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想当然假释】喊来 [打印本页]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9-7-13 09:23
标题: 【想当然假释】喊来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19-7-15 08:55 编辑

喊  来

文*夜莺


“把那个扫把给我喊来。”看到这句话,作为外省人的你,一定不知道什么意思。没关系,就是很多很多的四川人也不知道。


我来给你解释一下吧:扫把,就是扫帚;喊来,就是拿来。是不是有点像翻译文言文?这句话理顺一下就是:请你把那个扫帚拿过来,递给我。


明白了?有意思不?可我一想到这个词语,心里却委屈难过得要死。


上高中那会,作文中用“喊来”而不察觉,被语文老师奚落成“老林山上的放牛娃儿”。我可是正宗的小桥镇子民啊。小桥与老林,中间还有几十公里的距离呢。语文老师的话,不但没在我心里开出漫山遍野的花,反而长出了一朵朵霉菌。成绩么,可想而知了。


自发蒙那天开始,就在村小跟着代课老师混,直到初中毕业,在山旮瘩里疯完。山里的孩子心爱山:眼里是山,脚下是山,梦的那边也是山。


高中了,来到县城。耳目所及,是花花绿绿的大世界,南腔北调的人。历史老师,化学老师的嗓音,都很沙哑,讲起话来很有磁性,非常性感。他们一嘴的椒盐味普通话,竟让我们耳朵怀了孕。其他老师呢,也是土生土长的本县人氏,包括我的语文老师。


如此环境,要我一个学生狗,在不知手机为何的年代,去弄清哪是土话,哪是普通话,确实和读天书一样恼火。


现在,每每看到身边三岁的小朋友,普通话说的溜溜转,那个红眼病哦,害得要命。


记得雪夜翻《红楼梦》,倒下就天亮。原因就一个,有趣。不是其它有趣,而是小说中方言有趣。


真不知道雪芹先生怎么会懂四川方言,几百年前的人啊,居然把我们的方言玩得风生水起。因此我心里也有点小安慰,我的那位语文老师当年没读过,至少没有仔细读完过《红楼梦》。


而老版的《红与黑》,译者罗玉君,居然是广安岳池人。看到一个个熟悉的方言溶入了世界名著普及本中,被一代代文艺爱好者捧读,我就特别骄傲自豪。书似故人来的切肤之亲,你可曾体会过?


也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我这个土包子喜欢上了阅读,并对它有了如饥似渴的着魔。她就像我的眼,让我看到了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


回过头来,说“喊来”。虽然它小众,不起眼。但或许也有渊源呢。快餐时代,遇事百度,瞎猫咬耗子也是有的。


遗憾的是,守株待兔不再发生。但一处稀奇的景致吸引了我。讲的是广西的一处泉水,居然能听懂人话。想喝泉水的人,只要在泉眼的地方大喊“来水了,要喝水啊”。水就乖乖地从泉眼处汩汩而出。喊声越急,水流越急。于是当地人就给它取了又土气又漂亮的名儿—“喊来泉”。


喊来泉,多有情。喊来客串一下作文,咋就不行了呢?也许你要说老师是好心,怕我们高考吃亏,也许是。但“把扫把喊来”,也无伤大雅。扫帚长了腿长了脚?老师也够笨的,这不是修辞格中拟人手法的现存例子么?


有个朋友,对方言颇有研究。他的意思,喊来一词似乎与尊卑等级观念有关。比如神物,我们用“请来”以示敬重。对其他一般的人或物就用“喊来”了。我觉得此解释新鲜,点头称是。


至于有关方言的人性学,心理学,训诂学,就不是我这个门外汉山里婆,力所能及的了。我本无力,无才,亦无心,去苦读去考证,只是随兴而起,像猪八戒打电话,不知道勒勒的啥。如能骗得几个散银子,就已经高兴得不知姓啥名谁了。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语委专家,去年干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派专人搜集整理各地方言并语音录入存档。就我居住的这方热土,官宣就有2300多个方言词语入选。像“夹生”利免”打春”盘甲”等等,就是中国梦的幸运儿。不知“喊来”是否忝列其中,我也不愿深究。华夏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方言的枝繁叶茂,功不可没。


补充一句,有些方言很古雅,譬如我们的方言“劳慰”一词,就在《后汉书·耿纯传》占了一席之地:“世祖乃復遣纯持节,行赦令于幽冀,所过并使劳慰王侯。”更别提欧阳修的《与尹师鲁书》:“又朱公以故人日相劳慰,时时颇有宴集。”了。看见她们,仿佛冬日艳阳,暖暖地照在身上。


天道好轮回,喊来何有罪?亲爱的语文老师,学生失礼了,望您大人不记小人过。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9-7-13 09:26
本帖最后由 夜莺 于 2019-7-13 10:35 编辑

刘老师,好久不见。我听你命,把作业补交一份了。只不过我这排版工具丢失了,劳烦你帮我重新排下版)。谢谢哈!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19-7-13 19:53
欣赏老师美文,晚上好!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9-7-13 21:58
出差在外。先留记号,后面补读。问好。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9-7-14 08:28
把那个夜莺给我拾来,看我怎么捏她。这句模仿咋样?
作者: 飞霞    时间: 2019-7-14 09:33
用这样的方式书写和诠释方言,有趣也有味。欣赏学习,问好夜莺!
作者: 鴳雀    时间: 2019-7-14 10:12
喊来阿爹娘,毛乎乎,光溜溜,随弄弄,神兜兜,侬来山伐?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9-7-14 22:03
诠释方言,有趣也有味。欣赏学习,问好夜莺!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9-7-14 22:04
欣赏学习,提读支持~@晚上好夜莺朋友~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9-7-15 08:50
《喊来》的开头颇有新意;接下来,结合童年的乡村生活、对文学经典的阅读等,对“喊来”一次做了多种且有情趣的解读;随后,对“喊来”做延伸和拓展的诠释,结尾以“喊来何有罪”,让读者印象深刻。一篇有趣的文章。感谢发文。拜读来迟,抱歉!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9-7-15 10:36
方言的确是一个无比生动的话题,这角度新颖,运笔也灵动,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7-15 11:43
语言——方言,因为有其特定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却有趣味,溯源方言,可发现地方人文特色和文化传承。文笔生动、活波,感受、见识,形象而入心。欣赏,问好。
作者: 笑沧海    时间: 2019-7-15 12:53
写的不错,骨子里的叛逆也读出了。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9-7-15 16:19
写方言,写得别开生面,全文透着一股机灵劲,活泼又灵动,特别是古文也引用得很鲜活。欣赏!问好!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9-7-15 18:41
方言是珍贵的,用到文学作品中,确实像是一种遥远的记忆。语文老师往往不过是跟学生开玩笑吧。活泼生动。欣赏。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9-7-17 13:31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9-7-17 13:37 编辑

不知怎么想起京剧《古城会》,关羽有一句叫板:“马来!”喊马来,马是听不懂的,其实是喊马童牵马过来。

的确有些方言词很古雅的,比如我们这里说“laopei”(四声、三声),其实是“落魄”,意思也是落魄。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7-17 14:59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9-7-17 15:00 编辑

先说莺姐的这个字,别人的我是之后看到。O(_)O哈哈~

莺姐,手机上读了这个“假释”系列的另两篇,因为喜欢。
嗯,全部都漂亮!恩和保证。O(_)O哈哈~

是真的觉得好好哦。
起心就第一好。紧贴着生活和文字本身,热爱到舍不得它们被忽略、被埋藏得看不清看不见似的。不是为字而字的那种写;
剪裁的好。既是阅读深厚,其实最是因为写者的文字自尊。不显摆,但也不手怯。放得宽,收拢得个性。
有趣和生动无需说,夜莺心性天真,自不老。

是留得住时间的字。也会被时间留下的。
莺姐姐,对文字,恩和不敢偏私,姐姐知道。您写,恩和听。
就这。:hug:



作者: 奉洁    时间: 2019-7-26 14:21
夜莺老师为文举重若轻,语言灵动。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