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死亡是现实之一种 [打印本页]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12-19 16:04
标题: 死亡是现实之一种
本帖最后由 rsjby 于 2018-12-19 22:44 编辑

    《现实一种》首发于1988年1月号的《北京文学》,是余华发表较早的中篇小说。小说写人们最不愿提及,却不得不面对的一种“现实”:死亡。这篇小说,是余华对死亡这一自然生命现象的独特解读,经典阐释,深层探索;是余华小说死亡书写的顶峰与极致,《现实一种》里死亡原因、形态的丰富多变,死亡所涉及的生命、人性的奇特荒诞,余华的其他小说里的死亡,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山岗、山峰两兄弟与他们的妻子上班后,家里只剩下母亲和山岗四岁的儿子皮皮、山峰的儿子。皮皮抱堂弟去看太阳,“有点费力地走到了屋外”,“他感到这沉重来自手中抱着的东西,所以他就松开了手,他听到那东西掉下去时同时发出两种声音,一种沉闷一种清脆,随后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年幼的皮皮,导致了堂弟的死亡。山峰儿子的死,是一种意外,以四岁的皮皮的智力,不可能知道“松开了手”的后果。生命的死亡,有很多种。意外死亡,是生命最不可测的敌人。意外死亡,对于死者,或许是一种幸运,他不需忍受病痛的折磨煎熬,不需看着死神步步逼近。对于生者,却是没有预期的突然,是否保持理智,是考验生者生命宽度与人性深度的试金石,虽然这考验太过残酷。山峰夫妇,没有经受住考验。


    山峰夫妇发现儿子死亡后的歇斯底里,完全可以预料,他们一心要报仇的情绪,也可以理解。山岗拿出所有的积蓄,赔偿山峰,不为山峰接受。被伤痛与愤怒吞没的山峰夫妇,彻底丧失了理智。“山岗这时看到弟媳伤痕累累地出现了,她嘴里叫着‘咬死你’扑向皮皮。与此同时山峰飞起一脚踢进了皮皮的胯里。皮皮的身体腾空而起,随即脑袋朝下撞在了水泥地上,发出一声沉重的声响。他看到儿子挣扎了几下后就舒展四肢瘫痪似的不再动了。”情绪,是个奇怪的东西,它本是人的主观(思维)、客观(身体)因素的综合生成体,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它应该受到理智的掌控和人性的节制。但很多时候,却恰恰相反,它能控制人的一切。当山峰陷于愤怒、山峰妻子陷于伤痛的情绪无法自拔时,皮皮的死亡便不可避免。如果说,山峰儿子的死,是因为皮皮的无知与大意,那么,皮皮的死,就是因为山峰夫妇的动物性伤痛与愤怒。在他们夫妇联手置皮皮于死地时,人性是否存在于他们的身体,很值得怀疑。


    歇斯底里之后,愤怒之后,是濒临崩溃。第二天,山峰“想起来了”,皮皮“是他一脚踢死的。可他为何要这样做?这又使他一时无法弄清。”其实,他是弄得清的,只是他愿意自己弄不清,他要躲避。与山峰相反,山岗却异常清醒,他的复仇计划冷静而奇特,他要求山峰“把你妻子交给我”,“我想把她绑在那棵树下”,“就绑一小时”。山峰虽濒临崩溃,却还是男人,“还是绑我吧。”山岗将山峰严严实实地绑在树上,“往山峰脚底心上涂烧烂了的肉骨头了,那条小狗此刻闻到香味马上跑了过来。”山峰感觉到“一股奇异的感觉从脚底慢慢升起,又往上面爬了过来,越爬越快,不一会就爬到胸口了。他第三次喊叫还没出来,他就由不得自己将脑袋一缩,然后拼命地笑了起来。”“山岗走上前,伸手托住山峰的下巴,他感到山峰的脑袋特别沉重。他将那脑袋托起来,看到了一张扭曲的脸。他那么看了一会才松开手,于是山峰的脑袋跌落下去,又挂在了胸前。山岗看了看表,才过去四十分钟。”山峰死了,死于山岗给他制造的无法控制的笑,他在笑里窒息身亡。这笑,并不是快乐,而是精心设计的死亡。在山峰的死亡里,山岗看上去很冷静,甚至很克制,但他的动物性伤痛与愤怒,与山峰夫妇置皮皮于死地时,几无二致。与山峰夫妇不同的是,他的报复处心积虑,冷静得可怕,克制得令人胆寒。人性的冷酷,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


    意外导致的死亡、伤痛与愤怒导致的死亡,处心积虑精心设计导致的死亡,结束了。这些死亡,是个体性的。这些死亡,发生在“家”里,有外人不可见的私密。个体的死亡、“家”里的死亡,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进入社会、法律的范畴。于是,公权力导致的死亡出现了。


    山岗必须死。因为,“杀人偿命”,自古亦然,余华也不能在小说里设计“杀人不偿命”的情节。更重要的是,有规范,有法律,社会才有秩序,才可能公平、正义。“一个月以后,山岗被押上了一辆卡车,一伙荷枪的武警像是保护似的站在他周围。”“武警上前走了一步,将枪口贴在山岗的脑袋上,打出了第三枪,像是有人往山岗腹部踢了一脚,山岗一翻身仰躺在地了。他被绑着的双手压在下面,他的双腿则弯曲了起来,随后一松也躺在了地上。”山岗的死,不是意外,也不是失控所致,是正义的外力介入,是法律规范的结果,是社会秩序的要求。山岗的死,不再是简单的死,而是有着深刻社会意义的必须和必然。这样的死,保障着生。只有通过这样必须的死,才能保障更多必然的生。


    其实,在山岗死亡之前,还有一次死亡。“在山峰死去的第六个早晨,老太太也溘然长逝。”老太太的死,余华写得很精细:“那天早晨她醒来时感到一种异样的兴奋。她甚至能够感到那种兴奋如何在她体内流动。而同时她又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局部地死去。她明显地觉得脚趾头是最先死去的,然后是整双脚,接着伸延到腿上。她感到脚的死去像冰雪一样无声无息。死亡在她腹部逗留了片刻,以后就像潮水一样涌过了腰际,涌过腰际后死亡就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这时她感到双手离她远去了,脑袋仿佛正被一条小狗一口一口咬去。最后只剩下心脏了,可死亡已经包围了心脏,像是无数蚂蚁似的从四周爬向心脏。她觉得心脏有些痒滋滋的。这时她睁开眼睛看到有无数光芒透过窗帘向她奔涌过来,她不禁微微一笑,于是这笑容像是相片一样固定下来。”天道轮回,世事苍茫。生命,按自然的律法终结,是造物的意旨。老太太的死亡,是大自然对生命的收割,是任何外力都不能阻挡的自然规律的必然。正因为如此,余华才将这次死亡,安排在山岗的社会性死亡之后来书写。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现实一种》里,余华死亡书写的逻辑顺序:一是个体性的死亡。这是余华最为注重的部分,有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意外失手,情绪失控,精心设计。二是社会性的死亡。必须有社会的规范,才能确保社会的秩序。三是自然性的死亡。谁也无法躲过的最终结局。余华从一次意外的死亡写起,一步一步将死亡推向更高、更广的场域,以冷静无情、残忍荒诞的笔触,书写着亲情亡失、人性沦丧里的死亡。死亡,在余华笔下,是现实无法躲开的重要内容,是揭示人性存在着不可回避的恶的鲜活道具。


    余华终究是余华。《现实一种》里的死亡看得我们透不过气来,在写完死亡里的残忍后,余华还要继续冷酷、荒诞。小说结尾一章,写山岗被医生“瓜分”。“几天以后山岗的皮肤便覆盖在一个大面积烧伤了的患者身上,可是才过三天便液化坏死,于是山岗的皮肤就被扔进了污物桶,后又被倒入那家医院的厕所。”“眼科医生第一个离开,他要在当天下午赶回杭州,并在当天晚上给一个患者进行角膜移植。”“山岗的胸膛首先被掏空了,接着腹腔也被掏空了。一年之后在某地某一个人体知识展览上,山岗的胃和肝以及肺分别浸在福尔马林中供人观赏。他的心脏和肾脏都被作了移植。心脏移植没有成功,那患者死在手术台上。肾脏移植却极为成功,患者已经活了一年多了。”“口腔科医生和泌尿科医生是同时出去的,他们手里各自拿着下颌骨和睾丸。他们接下去要干的也一样都是移植。口腔科医生将把一个活人的下颌骨锯下来,再把山岗的下颌骨装进去。对这种移植他具有绝对的信心。山岗身上最得意的应该是睾丸了。尿医生将他的睾丸移植在一个因车祸而睾丸被碾碎的年轻人身上。”取骨骼的医生“先从山岗的脚下手,从那里开始一点一点切除在骨骼上的肌肉与筋膜组织。他将切除物整齐地堆在一旁。他的工作是缓慢的,但他有足够的耐心去对付。”


    山岗虽然死了,但他的零部件却得到了生。有的暂时地生,比如他的肾脏、他的睾丸;有的永久地存在,比如他的胃和肝以及肺;他的生命甚至得到了延续,移植他睾丸的年轻人,“居然结婚了,而且他妻子立刻就怀孕,十个月后生下一个十分壮实的儿子。”但死亡后的山岗终究只是一具没有生命的躯壳,当取骨骼的医生“的工作发展到大腿时,他捏捏山岗腿上粗鲁的肌肉对山岗说:‘尽管你很结实,但我把你的骨骼放在我们教研室时,你就会显得弱不禁风。’”小说,在这句话里戛然而止。任何人,都读得出这句话里的深刻隐喻:生命,只有生命,才是坚强的;没有生命的躯体,再强壮,也弱不禁风。


    余华的《现实一种》很能体现余华小说残忍、冷酷、荒诞的特征。山峰踢死皮皮,山岗整死山峰,残忍、冷酷得令人不忍直视,不忍再读。山岗整死山峰,山岗死后的归宿,荒诞得令人难以置信,令人倍觉怪异。但在残忍、冷酷、荒诞的同时,余华悄悄地撩起死亡黑暗大幕的一角,让希望的阳光照射进来。于是,我们从《现实一种》最后的荒诞里,看到了一丝希望,看到了生命的延续。


    死与生,是同胞兄弟。生,潜藏着死;死,孕育着生。死亡,只是现实之一种,并不是生命的全部。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8-12-19 16:47
特意重看了一遍《现实一种》,倘若不那么复杂的思考文学性,我倒宁愿假设余华只是想讲好这么一个故事。当然,如果文字也像香港电影一样分级的话,这篇文字应该属于R级,和黄秋生的人肉叉烧包一个归类。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19 18:17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8-12-19 18:18 编辑

对余华以及余华的作品知之甚少,回复起来,有难度。看晚上能不能读一读这个小说,明天再来。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8-12-19 20:49
读这篇文,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来。人性太可怕,恐怖了!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0 09:58
昨天晚上网搜了这部小说,实话,虽然房间有如春的暖气,依然感觉到西北风从窗户的某个缝隙钻进来,打在身上,冷飕飕的。
这是我仔细读过的唯一一部余华的小说,以后也不会再阅读任何一部。
不喜欢这个人,更不喜欢这个小说。也许当初读阳光的那篇评说,尚有意气在里面,此间,意气散尽的阅读体验,依然是如此结论。
字母老师有自己的解读,从文学角度来讲,是对的,但抛却文学角度,单纯以普通阅读者的体验来说:写小说的这个人,得有一个多么冷酷的心肠!这部小说让我想到“关门打狗”。没有任何外部场景的介入,即便有些介入,也是虚化的,模糊的。人性真的有这么冷酷么?如果以逻辑讲:哪个老太太会视孙儿的死无动于衷?皮皮只有四岁,他的身高不足以摔死一个人。况:兄弟两既知老太太以处于糊涂的状态,又如何放心将牙牙学语的孩子放在家里?如此荒诞的书写,让我看到了卡夫卡的痕迹。
当然,文学允许虚构,文学欣赏也有不同角度,就文学欣赏评析本身,老师的书写很到位。

作者: 任逍遥km    时间: 2018-12-20 11:35
余华就是敢写。放到现今恐怕连发表权也没有了。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12-20 11:51
柳藏 发表于 2018-12-19 16:47
特意重看了一遍《现实一种》,倘若不那么复杂的思考文学性,我倒宁愿假设余华只是想讲好这么一个故事。当然 ...

死亡,是生命的一种形式,也是文学书写的永久话题。《现实一种》虽然荒诞,却或许在荒诞中揭示了死亡的真相。从这个意义上讲,它,还是值得一读的。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8-12-20 11:55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12-20 09:58
昨天晚上网搜了这部小说,实话,虽然房间有如春的暖气,依然感觉到西北风从窗户的某个缝隙钻进来,打在身上 ...

不可以。
《许三观卖血记》你一定要读。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12-20 11:56
本帖最后由 rsjby 于 2018-12-20 11:58 编辑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12-20 09:58
昨天晚上网搜了这部小说,实话,虽然房间有如春的暖气,依然感觉到西北风从窗户的某个缝隙钻进来,打在身上 ...

残忍、残酷、荒诞,是余华小说的重要特点。读他的小说,总会呼吸不畅,觉得很堵。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他笔下的残忍、残酷、荒诞存在;他用文学的方式将这些展示出来,的确不太好接受。幸好,余华说得很清楚,他笔下的这些,只是“现实一种”,并不是现实的全部。
余华早期的小说独树一帜,有很多实验性。到后期,他似乎有所回归。只是,回归后的余华,似乎不再是我认识的余华。所以,最喜欢的是他中期的《许三观卖血记》。当然,这书读起来,依然令人呼吸不畅,堵得荒。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12-20 11:59
任逍遥km 发表于 2018-12-20 11:35
余华就是敢写。放到现今恐怕连发表权也没有了。

余华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所以他的作品才得以发表。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12-20 12:00
柳藏 发表于 2018-12-20 11:55
不可以。
《许三观卖血记》你一定要读。

对,读了《许三观卖血记》,才能真正认识余华。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12-20 12:00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8-12-19 20:49
读这篇文,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来。人性太可怕,恐怖了!

的确是这样,越读越惊心,越压抑。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0 13:46
柳藏 发表于 2018-12-20 11:55
不可以。
《许三观卖血记》你一定要读。

别吓唬我。晚上我再睡不着觉。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0 13:47
rsjby 发表于 2018-12-20 11:56
残忍、残酷、荒诞,是余华小说的重要特点。读他的小说,总会呼吸不畅,觉得很堵。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他笔 ...

你和三变一起吓我。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0 13:48
rsjby 发表于 2018-12-20 11:56
残忍、残酷、荒诞,是余华小说的重要特点。读他的小说,总会呼吸不畅,觉得很堵。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他笔 ...

余华似乎在用小说构件一个城堡,然后在这个城堡里,架构内容。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8-12-20 14:53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12-20 13:47
你和三变一起吓我。

读完再回复我们。。。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0 19:16
柳藏 发表于 2018-12-20 14:53
读完再回复我们。。。

行,晚上读读。
但愿不会后背发冷。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8-12-20 22:29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12-20 19:16
行,晚上读读。
但愿不会后背发冷。

等着




作者: 鲜然    时间: 2018-12-21 07:57
余华是值得一读的,尤其早期。一直想要读《许三观卖血记》,一直没。不知怎么,手里没这本书。
但《第七天》,不好。
作者: 文璘    时间: 2018-12-21 08:55
本帖最后由 文璘 于 2018-12-21 08:58 编辑

余华这个人很傲,尤其是对国内批评界更是常常出言不逊,所以学界不待见他。想当年的先锋诸将格非苏童等已经镀成金身,他还是闲散于庙堂之外。余华是杰出的作家无疑,如果想更深入的了解余华作品,有一书两文值得看:北大陈晓明的《无边的挑战——先锋小说的后现代性》,哈佛王德威的《当代小说二十家》中《伤痕即景,暴力奇观——余华论》,中山谢有顺的《先锋小说的生存哲学》。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1 10:18
柳藏 发表于 2018-12-20 22:29
等着


在网上读了。以我对小说的浅薄,我以为,《许三观卖血记》才是小说家应有的态度。现实残酷,但依然不失温情。人性自有弱点,有贪婪、有欲望,但也不缺少美好。立体的,多方位的,才能称其为人,过分渲染残酷残忍,而将人性中的善隐藏,将人物形象流于刻意的荒诞,似乎有哗众取宠的嫌疑。
其中有一个点,很是让人泪目:一乐因为想吃面条去找生父未果,不愿归家,许三观嘴里骂着去找,找到一乐,将一乐背在背上,一乐问是不是带他去吃面条,许三观说是。这一处的特写,是升华,远比一乐患病许三观卖血救治来得温存。
艺术与生活,是相互依存的,将某一个方面写到极致,也许是一种写作手段,但难免让艺术脱离生活的轨迹而孤独地存在,也许余华在追求这种效果,也许很多年以后在文学艺术的沿革与流变里会占一席之地,但如果就阅读体验,《许三观卖血记》更值得提倡。在冗长而宏大的社会背景下,即便人显得那么渺小,然而,人性中温暖的部分,不会因为身处环境的残酷残忍而丧失殆尽。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1 10:19
鲜然 发表于 2018-12-21 07:57
余华是值得一读的,尤其早期。一直想要读《许三观卖血记》,一直没。不知怎么,手里没这本书。
但《第七天 ...

然然,网上可以看,不太长。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1 10:20
文璘 发表于 2018-12-21 08:55
余华这个人很傲,尤其是对国内批评界更是常常出言不逊,所以学界不待见他。想当年的先锋诸将格非苏童等已经 ...

你这一推荐,忽然就山高水长。
回头找来读读。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8-12-21 10:27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12-21 10:18
在网上读了。以我对小说的浅薄,我以为,《许三观卖血记》才是小说家应有的态度。现实残酷,但依然不失温 ...

一个潦倒、卑微的人,何以打动千万读者的心?是因为人性的光芒。
蝇蝇苟苟的人们,一样有着耶和华一样的神性力量。
毫不夸张的说,许三观为了救孩子一路卖血,是夸父追日般的壮举!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1 10:32
柳藏 发表于 2018-12-21 10:27
一个潦倒、卑微的人,何以打动千万读者的心?是因为人性的光芒。
蝇蝇苟苟的人们,一样有着耶和华一样的 ...

夸父逐日用得好。


.
作者: 鲜然    时间: 2018-12-21 10:51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12-21 10:20
你这一推荐,忽然就山高水长。
回头找来读读。

当年读《活着》,很震撼。就想读许三观,结果没买上。后来这事儿就搁置了。
三十年前,在单位图书角的书架上看见余华一套书里的一半,大约五六本,商量一下,就拿手里的其他书置换了。当时觉得另一半在其他专业的书架上,但当时没立马找。后,遍寻未果。不得已,上网搜,余华许多,但是是另一版本。至今,未能凑成一套。
那另一半里,就有许三观。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1 10:54
鲜然 发表于 2018-12-21 10:51
当年读《活着》,很震撼。就想读许三观,结果没买上。后来这事儿就搁置了。
三十年前,在单位图书角的书 ...

上次读了阳光写的余华,这次读了字母老师的余华,现在特想读然然的余华。
作者: 鲜然    时间: 2018-12-21 11:09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12-21 10:54
上次读了阳光写的余华,这次读了字母老师的余华,现在特想读然然的余华。

啊?距离上次读余华,怎也五年了。
他们说余华暴力,血腥……我倒觉得,他的文字有他独特的好,力度足够,表达饱满。并不讨厌。
但从没想过读后感……觉得抓不住精髓,驾驭不了,亦不能偷懒。

这是坑啊……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1 11:25
鲜然 发表于 2018-12-21 11:09
啊?距离上次读余华,怎也五年了。
他们说余华暴力,血腥……我倒觉得,他的文字有他独特的好,力度足够 ...


填不?慢慢填,不着急。反正时光一大把。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1 11:28
柳藏 发表于 2018-12-21 10:27
一个潦倒、卑微的人,何以打动千万读者的心?是因为人性的光芒。
蝇蝇苟苟的人们,一样有着耶和华一样的 ...

对了,忘了说,昨天读完了《江海平生》的伯父一章,觉得,其实人性中,恶的部分,真实而赤裸的存在,也许余华,不过将之极致化。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8-12-21 11:40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12-21 11:28
对了,忘了说,昨天读完了《江海平生》的伯父一章,觉得,其实人性中,恶的部分,真实而赤裸的存在,也许 ...

艺术就是嫁接、夸张、扭曲。人性的七宗罪之所叫原罪,就是讲它与生俱来。如果作为读者,你硬是要给他套上现实的可能与否,那就风牛马了。曾与一位编剧老师聊天,说到好莱坞大片的战场逼真效果,他抽了一口烟说,大战之前通常都要安静等待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电影照实拍了么?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12-21 11:44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12-20 19:16
行,晚上读读。
但愿不会后背发冷。

《许三观卖血记》主要是写“苦难”,虽也令人难受,却不是《现实一种》那么恐怖。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12-21 11:45
鲜然 发表于 2018-12-21 07:57
余华是值得一读的,尤其早期。一直想要读《许三观卖血记》,一直没。不知怎么,手里没这本书。
但《第七天 ...

也不喜欢他的《第七天》,包括《兄弟》,也不太喜欢。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12-21 11:49
文璘 发表于 2018-12-21 08:55
余华这个人很傲,尤其是对国内批评界更是常常出言不逊,所以学界不待见他。想当年的先锋诸将格非苏童等已经 ...

读小说,不太管它是什么主义,只看故事。看得懂则罢,看不懂就算了。还好,余华也好,格非、马原、苏童也好,都自以为勉强看得明白。感觉,余华的中期最好,比如《许三观卖血记》,就是经典中的经典。格非越写越好,“江南三部曲”较好,最喜欢他的《望春风》。偶有所感,就写写,完全主观的感慨。不太喜欢去看那些理论。

作者: 鲜然    时间: 2018-12-21 11:51
rsjby 发表于 2018-12-21 11:45
也不喜欢他的《第七天》,包括《兄弟》,也不太喜欢。

嗯,第七天之后,再未读余华。
作者: 鲜然    时间: 2018-12-21 11:59
本帖最后由 鲜然 于 2018-12-21 12:00 编辑


刚刚看了一下书柜。我的那半套余华。
和李娟挨着。估计是,当时的情形是,书读的冷,就换个暖而轻松的调子平衡了一下。

也不算是精品,估计,就是喜欢这个灰调子。仅此而已。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1 12:25
柳藏 发表于 2018-12-21 11:40
艺术就是嫁接、夸张、扭曲。人性的七宗罪之所叫原罪,就是讲它与生俱来。如果作为读者,你硬是要给他套上 ...

这好像与某个“主义”沾边了。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1 12:26
rsjby 发表于 2018-12-21 11:44
《许三观卖血记》主要是写“苦难”,虽也令人难受,却不是《现实一种》那么恐怖。

是恐怖加冷酷。直接见骨的残忍。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1 12:27
鲜然 发表于 2018-12-21 11:59
刚刚看了一下书柜。我的那半套余华。
和李娟挨着。估计是,当时的情形是,书读的冷,就换个暖而轻松的调 ...

李娟我读了,当时还写了。改天找找。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8-12-21 14:12
书话版自阳光姐发余华的火帖之后,陆续几篇上来,包括毕宇飞,包括史铁生,都各有独到见解。
在风雨老师这里,大家的跟帖交流很为客观,对如何理解余华作品,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书话版真真的一些书蠹。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8-12-21 14:59
鲜然 发表于 2018-12-21 11:59
刚刚看了一下书柜。我的那半套余华。
和李娟挨着。估计是,当时的情形是,书读的冷,就换个暖而轻松的调 ...

如此待书,可谓细心人。
说来也怪,我放鬼吹灯的地方,是绝不放盗墓笔记的。而且还一直想把盗墓笔记扔掉。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8-12-21 21:06
几年前读过活着,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再就没有碰过。
在书话版的感受,就是书读不过来。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12-21 23:32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12-21 12:27
李娟我读了,当时还写了。改天找找。

还没读过李娟的书。很好吗?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8-12-22 21:24
rsjby 发表于 2018-12-21 23:32
还没读过李娟的书。很好吗?

李娟的文字可以让你感觉冰天雪地中的温暖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3 10:31
rsjby 发表于 2018-12-21 23:32
还没读过李娟的书。很好吗?

怎么说呢,我觉得好看,感觉不一定适合你。楼下三变的回复是正解。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12-25 08:52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12-23 10:31
怎么说呢,我觉得好看,感觉不一定适合你。楼下三变的回复是正解。

读个人文集时,总会遇到失望的文。读多人合集时,又觉彼此格调大异。读书时的选择,也是麻烦事。于是,一些经典,便读了又读,比如沈从文,废名,汪曾祺,史铁生……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5 09:00
rsjby 发表于 2018-12-25 08:52
读个人文集时,总会遇到失望的文。读多人合集时,又觉彼此格调大异。读书时的选择,也是麻烦事。于是,一 ...

嗯,我在字母老师这里感受到了一种“念旧”,我喜欢“念旧”以及“念旧”的人。
作者: rsjby    时间: 2018-12-25 10:00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12-25 09:00
嗯,我在字母老师这里感受到了一种“念旧”,我喜欢“念旧”以及“念旧”的人。

怀旧与回忆,是老年痴呆的前奏。感觉自己已经是“序曲”阶段了。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5 10:04
rsjby 发表于 2018-12-25 10:00
怀旧与回忆,是老年痴呆的前奏。感觉自己已经是“序曲”阶段了。

怀旧和念旧是两个概念么。

..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8-12-25 10:10
很喜欢对于读书,有不同的观点,更期待,于书话评论版,仅针对“书”听到不同的声音。
在争论中,在不同的声音里,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写作,学习写作,不断提升自己。
作者: rsjby    时间: 2019-1-1 20:39
在天涯里,有大家告诉我:“余华的父母是医生,他从小在医院的环境长大,见惯了疾病,血,和死亡。他家对面就是医院的太平间,夏天溽热,他在家睡午觉睡不着,就跑到太平间放尸体的水泥床上去睡,因为那里凉快。余华的小说对死亡和杀戮的描绘冷静到冰冷,和他童年的生活或许有关。”看来,余华小说里随处可见的死亡,是有生活基础的。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