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零落如雨 于 2010-5-23 08:16 发表
总是敬佩万里斑斑超强驾驭时间和繁密意象的能力。这首诗歌沿用一贯的风格,用细密的笔法回顾一段历史,对比一段现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问好斑斑。不会写诗了,来的也少了,请见谅。
原帖由 东只艮 于 2010-5-24 12:20 发表
我也认真读了,还不错了,至少有内蕴,有思考
那位闲云野鹤朋友还真是有心,呵呵
诗歌嘛,懂与不懂,好与坏,都是主观的
没必要抓一大堆自己不喜欢的字眼在那抠,更没必要针对人,就诗论诗就好,不要把伟大的党搬 ...
原帖由 笑后 于 2010-5-24 19:03 发表
亲爱的朋友们,这不是文革时代,如果是那个时代,今天我们都会载入文字里。
请问山水兄,如果同意我转走到我博客,让大家去深读评论。
这时代的悲哀病又是犯了不成?
原帖由 东只艮 于 2010-5-24 22:17 发表
不好意思,是因为发现有别字,所以进来改了,改时发现自己有些地方说的也不妥,就稍微改了改。主要是因为有人说我说的太直了,所以把那最直的那两句给软曲了一下,呵呵,勿怪!握手!
原帖由 黄觉非 于 2010-5-25 16:07 发表
对这首的评价要站要广阔的背景上来评:当前诗坛的现状是越来越"猥锁"化和"狭小的自我化",真正关注历史关注现实关注大众命运的诗越来越少.而这类诗一出现,往往被求全责备,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所以我不太同意闲云野鹤先 ...
原帖由 黄觉非 于 2010-5-25 16:19 发表
任何关注历史关注现实关注大众命运的诗,要找毛病是不难找的.这是这类诗的特征使然,反倒是一些"猥锁"化和"狭小的自我化"的诗,往往给人一种廉价的实际上千篇一律的所谓美感,且真还不好找缺点.所以我始终认为对这首诗过 ...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10-5-25 21:50 发表
诗和跟帖,都认真地读过多遍,之所以现在才跟帖。是因为本人是版主,需要更好地维护论坛和版面的秩序。
不过,有话不说难受,俺也和某些文友一样。
此诗,我觉得写出了一部分事实,社会某些方面的不平等,这不容否 ...
原帖由 @闲云野鹤@1 于 2010-5-26 01:52 发表
问题就出在这儿!我自己称自己是“野医”可以,你说我“野医”意味什么?
领袖们自己说笑话儿挤兑出来的自我幽默的“山大王”调侃,和你说他们是“山大王”,是一回事吗?原则落实上,“山大王”是党和军队的领袖对 ...
原帖由 鸽子杨军 于 2010-5-26 08:26 发表
再读!我先不想说:诗无达诂。
突然就想起齐百石的一件事情来,一天白石老人上街,看到一老农挑着一担子萝卜在卖,童心一动,就要以自己画《萝卜》换菜农的菜萝卜,老农摇摇头,坚决不干。白石老人笑笑,收起画,心 ...
原帖由 曹国魂 于 2010-5-26 20:48 发表
沉默了许久,因为出于文字与文友之间的情谊,我一直选择沉默。从诗歌的本体上来说,诗歌无疑是语言艺术,也是个体意识的升华。这首诗歌我们从共性上理解,其实也并不是与时代和社会抵触的,我们全然当做首檄文来解读 ...
原帖由 云抱 于 2010-5-27 10:28 发表
就技巧与立意而言,这首诗都是无懈可击的,确属精华之作。至少它给了我一种莫名的阅读快感。说句极不情愿的话,我是写不出来的。
闲云兄的评论,我也是一直很欣赏的。这次情绪确实有点过了,许是诗歌之外的某种东西 ...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