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老人想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9-5 14:06
标题: 老人想什么?
本帖最后由 lvhq018 于 2018-9-5 14:07 编辑

    因为母亲的到来,使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一些老人,一方面因为母亲住医院,她得的病是老年人的通病,所以病友大都是老人;另一方面,母亲出院后,经常陪母亲遛弯,人以群分,遛弯扎堆的也是老人。

    目光呆滞是老人们的一大特征。他们甚至懒得抬头看一眼远方,或者天空,大多数时候,他们的眼睛只是死死地盯着脚下的一个点。你不要被那样的目光所蒙蔽,以为他们心无旁骛,其实,内心的翻腾,不比涛天巨浪更平静。偶尔在他们污浊无光的眼里挤出一滴清冷的泪滴就是证明。当然,有人会轻描淡写地说,那是“风流眼”。由你说吧!因为你对老人的行为轻易下结论远不止这些。

    在今天以“能养”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尽孝的前提下,不能奢望对老人“无违”,更枉谈“事之以礼”了,很多人连“嗟,来食!”都做不到,你还指望他去认真琢磨一下老人想什么吗?但老人确实在想事,而且,因为行动不便、说话没分量,他们只能“想”,靠“想”打发余生。“想”成为老人唯一的自由权利和度过漫长岁月的手段,我只能说:凄惨!有人管这叫“等死”,也由你说吧,反正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这就是等死。

    老人对生是有渴望的,但相比年轻人,这种渴望要淡得多。他们渴望活着似乎不是对生命本身的留恋,而是心有不甘和对身外事物的牵挂。母亲只是胸部积水,大夫说已经很长时间了,再不治疗,生命很快就结束了。但母亲压根就没有表现出痛苦和治疗的愿望,以至于家人都误以为她只是更老了,剧烈的咳嗽也被误认为是降压药的副作用或者吃的食物太咸。现在想来,包括经常整晚上不睡觉,都是因为难受到了极点,为了不让儿女们担心,她只是说不困,以至于家人都误认为她是黑白不分了,因为许多老年人因代谢下降,血液循环慢而畏冷,即使三伏天也穿棉裤,人们会误以为老人冷热不分了,所以黑白不分也属正常。这种误解差点要了老娘的命。大量的胸积水导致母亲呼吸极其困难,用母亲的话说:“只有出来的气,没有进去的气”,母亲是顽强的!这个时候,她才承认自己病了,快要死了,但她一点也不恐惧死亡,面对哀求她去医院的儿女们,她平静地说:已经活够了,相当于那些包括父亲在内的早逝的亲朋好友,她早知足了。活够了!除了老人,谁还能轻描淡写地说出这样一句话呢?然而当第一次穿刺抽水结束时,母亲顿时觉得呼吸畅快了,她身体恢复快得惊人。刚有好转,她就嚷嚷着出院,这与年轻人的想法截然相反,老人并不惜命。相对于命,他们更惜钱。

    老人爱钱吗?当然爱。他们爱的不是钱本身,而是钱所带来的支配感和自己还有用的感觉。他们爱钱,是因为他们爱花钱。母亲每年能存一万多块钱,由儿女保管,平时的一点零花钱都卷成卷,用绳子捆好,与家门钥匙拴在一起,精心地藏在内裤自己缝的兜里,每天还要拿出来点几遍,有时不放心,还要藏在床下,或锁在柜子里,就这样点着、藏在,钱就丢了不少。表面看,他们惜钱如命。但他们花起钱来,却是大方得吓人。过年时,母亲请客,一掷千金,眼都不眨一下,给孙子们压岁钱,200都嫌少。听说我们回去探亲,整只羊往回买。他们惜钱吗?不但不惜,甚至有点糟蹋。钱,是老人保住最后的尊严的法宝;花钱,是老人证明自己有用的唯一途径。但因为老人丢三落四、对钱的判断力逐渐减弱以及容易受骗等原因,加之针对老人的骗子群体极多,儿女们基本剥夺了老人独自花钱的权利。你说老人会想什么?

    同病房的另一个老人,中学退休教师,也80多岁了,曾经因为三个子女不给赡养费而将他们告上了法庭,法庭判决三个儿女每人每月给老人200元钱。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儿女们给了钱,在法律上就算是尽了基本责任,从此可以心安理得地不用再管老人了——法律让他们取得了胜利。她每月5000多块的退休金,不缺钱,她是想通过钱维系亲情关系,如果不让孩子们给赡养费,她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方法提醒孩子们她的存在,而孩子们可能还要继续啃老。为了能让孩子照顾生病的她,老人开出了每天200元钱照顾费的条件,也只有相对困难的老大天天过来,帮助洗洗衣服、买点饭,倒倒便溺。老人的病床旁放着一个便溺椅,无论多少人在场,她都会毫不犹豫地拉尿,之后是伴随着一股异味,直到孩子到来。她的羞耻感和尊严完全被儿女们剥夺了,还乐观地活着,因为她期待着有一天也能过上像我们一家那样围在一起吃饭的日子。大量的药物刺激,母亲没有吃饭的胃口,我和媳妇就专门买好饭,拉出床头柜,哄着母亲一起吃。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行为,让那个老教师干涩的眼睛润出一滴泪花。她说:这是家的味道。快60岁的孩子给她买上一份芹菜盖饭走了。连筋也没剥掉的芹菜,老人能咬动吗?她只能嚼嚼汁再吐出来。我给她夹了几筷子烧茄子和木耳,她竟然感动得不能自已,连声说:“你们家都是好人哟!孩子多心细!知道老人喜欢吃软和的!我那儿子啥时候能长大啊!我最大的不幸就是有文化啊!”直到现在,她惦记的仍然是孩子的不成熟!

    母亲要转院了。我们收拾东西,老教师耳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以为要出院,给她解释也听不清只好任由她理解了。她反复强调,不能出院,一定要治好病。见我们仍然收拾东西,她急了,从床底下拿出存折,坚定地说:“没钱阿姨有!我要钱没用!我不能把钱留给那几个孽障,让他们为这点钱打架!孩子,你去取钱,缺多少取多少,不用还!你们全家都是好人,一定让你妈好好活下去!”27万!她毫不犹豫!

    老话说,人老三不贵,贪财怕死不瞌睡。这真是玷污了老人!他们贪的是做人的尊严和用处,他们怕的是还有未了却的心愿,他们不是不瞌睡,是不敢睡,不能睡!也许是病痛让他们睡不着,更多的时候,他们是怕睡着了,错过因漫长的等待而出现的短暂的与儿女们交流的机会,或者享受稍纵即逝的天伦之乐。他们用所有的时间在等待,不是等死,而是等待与人交流。白天,儿女们都上班了,他们就那样呆呆地坐着,对着屋子里的一个点,一看一天,晚上,子女们回来了,他们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但没人听,那无所谓,他们犹如自言自语地说,偶尔有人搭一句话,他们就高兴极了,不枉一天的等待。一年,几年如同一天,是一天的复制和累积而已。渴望交流,让许多老人不惜做出极端的事,破坏、不讲理,哪怕是吵架都行,以便引起别人的注意。人们通常把这种情况称作“为老不尊”。还是由了你吧!因为内心的活动是看不见的,只能通过现象做结论。

    遵从现象,让社会对老人产生无数误解。很少有人进一步分析老人为什么那样做。年轻人不愿意跟老人交流,一方面没时间,另一方面话题没交集,更重要的,就是老人总是在重复他们记忆深刻的那几件事,车轱辘话让人不胜其烦。不交流就更不可能知道老人想什么,只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给老人的行为定性。比如,看抗日剧,老人憎恶日本人,可能会说:“小日本最坏了!我亲身经历过,买什么都发票,买布用布票、买粮用粮票,连过年买肉都得用肉票!他们还把农具都集中在一起,强迫农民一起种地!”显然,他是把“人民公社”时代与抗日战争时代混为一谈了,你笑了,因为你觉得这是老年痴呆的征兆。一个“老年痴呆”的专业名词掩盖了老年人所有的心思。时间混淆了,事件混淆了,这没什么,在他们心中,伤痛没混淆,伤痛一样,那么,所有的事都可以放在一起。他们的侧重点在于曾经经历的伤痛,至于谁给他们带来的伤痛,他们不关心。这应该是我们读过的历史的样子。子贡说得好:“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天下之恶归于一个恶人,天下之善归于一个伟人,历史不就是这么写的吗?没人说写历史的老年痴呆。

    老年人经历了太多的事,早已处事不惊了。绝大多数事都不会引起他们一丝一毫的兴趣,他们知己知人,你随便说,他随便听。他们像没有喷发的火山,表面平静,内心翻滚如潮。遛弯唠嗑中,一位老人大骂子女不孝,因为孩子夸他的身体各个零件比年轻人还好,也许孩子是好心,但老人不这么理解,他骂:“把我当三岁小孩了?我自己的身体什么情况我能不知道?都快散架了还比年轻人好?无非是怕花钱给我看病罢了!”老人说错了吗?我看没错,错的是说那话的人,他不了解老人想什么。好心被别人当成恶意,是说话的人的问题,你不能一味强调听者不识好歹。他们什么都清楚,却装作不清楚,也许以为你喜欢他们糊涂而装糊涂,只是为了讨好你罢了。

    走不进老人的内心,是永远无法了解老人是怎么想的,所以在老人面前,我们总办错事。我们办了错事,却认为老人不可理喻。老人再做不了重要的事了,那么回忆曾经过往是聊以自慰的方式。过往的事是需要有物品作为纪念的。比如一台经过奋斗得来的缝纫机,一张曾经给过全家温暖的毡子,一个储藏过全家希望的旧式箱子。这些在年轻人看来连垃圾都不如的东西,也许是无价之宝,它们承载着心血和艰辛,其价值老人心中自有估量。许多人因为居住条件的改善把它们都扔进了垃圾堆,老人永远不会认为那是垃圾,无论你怎么说都不会信,他们只相信他还没死,你就把他的家产分了。

    这不怨老人。从走不动道那天起,一道厚厚的墙就把老人与社会隔离开来,与世隔绝让老人对许多事物的判断停留在那个节点上。他们怎么能相信全套还很新的家具需要倒给人家钱,才有人肯回收?我们常常为了减少麻烦,不跟老人商量就扔掉或挪动一些家里的东西,老人会判断你偷走或者偷梁换柱了,这不是没根没据地诬陷,他们只看到其中的一部分事实,做出错误的判断,是因为根据自己看到的那部分事实得出的。因为你扔进室外的垃圾箱里时他们没看见,你倒霉了,这坐实了你偷东西的事实。这难道是他们的错吗?你为什么没考虑到这些?你也老了吗?活该你没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母亲不知在哪里翻到一张皱皱巴巴的第二套“黄一角”人民币,听说很值钱,有一天神秘地从柜子里拿出来,问我:值多少钱?我想,即使它能翻一万倍也就值一千块,何况是残缺的。但我不敢这样说,于是告诉她,很值钱!她把它与父亲曾经戴过的一块“上海”牌手表(据说也很值钱)小心翼翼地用手绢包上,放在柜底,锁好,然后说:你爸爸就给我留下这两件宝贝,等我死了,你把它们卖了,八个兄弟姐妹们一人买一套房吧!我不敢戳破它,那是母亲的希望。

    母亲有个怪异的习惯,把餐巾纸撕成一条一条的,然后摞在床头、压在枕头下,或者装在兜里。时间常了,满兜都是,满床底都是。大家都说是因为无聊,也有人以为母亲管了一辈子钱,现在手里没钱可数了,拿纸过瘾呢。但因为这次生病照顾她我才发现,那是用来收集的痰的。频繁地咳嗽让她不断吐痰,但痰又不多,她把纸撕成一小块,仅仅是为了节约。节约!你根本无法改变那一代人形成的顽固的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会贯穿于他们许多行为方式中。抓住这条主线,他们所做的许多怪异的事就可以解释。

    我知道自己啰嗦这么多,并不能对改变现今老人的凄凉境况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许多人被“能养”弄得焦头烂额,哪里还顾得上老人想什么?毕竟,活着是第一要务。如果你已经不用为自己活着和赡养老人发愁,并且在“养老”的同时,还想为老人多做点什么,不妨看看,也许能打开你的思路。

    能体会老人的苦楚,从此以后,哪怕多看一眼老人,多一点和蔼,善莫大焉!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秋实    时间: 2018-9-5 14:17
哇,这是传说中的沙发嘛
那先占座耶,免得乘电梯,得空再来!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9-5 15:40
能给我们一次如此切近地走进老人内心的机会,18兄善莫大焉!
作者: 秋实    时间: 2018-9-5 20:56
没有近距离地与老人朝夕相处,断然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为18的孝顺,点赞,此是其一;
当不少子女嫌弃老人的唠叨、怀旧、丢三落四、脏不拉己时,18换位思考为老人正名,难得,此为其二;
老人有些思想行为异于常人,不少人会归之于老人上了年纪,糊涂了,18兄据理力争,细心,此属其三;
……
生活中,其实不少老人极其惜命,求生欲望相当强烈,身体稍微有点小问题便会小题大作,唯恐子女不知、不重视,邻居家的老人就是这样的,子女们归类于“作”,倘若从18角度分析,定然会是另外一个定语,这便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境界。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8-9-5 21:09
每个人都会老去,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倘若能做到设身处地的带入的思考老年人所想所念,在平时生活中细致入微,或许能稍微好那么一点儿。我以为当下社会的老龄化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陪伴,只要有亲人肯耐心陪伴,即便老人还有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老人的心底会有底。这个底是,在世上我有亲人对我始终不离不弃。
作者: an安    时间: 2018-9-5 21:53
看完草舍的想来点《脾气》,看完你的又想谈谈老人。但终究都只是想,忙得喘不过气来。
作者: 淡淡不如风    时间: 2018-9-6 07:15
我在病房里侍候过老人,也接触过形形色色的老人。
他们不怕老也不怕死,他们怕的是孤独。
有一天看到一对八十多的夫妻,在病床上支起小桌,吃着早点时满脸幸福,一点没有病痛的折磨。
但是,孤独的老人,眼光就是呆滞的。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9-6 09:18
秋实 发表于 2018-9-5 14:17
哇,这是传说中的沙发嘛?
那先占座耶,免得乘电梯,得空再来!

这是现实中的沙发。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9-6 09:22
秋实 发表于 2018-9-5 20:56
没有近距离地与老人朝夕相处,断然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为18的孝顺,点赞,此是其一;
当不少子女嫌弃老人的 ...

老人“作”的时候,大都是因为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以及得到关怀。就像我小时候,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心时,心里就想:我啥时候得病呢?或者真装病。看着父母着急的样子,心里特舒服。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9-6 15:57
水如空 发表于 2018-9-5 15:40
能给我们一次如此切近地走进老人内心的机会,18兄善莫大焉!

当你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知道他们是多么需要你!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9-6 17:34
槐安. 发表于 2018-9-5 21:09
每个人都会老去,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倘若能做到设身处地的带入的思考老年人所想所念,在 ...

说得真好!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9-6 20:58
an安 发表于 2018-9-5 21:53
看完草舍的想来点《脾气》,看完你的又想谈谈老人。但终究都只是想,忙得喘不过气来。

想想也好。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9-7 09:41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18-9-6 07:15
我在病房里侍候过老人,也接触过形形色色的老人。
他们不怕老也不怕死,他们怕的是孤独。
有一天看到一对 ...

如风算是心细的了,而且,对老人的理解和行动,都有独到的意味。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9-7 12:32
“走不进老人的内心,是永远无法了解老人是怎么想的,所以在老人面前,我们总办错事。”
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地看老人,其实全看走了眼,并没有看清老人。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9-8 16:26
rsjby 发表于 2018-9-7 12:32
“走不进老人的内心,是永远无法了解老人是怎么想的,所以在老人面前,我们总办错事。”
的确如此,很多时 ...

你说得很到位,远握一下。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8-9-8 17:05
十八威武!这文秋已经说了好几点该点赞的优势。
当我们还在感叹老人“作”的时候,我们已经在老去的路上奔跶着。假如社会不好好给予关注跟支持,独生子女这一辈老人的晚景比任何时代都要凄凉! 所以不敢老去!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9-9 18:41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8-9-8 17:05
十八威武!这文秋已经说了好几点该点赞的优势。
当我们还在感叹老人“作”的时候,我们已经在老去的路上奔 ...

小草正处在一个节点上,可以用心体会老人所思所想。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9-9 18:41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8-9-8 17:05
十八威武!这文秋已经说了好几点该点赞的优势。
当我们还在感叹老人“作”的时候,我们已经在老去的路上奔 ...

小草正处在一个节点上,可以用心体会老人所思所想。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9-9 18:43
人老了,总有许多令人琢磨不透的生活陋习,在年轻人看来,这些习惯都是老人自己无聊而造成的。只有经常与老人在一起生活,摸准了老人的心性,你才会发现,老人们许多不合理的生活习惯都是长年养成的节俭或是其他原因。老人们还喜欢“作”,这种行为都是为了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只有走进了老人的心中,才能真正了解老人之所想所思了。十八版此篇写得切合现实,给人以思考。为你的孝心点赞!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8-9-9 21:44
父母走得早,我这辈子是体会不到老人的生活习性和待世的心态了。身边有很多朋友的父母都去了养老院,且是他们自己要求的,或许,他们是不愿搅扰儿女,也或许,他们在养老院是为了有同龄的人陪伴,有共同的话题和心境,以此消减孤清吧。没有钱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儿孙满堂却依然寂寥。
作者: 鴳雀    时间: 2018-9-10 08:39
an安 发表于 2018-9-5 21:53
看完草舍的想来点《脾气》,看完你的又想谈谈老人。但终究都只是想,忙得喘不过气来。

附议,我也只是想,忙的四脚不着地。
作者: 鴳雀    时间: 2018-9-10 08:39
an安 发表于 2018-9-5 21:53
看完草舍的想来点《脾气》,看完你的又想谈谈老人。但终究都只是想,忙得喘不过气来。

附议,我也只是想,忙的四脚不着地。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9-10 14:38
云馨 发表于 2018-9-9 18:43
人老了,总有许多令人琢磨不透的生活陋习,在年轻人看来,这些习惯都是老人自己无聊而造成的。只有经常与老 ...

云馨说的是。长时间看不见云馨的文字,怪想的。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9-10 14:39
lvhq018 发表于 2018-9-10 14:38
云馨说的是。长时间看不见云馨的文字,怪想的。

正在酝酿中,即将面世
作者: 风又奈何    时间: 2018-9-10 17:30
写得很触动人心,很多时候,做儿女的做的还远远不够,欣赏好文,赞!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9-11 16:39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8-9-9 21:44
父母走得早,我这辈子是体会不到老人的生活习性和待世的心态了。身边有很多朋友的父母都去了养老院,且是他 ...

后院的老墙早已映衬出女妖对老人的了解和意趣了,那是和谐。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9-11 20:44
风又奈何 发表于 2018-9-10 17:30
写得很触动人心,很多时候,做儿女的做的还远远不够,欣赏好文,赞!

谢谢你的认可和鼓励!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