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春的律动之二 二月二,龙抬头 [打印本页]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3-9 10:16
标题: 春的律动之二 二月二,龙抬头
本帖最后由 槐下客 于 2019-3-9 10:18 编辑
惊蛰节气到了,是正月的最后一天;后天就是二月二,是我的家乡称作“龙抬头”日子。
为什么叫惊蛰?冬天到了,很多种动物,包括青蛙、刺猬等等,特别是各种昆虫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春天来了,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蛰”。《礼记·月令》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是历史上对惊蛰最早的解说;“龙抬头”,则是因为自此以后,雨水渐多,是神龙来行云布雨了,当然更是希望人们该抬起头来做事了。由此足见我们的祖先对物候观察之仔细,对季节把握之精准,也足见人们对自我的足够自信。
惊蛰风物,最使人艳羡的当然在江南。此时的江南应该已是春雷阵阵、细雨绵绵、莺啼燕转、柳媚花娇、波涛如酒春草如烟了;如果再有一个温婉的女子,倚在古色古香的木楼之上那扇沉香窗扇旁,或撑一把雨伞静静走在悠长的青石小巷里,就更多了一层难以言喻的静美。范成大的小令《秦楼月》很好地写出了这种静美——“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春风,春雨,花香鸟鸣,带雨的杏花,华楼里的江南女子,真真一幅杏花烟雨江南的绝美画卷,难怪从古到今的文人雅士都对江南那么地憧憬向往。
而在华北平原,此时看起来还是光秃秃、黄惨惨的,冬季的余威还笼罩在这片土地上,雷声则是要到清明前后才会有的。但是,只要你稍加用心去体味,你会发现,春,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而且更会给你一种特有的爽朗刚健。这种美,恰恰是婉丽的江南所没有的。
你看,在人们过节的热闹和热烈的气势下,到元夕,也正好是雨水节气,天就下了一场小雪,应了雨水的征候,让干旱得到了一点缓解,使得所有植物极度干燥的肌肤变得湿润,特别是垂柳,她的枝条一下子就从粗糙干燥的暗淡变得湿润且泛出一层鲜艳的鹅黄软绿;还有各处的迎春,她的柔软的枝条变得更加柔软,暗黄变得青绿,并且金黄色的芽蕾,已经如同稚嫩的雏雀,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张开嫩黄的小嘴,要去亲吻煦暖的春风了;还有地面的小草呀,经冬的荠菜、蒲公英呀等等耐寒的种类,经冬的老叶已经变得紫中泛绿,蕴集的能量似乎要爆发了;一些急性子的昆虫,已经试探着钻出了蛰居地,开始锻炼腿脚,舒展双翅了;而小区最高的那棵国槐上面,已经有一对花喜鹊在打理他们的爱巢……
你看,河开了。如同沉睡了许久的老龙被和煦的暖阳晒醒,他慵懒的抖了抖鳞甲,眨眼之间,河里、湖里、池塘里封冻着水面的冰层,发出最后一阵硿硿的闷响,便再也没有力气保持自己的坚硬,全都嘁哩喀嚓地掉进了水里,冰封了一个季节的河重新泛起了清粼粼的波纹,寂寞了将近百天的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展现着自己的身姿,仿佛要把一个冬天的封闭压抑一下子释放出来,于是,水面上便不停地溅起晶亮的水花,泛起一圈圈快乐的涟漪……
你看,滨河公园里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纷纷走出禁锢很久的房子,走进了春天。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已经换掉了厚厚的冬装,运动装,长丝巾,蝴蝶结,劲健的步伐,飘逸的长发,使得整个的大自然都变得色彩缤纷,变得铿锵有力,变得飘逸飞扬起来了。老年人抱来了悠扬的二胡,青年人弹起了多情的吉他,风筝乘着风飞上了晴空,白鸽、燕子、雄鹰、长龙、悟空,各式各样,天空一下子繁华起来,热闹起来……
文人开始赋诗,歌者早展歌喉,轻盈的舞者舞醉了春风,纯洁的孩童赛过了花蕾……
然而,最痴心地爱着也在等待着惊蛰的,还要属农民,是送走了在外打工的亲人之后留守在土地上的农民。天气暖了,他们窖藏的最后一批红薯、胡萝卜、青萝卜、翠萝卜该亮出来供人们咬春了;他们套作在麦垄间的菠菜,聚集了一个冬天的营养,那肥厚的叶子已经急不可耐的要上市了;他们的春苗开始返青,正焦急地等待着返青水的浇灌好去拔节长高;他们果园里的杏花已然绽放了满树的清香,而桃树的花蕊也已经粉嫩欲滴了……又一年的丰收需要去耕耘了。
我的故乡过“龙抬头”这一天是很隆重的。
旧日的风俗,二月二的前一两天,家里的大人们先要清扫一下院子里的边边角角,屋子里的犄角旮旯,还要点燃艾蒿屋里屋外的熏一熏,在门口、院子的角角落落撒点石灰——惊蛰了,复苏的虫虫蚁蚁都到外面去自己生活去吧,大自然属于我也属于你,只要你不要惊扰院子的主人,不要吓着家里的孩子啊——天凉了时,我们收拾自己的房子,“穹窒熏鼠,塞向墐户”,你过你的,我过我的;“不焚不蛰”,你们不冬眠好了,我们是不烧畲的——几千年的文化啊!这可真是中国传统所特有的哲学方式:和平共处,即使是和大自然之间,也是追求和谐利用的。现在的生活,钢筋水泥,铝窗玻璃,蚊虫们还没有进化到和杀虫剂相抗衡的水平,使得传统的习俗少多了。
然而到这一天前后,理理发的习惯是不会少的,特别是孩子,父亲会给男孩理去长了一个正月甚至一个冬天的长发,叫做理龙头;女孩至少也要剪剪额头的刘海儿来应应景的。
饭桌上的讲究也没有变少。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喜欢把各种各样的讲究都摆到餐桌上,这也可以算作所有文化进入日常生活的体现吧——过年吃水饺,元夕吃元宵,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重阳吃菊花糕——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把文化传承到下一代,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家家户户的女主人,做过了除夕的团圆饭,包过了初一的饺子擀过了初二的面,煮过了十五的元宵,招待好了来访的亲戚,探访过了亲朋好友,圈好了圆仓节的粮食囤,抽空抬一抬头,这才发现,天暖和起来了,惊蛰节气到了,真正的一年之计来了,又该全家披挂上阵战天斗地了,于是抖擞起精神,施展出全身解数,为家人打理元月之后的第一个节日——“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再加上今年的龙抬头又恰逢三八妇女节,即使是小县城,甚至农村,很多主妇也都收到来自丈夫和孩子的节日礼物,于是就更加“斗志昂扬”了!
二月二最重要的就是煎炒烹炸里的“炒”和“煎”,叫做“炒虫”“煎虫”,惊蛰到了,为了防止各种虫蚁伤害到家人,就要把虫子炒来或煎来吃掉,当然只是象征意义的,炒的往往是黄豆、葵花籽,煎的大多是春节还没有吃完的豆腐、肉片,手巧的母亲们还会摊些煎饼,做些春卷——我的家乡叫做“摊卷卷”,和面,洗面,面筋用来炒菜,面水摊成很薄的薄饼,抹上甜面酱,加上小葱生菜,一道很美味的小吃。孩子大快朵颐之后,再抓上一把炒黄豆,就兴冲冲的跑到外面放风筝了;大人们吃完,开始忙活着整理农具家什——锨、耙、锄、耧,真正的春天到来了,农忙季节开始了……
惊蛰了,农民开始了耕耘,草儿开始了萌发,树木长出了嫩芽,连虫儿都从睡眼惺忪里醒来,亲爱的,你呢?要追梦的人啊,咱也要出发了!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9-3-9 10:28
惊蛰一过,万物复苏,春天就在眼前了。
拜读欣赏佳作,问候!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3-9 10:40
多谢好友秒赞,节日快乐!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19-3-9 12:43
欣赏老师美文,增长见识。问好!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3-9 14:55
多谢建华好友,春日愉快。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3-9 22:56
感谢大家来到鄙人空间,多多交流。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3-10 07:50
有情有物,写得不错,大赞。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3-10 16:47
感谢好友点评,多多交流,向你学习。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9-3-10 19:32
对于节令的变化,观察与描写均细致,文章温情和美,读来感受到了春的律动。问好!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3-10 22:13
多谢版主好评。多提宝贵建议,希望得到指点,共同提高。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9-3-11 11:35
《 春的律动之二 :二月二,龙抬头》,文章书写了家乡华北平原的民俗——二月二。采取与“江南”对比的手法,转入对家乡初春景象的描绘,重点来呈现“龙抬头”这一颇具地域特色的隆重仪式。语言朴实,娓娓道来,能产生阅读共鸣。拜读。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9-3-11 14:28
很应节气的一文,读着清新惬意,清淡有味的文字,喜欢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3-11 15:11
多谢版主好评,版主金安,春天吉祥。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3-11 15:13
荷风吹过,满野清香。谢谢好友点评。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9-3-11 17:07
他们窖藏的最后一批红薯、胡萝卜、青萝卜、翠萝卜该亮出来供人们咬春了;
先生笔下民俗的华北平原,真令人神往。文章里的生活观察、知识积累,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欣赏。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3-11 17:23
惊蛰,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万物复苏,自然生命开始孕育生长。作者细致入理入境的文笔,描述出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那种勃发的生机感,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文字里也融入了节气的习俗,增添了厚实的内涵。欣赏,问好。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3-11 20:47
多谢版主好评。希望大家喜欢。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3-11 20:49
晚上好。多谢好评。希望学习,互相交流。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3-13 15:58
谢谢好友加精,春天安好。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9-4-1 09:11
农民开始了耕耘,草儿开始了萌发,树木长出了嫩芽,连虫儿都从睡眼惺忪里醒来,亲爱的,你呢?要追梦的人啊,咱也要出发了!
文采飞扬,韵味十足。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4-1 09:47
感谢好友点评。春天快乐。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