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清明之前瞎想 [打印本页]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3-29 12:20
标题: 清明之前瞎想
本帖最后由 fonyuan 于 2019-3-29 17:03 编辑

        那天晚上睡不着,突然想到一个词,遗嘱。当然不是特意想到的。凡人,常人,就算身患重疾也很难一时想到这个,虽说人皆有一死,然而死亡真正来临时,没人愿意就此死去。

  后来明白,这是因为睡前和一个朋友谈到清明节的习俗,由习俗又谈到各自所谓的“百年之后”,也就是张中行说的“身后”。他在《顺生论》的最后,单列一章《身后》,细细讲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身后事如何安排,人们常常想到“遗嘱”二字。凡人两眼一闭,身后事也就一片空白了,其实就算“遗嘱”安排得再明白,也不过是给活着时的自己一点安慰。再说,儿孙晚辈逢年过节烧几张纸上几柱香,念几句阿弥陀佛,也不过是给外人看看,我们那里叫“掩活人眼目”,表示自己还有孝心,“异于禽兽”,仅此而已。因为数据调查显示,普通人死后十五年,就已经没人再想起TA了。TA来世上走的这一遭,就算彻底被抹干净了。

  我们东北那里不怎么过清明节(至少我老家那里是这样),从小到大,我对清明节没什么印象,父亲去世三十多年我给他送纸钱的次数,屈指可数。现在蛰居东南沿海,这里的清明节比春节还重要还热闹。至少如何热闹,题外话不说了。

  然而对这个事,我近来常常在想。按年龄算,想这个事大约还早,但按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看,也应该想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想想这些看来遥远其实不远的事,有时也能解解当下的烦恼。

  人死如灯灭,好似汤泼雪。若要还魂转,海底捞明月。

  《论衡》里这句话,大约是多数人对死亡本身的看法。总的来说,这是消极的,当然从科学的角度看也是积极的。但自古以来,儒释道三家对这件事都是相对积极的。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说,身后事不必费心,还是多多关心如何活着吧;活都活不明白,死后就更完蛋了。老子却说,死而不亡者寿。意思是说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啥也没留下,白活。相比之下,佛家就聪明得多,这辈子好好活着(受苦受难),下辈子投胎转世,永生也。

  孔子积极如是,可最后看到灵鹿闪现,还是顿觉回天无力,停下手中之笔,不再续写《春秋》,成为千古遗憾。佛教虽然努力创造极乐世界,可也不过是为善男信女们描画了镜中花水中月,更可怜的是,为了到达那里,生的时候要忍受极端苦难……不珍惜生,却向往另一种死,现代人好像也无法理解。至少在孔子看来是“没活明白”。

  唯有道家最好。生的时候极尽自我,无拘无束,死后升上九重天,成仙得道,还有美女佳酿相伴。

  然而对这些古来的思想,凡人也就是想一想,乐一乐,或者说,自我安慰一下罢了。远水解不了近渴,因为真正面对死亡的是实实在在的自我,曾经鲜活的肉体藏着还在鲜活的灵魂,面对无法面对又不得不面对的死亡。可怜的是,多数时候,肉体老去,灵魂却还很年青。渡边纯一在《失乐园》里借久木之口就说:这种情况很痛苦。渡边是医生出身,一语道破人间痛苦之极。

  常去医院,也就常常看到面对护士针筒而呼天抢地的孩子。孩子弱小,面对成人世界的强势,又不得不依从,而且还要给自己胳膊上扎一针,进而流血……恐惧是大哭的原因。

  真正那一针扎进去之后,小孩子发现其实并不痛,往往也就止了哭声,有些甚至还很好奇。我见过一个小姑娘,大约三四岁,排队的时候哭得梨花带雨,护士于是给她讲故事,趁她不注意一针下去,问她,痛吗?她一下子就不哭了,“不痛。”她乖巧又勇敢地说。

  面对死亡,我想多数人也是这样吧。我们恐惧身后事,无非就是担心像米兰昆德拉说的那样:“所谓死亡,不过是做一场无尽的噩梦。”普通人由于智慧和学识的限制,古人才制作出很多死后的美丽景象,叫人们不再惧怕死亡本身。我想这才是唯一可能的解释。张中行也谈到了人们为什么重视“孝”,因为“孝”的礼制里很多是关于身后事的,面对死亡,人们想到后人如何对待自己,也就不怕死了。

  唯物主义者认为,死后一片空白,啥也没有了,人变成了一把灰,思想肉体都消失了。灵魂在死后到底如何,是否另有所住,这个事恐怕无人能晓。很多伟人哲人、科学巨擘面对死之将至,竟然重新相信上帝了,真正的原因在于寻求自我安慰,不必走得太难看。我是不信上帝的。我虽然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但我也明白,死后真的啥也没有。

  我见过死亡。我亲眼看到至亲咽下最后一口气,盖上白布……再亲自把他推进火炉,变成一堆白灰,再按某种习俗装进盒子葬在山清水秀的地方。

  就在那天——几年前的那天下午,那个炉工一边帮我收拾一边说,曾经有一人死前就说不留骨灰,不买任何盒子装,不要任何仪式,出了大门,骨灰随处撒到田野里就好了。亲人也完成了他的愿,一只红色的塑料袋子装了,出门撒了。我那时开始羡慕那个人,也佩服他的家人。我到了那天也要这样,来得偶然,活得不容易,死后的事可以自己做一回主了,干干净净的,不给别人添麻烦。

  许多人还是绕不过这个弯儿来。但我还是相信孔子的话最有道理,未知生,焉知死。好好活着,就比什么都好都强。什么是“好好活着”,人们常说“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可是他们眼里明明向往的是明天。直到有一天他们还在向往明天——那死亡之后的黑暗与空寂。

  但是要是能做到老子的留下点什么——当然是精神财富,做到“死而不亡”,那也算本事。可惜绝大多数人没这本事。绝大多数人来这世上走一遭,还没等到想明白为什么而来,就已经怀着无限遗憾含恨而去。一如季羡林所说,“大多数人的一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我不想做那样的人,可是事已至此,至少能走得从容一些吧,相对来说,也就算可以了。

  清明节前想到这些,又写下来,虽是个人观点,大约也不合时宜吧,也或许有一些人看了很觉得不妥。因为面对生老病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学识、阅历、身世、机遇、修为等等这些东西都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采取的态度。

  总的来说我们还是要热爱生活,珍惜当下,不要总把这些话挂在嘴上,要实打实地去珍惜你身边的人,给TA温暖,给TA关怀,多一份笑脸,真心热爱你虽然清苦但仍然充满幸福的生活吧。人活一世不容易,不要等到清明节才想念亲朋的好,更不要期待后人能在百年身后的清明节还怀念你的好——除非你真的好。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莹莹子期    时间: 2019-3-29 14:29
沙发,俺来读砖家新作。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9-3-29 14:46
有料有味道的文章,我最喜欢,点赞,加精!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3-29 15:00
做人面对生死,彻底通透明白,我以为是更好的一种状态。一如本文看待生死。人是既唯物又唯心的,唯物即是对待死亡,“人死如灯灭”;唯心既活人在对待死人态度上的自我慰藉。重要的是,真正做到,要有一种强大的内心力量支持吧。文字明澈、智慧而通透。欣赏,问好。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9-3-29 15:19
编辑的两个诀窍:段间距离只需要一行,用宋体字编辑才能出现规范的引号。欣赏,问好。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3-29 16:54
莹莹子期 发表于 2019-3-29 14:29
沙发,俺来读砖家新作。

谢谢子期,速度够快,还占了;P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3-29 16:55
夜莺 发表于 2019-3-29 14:46
有料有味道的文章,我最喜欢,点赞,加精!

谢谢夜莺鼓励。午饭时一时感慨而写的。没什么深意。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3-29 16:56
房子 发表于 2019-3-29 15:00
做人面对生死,彻底通透明白,我以为是更好的一种状态。一如本文看待生死。人是既唯物又唯心的,唯物即是对 ...

谢谢房子鼓励支持。本身不会写散文,瞎糊弄的。见笑见笑,和你们散版这些大咖相比,差得多,多多向你们学习。:handshake:handshake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3-29 16:57
川媚 发表于 2019-3-29 15:19
编辑的两个诀窍:段间距离只需要一行,用宋体字编辑才能出现规范的引号。欣赏,问好。

谢谢川媚提醒。
发这个东西,可是费了老鼻子力气了,几次调整都是不行,最后想到排版工具。
就粘上来了,总算大体过得去。
再次感谢。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19-3-29 18:44
欣赏学习佳作,老师晚上好!
作者: 灯芯草    时间: 2019-3-29 19:10
建议改成“随想”,要么改成“胡思乱想”。
每回清明上坟我都感觉有点像春游,我们家是,别人家也是,不同的是比较容易集合,但凡有空的都来,否则会有不敬不孝之嫌。然真抱着怀念之情的不多,有的甚至有点儿戏,拿故去的人调侃,送别墅送豪车,居然还有老婆说别墅里一块儿送去了情人,大家一哄而笑。不过有这个形式也好,总能年年提起,不至于忘得快吧。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3-29 19:30
匡建华 发表于 2019-3-29 18:44
欣赏学习佳作,老师晚上好!

不要叫老师。我这样的不可能是老师,是也是误人子弟那伙儿的。
就是图个乐,互相玩玩。
也祝你好运,笑口常开。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3-29 19:31
灯芯草 发表于 2019-3-29 19:10
建议改成“随想”,要么改成“胡思乱想”。
每回清明上坟我都感觉有点像春游,我们家是,别人家也是,不 ...

这倒也是。浙江这边清明也很热闹,其实就是借这个理由,家族人员聚一聚,吃一吃,联络一下感情。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9-3-29 20:06
我们这里倒是过清明节的。小时学校会组织了去为先烈扫墓,人人一式一样的白衣蓝裤红领巾,别白花,年年如是。那时觉得真庄严。后来了换了居住地,也就没有这样的活动了。
年年清明还是过的。中国的节,大都有团圆之意,但独有清明,是要带上逝者一起团圆,仅是此一节,都教人喜欢这个习俗。
文章写得自然,无论引伸还是回拢,都无痕迹,也无用力之感,是好状态。
欣赏!问好!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3-30 08:19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9-3-29 20:06
我们这里倒是过清明节的。小时学校会组织了去为先烈扫墓,人人一式一样的白衣蓝裤红领巾,别白花,年年如是 ...

非常感谢雨夜版主的鼓励支持。
各地的风俗不一样。不过我们那里确实讨厌过这个节。现在一般只在过年时大家才做一点这方面的事。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9-3-30 22:01
文字明澈、智慧而通透。欣赏,问好。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3-31 08:59
童心是 发表于 2019-3-30 22:01
文字明澈、智慧而通透。欣赏,问好。

谢谢朋友欣赏鼓励:handshake:handshake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9-3-31 11:18
刚在小梦同学那边写回复,累死了。先把豆豆给了。休息一下,恢复一下元气。
作者: 欧阳梦儿    时间: 2019-3-31 12:41
本帖最后由 欧阳梦儿 于 2019-4-1 17:42 编辑

旁人读来也许云淡风清,因为文风淡定。但我相信写者不是那么淡定。我读来有些酸楚,无关文章本身。

感觉后部分比前部分好太多。前面两个自然的手法段适合会饶舌之人,侃将起来。您这样一本正经的反复解释,感觉流于松散、啰嗦。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3-31 13:11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3-31 11:18
刚在小梦同学那边写回复,累死了。先把豆豆给了。休息一下,恢复一下元气。

玩玩就好
其实写来写去,读来读去,都是玩,打发时间,休闲娱乐,至少我这就是这样。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3-31 13:12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9-3-31 12:41
旁人读来也许云淡风清,因为文风淡定。但我相信写者不是那么淡定。我读来有些酸楚,无关文章本身。

感觉 ...

回头细细看看,嗯,不明觉厉害
丫头最近确实更上层楼。
这篇东西实为胡说八道,不怕认真。
作者: 何叶叶    时间: 2019-3-31 14:27
哈,死谁都会经历。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有生之年爱身体爱家人亲人朋友,过好每一天,面对死亡应视死如归。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3-31 15:20
何叶叶 发表于 2019-3-31 14:27
哈,死谁都会经历。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有生之年爱身体爱家人亲人朋友,过好每一天,面对死亡应视死如 ...

:handshake
谢谢叶子来访,非常感谢。祝好!!!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9-3-31 22:45
清明节即将来临,应景作品~~~好@!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9-3-31 22:45
欣赏朋友佳作,周末快乐~@!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9-4-1 16:45
人到中年,不如意之事颇多,珍惜身边一切的美好,坦然面对一切 ...
作者: 欧阳梦儿    时间: 2019-4-1 17:46
本帖最后由 欧阳梦儿 于 2019-4-1 17:47 编辑
fonyuan 发表于 2019-3-31 13:12
回头细细看看,嗯,不明觉厉害
丫头最近确实更上层楼。
这篇东西实为胡说八道,不怕认真。

师父,你又欺负我没文化。
不觉明觉厉,是因为不明白,所以觉得很厉害的意思。

我专此来更正我上面讲得不准确的观点。您一二自然段书写的手法,适合京片贫嘴,比如王塑式贫嘴。你这么一本正经的啰嗦,真让人受不了。手艺回潮了哈。
作者: 欧阳梦儿    时间: 2019-4-1 17:48
凡人、常人,一是一种人?这意思也太相近了。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9-4-2 10:56
fonyuan在生龙活虎的年纪思考死亡,我觉得是个临终关怀问题。小姑娘面对锋利的针尖哭得梨棠带雨,毕竟扎在肉里还是痛苦的。肉体上(物质上)躲不开这一针,精神上护士姐姐的关怀尤为重要。死也是一样,人固有一死,能毫无痛苦地坐化圆寂的不多,临终关怀(此时的孝)尤为重要。“很多伟人哲人、科学巨擘面对死之将至,竟然重新相信上帝了,真正的原因在于寻求自我安慰,不必走得太难看。”西方宗教有临终关怀的教义。至于死后后辈如何孝顺,死去元知万事空,喂狼喂狗随它去。
不过,中国传统殡葬观念是视死如生,万一有阴间和来生呢?没有的话,人们会不会失去敬畏,为所欲为?呵呵,这是另一个话题。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4-2 15:56
童心是 发表于 2019-4-1 16:45
人到中年,不如意之事颇多,珍惜身边一切的美好,坦然面对一切 ...

:handshake:handshake
谢谢朋友鼓励支持。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4-2 15:57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9-4-1 17:48
凡人、常人,一是一种人?这意思也太相近了。

当然不一样喽。
凡人包括常人,常人不包括凡人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4-2 15:59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9-4-2 10:56
fonyuan在生龙活虎的年纪思考死亡,我觉得是个临终关怀问题。小姑娘面对锋利的针尖哭得梨棠带雨,毕竟扎在 ...

嗯,草舍这个理解是更高层楼了。相比之下,我那个层次就极端了些。
化外于内,化难于易,本身都是难事。
面对生死,人各不同,一如人各千面。

作者: 阳光笑靥    时间: 2019-4-4 14:47
我也是东北人,老乡呢。我们这里还是很重视清明节的,近些年每个清明我基本都会回去看望父母,如今又加上了大哥……如今人的生命越来越脆弱,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个会先来。就像那些救火的孩子们,前一刻还在吃方便面,下一刻就葬身火海。我是一个穷人,如果我是有钱人,真的会早早立下遗嘱的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4-4 19:38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9-4-4 14:47
我也是东北人,老乡呢。我们这里还是很重视清明节的,近些年每个清明我基本都会回去看望父母,如 ...

好。老乡好。:handshake:handshake
南方现在阴雨连连,外面现在雨声不断。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