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03【投稿】苏轼 • 同“州”共济渡难关 [打印本页]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0-19 17:30
标题: 03【投稿】苏轼 • 同“州”共济渡难关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8-11-3 19:23 编辑

    早在我还是孩提时,苏轼以“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势走进我们的视野,又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浪漫驻进了青春萌动的心田。


    走出校园,忙于生活和工作,关于苏轼和他的诗词渐渐抛之脑后。在一次酒席中,看到两道菜名曰“东坡肘子”、“东坡红烧肉”,那是我南下打工第一次吃了餐像样的饭菜,那味道至今难忘。


   于是在我的心里,苏轼的形象又明亮起来,除了欣赏他的佳作,更羡慕他美味佳肴的生活。怎么也不曾想一个享有盛誉的大文豪,一个称得上“吃货”鼻祖的发明家,命运是多舛的。 在时光隧道苏轼版,看了王阳超版等老师分享的苏轼生平,发现他所到之处似乎都以“州”名,于是我看到了一个辗转在穷乡僻壤,过着同“州”共济渡难关的苏轼。

密州,救灾与报忠的心
     

    苏轼的苦难源于他一直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在京城无法立足。


    他至密州之初,生活条件正是艰苦之时。当地蝗灾、旱灾交相为虐,他看到老百姓生活十分困难,饿孚弃儿满地。使他感到“力所无如之何者多矣!”。
     

    他为救民于水火,亲自到雩泉与民祈雨,其诚心感天动地,果然下了及时雨。

    驱除蝗虫时,他放下官架子下田投入了灭蝗抗旱斗争,以至手足重茧。对于弃婴,他发动官员去捡,然后分别安排到各家抚养,政府按月给抚养费。采取这些措施后,密州的百姓终于走出了困境。


    而就是这样的环境里,他仍坚持文学创作,其中名篇《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虽然被贬,处境艰难,但他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依然存于心间。

黄州,开荒种地的东坡居士

  
    公元1080年,正当壮年的苏轼经历了名动一时的“乌台诗案”,从黑暗的牢狱中贬谪到荒蛮瘴疠的黄州。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他初来黄州孤苦苍凉的心情,那里满是荆棘瓦砾,加上当年大旱,他缺衣少食,只得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方巾,改穿上了农人的芒鞋短褂,开始了农耕自给生活。他把一片大荒地改造成有稻田麦田、有桑林果园的小农场。他以放逐客身份来到荒凉,而他看到的是"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他体会到的是“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索性自封“东坡居士”。


     苏轼虽然因诗得罪,贬居黄州后却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他只是多了一些小心翼翼,事实上居黄州期间,是他创作的巅峰期,产生了“二赋一词” (即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绝唱。

惠州,心安是吾乡
   

    苏轼来惠州之前,在高太后的照拂下贵为“帝师”。高太后猝然离世,他被再次贬出了京城,脱去官袍,翻山越岭,垂老投荒至偏远的惠州,艰难地走向民间深处。  

    民以食为天,在惠州实在没东西吃时,他只得向屠户买到没人要的羊脊骨。将它们煮熟,用热酒淋一下,撒上盐,放在火上烧烤。这大概是最早的羊蝎子吃法。


    在惠州,他发现了荔枝这种中土罕有,丰腴甜美的水果。赞叹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如果仅仅为了裹腹或美食,那他便不是苏轼了。

    苏轼在生活十分拮据的前提下,毅然助资建起了寺庙大堂海会殿、用“化缘”化到的钱,买下一片陂田,建成放生池,成为惠州西湖之鳄湖的由来。


    用“犀带”兑换钱财整治西湖泊水患,发明秧马帮助百姓种田。



    他不是那种谋利让自己过上富裕日子的人,他把一颗仁爱之心献给了惠州,献给了惠州的百姓。

    在这里苏轼留有名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正是因为他把异乡当家乡才有无怨无悔地付出。

    如果说贬惠州对苏轼是灾难,但对惠州乃至整个岭南而言,不啻为一件难得的幸事。

儋州,让文明前进一大步
   

    苏轼在惠州时,就有在惠州养老终身的想法,然而他被贬到海南儋州,在出发前,他很清楚儋州的艰苦,也了解自己的身体,他作好了死在海南的心理准备。

   苏轼写到自己当年的惨景:“此间居无室,食无肉、病无药”这里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垂老投荒,凄凉的老人身影。


     在野蛮之地,他为了适应当地生活,发明了生蠔的吃法,特地嘱咐儿子苏过不要声张,担心这道美味被朝中人士得知后,争相来到儋州与父子俩抢口福。


    儋州当时时是刀耕火种的生活,十分贫穷和落后,即使是这样,他也没有时间去伤悲,他致力于传播中原文化,办学堂,倡导读书;为了温饱,倡导科学耕种,写了《和陶劝农六首》;为了治病救人,他破除迷信,传播医药。他促进了儋州的文明进步,并培养了当地第一位举人
,让当地读书求学蔚然成风

    读着苏轼,我的心时而激荡,时而宁静。我问我自己若是我金榜题名、若是我被排挤贬谪去最艰苦的地方、若是我面对自然灾害 ,该当若何?


   然而这个人是苏轼,他用乐观的人生态度,
同“州”共济,共渡难关,升华了生命的价值,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艾桃    时间: 2018-10-20 08:07
坐沙发,坐沙发!感谢月满西楼老师是本次征文活动的第一个参与者。这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头
作者: 艾桃    时间: 2018-10-20 08:08
我要细细品读,才不辜负了这第一把沙发呀。
作者: 艾桃    时间: 2018-10-20 10:33
本帖最后由 艾桃 于 2018-10-20 15:11 编辑

好文题一半,我觉得本文的标题比较有新意,他巧妙的将苏轼被贬至各州的州与同“舟”共济作为谐音通用。接下来,以朴实的手法,通过大家熟悉的话题,引入正题,不矫揉造作,自然又亲切。
苏轼的美篇说不完,苏轼的故事也说不完,苏轼所到的州也说不完,所以取材与立意就特别重要,我想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一定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才会选代表性,又能围绕主题的地点,故事,名篇。
一盘菜炒得好不好,除了材料准备好后,还得讲究手法。作者在这里又做了详略安排。
最为重要的是,苏轼在苦难中,在逆境中,都出人意料的巅覆了人们惯有的思维方式,那些让平常人觉得怎么可能活,怎么可能好,怎么可能解决......的事情,都被苏轼摆平了,他是真的同州共济,渡过了各州的难关,也渡过了自己的难关。
作者最后扣问自己,也是对世人的扣问,语句虽短,却有着四两拨千金 的作用,我们很多的人,都只看到别人的成功,别人的财富,却忘了问自己,反省自己。
于是讲述苏轼渡难关的文章,就成了一面旗帜,鼓舞着我们无论顺境逆境 ,都要能像苏轼这种精神:只为问题找解决方法,而不为问题找逃避的藉口。
作者: 艾桃    时间: 2018-10-21 09:07
希望朋友们,文友们,路过时,也留下一点手印吧。
作者: 彩虹    时间: 2018-10-21 19:58
看了后,心里对苏轼的认识更了然于胸了,感谢分享佳作。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8-10-22 14:04
几个州都让苏轼待过了,感觉除了某的一生也太波折了些。
作者: 彩虹    时间: 2018-10-24 11:23
古时侯地名多以州为名,于是苏东坡东奔西走,都离不开州。好一篇同“州”共济,抓住了苏轼的苦,抓住了各州的苦,人与州的苦一同渡过,一个胸怀宽广,充满智慧,为民办事的苏轼跃然纸上。中国的百姓需要这个的官,中国的文坛需要这样的才,难怪世人说恐难再有第二个苏轼啦。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0-24 14:15
艾桃 发表于 2018-10-20 08:07
坐沙发,坐沙发!感谢月满西楼老师是本次征文活动的第一个参与者。这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开 ...

呵呵,几天不来,谢谢艾桃版主表扬。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0-24 14:16
艾桃 发表于 2018-10-20 10:33
好文题一半,我觉得本文的标题比较有新意,他巧妙的将苏轼被贬至各州的州与同“舟”共济作为谐音通用。接下 ...

谢谢艾桃版主,给予这么精彩的点评,美美哒。祝工作顺利,祝大赛圆满成功!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0-24 14:17
艾桃 发表于 2018-10-21 09:07
希望朋友们,文友们,路过时,也留下一点手印吧。

对,我也希望各位朋友给予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0-24 14:18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8-10-22 14:04
几个州都让苏轼待过了,感觉除了某的一生也太波折了些。

苏轼每个州都呆过,在每个州都呆出了特色,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所以他永远活在历史的舞台上。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0-24 14:18
彩虹 发表于 2018-10-24 11:23
古时侯地名多以州为名,于是苏东坡东奔西走,都离不开州。好一篇同“州”共济,抓住了苏轼的苦,抓住了各州 ...

谢谢彩虹来评,问好!
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时间: 2018-10-24 18:19
好文章,质朴顺达,语言平和,突出了苏东坡的人格。欣赏!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0-25 17:52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8-10-24 18:19
好文章,质朴顺达,语言平和,突出了苏东坡的人格。欣赏!

谢谢老师好评。问好。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8-10-31 10:19
来学习。三个章节,让我对苏轼多了了解。问好。
作者: 彩虹    时间: 2018-11-1 14:02
这一段时间,我对苏轼版比较感兴趣,看大家围绕着同一个苏轼写出不一样的特色,真是打心里佩服与赞赏大家的别出心裁。 也让我更加多的了解了苏轼啦。 本文词藻不华丽,过以质朴与史实,给读者清晰,愉悦的赏读过程。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8-11-2 17:57
用“犀带”兑换钱财整治西湖泊水患,发明秧马帮助百姓种田。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8-11-2 17:58
他不是那种谋利让自己过上富裕日子的人,他把一颗仁爱之心献给了惠州,献给了惠州的百姓。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8-11-2 17:59
在这里苏轼留有名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正是因为他把异乡当家乡才有无怨无悔地付出。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11-2 19:00
前一阵时间在外出行,少有上来读文。今天翻开苏轼版块,发现好多文友都写了苏轼的征文,月满西楼是第一个参与的,写得不错。为你点赞!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1-3 09:50
艾桃 发表于 2018-10-20 08:07
坐沙发,坐沙发!感谢月满西楼老师是本次征文活动的第一个参与者。这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开 ...

谢谢,但愿我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1-3 09:51
艾桃 发表于 2018-10-20 08:08
我要细细品读,才不辜负了这第一把沙发呀。

感谢艾桃版主细心品读,有点受宠的感觉。呵呵!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1-3 09:52
艾桃 发表于 2018-10-20 10:33
好文题一半,我觉得本文的标题比较有新意,他巧妙的将苏轼被贬至各州的州与同“舟”共济作为谐音通用。接下 ...

感谢艾桃这么用心这么细致这么精彩地点评,祝本次遇见苏轼的征稿活动圆满成功!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1-3 09:53
艾桃 发表于 2018-10-21 09:07
希望朋友们,文友们,路过时,也留下一点手印吧。

谢谢帮我这么做广告。谢谢文友们捧场!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1-3 09:56
云馨 发表于 2018-11-2 19:00
前一阵时间在外出行,少有上来读文。今天翻开苏轼版块,发现好多文友都写了苏轼的征文,月满西楼是第一个参 ...

谢谢云馨老师支持,在苏版你的身影是最多的,学习你的这种热爱精神!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1-3 09:56
童心是 发表于 2018-11-2 17:59
在这里苏轼留有名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正是因为他把异乡当家乡才有无怨无悔地付出 ...

谢谢童心是老师留评,问好!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1-3 09:56
刘彦林 发表于 2018-10-31 10:19
来学习。三个章节,让我对苏轼多了了解。问好。

谢谢刘彦林版主赞赏,问好!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1-3 09:57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8-10-24 18:19
好文章,质朴顺达,语言平和,突出了苏东坡的人格。欣赏!

谢谢文字闪耀生活美评,迟复见谅!祝秋琪!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1-5 08:02
这是初选入围了吗,有点小欣喜。感谢评委提读与编号,祝工作顺利!
作者: 中天君    时间: 2018-11-5 16:39
作者一铺开就讲了个大笑话,“发现他所到之处似乎都以‘州’名”,这就好比我们讲“好奇怪,我无论走一米还是十米,都有米。”恕我直言,单从描述的事情或是用到的语言来讲,这篇文是不足观的。结构上,在黄州的叙述上体现不出“同州共济”,惠州上详略失当,收束处装订地尤为仓促、拙劣。
作者: 欧阳梦儿    时间: 2018-11-6 14:36
妙用成语,巧作安排。值得一笑。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1-6 16:33
中天君 发表于 2018-11-5 16:39
作者一铺开就讲了个大笑话,“发现他所到之处似乎都以‘州’名”,这就好比我们讲“好奇怪,我无论走一米还 ...

问好中天君,小作自是有不足之处,感谢如此坦率直言,难得难得,不怪不怪。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1-6 16:34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8-11-6 14:36
妙用成语,巧作安排。值得一笑。

行文仓促,能搏欧阳美女一笑,足矣。感谢留言留评,祝佳作倍出。
作者: 野芒    时间: 2018-11-7 09:48
标题新颖,巧妙的贯穿了苏轼一生的不凡!学习拜读。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1-7 10:15
野芒 发表于 2018-11-7 09:48
标题新颖,巧妙的贯穿了苏轼一生的不凡!学习拜读。

谢谢野芒赐评,我的确是受朋友影响喜欢上了苏先生了,想必您也是一样的。祝冬祺!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8-11-7 11:11
菊花,因为不惧寒霜,才显得凌寒不屈;松树,因为不畏雪压,才显得品质高贵。苏轼在艰难中度岁月,他留下的数千首诗词,已经成为最宝贵的国学财富,令后人受益无穷。这一篇呈现苏轼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于今天日渐富裕的国人,依然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victory:
作者: 清茶一品    时间: 2018-11-7 16:08
本帖最后由 清茶一品 于 2018-11-7 16:13 编辑

1、标题:先赞同艾桃老师的点评:好文题一半。
     根据东坡外放时多为州官,一生与人民群众互助同乐这根主线,将“同舟共济”活用为同”州“共济,巧。下面东坡经历的四个有代表性的”州“,都分别从其功业中提炼出一个恰如其分的小主题。小标题共同承载起大标题。
2、作者遇见东坡,写出了这个变化的轨迹。欣赏东坡的诗词——吃”东坡肘子“、”东坡红烧肉“——给合自已打工,难得吃一回酒席对比东坡的美食,羡慕东坡的美食生活——后来发现东坡的命运不是先前所想像的。这里写得着墨不多,但真实、细腻。
3、思想内容至少有两点很出彩。
      一是“他不是那种谋利让自已过得富裕的人,他的仁爱之心......”,由此与那些谋利自肥者划出了清浊。
      二是反问自己,设身处地如果自已是苏轼的景况,又当怎样。作者或许不是士大夫,但却有士大夫应有的情怀。
     本文略有文采,行文还难得有山间泉水一样的朴实,一字一句,娓娓道来。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8-11-17 10:43
朴实的文笔,娓娓道来。读后很温暖。欣赏佳作,周末快乐!
作者: 蛇珠    时间: 2018-11-19 18:20
苏轼豁达、临危不惧、临危不乱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不仅成全了自己的一世功名
也激发鼓励着后世肯作为的人们,以民为本!
好文欣赏悦读
作者: 彩虹    时间: 2018-11-23 16:51
再次品读,支持西楼。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1-26 16:43
高迎春 发表于 2018-11-7 11:11
菊花,因为不惧寒霜,才显得凌寒不屈;松树,因为不畏雪压,才显得品质高贵。苏轼在艰难中度岁月,他留下的 ...

谢谢高版主支持,留下精美点评。迟复见谅。祝冬祺!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1-26 16:45
清茶一品 发表于 2018-11-7 16:08
1、标题:先赞同艾桃老师的点评:好文题一半。
     根据东坡外放时多为州官,一生与人民群众互助同乐这根 ...

谢谢清茶一品老师精彩点评与赞美,写这一个作品的时候,就想着为本次活动抛砖引玉。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1-26 16:45
彩虹 发表于 2018-11-23 16:51
再次品读,支持西楼。   

谢谢彩虹再次欣赏。祝冬祺!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1-26 16:46
童心是 发表于 2018-11-17 10:43
朴实的文笔,娓娓道来。读后很温暖。欣赏佳作,周末快乐!

问好童老师,祝生活愉快,文健笔丰!
作者: 何叶叶    时间: 2018-11-29 17:46
学习佳作,问候老师。祝创作愉快!
作者: lilysu    时间: 2018-11-29 17:57
欣賞佳作,讓我們了解到蘇軾的人品,感謝分享!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8-12-3 09:22
何叶叶 发表于 2018-11-29 17:46
学习佳作,问候老师。祝创作愉快!

谢谢叶叶支持,谢谢叶叶祝福。也愿您开心每一天,创作丰收。
作者: 千幻烟    时间: 2018-12-3 10:57
学习欣赏佳作,问候。
作者: 欧阳梦儿    时间: 2018-12-21 10:41
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苏轼影响谈起,着眼于作者的偶然发现——”同州“,落笔于”共济“。这是非常难得的发现,十分高妙的联想。但是,作者在”同州“下留念往返,却于关键的”共济“二字处蜻蜓点水。犯下了行文大忌。遗憾。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8-12-22 21:18
欣赏开篇,有恢宏的气势,更欣赏同“州”共济四枚字,写出了一代风流人物的豪情,但行文还是略显匆匆,后几章浅了些。
作者: 月满西楼2017    时间: 2019-1-18 14:11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8-12-22 21:18
欣赏开篇,有恢宏的气势,更欣赏同“州”共济四枚字,写出了一代风流人物的豪情,但行文还是略显匆匆,后几 ...

谢谢木门长子版主给予中肯点评,祝你快乐!
作者: 轻尘逐香    时间: 2020-4-7 17:48
读着苏轼,我的心时而激荡,时而宁静。我问我自己若是我金榜题名、若是我被排挤贬谪去最艰苦的地方、若是我面对自然灾害 ,该当若何?

   然而这个人是苏轼,他用乐观的人生态度,同“州”共济,共渡难关,升华了生命的价值,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拜读精彩!
作者: 艾桃    时间: 2020-5-10 11:32
祝福美丽的小姐姐,母亲节快乐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