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文化笔记 九、十、十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12-19 19:23
标题: 文化笔记 九、十、十一
本帖最后由 李灿 于 2018-12-19 19:24 编辑

  九、不做网络文化的传声筒

  这些年随着网络的流行,很多文化现象传播得更快了。这本身是科技进步的结果,结果我却发现,很多人却反而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只能算是网络文化的传声筒,他们只会重复网上别人说过的话,永远不去想这些话该不该说。

  例如,这些年,很多人把“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做口头禅。网上确实有很多人这样说,但这话确实要不得。首先,这话说得过于绝对。所有的可怜之人都可恨吗?“文革”中老舍被逼跳湖自杀,我们能说老舍该死吗?有个父亲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拿自己的小孩当出气筒子,又打又骂。你说这个父亲可怜又可恨,还说得过去;但你能说这个小孩可恨吗?小孩是无辜的,他凭什么在童年时期要受到这样的不公正待遇?而且,这话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落难了,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帮助他,而是怀疑他活该。当我们自己遇到困难时,还能指望别人的帮助吗?别人也会认为我们身上有可恨之处啊!这样一来,这个社会还有正能量吗?我觉得,我们只能说“可怜之人往往也有可恨之处”,但不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还比如,有的年轻姑娘动不动把“要么给我钱,要么给我爱,要么给我滚!”挂在嘴边。这话就要不得。有人说,网上大家都这么说。我想问的是,你自己没有起码的是非判断能力吗?这样的话还是人话吗?爱不仅仅是索取,更重要的是奉献。一个人总是坚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这怎么要得呢?你整天把这样的话往出讲,那个小伙子敢要你呢?你们就是结婚了,他能有安全感吗?如果某一天他经济形势不好了,忙于工作疏忽了你,你是不是会直接让他滚呢?我们恋爱、结婚是要找一个共患难的伴侣,而不是找一个大小姐。

  网络文化并不都是好的,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网上说什么,我们就跟着说什么。

  十、文化人要有自己的思想

  我前年讲不能做网络文化的传声筒,就是要告诉大家,人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

  鲍鹏山先生就曾经批评过“网络爱国者”。什么叫“网络爱国者”呢?整天在网上说自己爱国,骂别人不爱国的人。前些年,有人动不动就鼓吹要抵制日货,还砸外国车等等。他们做了很多过激的行为。其实这就是缺乏理性的表现。

  前些年,我的大学同学也转发过这样的倡议。他们问我什么意见,我说那根本就行不通。今天的中国是开放的中国,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我们用的商品里面,不可能百分之百的都是中国元素。同一个产品,可能这个零件是日本生产的,那个部位又用了美国的技术,这并不奇怪。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去抵制?俄罗斯和日本同我们有血海深仇,美国支持台湾独立,南海周边的国家和我们还有领土争端。再往远了说,近代西方列强都侵略过中国。我们今天抵制这个,明天抵制那个,那岂不会回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时代?那样现实吗?外国做出对中国不利的行为,该应对的当然要应对,肯定不能像晚清政府那样任人宰割。然而,不理性地抵制行为不仅于事无补,还会给国家添乱。

  有些事情上,我们一定要理性,不能盲目随大流。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文化人,不是真正的文化人。

  十一、中华文化是包容的文化

  我前年讲到鲍鹏山先生,他提到中华文化是包容的文化。作为大国国民,我们也要有大国心态。

  我前面就讲到,盲目抵制日本、抵制美国是行不通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今的中国正在搞改革开放,就要学会与狼共舞。我们何尝不知道美国和日本对我们中国是不友好的呢?可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如果没有包容的心态,今天抵制这个,明天抵制那个,我们还有合作伙伴吗?有人说我们要团结第三世界的国家。鲍鹏山先生也提到,和中国没有建交的恰恰有第三世界的国家。我还想补充一句,它们中还有支持台独的。所以,看问题不能这么肤浅。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第几世界为标准来确定国与国的关系。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国家我们要交往,第三世界的国家也要交往。我们是大国,要灵活地处理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决不能僵化死板。

  国与国是这样,人与人何尝不是这样?我们身边有的人,动不动就说身边人不好。例如,妻子不贤惠、儿女不孝顺等等。甚至,家里人对自己和对外人的态度都要对比,你没有做到“内外有分、亲疏有别”,那也会犯他的王法。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做人不够大气。你的妻子儿女也是独立的个人,怎么可能每一个观点都和你一样,做得每一件事情都让你满意呢?每个人要遇到的人很多,做每一件事都去按“内外有分、亲疏有别”的标准,否则就害怕家里人不满,那样不是太累吗?一个人没有宽广的胸怀,自然看周围的人都是敌人,最终只能做孤家寡人。

  我们作为泱泱大国的国民,一定要有大国心态,要深刻领会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能走到今天,就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断融合的结果。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8-12-20 09:03
问好。《文化笔记 九、十、十一》是作者关于文化的思考结晶,这次包括“不做网络文化的传声筒、文化人要有自己的思想、中华文化是包容的文化等”三个方面,言简意赅,观点鲜明,论述有理有据,虽不是多么的新颖,但读后能受益,这就足够了。拜读。祝冬安!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8-12-20 09:05
建议:这类文章和散文有一定的差异,建议发至杂文版更为恰当。在本版,还是发来散文交流为好。愚见。仅供参考。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12-20 09:10
刘彦林 发表于 2018-12-20 09:05
建议:这类文章和散文有一定的差异,建议发至杂文版更为恰当。在本版,还是发来散文交流为好。愚见。仅供参 ...

你说的我明白,这个系列写完后我也不打算再写。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8-12-24 16:19
刘彦林 发表于 2018-12-20 09:05
建议:这类文章和散文有一定的差异,建议发至杂文版更为恰当。在本版,还是发来散文交流为好。愚见。仅供参 ...

江天版也是很热闹的。我也赞同刘版的说法。感谢你的文章,有理有据,让人增长了见识。欣赏了。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8-12-24 19:13
川媚 发表于 2018-12-24 16:19
江天版也是很热闹的。我也赞同刘版的说法。感谢你的文章,有理有据,让人增长了见识。欣赏了。

我是以写万华散文的心态来写的。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