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30 【书话沙龙】闲聊3:文学之外(交流帖) [打印本页]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8-22 08:33
标题: 30 【书话沙龙】闲聊3:文学之外(交流帖)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8-8-27 20:32 编辑
天知道我有多喜欢这本书。
也许哪一天我会忘掉书名,却不会忘记里面的插花,就像忘掉了一个人的名字却始终记得她长得有多美。多则三两枝,少,则一枝独秀。或立或卧,如淑女,举手投足皆风情,素净而优雅。或如不经意间,从森林里走出来,带着林间溪水的清凉和露珠的晶莹,带着原野的甘甜和花朵的芬芳,窈窕少女或者俊朗少年,在晨雾中,碎阳里,慢慢地含笑走出来,走进你微蹙的眉目,荡涤你被俗世湮没的胸膛。那么大众,却又那么私人。与爱它的人谈笑,与懂它的人私语。
在文字的述说之外,悄无声息的打动我。让我从城市灯红酒绿的围剿中胜利突围,想起自己曾经的无邪和少年初心。
可能,可能如果真的是少年,又未必会懂得。没有阅历的轻狂,还不能体味它的美,它的静。少年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的豪情,许不肯驻足。唯有沧海里渡过,方能明白。我不知道插花的人是否懂得李商隐“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涵义,这句很李商隐的诗,却让他用插花,完美诠释:就这枝,就这朵,能配此时此境此情,不能换,无法移。
素常插花,无非从花店里或者早市上买回一束或几枝花,回家顺手插在早已备好的玻璃或陶瓷的花瓶里,闲时看两眼,换换新水。蔫了,拿出来,下楼顺手扔在小区的垃圾箱里,两不挂念——明天早上,原来的花瓶里,又是一束鲜艳水灵。
这是大多数的日常,不带情感,只凭心情,或者,习惯。
这本书里的插花,却反其道而行走。大多来自山野,不名贵,但是,每一根枝条,每一朵花,都是一眼万年的邂逅,都是你侬我侬的爱恋,都是不舍不离的相知。明明很简单的枝条和花朵,在寻者的眼里,都是一见钟情的倾心,唯有这根枝条,唯有这朵花,能够将寻花者内心的故事倾诉表达。在山野,那么平凡普通的存在,因为这份倾心的遇见,灿烂了年华,安宁了岁月。
川濑敏郎,日本当红花艺大师。《一日一花》“一本展现日本花道禅宗美学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首本精致印刷的花道图鉴”。
书中插花的载体大多是古老的物件,无论高贵于平凡,每一件都刻满沧桑的年轮。即便没有花枝的点缀,也似有无数的故事。插上花枝,那些尘封的遥远的如烟往事,从岁月深处缓缓走来,微笑着一声低语: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因为,许多花,在书中,虽换了个名字,不用介绍,我依是识得的。那么熟悉的容颜,幼年的乡下,原野里的骨朵,在成长的路上,一次次缓缓盛开,安慰了流离的情怀,温柔了异乡的梦境:油菜花、牵牛花、马蹄莲、蝴蝶兰、山茶花、月季、山百合、萱花、凤仙、枯莲……,或者,仅仅是一截枯枝,几株狗尾。那么多童年在故乡山野里随处可见的花枝,因为川濑敏郎,换了容颜:优雅、从容,还有那么一点点孤傲,几分原野赋予的烂漫与天真。或者,原本她们就是天生丽质,只不过藏于深山,未经打扮。
惊喜的,是书中耐心的介绍了如何选撷花枝,如何裁切花茎,如何才能让花枝的新鲜更持久,如何选择花枝的载体,详细、浅显、易懂,让人书未读完就忍不住跃跃欲试。
据说,插花源于佛教,《一日一花》里无数禅意,算不算归宗与致敬?据说,《诗经》里就有了插花的雏形,且有诗为证。据说:东方插花源于中国。读过的《瓶花谱》,不知算不算佐证?
无意追究。应归于学术范畴。我只管低眉默然欣赏,寂静欢喜。忽然想起前些日子读过的:《种满院植物 安守四季阳光》。在旁人看来,多闲的书啊,可我就是爱了。看得痴迷,读得情深。回手买了《四季花传书》,川濑敏郎一贯的风格。不同的是,这里四季分明,各司其美。 又买了大大小小一堆陶瓷罐,某人问:“买这么多陶罐干嘛?插花?你那么懒,真学?”笑,就算永远也学不会川濑敏郎的插花,放着,日日对着也高兴。
又一日,顺手在路边剪了一枝野蔷薇,一根爬山虎的藤蔓,回去寻了个陶罐插上。某人鼓励:“还不错。” 嗯,自知之明之外的自我感觉良好,无师自通。虽是野花,却比平日买的多了味静悄悄的相看两不厌。
有读者赞誉此书:“深谙禅宗之理,将禅宗的简素与自然、孤傲与幽玄,脱俗与寂静以及非对称的美学特性表现出来,就像一首凝练的诗!”回首落笔:原也是生活里的诗。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8-22 08:38
书话沙龙进入下半场。闲聊一点文学之外的,以此期待更多的朋友参与进来。沧海之书,包罗万象,书话版也期待这样的局面,文学之外的好看,好读,皆可作为笔下之意。让文学好玩,让生活如诗。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8-22 08:52
刚在文璘的帖子里提倡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总是这么灵兮不好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8-22 09:00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8-8-22 09:02 编辑
哈哈,水你是学术派的,我用此生追你都枉然。 像我这种读书,读到后来,是猴子掰苞米。
这本书读了很久了,太闲,即便当时诸多感动,也没想过要写点什么,再写,此间很多情绪已经找不到了。这两日在外面顺带读了陈丹青的《笑谈大先生》。哇,鲁迅先生如此好玩,怎么就成了无数人眼中横眉怒目的斗士?才想起来写点玩物丧志的。,也想,书话评论是否也不必太过拘泥?试水探讨。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8-22 09:55
近两年来,我是懒惰的无法形容了,正经的书没有读全的,就剩下乱嘚瑟了。现在想来,这大把的时间给浪费了真是可惜。读冷版此篇,感觉是诗情画意的美,好悦心。赞一个!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8-22 11:03
很遗憾,没有读过这本书。有一次和耿占春先生交谈,他说现在无书可读。这着实令我震撼。一个人读到无书可读,那到底读了多少本书呀?冷版这书话,一如既往的贵族气息,养尊处优的生活呀!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8-22 11:11
本帖最后由 文璘 于 2018-8-22 11:58 编辑
你和水姐的文章基本都在一个平面内,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是纵深感稍微不同。水姐的文章知性与感性并重,有肉身的阅历和体验,有对生活的豁达澄明。你的文章更多以灵性见长,雅淡中多了自赏之姿态。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8-22 11:12
没有,我就一劳动人民。,不过玩心太大而已,什么都想看看,玩玩,却什么都是浅尝辄止。这本书也就一玩物丧志的书,不读也没什么。于学术中跋涉的你们,我其实蛮汗颜的。但也深知自己一没有那能力,二没有那恒心和吃苦的劲儿。昨天晚上读《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读读就犯困了。
耿老师的无书可读,真的惭愧中。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8-22 11:15
现在可以不浪费了,随便读读,写点小感悟,挺好的,对不对?我期待。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8-8-22 11:17
这样的文字适合在静雅的咖啡馆里慢品。来上一杯卡布其诺,燃起一支烟,窗外有朦淡的月光,咖啡馆里有细碎的勿忘我,还有迷情的蓝调。对,就是这个氛围。完了完了,家里只有牛奶,等我营造氛围先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8-22 11:19
水是真正的学术大家。她在论坛所呈现的不过小小一角。我不是,我就是写着玩的。别当回事,随便看看就好。书话版也是,她是掌舵人,我就负责打打酱油。真心话。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8-22 11:21
不用营造,就牛奶。旺仔牛奶。灌装的。拿起来仰头就喝,嗯,香甜。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8-8-22 11:25
讲真,还没喝过旺仔牛奶,我喜欢那种一升一盒的。不过,这个旺仔的名字跟我一样白痴。想起广告词,来,吼起:旺仔牛奶,旺旺
作者: 鴳雀 时间: 2018-8-22 11:37
生活闲适,小资泛滥。即使俺谈风花雪月,也是说《月光里的贼》。到这里,会不会煞风景?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8-22 11:43
哈哈。牛奶面包都是生活的不可缺。妖妖聪明着呢。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8-22 11:47
刘亮程的书读过一些,很好,老师怎样写,凭老师才气,那是我的望其项背,怎么会煞风景?欢迎老师赐稿。至于闲适,那不是小资,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也一劳动人民,就是好玩而已。如引老师不快,我道歉。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8-8-22 12:49
现在发现能心平气和的逛论坛也是一种奢侈的幸福。。。。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8-22 12:57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8-8-22 13:06 编辑
哎——
一声叹息可好?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什么?不知道。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8-8-22 16:35
读书能到如此境界也真是不一般人了。艺术跟生活息息相关,有了这种痴,所有的忘我都可以成为诗意的解读。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8-22 21:01
最忙是红尘,隔着屏幕问候一下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8-23 07:35
感谢小草来读。生活如此美好,文字不过点缀,我贪恋红尘。
作者: 鴳雀 时间: 2018-8-23 11:05
看冷斑斑背影不像劳动人民,是个雨巷里丁香一样的女子,机智着呢!俺,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满嘴糙话,像个拉黄包车的。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8-23 12:13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8-8-23 12:17 编辑
,鴳雀老师,如你要说你是拉黄包车的,我不怀疑。于任何人的自白或坦白,我均相信。
不过,拉黄包车的你能取此网名,也可能在其中与众不同。正所谓高手在民间。
不过,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满嘴糙话已不是光荣的代名词。你要说你是,那你是好了。我无所谓啊。
雨巷丁香,嗯,不管你是不是赞誉,我均安之若素。感谢关注。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8-23 20:14
我其实很喜欢日本文化,好像在立红写岛田洋七的帖子里,因为反核想到了大江健三郞,以及他推荐的夏目的小说《心》。冷版提到的这本书,我也有读,很惬意,很慢生活。茶道、花道几乎成全了一大部分的扶桑精粹,所以冷版这个帖子并非闲聊。为我们所遗憾的是,遣唐使后,大量的本土器具流到东瀛,奈良正仓院考古博物馆里唐朝的漆器、陶器是多么的令人心向往之。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8-24 07:44
水一说自己也读过,忽然就小石头落地了。原来还不算那么玩物丧志啊。
开个玩笑。
是啊,很久以前读过陈重远的《古董说奇珍》、《琉璃厂史话》,觉得很好玩。水的延伸却在了家国,更上了一层。也指点了读书应有的情怀与方向。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8-8-27 15:49
书话活动这么如火如荼,我连热闹也凑不进去,只有偷偷瞄几眼作罢。
问安晰子!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8-27 16:29
风铃不妨忙中参与一下。我就怕脑子发木,所以~~~~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8-27 17:07
玲谦虚了不是,时间还够,快来快来。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8-8-27 17:35
瞄了一眼这次鲁奖名单,看见我喜欢的散文家鲍吉尔原野也在列。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8-27 19:52
我还真没读过他的书。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8-28 08:27
后来我发现,芭蕉的俳句之外,还最是喜欢荷风的散淡了。这几天有书友告诉我,《奥之细道》外,芭蕉的另外两本书出来了。《古董说奇珍》没读过,《琉璃厂史话》有过侵染,可是有一年我逛琉璃厂,却空手而归。
作者: MLMC 时间: 2018-9-2 13:34
古老的物件,无论高贵于平凡,每一件都刻满沧桑的年轮。即便没有花枝的点缀,也似有无数的故事。插上花枝,那些尘封的遥远的如烟往事,从岁月深处缓缓走来,微笑着一声低语: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赞一个!很美!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