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如此生活—从忍冬说起 [打印本页]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9-6 19:45
标题: 如此生活—从忍冬说起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8-9-6 19:51 编辑
一水写忍冬。忍冬是金银花的学名。金银花有点土,是小名,但直白可爱。一水自然写得非常书生气,十足的学院派,左右腾挪,中西合璧,娴熟工整,自成一脉。
居住小区的院落,有类似金银花的植物,每日夏季开得热烈。虽日日邂逅于目光,但我知道不是。它们大致同属忍冬科,花朵相似,花朵的颜色也相似,但身姿不是,味道不是。金银花的味道,在记忆中太过浓烈,以致能闻香识花。欢颜如梦,时光已如戎马倥偬。时隔多年,我的土家山寨已是漫烟荒草、瓦砾零落。可记忆却青春不老。金银花,无私地安慰了我贫瘠的童年,让因贫穷而应空落落的口袋忽然成了富翁,解了舌尖上的寂寞,丰盈了眼睛里的色彩:那些夹在小人书中缤纷的糖纸,那些快乐的炫耀都是金银花的馈赠。
勤劳致富,这是母亲教给我的话,也是金银花对小小的我的言传身教。
山里的童年,成为多年后城市居住的踏雪寻梅,那些简单的快乐和对草木的热爱,更多了望而不得的诗意向往。
陆续买过几本与草木有关的书:《草木情缘》、《诗经里的植物》,《种满院植物,安守四季阳光》,《本草纲目》拉拉杂杂一堆,爱屋及乌,连带买了些与草木沾点边的书:《遗忘在乡下的植物》、《树枝的疏忽》、《苦榴花馆杂记》、《草木春秋》等等,虽然他们不过借了草木的名,未有草木之实。还因对草木的喜欢,想着该有一方庭院来配,居然去通读陈从周的《园林清议》
《草木情缘》属学术写作,不苟言笑。对读书习字顽劣任性的我来说,微有些不适应。
韩育生《诗经里的植物》,平平淡淡的讲述,有点爱读,豆瓣读书关于这本书有两条评论与我契合。青之云:“儿时的种种疑惑、那些不知名的花草全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原来《诗经》里的植物竟是我们从小玩弄的那些不知名的花草,看着熟悉的图片,情不自禁勾起童年的种种回忆,在芦苇荡里开辟“地道”,在荷塘中间摘莲蓬,看野花,食野果,挖竹采鲜蕨,于山间小路追捕蜻蜓,嬉闹时,也会用新鲜的苍耳藏在女生的头发中,看着她们嘟嘴蹬脚的样子。”牛头寨主:“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司空见惯的母猪藤,竟然就是著名的悼亡诗《葛生》中的乌蔹莓.,而田间墙头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草,是众说纷纭的《甫田》中的莠,如今已是杂草的莠,又竟然是小米的祖宗的祖宗!《伯兮》里的“谖”即文绉绉的萱草即世俗的黄花菜。”现在读书,不若少时,爱在字里行间画画点点,如今懒,读了就读了,不愿有一点繁缛的拖累。记得的就记得,不记得的,随风去好了。这本书,违了常规,一如少时,墨香里爬满我的“龙飞凤舞”。无数次惊讶、惊喜:原来是你呀。
《种满院植物,安守四季阳光》图多于字,那些图,倒是很合我心养我眼,文虽非大家之著,植觉先生也屡屡自我调侃小学未毕业也,但源于生活之字,反比空中楼阁般的写作更耐品味,加之文中所述生活态度,颇合我心意,很是欢喜。“春夏秋冬,我们在这小院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这些事情上,我看着时光从我的手指间溜走,从植物的绿叶、花朵的花片上溜走,我感觉很安心。”植觉先生名潘锐,居杭州某一隅,植觉是他工作室的名,十几岁开始打工,后因在花店做过,爱上植物,放弃谋生的工作,成为和植物谈恋爱的手作人。有多少倦怠城市的灵魂想要如他般生活却没有他的勇气?
植觉先生书中也说到忍冬。他的工作室周围种满爬山虎,爬山虎招虫子和壁虎,金银花的香味恰好可以驱逐。所以在爬山虎中间间植了金银花。
植觉先生说自己自小在山里长大,工作室的很多绿植,都是山野采种,在他童年的口袋里,是不是也有金银花的馈赠?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9-6 20:08
柳同学,这个可以算吧?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9-6 20:11
既水版说可以不那么正襟危坐,那我就以书为媒打打酱油。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9-6 21:57
这文章叫一个味道。棒极。
提到的书我就一本《草木缘情》,那年买来读时,后央视评选十大好书之一,心里安慰了好一阵子。
《红楼梦》大观园中栽培或自生的植物共78种,其中松、枫等庭园树共25种,梨、枇杷等果树6种,蔷薇、金银花等藤蔓类观赏植物共15种~~~~~这就是《草木缘情》里出现金银花的篇幅,P——99页,有图有真相,就是我写的校园忍冬。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9-6 22:02
植觉先生书中也说到忍冬。他的工作室周围种满爬山虎,爬山虎招虫子和壁虎,金银花的香味恰好可以驱逐。所以在爬山虎中间间植了金银花。——兴奋啊,这不就是我文中学校电工楼爬山虎和门栅栏上的忍冬吗,原来道理在这啊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9-6 22:11
想起稼轩《满庭芳·静夜思》,词曰:“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够厉害的,想想,这等植物草药的辉煌,我等平常文字如能深入一二,不也是绵延万里的工程啊。一起努力啊,冷版。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9-7 07:39
何谓学者,水给了答案。我读了,却哪能记得多少页多少页?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9-7 07:40
要不怎么读《本草纲目》,不过我读《本草》不是为了写字,是为了煮粥。有一段时间迷上煮粥,买了N本煮粥的书。回头也拿来打打酱油。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9-7 09:23
浅陋如我者,很少识草木鸟兽之名。今天才知道金银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忍冬。一个诗人朋友告诉我:应该多识草木鸟兽,不然如何以一些新鲜的物象入诗呀?这话真的很有道理。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9-7 09:28
本帖最后由 文璘 于 2018-9-7 11:24 编辑
文中提到那些书,惭愧呀,我一本也没有。家里的藏书大抵是文史哲之类,是备“专业”之用。现在看来,读书带有目的性,确实很累,不如读读闲书,到时心态估计不会像现在一样“芜”,到时会一如你们心态之“闲”,之“淡”。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9-7 11:16
说明你自小不长在山间。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9-7 11:17
同学,千万别让我带偏了,否则会认为自己有罪。
你和水应是一路,是要教书育人,更是要在这条路上有所作为的。这种懒惰的思想要不得。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8-9-7 12:49
记取南园曲径前,忍冬花下坐凭肩
——金银花的记忆
我上午把题目写好了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9-7 12:56
弄这么诗意。我坐等内容。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8-9-7 15:52
这个感觉不错,语言的味道,还有行文的步点,都觉得有韵味,有节奏。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9-7 18:46
说得还挺严重的。哪能啊。更贴切的方式是闲书和“正书”一块读,鱼与熊掌兼得,岂不美哉?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9-7 18:47
确实,我生于平原,长于平原,见惯不惯了,对山区对大海有一种诗和远方的期待。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9-8 09:55
鱼和熊掌照古人告诫是不可兼得的,不过,同学,我相信你的本事。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9-8 09:57
平原有平原的好啊。就如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诗和远方也不再是难事,现住交通那么发达,来一次想走就走的履行也不是难事。山永远在那里,海也永远在那里。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9-8 11:21
我就打打酱油,想到什么说什么,比不得你和水版,都是行文工整的。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8-9-8 14:06
看你们几位这是回归自然的宁静,先从金银花的那些事说起。这确实挺生活的话题!
莫过这个东西才是最近几年农民为了征地怀得补偿而从外地引进来的金银花,要不还没见过尼。
可柴胡、青jiao、党参、当归、不少中药材也是知道的。山坡上长着。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8-9-8 15:01
金银花并蒂开,先白后黄,又名鸳鸯花。堪与连理枝和比肩兽相比拟。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9-9 08:55
金银花也开始种植了?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9-9 20:51
我晕。那是因为书就在跟前,我就翻了翻有忍冬花的一页。
冷版谦虚过了,这很不好。以当年对《读者》杂志的网络管理,回到现在区区一个书话评论小板,拿出你三分之一的经历足够。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9-10 07:25
好汉不提当年勇。 再说,那时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现在前怕有狼后怕有虎。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9-10 07:26
还有这一说?小时候采摘只管能不能卖钱了。长大后多少年没有见过正开的金银花了。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9-10 11:33
原来你们都那么有生活,小草妹妹的忍冬花一定也非常好看。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8-9-10 12:38
可惜了水姐,六年以前房屋后有人种植,当有花开的日子,好像手机版本太低还不能随便拍摄照片,错过了。可模样还是记得的。娘家是山坡地,现在大量种植柴胡,党参,黄芪,当归,丹桂还有叫不上名字的药材,现是中药材种植基地。所以知道这些名字。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8-9-10 12:41
娘家的记忆应该更珍贵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8-9-11 08:52
这个是原创,应该也是首发了。
是要我替你加注“版权”么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9-11 15:40
不加了罢,戏作而已。我就打打酱油好了。谢谢何版。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8-9-13 13:00
本期新作,高亮欣赏。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