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童心】永远的民间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5-30 20:58
标题: 【童心】永远的民间故事
  永远的民间故事
  
  说自己从小爱读书其实是不恰当的,因为我直至小学六年级,甚至从来就不曾拥有过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更没有读过一本像样的、可以称作“书”的东西,我所读的,不过只是一些报纸上零散的文字罢了。而这些文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民间故事。
  
  那时候,农民们每家每户是可以享受免费订报待遇的。当然,报是统一给订的,而且只有一份,叫《红色社员报》(后来改名《吉林农民报》),每周两期。在队长家的墙上挂着一张红布,红布上面有几排口袋,口袋上写着本社各户户主的名字。报纸来了,队长就会一份一份插在里面。而从写着父亲名字的红口袋里抽出属于我家的报纸,再美美地读一篇刊在上面的民间故事,就是我那时难得的享受了。直至后来上了小学六年级,人长大了,胆子也大了,可以和同学一起骑车去三四十里外的县城,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去书报亭买一本最新的《民间故事》或者《民间文学》。
  
  民间故事,俗称“瞎话”,因为过去农民生活困难,点不起油灯(更不用说蜡烛了),而漫漫长夜又没有别的娱乐手段,所以说瞎话就成为人们的首选。而老百姓的创作能力也是惊人的,同一个故事经过万口相传,就会变得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有滋味。对民间故事的喜爱最初就是源于老一辈讲的瞎话,什么《大黄狗》了,《傻子学乖》了,《智斗财主》了,无不听得津津有味。
  
  听得多了,也读得多了,就会忍不住给小伙伴们讲,熟悉的故事从自己嘴里讲出来,自己讲得眉飞色舞,小伙伴们听得如醉如痴,也是一种享受。我给别人讲,别人也会给我讲,这样交流下来,肚子里的故事就渐渐多起来,甚至有时候也可以在别人面前炫耀一番。在那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度贫乏的年代,想象奇特、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不仅是孩子们的精神乐园,也给成年人多余精力的提供了一条绝好的发泄途径。
  
  正是由于童年的影响,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一直延续至今。尽管如今读书的条件好了许多,可供选择的书籍也有很多。但只要有机会,我仍然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能读到的民间故事。不只在报刊上看到有民间故事会将其作为阅读的首选,更是会想方设法弄到结集的民间故事,一次读个痛快。事实上,像《格林童话》《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意大利童话》等,名字虽然叫童话,但实际都是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而诸如此类的书,大都是我成年后才有机会读到的。前不久,在一篇文章中得到有一本《安吉拉·卡特精怪故事集》很火,一搜之下得知,其书名中的“精怪故事”原文本是“fairy tale”,本意就是“童话”,其内容乃是作者搜集到的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只是翻译者为避免读者认为此书只是为孩子们编写的童话而改了名。不过无论如何,都不影响我迫切读到它的心情;而且读后果然没有叫我失望,是我近年来读过的少有的民间文学精品,一读之下十分过瘾。
  
  如果说民间故事给我单调的童年生活带来一丝永远不褪色的亮彩,那么给我的成年生活则保留了一颗永远不老的童心。无论何时,当大多数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致使想象力逐渐衰退的时候,我都可以信心满满地说一句:我不会那样。无论何时,我都会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因而使我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息,也使我本来世俗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拜我喜欢的民间故事所赐。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8-5-30 21:46
哇哇,居然如空的二篇文章都是这样。咋了这是?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5-30 22:54
像《格林童话》《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意大利童话》等,名字虽然叫童话,但实际都是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

细细想来,如空老师所说不无道理。好多故事来自于民间,也正是那些纯朴的故事,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拜读老师佳作,问候!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8-5-30 23:15
我小时候可不会讲故事,但最爱听人讲故事啦。目光囧囧滴盯着讲故事的小孩,哇,好厉害的样子,呀,好逗的故事!隔壁小吴的哥哥,爱编瞎话,现在回想起来,他吹牛的,藏在卷起来的凉席里,透过窟窿看爷爷偷点心吃,我们几个就傻呆的哈哈大笑。至于书上的故事,嘿嘿,真没人讲的鲜活灵动。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5-31 10:00
我至今也不明白为什么当初对“瞎话”那么痴迷。如果仅仅归于当时物质文化生活贫乏,也有失偏颇,因为今天你在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的条件下,反而找不到让人如此痴迷的替代品了。就像相声,真是因为那时人们笑点低吗?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8-5-31 10:09
时代决定了人的意识,那时风华或者正美。过去的“瞎说”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
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时间: 2018-5-31 13:55
从小养成了对事物的求知欲,所以爱读书,爱钻研,我深知你知识的丰富。好习惯从童年始。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5-31 14:54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8-5-30 21:46
哇哇,居然如空的二篇文章都是这样。咋了这是?

说明你的电脑杀毒功能强大,对我的文章自动屏蔽。我向来主张用猛药,而不是挠痒痒或者唱吹眠曲……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5-31 14:54
云馨 发表于 2018-5-30 22:54
像《格林童话》《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意大利童话》等,名字虽然叫童话,但实际都是搜集整理的民间 ...

看来云馨也是在民间故事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啊,握手!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5-31 14:55
槐安. 发表于 2018-5-30 23:15
我小时候可不会讲故事,但最爱听人讲故事啦。目光囧囧滴盯着讲故事的小孩,哇,好厉害的样子,呀,好逗的故 ...

很励志的故事:一个从小不会讲故事但爱听故事的孩子,后来积极努力,改变自己,变成了既爱听故事更会讲故事的孩子……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5-31 14:56
lvhq018 发表于 2018-5-31 10:00
我至今也不明白为什么当初对“瞎话”那么痴迷。如果仅仅归于当时物质文化生活贫乏,也有失偏颇,因为今天你 ...

怎么没替代品呢?年少的有网络游戏啊,年老的有肥皂剧啊……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5-31 14:57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8-5-31 10:09
时代决定了人的意识,那时风华或者正美。过去的“瞎说”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

民间文学有着独特的魅力,就如一千零一夜,什么时候读都是经典,真是百读不厌。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5-31 14:58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8-5-31 13:55
从小养成了对事物的求知欲,所以爱读书,爱钻研,我深知你知识的丰富。好习惯从童年始。

见笑了,小时候可读的东西实在太少,其实是错过了大好时光。有时候想,如果我小时候就有条件读很多书会怎样呢……过去的没法假设,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小时候有很多书,可能就烦书了……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5-31 15:14
水如空 发表于 2018-5-31 14:54
看来云馨也是在民间故事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啊,握手!

是的啊,打小家里就有不少的童话故事书,还是亲戚朋友讲的那些传奇之事,哪个能离开民间故事的滋养呢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8-5-31 15:50
很亲切的回忆。
我也是在民间故事的陪伴下长大的,巷子里有个后生,故事讲得特别好,我们小孩子成天围着他让他讲。另外,还听过一些人讲。其中姥姥的功劳最大,下面是我写在《姥姥名叫王凤英》这篇文章中的一节,曾据此写成文章以《我在姥姥的哼唱中睡着》为题发表于《山西晚报》:

到了晚上,姥姥也不歇着。那时候,因为姥姥省城、乡下轮流住,所以就没接电灯,而是点着一盏煤油灯。煤油灯是由灯瓶、灯杆、底盘组成,灯杆和底盘是一个高约尺余的木头架子,我们叫它灯树子。一到晚上,煤油灯下,姥姥一边“哧啦——”“哧啦——”地衲鞋底,一边摇晃着身子,轻声给爬在她腿上的我呢呢喃喃哼故事:“故事故,故事底下没人住,一住住下(哈)怪(个)老师父——坐起来,我的腿叫你压酸啦!”我爬起来,托着腮帮子,听她把这我已经听得烂熟的故事一直哼下去。我倒不是为了听故事,而是喜欢听她的声音,看她灯光下的脸。她的喃喃的声音温柔、亲切,她的被灯光映照着的脸庞发着淡淡的光彩。昏黄的煤油灯下,甜蜜的喃喃声里,一老一小紧紧依偎……
   姥姥能够一个接一个地给我哼故事。其实就是一些童谣。什么“来了怪(个)谁?王三喜,骑得怪(个)娃娃布(抱)得怪(个)驴……”,什么“羊角湾,枣儿山,两口儿吃饭把门关……”,什么“狼打柴,狗烧火,猫在炕上捏窝窝……”,什么“拖锯拉锯,解板卖锯,卖得盘缠不够啦,打得娃娃黑厾儿烂臭啦……”等等,有好多呢。我真不知道姥姥肚子里藏了多少故事。每晚,我都偎依在她身旁,陪她很久很久。她不止一次埋下头来,用舌头舔我的眼睛,并且悄声细语地说:“睡吧,啊?”我眨眨眼睛,不想离开她,就说:“我不想睡。再讲个故事吧!”她问:“讲听的还是猜的呢?”“猜的吧!”她就低声念叨起来:“红门门儿,白窗窗儿,里头坐着个傻娃娃儿……”我摇着她的手,叫起来:“是嘴、牙、舌头。”她笑了,又说:“弟兄七八个,围住柱子坐。”见我半天不吱声,她就告诉我:“你看是蒜头不是?”如果我还是不依不饶,她就会又念叨起来:“们娃睡,娘捣碓,捣烂糠,喂鸡鸡,喂哈(下)鸡鸡哈(下)蛋蛋,哈哈(下下)蛋蛋卖钱钱,卖哈(下)钱钱买镰镰,买哈(下)镰镰割草草,割哈(下)草草喂羊羊,喂哈(下)羊羊爪毛毛,爪哈(下)毛毛擀毡毡,擀哈(下)毡毡卧娃娃……”她一边做活儿,一边慢声细语地呢喃着——她老爱拖长声调缠缠绵绵、柔柔和和地呢喃。常常,我听着听着,就枕着她的腿睡着了。到醒来,已是大半夜。听着姥姥轻微的鼻息声,我一点也不害怕。至今,我还能够记起姥姥那亲切、熟悉的鼻息味道。
作者: 瑞雪洪荒    时间: 2018-5-31 17:56
民间故事,民间的宝库,那个年代,为我们单调的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
作者: 秋实    时间: 2018-5-31 18:3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明白了,博学多才的如空老师原来是从民间故事、民间文字起步的啊,怪不得那么会讲故事哟。超赞!
作者: 放飞梦想    时间: 2018-5-31 20:56
读这篇作品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民间故事”独特的由来,而获取“民间故事”的渠道更是一段特殊岁月的真实反映,大凡比较生动精彩的民间故事都是经过众口相传而日益深化与演绎的,这一点更是深有体会。



作者: an安    时间: 2018-5-31 21:42
看出最近有时间了。风水轮流转,羡慕ing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8-5-31 22:54
记得小时候爱读《故事会》,其他的书都不感兴趣。其实很多故事都是从民间传说里提炼出来的,就像先生前面说的《一千零一夜》,什么时候看都有味,不枯乏。
作者: 秋實    时间: 2018-6-1 06:44
       其实吧,我想说的也是书。只不过跟如空说的有点不大一样,你看:
       说自己从小爱读书其实是不恰当的,因为我直至小学六年级,甚至从来就不曾拥有过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更没有读过一本像样的、可以称作“书”的东西。
       学生的本职任务就是读书,哪能说“没读过书呢”?学生的课本、老师的教材,那才是真真正正的书呢!你没读过的只能是“课外书”啊!
       我可淘到了一件宝贝,趁此机会显摆显摆。
作者: 阳光笑靥    时间: 2018-6-1 11:49
民间故事很吸引人的,现在有时候见到我还会忍不住读上一回呢:victory: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6-1 15:59
夏冰 发表于 2018-5-31 15:50
很亲切的回忆。
我也是在民间故事的陪伴下长大的,巷子里有个后生,故事讲得特别好,我们小孩子成天围着他 ...

夏版的描写更生动,有声有色,只是那声读起来不大习惯,与东北的方言不一样,多用叠字。我们东北则爱用小字眼儿(儿化音),这是受满语影响的;其次好用四字词语,比如吭哧憋肚,叽里咣当,埋了八汰,扬了二怔……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6-1 16:00
瑞雪洪荒 发表于 2018-5-31 17:56
民间故事,民间的宝库,那个年代,为我们单调的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

一个一个回复看下来,发现大家都有类似的经历。可见民间文学确实是个宝库,不仅给我们增加乐趣,更为我们提供营养。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6-1 16:00
秋实 发表于 2018-5-31 18:3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明白了,博学多才的如空老师原来是从民间故事、民间文字起步的啊,怪不得那么会讲故 ...

其实很多人都是从民间文学受熏陶的。不只这个,还有少数民族的民族史诗,读起来也很过瘾呢。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6-1 16:05
放飞梦想 发表于 2018-5-31 20:56
读这篇作品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民间故事”独特的由来,而获取“民间故事”的渠道更是一段特殊岁月的真实 ...

多谢梦想老师雅评。
民间文学,历来不受重视,只出现在文人的笔记小说里。近代从西方引进,才有了专门研究的学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西方人把民间文学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放在一起,扩大了民间文学的文化意义。有一本书,叫《千面英雄》,作者是神话学大师坎贝尔,您不妨一读,一定有收获的。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6-1 16:06
an安 发表于 2018-5-31 21:42
看出最近有时间了。风水轮流转,羡慕ing

鲁迅教导我们:时间就像海棉里的水……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6-1 16:07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8-5-31 22:54
记得小时候爱读《故事会》,其他的书都不感兴趣。其实很多故事都是从民间传说里提炼出来的,就像先生前面说 ...

故事会也是我小时候常读的书,但里面大部分是创作的,不像民间故事和民间文学,里面都是搜集来的。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6-1 16:12
秋實 发表于 2018-6-1 06:44
其实吧,我想说的也是书。只不过跟如空说的有点不大一样,你看:
       说自己从小爱读书其实是不 ...

学校学的叫“课本”,分明是“本”嘛!或者叫“教材”,不过是块 “材”,算不得书的。比如老 兄你准备近期读一本书,肯定不是要读中小学课本,所以,“没读过书”是确实的……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6-1 16:14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8-6-1 11:49
民间故事很吸引人的,现在有时候见到我还会忍不住读上一回呢

看来中财的知音可真不少,握手,握手:handshake
作者: 休憩花园    时间: 2018-6-1 16:50
小时候缠着大人讲瞎话,那时候的书少是原因之一,但绘声绘色的语音更令人好奇和不舍。
作者: 秋實    时间: 2018-6-1 17:48
本帖最后由 秋實 于 2018-6-1 17:54 编辑
水如空 发表于 2018-6-1 16:12
学校学的叫“课本”,分明是“本”嘛!或者叫“教材”,不过是块 “材”,算不得书的。比如老 兄你准备近 ...

问:贵子今年几岁?读书了么?
答:你是说小子啊,没有读书呢。他今年刚8岁,在二年级读课本呢!
这咋感觉咋觉得别扭!O(∩_∩)O哈哈哈~,笑煞人了

作者: 戏笑九宫    时间: 2018-6-5 12:41
此作若投稿《民间故事》编辑部,定能上刊!哈哈
作品的情趣的确不错,但更折射出来那年头孩童的苦中作乐,倒不失童心童真童趣,必能引起一代人的共鸣。想加分支持一下,可今日分没了。哈哈哈:lol
问好老朋友,祝安康快乐,笔丰!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6-5 21:25
休憩花园 发表于 2018-6-1 16:50
小时候缠着大人讲瞎话,那时候的书少是原因之一,但绘声绘色的语音更令人好奇和不舍。

确实啊,讲故事者如果善于营造气氛,那是比看书生动百倍的。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6-5 21:27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8-6-5 12:41
此作若投稿《民间故事》编辑部,定能上刊!哈哈
作品的情趣的确不错,但更折射出来那年头孩 ...

感谢感谢!可惜我这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人家民间故事编辑部也不知道我的一片痴心啊。
作者: an安    时间: 2018-6-11 15:22
羡慕,在故事的陪伴下成长真是幸福的事。全文很喜欢,分享的书我会找来读。唯独最后一句,觉得需要改改,柔和些,深情些,陶醉些……拜谁所赐,冷冷的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