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栖息之地 [打印本页]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8-20 14:54
标题: 栖息之地
本帖最后由 房子 于 2019-8-21 15:22 编辑
栖息之地
“他是一个多栖的物种。”
会移动的,会寄居的,会潜伏旳,在人心中,在飘渺的幻像里,在田野和植物之间,而土地是他舒展困顿肉身的巢穴。
他坐在城市旳某处,在人群之中远离人群,在亲近之外倍感荒凉。而那纷乱城市与人,把他逼退到了一处,宁静之地。这仿佛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像庄稼想长大在泥土里,要朝着天空生长。天空是庄稼旳梦境,庄稼离开天空,就失去了活下去旳空间。
“我要到那儿去一段时间,如果那儿是一面镜子,就可以照见那些事物的裂纹。”
那些年里,城市被撕开一道道的口子,如同出产记忆后一点点抹去关于物的印象。那些陈旧的房屋、窄小的道路,乃至于草木和树,让经历的乡愁失去了依附。它们和人的关系,保持了一种断裂与若隐若现的记忆勾连。
这是一种疼痛,一种失去的怅望。“没有了故地重游,就没有了雕刻到树木纹理的记忆延伸。我们还有什么呢?”这就是他多年前奔跑着进入城市的生活吗?
其实乡村也在变:土地干旱之时,板结龟裂,庄稼死无葬身之地。河沟的水在早些年干涸之后,一直处于枯竭状态。为了庄稼的生长,人们从外边或者地下引来了水,庄稼得以维持生长,但河沟的水很快就消失了,从此后,再没有鱼群住在里面。
在外部世界及时流通和勾连的今天,似乎不必担忧喂养身体的食物。那个村子里的人,到了城市里,去寻觅获得生活资源的机遇;他们出卖劳动力,获得物资对生活的补贴;他们从另外一个地方获得前进的动力;那像一个巨大的背景,藏着他的心底。
年轻的他活在黑暗中,睁着眼睛寻求天光;而夜必然是黑的,在那些年里,灯光很少,天空是唯一的天堂之地;也许是这个原因,他跑出了村子,带着对田野的眷恋,到了外地。那儿,是一座涂抹上梦想色彩的城市。
得到一部分,必失去另外一部分。就是那时,他失去了田野,开始漂流,随处一个地点,都是栖息之地;从那时,他多了想象的空间,思悟之所;离开之前的一些场景,变成了许多异样的面目,重新出现在眼前。——那盏灶台上的煤油灯,围着一些小虫子,它们飞向光,翅膀烧成黑色物资,小小的尸体落满了灯下;外边夜色黑得什么都看不见,风刮过树枝发出尖哨的响声,直入头发稍;猫和小孩子的哭声,你分辨不出来;大人们在说,鬼魂出没,快点去睡觉吧。
寂静的夜色,孩子打鼾的声响,像安魂曲。他躲藏到梦中,就像栖息在安宁之所,得到了虚幻阳光的照抚。他走在自己幻想的一条道路上。那样的夜晚,微风掠过闷热的身体,一切经由纯粹而美好。
他越来越多地栖身到物的场景之中,积攒的记忆在不同时段,像许多影像被储存在一个空间里;被分隔成一个个火柴大小的方格,成为他巡视地,并让灵魂在小小的地点分居此处。所谓“狡兔三窟”,比喻了他的藏身之处,躲避了许多荒凉和死亡的诱惑。他开始明白,梦想拯救了他的身心。
闭上眼睛,即将进入睡眠的时刻,他突然遇到内心的那道裂痕,把幻念叫醒了。一道闪电之后,树木的洞穴,跑出一只野兔,它穿过黑暗的小路,毛发的线路留下一道幽微的光。
沿着某条现实的烙印看到的疤痕,继续陷入它在幻念中描述的可能场景,他看到猎人的枪描准逃跑的兔子,一声枪响之后,白色的兔子倒在月光下的草丛中。
兔子受伤,发出痛楚叫声。这是他内心的模拟。事实上,那个静默的场景,像哑剧的画面。除了奔跑藏身的兔子,那片田野宁静而广阔,散布着谷物的香气。他思虑着,场景的来源。在很久之前,他被一种象征了这个现象的事实击中过内心,惊恐于那个锐利的响声,打碎了他生活旳安宁。
兔子是个神秘之物,在早年里,奔跑出没于田野的庄稼地里,藏身于茂密的植物之中。在他的印象里,就像一闪而过的影子,有着惊鸿之姿。当庄稼收割完毕,兔子躲在田野泥土的洞穴里,猎狗寻觅搜索到兔子的气息,守住洞穴的出口,用蹄子扒刨洞口的泥土。受到强烈惊吓的兔子感到巨大的危险,从洞穴中机敏地窜出,拼命奔跑。于是,一场激烈旳追逐便在田野上展开。
这样的时候,如果场地过于开阔,没有遮挡或者供免子藏匿的草丛出现,兔子必然会被猎狗一口咬住,再劫难逃;相反的情形是,猎狗没有在最短时间内捕捉到兔子,而出现了草丛或树林,兔子就以它闪电般的速度和灵巧消失于猎狗的视野。
那些地方的追逐、博弈、厮杀最初就像一场游戏,后来就变得像一场生存的暗示。
一如他从乡村到城市,又在城市里不停迁徙。一条条出门的街道,从一个个居住的地点延伸出来。从一个房间里出来,走到另外一个房间里,时间就像穿在身上的补丁衣服,裹紧了那个颤栗的肉身。渐渐的,他学会了冷静与镇定,他知道只有一切安宁下来之后,阳光才会抚慰他的内心。
那个时刻,天空经历了那么多年的迷雾之后,重新变得蔚蓝;风从脚下吹走树的枯叶;逼近冬天的气候,让死去的小生物毫无声息,那些幼小的尸体,在月光的照耀下,像一片废墟;身体陷入黑暗,天空从他捂着眼睛的指缝间,落下一片星星的光芒,那是他最后的栖息之所。
2019年8月20日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MLMC 时间: 2019-8-20 15:00
问好房版!终于抢到房版的沙发啦!
作者: 莫雨莫雨 时间: 2019-8-20 16:03
很有意识流的味道。农村,早已不是我们小时候的农村了,不知道现在农村孩子的记忆里,童年是怎样的。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8-20 16:25
问候老朋友,谢谢一直以来的关注。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8-20 16:26
说的是,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唯有一份变化中的记忆和感知,留存在人的内心。
谢谢来读评。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9-8-20 16:46
房兄又发新作。《 栖息之地》,以隐喻的笔触,呈现“他”从乡村到城市,以及不停迁徙的心路历程。叙事冷静,直接引语的运用,使得表现手法显出新意。来拜读。问好。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19-8-20 16:50
欣赏老师新作,问好!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9-8-20 17:29
房子版大作有天马行空的空灵与飘逸,又具有散文独特的语言魅力。
意识流动与意象构成兼具,给人以美的享受。
拜读。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9-8-20 21:58
生存空间的转换,如果不是人主动行为的结果,一定程度上那就是人的灾难。但是,如果人的最高理想是主动转换生存空间,但复杂空间的巨大阻力完全否定了这种可能性,同样是人的灾难。
人对自然空间的争取正在让位于人对人造空间的争取。人的异化过程加剧。理想空间是无穷大的,现实空间因此显得极其狭窄。处于这种环境中的人,他的心里空间会急剧紧缩,最终它会进入严重受困状态。
社会变革的根本失败造成的后续灾害远非个别人的精神异变,它将是波及所有人的一场精神灾难。
欣赏新作,问候房子!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9-8-21 09:41
居住之地,或是家乡,或是异地,一面与内心的认同感有关,一面与对变化的接纳度有关。文章深入而含蓄,读来很有触动。欣赏!问好!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8-21 16:05
多谢彦林精粹的读评。
尝试不同视角认识所经历的乡村与城市留给人内心的烙印,变化一下写作路径。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8-21 16:06
谢谢匡建华朋友的关注。
问好了。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8-21 16:07
谢谢何足道哉精到专业的读评。
问好了。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9-8-21 17:01
先提读哈,明天早上来细读。问好。
作者: 何叶叶 时间: 2019-8-21 19:58
留存在心里的美好记忆,永远值得怀念。
作者: 芳菲 时间: 2019-8-22 16:46
欣赏房子的文字。文中对于人和物,逃离和回归的哲学思考耐人寻味。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9-8-22 16:47
灵光一现之间,乡村与城市,感受与幻影,交叉出现,融进身心。文字空灵,呈现出缤纷的联想之花束。读房版文章,如观一场烟火,绚丽至极而难以描摹。欣赏。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8-23 14:51
人一定是受制与环境的,换句话说受制于空间。
从空间灾难到人心理灾难,似乎是无法避免的。也许这恰好提供了文学认识的视角,也提供了许多文学视角的隐喻方式。所以,文学在此自有它的可为之处。
谢谢兴文!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8-23 14:54
认同感,的确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视角。
认同感背后就是一个人对事物的辨识,以及思想情感的支撑。
谢谢昙花。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8-23 14:55
谢谢何叶叶朋友的读评。问好了。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8-23 14:56
问好芳菲,谢谢读评和关注。
是的,逃离和回归,值得我们去辨识和思考。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8-23 14:59
是的,文字永远属于人的精神空间。
在那儿,基于现实升起的想象和感受,总是让人在涉险中,获得美妙的时空体验。
谢谢!
作者: 然野 时间: 2019-8-23 18:26
沉稳含蓄的文字。
精灵的文字跳动着心灵的心声,大千世界乃至大自然该是何其得广阔,但是,生存极其技能是须臾离不了的。奔波、沉定、回味、思谋,总有一块天地属于自己,明天会更好、
品析,问好。
作者: yugongjin 时间: 2019-8-26 20:47
美好记忆,值得怀疑,问好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8-27 13:49
多谢然野朋友认真读评。
书写,就是从自我世界里,耕耘一份认知的天地。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8-27 13:49
谢谢于公瑾朋友来读,问好了。
作者: MLMC 时间: 2019-8-29 14:35
那些地方的追逐、博弈、厮杀最初就像一场游戏,后来就变得像一场生存的暗示。
问好房子文友!确实如此。世上万事万物,都有栖息之所。人物事,各种动物、植物等等 ,凡是静物、动物、包括各种生物微生物,都有想栖息之所。——人,既要有栖息之所,也要有立足之地,事业等等的立足之地。散文通过一些现象、场景的描述,表达了人与物,在这些变来变去的场所、栖息之地的——各种变化、生存、成长、思索、体验感悟,总之,说到底表现了人与社会、人们的来来往往、各方面的竞争、生存等等诸般。颇有寓意和象征意味。以这些小事小情、诸多场景,再现了大人生、大社会。有历史感、沧桑感!欣赏!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