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细微之处见精神 [打印本页]

作者: 追逐梦想    时间: 2019-10-11 22:16
标题: 细微之处见精神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9-10-12 09:11 编辑

                            细微之处见精神
                            -------访著名书法家王金铎
                                  文/王合盈

     拜访王金铎先生,是从去年的一件事说起。那时正值金秋,儿子暑假归校就读高二。他在学校里得知燕园杯组委会联合北京大学,举办第二届《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距截稿时间仅一周。爱好历史的儿子和我说起此事,他要参加这次大赛。写作主题则是以本地名人历史故事为题材,题目自拟。儿子首先想到的是已故全国著名作家----郭澄清先生。他是当代文坛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大作家。郭澄清先生从小生长在宁津人,作为一名文学大家同时也是宁津人的骄傲。其中郭澄清先生最著名的长篇小说《大刀记》享誉大江南北,发行近400万套,在上个世纪先后被改编成评书、电影、连环画;2015年又被改编成电视剧,成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之作,并在全国热播,受到广大观众一致好评。要想写好这篇文章,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首先的有个好素材,再有整篇布局构思,最重要就是实地采访和搜集以前作家生活的点点滴滴。题目是整篇文章的点睛之处,孩子用的是《鲁北平原大刀魂---记著名作家郭澄清先生》。那么去采访谁呢?我给高迎春老师打电话,说明事情缘由。高老师是文学界著名的散文家、摄影家,而且对我在写作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与指导,是我文学路上的恩师。高老师向我推荐,去采访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的王金铎先生,因为王金铎先生曾是郭澄清先生的得意门生,在一起工作过,还是邻居。王金铎先生对郭澄清先生的文学创作了解的最为详细。
   
    借着儿子周末放假,高老师提前和王老电话约好时间,我们一起去宁津县社会福利中心拜访王老。到达社会福利中心,由工作人员带领着我们来到王老的会客厅,王老见我们进来起身相迎。简短问候,相互落座。进入耄耋之年,先生精神矍铄,戴着一副眼镜,红光满面、满头银发、目光炯炯有神而且衣着干净利落,说话有条不紊,给人一种神采奕奕的感觉。我仔细的环视王老的会客厅,靠东墙的那边是一个大书橱,整齐的排列着许多书籍,南边是先生经常创作书法用的案台,在案台一侧放着花架,花架上是一盆碧绿繁茂的文竹,增添了整整个会客厅的雅韵。西墙上先生把友人赠予的书法墨宝放在首要位置挂着,则把自己最满意的书法作品放在了次要位置。来到王老的会客厅真是书香浓郁,心情舒畅开怀。先生为我们斟一壶好茶,给每人倒一杯,先生的大雅之气,令人感到特别的亲切。高迎春老师先做了介绍。他说:“这是我的学生王合盈。”我微笑着说:“久仰,久仰老先生大名,很高兴认识您。”接着高老师又说:“这是我学生的儿子彭仕正,前来拜访你。”“爷爷好,能采访王爷爷我感到非常荣幸”儿子起身恭敬的给先生鞠一躬。落座后,王老说:“孩子,你需要我哪方面的帮助?”“爷爷,燕园杯组委会联合北京大学举办第二届《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我写的题目是《鲁北平原大刀魂---记著名作家郭澄清先生》,向你了解一下有关郭澄清先生文学创作的感人事迹……”王老沉思片刻慢慢回忆着郭澄清先生文学创作艰苦写作过程,他说:1971年郭澄清先生去济南上任,担任山东省文化局创作办公室主任。他去胶东采风,萌生一个想法,写一部抗日题材的作品。当时他打算写三部小说,一部用两年,分别是《血染龙潭》《《火燎荒原》《光满人间》写小说好还要从他的经历说起,1945年抗战胜利后,宁津县获得解放。16岁的郭澄清参军,分配到渤海军区青年干部学校学习。1948年济南战役打响,他作为一名文艺兵奔赴济南前线。济南解放后,被组织安排在济南,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在1949年他被调回宁津教书,郭澄清是一边教学,一边进行文学创作。先后写了《郭大强》《黑掌柜》《茶坊嫂》《公社书记》等短篇小说。
   
     郭澄清在济南工作工作期间,我给先生的信中曾写了九个字:“颂红日,改奇袭,传社迷。”“颂红日”指的是当时被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太阳光芒万万丈》,他的写诗,后被谱成了曲。“太阳红,太阳亮,太阳光芒万万丈。我们如今俩太阳,两个太阳不一样......”北京的太阳指的是毛主席,在那个过分强调政治的时代,郭澄清先生的作品给那个时代的或多或少的留下了印记。《太阳光芒万万丈》这首歌后来被收录在郭沫若等人编著的《红旗歌谣》一书中。“改奇袭”是说郭澄清先生曾经参与京剧《奇袭白虎团》的修改。1973年,山东省派出周建福、任孚先、郭澄清、费雪等人随山东省京剧团赴京,参与对被列为八大样板戏之一的《奇袭白虎团》剧本的修改,还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传社迷”是指郭澄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社迷》,主要反映农村的生活。《光满人间》,第一部写成之后,把书稿送给北京出版社编审,当时编审给出意见:关于党的领导的描写太少,要他修改。他就决定把三部合为一部,就是《大刀记》。上面要求他在抗日战争胜利30周年以前完成书稿,当时任务很重,压力非常大,他夜以继日地赶稿,白天写,晚上也写。他在省里说,我创作离不开农村,离不开我的根据地。回到宁津后,他首先去寻找老八路采访老八路,收集素材,听老八路讲抗日战争时期的**班班长丁麻子。当时郭王二人住在一个院里,院里的老八路叫闫成,枪法特别准,是个神枪手,每天下象棋的时候都要讲打仗时候的故事,忽然有一天,他就不讲了,他对郭王二人说:“你们把我的故事都掏干净了!(意思是故事没有可讲的了)”,可见采访的细心和韧劲。《大刀记》中的二楞,别人拿刀,他拿大刀片子,就是从宁津县黄家镇得到的故事。当时我就给郭澄清先生提议要把家乡的元素,家乡的特色写进来,要把家乡的方言加上去……富有宁津特色的黄家镇庙会、大秧歌、小吃以及宁津方言在小说得到反映。再后来又回到他的老家郭皋村进行创作,三间土屋一支笔,艰苦卓绝,忘我奋斗,终成《大刀记》。

    小说之所以感人,它整部小说的取材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被日本惨无人性的烧杀掠夺,欺压中国人民。但作为中国人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无比的勇气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大刀记》也展现我们鲁北平原军民协作的感人事迹,讲述旧社会经受苦难的梁永生,为穷人出气,挥舞大刀,和日本鬼子、土豪劣绅进行斗争的故事。小说中刻画了很多人物形象,有正义勇敢的梁永生,有善良质朴的翠花,有愣头愣脑的二楞,也有欺诈压榨贫穷百姓的白眼狼,凶恶残暴的日本鬼子,栩栩如生……
   
    这部小说跨度极大,在地域上从山东到东北,又从山东到延安,在时间上从满清末年到民国,是唯一一部描写鲁北人民抗战的小说。抗战小说,北面有《白洋淀》《地道战》,南面有《红嫂》《孟良崮》《铁道游击队》,唯独鲁北平原这一带空缺。而郭澄清的《大刀记》填补了这一空白。《大刀记》通过不同的细节,不同的人物心理变化,刻画出人们是渴望美好的精神世界,向往和平,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王老对每一个细节都介绍的特别详实,他还讲了一些有关宁津历史文化发展及宁津县建设的故事,最后王老还鼓励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经过一下午的采访,孩子收获颇多。王老殷切的话语令我为之钦佩深受感动。回校后孩子精心整理采访内容,写出了一篇长达6000多字的《鲁北平原大刀魂---记著名作家郭澄清先生》,在全国七千多篇作品中经过层层选拔,最后脱颖而出,获得第二届“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省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收到证书后,孩子亲自打印出这篇文章,带着作品和证书再次去拜访王老,给王老一个惊喜,并向王老致谢!王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春节过后在一次文学师友聚会上,惊闻王老2019新春伊始,又有一部书法著作-------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王金铎书法作品集》出版,并向大家展示。书的封面是姿态优雅的一丛翠竹简介且典雅,这也暗合了先生到别号:翠竹堂主人。里面收录了王老95幅书法作品。隶书、篆书、楷书、行书、草书,每幅作品都堪为精品。还有王老的获奖证书,王老给企事业单位题词的照片及中国著名书法家们为王老的题词也被录入其中。王老的这部书法作品集得到书法界一直好评,王老的书法精髓作品楷书初学颜体,行书宗法二王,隶书,取法秦汉,崇古而不泥古,求新又不失法度。行草刚柔相济、稳健雅逸、雅俗共赏;隶书古朴典雅、行草和隶书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王老曾致力于新闻报道、公文写作和文学及书法创作。为宁津县起草和修订了大量的文稿。发表过新闻通讯、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诗歌、和楹联作品。著作有《翠竹堂文稿》和《民俗语言研究初稿》任县志办公室主任期间,曾主编《宁津县志》。在文字编写方面被评为全县首批拔尖人。用行动诠释着,一颗不老的匠心。他的书法作品曾获庆祝建国 45 周年海内外书画大赛银奖和第三届祖国颂国际书画摄影大赛金奖,并获得“ 21 世纪德艺双馨功勋艺术家”、“国学十年个人艺术成就奖”书画精品奖等荣誉称号。王金铎的作品被国内和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作品或简历入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当代著名书法家真迹博览大典》、《中国历代书法家大辞典》等多部辞书,并出版有个人专集《王金铎书法作品集》。王金铎先生2015年1月就被德州政协聘认为“德州市政协文史专员”。那年,德州市被受聘的仅有5人,其中就有王金铎先生。先生在荣誉面前,淡泊名利,专心研究书法、学习新知识,他常说的一句话是 “没有什么名利是永久的,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才是永恒的。”通过细读《王金铎书法作品集》中的简介得知,王老早年从事教育工作,从政后历任宁津县府办公室,县志办公室,县民政局等单位的领导职务,王老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他的事业,退休后仍然关注宁津的发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仍然笔耕不辍坚持创作。
   
    可见王老先生细微之处的精神所在,用他满腔豪情抒写着生命的壮美。最后引用这位白发老人的座右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作为结束语,祝福先生老当益壮,身体安康,精神更加愉悦!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9-10-12 09:16
王金铎先生,是书法大家,曾任宁津县书法协会主席,现在是名誉主席。他是宁津县文化名人,曾经主编《宁津县志》。这一篇,写了儿子采访王金铎的过程,儿子荣获山东省征文金奖,与王金铎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密不可分。写的很好,为你点赞!
作者: 追逐梦想    时间: 2019-10-15 20:29
写好一篇文章,需要深思熟虑,需要经过多次修改。精品是精雕细琢修改出来的。多谢高老师的鼓励!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