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也能长成树
———关于永宗的书
2010-5-26 11:16:34 来源:湄洲日报 点击次数:打印】【关闭】【查看评论】
□黄明安
永宗的书出来了。抚摸着这本薄薄的散文集,他的形象在我的眼前浮现。这是一个朴实的、瘦高的青年,沉默的个性,没有多少表情的脸庞,像故乡野地里的一株草。今天这株草长成小树,有了工作,有了妻女,有了作品。他在北京打工,给民资企业当白领;去年刚当父亲,竟然生下8.4斤的女儿;今年在外地出书,许多文章曾在报纸副刊发表。到底有多少家?几十家、上百家?我做不到,我在他那个年龄更做不到。
一个乡下出身,书才读到高一的学生,竟然一边打工,一边写东西,把那些东西发在众多报纸上。我在与永宗偶遇中,以及后来围绕着他的写作、出书,一个问题总是盘旋的我的脑际:那么多报纸、刊物发表他的作品,到底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呢?
初读永宗的散文,几十篇情感小文毫不起眼呀。这位作者还是以自己为圆心,画文:写故乡,写亲情,写友情,也写爱情。这是作文者常走的路。一事一记,一物一叹,有感而发,因人而异。行文白描、单线,少起落,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然而,细读永宗的散文,则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永宗的文字干净,行文自然、亲切,感情真挚、守拙,无论长短,高下,他以不变应万变,写,无粉饰,无做作,无矫情,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看他的文章,如青歌赛上看原生态唱法,声音特清纯,唱法特放松,好像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这种没有技巧的技巧,纯朴自然的写法,在我接触的作者中少。他以打工生活为蓝本、以漂泊四方为心态、以苦难人生为本份、以追求超越为宗旨的写作意趣,在同龄人中更是少呀。
他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动笔,不停地投稿,多年如一日,日有所求,月有所获,年有所成,不断拓展,慢慢做大,及时调整、充实,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文,循规蹈矩谋生活,不说话,只干事,不求结果,只重过程,乐此不疲,乐在其中,还有一些我无法说出的东西,本身就具有精神力量。他太早辍学的人生经历使他永葆谦卑之心,他比较狭窄的阅读面反而成全了一种本色写法。从细处入手,从小处做起,做文如同拜神,发表如同中彩票,抚慰着他的心灵与人生。是的,人活在世上,谁都需要被现实证明,给自己信心。
关键是写出来了。也许你会对他的散文有看法。可他出手了,他得手了,而你还待在原处坐而论道,又能说明什么呢!一个人阅读面广当然有好处,可有时候也可能变成坏处:不敢动手,瞻前顾后,写不出来。这样你可成评论家,但可能成不了作家。
作家在我的意念中,是当不停地写,不断地寻找,神情既亢奋又冷漠。永宗的书出来了,他把身边的人写了一遍,把他进入社会的第一印象写了一回。下面还有很多路,他的经历将慢慢被沉淀,他的写作才刚刚开始。我要他(他称我为师,我就当一下子)出了书,该送的送,能卖的卖,就把它丢开。报纸副刊可以再投稿,但不要老停在那里。不妨试写小说,写比你更苦难、更尴尬的人。不要轻易称人老师,文学没有老师。要保持谦卑,但走近了你就不要老谦卑。最后,祝贺他,祝福他,祝他好人一生平安!
本文刊登于湄州日报 ,感谢黄明安老师、林仙久编辑
http://dzb.ptweb.com.cn/system/2010-5/26/20100526111634.htm
师友语录:
秦晚红 17:44:27
永宗兄,收到你的书了,早上翻看时,看到你的那篇《三姑的背篓》,几次泪下……
秦晚红 17:45:36
当然,我是翻着看的,还有很多没来得及细读,我想,打动我心的语言和情节肯定很多,我会找一个安静的充分的时间细细品读的
秦晚红 17:53:03
看你写你姑姑写你奶奶的文章,我的眼泪就不停的往下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