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彭学明的语言艺术观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9-4-24 15:55
标题: 彭学明的语言艺术观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19-4-25 09:55 编辑
前不久,我参加了中国作协在重庆举办的专题培训班,有幸聆听了著名学者、作家和文学批评家彭学明的授课,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把感受想分享给大家。
彭学明,是湖南湘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多次任茅盾文学奖评委、鲁迅文学奖评委、“五个一工程”奖评委。主要作品有轰动全国的长篇纪实散文《娘》及散文集《我的湘西》《祖先歌舞》等。他的散文作品,尤其以湘西为题材的《湘西女人》《边边场》《踏花花》《脊背上的轿歌》《白河》《赶秋》《打亲家》《吊脚楼里的人物》《挑葱会》《走凤凰》《跳舞的手》等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并有多篇入选大专院校、中小学语文教材和各种语文考试模拟题。
我对彭学明的关注,是从他的散文《娘》的阅读开始的。这部长篇散文,从父亲抛弃母亲和自己开始写起,真切描述了湘西大山深处母亲所遭遇的巨大屈辱和苦难,全景式地记录母亲宁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坚持以血泪和生命抚养孩子、爱护孩子,以德行和精神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详细经历,表现了母亲在遭受乡亲们和儿子双重的伤害时,依然百折不挠的顽强、坚韧、博大、善良、乐观、豁达等美好的品质。这部作品读得我热泪盈眶、感动盈胸,不仅对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深深敬佩,还通过自身对照和反思,更加懂得了作为人字,理应善待父母、珍惜父母、孝顺父母。
正因为对彭学明的敬慕,当得知有机会聆听他的讲座,我的心里充满了喜出望外的喜悦。在讲座中,彭学明结合自身的写作经验,谈到作品的精品意识和创作手法多样的重要性。他强调创作者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新奇感,学会让生活“保鲜”,培植对生活爱的能量,要有传达和再现生活的能力。他的主要观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倡议创作者坚持以人民为创作导向,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取经,学习借鉴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用人民群众的精神品质锻造文学灵魂。另一方面,他重点阐述了如何让文学作品的艺术更加精湛。在这方面,他从“语言的艺术、情节的艺术、人物形象的艺术”等方面来谈,重点对“语言的艺术”进行了精彩而独到的讲授。不仅观点鲜明、新颖,而且举例生动、典型,加之讲解抑扬顿挫、语言幽默风趣,使得整个讲授过程中,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彭学明对“语言的艺术”讲述的颇为详细,他强调:语言要有先声夺人的吸引力;作家作为文字的统领者,要让文字站起来、跑起来、舞起来。对语言的不同类型,他列举了“朴素淡雅、绚烂诗意、阴柔婉约、雄宏刚劲”等数十种,并把自己的语言风格和同是湘西土地上走出来的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语言风格做了精到的比较。同样是写湘西,沈从文多以亲历者的视角,展现湘西土地上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而彭学明则是多以描写湘西土家族的民族习惯、乡土生活等为主。对沈从文的散文,我读过《湘行散记》中的13篇、《湘西》中的9篇、《从文自传》19篇,认为彭学明的观点是比较中肯和恰切的。
在阐述“语言要有画面感”这一观点时,他列举了《娘》中开篇的段落。
“路的两边是田,田的两边是山。顺着田和山,娘背着我,进了寨子。
寨子不大,却有几蔸大古树。枫香树。高高的。有几个人合抱那么大。是秋天了,地下是一片枫香叶。金红金红的。金黄金黄的。娘踩着落叶,沙沙有声。一只狗从一户人家冲出来,对着娘和我吠。娘顺手从路边园圃的篱笆上抽了根竹条,对着狗挥。被吓退的狗,引出了更多的狗。一个寨子就被狗吵乱了,吠破了。寨子上的人都走出来,在半路上迎接娘。狗们见主人跟娘是熟人,也懂事而亲热的摇起尾巴来。有的狗退到一边,像做错事的孩子,默默地望着我们。乡亲们跟着娘走到了石板路上,边走边跟娘讲话。”
在阐述“语言要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时,他还是列举了《娘》中记述的一件事。在这部书的第17部分,彭学明以歉疚的心情记述娘在一个冰寒的冬天,顶着风雪给生产队的牛割草时不慎摔伤而导致瘫痪,村里那些平时恨娘、整娘,巴不得娘早死的人,突然对娘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逆转,纷纷采取各自的方式表达对娘的关切和探望。娘对此很有感慨地讲:“要早晓得你们都这么好,我就早点瘫了。”和娘曾经矛盾和仇恨颇深的表妹这时却说:“讲什么吆!你快点好,好了我们继续吵架、打架。”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对话,但包含的底蕴却很丰富。而隐含的言外之意,则是,虽然乡亲们曾经欺负过娘,但他们的人性并不是很坏,而当你真正大苦大难、死到临头时,他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善良又被突然唤醒、复活。这一点,我认为应该引起我和更多写作者的重视和借鉴。
在阐述“语言要有个性和张力”时,他列举了毕飞宇的中篇小说《玉米》中的一个段落。
“当天晚上玉米的亲事在村子里传开了。人们在私下里说的全是这件事。玉米‘找了’一个飞行员,专门和帝修反作斗争的。玉米这样的姑娘能找到一个好婆家,村子里的人是有思想准备的,但‘那个人’是飞行员,还是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这天晚上,每一个姑娘和每一个小伙的脑子里都有了一架飞机,只有巴掌那么大,在遥远的高空,闪闪发亮,屁股后面还拖了一条长长的气尾巴。这件事太惊人了。只有飞机才能在蓝天上飞翔,你换一只老母猪试试?要不换一头老公牛试试?一只老母猪和一头老公牛无论如何也不能冲上云霄,变得只有巴掌那么大的。想都没法想。那架飞机不仅改变了玉米,肯定也改变了王连方。王连方过去很有势力,说到底只管着地上。现在,天上的事也归王连方管了。王连方公社里有人,县里头有人,如今天上也有人了。人家是够得上的。”
尤其是读到“只有飞机才能在蓝天上飞翔,你换一只老母猪试试?要不换一头老公牛试试?一只老母猪和一头老公牛无论如何也不能冲上云霄,变得只有巴掌那么大的。”“王连方过去很有势力,说到底只管着地上。现在,天上的事也归王连方管了。王连方公社里有人,先里头有人,如今天上也有人了。”这些语言精彩至极,真叫人拍案叫绝,的确是神来之笔,语言的张力相当大,内蕴也十分丰盈,耐得住咀嚼和品咂,真有越想越有嚼头的那种阅读惊喜。因为“飞行员”和“飞机”的关联,因为“飞行员”和玉米的关联,作为农村姑娘的玉米成了村子里羡慕的对象;而作为作为村书记、玉米的父亲、对村里妇女经常欺辱的王连方,更是成了众人心目中“权倾力派”的人物。如果一篇文章中,多些具有这种魅力的个性化语言,作品的艺术性会大为提升。如今,读者的水平越来越高,对作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的眼睛不仅是“雪亮的”,而且阅读嗅觉也很灵敏,阅读口味更是刁钻。如果作家不能超越自己,最终的结果,就只能被读者淘汰和抛弃了。这一点,需要我们每位写作者警惕,并且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在阐述“语言要有音乐感”时,他毫不吝啬地分享了他的宝贵经验——从传统民歌中汲取营养。还特地介绍了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美国,在中外作家交流座谈会上,他现场演唱了当年他的父亲博得母亲芳心的一首土家族民歌,尤其是结尾的那句“冷水泡茶慢慢浓”,比喻特别的生动,很能打动聆听者的心灵。后来,我查到了这首歌的歌词:“韭菜开花(吔)细绒绒(啊),有心恋妹不怕穷(啊)。只要二人(吔)情意好(啊),冷水泡茶(吔)慢慢浓(啊)。”歌声飞扬,情感饱满,怎能不让人心生感动呢!他还透露,他经常阅读各地有关民歌的书籍,从中汲取到了不少生动和鲜活的语言,融入到了自己文章的字里行间,不仅为文章增色添彩,还使得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的美感和节奏韵律。
在谈及文艺和政\治的关系时,他针对学员提出的作品和政\治融合的问题,强调文艺要根植大地,以人民为中心,要让作品鼓舞人、启迪人;要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尝试调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把实现中国的伟大成就和文化自信展现好、表现好、阐释好,将中国崛起的骄傲感、自豪感表现出来。在此,他又列举了他的另一部纪实性散文《人间正是艳阳天》写作之前,他到总书记视察过的湘西十八洞村,采访精准扶贫工作带来巨大变化的过程中,有一位老大娘希望他给总书记捎一块腊肉,表达她和村里的父老乡亲对总书记的感激之情,当听说彭学明因自己不能见到总书记、不能帮她实现这一心愿时,这位老大娘感慨地说:“总书记在北京,你也在北京,你怎么就见不到他呢?”这是一个很小的事,多数人可能会忽略,彭学明却抓住了这个感人的瞬间,来表现普通群众对党中央的感激之情,不仅角度新颖,也符合老大娘这位从没有走出过大山、甚至不知道总书记真实身份的人的认知水平,而且具有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的表达效果。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作家不可能完全摈弃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也不可能和政\治不发生一丝一毫的关系,而是如何把握在作品中溶渗政\治的“度”,选择好生动而典型的实例,用事实来说话,这样的作品才更有感染力。
彭学明授课的时间很短暂,却让我们这些来自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兵团的100多位参训学员深感意犹未尽。今后,如果把他强调的几个方面真正理解、吸收,通过自我的审视和反思,有机地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法宝”,我相信,写作水平会肯定有一个较大的质的飞跃。这篇总结性的随笔,希望能对文友们产生一点启发和促进。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4-24 16:45
彭学明曾到我们当地讲学售书。当时售的就是他的长篇散文《娘》。
彦林此文对彭学明先生的散文的理解认知,以及语言个性特点,表达出了系统而深刻的认知。这对于散文作者来说都具有很好的启迪意义。
欣赏,问好。
作者: 断肠崖居士 时间: 2019-4-24 21:39
亲聆作家和文学批评家彭学明的授课,荣幸之至!辛苦作文与大家分享,难得大爱!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9-4-24 21:52
共鸣啊。感谢分享。明天好好读一下。
作者: 棉棉 时间: 2019-4-24 21:53
文学作品的语言富有多样性,但遵循从人民中来的语言风格更具有感染力和现场感。精髓的语言都是经得起细细品味和慢慢推敲的,传神的语言定然是由细微处观察,作者用心写出的。
谢谢刘老师的分享,受教了。
作者: 棉棉 时间: 2019-4-24 21:54
文学作品的语言富有多样性,但遵循从人民中来的语言风格更具有感染力和现场感。精髓的语言都是经得起细细品味和慢慢推敲的,传神的语言定然是由细微处观察,作者用心写出的。
谢谢刘老师的分享,受教了。
作者: 棉棉 时间: 2019-4-24 21:54
文学作品的语言富有多样性,但遵循从人民中来的语言风格更具有感染力和现场感。精髓的语言都是经得起细细品味和慢慢推敲的,传神的语言定然是由细微处观察,作者用心写出的。
谢谢刘老师的分享,受教了。
作者: 棉棉 时间: 2019-4-24 21:54
文学作品的语言富有多样性,但遵循从人民中来的语言风格更具有感染力和现场感。精髓的语言都是经得起细细品味和慢慢推敲的,传神的语言定然是由细微处观察,作者用心写出的。
谢谢刘老师的分享,受教了。
作者: 棉棉 时间: 2019-4-24 21:58
哦,最近不知怎的,不是发不了贴,就是想生了多胞胎似的见谅见谅吧,敬请包涵。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9-4-24 22:11
其人作品,我需补课。
作者: 何叶叶 时间: 2019-4-25 06:36
学习精彩,感谢老师分享!老师辛苦,敬茶。
作者: 何叶叶 时间: 2019-4-25 06:36
问候老师早晨好!祝好。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9-4-25 09:48
学习了一遍。但是引用的文字,字迹太模糊了,刘版编辑上还可以修改一下。谢谢分享。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9-4-25 13:42
问好刘老师!
非常敬佩文中写到的作家彭学明,从他创作的这么多散文作品,看题目就很接地气,贴近生活,所以“语言的艺术”就很鲜明,丰富而有质感。
作者: yugongjin 时间: 2019-4-25 19:47
说的不错,问好,大赞
作者: 芳菲 时间: 2019-4-25 20:04
感谢分享,学习了!
以前未曾读过这个作者的作品,回头找来读读。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9-4-26 09:35
感谢房兄的首读和留评,祝好!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9-4-27 16:33
刘版写得细致深入,读来受益。欣赏!问好!
作者: 李炳君 时间: 2019-4-27 21:47
看完了,还觉得不太过瘾呢!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9-4-29 16:42
感谢来读,顺祝安好。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9-4-29 16:42
问好棉棉,感谢您的留评。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9-4-29 16:43
问好李老师,谢谢来访。祝好。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9-4-29 16:44
感谢叶叶的关注和支持。祝开心。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9-4-29 16:44
问好老朋友,祝一切好。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9-4-29 16:44
谢谢您一贯的关注和鼓励。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9-4-29 16:45
问好芳菲的关注。祝好。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9-4-29 16:46
问好昙花,谢谢留评。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9-4-29 16:46
谢谢关注,祝您快乐!
作者: MLMC 时间: 2019-4-29 18:16
奇怪,为什么,在手机上面,写作点评跟帖。丢失了。
重新写作。
问好,彦林文友。欣赏大作!很遗憾,十几年以前,我在新华书店见到了,彭学明的长篇散文,娘。但是,没有购买,没有阅读。
彦林文友的随笔,写得很好,概括的全面,详细,清楚,准确。对读者,作者有较大的借鉴,指导作用。
此文,对彭学明的,对散文,文学理解,观点,思想,方式方法等等的归纳,总结。都很好。感谢彦林文友的分享。祝好。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4-30 00:00
很好地理论宣传总结,既有利于写作。点赞。好分享。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9-4-30 09:30
老师作品就是好!支持支持朋友!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9-4-30 09:30
欢迎光临我的http://bbs.zhongcai.com/thread-1434757-1-1.html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9-4-30 09:37
跟着您的文字长了见识,赞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9-5-1 21:57
再赏学习,长知识~~~刘老师了不起~~~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