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诗文漫谈 [打印本页]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2-24 11:31
标题: 诗文漫谈
     俄国语言学家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雅各布逊对诗学的特殊贡献是这一观念:“诗性首先存在于某种具有自觉的内在关系的语言之内。”语言的诗性功能“提高符号的可感性”,吸引人注意符号的物质性,使人不把它仅仅作为交际的筹码来使用。在诗性语言中,符号与它的对象脱了节:符号与所指者的正常关系被打乱,这样就使符号作为自身有价值的对象获得了某种独立性。

      比如说李商隐《锦瑟》中的一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前一句本来是以明珠悲泪来象征自己怀才不遇的怨恨,后一句则是用“蓝田日暖,良玉生烟”这一为当时形容诗歌境界的习语来表达自己的才华,但吸引我们美学注意的却恰恰是诗句表面上的物质上的意思层面和精妙的遣词用句,这一层面的直接呈示与其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水乳交融在一起,就形成了诗歌极美的意境。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2-24 11:32
       个人认为好的散文应该是情深意厚耐咀嚼,而要达到这个效果则行文必须含蓄和节制,情绪一泛滥立马就落于下乘。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之所以被誉为感人至深的名篇,与他从容含蓄节制的文风有莫大关系。很多人都认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如他的《背影》,也是因为前者不如后者情深,而《背影》又过于伤感,情绪不够节制。柴可夫斯基的旋律天才世所罕见,但音乐界对他的评价并不是很高,就是因为他的音乐太伤感了比较滥情,不耐久听。余秋雨的缺点也是一样,缺乏含蓄节制之致,再加上文史知识错谬甚多,就更无法耐人咀嚼了。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2-24 11:32
       过于强调语言的新奇、陌生化来吸引读者是浮浅的。说语言是一件旧棉袄,这种工具式的理解,是对语言本质的错误解释。我们的语言有无穷的潜力,“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好的散文不是词语形式的创新,而是丰盈的心灵的自然流溢。其实汉语发展到今天已具有几乎无限的表达能力,何况丰富的社会生活还在不断地丰富它。文学的作用其实不应当在语言的新奇上越俎代庖,应该集中于美和思想的追求。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2-24 11:32
      “神韵”这个范畴首先是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来的,而钱钟书在他的《七缀集•中国诗与中国画》中说:“神韵派在旧诗史上算不得正统,不象南宗在旧画史上曾占有统治地位。唐代司空图和宋代严羽似乎都没有显着的影响;明末、清初,陆时雍评选《诗镜》来宣传,王士祯用理论兼实践来提倡,勉强造成了风气。这风气又短促得可怜。王士祯当时早有赵执信作《谈龙录》,大唱反调;乾嘉直到同、光,大多数作者和评论者认为它只是旁门小名家的诗风。这已是文学史常识。”

  个人也觉得王渔洋虽发展了神韵说,也扭曲了神韵说。他讥杜甫的诗为“变调”,颇令人无语。王渔洋的“神韵”说之所以偏颇,与他太迷恋禅宗有关,所以他以禅家所提倡的悠远寂灭,冥契自然的情趣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推崇清远冲淡之美。

  不过钱钟书给“神韵”下的定义是:“神韵不外乎情事有不落言诠者,景物有不着痕迹者,只隐约于纸上,俾揣摩于心中,以不画出、不说出示画不出、说不出,犹“禅”之有“机”而待“参”然。故取象如遥眺而非直逼视,用笔宁疏略而毋细密。”但这个定义似乎仍是狭义的,还囿于司空图和王渔洋的神韵概念,如韩愈的诗硬语盘空,李商隐的诗用典繁密,却也都不失神韵悠悠。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2-24 11:33
       刘若愚的《中国文学理论》确实是一本精深之作,国内外的学者对它评价都很高。它依据艾伯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所设计的四个要素,把中国的传统批评分成六种文学理论,分别称为形上论、决定论、表现论、技巧论、审美论以及实用论,比较成功地与西方文学理论实现了对接。不过刘若愚在这本书中几乎完全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独特性,对其以富有诗意和情感的创造性语言逼近和阐释文学作品的方式没予什么阐述,不得不说是一大缺憾。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2-24 11:33
                                 黑暗中的舞蹈——论文学

    当世界被遮蔽,语言就匆忙亮相
    亘古的星空不再璀璨,黑暗里,瀑布般的文字
    跳跃,魅惑,张扬
    撞击着虚无,使劲地炫耀
    制造那无边的紧张

    博尔赫斯在迷宫里跌宕,纳博科夫神经兮兮地上场
    走在交叉小径的花园里
    月色皎洁,心绪彷徨
    《洛丽塔》的作者烦躁而绝望
    双手正紧握他骄傲的君王权杖

    海德格尔凝神观照着梵高的《农鞋》
    体会那农夫的艰辛、焦虑和丰收的渴望
    世界就像黑夜中的闪电,敞开得如此澄明透亮
    轻声念叨着荷尔德林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
    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2-24 11:34
        阅读美国文学批评大师哈罗德•布鲁姆的著作是一种享受,他文笔生动犀利,见解独特拔俗,其高雅隽永的文字令人着迷。

  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一书中提出了独树一帜的“诗的误读”理论——“逆反批评”,认为经典树立起了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诗的历史形成乃是一代代诗人误读各自前驱的结果。他的这些观点对有过写作诗歌和小说经历的人来说决不是无稽之谈,如何在焦虑中改变、绕过、超越前辈作家的那些如同障碍物般横亘在眼前的巨大成就和规范,是一位真正的作家最突出的品质,原创就意味着背叛。

  阅读他的《西方正典》一书,是惊喜与困扰交织在一起的复杂体验。你惊喜于他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的坚定捍卫,对各种把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等等简单挂钩的评价方法的辛辣嘲讽;也困扰于他完全把道德和社会责任驱逐出文学领域的极端观点。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9-2-24 13:40
楚云婷 发表于 2019-2-24 11:32
个人认为好的散文应该是情深意厚耐咀嚼,而要达到这个效果则行文必须含蓄和节制,情绪一泛滥立马就 ...

赞同您的说法!一味抒情非好散文,要让叙述本身说话,节制情感的过分泛滥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9-2-24 13:41
楚云婷 发表于 2019-2-24 11:32
过于强调语言的新奇、陌生化来吸引读者是浮浅的。说语言是一件旧棉袄,这种工具式的理解,是对语言 ...

赞同!可以把这几段写到正文里哦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9-2-24 13:41
楚云婷 发表于 2019-2-24 11:33
刘若愚的《中国文学理论》确实是一本精深之作,国内外的学者对它评价都很高。它依据艾伯拉姆斯在《 ...

经您一介绍,这本书值得买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2-24 13:53
李立红 发表于 2019-2-24 13:40
赞同您的说法!一味抒情非好散文,要让叙述本身说话,节制情感的过分泛滥

对,是这样,你说得很到位。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2-24 13:54
李立红 发表于 2019-2-24 13:41
赞同!可以把这几段写到正文里哦

我是随手写点,陆续添加,问好立红!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2-24 15:02
楚云婷 发表于 2019-2-24 11:32
过于强调语言的新奇、陌生化来吸引读者是浮浅的。说语言是一件旧棉袄,这种工具式的理解,是对语言 ...

语言的主要功能,还是“辞达”。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2-24 15:13
非常喜欢那两句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曾经以后一句给一位老师的画册写过序。
作者: 鲜然    时间: 2019-2-25 16:07
爬楼一会儿,学习半大天。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2-26 00:54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2-24 15:02
语言的主要功能,还是“辞达”。

严重同意!主要是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2-26 10:51
   通常所言建安文学,主要指曹氏父子和他们周围文人的创作。现在国内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给人的印象是:建安文学主要是由曹氏父子以及公元208年后聚集在邺城的“建安七子”所开创的,这种说法颇值得商榷。

      其实,建安文学最早的作品,并不是曹氏倡导的结果,而是出现在荆州刘表的幕中。因为190年代初,北方动荡,众多杰出的作家、学者避难荆州,在荆州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学术团体,其中有著名的作家邯郸淳、著名的抒情诗赋作家繁钦等。

      名列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当时也在荆州,在那里呆了十五年,而且他最为著名的诗歌作品如《七哀诗》,以及他那篇有名的《登楼赋》,也都是在荆州期间写下的。而名列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却是被曹操在公元208年杀害的,所以,严格来说,他也不应列名由曹氏父子所领导的邺城才子之中。而且,还有其它一些重要作家也不在邺城文学团体里,像写下了千古名篇《悲愤诗》的蔡琰(蔡文姬)也是建安文学极重要的诗人,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代诗人自叙生平之作,乃多受其启发而完成的,如杜甫的《北征》、《奉先咏怀》,即是从《悲愤诗》扩而大之者也(聂石樵语)。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2-26 10:55
文脉是相继相承的。不管我们是承认还是不承认。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3-6 11:21
      两本昆德拉的文论,其中《小说的艺术》曾经在国内风行一时,而《被背叛的遗嘱》却反应冷淡。其实后一本书写的非常深刻而有趣,只是书中牵涉到大量的古典音乐的内容,并与小说的艺术类比,一般人难以看懂而已。在个人看过的书里,觉得谈古典音乐谈得最好的著名作家还是萧伯纳和昆德拉两人。

QQ图片20190306110313.jpg (157.38 KB, 下载次数: 451)

QQ图片20190306110313.jpg

QQ图片20190306110320.jpg (216.08 KB, 下载次数: 445)

QQ图片20190306110320.jpg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3-11 16:52
      文学艺术在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成了一种形式的游戏和娱乐活动,那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借口常把道德和信仰束之高阁。殊不知艺术的本质是赋予事物以精神价值和意义的活动,它是召唤正义引领人们走向光明的创造性追寻。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为我们心中铸造人类美好理想的必胜信念,它们那种直指人心令人热血沸腾的力量就来源于此,而不是纯粹的审美和娱乐活动。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3-12 14:57
       文学艺术是带着镣铐的舞蹈,我说的节制和含蓄并不是主张消除人的情感和欲望,而是以此造成一种艺术文本的张力,使其能更好地孕育和增加情感的深刻度,像杜甫和李商隐诗中那沉郁顿挫的美感就得益于行文的节制和含蓄。像西方维也纳古典乐派的艺术成就要超过浪漫乐派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个因素。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3-12 20:50
      零度写作,来源于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195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写作的零度》。现在零度写作方式多指作者在文章中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完全是机械地陈述。零度写作并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要感情;相反,是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点,让理性之花升华,写作者从而得以客观、冷静、从容地抒写。我觉得法国著名"新小说派"代表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的小说《嫉妒》就体现了这种观点。

QQ图片20190312181913.jpg (276.13 KB, 下载次数: 431)

QQ图片20190312181913.jpg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3-14 20:21
为什么琼瑶的作品上不了台面?是因为她的作品最大的缺陷是不真实和滥情。而在当代西方评论界对文学艺术作品最刻薄和最具毁灭性的评价,也是莫过于“滥情”两个字了。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3-14 20:33
八十年代的中国作家讲故事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像路遥的《人生》、张贤亮的《绿化树》等,现在的中国先锋派作家学国外的后现代,结果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连故事也不会讲了。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3-14 20:59
故事在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性。

QQ图片20190314204453.jpg (561.14 KB, 下载次数: 519)

QQ图片20190314204453.jpg

QQ图片20190314204459.jpg (837.71 KB, 下载次数: 501)

QQ图片20190314204459.jpg

QQ图片20190314204505.jpg (711.37 KB, 下载次数: 486)

QQ图片20190314204505.jpg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3-14 21:47
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的第一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 100。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本书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这本书豆瓣评分9.4分。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3-16 12:24
本帖最后由 楚云婷 于 2019-3-16 16:27 编辑

      叔本华是悲观主义者,尼采把生命的意义寄望于生命本能的冲动上,萨特在理论上否定了人生的意义,但强调个人选择的必要性,海德格尔想努力突破人生的虚无,提倡人类“诗意地栖居”,但在理论上仍是无力的。实际上人生的意义通过理论思维是无法阐明的,只能靠两种途径,一是宗教的启示,一是靠直觉的体悟(这也是文学艺术的作用)。萨特强调选择的作用是有道理的,但在现代西方,由于人们生活安逸,没有多少外界的压力,选择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倒是在前苏联由于政治和社会的巨大压力,选择成了生死攸关的事情,所以一些作家反而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悟出了人生的意义,写出了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如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格丽特》等。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4-9 10:58
运用意识流的方法语言要尽可能明晰,但思绪的层次感一定要很丰富,这样才能营造出意识流手法那特别的意境和深邃性。法国结构主义者列维-斯特劳斯认为观察任何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都必须首先把“结构”概念放在时空概念之上,历史的时间结构并不是连续的和历时的,更谈不上有先有后的必然顺序,而是相互间隔和断裂的。时间的结构实际上也是人类心灵运作的模式,因此,时间结构基本上是共时的,而且时间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主观精神状态的影响。所以文学中意识流的运用也主要是揭示心灵的“结构”,这样思绪层次的丰富性才能保障所呈示的心灵结构的完整性。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9-4-9 12:10
楚兄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4-9 18:02
柳藏 发表于 2019-4-9 12:10
楚兄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问好柳兄!有时间就来看看。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4-10 11:09
楚云婷 发表于 2019-3-12 20:50
零度写作,来源于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195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写作的零度》。现在零度写作方式多 ...

罗兰.巴特,本版版主一水格格写过一篇,很精彩,原来云兄也喜欢么。可以写写。
作者: 我心怡然    时间: 2019-4-12 12:26
问好楚老师……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4-14 22:18
我心怡然 发表于 2019-4-12 12:26
问好楚老师……

问好怡然!好久不见,在忙什么?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4-26 18:40
西方人谈论文学艺术常从概念出发,层层演绎,其得往往在清晰和深刻;东方人则常从感觉出发,围绕目标反复逼近,其得往往在精微和丰富。如果文艺评论能结合两者之长就比较理想了。曾读过法国汉学家于连的《迂回与进入》,颇有收获。此书把中国文明作为重新思考西方古希腊传统的中介。作者要向西方人展示,与“正面”针锋相对的“迂回”——这另一种意义策略得以建立的逻辑及其特殊的有效性。一个西方学者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的解读,发现了一种并不意在本质普遍性的“记号”的话语。中国文化的暗含意义的丰富与智慧的价值由此而生:距离如何成为有效的源泉?或换言之:迂回凭借什么得以提供进入?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4-27 09:53
楚云婷 发表于 2019-4-26 18:40
西方人谈论文学艺术常从概念出发,层层演绎,其得往往在清晰和深刻;东方人则常从感觉出发,围绕目标反复逼 ...

云兄才是真的玩失踪。
作者: 楚云婷    时间: 2019-4-27 10:37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4-27 09:53
云兄才是真的玩失踪。

问好晰子!最近没写什么东西。也很久未见文璘先生了。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4-27 18:54
楚云婷 发表于 2019-4-27 10:37
问好晰子!最近没写什么东西。也很久未见文璘先生了。

据说,文璘同学在弄一个大动作。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