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我们这一代老师 [打印本页]
作者: iaike110 时间: 2019-3-7 23:25
标题: 我们这一代老师
本帖最后由 iaike110 于 2019-3-7 23:27 编辑
我们这一代老师
文/埃柯
我属80后,先生也是。我们都是老师,扎根于乡村。我们的父辈都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两家家境相当,父亲是老师,母亲是农民。这样的家庭是人们口中常说的书香门第之家。精神食粮相比普通人,要充裕得多,但经济收入常常令人难以启齿。生活过得十分艰难。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我与先生参加工作后,都是盈亏自负。工资归于自己,没有外援。成家后,亦如此,唯一的区别是,我们将之前的独立收入合并到一起,以期在生活中,能将这不多的工资高效利用起来。
那时,我们都在离县城较远的学校里上班,工资极低,每月只有三百多元。没成家,没小孩时,这工资还足够一个人生活。成家后,这微薄的工资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想当初,我们刚成家时,没有自己的房子,只能蜗居在学校。所居之处是学校一个偏僻的角落,两间房,不足二十平米。房屋外,伫立着一棵黄桷树,两三人合抱那么粗,有上百年的历史,枝繁叶茂地覆盖在我们居住的房屋上,让屋内终年不见阳光,阴暗、潮湿。那时,我们住在那里,内心是憋屈的。我想拥有一套房,一套真正属于我们的房,这种渴望越来越强烈。刚好,我们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
03年,开始实施住房公积金缴存。当时,许多学校都未按规定交纳。06年,市财政局规定,住房公积金中,单位交纳部分,必须按时上交,否则会对单位追责。我们很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个好时节点。因为单位交纳了住房公积金,我们就可以用住房公积金进行购房按揭了,并且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利息比商贷低了许多。这也在无形中给我们减轻了许多压力。
06年,根据国家出台的教师调资政策,我与先生的工资,都由每月的三百多变成了四百多。但与此同时,物价也在突飞猛进的增长。两三百元一平方米的房价,变成了六七百元一平方米了。看遍县城各大楼盘,再看看自己手中攥着的一万元,内心的焦灼是可想而知的。晚上回到学校,我与先生再仔细地盘算了一下。孩子即将来临,这样低矮、潮湿、逼仄的屋子,还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必须买房,给孩子一个家,一个安定、舒适的家。后来,我们厚着脸皮,向亲朋好友借来了一万多的现金,与自己手中的一万加起来,刚好够首付。五万的差额,我们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了。自此,我们背上了十年的债务,但我们心中却乐开了花。因为这标志着我们真正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
接下来的日子,是异常艰苦的。为了还债,我们省吃俭用。孩子的降临,也为我们增添了一笔不小的开支。那时,能从衣兜里掏出五十元,都是一种奢侈,但日子却是快乐的。因为在此期间,国家又为老师上调了几次工资,我们的贷款压力越来越小。我们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09年,我与先生的工资由四百多涨到了八百多。这一年,我离开了那个偏僻的学校,到了离县城更近的学校。
在新学校里,待遇比之前更好。因为这所学校的校长为了调动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很看重老师的福利发放。第二年,国家再次加大力度,提高老师的待遇,除了基本工资,还给老师发放绩效工资。我们的工资摇身一变,短短一年时间里,翻了一倍多。老师的地位也在无形中,悄然的发生着变化,曾经的“臭老九”,越来越受人们尊重了。
我们工作的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为老师出资修建了学校住宿。住宿的环境优美怡人。教室里安装了多媒体,老师使用上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课余时间,我们可以与同事朋友在校园中的林间小道上散步谈心,也可以在宽大的运动场上纵横驰骋。老师们常笑容满面,不再为生计发愁。12年,我回到阔别三年的工作启蒙地。我差点认不出这就是我刚出来参加工作的地方。我曾经居住的偏僻角落,早已不见踪迹。有的只是一幢幢崭新的住宿楼和教学楼。唯一还有过去校园痕迹的地方,就是校园中心那幢有接近一百年历史的两层五角星大楼,依然矗立在那里。即使是这样,这栋楼也被翻新了,白墙青瓦,古香古色,别有一番景致。我不得不感叹,国家领导层真的是越来越重视教育了。
想父辈那一代的老师,生活极其窘迫,微薄的工资难以交出子女的学费。社会地位极其低下,为了生活,只能半工半农。至于居住环境,能有遮风避雨的地方就行,根本不敢做过多的要求。再看我们现在,我们是何其幸福!工资每年呈几何式增长,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费用,国家也全免。衣食住行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呢?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被放在国家发展之首。可见,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这也在无形中,改写着我们这一代老师的命运。作为一名老师,我为自己能生活在一个日益重视教育的国度而自豪。因为领导一系列的正确决策,让我们这一代老师有机会与时代紧密结合起来,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添砖加瓦;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系列正确的决策,老师们看见了希望,也点燃了我们最初的梦想,争当这盛世的弄潮儿。我们期望与祖国同成长,共进步!我们这一代老师,真是生逢其时,苦尽甘来,幸甚至哉!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9-3-8 06:47
沙发。上班后再读吧。
作者: 面朝大_oLOEW 时间: 2019-3-8 09:06
老师来的论坛后,我一直非常喜欢您的文章,今天仔细研读,发现我们又那么多相像的地方。
我也是80后,曾在乡村小学任教。因为个人发展目标,十年前才考入了某部门宣传科。
我的父亲也是农村的一位老师,教龄达三十多年,但临近退休也是一位民办教师!
因为两家人条件不好,买房我们也压力满满!
还好,还好,如今我们已经将两边老人都接来小城居住,一双儿女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19-3-8 09:13
老师不容易,在基层当老师更不容易,向老师致敬!
作者: iaike110 时间: 2019-3-8 09:13
感谢朋友来访,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我们的经历是何其相似!只不过你现在从政了,我仍在从教!
作者: iaike110 时间: 2019-3-8 09:14
刘老师早上好!感谢你的阅读!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9-3-8 09:22
以写实的笔法,记叙自己作为人师的切身感受;以时间顺序为叙述脉络,书写自己家庭和生活条件改善的故事,富有时代气息,也吐露了“这一代人”的共同心声!同为教师,读来感同身受。拜读。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9-3-8 10:21
文章以朴实的文字,记录了这些年间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物质变化,这是以个人的经历在书写历史,很有意义。问好!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9-3-8 10:54
文章很有硬度和风骨,我也做过老师,对此很有体会。
作者: iaike110 时间: 2019-3-8 11:28
感谢老师的理解!也向你致敬!因为各行各业都很重要。![](static/image/smiley/default/handshake.gif)
作者: iaike110 时间: 2019-3-8 11:29
谢谢刘老师的肯定!还需努力!
作者: iaike110 时间: 2019-3-8 11:31
感谢版主的点评!因为经历过,才知其中的酸涩与甜蜜!![](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
作者: iaike110 时间: 2019-3-8 11:33
谢谢点评!你们都曾经做过老师,现在都到更好的部门任职了,佩服!![](static/image/smiley/default/handshake.gif)
作者: 李树元 时间: 2019-3-11 13:39
真切情实,语意平静而深沉,感时代进步,叹岁月艰难,荣国家强盛,幸致力教育!!点赞!!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9-3-11 16:39
教师待遇的问题,文章现身说法,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回答。能够从时代的高度看问题,使文章有了一定的思想境界。欣赏。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3-11 16:51
从时代发展和变迁中,看作为教师的身份和待遇,以及自我的生活状态,从个体到群体,呈现了“我们这一代老师”的生活写照,并延伸升华出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认知和展望。欣赏,问好。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3-11 16:52
生活艰辛,结尾转亮,满满正能量了。
作者: iaike110 时间: 2019-3-11 21:37
亲身经历,感受到生活越来越好!![](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作者: iaike110 时间: 2019-3-11 21:39
感谢老师点评!
日子越过越好!
作者: iaike110 时间: 2019-3-11 21:39
好日子是熬出来的!![](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3-11 23:08
哈哈,熬作用的好,恰当贴切。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3-12 08:18
又想起那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
向奋斗在教育一线的伟大老师们,致敬。![](static/image/smiley/default/victory.gif)
作者: iaike110 时间: 2019-3-12 14:36
国家正在积极贯彻这句话呢!![](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9-3-12 19:20
文风朴实,叙事清晰,作为80后,自力更生,事业与家庭都打理得很好,祝福
作者: iaike110 时间: 2019-3-13 08:07
感谢老师的来访!谢谢祝福!也祝你生活幸福!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