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诗的八堂课 [打印本页]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6 07:52
标题: 诗的八堂课
本帖最后由 文璘 于 2018-10-26 10:42 编辑
民国四年,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龙泉寺,落魄失魂,人近疯癫。他在给夫人汤国梨信中意态悲切地写道:“吾死以后,中夏文化亦亡矣。”章本人扬过欧风,沐过美雨,政治惟新,思想激进,鼓吹革命。而治学上却信朴守拙,懂西学尽弃西学。精史学、文学、考古、金石、小学、朴学、训诂、音韵诸行当,门下弟子遍布寰内。梁任公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誉曰“清学正统派殿军”,意为学术之太宰也。
清末到民国,学术分三支。章太炎是其一,其二为康有为和梁任公师徒,其三是罗振玉与王国维两位亦师亦友者。王国维观堂先生承前启后,是现代学术的垦荒者和奠基人。以词章之学而论,1904年发表的《红楼梦评论》借用尼采和叔本华的悲剧说来解读中国古典名著,一举突破了“考证之眼”以及古典批评里重片段妙悟轻理论体制之局限。虽有牵强附会和误读之嫌,但启山林之功功不可没。越两年,即1906年他写《屈子文学之精神》已经以外化内、中西汇通了。再越两年,到了1910年的《人间词话》可谓是功臻化境,中西交融,通天人之际矣。惜先生在1927年自溺于昆明湖,一代天才,就此陨落。
继国维先生衣钵的是钱钟书先生。钟书先生倡大文化观,讲“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两部大作《谈艺录》和《管锥篇》。前者自谓“忧患之书”,实开比较诗学之先声。后者钩僻抉异,态度坚决亦绕指柔地告诉读者:南学北学之差,古今中外之别,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所谓差别,奠基于攸同,脱胎于未裂。没有攸同和未裂,差别便不存在意义。
同代或后辈卓识学者多认同钟书的大文化观。梁宗岱以中国的“兴”来理解西方的“象征”,佐证了中西诗学共通的文心诗眼,即共通的心理、智慧和审美情趣。朱光潜用“阴”和“阳”、“南宗”与“北宗”来比附康德的“崇高”和“秀美”。他的《诗论》一书聚焦中西诗的共同原理,以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同时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摆出两大值得关注的问题:“固有的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外来的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
以上谱系草灰蛇线,但警警有力。然,若干年后竟成孤绝一脉。撇开建国后前几十年的学术荒原期不谈,80年代以降,伴随着现代化的呼声,西学重新东进。学者们如过江之鲫,趋之如骛,惟“西”不谈,惟“西”不用,惟“西”马首是瞻。因之,院校之内,夷学是显;学林之间,戎识为宗。致使,“假洋鬼子”之辈,汹汹作势,“二毛子”之徒,纷纷弄权。此时“中学”有累卵之危,“古典”有倒悬之急。
一二有识之士曾试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北大钱理群先生,不附时,不跟风,坚持用现实主义的历史观来治《周作人论》。一肚子洋墨水的王德威赞其“用老方法同样取得新成就”。孙绍振先生,当年“三个崛起”后,发现西方学术重理论体系轻文本的顽疾,痛定思痛,转向“东方学”中找治学良方,独创“文学文本解读学”。文章老更成。然,上两位抱着原教旨主义的态度,有限的视野阀门到底堵不住洪水猛兽的泛滥。
此时,《诗的八堂课》和江弱水可以呼之欲出了。它的出现,不敢说是包源流,但足可综正变。我之所以不胜琐碎不厌其烦地追踪其谱系脉络,原因无它,因为关乎学理上“逻辑”和“历史”的方法论问题。不勾勒爬梳此就不能晓开合、明正法、识理路、具上乘。这亦是米歇尔.福柯所专的知识考古的学问。另外,对江弱水影响较深几本书,《文心雕龙》、《诗品》、《原诗》以及《顾随诗词讲记》等我是存而不论的。缘由是前三者系为古典,而《诗的八堂课》是中西合璧的比较诗学。为什么选晚清这个切入点?借用王德威先生的研究成果,晚清是中国现代性的萌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时期。《顾随诗词讲记》确实有“出土文物”之新鲜,读之让人有烟霞共生之感,但只是些吉光片羽、零零碎玉。对江弱水的影响恐怕只在局部,不在整体;只在辞章,不在思想。
认识江弱水是从两本书开始的。《中西同步与位移》、《古典诗的现代性》。那时的江弱水白皙、瘦高,带着一副小眼镜。衡诗论文时表现出罕见的精细、从容、风趣、准确和算无遗策。天女散花一般的博学;信手拈来、抽丝织锦的智慧;八面玲珑而非仅仅两面三刀的做派。那时的他还是学术里的“愤青”,闹海的哪吒。在《中西同步与位移》中,他舍得一身剐,敢把穆旦(查良铮)拉下马。按照苏雪林攻击鲁迅的话说就是“一如老吏断狱,冷酷无情”。他历数列举穆旦模仿截取甚至抄袭奥登的种种例证,言辞激烈,证据凿凿,铁案如山,容不得穆旦翻供。《古典诗的现代性》简直就是他和学界开的一个大玩笑。当学界诸君们披肝沥胆地找寻中国现代性的源头时,有人把它定为“五四”;有人说是在晚清;也有人断言明中叶。而他江弱水君竟然从“彩丽竞繁,兴寄都绝;迤逦颓靡,风雅不作”的南朝,尤其是为闻一多所不齿的齐梁“宫体诗”中找到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肇始,真可谓是石破天惊。令多少保守派中人们摇头晃脑、咬牙切齿。可人家说得有理有据有节,几无破绽,你又不得不服。
T. S.艾略特有《诗的三种声音》一文,其中说道:“第一种声音是诗人对自己说话,或不对任何人说话;第二种声音是诗人对听众说话,不管人多人少;第三种声音是诗人试图创造一个戏剧性的人物在诗中说话。”如果以文类譬之,第三种声音自然是戏剧,第二种声音近于一般的散文,第一种声音无疑就是抒情诗了。如果和江弱水著作连在一起,《中西同步与位移》是戏剧,《古典诗的现代性》是散文,那么这部《诗的八堂课》则是抒情诗。还可以“罕譬而喻”,但不一定严谨,更不会“妙合凝也”。《中西同步与位移》、《古典诗的现代性》可比之康德的两大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1790年的《判断力批判》和2016年的《诗的八堂课》则可隔着遥远的时空作深情的凝望、相互的回响。
把《诗的八堂课》看成是自我独语的抒情诗,肯定会招致许多“江粉”、“江迷”们的不满和反对。哪怕它谈的是诗,尽管它明明是课堂的讲义。按理说应该是对听众的说话,属于艾略特所云的“第三种声音”的戏剧。其实,这只是牝牡骊黄的表象。
2016年的江弱水,人到中年。曾经了沧海,除却了巫山。阅尽了世间的盛衰之变,也历经种种冷暖自知的人情,真正步入现代艺术和学术的堂奥,也悟彻了古典的精髓。所有这一切都在他内心中涵容酝酿,“青”不再愤。在“中年写作”和研究中所表现出的不再是从前那种质拙直率的呼号,也不再是那种毫无假借的暴露,而是把一切事物都加以综合酝酿后的一种艺术化的情思。于是,他从外面的世界收返视听,回归内心。或作一个人巫语;或与心仪的杰作和大师们对话;或展翅高飞,哪怕没有天空;或独自舞蹈,哪怕没有观众哪怕一大片观众。
《死亡第八》,这是全书的结尾部分,也是全书的高潮与反高潮。江弱水谈“未知生,焉知死”的中国死生观;谈“向死而生”的西方存在主义哲学观;进而是“死亡美学”;最后以“《野草》作证”。他说:“现在,我终于可以讲讲鲁迅和他的《野草》了。”并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与不爱者之前作证。”《死亡第八》是深念之作,充满着冥想的气质。在江弱水意识的深层聚态里,有一反复出现的模式,可以宽泛地定义为文明与野蛮、活着与死亡、秩序与混乱、艺术与生存,以及前者受后者侵凌而衰颓崩解的过程,而最终归入永恒与变动中。所以全书是以“三兽渡河”的典故作结的。《死亡第八》是内倾的声音,有着音乐性的思维。或许正是因为“抄了生死的底”,是从悟彻死亡的孤独开始,迫于旁人无由窥测的心理压力而产生一种喃喃自语的内心交流。“未知生,焉知死”、“向死而生”、“死亡美学”、“《野草》作证”这些以节或联为单位的细部就像构成音乐作品中的“乐段”(section),充满着音韵的重复、对比与呼应。里面的各种“音型”因为密度、疾迟、高低、轻重的变化造成了节奏上的抑扬顿挫。思极深而不晦,情极哀而不伤,真真如王夫之所云的“九曲回肠,三迭怨调,讽之足以感荡心灵”,抑或如瓦雷里所谓的“文字的响度重于因果性”的音乐型自我独白体诗。
《诗的八堂课》是那种“老掉牙”式的结构。博弈第一、滋味第二、声文第三、肌理第四、玄思第五、情色第六、乡愁第七、死亡第八。乍一看以为是《文心雕龙》的翻版或者是后现代的“拟仿”或者“恶搞”,其实是江弱水在向伟大的经典作超越时空的致敬。在“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今天,具有初读般的似曾相识,重读般的鲜活。全书伊始,江弱水说道:“此开讲第一回也”。横空盘硬语。让人疑似曹霑要开坛说法《石头记》。跟着又说:“却说到赌博和下棋头上来了”。这就是妥帖力排奡了。接下来就是江君长袖善舞的show time了。一些轶事、典故刚入心肠,便七分啸成机趣,三分归化自然,绣口一吐,就是半部诗史。每每又如此亲切谐和、不塞不滞,如隔壁老王又如邻家小妹。我们余犹未尽时,他雄辩的声音响起“有诗为证”;我们大呼过瘾时,江君却又兀自拈花微笑。敬文东教授有一段妙语评价《诗的八堂课》,现抄录之。“为这八个概念站台的、背书的,不仅有诗骚以来的中国古典诗词,还有欧美主要语种的主要诗人的主要诗作,更有一百年来的汉语新诗作品。一方面,它们联手为这八个概念尽心尽力地献上心悦诚服的呈堂证供,而且互不猜疑,齐心协力;另一方面,那八个概念也给足了它们抚摸、熨帖、安慰与滋补,并且不偏不废,一视同仁。当真个雷霆雨露都是圣恩啦!君臣之间相得益彰、心有灵犀的景象,主宾之间其乐融融、心照不宣的场面,实在令有心的读者大动其容,或‘一饭三吐哺’”。
江弱水的幽默是那种老派的类似于英国保守派的贵族式幽默。比如他论博弈型的诗人“博弈型的诗人是健身狂,容不下身上有多余的脂肪,非得要在肚子上掏出几块腹肌来。”钱钟书说过,所谓幽默只能让时空相隔甚远的二三子去体会;而所谓提倡幽默,本身就是一个幽默。江弱水对此知之甚深并得其真味。他的著述无不带着内敛而强烈的幽默感。你看,古典的现代性?滋味第二?声文第三?这不就是西装长辫子,小脚玩苹果手机的滑稽样?时代如此乏味,而这却令人振奋。
江弱水的器识堪为一流。《诗的八堂课》里,他讲情色和色情“色情是肉欲,以挑逗官能为能事;情色是肉感,以摇荡性灵为指归。所以,色情只诉诸本能,而情色却上升到艺术。我们可以把情色界定为一种感性,一种性感的感性。”他讲下半身写作“下半身写作严格说起来只是社会讽喻诗。身体写作是一种写作政治,是对自己身体的权利进行宣谕,把身体当作对抗世界的根据地。在语言配方和身体编码方面,它们都乏善可陈”。这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最好的对情色和下半身写作的解读。希伯来人云:“日光之下无新鲜事。”但要让光影翻出花样来,非打通任督二脉具备浑厚的纯阳内功者不能为之。
当然,《诗的八堂课》好处远不止这些。书话版诸子多为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领悟各有不同,议论多有华彩。不日,我将开单篇以评之,此就不再买椟还珠地作赘述。至于,罗列出《诗的八堂课》里引文资料的来源、训诂的出处、文献的正确与否则是一件味同嚼蜡的事情。遵敬文东先生教诲:大可交给学究们去经营。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0-26 08:01
嗯,文璘同学言而有信,虽然千呼万唤始出来,但对得起我们的等待。
容空细读再做回复。
早上好。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8-10-26 09:06
压轴之作,良苦用心。
文兄鞭辟入里,读起来令人咬牙切齿,真是苦寒里绽放的花儿!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6 10:08
我一向言而有信,只是限于天赋不足,发而不速而已。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6 10:09
柳兄这咬牙切齿之词,足以让我得意得瑟一阵子。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6 10:14
从我提议写评至今一月有余,诸君先后写出,惟我因生存所迫,俗事纷扰,一推再推,实愧责有余。晰子之戏催,水姐之雅催,柳兄之旁催,令我印象深刻,如今,租子交矣,如释重负。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10-26 10:46
这感觉我明白。以冷版带头,俺们有点残忍了。上茶安慰一下吧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10-26 10:48
我想记号一句:不日,我将开单篇以评之。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10-26 10:53
当然,《诗的八堂课》好处远不止这些。书话版诸子多为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领悟各有不同,议论多有华彩。不日,我将开单篇以评之,此就不再买椟还珠地作赘述。——灵兮了,真正契合我最初的想法。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6 11:29
据说云南白药不错,是安慰残忍的一剂良药。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6 11:30
是,这个估计不会拖了,我只说估计,不肯定。原本准备同这篇一同写出,但碍于篇幅,只能留给下一篇。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0-26 11:44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8-10-26 11:52 编辑
正所谓,好饭不怕晚。文璘此章,重推这句话。
也正所谓,文字是给懂的人读的。你看,同样读书,我们远没有读得如你般源远流长。或者,这与你们同在做学术有关。甚至在“他从外面的世界收返视听,回归内心。或作一个人巫语;或与心仪的杰作和大师们对话;或展翅高飞,哪怕没有天空;或独自舞蹈,哪怕没有观众哪怕一大片观众。”看到了凡做学术者孤独而倔强的影子。不为权贵折腰,不为金钱媚骨。
其实对于学术论断,我对任何都持拈花一笑的态度。因为,学术研究永远在进行,也永远在被不停推翻重铸。也永远在相互诋毁也相互成全。譬如丹青领域的四王,以密集而疏放的用笔稳固地建立起董其昌革新之线性风格,使之成为无可置疑的正统模式,但日本丹青界却没有激起多少波浪,而米芾湿墨渲染的淋漓,得到日本丹青界的推崇并以池大雅等发扬,张彦远认为泼墨不谓之画,而李可染的泼墨山水却独树一帜……如此等等。
“身体写作是一种写作政治,是对自己身体的权利进行宣谕,把身体当作对抗世界的根据地。”倒是让人想到柏林墙立起之后东德人专享的自由:裸体主义。虽说有一点偏执,大体理论却如是。
感谢文璘的评读,如此工丽的评论书写,实在是评论版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0-26 11:45
非常期待,你和文璘同属学术范畴,定有许多灵犀之处,以为我们指引。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0-26 11:47
有么?
我 忘记了。
一般不是作为好人的话我都会选择性忘记的。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6 14:21
好饭也怕晚的。等别人吃饱的时候再送,不叫雪中送饭,而叫锦上添食,可吃可不吃。
晰子对绘画的研究,用你自己的话说叫做源远流长。术业有专攻呀。
感谢长篇的论述,读后很是受益。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6 14:22
借诗人志摩一句诗:你记住也好,最好你忘掉。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10-26 14:37
明天又是周末,哄娃,姑且时间不允许做长回复。我先好好学习。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10-26 14:40
这样最好,我初初地算了一下,2018年至少我们还有你八篇文章的期待,呼呼,文璘,加油啦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8-10-26 15:15
有种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分不清东西南北的感觉。你们高手们论着,我暂且退了去其它地方转转。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8-10-26 15:46
本帖最后由 柳藏 于 2018-10-26 15:49 编辑
草蛇灰线,追根溯源,文兄做文章果然是抄底式的。
学术文章严谨,凡有枝蔓均需点明来龙去脉。有放有收,则不使文章信马由缰而有的放矢。这样的文章,耐看,耐读,但读者的脑量也得更大。倘若写文章是为稻梁谋,大概学术文章是最不讨喜的了。跟搞科研一样,穷经皓首一辈子,大约就是默默的赚一面国旗吧。这便跑到功利的一面去了。
记得古龙初期是卧龙生柳青云等武侠作家的捉笔抢手。他们打麻将,他听从他们的吩咐。帮忙代笔,按主线写下去,赚点茶水费。被呼来喝去,端的是可怜。后来,古龙摸索出了门路,自己独立写作。名声大噪。若干年后,那些打麻将的前辈们已对他望尘莫及。佳作频出,出版商趋之若鹜,只要他开口说个新书意向,便可以获得一大笔预付款。只是此时,古龙已沉迷于美酒和美女,懒于伏案了。便也让他人续写《圆月弯刀》《名剑风流》和《大旗英雄传》等。后人亦有萧逸等名家,却无出其右者。
举此例,无非表明对文兄以文谋生之敬佩。五斗米折腰,古今欲同。同时也希望适当放宽自我标准,让文章多些空白,适当留点臆气与闲散。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6 16:00
弱弱地问一句:这八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6 16:02
谢小草姐加分鼓励。我哪里是什么高手,对于书话写作,我也是初学者。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6 16:10
本帖最后由 文璘 于 2018-10-26 16:15 编辑
柳兄言论,确实说道我心坎去了,深以为然。我写文,自我评价是:不敷衍,所以不露骨。但过于雕饰,难免伤气。寻章摘句,有妖魅之气,就是鬼气了。因为理性逻辑过强,为文不洒脱,放不开。所以你的闲散,晰子的空灵,水姐的顿挫扬抑都值得我学习。梁宗岱论诗有纸花,瓶花,生花三譬,吾等将把生花作为为文的最高追求。再次感谢柳兄建议,我将深纳之。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0-26 16:35
我这不叫研究,我这叫玩。
喜欢了就读读,不喜欢了就放放,换个其他的。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0-26 16:37
我记得是赵薇在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里唱的,忘了是徐志摩的。看来歌比诗更深入人心。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0-26 16:37
我也比较喜欢柳同学的率直。在评论里很难得。也欣赏文璘同学的大度。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10-26 16:41
单章解读,一堂课一篇。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0-26 16:42
我差点要解释错了。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6 16:44
那样的话,估计江弱水要请我喝酒。我一个小兄弟现在浙江一所大学里做什么研究员,前天来电告诉我要报考江弱水的博士。俺当时告诉他,很好,选对了。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6 16:45
柳兄说得在理,我当然深纳之,无关大度,此伦理也。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6 16:46
确实如此,我也是喜欢歌不喜欢诗。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6 16:46
这种读书法不错,要推广。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8-10-26 16:52
文兄旷达之人,就算我信口雌黄说得不对,想必他也包容。
我就是那坐在电视机前看武林风敢笑各大门派乱打王八拳之人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0-27 08:12
哎,怎么每次都显得我小气。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0-27 08:13
这种教书育人的方法要不得,会让人一事无成的。譬如我。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0-27 08:14
吃瓜群众?这种心态在这里要不得。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7 21:26
这个旷达我喜欢。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7 21:26
不是吧,我就不这么看。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8-10-28 10:55
文字之精,内容之博,差不多要击节赞叹了。
几乎不再因为书评去读书了,至多也就是看到喜欢的书评后记下书名,遇上此书时会记得带回来看一看而已。
先生此文,却让我心痒,准备看《诗的八堂课》了。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8-10-28 10:56
我也牢记这一句了。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10-29 09:12
近5000字的论述,从历史因果到比较结构、归纳综合,行文缜密,不乏思辨,且理论分析与逻辑证明并行,起承转合,不偏不倚。若以治学的角度进入《诗的八堂课》,惟此梳理最有说服力,亦为普通读者对“八堂课”的理论突兀起到点线承续之分辨功劳。另一方面,从章太炎,康有为,梁任公,罗振玉到王国维,清末到民国学术三支,各有点睛之提醒,而着重以王国维承前启后之中西交融,通天人之际;又王德威“晚清是中国现代性的萌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时期”、以及孙绍振“文学文本解读学”新诗流派的分析——“原教旨主义的态度”之弊,顺理成章地过渡到对江弱水《诗的八堂课》的完整评述,确是一篇脉络清晰又叙述纯厚的文学评论。
文璘认识江弱水是从《中西同步与位移》、《古典诗的现代性》这两本书开始的。从出版时间上看,较我读弱水《文本的肉身》早了近十年。对比目录,《文本的肉身》所辑文章多自《中西同步与位移》来,亦有《古典诗的现代性》里的部分文章,差不多算是两书的一个小小合集,可贵的是重点著述并无太多的遗落。因故,就文璘此篇评论的入胜启发,我尚有可安慰的书本用来对照理解学习,客观上也就有了点对话的空间。譬如文璘着重弱水先生对穆旦(查良铮)模仿截取、甚至抄袭奥登的种种例证,我所以很是共鸣“言辞激烈,证据凿凿,铁案如山,容不得穆旦翻供”,这也大抵是我读《伪奥登风与非中国性》的真实感受,可能是出于对奥登的阅读,认为这篇是值得复读的一章。比照近两年弱水先生对台湾蒋勋、龙应台等人的微词,也就不难理解,从事比较文学的弱水先生于文学批评领域的一大优势。
对文璘这样一篇功力深厚的评论,因为了解了前面的铺垫,我们最值得在意的当然还是从《死亡第八》、也就是全书的结尾部分开始。“死亡美学”也可以说是文学作品的终极命题,作家们在表现“死亡”作为一种有实在意义的客观存在时,往往都很注重从艺术表现上加入不同的手法和元素,使“死亡美学”有更丰富深远的意义。也是弱水先生聪明,在这个充满哲学的命题上,选择鲁迅的《野草》来诠释,而《野草》之慷慨题辞则有这么一段:“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够浩荡。
如果我们没能读到弱水对《野草》的解读和文璘对弱水文锦上添花的再论述,我们对鲁迅《野草》的阅读也许就轻描淡写地过去,所以要感谢两位学者。毕竟,不是所有的读者都有一双慧眼去辨别经典。我个人几乎是因读弱水这个章节,复又回头看了看《野草》全文,辑里几乎都是短文,除《秋夜》外,我们更多的记忆如《墓碣文》《死后》《死火》以及《过客》,从文本到现实,“向死而生”的西方存在主义哲学观扑面而来,因之文璘对“三兽渡河”的典故所作再度分析,也是与弱水两学人对“死亡美学”的哲学关照。接下来的评述,如敬文东语,文题之外,亦有对“八堂课”作者本身器识一流的褒奖。
文璘此篇压轴之作一出,书话评论版历时月余的共读《诗的八堂课》似乎结束,先后已有5、6篇评论出来,这已是不小的成绩,而我看到的前途,可能还在文璘此文最后的愿望,对这几篇文章的再评析,也只能寄望专事网络文学研究的文璘肩上,我愿以“恋爱中的博尔赫斯”之心,握手文璘的君子之风。我们还看到有昙花等文友已将此书列入阅读计划,不日大家或可读到昙花及其他文友等添加“八堂课”的写作。我们对待优秀文学作品的方式,可以将读者团结成一个整体,但每个读者又必须承担独自体会个体性那独特与细微的差别,只有这样,才能突破阅读界限,完成至美的阅读运作。借文璘宝地,亦期在文璘的带动下,愿书话评论诸君未来有更好的阅读实践。谢谢书话诸君的美文。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10-29 11:09
这个是真不敢,就凭文璘作文的严谨作风,我望尘莫及。才回过头来仔细读文璘的文,又来看你们的评论,本版的潜力,正所谓高手在民间。我们都不是系统研究的学究,但不乏有一颗问学的温度,就就够啦。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10-29 11:13
嗯嗯,文璘对“八堂课”做了缜密的解读。如果我提议,就文璘此篇,各位单独开帖作文,角度自己选,三变带头来,肿么样呢?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10-29 11:15
今才抽空仔细读帖,估计是我理解错了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10-29 11:16
在文璘的“宣传”下,弱水如今再收弟子,门槛估计见长了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9 11:17
本帖最后由 文璘 于 2018-10-29 11:24 编辑
水姐的这个长评,我读了再读,激动不已。我想起那个被无数“文青”们一再引用的那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注:我引用的这句话与当时张和胡的语境无关)
我写这篇文章是背负压力的,所以一拖再拖。没时间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借口,但真正的原因是:纷乱的心以及书话诸子们的才华给我的压力。你们都是题诗在我上头的崔颢。(我真不是李白,是李昌)如何摆脱你们的影响,在高,深,广方面独出机杼,这是我一直思考的,迟迟不能写出的原因。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9 11:21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最好的文章永远是下一篇,最高的自己永远在路上。有诸君鼓励陪伴,我并不孤单也不孤独。
单开一篇评论确实是我一直考虑的事情,谁让我是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呢?有始有终是我对个人的要求。
再次感谢水姐,写这么长的东西,辛苦了。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10-29 11:29
诚实一点说,确实是给出了点压力,包括我斗胆以你的诗句为文题作文——阳光洒在我身上。我所选梦公和你的诗,有点心思也是雕虫,却也是我想到了这位台岛诗人的人格修为。能进入我视野的现代诗歌并不多,孙绍振“三崛起”是个时间段,再以后我就很少读了。兄弟此篇文论一出,我初读而兴奋,以为内容的熟稔,以为对奥登的一段重视,这是不能放弃的阅读快乐。今早才腾出时间来仔细拜读,写出一点读后感想,对与不对还望兄弟海涵。对你为文的严谨,我是持佩服和赞成态度的,之前我也脸红我拿到纸媒的文章,曾把诗人张冠李戴,这是多么惭愧的教训。谢谢兄弟,我得向你学习。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10-29 11:42
水姐也是个完美主义者,在论坛,甚至“完美”到发帖不愿意看到修改的痕迹出现。像我最新一篇《童年的许诺》:在记忆里搜索,此刻想起的,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冥冥是是王摩诘写给北方的诗句,对应节气,了于自然。——这段里多了一个“是”字,可就是不忍心去破坏界面的干净。我这种性格,生活中也有洁癖,拿到文章上来,却是很表面文章。我愿望我所谓的完美,在读写领域要向兄弟看齐。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0-29 11:45
下次排版争取向你看齐。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9 12:05
谢谢昙花雅评,高誉,有些汗颜。多多交流,共同进步。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9 12:06
我也记住了,这好像是我说的。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29 12:07
人生不完美,但行完美之事。抱绝望之心,行希望之事。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10-29 12:44
所以好多论坛操作我不会,就很惭愧。读书室的建设,还有待你操劳。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10-29 13:22
我确实这毛病。在论坛,当知道某作者习惯改稿的,我大约不好在第一时间去跟帖交流。担心也可能很是用心的交流回复,会被改后的主贴文章内容所“歪曲”掉。一般我不大去改主贴。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8-10-29 14:23
新作提读,问好朋友。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8-10-29 15:46
留个记号,有时间拜读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8-10-29 21:45
最近比较忙,比较忙。
老婆熬夜累得够呛。
月嫂回去了,我得扮演半个娘。
(必须用周华健的曲子唱着读)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0-30 14:33
嗯,下回我注意。
.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10-30 15:16
是我个人的毛病,你们可以忽略不计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0-30 16:18
该学习的,一定要学习。写文本就应当严谨,可能不在体制内,自由惯了,这种散漫也延续到文章中。不好的,要改。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10-30 16:22
作文的严谨程度,要像文璘学习。标点、错漏字都很在意。可能是网络论坛,大家比较放松,纸媒万万是需要警惕的,这个我有残酷的教训。版主要带头一次成型文字,特别是主贴,避免修改,也是一个态度。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0-30 16:34
嗯,力争跟你们学习。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8-10-30 17:23
谨慎,谨记。但经常还是疏漏。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8-10-30 18:58
精华作品必须大力支持~~~~~~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8-10-30 18:58
非常欣赏~~~推荐支持~~~~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0-31 08:26
谢童兄鼓励,支持。远握,问好。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11-15 23:44
学会发文不打招呼啦?小耗子居然绕墙根过去了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11-16 00:06
天冷了,没有帽子:起笔直至一千多字后,才浮起《诗的八堂课》。沉的稍微久了一点,倒是给人新颖的感觉,在形式上就少了学究味。
盈心的文字,在这种理性的文章里荡漾起情感波澜,令人扬起阅读的快乐。文璘之能为,让人喝彩!
以倒数第三第四节看,写一篇专论《诗的八堂课》是必要的:我喜欢把愉悦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带点否定色彩的精准评论文字,更有难度也更能给予阅读快感。这样的挑战性,对贤弟具有必要性,否则批评无意义。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1-16 15:59
貌似文璘同学失踪了。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8-11-17 10:26
记得我留帖是两个,后面的一个跑了,隔了一天多也不回来。不会跟他一路走了吧?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8-11-18 14:20
文璘从江弱水的谱系来源说起,娓娓道来,把一脉谱系理得很清晰,让我们从源头了解这个不俗的作者,对于死亡的言说,江弱水也有自己的看法,也算是这本书的精华,高潮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