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耻辱的印记 [打印本页]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8-5-22 12:58
标题: 耻辱的印记
本帖最后由 川媚 于 2019-2-22 20:45 编辑
政客不论好坏,显然都是拥有其过剩的“真理”,或者说是拥有其宣布“真理”的过剩快感,而其余的人,包括艺术家在内,他们拥有的却是过剩的痛苦或羞耻。——(南非 )J·M·库切《铁器时代》
活着就是受辱。我同意太宰治的观点。我写下第一句话的时候,已经忘记了太宰作品中的原话:“回首往昔,我的人生充斥着耻辱。”我从办公室回到家做上饭之后,从书房里找到他的书,翻到他的原话,就这么引进了文章里。
一早起来除了鸟叫,庭院静寂。我没有洗脸,就开始读一本新书,太宰治的小说《人间失格》。我借的。这书摆在书店的架子上多少年了,但是我对日本文学,只亲近过川端康成,和一些名篇。日本人的气质当中的矛盾性,让我想起来就受不了。
这矛盾性的话当然免不了有些偏颇。民族文化中的矛盾性,其实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文与武的分别,便是霄壤之别。日本文学逃不出世界文学的审美传统,柔弱和病态美,有一种移人意志的精神力量。凄凉的,低调的,唯美的,减缩为两个字便是凄美,或者悲凉。这是很不同寻常的一种文学风格,至少与中国传统不同。岛国文学与中国文学情调上的区别,在我心里,竟如月亮与太阳的区别,阴暗与明朗的区别,夜晚与白昼的区别,云朵与土壤的区别,尘埃与泥土的区别。中国文学当中,也有一种柔弱的审美倾向,比如林妹妹的美,仙风道骨的美;但是更多的更结实的美,则是村妇的美,感性的美,活生生的美。
日本文学在我心里,只存活着两个代表人物,川端康成,还有一个春上村树。另外一些,我读过文章,但是说不出作者名字,我的记忆拒斥这样的信息。我从来不读任何类型的恐怖故事,这就排除了好些日本通俗作家,包括那些响当当名气逼人的作家。我抵制一切暴力,包括游戏中的暴力。在生活中我极为害怕暴力。恐怖的声响,都引起我神经的痉挛。也许,说起话来都不免夸张,我多数时候是不动声色的,算命先生说我很稳重,这确是实事求是。内心动荡是不为人所知的,如果我不在文章里说出来,也不找人倾诉,谁又会知道我对于暴力的感觉呢?噪声,嗓音,鸟叫,虫鸣,一切超过预期强度的响动,都令我心惊肉跳。我对于暴力的畏惧,到了为自己所不耻的程度。我的耻辱感就是暴力强加给我的。小时候的邻里纠纷中,母亲被邻家的小子所攻击,用手捂着自己的头,嘟嘟囔囔地咒骂着,看也没看我一眼。我感觉母亲头上在流血,心上也在流血,但是我始终木头人一样瑟缩着,不敢冲上去保护母亲,心里甚至还埋怨母亲竟跟恶人交手。这是我一生所遭遇的印象最深刻的暴力事件。我不知道自己这一生,有没有可能洗刷掉这个耻辱。
只在此刻,我像一个良心发现的人一样,不经意地检讨自己的心灵,才发现自己一直生活在暴力的阴影下,耻辱的阴影下。我突然一下子理解了母亲的举动。她为什么要将自己的亲生女儿交给别人,换一个并非亲生的儿子回来?她也是在为自己雪耻:没有儿子的话,生再多的女儿有什么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法生育的人,生下一个女儿也就算雪耻了;但是能够生育的人,只能生下一连串的女儿,该是怎样的耻辱呢?母亲换掉了我的妹妹,没有换掉我——她是说差点换掉我——也许是因为她要看着我经受她所经受的耻辱。我从来不把人性看得过于伟大,那是因为母亲,脚上永远沾着泥土的母亲,经历了一个女人所能经历的大部分血腥生活:家庭里的暴力,社会上的暴力。
母亲生下了一个女儿,又一个女儿。我感到奇怪:父亲没有什么女性气质,为什么命中注定只能有几个女儿?我当然懂得生育科学,但人人都喜欢在科学之外有所发现。我发现好多男性气质特别强的男人,特别是一些有权有势的男人,都只能生下一个女儿,我想从别处应该能够找到原因。这些男人一定也像在作品中自供的作家一样,本性上也有懦弱,就像我虽然十分懦弱害怕暴力,本性上却又有强硬的一面一样,上帝给人类一个互补的生育,是为了达到生命内在的和谐。母亲时常抱怨说,她生了几个女儿受了婆婆的好多气。当时我是不相信的,因为我们只听到母亲的一面之词,并没有听到过婆婆对母亲的咒骂。现在我终于相信了,因为婆婆的无言其实就是一种暴力:冷暴力。母亲没有上过大学,她不可能找到一些学术性的概念,来为她自己的遭遇鸣不平,反而只得到我们这些子女不置可否的微笑。
母亲像只强悍的母鸡一样护着自己的一群女儿,我却觉得她令人压抑的沉默、过分高亢的歌唱声音,都是一种暴力。一个从母亲的胎胞里出来一无所有的人,在生活的田园里将面对着怎样可怕的情景啊。恐惧使我学会了依附,使我找到了力量。当我拥有了知识之后,我就一下子感觉脱胎换骨了。我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世界和平的标准音高、音色和音调。我,只是识了几个字,居然就拿自己虚无缥缈的一套生活准则,去框定母亲的生活,母亲的情感。我不能感受母亲的耻辱,我也从来没有想过为母亲雪耻,而只想着母亲加给我的一切不幸。没有母亲,我哪里会出生呢?我就是成人之后,依然这样想,并且在大学时候的家书里质询父母,被他们大大地教训了一番。这是我无法抹掉的又一个耻辱,母亲永远不会在我面前重提的。
我对于日本的憎恨,就像对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的憎恨一样。一切耻辱和罪过,都来自于暴力。但是现在,我对这个世界已经不那么抵触的时候,我发现,我自己都沾染了暴力倾向。我对暴力给人类带来的悲哀增加了许多的同情。那些带给我耻辱的人,我会离他们远远的。他们像是那些必将落入社会丛林里的怪物一样,从文明社会隐没了踪迹,我们各自走上了命定的道路,我向高处的和平地带走去,我远离了密林里的危险,远离了围捕的生活,我走上了一条孤独的路,寂静的路,没有人知道这是我的灵魂飞升之路,我的重生之路。
到了现在,我到处都逢着笑脸,到处都看到阳光。看到阴天的时候,我知道躲在家里,看到或者听到暴力的时候,我转过脸去。世界没有什么改变,暴力永远随处可见,但是我已经改变了,我处在暴力的包围之中,自己也变得暴力了。这就是世界的真相,这就是人性的本质。然而说到底,我知道,我还是会认识到自己的软弱本性和理想气质,我还是会回到理想当中,从和平之中来,到和平当中去。
来中财当版主都一个月了,也没有发表什么议论,发点什么文章。朋友说:咋不见你新作。其实我何尝停过笔,只不过不想把这些徒劳的东西发出来,给自己的心添乱罢了。随便读读书,才是最享受的。但是读书,这时候也是非常吃力的事情了。因为不得不随时中断阅读,开始谋生的工作。时间永远不够用,身体永远疲惫不堪。我们每个人加诸自己精神的劳苦,算不算是一种暴力?
本来想写十分钟,结果一坐下来就是一小时。本来要做的工作,又得顺延下去。我的性格里还有好多负面的东西,包括拖沓的症状。但是想透彻一点吧,人要带着影子走路,我们要学会和疾病相处,而不被它所吞噬。在一定的时候,我深切地感到:疾病是另一种暴力。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5-22 15:05
媚版家的沙发还是我来坐吧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8-5-22 15:06
抢个川媚的沙发吧。这篇文章,名为《耻辱的印象》,不回避问题,文笔犀利,观点鲜明,夹叙夹议,论述深入浅出,读来感觉很好。拜读。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5-22 15:08
我只读过春上村树的作品,但给我的感觉却没有莫泊桑,雨果,扎尔斯泰的印象深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5-22 15:11
噪声,嗓音,鸟叫,虫鸣,一切超过预期强度的响动,都令我心惊肉跳。我对于暴力的畏惧,到了为自己所不耻的程度。
同感,也许就是小时候那一幕幕难忘的经历,才给你有如此深刻的感悟。我也有过那似曾相识的经历,所以惧怕一切伤害与被伤害的剧幕。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5-22 15:26
读完媚版此篇,我也陷入沉思之种。只要生存着,随处都可看到暴力,或是社会因素,或是家庭原由。环境造就事非因果,人类的自相杀戮,亲人之间的漠视,还有为了生汁而遇到的各类看不见摸不着的暴力行为,无不折磨着人的心灵。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得一点点地去消化,去承受。这一切都是可悲的,也是耻辱之极,但我们还得勇敢地面对,因为生命很强大。
媚版此篇写得厚实,值得思考。拜读学习了。
作者: 老虎与小鱼 时间: 2018-5-22 15:42
本帖最后由 老虎与小鱼 于 2018-5-22 15:48 编辑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你要接纳你所有的耻辱。如果你停留在耻辱里,你就成了永远的耻辱; 如果你从耻辱中创造意义,你就有了面对痛苦的勇气,也有了重建自己的可能,还有了来自世界的力量,并最终给予世界力量。
赞同文中关于人性矛盾的观点。但这并不影响我对日本文化的喜欢。(尽管日本文化中有一种阴柔的美。)您所说的那两个作家的作品我没有接触过。我接触过日本的浮世绘、日本物语类小说还有一些散文、随笔及日本影片。最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徘句代表人物松尾芭蕉与小林一茶。愿与川媚版主分享。
[ 浮世绘部分]
代表人物:葛饰北斋。
代表作品:《神奈川海浪》与《骏州江尻》
[日本小说部分]
1.小泉八云《怪谈》
2.清少纳言《枕草子》
3.夏目漱石《我是猫》
4.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5.芥川龙之介《罗生门》
另外,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我看的却是动画片。小说我没读过。在这里就不介绍了,如果川媚版主想看可以去搜来看。
[日本影视部分]
1.黑泽明《梦》
2.小林正树《怪谈》
除却这二位,我还看了日本最有诗人气质的导演宫崎骏的动画片。他的动画片讲的都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还带了一些反核能,环保的思想在里头。这与黑泽明的《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黑泽明的《梦》这部片子,总共有八个梦境。
分别是:太阳雨、桃园、风雪、隧道、乌鸦、红色富士山、垂泪的魔鬼和水车之村。这八个梦几乎贯穿了人类生活的所有主题,战争与和平、社会与人生。在不同的梦境里有着不同的场景,配合不同的色彩,把人类所面对的所有主题一一呈现。
第一个梦:太阳雨。晴天下雨,“我”没有听从母亲的嘱咐,在森林里偷窥了狐狸娶亲,被狐狸发现了。逃回家时,母亲拿着狐狸给的短刀,要求男孩向狐狸道歉。最终“我”走向彩虹尽头寻找狐狸的家。
第二个梦:桃园。女孩节,“我”在家中发现一个女孩—一个姐姐与客人都看不见的女孩。在女孩的带领下,“我”来到被砍光桃树的桃园,与变成人偶的桃树之魂对话,最终得到了桃树谅解。
第三个梦:风雪。暴风雪来临,登山队员在它面前显得无力与渺小,雪女以雪为被盖在“我”的身上,劝“我”入睡,而“我”挣扎着叫醒队员们,最终,雪住风息,登山队员们发现营地近在眼前。
第四个梦:隧道。战友们死于战争,作为军官的“我”是唯一的幸存者。在战后返回家乡途经“隧道”时,“我”遇到了那些不愿相信自己已经阵亡的战友和部下。“我”不得不告诉他们事情的真相,这只亡灵队伍逐渐消逝在隧道的尽头。
第五个梦:乌鸦。喜爱绘画的“我”在博物馆中欣赏梵高的油画,却走进了画中世界,遇见了梵高。
第六个梦:红色富士山。富士山熔岩喷发,核能电站发生爆炸,“我”随着人群逃亡。人们逃到海边,再也无路可逃。绝望的人们只能跳海,犯下严重过失才导致如此局面的核能工程师因内疚也投海自尽,海边只剩下“我”和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母亲。辐射尘扑面而来,“我”徒劳地挥动衣服想保护孩子。
第七个梦:鬼哭。梦境里是一幅炼狱的景象,在核战争中唯一活下来的“我”不得不面对一个荒凉阴森的世界,核污染和辐射使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比人还高的花朵和头上变异后长角的食人魔颠覆原有世界的一切准则。
第八个梦:水车村。“我”来到一个人类心中的世外桃源,村民保持着自然传统生活方式,与世无争,怡然自得。“我”巧遇一名老者,他已有103岁高龄,正准备去参加“初恋情人”的送葬庆典。
至于小林正树的《怪谈》,可以去搜电影看。
[日本的诗学部分]
1.松尾芭蕉的徘句
2.小林一茶
-
小林正树.png
(21.37 KB, 下载次数: 852)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8-5-22 15:45
谢谢云馨一读再读。感谢留评。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8-5-22 15:46
感谢刘版阅读点评。向您学习。
作者: 缶罄 时间: 2018-5-22 16:00
喜欢这篇文字,我喜欢内心深处的独白和思考,疾病是另一种暴力,所有的暴力都是一种病态的狂躁,我也是这样,不敢面对丑恶,回避、躲避、不看、不听、不想,我在编织自己的喜欢的美好生活,我们每天都要不断地面对很多不顺心的事情,有些不能深思的事情在我们的眼前如同话剧般地上演着,厌恶、鄙视并不能起到作用,只好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任思绪在虚无缥缈的脑际中飞舞,听不见此时的雨声已经越来越大了。
问好!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8-5-22 16:30
我喜欢这样的认知感,它来源于思想的锋利和深度。比如,由各种暴力带来的耻辱感。我愿意把它看成纤细和柔弱遭遇的侵袭。正如日本文学中的纤细柔弱,极容易产生暴力感一样。(所以才有《菊与刀》代表了日本民族的性格之说)而我认为耻辱感来源于根植于人内心的深层的意识,或者说观念。其实,有多少人能破除心理的观念呢。
但我认为,人是需要突破观念的困囿,进行心理和观念突围的。正如文学意义上的,人一切事物都回归它们的“原生态”,这个话题,就本文说有些远了。
欣赏川媚的视野和文字力度,更欣赏以此进行的思想与行为的辨析。
作者: 张爱珍 时间: 2018-5-22 16:43
学习版主新作,问好!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8-5-22 17:06
初夏日子,老天也越发喜怒无常了。感谢赐评。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8-5-22 17:08
谢谢房版精到的点评。纤细和柔弱的生命,是路边的花草,隐没在广大的黑暗中,从中感到自己的和平与安慰。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8-5-22 17:08
感谢朋友来访。祝福你!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8-5-22 17:12
谢谢小鱼的热心推荐。其实我对日本文学,真没有多少好感。而日本人对于历史的态度,民族性格里的暴力,都让我敬而远之。因为我相信一切优秀的品性,在别的民族文学中,也能找得到。当然,我也接触过许多日本电影,民间意志和官方意志,等等等等,一说下去,文章就要做好长才行了。还是止住了。感谢您的关注。
作者: 老虎与小鱼 时间: 2018-5-22 17:27
本帖最后由 老虎与小鱼 于 2018-5-23 08:17 编辑
。我理解你的心情与爱憎分明。
我对日本的文化总是有选择性的看。关于日本人的劣根性心里也有数。但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对历史的态度,民族的性格里都有暴力性。很乐意亲近日本的老人,在他们的生活日常里总充满了那种余年的安逸与一些现在已经丢失的传统的东西。在《大长今》这部片子中,我学到了一件事:只有人才会区别身份,书籍是不会区别身份的。
任何一种民族主义都有它的狭隘性。
了解日本的人性的形成,就知道他们暴力倾向的根源。文学作品唯一不同点就是敢不敢写。您的这篇文章就是从日本文学的暴力性讲起,一直讲到您的家庭中的一些暴力性事件。这件事于您,您感觉是一种耻辱,所以您在文后才提到这些事都不愿意写出来。如同日本的浮世绘,有一些春画,反映的却是日本人真实的一面:性虐待。日本人有一点好:勤快,真实。不虚饰。日本人有一点很不好,就是动不动老玩切腹。而这也正体现了他们的愚忠。一个女子不能太有思想,否则会过得很痛苦。因为活得太清醒了。
要学会原谅这个世界上有诸多缺失,包括人性上的。要爱它们。多看到它们“善”的一面,这样才能充满正能量。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去爱,懂得爱。退一万步,说到个人,也要懂得原谅对方也是脆弱的有缺失的人,又怎么能够去奢求他的保护及成全呢?
送一首张广天的《飞翔》给您:
土地淹没了,你就在海上飞翔;
海洋干涸了,你就在天上飞翔;
天雷滚动了,你就在火里飞翔;
火焰熄灭了,你就在苦难中飞翔……
作者: MLMC 时间: 2018-5-22 20:09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8-5-22 20:11 编辑
脚上永远沾着泥土的母亲,经历了一个女人所能经历的大部分血腥生活:家庭里的暴力,社会上的暴力。
问好,川媚文友!
多么可怜的母亲!其实 ,可怜的,又何止这一位!中国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受了多少不白之冤吗、不雪之苦!可是,她们,就是这样那样,一步步地,一天天地,艰难跋涉过来了一生!
这是、最最令人痛心之处!
从这个意义、角度讲,人类——太可悲了!!!
川媚文友的文章,言简意赅,简洁凝炼,深沉的笔调,令人读罢沉重、疼痛!
文本厚重、雄浑,充满冷静成熟的激情与磅礴的内心力量!
令人非常感动。叫人疼痛。感谢川媚的大作!
这是为母亲,也是为自己,也是为善良为和平,为真善美的呼救与呐喊!
内向性格的我,格外感到此文的非凡的共鸣!
多谢!大赞!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8-5-22 22:04
直抒胸臆的文字,读来痛快!我也不喜欢日本的文化,有民族仇阶级恨的因素,内心里有一些抗拒的成分。日本人设计的多款游戏都充满了暴力的元素,这就给人的印象是他们的民族或许如此吧。关于日本,其他的不想多说什么。可能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暴力的存在,以文字来呈现,是个不错的选择。
问好媚版!夏安!
作者: 墨雨my 时间: 2018-5-22 23:08
其实,人的生活不是一场辩论竞赛,目的不是去争谁对谁错,而是为了活得轻松些,活的更好些。许多的过往,只要能想透了便是有了"悟"。如此足矣,不必过份逼迫自己。
祝你快乐天天!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8-5-23 08:50
谢谢小 鱼,MLMC,妖,墨雨朋友赐评。先此致意哈。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8-5-24 22:01
人的生活处境的确无法设计,它现实的残酷性又远超人的经验之外,这是人对生活产生厌倦情绪的原因之一。
当然,不能用生活的法则来对应艺术规律。艺术是对生活事件非和谐性的有效平衡,这也就是人为什么无视生活的严峻性而执着地从事艺术活动的原因之一。
对日本文学,我也有过类似的感觉。但是,时间狠狠教训了我,它让我从日本文学中感受到“菊与刀”的艺术气质更有人性根据。而对生活经验进行艺术投射,这至少是一个误区。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8-5-24 22:02
这篇文章,写得冷静,而又具有力度。审视自己的内心,在有勇气的同时,还得有能力。川版无疑是两者皆俱的。欣赏!问好!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8-5-24 22:46
文笔犀利,观点鲜明,夹叙夹议,论述深入浅出,读来感觉很好。拜读。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8-5-24 22:46
大力支持佳作~晚上好朋友~~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8-5-24 23:09
解析自己是因为内心的认知,对于日本文化,反感、不满多源于过去的政治宣传。其实,日本文化未必不好。在我的印象里日本很多作家都是优秀的,日本很多的影片也是不错的,虽然含有物哀的成份,但也不意识着它的不可取。是不是做版主有些辛劳,你让我看到了焦躁。祝安。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8-5-25 06:48
再赏学习佳作~~~~问好朋友~~~~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8-5-25 06:49
欢迎光临寒舍指导~~~~雅正~~~~
作者: 漠北雪莲 时间: 2018-5-25 12:42
来中财当版主都一个月了,也没有发表什么议论,发点什么文章。朋友说:咋不见你新作。其实我何尝停过笔,只不过不想把这些徒劳的东西发出来,给自己的心添乱罢了。随便读读书,才是最享受的。但是读书,这时候也是非常吃力的事情了。因为不得不随时中断阅读,开始谋生的工作。时间永远不够用,身体永远疲惫不堪。我们每个人加诸自己精神的劳苦,算不算是一种暴力?
是消遣,也是享受。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8-5-25 15:19
能当作享受的人,当是有福的。谢谢来读。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8-5-26 17:51
活着就是受辱。我不同意的观点。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8-5-26 17:51
人活着就没有一点幸福快乐的感觉吗~~?
作者: 老虎与小鱼 时间: 2018-5-27 09:39
看到你修改了文章。我很赞同你新添加的内容。或者称为副标题?
在这里,我贴出我以前写的一篇旧字,叫《孤独不是我们的罪》
当一个人越来越脱离现实生活的时候,他便离艺术越来越近了。
艺术,大抵都来源于孤独和疼痛。
孤独,可以磨灭一个人的灵气,亦可以激发一个人的灵感。
疼痛,可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亦可以强大一个人的灵魂。
每个人,都在孤独与痛苦的双面夹缝里挣扎。
梵高喜欢用浓烈的色彩来诠释生活。鲜艳的色彩,被他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而他,仅仅是一个不可拯救的孤独者。
他的一生,除了绘画,甚么都不剩。 孤独、潦倒、落魄。
他的画,色彩集中而单一。靛蓝的鸢尾,金黄的麦田。稠密的色彩,饱满而张扬。
在他的眼里,四季的色彩是如此分明,所以,他是个单纯的人。
是人们的交流出了问题,还是这个时代的解碼出了差错。
我们常常发现,别人无法走入我们的内心,而我们亦无法走入别人的内心。
所以,我们各自孤独着,蜷缩在自己的灵魂里。
是害怕一出壳就受到伤害吗?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制造那些伤害?
孤独,就象秋日的原野上燃起的野草,在风里疯狂的蔓延的远处。
村上春树说:人生是一堆臭狗屎。这种说法,大概也没有错。
我们踩着铺满臭狗屎的路,追逐着天边美丽的彩虹。
走到一些地方,我们或许会驻足一会,虚伪的笑一把,或者伪善的心心相印一回,亦或是笨拙的演出一些老掉牙的生离死别的故事。
下面的观众在扔易拉罐、或是西瓜皮。
只不过,孤独的演者,孤独的看客,一时间恢复了孤独的劣根的原性而已。
就像台上的疯子在如痴如醉的演戏,台下的傻子或喜极而泣,或悲痛欲绝。
这样的场面,是看着感人,还是看着悲哀呢?
当一个人敢于真正面对孤独的时候,常常被人们认为是疯子。
镇上的人都说梵高是个疯子,他进过疯人院。
而彼时梵高正在烈日下激情创作。他的作品被后世的人瞻仰着。
他自己却被认为是那个时代的疯子。
当这个尘世的人都疯了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恰好没有疯。无疑,结果是悲惨的。
他会被当成一个真正的疯子。
当尘世把颠倒对错与黑白当成一种习惯的时候,我很顺理成章地发现,我已经完全失去了判断是非真伪的能力。
于是,每一个人也许都会如我一样,更愿意去面对自己的灵魂,而不再有勇气去面对灵魂之外的所有。
我常想:梵高是不是值得呢?
他被这个尘世的人们所排斥着,不理解着,他却把自己对尘世的最本源的理解留给了人们。
也许,根本就不需要问值不值得。
他的创作,是处于原始的孤独的本能。
他,就是画,除却画,他连孤独都不剩。
呵,我们做不了梵高。那么,除却那份孤独是真实的,还剩甚么会是真实的呢?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8-5-27 10:17
不是副标题,只能叫做题词。放在文章末尾也可以,标记为后记。
你的文笔真是妙啊。向你学习。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8-5-27 10:18
无偏颇不以成理论。文学强调的是感觉,不能太拘泥于生活和事实本身。祝好。
作者: 老虎与小鱼 时间: 2018-5-27 10:21
我知道了。
。等我有整段空闲的时间时,再与您好好交流。祝夏安。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8-5-27 10:21
没有人不能生活在荒谬之中。
菊与刀是名作吧,我好像也没有仔细读过。
说得很对。艺术家也要从生活中生长起来,要懂得进退有度。
问好。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8-5-27 10:22
谢谢花花鼓励。写这些东西的时候,灵魂生活又汹涌而来,只好匆匆打住。文章所及,只是生活的涓滴。祝好。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8-5-27 10:26
你很敏感!与其说是做版主的不安,不如说是生活的不安。人到中年,谁是无忧无虑地呢?孤独并不能排除焦虑。散文也不可能排除自我,只留下平和。祝好。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8-5-27 10:28
题记,不是题词。我开始有点恍惚了。做版主真是有点忙。
作者: 老虎与小鱼 时间: 2018-5-27 10:31
。嗯。试着放松一下自己。:)
作者: 紫影诗语 时间: 2018-6-14 11:14
人到中年突然觉得蹉跎了半生,什么都没学好,什么都不懂,仿佛什么都不做每天只读书,时间都不够。但很多时候又觉得累,如果把读书当做休闲和享受还不错,但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似乎又太麻木了......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8-6-14 11:24
亲,不要把自己的心思变作跟帖,而是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才是真正得其所哉!希望尽快看到你的美文。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