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做一个终生学习的快乐读书人 [打印本页]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5-23 21:37
标题: 做一个终生学习的快乐读书人
本帖最后由 槐下客 于 2019-5-28 08:48 编辑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给我们流传下来许多勤奋刻苦读书的名人轶事,诸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目不窥园、牛角挂书、程门立雪、警枕割粥、一年不换衣、三年不下楼等等,还有许多名言警句,告诫人们珍惜时光,勤奋努力,诸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等,无一不是在苦口婆心的训诫开导青少年要努力学习,勤奋出真知。这些名言警句、名人轶事大家耳熟能详,也都在自觉地吸取着其中的营养,警示着自己或教育着下一代。这就是悠久历史文化的作用。本文给大家介绍了几则名人轶事,希望大家一笑之余,能够有所收获。
宁越是战国时代中牟县的一个出身微贱的人,靠着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通过勤奋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十五岁时就被周威公聘为老师,可谓是靠努力速成的人才,在历史上被称为“用武能以力取胜,用文能以德取胜”的文武全才,《吕氏春秋》《说苑》《世说新语》等书都记载了他的事迹。
“呕心沥血”这个成语来自唐朝“诗鬼”李贺。李贺是连韩愈都啧啧称奇的神童。他勤于积累,每次出门都带着锦囊和纸笔,想到好的词句就随手记下来放进锦囊里,晚上在进行整理,因此,他的母亲忧虑的说他写诗是“呕心沥血”。就是靠着这种精神,这种不懈地努力,才成就了他晚唐代表性诗人的成就地位,才能够有和李白、李商隐齐名的诗界传奇。
然而,这几则典故,我最喜欢的是《师旷论学》。师旷应该算作历史上凭借音乐才能、政治才能、博学多闻等等突出才干而做到掌乐太师这样高位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音乐人,也是历史上留下记载最多的一个做音乐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是春秋末期晋国人,“师”是因为职业来的姓氏,他是乐师;“旷”是说他是一个盲人。关于他的眼盲,说法之一是他觉得作为乐师眼睛好不利于自己辨音,就自己把眼睛刺瞎了。我们当然不赞成这种自残的作法,但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态度还是必须要学习的。他之所以凭借“师旷之聪”名传后世,与此不无关系。
还是回来说他的论学。他的论学立意之高在古代是很少有人能够企及的。七十岁的晋王担心自己现在开始学习已经晚了,来和师旷讨论,本身就说明国君对他的尊重程度。他用“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这样一组形象的比喻,说明不论人生的那个阶段,只要学习,都会是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姿,都会使得自己的精神生活变得充实丰富,从而使前途更加光明。这一论断,可以说是振聋发聩的。
师旷的观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终身学习。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绝不是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时代了。知识的更新,理念的更新,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数字化,“5G”时代.......只要停下学习的脚步,就会被时代远远的甩在后面。所以,无论是少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都需要时时更新理念,补充营养,才能够跟上时代步伐。
不要说自己脑子比不上别人,这只是你逃避的借口;不要说自己没有时间,那不能成为你落后的理由。少年曾国藩是笨的出了名的,但是最终成为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人物。凭什么?根还在勤奋。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里面曾经说:“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而这些,只是曾国藩修身、为学、做人的态度的一个缩影。西方有个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每天3小时,只需10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这句话很有道理。“笨人”曾国藩,正是这个定律的绝佳例证。
其实,从小学到高中,在我们读书过程中,读到过很多这样的经典。《论语》《孟子》《送东阳马生序》《黄生借书说》《劝学》《训俭示康》......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告诉我们该如何做好自己。
多读书吧,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还有很多做人的借鉴。
不要总说我还小,你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不要总说我上有老下有小,正因如此,你才最需要充电,能量充足了,你才能游刃有余;不要总说我老了,你应该满目青山夕照明!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听听几千年前师旷的谆谆告诫,跟上时代的脚步,做一个终生学习的快乐读书人!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9-5-23 22:40
学习是终生的,即便不在学堂,还有社会,更有人生。
作者: 断肠崖居士 时间: 2019-5-23 23:13
不要总说我老了,你应该满目青山夕照明!——嘿嘿。领教啦!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5-23 23:26
同感。其实不论古今,成功者大多如此。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5-23 23:27
谢谢学士到来留评。创作快乐。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5-24 07:55
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目不窥园、牛角挂书、程门立雪、警枕割粥、一年不换衣、三年不下楼等等
“呕心沥血”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每天3小时,只需10年。
;P;P;P;P;P;P;P;P;P;P;P;P;P;P
标题有误导嫌疑,纵观全文,似乎应该改成《只要努力学习,将来必有大成》
但这和《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毫无相干。因为文中所列的学习过程全是痛苦的,没一个是快乐的。
而这种拼了命去学习只不过是为了达到儒家的“治平”。
所以砖家说有误导嫌疑,也可以说是文不对题。;P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9-5-24 08:10
基本观点是绝对正确的那种,无可辩驳……
不过这两句不能赞同: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不承认“天才”的存在是不现实的,莫扎物四岁作曲,李白五岁诵六甲六岁观百家……那和持续不断的努力关系不大。
——1万小时的锤炼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未必,张爱玲说,成名要早。她成名时,肯定没有1万小时。世界上,更早成功的大有人在。而且努力了也不一定会真的成功,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锤炼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9-5-24 08:35
苦读之人,因为有目标,所以乐此不疲。
楼主这篇是回头看,庆幸苦读给后来带来快乐,此后再读就是为了快乐了。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19-5-24 08:38
你这个逻辑仍然不对。
作者标题说的是快乐的读书人,说明读书本身是快乐的。
但是文中,和你所理解的一相,是读书之后得到了相应的社会地位而产生的其他快乐(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这和读书本身的快乐没关系。
以后再读当然快乐,因为你已经知道读书能带来其他快乐(各种财富)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9-5-24 08:39
两个美国学者接力考察70余年,得出结论,人群中有10%的人是有天赋的,而且与性别、种族、家庭、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等等无关。
张爱玲算是个例。第一,当时她的生活境遇需要钱。第二,当时知识女性少,成名相对容易。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5-24 08:41
深刻尖锐,感谢朋友点评。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9-5-24 08:42
书海浩渺,只恨读少。希望从此以后,我们进入一个快乐读书的时代。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5-24 08:42
很深刻,曹植七步成诗也是历史记载中的事实。感谢版主指正。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5-24 08:43
谢谢版主支持,创作愉快。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9-5-24 08:46
作者题目是读书本身的快乐,是他目前对读书的感受。但论据大多是为了成功而苦读。
我没有反对你的见解,只是理解作者的思想。
呵呵,好人都让我当了。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5-24 08:47
谢谢好友,快乐世人的心理感受,寻找一份心灵的宁静似乎很好的。哈哈。
作者: 千幻烟 时间: 2019-5-24 09:10
俺就是进来看文章看评论滴,受益匪浅,问候先生!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5-24 10:03
谢谢幻烟,版主驾到,欢迎批评。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5-26 13:39
感谢好友支持鼓励。谢谢。
作者: 秋实 时间: 2019-5-27 21:55
诸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放悔读书迟”
吃瓜群众找出了一个笔误,难得滴,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5-28 00:45
哈哈,谢谢,好友真是细心读者,真心感谢。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9-5-28 18:31
喜欢读书的人,就会认为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宁静且充满大智慧的人生。
不喜欢读书的人,他就会对喜欢读书的人说,你是一个神经病,书呆子。百无一用是书生。
我曾经要人读书,还把我打了一顿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5-28 18:48
哈哈。人的追求不同,境界不一,有的东西只宜对知音者说。好友受委屈了。
作者: 槐下客 时间: 2019-6-3 18:45
哈哈,感谢二位大驾光临,欢迎之至。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