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另一种金戈铁马的人生》之第一卷新兵连(二)长条馒头(连载)
[打印本页]
作者:
戴村方
时间:
2019-11-10 21:13
标题:
《另一种金戈铁马的人生》之第一卷新兵连(二)长条馒头(连载)
一、新兵连——新旅程
(二)长条馒头
火车从地区出发,一路上只有在要加水加煤的时候才停下来,96年的中国铁路,油汽机车还没普及,更不用说电力机车了,大部分的火车牵引靠的还是蒸汽机车,我们乘坐的运兵专列当然也是这样的火车。然而这对于出生于江源这个没有铁路的山区小县的新兵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满足了,这144个新兵绝大多数出身普通家庭,而且大多刚学校毕业,有几个是见过火车的呢,头天晚上睡眠虽然不多,但火车开出上饶后天很快就亮了,大家看出车窗外的景色,叽叽喳喳,笑闹个不停,和一群去春游的小学生似乎并没有什么两样。如今回想起来,觉得《士兵突击》的主创人员是很有生活的,新兵入伍在运送阶段的确如此,特别是《士兵突击》中接兵干部在火车车厢里和新兵们的交流是非常现实的,人们面对即将要去的地方,特别是这个地方一向神秘,好奇心总会更重,问题自然也特别多,我们的部队最好的办法就是组织文艺活动,所有文艺活动中最方便易行的就是教唱军歌,到12月24日晚上,大家就学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我是一个兵》等令人热血沸腾的军歌,在接兵干部的组织下,以过道为界,两边的新兵们还拉起了歌来,活泼一点的新兵很快就代替了接兵干部的角色,用生涩的拉歌手法,带领两边的新兵们一路欢笑。
12月24日全天在火车上,到12月25日凌晨5点来中,列车在凯里站停了下来,我们早已准备好了一切站在过道上,接兵干部们先下车,站在车门口,一个一个接应着下车的新兵们,我紧跟着前面的新兵,走出了车厢,空气中迎面扑来的是烧煤的味道,这种味道一直陪伴了我3个半月,直到今天,一旦闻到烧煤的味道,我的脑子里立即会闪现我新兵连的那个大操场以及那座两层营房头上的大厨房。
大家下车后在接兵干部的组织下在站台上按照之前规定的临时班排列好队伍,等到144名新兵全都下了车,便在干部的口令指挥下,走出了车站,然后又登上了支队派来接我们的大解放牌军车。凯里火车站到教导队大约半小时的路程。在火车上,大家叽叽喳喳,对于即将生活三年甚至更久的军营充满的想象,然而一旦马上要到了,从接兵干部们通知凯里马上就到让大家做好下车准备时开始,每个人的嘴巴似乎上了锁,毕竟未来是那么不可知,这群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新兵们也认识到在未来的军旅生涯中将有无数的挑战在等着我们。
凯里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城市不大,市区人口大概二十万不到,与我们的上饶中心城市信州相仿,和大部分贵州的城市一样,这也是一个猫在大山里的小城市,接我们的车子在七弯八拐的公路上行驶着,我们站在车盆里,非常感激有篷布遮挡着,提供了化解一车人集体倒向一侧的压力的依托。车子上了很长的一个坡,坡走完了,也就到了目的地——武警黔东南支队教导大队。刚才走的那个大长坡,在未来的新兵训练生涯中带给了我们最深刻的记忆,每一个早晨,我们都在这道长坡上洒下无数汗水,当然,还有泪水,然而,多年之后很多梦见老部队的梦中,这道长坡也是经常的内容。
车子停在一个两层楼的营房前面,这是一片水泥地,有一个篮球场,球场的东侧是大礼堂,一个半月后,我将在这个大礼堂迎来我真个新兵连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
大家下车后按照临时建制列好队,静候教导大队领导组织分班。关于分班,之前我并不了解,之后也不觉得突然,作为一个社会青年,曾经读过的文学作品,也知道部队的班和学校的班人数上是不同的,但一个班的架构到底怎样却并不知道。当然,新兵连的班倒也简单,除了班长,大家都是新兵,没有专业的区分。教导队的大队长是个粗且矮的少校军官,他边上站着的就是教导大队的教导员——方华少校,关于方华少校,在之后的部队生活中听了许多关于他的事迹,在我们支队的军官队伍中,也只有他曾经立过一等功,这是一个神奇的人物。当然,两位少校再神奇,对于刚到部队的我们而言,也就是两位军官。大队长用几近沙哑的嗓门说:“首先我代表武警贵州省总队黔东南支队欢迎各位新战友,现在你们到家了,从今天起,你们将和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乡亲们一起生活三年,从今天起,你们将和我们一起生活三年,再次欢迎你们。下面开始分班,前面就是两个中队一班到十二班的班长,我逐班分配,一中队一班蔡维民!"大概半小时后,新兵分班停当,各班班长带自己班上的新兵回班上。从现在开始要自称新同志了,因为在整个新兵连和当兵第一年,新同志一直是我和其他96年入伍的新兵们的代称。我听到祝华强被分配在二中队六班,没过几分钟,大队长就报到了十一班的新战士,江松明、李华林。我们近乎是扭动身躯的每一个零件地跑到了班长面前,班长中等个子,来不及细细端详他,就听大队长发出各班带回的指令,班长一声齐步走,我们就跟着班长到了宿舍,不,部队不叫宿舍,而是营房。我们十一班是二中队三排,三排四个班一起住在这栋两层营房的地下室里,同时和我们一起住地下室的还有二中队的中队长、指导员,还有我们三排的排长宋帅。宋帅在一年半后调任我所在的县中队任职指导员,和我一起见证了我们中队从不达标中队到先进单位的变化,而且他也是我入党的介绍人,在我第二年和第三年的当兵生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走进这间营房,左侧是九班、中间是十班、右侧是十一班,正对着大门的墙下是十二班。我们班长把我和王应祥领到自己班所在的区块,放下帮我们提的行李,便来帮我们摘背在身上的背包。然后,拿来两个小马扎让我们坐下,非常亲切地招呼我们喝水,便拿着脸盆出去了,不一会儿端来满满一脸盆热水,分成两盆,招呼我们俩洗脸。来部队之前早就听说部队里老兵是要揍新兵的,哪敢让班长伺候我们呢?扭扭捏捏客气了一番,终于还是拗不过班长的盛情洗了脸。
几分钟后,便听到外面传来哨声,接着就是一声”起床“。此时,我们才注意到原来已有前两天就到了的新同志,刚才都在睡着,此时随着哨声响起便都坐了起来,开始穿衣服。我们俩赶紧站起来,站到墙边,避免影响他们起床,我们为何会如此局促,其实刚才我并没有表述清楚,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正在起床的人也是新同志,还以为是老兵呢。呵呵,可见我们并不了解部队。大家穿好衣服,就开始整理床铺,刚整理了一下,外面又传来哨声,然后是一声口令:出操。便见大家带上帽子,扎好外腰带,我俩赶紧也这样装束好,跟着大家跑出了营房,根据班长的指引,先是排集合然后是中队集合,最后是整个教导大队整队集合,带着红袖套的干部真厉害,各排向他报告人数是不停的,他听完报告后随即整队便立即向大队长报告,人数加得完全正确,应到多少人、请假多少人、实到多少人,清清爽爽,一丝不错。我内心深处充满了敬佩。
此时的出操很简单,就是围着操场跑圈,操场并不大,一个圈大概三百米左右,可是跑到第二个圈时我就明显感觉吃力了,勉强支撑着跑完,真是上气不接下气,我放眼望去,所有人头上都是热气蒸腾。依旧是整队,然后就是讲评。在后来的军旅生活中我在县中队的第三任指导员宋帅曾经说过,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我们善于总结,敢于揭开自己的伤疤找问题。是的,我到部队后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总结的好处。大队长很高兴地用沙哑的声音喊,从第一批新兵到来,到今天已经第四天了,我们是第三次出操,头两天都有新同志掉队,但是今天没有,这就是进步,我看到了大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所以我祝贺大家。
大队长是军事干部,但做政治思想工作确实有一手,整个操场上所有的新同志豪气顿生,我也觉得我的坚持为自己带来了荣誉。
讲评之后就是全天的工作安排。先是各班整理内务,然后是洗漱吃早餐,上午学习整理内务,下午学习三大条令和学唱军歌,晚上练习整理内务。这就是部队生活,我在这里的描述并不细致,实际上大队长在下达工作任务时时间精确到分钟。
回到班上,大家继续整理内务,我和王应祥刚到啥也不会,但也打开被包,看着其他同志怎么做,做模做样的做起来。我俩没有学过,其他新同志都折好被子了,我俩的被子也折成了在学校里的样子,虽然和其他同志相比十分难看,班长却安慰我们,没关系,慢慢来,上午我会教你们的。
终于到了吃早餐的时间了,倒不是早餐不准时,而是这两天多以来我并没有真正吃过一顿饭,这时安定下来,就感觉到了刻骨的饥饿。凌晨分班时也同时分了脸盆和饭盆筷子,此时便和大家一起拿着碗筷冲出去集合。依旧是整队、报告,虽然说是吃饭却并没有饭堂,便在操场上划定班排,各班围成一个圈蹲在地上,接着炊事班的老兵们送上来稀饭,送上来馒头,每班还配了一瓶佐餐的霉豆腐,最让我惊奇的是馒头,我的印象中馒头是雪白的一个一个大约巴掌大的圆润线条的长方体,可是这里的馒头不是,是长条的、用刀切出来每条大约一斤重的粗糙物体,拿到一条后咬下一块,有点燥但绝对有嚼头,而且那种香味是我在学校里吃过的馒头所不能比拟的,配上霉豆腐,简直就是我从未吃过的美味,啃一口抹了霉豆腐的馒头,喝一口热热的稀饭,蹲在地上的我真想站起来发表我的用餐感想——真香。到部队的第一顿早餐,我吃了一条半馒头,喝下了一盆稀饭,居然并不觉得胀,也没有撑着的感觉。下连队以后,每天面条、油条大饼豆浆油了嘴的老兵们无数次和我们一起充满深情地怀念新兵连的大馒头,也一次次向司务长申请,蒸一次馒头吧。然而县中队的炊事员并不会蒸馒头,偶尔有一次拗不过大家的要求,总是会蒸出一锅石头,但是大家却吃得津津有味!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9-11-11 13:16
个人感觉哈,尽管是长篇,每一节应该有一节的重点,全节围绕这一重点来表现,尽量避免流水账。
同样,所有的章节都要表现整部小说的主题,比如题目规定的“另一种金戈铁马的人生”,或者现实部队生活。要用典型情节来表现,与主题关系不密切的可以略写或舍弃。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