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明朝官场说君臣 [打印本页]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6 09:58
标题: 明朝官场说君臣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8-12-28 09:25 编辑

明朝官场说君臣
文/草舍煮字

  
  断断续续看了若干集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其中有成势之前的张居正的形象,一表人才器宇轩昂又不乏谦恭的样子,突然想聊聊他,以及聊聊与他同时代的几位君臣的话题。
  
  张居正是个牛人,千古一相,是中国封建社会唯一改革成功的。如果一部影视正剧作品真实地表现他的生平会很难,这个人太复杂了,用政治正确的眼光看很不正面。限于篇幅,我能聊的也只是九牛一毛。
  
  张居正活在明嘉靖-万历年间。明朝与宋朝有一点相似的地方,按照宋朝君臣的说法,就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说个宋朝的例子,宋军与西夏作战失利,神宗认为是一位粮草官员的错,下令处死。宰相蔡确拖着不办,说“开国以来,没有杀过文人,臣等不希望陛下开这个先例。”神宗说:“那就罚他脸上刺字,发配偏贫之地。”脸上刺字是一种辱刑。门下侍郎章惇说:“士可杀而不可辱。”神宗怒了:“朕就连一件痛快事也做不成!”这个怒的口气更像是抱怨。章惇居然敢回嘴:“像这样的痛快事,做不成也好。”最后神宗皇帝还真就没做成。
  
  明朝中后期,文臣虽然没有明说“皇帝应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宋朝文彦博语),但皇权受到文官集团的抗衡和制约是事实,这种抗衡经常是以死相逼的。名垂青史的清官海瑞跟嘉靖皇帝一言不合,就抬着棺材去和皇帝聊聊。碰上这个穷得连尽孝都没钱的忠臣孝子,嘉靖也怕不要命的,没敢见他,找了个台阶下,说不愿意既成就了海瑞“诤臣死谏”的美名,自己又被人说是昏君,最后也没有太难为他,给他升了个无权无钱的闲职,毕竟朝廷需要把他戳在那里当廉洁的旗帜。明朝中后期几位不着调的皇帝,想找相好的不能自由,确定太子也不能决断。皇帝老大也积极抗争过,比如对敢顶嘴的小弟“廷杖”,就是在朝堂之上扒下裤子打屁股。那些臣下根本不怕,个个都想以此成就自己“诤臣”的美名。人家群臣说了,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国事就该朝议说了算。老大你看看北宋,就有前车之鉴,哲宗死后,宰相章惇向皇太后推荐有执政能力的简王继位,但说话不小心惹恼了无子嗣的皇太后,太后大妈力排众议一人独断,将纵情声色犬马、铺张享受的艺术大腕端王(宋徽宗)推上了王位,埋下了北宋王朝覆灭的祸根。南宋岳飞的死,主因之一也是多嘴皇家确立继承人的家事。殷鉴不远,明朝官僚集团就敢叫板,既然老大不怕误国,你就把我们大家都毙了吧!老大没了脾气,就采取不理政、不上朝来消极抗争。治国靠文臣,不似那种武强文弱军阀割据的时代,袁世凯说解散国会就解散国会。朱家皇帝不理政,大明的天被大臣们撑得蛮好。当然,这些文臣里不乏贪污腐化、渎职不作为以及清谈误国者。
  
  说回张居正改革,先说说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失败。王安石仗着皇帝这个靠山给他撑腰,公然打出“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的旗号,这家伙连迷信、舆论都不怕,皇家祖宗都不要了,生生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撑他腰的皇帝也受连累。更糟糕的是,他任用了能力不突出却能投其所好,立场随风倒的投机分子和污吏,比如蔡京,为变法埋下了祸根。改革不仅最终失败,还帮了腐败的忙,王安石始料未及。这个生性无趣味的“拗相公”,最终拗不过大宋的官僚集团。
  
  张居正是非常聪明的,为了实现政治抱负,他在登上高位之前就游走于各政治阵营之间,找准靠山,左右逢源,最终坐上首辅大臣的位置。这是他为了取得坚守立场的资本,而在形式上暂时放弃立场采取的手段。后来攀上了李太后、大太监冯保的关系,使他们成为自己专制的靠山,更体现出了他的政治智慧,以致有史家称他是“中国唯一顺风顺水的改革家”。取得强势地位后,张居正起初并没有急于强硬地推行改革,而是首先用祖宗的成法为自己的政治改革方案(考成法)做“包装”,借朱元璋御批的《大明会典》为改革“正名”,使自己取得合法地位和舆论优势,使得反对派即使看穿也奈何不得。利用考成法,他罢免了反对派和庸吏、污吏,为下一步的经济改革攒齐了人马。和王安石的“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相反,张居正的高明在于,用朱元璋的祖宗之法去堵人的嘴,去排挤异己,为改革正名,反对改革就是反对祖宗。
  
  值得思考的是,同一时代的清官海瑞,先期实践过张居正将要推行的经济改革“一条鞭法”,有一定经验。但是张居正在对其敬重之余,却置之不用。事后海瑞把朝廷上下都骂遍了。张居正认为,海瑞为人处世过于极端、激进,不能容人(和王安石的处事作风有相似之处),而改革是涉及从中央到地方的整个国家管理机构的事情,相互协调才能政令顺畅,不能有任何一个不合规格的“零件”阻碍机构运行。因此,他主张用人要用“循吏”,循吏不以清廉为基准,专指那些处事稳重而有实用主义精神的官吏。当然,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那么,有着傲然千古的政绩,张居正在影视当中的正面形象为什么不好表现呢?因为此人的私生活是穷奢极欲、淫乱糜烂的,而且他的发迹史也很不光彩。按照现实的观点,他的很多做法与古今提倡的为官之道极不相符,不可以作为官员效仿的楷模。
  
  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解决了为祸几十年的东南沿海倭患(说是抗倭,实际上从人数看,占“倭子”大多数的是中国的船民。也不能把他们一概论为汉奸,多数人是被明王朝的禁海令失去了生计,被倭寇利用了的)。之后,张居正一手提拔的戚继光,成为最忠心的帅才,在北疆驻守了16年,抵御凶猛的蒙古铁骑侵袭,使千万人的生命免受战争威胁,为万历改革赢得了军事安定的局面。张居正指示他采取的策略挺有意思,拉拢西北、正北部落,打击东北外敌。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杀鸡儆猴,让被拉拢部族的珍惜来之不易的皇恩,轻易不敢忤逆。二是集中对付一个方向,不必多面受敌,防止全线防御造成军力捉襟见肘,陷于被动。为什么不都拉拢呢?那样皇恩就贱卖了,要知道人心不足,对谁好点,对别人都是结仇。
  
  戚继光作为民族英雄名至实归。但是,在这些光环之下,戚继光在个人操行方面颇有污点:向张居正行贿礼、送春药、投靠山,用迷信治军,另辟私宅密养小妾,等等。《明史》说他“操行不知如而果毅过人”,意思是他英勇而不廉洁。但是后世的史家大都没有苛求这位英雄是个完人,况且他遵循社会的潜规则也是出于无奈,或者是“务实”——张居正能够使他建立辉煌的功业,迷信治军是因为这对鼓舞士气管用,秘密包养二奶,是由于他的老婆习武强悍却不生养(这些在电视剧中都隐讳了)。当然,戚继光最终得到了长妻的谅解。尽管他大方送礼,却经常缺少家用,以至过年还差点挨饿。张居正死后被万历皇帝清算(只查抄到十万钱,皇帝非常失望),戚继光随之倒运,离职之时一贫如洗。“领将印三十余年,家无余田,惟集书数千卷而已。”原来他的所有收入无论来路是不是正当,都用在了交际上,自己还是清白的。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戚继光不畏死,不爱财,重实务而轻名节,比之“循吏”又强百倍。岳飞若能像他一样“务实”,南宋的历史读起来恐怕就不那么令人痛心疾首、垂头丧气了罢?
  
  万历皇帝是张居正的学生,为什么要在帝师死后查抄、清算他呢?原因是老师对于学生过于严苛,加上李太后非常信任张居正,认为严苛是为了孩子好。而陪伴万历长大的大太监冯保对张居正更是趋炎附势,唯命是从,以至于万历小皇帝在老师面前一直是战战兢兢的。身边的人都靠不住,小皇帝发现钱却能给他带来短暂的安慰,结果成了一个贪财皇帝。张居正压制皇帝,当然有为了变法要独断专行的原因,但是这也显示了他教育的失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吧,张居正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也因此他在活着的时候企图享尽人间一切欲望,把贪污受贿得到的物质全都消费掉,他知道留给后辈是留不住的。然而积劳成疾加上奢欲过度,他只活到了57岁。老师一死,年轻的万历皇帝发现自己身心的枷锁顷刻消失了,一切都可以自己说了算,完全自由了,过去所受到的节制、薄情一下子都激发了反弹和膨胀。不过,万历没有抄出能够坐实老师是贪官的财富,加上正直的官员仗义执言(其中有反对过张居正的),才没有把张居正一家灭门。张居正改革只有十年,国力大增。万历皇帝挥霍不完,又用这笔财富出兵朝鲜,打赢了抗日援朝的战争。女真族(满清)在战争后期加入明军后援,军力开始成长。无人想到他们的后人能够入主中原。万历花钱倒是痛快了,把他的后人,后来为张居正平反的崇祯皇帝穷死在了煤山上。史上三大勤奋皇帝之一的崇祯,皇朝没落日薄西山,也想变法强国,但刚愎自用不能容人,历史没给他机会。
  
  嘉靖年间俞大猷作为抗倭的军事主帅,在《抗倭英雄戚继光》电视剧中以一介武夫的形象出现,实际上此人文武双全。刀枪等各种兵器的系统实战运用技术书籍,自他而始编撰整理。他本人是南派少林的俗家弟子,用的武器是重棍。电视剧中,他的师弟欧阳深认为他手狠棍沉,在战场上招招致命,违反了佛法慈悲为怀的教义,不愿意认他。俞大猷的兵器教科书中唯独没有剑谱,后世冷兵器专家认为其中原因是,剑有双刃,练好极难,而且由于杀伤力大,剑谱若被恶人掌握会很麻烦。多年前在朝鲜发现了俞大猷著的棍谱,武功行家可以悟出其中隐含了剑谱。俞大猷对冷兵器战争的贡献,在于传统兵器技法和用兵阵法,而戚继光也有数册军事著述,图文并茂。他的贡献多在于克敌制胜的新兵器,以及军队训练方法,比如专门对付倭刀的狼筅,其中也包括一些火器,和与之相配的新阵法。武侠小说描述兵器技法秘籍盛于南宋,但实际上没有充分的证据,要有也是很简单原始的。
  
  再说说徐渭徐文长,诗、书、字、画、兵法无一不精,“大明第一才子”这个称号当之无愧,但却是在他死后,人们发现他自己销毁剩下的少部分作品才知道的(一说他与解缙、杨慎齐名)。徐文长八次科考不中没有消沉,41岁以胡宗宪幕僚的身份,全心投入到抗倭战争的谋划中。胡宗宪被划为奸臣严嵩一党,严嵩一倒,徐文长跟着背运,雄才大略不得施展,郁郁不得志,以至于绝望,毁掉自己的文章并且自残(用斧子砍头,用锥子扎自己耳朵眼,捶烂了睾丸),试图用肉体的痛苦来减轻精神的痛苦,也说明他遭受的精神之痛远超肉体之痛,最终在精神和肉体都极度痛苦中,煎熬了很久死去。“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连郑板桥和齐白石都恨不得与徐渭同时代,郑板桥说自己只配做他的门下走狗,齐白石说要给他铺纸、研墨。戚继光与胡宗宪有私交,也被划为严党。严嵩倒台后,他投靠张居正,才不至于落得徐文长的下场。电视剧中也表现了胡宗宪以严嵩为靠山,为抗倭尽职,做了很多实事,最后在狱中自戕,死在抗倭这件事上。他临死前嘱咐徐渭去投张居正,而徐渭书生义气,至死走不出胡部堂的知遇之恩。
  
  电视剧中,戚继光抗倭的艰苦卓绝,都是军人的本分,而耐人寻味的是剧中对官场的表现。比如,严嵩因为儿子贪污大量军粮而倒台,张居正的老师徐阶意味深长地对他说,皇帝查办严嵩,不是因为严嵩父子贪污腐化胡作非为,是这个三朝元老对国家不作为,成为国家发展的一大阻力,导致国力衰微。而其他人要为朝廷尽职尽责,就必须巴结逢迎他,战战兢兢,受他节制,处处掣肘。连抗倭这样危及国运的大事,胡宗宪、戚继光这些同僚们都要大量行贿严嵩父子后,再自筹钱粮,自己募兵。对照徐阶的一番话,看看张居正后来的做法,令人深思。
  
  琐琐碎碎,说点感受作为结语吧。在封建社会要想施展才华抱负,仅仅十年寒窗苦,一朝登朝堂是不够的,还要有坚实的靠山。不过,靠山往往不坚实,一朝天子一朝臣,靠山一旦人亡政息,那些在过去的变革中失去利益的皇亲贵族必然疯狂反扑,改革者死得比谁都难看,比如吴起、商鞅等等。所以绝大多数的官员只好选择随波逐流。像清乾隆时的纪晓岚就是这样的官员,其本人完全不是电视剧表现的那样“铁齿铜牙”,不过是清帝国“焚书坑儒”的爪牙。无论怎样,都是文人的悲哀。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鴳雀    时间: 2018-12-26 10:58
正面全面描写张居正的长篇小说——熊召政《张居正》,140万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43集。相比之下,小说更出彩,不亚于姚雪垠的《李自成》。我在小说里形象地理解了官场那点事。
作者: 一楠    时间: 2018-12-26 11:53
2010年,由唐国强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万历首辅张居正》43集已经在地方台热播了好长时间。
度阴山的《帝王师:张居正》和朱东润的《张居正》都是传记文学,很不错。
另有熊召政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前后四卷,分木兰歌、水龙吟、金缕曲、火凤凰。看点也多多。

说到张居正,此人的手段与前朝的王安石变法基本相似,就是用最偏执的手段实现最神圣的理想。

他23岁入官场,是一个刚正不阿的理想主义者,却在亲历腥风血雨的内阁斗争后,痛悟了什么是政治,从此踏上一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实用主义道路。 只要有助于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他便毫不在乎手段的正义与否。
这让他一方面成为政敌眼里最卑鄙的弄权小人,一方面又成为百姓心中最伟大的救国英雄。
至于海瑞,只是个性使然,敢于迎风而上,但却没有明确的政论观点,工作基本没有什么建树。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6 11:57
鴳雀 发表于 2018-12-26 10:58
正面全面描写张居正的长篇小说——熊召政《张居正》,140万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

哦,这两个作品还没看,孤陋寡闻了。
姚雪垠的《李自成》以现在的眼光看,倾向性上仍有受当时环境影响的因素。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8-12-26 11:57
凡事不可太用力,顶多七八分,要有退的份儿。
一点读文感想。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6 12:30
一楠 发表于 2018-12-26 11:53
2010年,由唐国强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万历首辅张居正》43集已经在地方台热播了好长时间。
度阴山的《帝王师 ...

这篇里也探讨了一下张居正改革与王安石的不同。
谢谢赏读!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6 12:31
黑龙江小龙女 发表于 2018-12-26 11:57
凡事不可太用力,顶多七八分,要有退的份儿。
一点读文感想。

着力即差,用情为伤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8-12-26 12:35
我个人感觉海瑞,水至清则无鱼。
而工作,社会都是需要合作的。
和别人配合不好,或者一般人达不到他的境界
就只有曲高和寡了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8-12-26 12:36
看见一楠的留言,说几句海瑞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6 12:40
黑龙江小龙女 发表于 2018-12-26 12:35
我个人感觉海瑞,水至清则无鱼。
而工作,社会都是需要合作的。
和别人配合不好,或者一般人达不到他的境 ...

海瑞能够跨越人的基本需求,付诸实践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人中外都认为只有少数英雄才能做到。但是把他树为楷模很难达到。树立高不可攀的道德标准其实是不道德的。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6 12:49
一楠 发表于 2018-12-26 11:53
2010年,由唐国强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万历首辅张居正》43集已经在地方台热播了好长时间。
度阴山的《帝王师 ...

海瑞与张居正的政治抱负相似,在张之前也施行过相同内容的改革,但他的性格、人脉决定了他不可能成功。在做地方官时,他秉公办案,兴修水利等,确也曾造福一方百姓,但得罪了地方豪强,无法建树。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12-26 13:04
说张居正改革成功,也是颇有争议的。权利的集中使张居正的改革得以推行。说他改革最终不成功的主要有两点佐证:一是他死后立即被政敌翻盘,自己也差点被鞭尸,说明他的革新没有后继者;二是他死后不到70年,明朝灭亡,改革没能挽救帝国。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8-12-26 15:00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12-26 11:57
哦,这两个作品还没看,孤陋寡闻了。
姚雪垠的《李自成》以现在的眼光看,倾向性上仍有受当时环境影响的 ...

小说也没看过,电视剧也没看过。不过小说还是颇受诟病的,主要就是为了美化张居正极力贬低别人,甚至不惜将历史上的忠臣作为反而人物丑化。虽然是小说,但既称“历史小说”,在史料无疑的情况下如此设计,也是不应该的。
作者: 断肠崖居士    时间: 2018-12-26 15:57
张居正的故事给人启发!即使现代,一样是朝中无人难做官!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6 16:16
lvhq018 发表于 2018-12-26 13:04
说张居正改革成功,也是颇有争议的。权利的集中使张居正的改革得以推行。说他改革最终不成功的主要有两点佐 ...

改革是否成功,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有没有达到目的。张居正改革的目的是充盈国库,增强国力。他死时,这个目的达到了,明朝打赢了抗日援朝的三次战争,而且对明朝起到了中兴的作用,使其国祚得以延长。要知道当时日本计划打下不堪一击的朝鲜作为跳板,再进攻大明。明朝要是没有改革增强的国力,被日本割占领土,甚至亡国是很有可能的。这是史家的共识。此前戚继光抗倭基本上是从民间募集的钱粮。其次,改革的成功是相对于整个封建王朝历史而言的,而且张本人算是寿终。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6 16:20
水如空 发表于 2018-12-26 15:00
小说也没看过,电视剧也没看过。不过小说还是颇受诟病的,主要就是为了美化张居正极力贬低别人,甚至不惜 ...

水兄是个善于独立思考的学者,如果看了有关张居正的小说或者电视剧,相信一定会在这两个作品和别人的诟病之间,做出一个理性、客观的判断的。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6 16:20
断肠崖居士 发表于 2018-12-26 15:57
张居正的故事给人启发!即使现代,一样是朝中无人难做官!

谢谢老先生赏读!问好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8-12-26 19:14
不太喜欢看历史剧,主要是嫌拍戏的将历史改编太多,有失水准。读草舍老师此篇,算是补上一课吧。谢谢老师分享佳作。
作者: 秋实    时间: 2018-12-26 20:41
草舍先生饱读诗书,能客观地还原历史,开卷有益,长见识啦
徐渭徐文长,民间流传甚广,但口口相传多有误区,以讹传讹掩盖了事实,好多人并不真正了解徐的情况,包括他的遭遇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18-12-26 21:30
其实爪牙也好,悲哀也罢,文人要生存,不能改变环境,就要适应环境,难不成都投汨罗江了?

欣赏草舍兄美文,有文采,有思想,拜读学习!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6 22:01
云馨 发表于 2018-12-26 19:14
不太喜欢看历史剧,主要是嫌拍戏的将历史改编太多,有失水准。读草舍老师此篇,算是补上一课吧。谢谢老师分 ...

这些是我个人的解读,分享一下,也听听朋友的看法。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6 22:04
秋实 发表于 2018-12-26 20:41
草舍先生饱读诗书,能客观地还原历史,开卷有益,长见识啦
徐渭徐文长,民间流传甚广,但口口相 ...

是的,比徐文长讹传得更多的人是唐伯虎,所以,读书勘误还是有其趣味的。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12-26 22:13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12-26 16:16
改革是否成功,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有没有达到目的。张居正改革的目的是充盈国库,增强国力。他死时,这 ...

这是你的标志,而你的标志是需要你证明的。也就是说,你可以提出标准,但需要证明给别人,让大家认可你的标准。
百发百中有两种,一种是指哪打哪,这是我们日常认可的百发百中,即首先按照公共标准立标,然后打到标的;另一种是打哪指哪,这是草舍的百发百中,即先打一枪,然后按照自己打到的地方立标准,以证明自己正确。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6 22:19
牛老伍 发表于 2018-12-26 21:30
其实爪牙也好,悲哀也罢,文人要生存,不能改变环境,就要适应环境,难不成都投汨罗江了?

欣赏草舍兄 ...

百无一用是书生,有时候质疑文人的骨气就像说“女人误国”一样可笑。
作者: 一楠    时间: 2018-12-26 22:27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12-26 12:30
这篇里也探讨了一下张居正改革与王安石的不同。
谢谢赏读!

同是变革,但张居正远没有王安石的心胸和大度,如果他有王安石三分之一的品行也不会被后人诟病。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6 23:03
lvhq018 发表于 2018-12-26 22:13
这是你的标志,而你的标志是需要你证明的。也就是说,你可以提出标准,但需要证明给别人,让大家认可你的 ...

这个标准,我后面讲了理由,也有明朝后来的史实证明,同时也是我读到的史家的共识。
当然,你可以一如既往地质疑一切,就像你认为世上就没有正确的事情一样。你不觉得你这句话把你自己也否定了吗?第一,这意味着你这句话也是不正确的;第二,知道你为了质疑而质疑,辩论就失去意义了。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6 23:09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8-12-26 23:12 编辑
一楠 发表于 2018-12-26 22:27
同是变革,但张居正远没有王安石的心胸和大度,如果他有王安石三分之一的品行也不会被后人诟病。

楠兄说对了。
张居正身处一个没有品行的君臣朝廷,只好丢掉品行去成大事。
王安石有心胸和大度,却被无品小人蔡京钻了空子。
传统史学多注重历史人物的品行,新史学则以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为重。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8-12-26 23:46
真想敲字:本狐狐纯来听戏,怕被草头王揍,还是老实讲几句。。。
明朝吧,就是弱,国力最强在头子上,中兴好像很模糊。不过这个弱弱的朝代延续的时年是很长的,我感觉这里头文人的出力是很重要因素。一部分文人纯的搞政治,一部分文人还能投笔从戎,可惜皇帝们不争气,等到像样的皇帝登场了,已经难以力挽狂澜了。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8-12-27 00:00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12-26 23:03
这个标准,我后面讲了理由,也有明朝后来的史实证明,同时也是我读到的史家的共识。
当然,你可以一如既 ...

由你吧。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8-12-27 09:38
成王败寇,改革也要看看改的什么革,有什么样的人支持,有什么样的人反对,此种事不止于封建社会,现代也似乎如此啊。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7 11:23
槐安. 发表于 2018-12-26 23:46
真想敲字:本狐狐纯来听戏,怕被草头王揍,还是老实讲几句。。。
明朝吧,就是弱,国力最强在头子上,中兴 ...

不过还好,明朝没有对外卑躬屈膝的皇帝。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7 11:27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8-12-27 09:38
成王败寇,改革也要看看改的什么革,有什么样的人支持,有什么样的人反对,此种事不止于封建社会,现代也似 ...

是的,万历改革在封建社会是个特例,张居正的顺风顺水是他不择手段创造的。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8-12-27 14:57
朱元璋一开始就对文人和官吏从骨子里就没什么好感,为了国家运行,又不得不用他们,结果一堆文人一个个灰头土脸,动辄打屁股,博得一丝尊严谈何容易?此外,朱瞻基没事找事,教一般宦官识字,结果太监成了明朝中晚期一支很重要的政治力量,想做成事情,不找他们还真不行。这个事情最为吊诡的是,朱元璋声嘶力竭地反对后宫和宦官干政,没想到恰恰是在张居正的时候,后宫、太监、文官集团三方构成了权力的三角形,维持了权力的稳定,让张居正改革成功了,张居正本人也得以自保。反观,李太后一死,三角形缺了一条鞭,坍塌了,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7 16:22
一孔 发表于 2018-12-27 14:57
朱元璋一开始就对文人和官吏从骨子里就没什么好感,为了国家运行,又不得不用他们,结果一堆文人一个个灰头 ...

朱元璋、朱棣对文人的荼毒,或许是造成明朝后期文官集团对抗皇权的历史原因,报应。
张居正的成功有他个人的原因,也有他所处的环境给了他能够闪转腾挪的空间的原因。或许是天意让封建时代的改革成功一次,虽然像是回光返照。
作者: 千幻烟    时间: 2018-12-27 18:27
张居正到底是个什么样滴人捏?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7 20:41
千幻烟 发表于 2018-12-27 18:27
张居正到底是个什么样滴人捏?

此人城府很深,要说清恐怕需要几本书的字数。
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时间: 2018-12-28 07:56
为官的人都得使尽计谋,再耿直的人也不可能站住脚。扬名历史的人物也有让人不耻的一面。拜读了!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8 08:46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8-12-28 07:56
为官的人都得使尽计谋,再耿直的人也不可能站住脚。扬名历史的人物也有让人不耻的一面。拜读了!

是的,人都是社会环境、历史环境的产物,无法用现代的价值观来定论。
作者: 淡淡不如风    时间: 2018-12-28 08:50
海瑞这种官像屈原,仗着自己清高就骂遍朝堂。
佩服的是他们是真的端正,死都不怕。
相比起现在很多人自己无耻,还口口声声谈人品,海瑞就是青天了。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8 09:08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18-12-28 08:50
海瑞这种官像屈原,仗着自己清高就骂遍朝堂。
佩服的是他们是真的端正,死都不怕。
相比起现在很多人自己 ...

清官和侠客一样,是社会的不祥之兆。
作者: 千幻烟    时间: 2018-12-28 09:26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12-27 20:41
此人城府很深,要说清恐怕需要几本书的字数。

为官之人,好像没有多少太干净的,您说是不是呀?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8 09:37
千幻烟 发表于 2018-12-28 09:26
为官之人,好像没有多少太干净的,您说是不是呀?

呵呵,这个我没有统计过。但是有个现象,做官不干净被揪出来的很显眼,所以显得很多,而好官都默默无闻。好人无人知,坏事传千里,这是普遍现象。
作者: 千幻烟    时间: 2018-12-28 09:58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12-28 09:37
呵呵,这个我没有统计过。但是有个现象,做官不干净被揪出来的很显眼,所以显得很多,而好官都默默无闻。 ...

     嗯嗯,介话有道理。
作者: 欧阳梦儿    时间: 2018-12-28 12:55
一说到政治就拎不清,就头痛。也许,处于政治漩涡中的人性,都是变态的折射。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28 13:48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8-12-28 12:55
一说到政治就拎不清,就头痛。也许,处于政治漩涡中的人性,都是变态的折射。

不在局中,又有时间,就容易拎清,就看有没有兴趣。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8-12-30 22:38
有一部剧叫《大明王朝1566》,2006年拍摄完毕,却被禁了十年,2016年才开播,现在只有在网上看了,优酷独播,要说银子。先生文中所说之人,那里面都有。这真的是一部神剧,即使要买会员看,评分也相当高,陈宝国主演,里面起码有七八个影帝,我上个月看了一遍,没大看明白,后来翻阅了一下明朝的一些资料,现在开始刷第二遍,这是我目前看过最好的电视剧,没有之一。或许剧情跟历史有所出入,但依然演出了那个朝代的气象。嘉靖帝几十年不上朝,却谙熟权谋之术,厉害!对历史所知甚少,但这部电视剧突然让我对历史感兴趣了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8-12-30 22:56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8-12-30 22:59 编辑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8-12-30 22:38
有一部剧叫《大明王朝1566》,2006年拍摄完毕,却被禁了十年,2016年才开播,现在只有在网上看了,优酷独播 ...

皇帝深谙权谋之术,说明他手下的官僚集团十分了得。
下一篇我要说说《历史是否说得清》。




作者: yugongjin    时间: 2019-1-4 16:21
当时是没有一个好的体制进行制约那些文人手里的权利,问好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9-1-4 20:39
yugongjin 发表于 2019-1-4 16:21
当时是没有一个好的体制进行制约那些文人手里的权利,问好

实际上开国皇帝朱元璋已经制定了很严酷的制度,甚至连宰相职位都取消了,但古今中外,任何体制都无可避免依靠官僚集团执政。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