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六月回信 [打印本页]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9-27 08:14
标题: 六月回信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9-9-27 08:15 编辑
六月回信
——复昙昙青衫邮件
在不伦瑞克呢。现在两点三刻。
昨天下班,都没怎么听爸爸聊天就牛倒猪卧,凌晨忽然醒的。反正睡饱了,给你俩信吧,天亮要乘头班车。挤出来的三天加周末,陪爸走走北德,周日晚返美因茨,给爸租屋那里。
美因茨城小,安美便利不输法兰克福,房租就便宜好多。我坐城际通勤,单程半小时。
10号和同事来公出的。
怕16号的父亲节赶不回去,就索性带着爸爸,正好从这往西北的比德边境,气候很像他老家,那有几个小镇,被时光遗忘了似的苍古呢。
不伦瑞克有名的是教堂和宫殿,爸爸不喜欢,他自己穿街过巷,看大小集市和各种手工现场。公司预订的单人间,换成普套竟也贵得离谱。爸心疼钱了呗,怎么也没让报当地两日游。还好,城不大,这几天他逛得很高兴。
不好的是天气呀。一周都阴着,小雨时停时下。
其实出来前就看了你俩的信,忙着订票查地图了;早答应聊聊在读的书,总没如諾。像昙昙讲的,都不知时间怎么过的。嗯,就报备今年读的吧。
我还是随便说,好吧勒?
怕一听数目,你俩惊呼。可恩和纯粹当书是窗口,不是读书人语义的读嘛。
元旦开始,先集中向西班牙语文学。起因呢,是拉美背景的书画雕塑,在这随处都有,每回乍见都如亲似故的,一细数认知,一锅夹生粥。
那两块隔海牵手的大陆,葡萄牙西班牙先后殖民,复弃如敝履。西班牙语没走。上世纪的文学爆炸迄今,沃土盛名仍不负哦。选读了17本,中南美历史沿革和文明脉络,算线条初清,何以至今神魔与现实犹有非宗教因素的同视域,依旧傻傻不明。
相较下,务实的汉文化像真有巨大同化力的,统于实用天澜下,有似世界早已无疑。是否因此才漂泊感、苦难认知和痛感深度,多止于肉身觉受、很少及于灵魂的呢?偏有个古印度,似乎天赋就趋同绝对形而上,而无关其余。
比设显然失据。
但悲欣确确一也,我们民族心理缺真正酒神。看帕斯、马尔克斯、略萨、科塔萨尔、鲁尔福和加莱亚诺、德尔帕索,他们呈现家国运命、心灵幻梦,现实笔触与魔幻超验,同样直抵终极命题,狂欢炫舞中切近生命底里。
名作云集。却找不到推介给你俩的角度。
以巴拉圭为最,殖民和土著文化繁混,研究者又多出自西方,考据法、比较法等也各执一端。从小说入,是认同千年无改的生存日常、人心困境,涵藏最多人类精神图谱。
一般说,看每个国家本土电影是条捷径,可惜国内引进有限。影像也不全是浮层图解,历史呢,我觉得有时就是视角罢了。
再就是续读拉斯洛那条线的东欧。
回翻了凯尔泰斯、山多尔、克里玛、赫拉巴尔、契斯和艾斯特哈兹、齐奧朗,新读的只玛格达、奥尔加和卡达莱。15左右本,多是小说。只一本社科,理想国出版的"回访历史"东欧部分。
我自己对克里玛和马洛伊,初读就有好奇怪的熟悉感,被舒尔茨通灵敏觉和凯尔泰斯透骨悲伤震到,靠不近哈维尔、哈谢克,尤其昆德拉。
青衫,我觉得你会喜欢赫拉巴尔哦。他的平民化他的日常性,他不像昆德拉精英倨傲,他投身生活足够深,戏谑幽默后,悲悯深藏。他是不超脱的,起码不是宗教意义的超脱;他的不超脱,却比哈维尔的国家激情和昆德拉的人性隐喻,更予生命以敬以温度。落笔平易,语言不炫。看他书改编的电影会了解,《严密监视的列车》和《底层珍珠》都好。你最是会由心认领那份叹憾深挚,悲喜无喧。
昙昙,今年你太忙。莹漾去利兹还是华威,都有的准备和舍不得呢,书哪有那么重要。若有闲,有本《擦肩而过》可翻翻:挚爱的父母手足,我们懂彼此吗?生存有本然意,还是只是一种视野呢?我保证它足够贴生,兼具柔度宽度,又没深到空旷。
散读的,仍多和东欧相关。
缘起却很小。不为着追索曾有好几个国家和一段时间的中国恍如孪生,也没被奥斯维辛泓深母题吸引。儿时我有一本童书《匈牙利民间故事》,绿色小羊皮封面上,一棵闪着银光的树。书是俄语的,縂要外公一回回翻讲我听;马扎尔人、微笑苹果飞翔的城堡,那时,蓝色东欧在家中所有地方哦。
后来那本小书无故失踪,很像外公的离去。后来中外书店各种版本,再没找着柔软墨绿皮面的。
仅当书是一扇窗一道门,时间之后,辜负其艺几乎是必然的吧,对所谓写者灵魂,或可期多些的款曲相通。伊始的选择,几分自然几分天命谁能知道,又如何算得清呀。
说到底,书就是他人故事、别人的头脑风暴。想人间世,谁不是一本书,不在某本特定书里呢。
若天命分来的每一角色,都无怨担承,不攀缘亦不辞重;每一偶遇呢,不欠不伤。隔生隔世,每一部这样的成书,遏不了时光断不得河流,只是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知苍生自有相互慰藉意,无情光阴留下或伸出过遥遥的援手。
哎,我当每一册如此有字无字的书,都是经典,你俩知道的。
比这更清澈的人生,我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嘛。
哦,忘了说书源。
在德国,和人均薪金还是物价比,书都算贵。母亲不许我电子阅读,全用买的太有负担了。半年居留证或工作卡,可去任何大学借阅;公共图书馆、社区阅读室也行,只是中英文的较少。
有意思的是那些个人书屋,每次只出借一本,怎么熟了都一样的;但你开的书目多偏门,都可能没第二人借,也会给你备办。
汉诺威老城一个巷口,一家小书店开窗售书。下翻的外窗板,支起来能当咖啡桌。大肚囊淡金卷发的店主,不知招待过我多少杯咖啡哦。想家的时候街头乱转,远远的一看见那个钴蓝色的窗,就莫名心安。
没给爸爸说,不然他一定张罗去送茶谢人家。尊規是这里最好的礼仪人情呢。爱穿方格衬衫的男老板、那个街口小店,我知道书和光阴,都比我更知缘深缘浅的。
善遇清凉,也即各自安好的意思。是不是呢。
先这。
听窗外小雨淅沥。你俩那里可是晴天吗?
恩和14/6/2019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9-27 08:22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9-9-27 08:23 编辑
兴文老师屡次说起阅读,想起我和昙昙青衫也常说这个,经他俩同意,把一个相关邮件通信贴来,当向各位老师学习。
问候秋安。
作者: 李炳君 时间: 2019-9-27 08:44
开眼界了!问好老师!
作者: 云南张礼 时间: 2019-9-27 08:54
在欧洲的一些城市间穿梭,很好啊。文章灵动而飘逸,感觉不错。问好!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9-9-27 09:08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19-9-27 09:09 编辑
读恩和的《六月回信》,如品一杯茶,在看似淡然的叙述中,潜藏着优雅与绵长的甘味。青衫子、雨夜昙花都是本版块的老朋友,恩和也是呢。从恩和的叙事中,可以感知在异国他乡恩和的生活轨迹及状况。而且,一份弥足珍贵的友情,也很打动人。读之,很是喜欢。问好并祝福。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9-9-27 09:50
看到恩和的生活轨迹和心理状态,所涉日常,看得出一个人的生活和心境。人既是个体,总归又难逃群体的属性。通过群体镜像的人,表现出来旳,必然是个体的自我的。人在关怀自我并及与已关联事物和人中,施以爱和情感,终是让自我趋于自足。
其实,人找到了自己所去的地方,不断地借助外在完成自我,也是上帝的功德吧。欣赏,问好!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9-9-27 10:10
说到底,书就是他人故事、别人的头脑风暴。想人间世,谁不是一本书,不在某本特定书里呢。
随处皆是佳词丽句,而又凝重深沉。好生活,好文笔。欣赏。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9-9-27 15:34
我来了,好像是熟悉的地盘里摆着熟悉的喜欢味道,可这些外国人名,地名又好像进了大观园一样懵。
善良的丫头,一直用纯净的目光望着这个世界,所有见到都是澄明颜色。
告诉丫头,我这里差不多都是秋高气爽的晴朗天空,比往年气温都高。今天28度,让人不敢相信快到国庆了。
还在路上走着呢吧;好好感受温情坏绕的时间,以后定当是满满的温馨回忆。
秋安!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9-30 08:05
谢谢各位老师和草姐姐。
手机不便,一并问候喽:节日快乐。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9-9-30 21:40
抱抱恩和。明后天陪我妈出去走走,回来再细说。
节日快乐!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9-10-1 07:47
读恩和的书信,你猜我想起了谁,徐志摩在国外写给陆小曼的书信日记。文笔轻灵自然优美,读来亲切自然好。而且了解了你的一切也了解了异域风情。我非常欣赏只借一本书的书屋。可见书屋主人的品性。每个字,每句话,就像恩和在身边含笑摆谈。这篇书信非常漂亮!大赞一个!
作者: 阳光笑靥 时间: 2019-10-2 10:27
又见小恩和,好开心哦。恩和的文字,一如既往的轻灵优美,深刻深奥,虽然在我读起来有如天书,但仍然喜欢从头读到尾,再细细地咂摸,希望能赶上恩和的思维方式,当然仍然会有差距的。想到小小的恩和在异国他乡为人生奔波,闲暇时间都用在了读那些我不知道名字作家的书,虽孤单却又无比的充实,真的很艳羡。青春真好。读书真好。祝福小恩和的一生都如此安然。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9-10-3 09:39
没有读书,似已许久。不想说是因为忙碌,只是内心繁乱吧。每一个星期伊始,总是想能够就此安静开启,却总是陷入马不停蹄的繁忙之中。十月,我想十月应该好一些,可以每天清晨徒步去上班,黄昏时按时乘公交回到家居。
我特别喜欢图书馆。图书馆在我的记忆中,是读至初中才有的。每天中午提早到学校,就可以在图书馆中看书一小时。那时所看图书,是故事会一类。当然也看了玉娇龙。工作后的第一个工种,便是在单位的图书室,守一室外文书:英文、日文、法语……这像是一个惩罚:喜欢看书?那就守满满一屋完全看不懂的书。年轻时好胜,为此去读了夜校,专门学英文。待毕业才明了一件事: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之间,隔着无数重高山。恰巧岗位职责增设了其它工作,就此灭了读懂那大半屋英文书的壮志。
现在常去的图书馆,是省图。起初,交二十元工本费办一张卡,押金为一百元,年阅读费为十五元,书的借期为一个月。有次想借一本书,书价已过百,我的借书卡便无法借阅它,又去重新办一张押金为两百的卡。有了两张卡,一次可借六本书。不记得哪一年,阅读费免了,不再交纳。又不知是哪一年,借书的限额提高了:只要在押金金额之内,一百元押金的卡可借三本,两百元押金的卡可借六本。但我时常用两百元押金的那张卡,借出定价累加为两百四、五十的六本书,至今没有弄明白,定价与押金之间的关系。
最初,把需要借阅的图书交给工作人员,他在电脑上登记。前几年,省图引进了一套设备,借、还书都自助了。两年前,又有了公众号,首次继借图书,在公众号上点击按键即可,不用再跑省图。
若说这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缘故,那另一方面,却能感受到不一样。偶尔,我会延迟了一天才去还书,超期还书,一本书一天罚一角。工作人员往往看一眼,便说:只一天,算了。以为是这位工作人员好说话吧,下次换了另一位工作人员,也一样。偏偏是这样,越发让人感觉到要自律。除此之外,还有读书日(或是读书月),那期间超期去还的书,从不罚款。
罚款是小事,且以角计算,金额也不大。从中却渗出了缕缕人情温暖。
莹漾外出读书后,描述学校的第一件事,是图书馆。她说那图书馆非常先进,全自助。我不服,说省图也是全自助。她拍了视频来:她所说的全自助,是借书还书时,都依靠机器,特别是还书的时候,把书放进机器,机器不但销账,还把图书运走,归放到它所在的书架。
或许不远的将来,省图也能够如此吧。
恩和说的《擦肩而过》,这些时日零零散散,已看至结尾。找大衣的执拗,人群中的孤独,举世无谈者的零落,这些我都能够明白。没有想到的是,人与人之间,无论亲人还是夫妻,竟存有如此大面积的陌生无法填补,靠近,又或远离,都有难以言说的寂寥。大抵如此,那些些的温情,才各外温暖,也格外让人珍惜吧。
我又堆了许多书,尚未拆封。省图借来的,也未曾读一本。纵是喧嚣尽处,偏守一隅读本书,有时候,也是奢望。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9-10-3 13:45
见恩和的文字,想起过去写信说的:见信如面,纸短情长。
恩和读书杂而博,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也与养成的习惯有关,有时间就读书,从书中阅读世界,寻找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文中提到的外国文学很少涉猎,读不下去,即使是自己喜欢的一类,近来也是读得很少,抽空看几页而已,一本书读了大半年的时候,都是有的。读书于我不是必需,而是闲时的消遣,这可能就是我与小恩和的差别吧。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10-4 07:03
问好李老师,谢谢您。就是和朋友闲聊读的书。
秋安上吉。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9-10-4 12:20
读恩和的《六月回信》,了解了恩和小妹旅欧的生活轨迹--忙并快乐着。很是羡慕恩和对书籍的热爱,忙碌的人生,能有一两本书了以寂寞,这样就好。秋凉,祝恩和在外一切安好!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9-10-6 10:43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9-10-6 15:09 编辑
看了恩和谈读书的事,第一感觉是惭愧,觉得自己读书太少了。想想有大把的时间被荒废,真有负罪感。
最近在集中读书,按照要求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交流研讨材料,从中也有收获。最直接的感触是,十几个人在一间屋子里安静地读书,真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任何书都有其思想框架和思维脉络,其背后是人,是活生生的人,书作为工具,承载了人的思想,通过阅读的方式给人以影响,有思想浸洇的一面,有解疑释惑的一面,或者呢,可以指导行为,做到脚步不乱。
人生下来即在前行,朝着生命的终端。在此过程中间,阅人阅世读书,明心明目,心安笃行。
人生下来少有不疑惑的。圣人说四十不惑,也是一种相对。人这一生,苦难多多,于苦难的经历成就感受,也成就了思想和道路选择。这些思想和道路选择可以成就文字,可以成就语言,可以写出来,也可以说出来。最终呢,指向人内心的孤独。
说者需要倾听,写者也需要读者。某些时候,语言不只是简单的工具,恩和说过,字有神性,一直深以为然。字的后面,神性的后面,是人心,是意识。
前段时间终于把木心的《文学回忆录》读完了。断断续续读的,感觉很好。读的过程中感觉距离木心近了,距离木心的心近了。木心的经历是相对独特的,他以回望的方式记述了世界文艺发展史,眼界之开阔,见解之独到可见一斑。
木心是经历过苦难的,苦难于他,自然心有感慨,在书中偶有提及,这并不影响全书的风采。木心是孤独的,在书中也有提及,这同样不影响他个人的精神质地。他达到了一个高度,以对艺术的认识理解和实践,为人师者名副其实。那么读完之后他以及他的书对自己的影响是什么,具体说不清,有是自然的。
木心是一个窗口,借由书,我们了解他,了解他于文艺生活生命的认识和实践。
每个人都是一个窗口,借由书或无字书,我们了解他,了解他于生活生命的认识和实践。
这些窗口加起来,便成为世界的一个窗口,借由它,我们了解人这个世界,了解背后那个一模一样的地方。因为成就窗口的不只是人,还有万物,还有人的智慧暂时不了解的无限未知。
恩和也是一个窗口,借由她的读,我们可以了解人,了解这个世界,一个全新的世界。从某种程度上说,与恩和的遇见,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最近来论坛少了,还得忙乱一阵子,待真正有空了再来读写。
安。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10-9 14:57
谢谢张老师。嗯,工作的便利而已。恩和不会写作的,和朋友闲聊的。读过您的字,安和丰盈,喜欢。
有时间会向您学习的。问候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10-9 15:01
给各位老师并亲爱的姐姐们问好。
新工作忙乱,不及回复,好抱歉哦。
大家心清笔顺,恩和颂福喽。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9-10-9 15:46
真真切切的文字,温婉柔绵,喜欢
作者: 朱青桐 时间: 2019-10-9 21:54
今天还和昙花说到恩和这样系统深入地读书是比较好的获得途径,在读的过程中,会自己梳理出一个大致的脉络。 我特别喜欢看信,看传记,我跟昙花说,是因为我喜欢八卦,嘿嘿。随手写就的信,因为真实放松,会觉得与写信的人距离更近,更能理解这个人。 恩和的信写得很好看,细节丰满,有日常生活的交代,又有精神世界的探讨,见心性,有识见,又不失深情。恩和就站在信后,可以让人看到。
:hug::hug: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10-21 11:43
手机翻页,好不方便哦,就翻到谁给回话喽,一并问好致歉。
各位清安吉祥。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10-21 11:46
姐姐,这个就是我和昙昙青衫闲说读书的,只是去掉了口语了了。
嗯,是我读书的习惯,读外国小说书籍多些,很少读现当代中国小说。和您说了,恩和是有偏的。等以后有时间,再给姐姐说中国书、中国地名人名。哈哈哈。
嗯,真的又在路上了。这十天我都在广州,现在启程去成都,一周回。您那里天还暖吗?我还穿短袖呢。
在忙。没回复大家,好不安哦。才找空隙登录的。
先这。
姐姐快乐,恩和安心。姐姐知道。抱抱。。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10-21 11:50
莺姐好。姐姐喜欢,恩和最高兴了,夜莺字字由心嘛,恩和知道。
嗯,就是和昙昙青衫闲聊书的一个邮件,去掉了语气词,正式一点嘛。我只会闲说话,也只会闲说和书有关的。姐姐懂的。
姐姐,相比起法国街头书店的热情甚至浪漫(比方设专门供外国人拍照的角落,法国莎士比亚书店内就有),德国的大小书店,都更多原则和严谨哦。
嗯,我也更喜欢这样的小书店,感觉适合我,因为更接近书籍和读书本身嘛。
汉诺威那家小书店呀,老板不会英语的。前年在那里,我一去,天冷他冲热咖啡,天热就递出冰的来,还总是手工磨的,也不说话,彼此笑笑。可是都好熟了,而且我多远跑去的,他也不会破例多借给一本的。那让我又敬重,又心安的。
这两年在德国,最成功的人际关系,就是和几家小书店主是不用更多语言就彼此互懂互信的。也是离开时,最觉得有不舍感的呢。
谢谢莺姐喜欢。姐姐清安吉祥。
作者: 欧阳梦儿 时间: 2019-10-22 09:47
恩和应该是博识的,走过那么多国家和地方。恩和应该多写,因为我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喜欢这种安静的,充满异域风情的文字。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9-10-28 17:25
好久没来中财。今天一来就看到恩和的文字,十分亲切。行走、阅读、思考,在这个丫头的生活中居然摆布得如此和谐,看着让人格外清爽,大有清风拂面之感。
这信写给昙昙、青衫,却可当美文阅读。朋友之间的叙怀,十分亲和。文中说书事,谈阅读,直是书人情怀。权且引用一段话:“仅当书是一扇窗一道门,时间之后,辜负其艺几乎是必然的吧,对所谓写者灵魂,或可期多些的款曲相通。伊始的选择,几分自然几分天命谁能知道,又如何算得清呀。”这样的感悟,是发自己内心的,也是经年习得。
还要说的一层意思是,这文字也十分励志,看了恩和的文字,我突然有了一种紧迫感,平常辜负了多少好时光,以种种借口为自己的懒开脱,竟一天天荒废着自己,读书也少了,写字更加缺乏激情。从现在起,要给自己加点压力。谢谢恩和!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11-3 19:53
抱歉了,彦林老师。这么久才给您回复。
哎,您说了这么好的话,谢谢您的懂。您的诚挚纯敏,恩和一直看得见的。嗯,就是和昙昙青衫闲说话的。您喜欢,恩和高兴哦。
深深问候,冬安上吉。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11-3 19:54
嗯,您高屋建瓴,恩和不及。好好听了,也还听得懂吧,哈。谢谢您。
这个不能算是文章,您知道的。只是一次和读书相关的闲聊,还算有中心一点儿,就发这里了,当借所有老师的眼,学习一次而已哦。
问候冬安。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11-3 19:55
云姐姐,先抱抱,哈哈。
嗯,闲说话的,谢谢姐姐来听,都好着呢。姐姐也忙着是吧。我也是,所以回话这么晚,知道姐姐会担待恩和的。
有时间再来听您和各位姐姐。
云姐吉祥,冬安。
:hug: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11-3 19:57
川版简约深邃,恩和敬佩。
嗯,生活如是,算好呢,还是不好呢,我还体会不深哦。但文笔是肯定一般般的,这个恩和深知。O(∩_∩)O哈哈~
谢谢您的懂和鼓励。
冬安吉祥。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11-3 20:02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9-11-3 20:04 编辑
亲爱的阳光姐姐,这几个月疏于问候,抱歉。
嗯,今天一并打包这里补您,好不好嘛!O(∩_∩)O哈哈~
哎,姐姐,就是和昙昙青衫闲说话的。如若您读着吃力,绝不是姐姐的问题,是恩和表达的不够好。书有深浅,但大智至简。显然恩和没有化好所读所懂的,您才听着吃力。会注意的,争取能表达得简约深达,宜人宜己。
姐姐,恩和是说真的。
嗯,谢谢姐姐,我知道您一直都心疼恩和。不在母亲身边,哪里都是异乡呀。读书呢,是习惯,更是宿命吧。您懂的。您也懂青春不永,谁人都曾有份。所有姐姐和老师们的书写,恩和以认真倾听当谢,就为自己太青涩。由所有人的字,补阙我不曾经历的生活,看见时光之后,那些必然的思感情流、觉受认知,等同预知了许多生命的必然向度哦。
白岩松曾说渴望年老,恩和认同呢。
姐姐知道这也是真心话。
同样祝福亲爱的您,快乐宁安。
抱抱,紧紧的。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11-3 20:27
亲爱的,别的不说了了,你也先忙你的。等闲下来吧。
《擦肩而过》,你读得好。越是亲密的关系,越看得见无尽的间隙。这其实是生命的自有悲意,也是它何以值得轮回和珍惜。无尽即重,也即宽深。清浅薄轻,才更难堪受呢,是吧。
嗯,我喜欢它贴生背后,那一份永远的疏离感哦。
先这。(哥哥和蔡姐都在,你忙你的,别惦记。)
:hug: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11-3 20:37
呀,您说了这么多,还这么好,先致谢吧。
恩和就惭愧了了。这个邮件要是不去掉语气词,不特意整合顺序,原样照发就好了。很多随便写的,都比这个有意思,是吧。
像文章,我不喜欢嘛,O(∩_∩)O哈哈~
嗯,书还在读。最近少有的读了国内小说,陈彦的。也写秦腔,却觉得不如王真的《大秦腔》浩荡。有意思的是后者是剧本哦,竟比小说耐看呢。
您读了木心呀。木心的人和文,都范儿太足了。我太清浅,还看不透那个范儿,是天然的多,还是无意识间作势的多。所以读着时,有分神,竟不像读同样渊博的一些人更容易进入呢,比方赛缪尔和布鲁姆。虽然一样是太多听不懂的。
还有呀,极力推介木心的陈丹青,足够博雅真纯,却隐约觉得不够平和呢。
反正我现在知道了,自己是有偏的。
原来我以为呀,仅当书是窗口和门,最少虚妄虚荣外,也最可能减少偏视。门窗无分宽窄,一样是路是镜子嘛。原来竟不是的。原来仍然是,你心设限,多宽阔的门多高轩的窗,还是有去不到的地方、看不见的角落。
世界是一个奥秘还是一个难题呢?
生命是一种视角还是真有唯一本然意呢?
我还是继续读书吧。O(∩_∩)O哈哈~
问候。冬安。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11-3 23:21
红姐姐:悄悄和您说呀,其实我和昙昙青衫很多回闲聊读书的,几乎都比这封好看呢。
更随性自在,不像文章嘛。您是老师,最是懂得好字天成,是吧咧?O(∩_∩)O哈哈~
嗯,姐姐说得对,是经历和习惯所致。太早了,也就近乎是宿命吧。
哎,姐姐,时代不同了了。青灯古静的尘世没了,不论城乡,不分中外,您知道恩和走了很多地方,看见几乎哪里都没有了真正的黑夜。人心和世事呢,也都异变太快。我们呀,是同时享用物华的真实、感觉它彻底空虚的一代哦。
不读书,有史以来最眩美丰赡的生活,会时光一般淹没我们的。唯经由读书呀,才穿過得物质的浮尘,触摸到真实生命和内在灵魂。
所以呢,与其说嗜读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无可选择哦。
姐姐想想,是不是呢?
每一代人,都有特定的得失和幸与不幸。
姐姐是最自然的人了,也最懂顺其自然。事味和人情,嚐胆或看花,我们的心性自有择选的,无伤就好,心安即得。我们俩没什么不同呀,姐姐知道的。
闲说的。抱抱姐姐,冬安吉祥。
:hug: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11-4 12:54
嗯,就是说说话而已。您喜欢,恩和高兴呢。若有时间,会继续去读您文字,跟您学习。
谢谢荷风老师。冬安。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11-4 12:59
青桐:我读书有两个习惯,一个是把一个人或一个主题的作品,一次读到底;一个是多本书同时读,有的同类合并,有的是相互悖反和攻讦的。类别嘛,倒是没有特别的喜好。
你喜欢传记和书信札记呀,想想,嗯,我没有不喜欢,却读的很少哦。
哎?为什么呢?
想想,哦,应该是,我虽然懂要明白生活你必须先经历它,但其实呢,恩和至此仍然是最多旁观和分析的人哦。
哈,要自警的。O(∩_∩)O哈哈~
哎,你知道我只是想最集约的过此生嘛。就像信里说的。比这更清澈干净的人生,恩和真的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哦。亲爱的,你懂的。
所以来人群,所以借千镜以照心明己。读书也一样。
青桐,昙昙知道的,我们仨闲说读书的邮件,大都比这个好。O(∩_∩)O哈哈
更自由更随性嘛。你想的到的,是吧。嗯,你喜欢,恩和就有底了,等有时间,恩和就给青桐这样闲聊,好吧勒?
抱抱。冬安。(来回复的,牛奶面包了,都没下楼午餐呢,好抱歉的嘛。)
作者: 低眉 时间: 2019-11-4 16:11
读你的信,听到小乐器的声响,又听到雨滴落在大树叶上。植物会感受到光,敏感的人感受到语言的节奏和气息。小乐器的弹奏,请,继续。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11-13 12:54
嗯,梦儿,是走的地方不少。博识嘛,浮层是有的,深度就说不上了了。你知道很多认知甚至感受,终究是时光所成的,是吧。
安静。哎,梦儿,说一句你们喜欢书写的人才懂的:
就像幸福安逸除了它自身,几乎创造不了什么,一个人安于静观久了呢,也会自然疏远言语表达的。
就像这封信。若不是朋友间谈论起读书,我就没有落笔的起心呢。你懂的嘛。
冬安。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9-11-13 12:58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9-11-13 13:00 编辑
呀,柯英老师,真是好久不见了呢。谢谢您记得恩和哦。
听您说话,岂止亲切,是好感动感慨呀。想起和您一起在论坛的时光了,恍如隔世。
遥遥的拥抱一下下,好不好嘛!O(∩_∩)O哈哈~
行走,嗯,能自由行走,是恩和选择职业排位第一的诉求;阅读呢,是宿命的,这句话于恩和,毫无骄矜,您知道。
思考嘛。您引了恩和的这段话,显然有同感,是吧。嗯,确如您说,是经年习得,而它同深的宿命意味,我写下它的一瞬间,仿佛见到了隔世的自己哦。其沧桑厚味,不来自书籍,也不是恩和此时所能怀拥的嘛。
柯英老师,比起思维思考,对人间世,我一直都更信任和依赖心无对立的直觉觉受呢。
读书本来的起心用意,就是想看看,可见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不可见的人心和意识都走去过哪里。
人我世界,都是门窗镜子。可是呢,无框的门窗只在心里。镜子有自己的深度的。
所以呀,比起您高赞恩和嗜读,我好警惕自己而更敬重您和论坛几乎所有人哦。时光和生活浸润,恩和不止是青涩和缺乏,是太多太久静观了了。
作为对镜,时光和生活的深度,用书籍是绕不开全部的。您和所有人,就都是有的教恩和的那个哦。您知道这也是真的。
励志呀,哈哈,想不到想不到。
嗯,好吧,您起志多读书,恩和呢,多贴生一些。我们互勉好吧勒?
再见尤亲。哎,一直都没给您致谢呢:谢谢您,谢谢您一向的相惜和懂!
柯英老师吉祥。祝祈永在。您知道的。

:handshake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