员军人,在村里当村长,你出来是给村里找工程。”我用目光打量他一下,他的脸上掠过一丝满意的表情。当他要开口说话时,我赶紧说:“你家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和一个天真活泼的男孩,父母都很健康。”

  “你天庭饱满,地阔方圆,眉宇间透出一股正气。耳大有轮,耳过眉梢,是个当官的材料。”

  按照相学书说:“鼻为土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从你的天中、天庭、司空、中正、印堂、山根、年上、寿上、准头、人中、承浆、地阁这条线看,这位置都很好。你的眉最好。

  “眉若山林秀且长,

  威权智识辅君王。

  纵贫不日成清贵,

  孙子竺竺且寿康。”

  他一知半解地说:“你说的忒准,我原来在保定军分区给首长当警卫员,复员后在村里当了村长,这次我去上海是给村里找工程。另外,我已被一家外国公司聘用保安部部长。”说完他掏出了五十元钱给我,“你相对了。”

  我没有接他的钱,“算了,我说多少就多少,只要你说相准了就行。”

  推辞不过,我找给了四十元钱。

  接着我又相了几个,相得基本差不多,都认为挺准。那天晚上我一共相了七个,挣了七十块钱。

  到了晚上十点,我找了一个饭馆,打算喝点酒,那位村长小伙子也跟我进了酒足饭饱馆,非要请我,推辞不过,他要了四个菜,一瓶酒,一斤饺子。我俩边吃边聊,一直到他上火车前,才告别。

他在上火车前,给我留下了家里地址、联系电话,非要和我交朋友。他的老家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镇红山村。

  
                    曹雪芹豆皮包子

  文学大师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给我们做了许多好吃的名菜,他做的那些菜,如今都成了历史名菜。我读了那些菜后感觉大师做的菜,真正属于炒菜的很少,大部分是炖菜和熬菜。那些在书里飘香的菜究竟多好吃,我不但没吃过,而且连尝,甚至连闻都没闻过。但是,大师在书里做的曹雪芹豆皮包子和豆皮花卷我吃过,而且没少吃。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在曹雪芹家酒负责宣传和接待工作时。经常接待一些来自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客商。招待客商的酒当然是最好的曹雪芹家酒了,而饭菜的档次最有品位,公司专门从南京和北京的大饭店里高薪聘请名师,为客商烹饪红楼宴席。我对红楼宴席的炒菜和凉拼不感兴趣,它的加工和配料与现在饭店的菜基本上大同小意。只是叫法不同罢了。而红楼宴席的雪琴豆皮包子,那才算得上是一绝。我吃过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北京的小笼包子,以及南方的甜味、辣味包子。这些包子要和红楼梦的曹雪芹豆皮包子相比,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我亲自到厨房看南方的大师做豆皮包子的经过,并偷学了几手。包子皮是用新鲜豆浆凉成皮,用小碗边切成圆形,豆皮外加一层精粉白面皮,皮是这样的,而里面的馅儿最讲究。我看大师拌馅的过程,发现馅里有鲜虾肉,精瘦肉鲜、香菇、春笋、黄花菜、木耳。小料有鸡精、食盐、葱末、姜末、高汤、猪油和香油。

  包子出屉后,皮雪白雪白的,不贴底,吃起来,一咬就流水,味道真鲜美。外商吃到正宗的红楼梦里的曹雪芹豆皮包子后,不但夸包子好吃,而且很高兴地签下了订单。


  离开曹雪芹家酒集团公司后,我尝试做过几了,但不是正宗的。馅基本上一样,只是没有豆皮。一是没有原材料、二是我还不具备做豆皮包子的手艺。做这种馅的包子。我给朋友们小试几次,解过馋。每次朋友们吃到这种馅的包子,人们都用包子就是酒,酒喝足了饭也饱了。


  以后,朋友和同事见面说起喝酒的事,就向我提吃红楼包子,我感到很惭愧,要想叫朋友和同事早日吃到红楼梦里的曹雪芹豆皮包子,我还得再学学手艺,回家再练练,请大伙到我家吃一顿正宗的红楼梦里的曹雪芹豆皮包子,也了却我的一份心愿。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房子 于 2010-4-19 15:22 编辑 ]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4-19 09:54
  感性生动是文章的看点。

  如果能够多揭示一些深层的东西,效果会更好。

作者: 财智天下    时间: 2010-4-19 10:26
两则故事叙述生动,但作者对职业生涯的交代似乎有些欠缺!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4-19 10:38
生存在的职业生涯某个片断的呈展,
文笔生动,
翔实细腻。
同意敬一兵老师的观点:
如果能够多揭示一些深层的东西,
效果会更好。
填充是叙述的关健,是复构血肉的重要突出端口。
作者: 曹国魂    时间: 2010-4-19 12:37
就作者的文字而言还是有功底的,只是对参赛主题的把握有些仓促,显得略浅!
作者: 一楠    时间: 2010-4-19 14:07
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基本与“我的职业生涯”靠边,但只是一个点。第二个故事是“外一篇”,与第一个故事不搭边,那么这两个故事就没有放在一块的必要了!

第一个故事为了生计去给人“面相”,有唬的成分,但“唬”有章法,虽说挖掘的还不头,但是一个好的开头。作者应该一鼓作气再带出和引入后边的故事,让“我的职业生涯”来个“柳暗花明又一村”。但作者就此打住,只写了一个“相面”的故事,单看着一点,“相面”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问好!!!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0-4-19 15:59
在石家庄给人相面一篇,感觉是一次相面的经历,似乎和职业生涯联系起来,略显单薄。
外一篇。对主题的挖掘还不够深入。
但仍然觉得作者的语言表达功力是显现的。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0-4-19 21:29
表述生动,感觉不太切题。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0-4-20 12:22
读过,很容易记忆的两则故事。若以职业生涯为判定标准,确如楼上大家所说,能够深入挖掘一下更好。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10-4-22 11:38
原帖由 一楠 于 2010-4-19 14:07 发表
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基本与“我的职业生涯”靠边,但只是一个点。第二个故事是“外一篇”,与第一个故事不搭边,那么这两个故事就没有放在一块的必要了!

第一个故事为了生计去给人“面相”,有唬的成分,但“唬 ...

附议。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